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饲料学第五章 添加剂预混料产品设计
饲料加工工艺第五章 预混合饲料加工

饲料加工工艺学
预混料加工工艺
26
华中农业大学
为了提高矿物盐微粉碎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干燥去掉水分,包括结晶水。游离水不能超过2% (国外)、3%(国内) 2)在粉碎时添加吸附剂、防结块剂和稳定剂… … 3)不同品种和不同粒径应采用不同粉碎机,矿物盐原 料可用高速粉碎机(爪式)粉碎;平均粒径在30um的原 料,如碘、硒、钴应采用球磨机碾磨。
预混料加工工艺
25
华中农业大学
不同粒度原料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
每吨饲料中的添加量
平均粒径 筛网号
10mg
≤ 5um
100mg
20um
1g
45um
325目
10g
100um
140目
50g
170um
80 目
0.5lb
270um
60目
2.0lb
440um
40目
10.0lb
725um
25目
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锰全部通过100目筛,硫 酸锌全部通过40目筛,98%通过100目筛。
预混料加工工艺
23
华中农业大学
3)使用要求高,如颗粒粒径极小,一般不大于60目 (0.25mm),碘、钴、硒则在400目(30um);配料精
度要高( 1‰);混合均匀度要高(CV 5%),而
且混合承载能力要强,不易分级,用量少,易吸湿。
4)粉尘大、腐蚀性强、对人及环境影响很大。
饲料加工工艺学
预混料加工工艺
7
华中农业大学
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不仅仅考虑微量组分的扩散 均匀性,更要考虑其与载体混合后的抗分级能力。
预混合饲料的混合均匀程度的内涵与配合饲料 的是有所区别的,也即指混合完成后的均匀程度的 不变性,通常被称为混合产品的抗分级能力。
5-4 饲料配方设计与配合饲料生产(四)

第四节预混合饲料的配方设计一、预混合饲料的分类1、单项预混合饲料即预混剂,指一种饲料添加剂与适当比例的载体或稀释剂混合配制成的均匀混合物。
如:1%亚硒酸钠、2%的生物素。
2、微量矿物元素预混合饲料指由多种微量矿物元素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与适当比例的载体或稀释剂混合配制成的均匀混合物。
3、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即复合多维,指由多种维生素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与适当比例的载体或稀释剂混合配制成的均匀混合物。
4、复合预混合饲料除了含多种微量矿物元素、维生素外,一般还含氨基酸添加剂、保健促生长剂、甚至常量矿物元素等成分。
只需与适当比例的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配合就能制成全价配合饲料。
二、预混合饲料中活性成份需要量与添加量确定的原则(一)、需要量与添加量的概念预混合饲料活性成份主要指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药物等。
1、活性成份的需要量活性成份的需要量主要指动物对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氨基酸、药物等成分的需要量。
它包括两层涵义,即最低需要量和最适需要量。
最低需要量是指在试验条件下,为预防动物出现某种维生素或微量矿物元素缺乏症时,对该维生素或微量矿物元素的需要量。
现行的饲养标准中推荐的维生素或微量矿物元素的需要量都是指最低需要量。
最适需要量是指能取得最佳生产效益和饲料利用率时活性成份的供给量。
最适需要量一般高于最低需要量。
2、活性成份的添加量实际供给动物的某种活性成份量称为活性成份的总供给量。
它包括两部分,即基础饲料中的含量和通过预混合饲料添加的部分,后者称为活性成份的添加量。
(二)、影响活性成份添加量的主要因素1、动物因素动物的不同物种、不同品种、不同生理状况、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生产水平对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样,活性成份的添加量也不同。
2、活性成份因素各种活性成份的稳定性和生物学效价差异很大,在加工、贮藏、运输过程中,有的比较稳定,有的很容易失去活性,使需要量与添加量相差的程度不同。
3、饲养环境和饲养技术集约化封闭式的饲养,一方面使动物的生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动物的生长、发育、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动物产生了一系列应激反应,减少了动物从自然界和粪便中获取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的机会。
肉牛养殖预混合料配方设计方法和步骤

肉牛养殖预混合料配方设计方法和步骤肉牛养殖预混合料配方设计方法和步骤1.根据肉牛饲养标准和饲料添加剂使用指南确定各种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用量。
通常以饲养标准中规定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作为添加量,还可参考确实可靠的研究和使用实践进行权衡,修订添加的种类和数量。
2.原料选择。
综合原料的生物效价,价格和加工工艺的要求选择微量元素原料。
主要查明微量元素含量,同时查明杂质及其他元素,以备应用。
3.根据原料中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有效成分含量或效价,预混料中的需要量等计算在预混料中所需商品原料量。
其计算方法是:纯原料=某微量元素需要量/纯品中元素含量(%)商品原料量=纯原料量/高品原料有效含量(或纯度)4.确定载体用量。
