阆中历史文化
阆中古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

阆中古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规模宏大,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
阆中古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篇章。
一、阆中古城的历史沿革阆中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是楚国的一个重要城池。
汉朝时期,阆中成为四川的州治之一,城池规模不断扩大,城墙高达10余米。
唐朝时期,阆中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商贸中心和文化重镇,有“蜀中第一城”的美誉。
宋朝时期,阆中成为四川的通商口岸,商贸活动非常发达。
元朝时期,蒙古人曾经占领过阆中,但是不久后就被驱逐。
明朝时期,阆中成为了一个军事重镇,用于防御南方的入侵。
清朝时期,阆中成为了一个文化中心,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20世纪以来,阆中古城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
二、阆中古城的文化价值阆中古城作为一个古代文化重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
阆中地区曾经是楚国文化的代表地区,留下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和文化遗迹。
例如,阆中古城内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靖王殿、太和殿、望泰楼、三清殿等等,这些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在阆中古城中,还留有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传说,如张楚岳的故事、“巫山神女”的传说、“荔枝子”等等。
这些故事和传说,传承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人性的美好。
阆中古城也是一个文人墨客的聚居地。
自古以来,阆中就孕育着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如唐代“丹阳驿楼记”、宋代陈亮《水浒传》、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珍贵财富,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保护阆中古城的重要性阆中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保护阆中古城,是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也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责任。
为了保护阆中古城,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保护工作、加强市场监管等等。
阆中古城三国文化古迹观览

阆中古城三国文化古迹观览阆中古城位于中国四川省南充市,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三国文化古迹之一。
作为三国历史的重要见证,阆中古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历史爱好者。
本文将为您介绍阆中古城的三国文化古迹,并提供观览须知与游览建议。
一、阆中简介阆中古城建于公元前190年,可追溯到三国时期。
作为刘备的后嗣,刘禅于此建立了蜀汉政权,并将阆中设为蜀汉的都城,也是刘备的退位地。
阆中古城占地约500多亩,城内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展示了丰富的三国历史文化。
二、关羽庙阆中古城内最具代表性的三国文化古迹之一是关羽庙。
关羽庙是为了纪念蜀汉名将关羽而修建的,供奉着关羽的塑像和文物。
关羽是刘备的亲信好友,也是蜀汉的重要将领,其忠诚勇猛的形象深受人们的敬仰。
游客可在关羽庙内聆听导游的讲解,了解关羽的事迹和影响。
同时,也可以在庙内祈福,向关羽祈愿平安和好运。
三、刘备故居刘备故居是阆中古城内的另一处重要景点。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出身卑微,最终成为了一方霸主。
刘备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巴山蜀水建筑,保存了大量原汁原味的明代建筑特色。
在故居内,游客可以欣赏到精致的木雕和石刻,体验刘备当年的生活氛围。
此外,还有陈列馆展示了刘备的生平事迹和历史文物,令人叹为观止。
四、草船借箭作为一场著名的三国典故,阆中古城还有一处备受游客喜爱的景点,就是草船借箭纪念碑。
草船借箭是刘备和诸葛亮为了应对曹操进攻而设计的一计,通过伪造大批草船来吓唬曹操,最终成功化解危机。
草船借箭纪念碑位于阆中古城内的一处广场上,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纪念碑的独特设计和细腻雕刻。
此外,广场上还有表演团队演绎草船借箭的故事,使游客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五、游览须知与建议1. 自由行:游客可选择自由行的方式,自行前往阆中古城,购买门票后参观。
建议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阆中古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以便更好地游览。
2. 导游讲解:由于阆中古城蕴含丰富的三国文化,建议游客在参观时请导游进行详细讲解,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阆中古镇旅游景点

