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涂装生产线的三维动态仿真
上汽通用五菱(重庆)涂装车间BIM设计

上汽通用五菱(重庆)涂装车间BIM设计龚巍炜;沈禹【摘要】在工程勘察设计领域中,民用建筑的BIM设计已经有众多的成功案例可被遵循和借鉴,在工业建筑设计行业中,相对于民用建筑,BIM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同数字化工厂和中国制造2025对工业建筑数字化的要求相比,工业建筑的BIM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在本项目的BIM实际应用,在设计的各阶段积极发挥BIM价值,改变原有二维设计协同模式,用流程去引导结果的改变,用技术去提升交付物的价值,试图寻找一条适合汽车工业建筑设计的BIM之路,为工业建筑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进行有价值的探索.【期刊名称】《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年(卷),期】2016(008)002【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BIM;工业建筑;汽车工业;价值;探索【作者】龚巍炜;沈禹【作者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信息建筑工程室,天津 300119;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信息建筑工程室,天津 30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7上汽通用五菱第三基地(重庆)工程建设项目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镇,总占地面积152.61公顷,包括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发动机车间及其他生产与生活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25.51万m2。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实现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微小型汽车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搭建优良的平台。
项目整体如图1所示。
该基地于2013年初开工建设,一期投资66亿元,严格遵循通用汽车全球制造体系和标准建设,2015年建成投产,建成后将具备40万辆整车和发动机生产能力。
其中涂装车间总建筑面积4.21万m2,主体厂房两层,为工艺生产区;局部3层,为空调机房区。
建筑物总长300 m,宽68 m,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轻钢屋面。
涂装车间建筑模型如图2所示。
本项目是工艺及厂房一体化设计的大型工业项目,其中涂装车间是汽车工厂中自动化程度最高、工艺流程最复杂、洁净度要求最严格、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生产车间,管线排布及工艺设备复杂,常规手段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务实求进,践行智能制造——访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工程院涂装规划经理和军强先生

务实求进,践行智能制造——访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工程院涂装规划经理和军强先生郭嘉【摘要】随着车身涂装线自动化率的不断提高以及数据探测技术、工业物联网的迅速发展,汽车涂装工厂的智能制造研究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涂装车间自动化、数据化、信息化以及系统集成化技术的应用会随着大环境陆续提升,但要真正形成智能制造系统,虚拟制造技术也必不可少。
【期刊名称】《汽车制造业》【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智能制造系统车身涂装线奇瑞汽车工程院车间自动化集成化技术务实经理【作者】郭嘉【作者单位】《汽车制造业》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6近年来,随着涂装自动化作业比例逐步提高,以及生产、能源和环保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涂装智能制造的课题不断被推向前台。
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工程院涂装规划经理和军强先生,请他与我们分享了汽车涂装智能制造的基础、需求以及发展方向。
21世纪初,中国政府提出了自动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智能化发展理念,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智能制造的概念逐渐清晰。
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其中心主题是通过智能的数据整合管理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发展可持续的循环经济,要实现这一目标,其基础是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IT)、车间管理(OT)和物联网(CT)3T融合。
中国制造业目前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其中汽车行业因为这几年的井喷式发展,新建工厂在环保上实现跨越发展的情况下,高端冲焊生产线已经于几年前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和数据化,具备了发展智能化的初步基础。
和军强先生表示,涂装作为复杂的散装化学品施工车间,在自动化和数据化上存在很大的技术发展瓶颈,因为涉及节能环保、职业卫生、安全以及企业成本管理的巨大需求,涂装车间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尤为迫切。
