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摘要进行了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用3%敌委丹与丁硫克百威混用作种衣剂,在苗期可提高出苗率,延长出苗期,在播后60 d时,防效显著,其中以3%敌委丹1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防效最高,在60 d后防效逐渐降低,各处理能提高有效穗,其中以3%敌委丹2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有效穗最高。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药剂处理;药效试验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省工、省时,是近年来科学防治小麦纹枯病(图1)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麦纹枯病在安徽省正阳关农场不同田块都有发生,种衣剂的大面积推广为防治小麦纹枯病带来了契机。
为提高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地推广种子包衣技术,笔者特进行了以下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3%敌委丹、丁硫克百威和13.6%福美双·克百威·戊唑醇(1∶50),药剂均由正阳关农场种子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安徽省正阳关农场五分场6号地。
土壤肥力较好,前茬为豆茬,往年纹枯病发病偏重,田间管理及施肥同当地正常水平,供试小麦品种为皖麦50。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①:3%敌委丹1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②:3%敌委丹15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③:3%敌委丹2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④:13.6%福美双·克百威·戊唑醇(1∶50)2 kg/100 kg种子;处理⑤:空白处理(CK,清水对照)。
试验共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100 m2。
1.4 试验方法1.4.1 苗情调查。
播种后3 d开始观察出苗时间,每小区定数播种100粒种子,30 d后调查出苗数、出苗率、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
3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3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目的]筛选小麦纹枯病的安全高效田间种衣剂。
[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FS)、30 g/L苯醚甲环唑FS、25 g/L咯菌腈FS 3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
[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咯菌腈对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的效果较差,其EC50分别为0.006 0、0.108 7、5.113 2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30 g/L苯醚甲环唑FS、25 g/L咯菌腈FS 的田间防效相差不大,在50%~65%;3种种衣剂处理后小麦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提高,其中戊唑醇对小麦增产效果最好,最高增产11.01%。
[结论]3种种衣剂均可作为小麦纹枯病防治药剂大范围使用。
小麦纹枯病,又称小麦尖眼斑病,是一种世界性小麦土传真菌病害,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引起[1-2]。
我国是小麦纹枯病发生和危害较严重的国家,该病在我国主要发生在江淮流域及黄河中下游冬麦区,尤以鲁、豫、陕、苏、皖等省麦区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3]。
小麦纹枯病可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发生侵染,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20%~40%,甚至造成枯孕穗、枯白穗、颗粒无收[4]。
目前,小麦抗纹枯病的品种极少,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药剂防治[5],采取以药剂拌种处理防治为主,喷施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治措施[6]。
近年国内外针对小麦纹枯病筛选出一些防治药剂[7-10],但由于长期施用化学药剂,病原菌易对其产生抗药性。
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咯菌腈是烟台地区防治小麦纹枯病常用的种衣剂,笔者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田间拌种药效试验及拌种后小麦产量测定分析了这3种药剂对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田间防治小麦纹枯病提供理论依据。
5种种衣剂防治小麦主要土传病害研究

5种种衣剂防治小麦主要土传病害研究毕秋艳;马志强;韩秀英;张小风;王文桥;赵建江【摘要】研究了5种种衣剂对小麦土传病害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30 g/L吡虫啉·苯醚·咯悬浮种衣剂综合防治效果优于其他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73.51%~95.05%,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为73.01%~87.41%,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5.51%~92.09%.按药效其次依次是60 g/L 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多·福悬浮种衣剂.随着小麦的生长,各处理的防效逐渐降低,但直到枯白穗期还有一定防治效果.同时230 g/L吡虫啉·苯醚·咯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增产作用明显.【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4(040)004【总页数】7页(P171-176,184)【关键词】小麦;土传病害;杀菌剂;种子包衣【作者】毕秋艳;马志强;韩秀英;张小风;王文桥;赵建江【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大田农业耕作制度和耕作水平不断提高,小麦土传病害危害逐年加重,成为限制小麦生长和丰产的影响因子之一[1]。