阆中古镇旅游景点一、简介阆中古镇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阆中古镇是一座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二、历史文化遗迹1. 龙湫古镇龙湫古镇是阆中古镇的核心区域,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众多古老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融合了明、清两代的建筑艺术,展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此外,龙湫古镇还有许多传统的工艺品店和古色古香的茶楼,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2. 阆中古城墙阆中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修建于明代,全长约5.4公里,高约10米。
登上城墙,你可以俯瞰整个古镇的美景,感受历史的厚重。
城墙上还保留着多处瞭望台和炮台,这些是当年用来抵御敌人入侵的重要设施。
在阆中古城墙上漫步,你可以感受到古镇的宁静与独特的历史氛围。
3. 牌楼街牌楼街是阆中古镇的主要商业街,位于古城墙的南侧。
街道两旁是一排排保存完好的明清风格的木质建筑,而顶上则架起了精美的牌楼。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摊位和特色商店,游客可以品尝到许多美食和购买到独特的纪念品。
在牌楼街上漫步,你会被这里热闹而又独特的氛围所吸引。
三、自然景点1. 汉源天台山汉源天台山是阆中古镇附近的一座著名的山峰,海拔约1200米。
这里有壮丽的山峰、秀丽的峡谷和清澈的溪流,是追求户外探险和自然风光的游客的胜地。
你可以选择徒步攀登山峰,欣赏到绝美的日出日落景色;或者坐缆车观赏整个天台山的壮丽美景。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汉源天台山都将给你带来难忘的体验。
2. 郑和故里公园郑和故里公园是一个以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为主题的公园。
这里有郑和纪念馆、郑和草屋、郑和雕塑等许多景点,生动再现了郑和的航海历程和传奇故事。
郑和故里公园的建筑和环境都很具有民族特色,游客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更多有关郑和和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知识。
3. 漓江风光漓江风光是阆中古镇附近最著名的自然景点之一。
四川阆中古城简介和历史

四川阆中古城简介和历史阆中古城,嘿,这地方可真有意思!坐落在四川的南部,靠近阆溪河,简直就是个活历史博物馆。
你知道吗,这里可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连刘备、诸葛亮都曾在这儿留下过足迹。
说起这儿的历史,那真是曲折离奇,让人忍不住想多聊几句。
古城的街道真的是像走进了时光隧道,古老的建筑、青石板的路面,走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那些古色古香的小店,卖着各种地方特产,像是酸梅、豆花和一些小吃,哇,光是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别说,我还在这儿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他坐在门口,笑眯眯地给我讲起了古城的故事,真是个宝藏老人啊!这老爷爷一口川味的方言,让我听得心里暖暖的,原来这城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呢。
阆中古城的夜晚更是迷人,灯笼挂起来的时候,整个城就像是穿上了节日的盛装。
漫步在小巷子里,随处可见的酒吧、茶馆,熙熙攘攘的人群,真是热闹得很。
听说这里的夜市很有名,晚上去逛逛,尝尝各种小吃,根本停不下来。
看到街边的表演,手舞足蹈的艺人们,瞬间把我拉入了他们的世界。
那种氛围,真的是让人觉得无比幸福。
说到阆中古城,绝不能不提它的文化底蕴。
城里有很多古老的庙宇和祠堂,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尤其是阆中书院,文人墨客们在这儿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走进书院,感觉自己瞬间变成了书生,仿佛在品味那种古典的气息。
这里不仅是学习的地方,还是文人们思考人生、交流思想的乐园,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阆中古城的地理位置也特别,周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很多人都说,这儿是个适合养老、休闲的好地方,谁不想在这样的环境里,喝着茶,听听鸟鸣,享受生活呢?我见过不少退休的老干部,悠闲自得地在城里走来走去,简直是人间仙境的感觉。
阆中古城的节庆活动也是五光十色。
每年的元宵节、端午节,城里都会举行热闹非凡的庆典,灯笼、龙舟、民俗表演……真的是热热闹闹,大家一起欢庆的感觉特别好。
听说,元宵节的时候,还有猜灯谜的活动,大家围在一起,乐呵呵地讨论,气氛简直是火爆!哦对了,阆中古城的居民可都是热情好客的人。
关于阆中的介绍

关于阆中的介绍阆中,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明珠”,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阆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是刘备的故乡,也是著名的三国演义中的一处重要场景。
阆中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阆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当时刘备在这里出生。