根据预混料在配合饲料中的比例,计算载体用量。
一般认为预混料占全价配合饲料的0.1%~0.5%为宜。
载体用量为预混料量与商品添加剂原料量之差。
5.列出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配方。
肉牛预混料配方设计实例(一)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配方设计实例以育肥肉牛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配方设计为例:1.根据饲养标准确定微量元素用量。
由我国肉牛饲养标准中查出育肥肉牛的微量元素需要量,即每千克饲粮中的添加量;铜为8mg,碘为0.5mg,铁为50mg,锰为40mg,硒为0.1mg,锌为30mg,钴为0.1mg。
2.微量元素原料选择。
生产中有许多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其化学结构,分子式,元素含量,纯度等均有差别,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计算商品原料量。
每千克全价配合饲料商品原料量=某微量元素需要量/纯品中该元素含量/商品原料纯度每吨全价配合饲料中商品原料量=每千克全价配合饲料商品原料量*1000。
4.计算载体量。
若预混料在全价配合料中占0.2%时,则预混料中载体用量等于预混料量与微量元盐商品原料量之差。
即:2kg-0.54629kg=1.45371kg.(二)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为例:1.需要量和添加量的确定。
查肉牛饲养标准可得泌乳母牛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并考虑预混料生产过程,混入饲料的加工过程以及饲喂过程中可能的损耗和衰减量来决定实际加入量。
实验三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

实验三、添加剂复合预混料配方设计(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综合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饲料添加剂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能力,使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形成添加剂科学合理使用的原理和方法,最终达到确保动物健康、改善养分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效率、保障畜产品的食用安全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了解和掌握添加剂预混料产品设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步骤,通过实际设计各类畜禽添加剂预混料配方,提高学生指导现代饲料加工业生产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添加剂预混料是由多种微量添加剂或称活性成分与载体或稀释剂构成的匀质混合物。
在预混料的整个配制过程中,包括原料的选择,配方的设计以及加工、贮藏,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保证活性成分的稳定性;②保证活性成分的均匀一致性;③保证预混料的安全性和经济有效性。
为满足以上原则,添加剂预混料的配制必须作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载体和稀释剂的正确选择;二是活性成分种类和剂量的确定,即预混料的设计。
要求:阅读文献资料:写出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步骤。
三、配方设计作业(一)为生长猪配制一个0.5%复合微元预混料5吨。
Fe Zn Cu Mn I Se Co配合饲料130 150 200 40 0.5 0.3 0.1添加量(mg/kg)纯度95% 98% 96% 98% 98% 96% 96%含量20% 22.7% 39.8% 22.8% 76.4% 30% 24.78%原料FeSO4·7H2O ZnSO4·7H2O CuSO4·5H2O MnSO4·5H2O KI Na2SeO3·5H2O CoCL2·6H2O (二)请用某蛋鸡多维为产蛋鸡配制0.1%的多维200 kg。
(三)肉仔鸡添加剂复合预混料设计设计4~6周龄肉仔鸡配合饲料的添加剂预混料配方,按照配合饲料1%添加。
饲养标准见数据表3,添加剂原料及规格见数据表4选择。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饲料学课件 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
主要内容
配合饲料概述 配方设计的原则与准备 饲料配方的设计方法 浓缩饲料配方设计 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 精料补充料配方设计
第一节 配合饲料概述
一、概念
配合饲料(formula feed)是以动物营养 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结果为基 础,设计出营养平衡的饲料配方,按规定 的工艺流程生产的具有营养性和安全性的 商品饲料。
一、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
(六)合法性
合法性即配方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例如, 营养指标、感官指标和卫生指标等。设计饲料配方不 仅要符合饲养标准的要求,还要符合饲料标准和有关 饲料法规的要求。国家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和市场行 为而制订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必须严格遵守,防 止违规生产。有的饲料生产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 还制定了企业标准,但企业标准制定后,必须通过合 法途径进行注册登记并在生产中严格执行。