小麦主要的土传病害有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和小麦根腐病[2]。
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播种、小麦浅耕播种和机械化跨区作业等新型耕作制度,虽然具有缩短农忙时间、提高耕作效率、减少污染、减少机械作业成本等优点,但加重了小麦病害的发生程度,使得小麦土传病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3-5]。
不同药剂种子处理防控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6期植物保护学摘要针对小麦纹枯病,设置2.5%咯菌腈、6%戊唑醇、45%烯肟·苯·噻虫、4.8%苯醚·咯菌腈、30%噻虫嗪、31.9%戊唑·吡虫啉、60%吡虫啉7个拌种处理,研究几种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控效果以及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各拌种处理对纹枯病的防治都有一定效果,4.8%苯醚·咯菌腈拔节期病指防效为90%,2.5%咯菌腈、6%戊唑醇拔节期病指防效分别为85%、90%以上;拌种剂的使用提高了小麦产量。
因此,4.8%苯醚·咯菌腈、2.5%咯菌腈、6%戊唑醇是极具推广前景的防治纹枯病的拌种剂。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种子处理;防效;产量中图分类号S435.121.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6-0110-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6.04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不同药剂种子处理防控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李山东闻剑波张绍国蒋学中(泗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泗阳223700)小麦纹枯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
近年该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
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我国于1973年开始发现小麦纹枯病,目前在许多省市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以江淮麦区较严重。
近年来,随着小麦品种、肥水条件、栽培制度的改变,纹枯病逐渐加重,成为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重大障碍。
为了解决小麦纹枯病的危害,前人做了很多研究[1-3]。
目前,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药剂主要有三唑类药剂和井冈霉素,施药方式以苗期喷洒和拌种处理为主。
为进一步明确几种新型拌种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开展了相关研究。
现将结果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泗阳推广示范基地,该基地为稻麦轮作区,土壤类型为淤土,土壤含有机质19.6g/kg 、全氮90mg/kg 、有效磷10.4mg/kg 、速效钾90mg/kg 。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药剂筛选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药剂筛选摘要: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真菌病害,因缺乏抗病品种,化学防治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为了筛选出高效的药剂进行防治,本实验对5种种子处理剂(全蚀净、适乐时、敌萎丹、立克秀、多菌灵)及其复配,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试验。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敌1号对小麦全蚀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30mg/kg;其次是多敌2号、多菌灵、多敌3号,EC50分别是0.34、0.63、0.64;多敌4号、立克秀、多敌5号也有一定的抑菌效果,EC50均在1.5mg/kg以下。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多敌1号1:250包衣防效最好,为81.67%;其次是多敌1号1:500包衣,防效为75%;多敌6号1:500包衣、多敌7号1:500包衣,全蚀净1:500包衣、多菌灵1:500包衣、适乐时1:500包衣、立克秀1:500包衣处理也有一定的防效。
综合结果表明多敌1号的防治效果最好。