阆中作为刘备的故土,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三国时期,阆中是蜀汉的首府,也是刘备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刘备在阆中建立了庞大的政权,并且发动了著名的战役,如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这些历史事件使得阆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
阆中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古建筑、文学艺术等方面。
阆中有许多古建筑保存完好,如刘备故居、刘备祠堂、诸葛亮祠堂等。
这些古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
此外,阆中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源地之一,有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和文人墨客与阆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文化遗产为阆中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游览。
除了历史和文化遗产,阆中还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和川南丘陵交界处,地形多样,山清水秀。
阆中的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湖泊、森林草原等,给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观光体验。
其中,著名的景点有五龙潭、狮子山、三江汇流等。
这些景点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地质构造而著称,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阆中还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而闻名。
阆中的美食以川菜为主,以其麻辣、口味重而著称。
当地特色菜品有鱼香肉丝、水煮肉片、辣子鸡等,口味独特,风味独树一帜。
此外,阆中还有许多传统的小吃和特色美食,如阆中豆花、麻辣烫等。
这些美食使得阆中成为了美食爱好者的天堂。
阆中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美食文化。
阆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在阆中,您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博大精深,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美食。
阆中文化

阆中文化
阆中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布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阆中是个很多文化聚集的地方,拥于多元文化.
风水文化:阆中的风水文化独具特色,处于嘉陵江的中游,其”三面环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我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
即”龙”,”砂”,”穴”,”水”,的意象.
三国文化:阆中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地之一,在这里有蜀汉大将张飞,其
祠堂也在此修建.
科举文化:阆中科举文化底蕴深厚,在阆中除了四个状元,且在阆中还保存了很完整的科举考试的考场,即贡院是古代科举考试之地.
宗教文化:阆中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唐代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在阆中有保存较好的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巴巴寺,是埋葬伊斯兰教徒的地方.
民俗文化:阆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魅力
长廊.
在景区里更是各色各样的特色.
古街巷:徜徉在阆中古城,最令称奇的是那纵横勾连的肥肥瘦瘦,长长短短,犹如长短句一般的古街,古院,古屋以及点缀着蚕桑之意的古树,繁复中见别致,玲珑中显精巧,堪称我国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阆中山
水,城如唇齿般相称相依,人居环境妙趣天成,堪称典范.
古院落:阆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建筑的风格特点,形成了”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建筑风格,为古城营造了浑厚而带有神
秘的色彩
在阆中你站在其中都能感受到古的气息,在里面显得是那么的安静,那么的让人安宁。
关于阆中的介绍

关于阆中的介绍阆中,位于四川省南部的一个古老城市,被誉为中国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
阆中城建于汉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阆中城区保留了大量古建筑,城墙高大挺拔,城门巍峨壮观,古街巷纵横交错,古桥横跨河流,处处洋溢着古朴典雅的气息。
阆中古城依山傍水,城内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古代文化的韵味。
城内的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其中有许多古宅、古庙、古街等,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走在古城的石板街上,仿佛穿越时空,可以感受到古代生活的气息。
阆中城内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阆中古城墙,建于明代,高大厚实,被誉为“天下第一城墙”。