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浓缩饲料也不能直接饲喂,但 按一定比例添加能量饲料就可以配制成营养全面的全价 配合饲料,因此又称为平衡用混合饲料(balancer)。
一般情况,浓缩饲料占全价配合饲料的比例为 20%~40%,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
二、配合饲料的种类
(一)按营养成分和用途
3、浓缩饲料 (concentrate feed)
2、对未有品种标准者 可参考国家标准及NRC、英 国ARC等标准,但这些标准多为最低需要量。在进行 饲料配合时,应根据动物的品种、饲养方式及水平、 饲料生产及加工条件等因素而予以适当修正。根据标 准制定的条件和基础,适宜确定保险系数。
二、配方设计的依据
(一)动物营养需要标准的选择
3、应考虑环境因素对标准的影响 多数饲养标准都 是以一个近似的采食量为基础的,而环境因素尤其是 温度对采食量有很大影响。因此配方设计者必须依据 采食量水平设计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水平,其一般原则 是寒冷季节营养水平可适当下降,而高温季节则应予 以提高。对此,在蛋鸡方面已有完整可靠的数学计算 公式。一些育种公司也有计算好的表格,均可作为参 考。
生长育肥猪复合预混料配方设计

《饲料添加剂学》课程实验设计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专业:动物科学班级:动科1402学号:20140201311姓名:张硕生长育肥猪复合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配方设计思路确定生长育肥猪的生理阶段特性,根据生产目的查饲养标准,做出配方;对预混料本身要求如下:第一,保证饲料添加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会因载体质量不纯引入杂质。
第二,有一定稳定性,保证在加入饲料前或加到饲料中使饲料添加剂的活性不下降。
第三,载体和稀释剂有一定的粒度,要有利于配合饲料均匀混合,也要有利于适合于对饲料添加剂微量组分的承载。
猪饲料的粒度细些,若预混料的粒度与上述规定相差过大时,不容易均匀地分布在配合饲料中。
第四,载体和稀释剂合适的容重第五,载体和稀释剂有适宜的表面特性,这与进一步混合有关。
第六,在选择原料时尽可能低的成本。
第七,维生素用量在储存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时候要超量添加。
还要加入抗氧化剂。
配方设计说明:根据市场生产需要确定微量元素预混料产品的种类和在日粮中的添加比例。
全价饲料生产厂或预混料用户的加工工艺不同,对预混料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也同.一般大中型饲料厂预混料在全价饲料中的比例为1-2%,本设计设为1 %1确定复合添加剂预混料的组成该复合添加剂预混料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氯化胆碱、黄霉素、赖氨酸、L-薄荷醇(风味剂)、吸湿剂、、抗氧化剂(BHT)等有效成分。
2 确定维生素预混料的用量和配方该维生素预混料在全价料中的用量为0.1%表一维生素预混料配方设计3.确定微量元素预混料的用量和配方设微量元素在全家全价饲料中的用量为0.5%表二微量元素预混料配方设计4.确定赖氨酸、氯化胆碱、黄霉素、L-薄荷醇(风味剂)、吸湿剂、抗氧化剂(BHT)的添加量。
表三赖氨酸等添加剂的添加量5,确定复合添加剂预混料的用量,选择载体并计算其用量拟配复合预混料在全价料中的添加量为100%,则;载体用量%=复合添加剂用量—(维生素预混用量+微量元素预混用量+氨基酸等添加剂用量)=66.3855%6、整理出复合添加剂预混料配方配方结果如下表表四复合添加剂预混料配方产品功效:➢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维持生长需要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动物免疫力➢抗应激产品特点维生素A: 维持正常视力,预防夜盲症;维持上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干眼病。
《饲料学》课程笔记

《饲料学》课程笔记绪论一、饲料业发展概述及发展趋势1. 饲料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近年来,我国饲料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产量和产值逐年增长。
2. 饲料业发展趋势:(1)饲料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满足动物生产需求;(2)饲料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注重可持续发展;(3)饲料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4)饲料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5)饲料安全监管加强,保障食品安全。
二、饲料概念与分类命名1. 饲料概念:饲料是指为满足动物生长、生产和健康需要,供给动物食用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统称。
2. 饲料分类:(1)按来源分: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微生物饲料;(2)按形态分:粉状饲料、颗粒饲料、液态饲料;(3)按营养成分分: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4)按用途分:全价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精料补充料。