相比于其他专业,在涂装车间采用自动喷涂,除了可以提升效率、稳定质量外,更有消除污染工位作业、提高涂料利用率和实现节能环保的价值。
浅谈卡车涂装同步工程设计的程序和分析重点

浅谈卡车涂装同步工程设计的程序和分析重点党江波; 颜光【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9(000)019【总页数】3页(P173-175)【关键词】涂装; 同步; 设计【作者】党江波; 颜光【作者单位】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6引言在汽车产品研发中,涂装同步工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工艺策划阶段、模型开发阶段、工程化设计阶段和样车试制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需要按照整车开发流程中的门径要求按时完成,本文就以涂装同步工程在卡车产品开发流程中的应用展开阐述。
1 工艺前期策划准确可靠并可以批量落地的产品设计,在产品分析前期,首先需要对生产线的基本情况进行摸索,收集拟采用线体的硬点数据,并参考竞品的实物质量制定出新开发产品的各项产品和工艺指标。
1.1 工艺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分析、制造工艺可行性分析和生产工艺设备、工装适用性分析等内容其中生产能力分析主要评估产能是否满足新产品规划纲要;制造工艺可行性分析主要是法规、目前工艺手段、工艺流程是否满足新产品的指标达成;生产工艺设备、工装适用性分析,主要是按照新产品设计概念,对线体的输送可行性评估。
例如:前些年90%的卡车白车身设计引入的是国外内密封方式,密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不高,驾驶室内缝密封难以实现机器人涂胶,近年对标国外卡车,为了提升气密性指标,国内卡车开始采用外密封方式进行产品设计,将胶缝从内测挪到外侧,这就造成卡车白车身底板与四围搭接的胶缝均需要在原有UBS 区实现,因胶缝增加较多,原有人工涂胶节拍无法满足,需在概念阶段就需要考虑机器人涂胶,如果产品设计前期未提前评估机器人要求的工件、抱具定位精度以及胶缝设计宽度,就会造成批产节拍无法实现的风险。
1.2 竞品车型分析主要包括涂装工艺流程分析,涂装工艺孔分析,涂层构成分析、色彩分析,阻尼、UBC 和UBS 涂覆工艺分析,空腔发泡及空腔注蜡工艺分析,凹槽设计、包边部位、搭接部位涂装作业性分析。
基于VSM和TOC的汽车涂装生产系统改善

基于VSM和TOC的汽车涂装生产系统改善葛安华;刘昕蔚【摘要】在生产系统改善中,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和约束理论(TOC)作为有效的管理改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而价值流图分析技术(VSM)是精益思想中的有效工具。
通过分析VSM和TOC各自的优势和在应用中单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两者相结合的改善方法,并以S汽车生产厂涂装车间为例,通过方案实施,达到了使系统增值率提升2%,生产周期减少1693s,人员减少,质量提升的效果,以证明其应用的可行性。
%In the efforts at improving production systems, the lean thinking and theory of constraint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more popular among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for their high effectiveness and value stream mapping is an effective toolin the lean thinking.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a method to combine the strength and supplement the inadequacy of the VSM and TOC and in the case of the automobile paint line of a company S, demonstrated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期刊名称】《物流技术》【年(卷),期】2016(035)010【总页数】6页(P138-143)【关键词】精益思想;价值流;约束理论;汽车涂装【作者】葛安华;刘昕蔚【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3.1;F407.471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汽车的认知和要求也不断提高。
白车身焊装生产线数字化夹具设计系统及应用

白车身焊装生产线数字化夹具设计系统及应用郑联语;高浩;吴约旺【摘要】针对多平台与高节拍汽车车身柔性焊装自动化生产线研发过程的用户化和专业化,基于CATIA软件平台设计开发了汽车白车身焊装生产线数字化夹具设计系统.进行了涵盖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布局规划到夹具设计工程图生成各个模块功能研究与开发,尤其创新性地基于MBD技术实现了夹具二维工程图自动批量出图,解决了夹具设计数字化与我国以二维图纸作为加工标准现状的衔接问题,提高了汽车白车身夹具设计自动化与数字化程度,实现了夹具设计的快速高效,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本系统已得到企业工程应用,实际应用本系统对夹具设计效率提高在40%以上.【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白车身;生产线;数字化;焊装夹具;设计系统【作者】郑联语;高浩;吴约旺【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相对于涂装线和总装线来说,焊装线的刚性强,不同车型间通用性差,新车型生产线部署均需重新设计焊装夹具,从而造成市场滞后,影响企业效益[1]。
因此,许多学者在三维CAD系统中对焊装夹具辅助设计进行了研究,如文献[2-3]等,但是研究多集中在库的归类整理以及资源文件的机智调用上,在与焊枪的可达性干涉关系、定位夹紧块以及夹具二维与三维关联等设计上鲜见涉及。