城墙周长约3公里,墙体高达20米,顶部宽达10米,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古城风貌,感受到古代城市的宏伟气势。
除了城墙,阆中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景点,如阆中古桥、阆中古寺、阆中古街等。
阆中古桥建于宋代,是一座石拱桥,拱形优美,历经千年仍然保存完好。
古桥两侧是清澈见底的青石板街,古街两旁是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阆中古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建于唐代,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寺内有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历史遗迹,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和其他佛教神像,寺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阆中还有许多美食值得一试。
当地的特色小吃有阆中豆花、阆中米饭、阆中酱板鸭等,口味独特,香气扑鼻,让人回味无穷。
游客可以到当地的餐馆品尝当地美食,体验不同的风味。
总的来说,阆中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韵味的古城,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领略古代建筑的壮丽景观,品尝当地美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阆中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欢迎您来阆中感受这座古老城市的魅力,体验古代文化的韵味。
南充阆中古城简介

南充阆中古城简介
南充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阆中古城创建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
的古代军事重镇,也是南方唯一一个完整保存的古代军事城池。
阆中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景优美而闻名于世。
城墙高达11米,周长3.5公里,城门有五座,城内有大小广场20余座,还有众多的古建筑和文化遗迹,如古建筑群阆中古城墙、鹅公楼、百花楼等,还有文化名人的诗词碑刻、古塔寺庙、古井等,这些都成为阆中古城重要的文化遗产。
阆中古城不仅在阆中市内享有盛誉,还深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
2012年,阆中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
为中国第38个世界文化遗产,并成为四川省重点旅游景点和国家4A 级风景区。
今天的阆中古城已经成为南充市的重要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体验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之美,品尝地道的川菜美食,还可以参观阆中博物馆、张飞庙等景点,了解更多中国历史文化的知识。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阆中文化资料喵喵一阆中印象第一词——风水古都历史渊源:据称是唐代贞观年间着名天文历算学家袁天罡奉太宗皇帝之命由长安行至西南步测王气,到达阆中终于步测到王气。
传说袁天罡规划了阆中古城,此地依山傍水,龙脉之地,颇具王气。
(在天宫院的介绍中,关于天文的主要贡献多是由李淳风出血的,袁天罡的贡献十分抽象,估计实质贡献不多。
)(风水,主旨是为了追求人居环境的协和、择吉而避凶,构成中国独特的景观评价体系。
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现象,已经为了建筑的潜规则甚至显规则。
风水以藏风、得水为条件,着眼于寻求理想的居住或墓葬环境。
古代认为,环境与人之间有奇异的类同性,地理环境尤其是山对人的影响,譬如形状上人肥山厚、人饥山瘦,气势上人秀山清、人迷山浊,动作上人驻山宁、人离山走,性情上人勇山雄、人凝山缩,伦理上人孝山顺、人亏山逆。
中国风水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时代风水观念、风水意识的形成,到伏羲八宫卦序图发展为六十四卦、演变成《周易》,再到秦汉风水理论创世,到魏晋南北朝风水术大肆张扬,隋唐时期时期风水理论着作颇丰,直到唐以后,形成“形势宗”和“理气宗”两大派别,前者中山川形势的空间形象上达到天人合一,后者注重是在时间顺序上达到天地人合一。
经由阴阳、五行、八卦、四象、天干地支等学说引入,综合了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学这风水学的三大支柱,实现风水学最高原则——天地人合一。
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人是一体的,天上有的,人间必然有,地下也有。
这种观念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思维的基本源头和文化基因,也贯穿了风水学的发展过程中。
)1神秘的北纬31度阆中与古埃及金字塔等神秘之地同处于北纬31度区域。
(沿地球北纬30°线前行,眼前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又存在着许多令人难解的神秘、怪异现象,从地理布局大致看来,这里既是地球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同时又是海底最深处——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的藏身之所。
世界几大河流,比如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度线入海。