关键词:小麦;全蚀病;化学防治Screening of the Fungicides for the Chemical Control of Wheat Take-allYang Yi(Plant Protection College,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 China)Abstract: Take-all, caused by the soilborne fungus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 is the most important root disease of wheat worldwide. Control of take-all has been difficult due to the lack of resistant cultivars,chemical control is now the most useful meathod. To select the more efficient treatment, 5 fungicides and the mixture of them were tested in vitro.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uodi I had the best inhibiting effect on the hypha growth of pathogen, EC50was 0.30mg/kg. Duodi II, Carbendazol, Duodi III also had good inhibiting effect on the hypha growth of pathogen, EC50 were 0.34mg/kg, 0.63mg/kg, 0.64mg/kg, respectively. Duodi IV, Raxil, Duodi V had some inhibiting effect on the hypha growth of pathogen, EC50 were under 1.5mg/kg. The results in pot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 of Duodi I 1:250 treating seed was the best , with 81.67% control effect in average. The followed were Duodi I 1:500 treating seeds,with the average control effect of 75%. Duodi VI 1:500 treating seeds, Duodi VII 1:500 treating seeds, Latitud 1:500 treating seeds,Carbendazol 1:500 treating seeds, Celest 1:500 treating seeds, Raxil 1:500 treating seeds, and so on also had some effect.Key words:Wheat ;Take-all;Chemical control1引言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小麦根部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病原菌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c.)Arx&Olivier var.tritici Walker)[1-4]。
种子处理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4, 13( 2) : 83~86 A ct a A gr icultur ae Bo reali-occident alis Sinica
种子处理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刘永刚, 吕和平, 陈 明
( 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 兰州 730070)
摘 要: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病害。种子包 衣和拌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6 种包 衣拌种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病增产效果试验 表明, 以 17% 多·克·酮种 衣剂 2 000 g / 100kg 种子 和种衣剂 17 号 2 000 g / 100kg 种子 对小麦出苗无不良影 响且对全蚀病的防 病效果较好, 其根部病指防效和 白穗率防效分 别达到55. 4% 、73. 7% 和55. 7% 、64. 6% , 敌萎丹、适乐时种衣剂防治小麦全蚀病的 效果虽不理想, 但能促进小 麦生长, 提高保苗效 果, 增产作用比较明显, 分别达到12. 19% 和12. 90% 。粉锈宁拌 种虽然防效较好, 但影响出 苗, 保苗效果较差。2% 立克秀的防效相对较差且增产作用不明 显。
2 期 刘永刚等: 种子处理防治小 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 85 ·
药剂 Fu ngicide
17% 多·克·酮 17% d uo. ke. t ont
表 1 种子处理对小麦幼 苗生长的影响 Table 1 Influence of seed treatment on the growth of wheat seedling
不同种子包衣剂防控小麦全蚀病试验

教育管理农业科学N O N G Y E KE XU E不同种子包衣剂防控小麦全蚀病试验周兴军1李娜2王卫雨21确山县种子管理站2确山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摘要:全蚀病是确山县小麦的主要病害,用12.5%全蚀净悬浮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剂三种种衣剂的不同配方、不同剂量进行试验示范,验证其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对全蚀病的防效表现为:12.5%全蚀净40mL/667m2>3%苯醚甲环唑80mL/667m2>3%苯醚甲环唑60mL+2.5%咯菌腈20mL/667m2>3%苯醚甲环唑40mL/667m2,药剂处理的增产率高低表现为:12.5%全蚀净40mL/667m2>3%苯醚甲环唑60mL+2.5%咯菌腈20mL/667m2>3%苯醚甲环唑80mL/667m2>3%苯醚甲环唑40mL/667m2。
防效与增产效果接近一致,以12.5%全蚀净种子包衣剂最优。
关键词:小麦;全蚀病;种子包衣剂;防控效果小麦是我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3万hm2左右,而小麦全蚀病是制约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确山县是小麦全蚀病重发区。
全蚀病的防控是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种子包衣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且种子包衣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污染小的重要防治措施。
为持续开展小麦全蚀病的防控,2017-2018年进行了药剂防控试验示范。
一、示范区药剂种类与处理(一)药剂种类12.5%全蚀净悬浮剂(美国蒙山都公司)生产;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天津科润制药厂);2.5%咯菌腈悬浮剂(瑞士先正达)。
(二)示范区地点和规模小麦全蚀病的防控试验示范区共设2个,总面积466.67km2。