文章在对焊装夹具整个设计过程,尤其是工作内容重复、繁琐及效率低的环节,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汽车白车身焊装生产线数字化工艺与夹具设计系统,以提高设计的工作效率。
1 结构与功能汽车白车身焊装生产线工艺及夹具设计软件系统是面向汽车白车身焊装工艺的辅助软件系统,主要由6个模块组成,其功能与结构,如图1所示。
新能源汽车涂装工艺及生产线设计与规划

新能源汽车涂装工艺及生产线设计与规划作者:李亮亮来源:《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2020年第07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多。
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出现各种新能源汽车基地。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2025”拟重点突破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是未来国际汽车技术竞争的焦点,更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汽车强国梦想的必经之路和难得的战略机遇。
同时在能源制约、环境污染等大背景下,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解决能源及环境问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而其中,轻量化、多材质车身则代表着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
降低汽车车身重量,采用结构改进及新材料应用等减重措施的轻量化车身设计,正在改变车身结构,并集多种材料于一身,这必然带来涂装工艺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本文就新能源汽车涂装工艺及生产线设计与规划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涂装工艺;生产线规划引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出行方式。
随着人们认识到汽车是运输的重要手段,使得越来越多的车辆被使用,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对汽车外部审美要求。
因此,对汽车车身涂装工艺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所有人的审美需求,汽车制造公司有必要加强整车工艺和有效的质量控制。
1新能源汽车分类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空气动力、甲醇汽车、太阳能汽车)等。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常规混合动力汽车被划分为节能汽车。
2汽车车身涂装工艺的作用汽车涂料是指将流中或粉末中的有机物施加到另一个物体上时形成的薄膜。
通常,我们将此膜称为涂层,然后将其涂抹在干净的车身上,然后执行相关的过程,例如干燥等步骤形成的膜就是汽车涂抹的整个过程。
【重磅来袭】IPS—线束和柔性管路三维仿真解决方案

【重磅来袭】IPS—线束和柔性管路三维仿真解决方案汽车上的线束和管路汽车的发展伴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的过程,不断丰富的车载功能,依靠着电气系统的协同工作得以实现。
更多的功能,意味着更复杂的电气系统,作为汽车“神经系统”的线束和管路设计难度随之增加,同时,这些错综复杂的线束和管路还被要求在更为狭小的空间中完成,新旧问题和矛盾不断凸显。
汽车上的线束和管路与刚性结构不同,线束和管线具有柔性特征,其在外力作用及自身重力影响下的形变和受力状态,很难依靠经验进行判断和确定。
这些柔性的形变和受力导致的与周边干涉、摩擦等缺陷,并不易在车辆装配或出厂检测中检出,这就为车辆将来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埋下隐患。
♦线束与周边(钣金、过孔、螺栓等)是否存在干涉、摩擦?线束与周边干涉摩擦导致破损♦类似仪表板多媒体单元的装配部位,线束长度冗余是否合适?收音机线束预留过长,装配后的线束与周边发生干涉碰撞♦线束弯折半径是否合理?线束弯折半径过小导致线束受损♦固定点的布置间距是否考虑了力学性能和重力条件?固定点间距过大或过小导致线束应力♦连接振动部位的管线疲劳如何分析?发动机周边的管线必须考虑振动的影响♦运动部位的线束和管路,在主体移动过程中是否对线束造成伤害?车辆上的运动部位几乎都有线束和管路经过这些问题在较大程度上,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也就是通常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近年来,由于线束布置问题引起的汽车召回事件不断出现。
近年因线束布置问题导致的汽车召回事件摘录类似的问题,其实在其他行业和领域也能被发现。
换句话说,有柔性线束和管道的地方,就可能存在这些问题。
其他存在线缆和管路问题的行业IPS管线柔性仿真方案随着数字化设计、验证和制造流程的普及,在产品研发阶段对设计结果进行仿真验证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之一。
汽车的研发过程是一个多方合作、多学科交叉的复杂过程,从研发需求的提出到车辆的生产制造和测试,将经过多个阶段和多次迭代。
汽车涂装线烘干炉反向输送链及其滚轮轴承

汽车涂装线烘干炉反向输送链及其滚轮轴承发布时间:2022-08-17T08:24:27.842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17期作者:白绍华刘磊[导读] 汽车工业在我国呈现飞速发展趋势,自动化的汽车涂装生产线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和涂装质量。
我国现有涂装生产线数千条以上且每年还要投资新建数百条生产线。
中汽昌兴(洛阳)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洛阳市 471003摘要:汽车工业在我国呈现飞速发展趋势,自动化的汽车涂装生产线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和涂装质量。
我国现有涂装生产线数千条以上且每年还要投资新建数百条生产线。
汽车涂装生产线上使用的轴承主要有:摆杆输送机牵引链行走轮轴承、烘干炉反向输送链行走轮轴承和烘干炉反向输送链导轮轴承。