更加令人神秘难测的是,这条纬线又是世界上许多令人难解的着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谜的所在地)。
2阆中山水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四周环山绕水。
山川形胜,秀绝寰宇,温润敦厚的嘉陵秋水为蜀都三秀之一。
是大巴山脉、剑门山脉、嘉陵江水三者汇集之自然山水之地同时也是仙气、灵气、王气三者汇集之地,所以号称”嘉陵第一山水”。
文化历史渊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阆”字说:“阆,门高也。
”意思说:“阆”是高门的意思。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解释“阆中”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
”意思说: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
也就是说,阆中因山得名。
《旧唐书·地理志》解释阆中得名时说:“阆水迂曲,经巴郡三面,故曰阆中。
”嘉陵江流经阆中一段,古称“阆水”。
意思说:嘉陵江绕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
也就是说,阆中因水得名。
两种说法看似不一,实际并不矛盾。
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下,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
阆中地理位置图阆中山水环绕图城周苍山连列拱卫,佳景云集、气象深远,准确表达了风水的“龙、沙、水、穴”理论模式,是历代堪舆家视为最理想的风水宝地。
山水环绕、冲阴抱阳风水文化中必备元素一一具有。
阆中城周风光图3建筑规划古城内建筑规划以中天楼为轴心,应“天心十道”之喻,按东西南北走向,次第展开,布若奕局。
中天楼全景从中天楼看街巷可谓城中飞阁连危亭,却望城郭如丹青。
对岸观景图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起因除了阆中为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同时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居街院和寺院楼阁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4民居街院明清时期古风遗存,融京都四合院与江南园林风韵又自显川北特色的民居古院,融合风水理论。
有四水归堂的四合院格局,纳光避风的倒天井坐向,另外还有串珠式、品字形、多字形等即寄托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又适于居住的多样院落形式。
风水之观念哲学以民居为载体再一次贯穿百姓生活。
(古城四合院,中院落为天井,采光、透气、通风、理水。
周边屋檐的雨水流入天井,称“四水归堂”。
四围屋檐可遮雨,人行檐下,不湿鞋。
院中种树栽花,自成一个优雅、闲适、清静的小天地。
)品字形院落鸟瞰图院落风光图石板长街、斑驳小巷、青瓦长檐,古风古韵的古城街巷景色也是组成阆中风水哲学文化的重要部分,阆中巷景图5寺院楼阁阆中古城内永安寺、大佛寺、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福音堂、陕西会馆等十多处寺院祠馆建筑彰显阆中丰厚的文化。
阆中风水无处不在,专家认为阆中精典的完美风水格局活脱出风水理论的丰富哲学和文化内涵,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典范性。
阆中境内其着名景点的为以下几处:汉桓侯祠汉恒侯祠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明代又称雄威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国文化旅游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张飞为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刘备攻取四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并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
在镇守阆中7年间,张飞保境安民,发展农桑。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张飞被属下张达、范强所害,谥为桓侯,葬于阆中。
张飞遇害后人们敬其忠勇,为他筑冢建祠,以示纪念,从初建时算起汉桓侯祠已有1700多年历史。
据阆州刺史崔善《新建巴西太守张桓侯祠记》,张飞死后即建起桓侯祠,虽历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
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冢四周增筑围墙47丈。
此后还有多次续修。
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为三国文化的一大胜迹。
唐代佛塔唐代佛塔图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北玉台山半腰,现滕王阁景区内,唐滕王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
佛塔高8.25米,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跌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
石质细腻,古朴秀美。
此塔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仅存一座。
其视觉效应奇特,无论从任何角度看去,石塔均向一旁倾斜。
五龙庙五龙庙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阆中河楼乡白虎村五龙山麓。
始建于唐代,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修。