三、配合饲料的概念和分类1. 配合饲料概念:配合饲料是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将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并添加适量的饲料添加剂,制成的一种全价或半全价饲料。
2. 配合饲料分类:(1)全价配合饲料:含有动物所需全部营养的饲料,可以直接用于喂养;(2)浓缩饲料:含有动物所需主要营养的饲料,需与其他饲料原料配合使用;(3)添加剂预混料:含有高浓度的饲料添加剂,需与其他饲料原料配合使用;(4)精料补充料:用于补充动物特定营养需要的饲料。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一、样品采集、制备和物理性状评定1. 样品采集:(1)采集原则:具有代表性、真实性、随机性;(2)采样方法:根据饲料的种类、形态和包装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方法;(3)采样数量:根据饲料的批量、变异程度和检测项目确定;(4)采样注意事项:避免交叉污染,保持样品原始状态。
2. 样品制备:(1)样品预处理:去除杂质、粉碎、混合均匀;(2)样品分装:将制备好的样品分装到清洁、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实习十三 添加剂预混料的配合设计

实习十三添加剂预混料的配合设计
一、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知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的步聚和方法,并能设计出微量元素预混料配方。
二、方法与内容
1、设计步骤
(1)确定预混料中的添加剂种类和用效成份在日粮中的添加量。
(2)根据有效成分在日粮中的吴加量,依有效成份在各种原料中的含量,确定在日粮中商口制剂的添加量。
(3)确定日粮中此预混料的添加比例
(4)推算出栽体或稀释剂的需要量
(5)计算出此预混料中各原料的比例
2、例子
为肉仔鸡前期(0-4周龄)设计微量元素预混料配方,要求在全价日粮中配比为0.5%(1)查阅肉仔鸡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
Cu I F必需Mn Zn S必需
营养需要量mg 4 0.35 80 55 50 0.1
商品原料中有24.43 74.91 19.78 31.86 22.50 43.34
效成分含量%
商品原料添加量16.37 0.47 404.45 172.63 222.22 0.23 816.37
(2)所用微量元素的原料元素含量和纯度
(3)根据预混料在日粮中的配比0.5%,计算出所需载体量,即每kg日粮中添加预混料5g,而其中含816.37mg商品添加剂,栽体的需要量为5-
0.81637=4.18363g。
(4)依5g中各原料的含量,计算出预混料中各种原料的比例
三、作业
为产蛋鸡(产蛋率>80%)设计微量元素预混料配方,要求在全价日粮中配比为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1.非活性原料的选择 2.微量元素添加剂预混料配制技术 3.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配制技术 4.复合添加剂预混料配制技术
难点:
1.载体和稀释剂的选择 2.添加剂的选择和配比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预混料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饲料添加剂非活性原料 第三节 微量元素添加剂配方设计 第四节 维生素添加剂配方设计 第五节 复合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
使添加剂的微量成分在配合饲料中均匀分布 通过预混合工艺处理,改进微量成分的某些不
理想特性。 使饲料添加剂的添加水平标准化。 简化一般饲料厂生产工序并减少投资
第二节 饲料添加剂非活性原料
一、 预混料(premix feed)的组成
❖ 添加剂(additive ): 也叫活性成分或主料 ❖ 载体(carrier) ❖ 稀释剂(diluent) 非活性成分,也称辅料 ❖ 吸附剂(adsorbent)
表3 载体和稀释剂的pH值
载体、稀释 剂
稻壳粉
玉米芯粉
玉米面筋粉
大豆加工副 产品
pH
载体、稀释
剂
5.7 玉米干酒糟
4.8 小麦粉
4.0 石灰石粉
6.2 小麦粗粉
pH 3.6 6.5 8.1 6.4
Rrturn
静电吸附特性
静电荷产生的影响: (1) 吸附现象 (2) 相互排斥
吸附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
(1) 金属腐蚀 (2) 混合时有效成分丢失,混合均匀度差,
成品质量下降 (3) 残留量大,污染下次混合物
相互排斥的后果:
(1)粉尘飞扬 (2)增大物料体积,影响流动性。
如何消除静电效应?
选用适当的载体和稀释剂 加入饱和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等,添加
量为1%~3% 设备接地良好,克服静电作用,提高流动性。
Return
六.载体与稀释剂的应用
载体的应用: 1.添加剂原料的生产 2.单一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 3.复合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
六.载体与稀释剂的应用
稀释剂的应用: 1.预混料中活性成分达到50%或50%以上 2.多种活性成分之间容重差别比较大 3.需要增加预混料的流动性
第三节 微量元素添加剂预混料 配方设计
有机载体:脱脂米糠和小麦麸皮效果较好. 砻糠和次粉次之,玉米粉较差. 无机载体:细石粉效果较好.