一条汽车涂装生产线使用的滚轮轴承一般都在10000套以上,由于其使用工况恶劣,维修使用量也较大。
关键词:汽车涂装;反向输送链;滚轮轴承所谓滚轮轴承,即指轴承外圈不装入机座孔、轴承箱或轴承座内,而是直接在钢制轨道上滚动的轴承。
这种轴承从结构上讲,基本符合轴承的特征;从使用功能上讲,不完全具备轴承的工作特征,它兼有轴承和滚动轮毂的作用;从形态上讲,滚轮轴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外圈壁厚比内圈壁厚厚、滚动体直径也大得多。
由于滚轮轴承的外圈兼有轮毂的作用,就省去了配装在外圈上的轮毂,使轮毂与外圈合为一体,因此,可简化机构结构,减少机构体积、重量和零件数量,降低机器制造成本,便于安装、维修以及增强轴承的负载能力。
从滚轮轴承的工作状态可以看出,滚轮轴承的外形精度并不高,可低于普通轴承的精度要求,但是其内部尺寸和零件(滚道、挡边及滚动体)的精度应等同于普通轴承的精度要求。
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滚轮轴承的精度要求特别高,如易拉罐生产线上所使用的一种滚轮轴承,其精度要求达到C、D级水平。
滚轮轴承一般都在重载、低速的条件下工作,并且还承受-一定的冲击载荷,为了使滚轮轴承保持一定的韧性,往往使其热处理硬度低于常规轴承的硬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涂装生产线的三维动态仿真
作者:戴曼文章来源: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点击数:365 更新时间:2009-7-28
通过可视化仿真可以实现涂装车间的布局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动态仿真,而且可以依据仿真结果确定生产线的技术参数以决策生产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强,汽车工业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挑战,经历着重大的转折。
汽车行业的高投入、高产出特点要求企业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越过规模经济的门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以及相关产业进行经济的生产,才能保证开发能力的投入,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抢先占有采购优先权,从而降低成本,进一步扩大实力。
因此,扩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要关注点。
作为汽车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涂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对汽车质量的评价,涂装生产线也是整车厂中投资最大、运行费用最高、工艺最复杂、涉及管理环节及专业最多的环节。
涂装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合理性和运行效率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生产成本。
传统的涂装生产线规划设计方法是采用平面设计和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生产线的布局采用对实体简化的方式进行布置,生产线运行的情况则通过计算进行推演,同时根据经验进行优化,并最终指导实际的布局设计。
用数学优化模型描述的布局问题尽管已做了简化,但与实际相差甚远,在算法求解的有限时间内得不到精确解,很难根据复杂的实际变化进行及时修改,更难以直观表现生产线实际运行的情况。
现代生产中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系统日渐复杂,生产速度日渐加快,因此在设计系统的时候需要面临很多问题:如何验证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如何确定缓存区的数量和瓶颈区域,如何验证生产大纲以及物流设备的控制逻辑等。
这些问题采用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法难以解决,在生产线规划设计上,要找到技术性与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点,就需要借助于一种新的技术——系统仿真技术来解决。
建立涂装线动态仿真系统的意义
动态仿真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生产线进行试验,并借助于专家的经验知识、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作出决策的一门综合试验性学科。
仿真通过数据驱动,精确模仿现场各种行为,并通过运行仿真模型具体反映现场的多变性。
在涂装生产线的规划完成后,三维动态仿真可以直接以动画的形式,在虚拟数字环境中实时地、并行地模拟出涂装生产线(未来)真实生产的全过程。
一方面能够精确真实模拟生产线的空间布置、运行情况,验证生产线产能、节拍、存储等规划设计要素的合理性,发现系统运行的瓶颈和对方案进行优化,使涂装生产线布局更合理有效;另一方面,能够预测涂装生产线的性能、制造成本、可制造性,从而更经济有效地、灵活地组织制造生产,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增强汽车生产线柔性制造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汽车生产线生产效率。
当前,系统仿真技术已成为分析、研究各种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
国际工程公司已将其作为常用的规划设计和分析手段,运用到生产线规划设计和运行分析中。
而在国内,对此技术的应用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生产线规划设计还是运行管理方面,大多数汽车企业、工程公司和设计院基本还是依赖传统的方式。
因此,汽车数字化涂装生产线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仿真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涂装生产线进行仿真通常需经过三个步骤:建立涂装生产线系统三维仿真场景;仿真模型参数设置和仿真流程控制;仿真模型的运行、验证与结果分析。