占地4亩,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原有山门、戏楼、左右厢房及文昌阁等,“文革”被毁,现仅存元代文化遗址文昌阁,属全木结构,其建筑风格为布筒瓦覆盖的单檐歇山式屋顶,面阔3间,檐柱侧脚明显,前檐下施六铺作斗拱出双挑:第一挑瓜子拱雕呈翼型,第二挑华拱左右各出斜拱,极为别致。
斗拱用料粗大,梁架举折小,屋面平缓。
四根檐柱用料较大。
整个建筑,既具宋代《营造法式》中某些建筑特点,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其“叉手”用料为同期建筑所罕见,左右次间还保持“草袱”及圆木椽子。
建筑造型优美,大式作法,与山西五龙庙型制相似。
虽仅存后殿,但却是现已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筑。
清代四川贡院四川贡院图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考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
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
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
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贡院的俗称。
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员后备人才的一钟制度。
明清时,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17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
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
滕王阁滕王阁景图嘉陵第一江山景区---滕王阁在阆中城北的玉台山,同南昌滕王阁一样,是唐高祖李渊第22子滕王元婴建造。
滕王于公元679年由寿州调隆州(阆中),嫌“衙役卑陋”,便在城中建“隆苑”(玄宗时改“阆苑”)又在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供其游乐,杜甫有《滕王亭子二首》。
滕王阁下台基上有唐代佛一座。
塔身为上大下小长圆球体,正中开一船龛,内刻一佛结跏跌坐于莲台。
上装塔刹,有石雕8力士举刹身。
刹身为六方柱,各方有佛一座。
刹顶为一焰纹状圆石。
石塔通高8.25米。
二阆中印象第二词——天文历法据称远古时代阆水诞生了人祖华胥,华胥在阆中孕育了伏羲、女娲兄妹,远古华胥之国的阆中是“相天法历”、“仰望俯察”、“巫祝占星术”的发源地。
其实由于阆中集聚风水堪舆家所以天文研究自当人才辈出,在唐宋时期已经成为天文研究中心。
1八卦伏羲所创的八卦衍生出的卦象理论,在古代制定天文历法一直是重要的依据。
阆中天宫院中的伏羲八卦图2春节汉武帝时阆中籍天文学家落下宏提出“浑天说”,制作了第一台“浑天仪”。
制作了我国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历法《太初历》,根据《太初历》诞生了春节。
阆中春节景象3天文学家以落下闳为名命名的星座,闪烁星空,其后任文孙、任文公天文学家父子,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
4天文古风遗迹阆中天文研究闻名遐迩,东汉时期张道陵来阆中布教传道,唐代天相相术大师袁天罡、李淳风等先后来阆中定居,研究阆中天文、地理。
蟠龙山、锯山垭、九龙捧圣的天宫院、天罡墓、淳风墓等古风遗迹。
三阆中印象第三词——民俗文化除了风水文化、天文文化其外巴国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宗教文化、也各放异彩,这表现在多元的民俗文化方面。
1民俗四川常说巴蜀文化,而阆中则是当时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巴国的最后一个王国都还定都于阆中,巴渝舞、川北灯戏、傩戏和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都有很浓郁的巴蜀文化的风格。
巴渝舞巴渝舞表演古城阆中,曾为巴子国国都,巴人与汉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一种具有鲜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成为阆中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渝舞是古巴人在同猛兽、部族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武舞。
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就是由巴人组成的“龙贲”军,执看挺仗,前歌后舞,“凌殷人倒戈”,从而取得胜利。
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帮助汉高祖“还定三秦”,在冲锋陷阵中,巴渝舞又起了重要作用。
《华阳国志·巴志》云:“阆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生劲勇,数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便进入了皇室宫廷。
汉代还为巴渝舞配了4篇舞曲:一曰矛渝,二曰安弩,三曰安台,四曰行辞。
巴渝舞的基本形式是“执仗而舞”。
“仗”,兵器,“执仗”即执干戈;伴奏则是击鼓。
班固《汉书》载:“巴渝鼓员,三十六人”。
他讲的是宫廷燕乐的巴渝舞,征伐战场上的巴渝舞,有多少人战斗,就有多少人歌舞:在阵前拼杀者,执看挺戈,大声呼呵,后面伴奏者,则击鼓顿足,以增威势,这就是史书所为的“前歌后舞”。
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这样描绘巴渝舞的壮观场面:“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山谷为之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