每个试验示范区设置3个处理,不设重复,每个处理选择不同药剂进行种子包衣。
播种前种子包衣,包衣后晾干6h后播种。
试验示范区(1)。
示范区总面积200km2,设3个种衣剂处理,处理1为12.5%全蚀净40mL/667m2,小区面积为82.67km2;处理2为3%苯醚甲环唑80mL/667m2,小区面积为76.67km2;处理3为农民自防区,小区面积为40.67km2,以其作为对照。
药剂拌种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试验

试 验地 设 在河 南 省 中牟 县狼 城 岗乡西 狼 村 , 面
积 2 5 , 势 平 坦 , 质 为 黏 壤 土 , 壤 肥 力 中 1 0 m。 地 土 土 等 ,0 4年该 田小 麦全 蚀病 发 生较 重 。该 田前 茬作 20 物 为玉米 ,0 5年 1 20 0月 1 8日播 种 小 麦 , 播种 量 为
21 0 0年 第 1 0期
药 剂 拌 种 对 小 麦 全 蚀 病 的 防效 试 验
邢 彩 云 , 胡 锐 , 广 乐 , 延 伦 。 李 丽 霞 , 爱 华 。 沙 李 , 杨
( . 州 市植 保植 检 站 , 南 郑 州 4 0 0 ; . 1郑 河 5 0 6 2 中牟 县植 保 植 检 站 , 南 中 牟 4 1 5 ) 河 5 4 0
k) g 3个 处理 防 治 小 麦 全 蚀 病 效 果 较 好 , 效 均 在 8 以 上 , 防 4 可在 生 产 上 推 广 应 用 。 关 键 词 :杀 菌剂 ;拌 种 ;小 麦 全 蚀 病
中图分 类号 : 45 11 ¥ 3 .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3 6 (0 0 1 0 4— 2 8 2 1 )0—0 7 0 0 4— 2 1 5 mL; 苯 醚 甲 苯 醚 甲 环 唑 3 混 配 ; 咯 菌 腈 1 + 苯 醚 甲 环 5 mL ④ 5 mL
12 . 试 验 处 理
1 4 2 在小 麦灌 浆 成熟 期 调 查小 麦 全 蚀 病根 部 发 .. 病 情况 每小 区 5点取 样 , 点 调查 1" 每 1 1 1双行 小麦 全 蚀病发 病株 数 , 1 双 行 的小 麦 中 的 白穗株 整 把 m 株拔 出, 根 系保 持完 整 , 清 水 中 冲洗 干 净 , 使 在 并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 蚀 病 分 级 标 准 (苗 期 ):0 级 ,无 病 ;1 级 ,变 黑
根面积占根总面积的 5%以下;2 级,变黑根面积占根 总面积的 6%~10%; 3 级,变黑根面积占根总面积的 11%~25%; 4 级 , 变 黑 根 面 积 占 根 总 面 积 的 26%~ 40%;5 级 , 变 黑 根 面 积 占 根 总 面 积 的 41%~65%;6 级,变黑根面积占根总面积的 66%~100%[2]。
处理
2.5%扑力猛 FS3:1 000 包衣 6%立克秀 FS1:2 000 包衣 2.5%适乐时 FS1:500 3%敌萎丹 FS1:200 包衣 40%卫福 FS1:400 包衣 清水对照
纹枯病
全蚀病
越冬前
拔节期
拔节期
病株率(%) 病情指数 防效(%) 病株率(%) 病情指数 防效(%) 病株率(%) 病情指数 防效(%)
并综合测定产量,评价该药剂增产防病效果。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 2.5%扑力猛 FS (巴斯 夫公司),6%
立克秀 FS(拜耳公司),2.5%适乐时 FS、3%敌萎丹 FS (先正达公司),40%卫福 FS(科聚亚公司)。
供试品种为豫麦 49, 种子由河南省原阳县种子 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表 3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收获期白穗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调查
处理 2.5%扑力猛 FS 3:1 000 包衣 6%立克秀 FS 1:2 000 包衣 2.5%适乐时 FS1:500 3%敌萎丹 FS 1:200 包衣 40%卫福 FS 1:400 包衣 清水对照
白 穗 率 (%) 8.2c 8.8b 8.0c 8.2c 9.0b 26.5a
试验田设在河南省原阳县葛埠口乡白庙村。 该 地块地势平坦,两合土壤,肥力均匀一致,保水性能 良好,排灌方便,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发病较重且均 匀。 小区面积 80 m2,每小区底施农家肥 500 kg,复合 肥 6.5 kg。 于 10 月 18 日上午采用人工播种机等行距 播种,行距为 20 cm。 播量 15 kg/亩,次年 6 月 2 日收 获。 1.3 调查时间与方法
表 1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苗期影响的调查
亩苗数(万株) 27.3 27.3 27.0 27.0 27.3 27.0
出 苗 率 (%) 91.0 91.0 90.0 90.0 91.0 90.0
与 比 对 照 (±%) 1.0% 1.0% 1.0% 0 1.0% -
表 2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纹枯病和全蚀病苗期防治效果调查
试验研究 2011.4
5 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和 全蚀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马树敏 1 周 磊 2 孙炳剑 2 (1.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植保植检站 原阳 453500;2.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郑州 450002)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种衣剂在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混合发生的田块综合防治和增产效果,安排了 2.5%扑力猛 FS 3:1 000 包衣;2.5%适乐时 FS 1:500;3%敌萎丹 FS 1:200 包衣; 6%立克秀 FS 1:2 000 包衣;40%卫福 FS 1:400 包衣 5 种种衣剂处理。 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对小麦出苗和苗数无显著影响; 2.5%适乐时 FS 1:500,3%敌萎丹 FS 1:200 包衣,2.5%扑力猛 FS 3:1 000 包衣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 治效果好于其他处理, 拔节期 3%敌萎丹 FS 1:200 包衣处理和 2.5%扑力猛 FS 3:1 000 包衣处理对 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也比较好, 分别为 72.9%和 71.0; 收获期 2.5%适乐时 FS 1:500,3%敌萎丹 FS 1: 200 包衣,2.5%扑力猛 FS 3:1 000 包衣处理对白穗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 69.8%,69.1%,69.1%;增产效 果分别为 14.4%,14.5%,13.6%。 关键词:种衣剂; 纹枯病; 全蚀病;化学防治;小麦