其中,建立正确的生产系统仿真模型,并且确定各组成要素以及表征这些要素的状态变量和参数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整个仿真过程能够正确进行并获得符
合实际情况的仿真结果的基础。
涂装生产线仿真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它包括三个基本的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建立仿真模型和仿真试验。
1、建立三维场景模型
建立仿真系统首先要对生产线的各个部分进行三维造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构建生产线的三维立体模型库,从三维立体模型库中调用相应模型组成生产线总体模型。
在这里,首先定义系统中所需要的物理对象,而定义对象前要先定义它所属的类,建立系统所需要的对象类库,并将对象类库中的对象和三维模型库中的模型关联起来。
对象类库中每个类都具有特定的属性,这些属性都是通过采集数据得到的。
这些数据包括以往的生产统计数据、故障停机历史记录,以及大量在生产现场实测的数据。
如要建立涂装车间的某机器类,首先要构建该机器的三维模型,再设定其相关属性,如机器加工所需的零部件、加工时间、所产生的成品等。
结合涂装生产系统的实际情况,运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系统仿真建模,可以将涂装线仿真的对象类分成三大类:物理类,构建设备建立生产场景;信息、控制类,包括工艺规划、生产线运行过程控制、物流控制;服务类,包括生产计划、统计等,通过物理对象类的建立,构建仿真物理模型。
2、建立三维仿真模型
物理模型展示的仅仅是静态的信息,工艺流程动态仿真利用所建立的三维涂装线模型,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按照工厂的实际情况对整条涂装线的生产情况进行三维动态仿真。
布局设计阶段建立的对象类只描述自身的特征和行为,对象之间并不能通讯;而仿真模型的建立阶段通过描述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系统建模,实现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流和控制流的传递。
通过定义对象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建立设备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建立仿真系统的逻辑模型。
设备间的逻辑关系控制着设备的行为以及零件在设备间的流转和成品的产生,通过逻辑模型的建立,对已经布局好的涂装线的工作流程进行定义,使生产线上一个个松散的设备组成一个有机的生产系统。
仿真逻辑模型即用物理模型展示随时间的变化系统的不同状态。
系统的状态包括各设备的加工运作和状态,与零件相关的事件以及零件在系统中流转的过程,通过系统不同状态的展示来控制仿真模型的行为。
生产仿真模型是实际生产系统的一个映射,实际生产系统中的约束条件抽象为仿真模型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必须在逻辑模型中得以体现。
逻辑模型建立中主要构建了系统的信息、控制类,从而建立合理的工艺规划,生产线运行过程控制、物流控制。
涂装生产线三维仿真场景如图2所示。
3、涂装生产线的仿真试验
对仿真模型验证分析、修改模型参数的循环过程即优化,这一阶段主要涉及到系统的服务类。
在建立仿真模型时,已确定了仿真系统的目标变量和决策变量。
制造系统经足够时间的仿真运行后,可生成评价生产线的数据,这些数据以文本或图表方式显示,通过优化算法或设计人员进行系统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可以选择合理的生产方案。
这些数据有:滚床、升降机等设备的利用率;产品产量;加工成本;工人操作成本;运输、废料消耗分析等。
表为涂装生产线的仿真试验输出结果。
应用仿真技术的意义
涂装生产线三维动态仿真的研发和实施对提高生产线规划设计水平、运行效率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使汽车生产线的设计由原来针对单机、单台设备的数字仿真分析转向涵盖多种制造设备协同完成制造任务的全面数字化制造环境方面的研究,提高了汽车涂装生产线的设计水平和设计效率。
数字化涂装生产线的应用直接满足了三个指导汽车企业制造工程的主要度量标准:成本、质量和时间。
在成本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工程的更改量,减少了工人的操作量,减少了原型车的使用;在建设新的生产线时可重复利用生产设备;在时间方面,减少了试生产时间和工艺规划时间,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在效
率的提高方面,减少了重复工作,建立典型的工艺、经验库,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生产线和工艺设计的继承性。
数字化涂装生产线的应用,不仅能够大大缩短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周期,还可根据计算机仿真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
在开放的人机界面上,可以看到未来实际生产过程中系统设备的全时空信息,看到未来的生产现场中各输送、存储设备和升降机、滚床、堆垛机、滑橇等设备的状态,以及系统中发生阻塞和瓶颈的位置和情况;可以改变参数输入,通过模拟生产情况及波动对系统造成的冲击,避免在理想化状态下系统设计所无法预料的各种因素,对系统的堵塞有着形象和直观的解决方案;在生产线未运行之前,就可全方位地了解未来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实际流程和生产信息。
通过仿真系统的研究应用,可规划和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案,使汽车企业更科学、合理地管理、运行汽车涂装生产线,为汽车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使我国的汽车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迈向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