三、稀释剂 (diluter)
1. 概念:
稀释剂是指混合于一组或多组微量活性成 分中起稀释作用的可饲用物料。可降低活性微 量组分的浓度,并将它们彼此分开,减少活性 成分之间的相互反应,以增加活性成分的稳定 性。
第一节 预混料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饲料添加剂预混料(Additive premix):由一种或多 种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配方制作而成的 匀质混合物。
2、分类
单项预混料:由同一种类的多种饲料添加剂配 制而成的匀质混合物。
复合预混料:由不同种类的多种饲料添加剂配 制而成的匀质混合物。
3、添加剂纯品配制成预混料的优点
棉籽饼粉
容重
饲料载体
0.76 鱼粉
0.56 食盐
0.31-0.34 石粉
0.37 碳酸钙
0.60
脱氟磷酸氢 钙
0.73
容重
0.64 1.10 1.30 0.94 0.20
Return
表面特性
载体具有粗糙的表面或皱起的脊、谷和小孔。 稀释剂不要求有承载能力,故不要求表面粗糙,
要求有良好的流动性,易于混合
2、常用吸附、吸水性强的谷物类等。
无机物:二氧化硅、蛭石粉、硅酸钙等
五、载体和稀释剂的选择
1. 含水量:8~10%,不超过12%
2. 粒度0.177~0.59mm
GO
3. 容重:0.5~0.8kg/L
GO
4. 表面特性
GO
5. 亲水性、吸湿性和结块性 GO
6. 流动性 7. 酸碱度 8. 静电吸附特性 GO 9. 化学稳定性 10. 卫生条件
粒度
一般载体粒度在30—80目之间(0.177— 0.59mm)
载体与被承载组分的粒度比为1:4~1:8,载体 的承载量不能超过自重。
稀释剂的粒度要求比载体要均匀和细,一般在 30—200目(0.074—0.59mm)
Return
亲水性、吸湿性、结块性
有必要选择不易吸湿、结块的物质作为载体和稀 释剂。
对有些必需使用的易结块载体或稀释剂可加入二 氧化硅等抗结块剂。
Return
酸碱度
影响活性成分的活性,偏酸或偏碱都对维生素 和其它活性成分产生不良影响。
如:泛酸钙,pH≤5时活性损失较大,在酸性 条件下,每月损失25%
Return
表1. 常用饲料添加剂的容重(kg/L)
饲料添加剂
L-赖氨 酸.HCl
维生素A
维生素E 维生素D3
容重 0.67 0.81 0.45 0.65
饲料添加剂
七水硫酸亚 铁
一水硫酸亚 铁
七水硫酸锌
一水硫酸锌
容重 1.12 1.00 1.25 1.06
表2 常用载体和饲料的容重
饲料载体 玉米粉 大麦碎粉 小麦麸 苜蓿粉 大豆饼粉
2、常用稀释剂种类
有机类:去胚玉米粉、葡萄糖、蔗糖、豆粕粉、 大豆粉、带麸皮小麦粉,水分低于10%
无机类:石粉、磷酸二钙、磷酸氢钙、食盐、 硫酸钠
四、吸附剂(adsorbent)
1、概念:吸附剂也叫吸收剂,它可使活性成分附着在
其颗粒表面,使液态活性成分变为固态,有利于添加 剂混合均匀。其特性是吸附性强,化学性质稳定。
二、载体 Carrier
1、概念:
载体是指能够接受和承载微量活性添加成 分的可饲用物料。
2、常用载体种类
常用载体
有机载体
含粗纤维多的物质:脱脂米糠等 含粗纤维少的物质:淀粉、乳糖 钙盐类: CaCO3, Ca3(PO4)2,
无机载体 硅的氧化物: 硅酸盐,二氧化硅,
陶土,沸石粉,海泡石 等
3、常用载体性能比较
一、设计微量元素预混料配方应注意的问题
1.微量元素添加量的确定
3种方法
第一:添加量=营养需要量-饲料中有效含量 第二:添加量=营养需要量 第三:综合考虑动物生产性能与水平、微量元
素含量高低程度、比例平衡需要、特殊需要及 加工储藏状况后确定添加量 在实际应用中,普遍采用第二种方法。
2、某些元素的特殊功效
高剂量铜(150~250mg/Kg)和高剂量锌 (2000~3000mg/Kg)可促进仔猪的生长, 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