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发生严重时后期都会引起 白穗的产生,直接影响产量。 为了综合分析在收获期 种衣剂对两种病害的防治效果,调查白穗率(结果见 表 3),所有药剂处理白穗率与对照比较显著降低,其
中 以 2.5% 适 乐 时 FS 1:500,3% 敌 萎 丹 FS 1:200 包 衣,2.5%扑力猛 FS 3:1000 包衣 3 个处理的白穗率最 低,与其他两个种衣剂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所有 种衣剂处理对白穗的控制效果均大于 66.0%,2.5%适 乐时 FS 1:500,3%敌萎丹 FS 1:200 包衣,2.5%扑力猛 FS 3:1000 包衣对白穗的防效最好,分别达到 69.8%、 69.1%和 69.1%。
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上两种重要的 土传病害,在我国多数小麦产区均有发生。 由于推广 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农业栽培制度的改善、肥水条件 的改善, 纹枯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麦区逐年 加重。 同时近些年小麦全蚀病在许多小麦主产区的 危害面积逐年扩大。 而当两种重要的土传病害同时 发生,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 至绝收。 对同一地块两种土传病害有效防治药剂报 道的比较少, 因此我们选择 5 种种衣剂在两种病害 混合发生的地区进行田间试验, 验证种衣剂拌种对 小麦种子的安全性与防治全蚀病及纹枯病的效果,
12.8
385.5a
14.4
385.9a
14.5
383.1a
13.6
337.1c
-
1 000 包衣处理,6%立克秀 FS 1:2 000 包衣处理产量 较差,为 380kg。
3 结论与讨论
从 本 次 试 验 结 果 可 以 看 出 ,2.5% 适 乐 时 FS 1: 500、3%敌萎丹 FS 1:200 包衣处理、2.5%扑力猛 FS 3: 1 000 包衣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都有较好防治 效果, 并且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比对照增产 13.6%以上,其中 2.5%适乐时 FS 1:500、3%敌萎丹 FS 1:200 包 衣 处 理 的 增 产 效 果 可 以 达 到 14.4% 和 14.5%。 同时这些种衣剂对小麦安全,对出苗率和成 苗数无明显影响。
5.6
1.94 81.5b
10.4
5.2
51.4c
39.2
10.28
-
40.0
10.51
-
34.8
10.7
-
- 76 -
试验研究 2011.4
敌萎丹 FS 1:200 包 衣 ,2.5%扑 力 猛 FS 3:1 000 包 衣 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好于其他处理, 越冬前的 防效大于 89.0%, 拔节期的防治效果超过 84.0%,并 且以上 3 个处理均与 40%卫福 FS 1:400 包衣处理差 异达到显著水平。 2.5%扑力猛 FS 3:1 000 和 3%敌萎 丹 FS 1:200 包 衣 处 理 对 全 蚀 病 的 防 治 效 果 也 比 较 好,拔节期的防治效果大于 70.0%,防治效果 好于其 他处理,与 6%立克秀 FS 1:2 000 包衣和 40%卫福 FS 1:400 包衣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2.3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收获期白穗的防治效果及对 产量的影响
[J].玉 米 科 学 ,2001,9(2) :44-46.
[4]顾 金 春 ,彭 忠 华 ,戴 保 威 .玉 米 杂 交 种 产 量 与 主 要 性 状 的 关 联 度 分 析[J].山 地 农 业 生 物 学 报 ,2003,22(1):16-19.
[5]武兰芳.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 关 联 度 分 析[J].玉 米 科 学 , 1997,6(1):72-7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 从调查的结果(见表 1)看,所有处理的出苗率均
大于 90%,每亩苗数均超过 27 万株,其中 2.5%扑力 猛 FS 3:1 000 包 衣 ,6%立 克 秀 FS1:2 000 包 衣 ,40% 卫福 FS1:400 包衣 3 个处理,出苗率略高于对照达到 91.0%,每亩苗数均为 27.3 万株,其 他处理与对 照一 致,所有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2.2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纹枯病和全蚀病苗期的防治 效果
防效(%) 穗数(万个/亩) 单株穗粒数(个) 千粒重(g)
69.1
32.0
35.2
40.1
66.8
31.9
35.0
40.2
69.8
32.6
34.7
40.3
69.1
32.4
34.9
39.9
66.0
32.4
34.8
40.1
-
31.4
32.4
39.0
产量(kg/亩) 增产率(%)
383.1a
13.6
380.3b
试验结果表明(见表 2),所有药剂拌种对小麦纹 枯病和全蚀病均有一定的效果, 对小麦纹枯病的防 治效果好于全蚀病。 其中 2.5%适乐时 FS 1:500,3%
处理 2.5%扑力猛 FS 3:1 000 包衣 6%立克秀 FS 1:2 000 包衣 2.5%适乐时 FS 1:500 3%敌萎丹 FS 1:200 包衣 40%卫福 FS 1:400 包衣 清水对照
[6]徐 春 霞 ,孙 成 韬 ,陈 洪 梅,等.玉 米 杂 交 种 方 法 与 其 相 关 的 主 要 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玉米科学,2008,16(S1):39-42.
- 75 -
2011.4 试验研究
衣;2.5%适乐时 FS 1:500;3%敌 萎丹 FS 1:200 包衣; 40%卫 福 FS 1:400 包衣; 清水 对照。 每 处 理 重 复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