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展开,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其主要参战国,掌握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并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其起因、过程和结果的认识,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其主要参战国,认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其主要参战国,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战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争过程的图片、地图和相关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战争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战争场景。
4.作业:准备相关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024年)教案部编历史九下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20
民族主义兴起和领土纷争问题
民族主义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思潮在欧 洲和世界各地兴起。各民族纷纷要求独 立和自主,导致了新的领土纷争和民族 矛盾。
VS
领土纷争问题
战后,由于《凡尔赛和约》等条约的不公 平性和不合理性,导致了许多领土纷争问 题。这些问题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 际局势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 念和生活方式,使得和平、民主、自由等价值观深入人心。同时,战争 也促进了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2
05 反思第一次世界 大战教训与启示
2024/3/26
23
战争残酷性揭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0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 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破 坏,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性。
2024/3/26
6
各国备战情况与战争不可避免性
各国备战情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国都在加紧备战,扩大军队规模,提高武器装备水 平,制定作战计划等。
战争不可避免性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激化和军事同盟的形成,以及萨拉热窝事件等突 发事件的影响,使得第一次世界大后国际秩序调整与新格局形成
2024/3/26
国际秩序调整
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等国际会议,重新划分了世界领土和势力范围 ,调整了国际关系。
新格局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的形成。这一体系暂时缓 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并未消除根本矛盾,因此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可避
2024/3/26
17
04 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果与影响
2024/3/26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大战的经过,认识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有较深刻的感受,但如何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树立和平观念,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史料、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战前后的国际形势,加深对大战影响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如历史论文、纪录片等。
4.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大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02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

- 战败国的处理: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战败国面临领土割让、赔款等问题。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 战争的残酷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和平的珍贵:战争的爆发和结束使人们更加珍视和平,推动国际关系的缓和和和平运动的发展。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战争原因、过程、影响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影响和战后世界的历史进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将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包括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战后初期的世界等。
(2) 案例研究法:教师将选取一些关键战役和事件,如凡尔登战役、巴黎和会等,让学生通过研究案例,深入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7. 例题7:请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关键战役。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关键战役有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坦能堡战役等。
8. 例题8:请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包括战争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战后重建的艰巨任务,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
9. 例题9:请简述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重点关注战争本身,而对于战争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这次战争,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背后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源。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强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进程和战争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起因和影响,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警示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理解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增强对战争的警惕性,培养热爱和平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战争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警示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
2.案例分析法:分析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4.史料教学法:运用历史文献、图片等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起因和影响。
2.呈现(10分钟)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包括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萨拉热窝事件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3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一、导入新课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
为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只需一粒火星就能引爆整个世界!你知道这粒火星是什么吗?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带着这些疑问在今天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二、探究新知(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教师讲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它们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教师提问:简述欧洲列强的结盟与对抗。
(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回答: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教师引导: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
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材料展示:材料一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
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
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大公夫妇,即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材料二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1914年6月行刺斐迪南大公,事后被捕入狱判20年徒刑。
1918年在狱中病死。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青年,在他当年埋伏站立的地方用混凝土嵌下一双脚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他们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
8.请结合以上内容,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为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初集中在战场,后来逐渐扩大到、亚洲和地区。
(2)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的失败而结束。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根源、经过、结果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3. 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2)参战的是哪两个国家的军队?历时多长时间?
德、法两国军队 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
(3)凡尔登战役为什么异常惨烈?
交战双方死伤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4)凡尔登战役的结局怎样?
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德国从此陷入被动。
3.1917—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2)德国与的矛盾最为突出。同时,德国还要防止再次称霸欧洲大陆,它与俄国在也有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萨拉热窝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或爆发的直接原因。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难点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坦克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根源、经过、结果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坦克、潜艇等 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8.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他们几乎瓜分了整个非洲,亚洲的一半也在它们的统治下,其他如中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等地也沦为半殖民地。
3.欧洲列强为什么要展开重新瓜分世界的激烈争夺?
后起的德国要向英法等国争夺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4.在激烈的争夺中,欧洲列强之间矛盾重重,主要表现是什么?
(1)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的矛盾不断激化。
3. 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萨拉热窝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半岛。1908年,奥匈帝国企图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
(2)什么是萨拉热窝事件?
2.大战的爆发
(1)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2)奥匈帝国在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初集中在战场,后来逐渐扩大到、亚洲和地区。
(2)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的失败而结束。
7.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有什么危害?
他们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
8.请结合以上内容,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为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1)交战各国都已精疲力竭。
(2)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
(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1918年下半年,协约国不断发动反攻,德军败局已定。
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何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哪一方成为战败国?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四、合作学习
小组内先合作学习,后教师总结。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怎样?
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2.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情况怎样?
(2)参战的国家:
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三、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哪里?后来战场扩大到哪里?
战争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2.凡尔登战役:
(1)凡尔登战役发生在何时?1916年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根源、经过、结果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2)参战的是哪两个国家的军队?历时多长时间?
德、法两国军队 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
(3)凡尔登战役为什么异常惨烈?
交战双方死伤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4)凡尔登战役的结局怎样?
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德国从此陷入被动。
3.1917—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大战的爆发
3.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在两次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2)德国与的矛盾最为突出。同时,德国还要防止再次称霸欧洲大陆,它与俄国在也有矛盾。
(3)德国为了防止、俄联手反德,与结成军事同盟,后来也加入进来。三国同盟的形成,促使法、俄接近。
(4)20 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俄缔约,形成。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6.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多久?先后有多少个国家参战?牵涉人口多少?
历时4年多,参战国家共计30多个,牵涉人口约15亿,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
7.战争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参战各国死伤多少人?
(2)德国要防止法国再次称霸欧洲大陆,它与俄国在土耳其也有矛盾。
(3)奥匈帝国与俄国为争夺巴尔干地区冲突不断。
5.三国同盟是怎样形成的?
德国为了防止法、俄联手反德,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后来意大利也加入进来。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6.三国协约是怎样形成的?
三国同盟的形成促使法、俄接近签订了针对德、奥的军事协定。20 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俄缔约,形成三国协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