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人生境界论及其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摘要】庄子人生哲学强调自由与自然的关系,倡导感悟生命的无常性,拒绝功利主义观念,以游戏人生。

这一理论基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功利主义的生活方式。

庄子的人生哲学对当代人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调整对生活的看法。

通过遵循庄子的人生哲学,人们能够更加自由自在地生活,体验生命的美好和无常。

庄子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被功利主义束缚,以轻松愉快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

庄子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引领着人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态度。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理论基底、自由、自然、无常性、功利主义、游戏人生、现实意义、启示、人生态度、调整1. 引言1.1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庄子人生哲学作为中国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哲学意义。

庄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为我们认识世界、理解自我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人类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探索,为我们指引了一条独特的生活之路。

通过深入研究庄子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于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滋养,使我们更加尊重自然、珍爱生命,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研究庄子人生哲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还能够启迪我们对当代生活的思考,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和幸福感。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庄子》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观点,强调了自由、自然、无常、拒绝功利主义以及以游戏人生等重要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刻而广泛影响了后世,被认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对庄子的人生哲学产生了兴趣,试图从中汲取智慧,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摘要】庄子人生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理论基底深厚,核心观点突出。

本文将探讨庄子人生哲学的哲学基础,分析其核心观点和现实意义,并探讨其在当代的借鉴和实践价值。

结合现实案例,探讨庄子人生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展示其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

通过对庄子人生哲学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启示人们如何理解人生、面对困境和实现自我价值,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人生哲学思考方式。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不仅体现在哲学领域,也对当代社会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理论基底、核心观点、现实意义、当代借鉴、实践价值、启示、深远影响、独特价值1. 引言1.1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庄子人生哲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通过对人生、世界和自然的反思,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和观点,帮助人们认识到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指导人们如何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庄子人生哲学强调了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认为个体应当与自然和谐共生,放下功利心和执着,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为当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智慧,帮助人们意识到追求物质消费和外在成就并非人生的最终目的,鼓励人们从内心寻找快乐和满足。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人生智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指导人们在纷扰的社会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晰,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升华。

研究和理解庄子人生哲学对于人们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庄子人生哲学的意义庄子人生哲学的意义在于其对人生态度和生活观念的影响。

庄子强调放下执着、追求心灵自由,主张顺应自然、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这对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焦虑、压力和功利主义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庄子的人生哲学教导人们要超越物质追求,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自由,引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接受自然的变化和转变,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庄子》中的个人追求与人生价值观

《庄子》中的个人追求与人生价值观

庄子:个人追求与人生价值观概述《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文化名著探讨了人们个人的追求和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本文将从庄子的哲学观点出发,分析个人追求以及所形成的人生价值观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意义。

个人追求的内涵庄子强调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等思想,提出了“道”的概念。

在他看来,一个理想的个体应当努力与自然达成共谐共生,并在主动放下私欲和功利心之后,真正实现意义深刻的个人追求。

这个追求包括对于自我的认识、对于身心平衡和对于幸福快乐等方面。

个体对于自我认识的探索庄子认为,通过深入内心并摒弃繁琐纷扰的外界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本质。

通过静心冥想或者修行等方式,我们能够领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并且进而确定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身心平衡的重要性庄子还认为,在实现个人追求过程中,身心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身体和精神的健康状态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以及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判断。

因此,通过养生保健、锻炼身体、放松心灵等方法,个体可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幸福快乐与无为而治庄子主张人们应当虚怀若谷、守静无为,并在这种状态下寻求幸福快乐。

他认为,过度追求功利和物质财富只会使人陷入无尽苦恼之中。

而通过个人追求和修行,我们能够获得更加深层次的满足感和快乐。

个人追求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个体往往容易迷失自我,忽视真正重要的价值观。

借鉴庄子哲学思想进行个人追求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

通过追求个人价值和内心的平衡,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并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结论《庄子》中关于个人追求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对于我们从容应对复杂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认识自我、追求身心平衡、寻求无为而治带来的幸福快乐,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加健康、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庄子的自在境界与现代人的自由追求

庄子的自在境界与现代人的自由追求

庄子的自在境界与现代人的自由追求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通过对《庄子》的研究,我深入思考了庄子的自在境界与现代人的自由追求之间的关系。

首先,庄子对自在境界的追求可以被视为一种对自由的追求。

庄子认为,人的自在境界不受外界的限制,而是源于内心的自由与放松。

他提倡“无为而无不为”,主张人们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欲望,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这种无为而治并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指人们应该顺应自然,随遇而安,不受外界的束缚。

这种自在境界与现代人对自由的追求有着共通之处,现代人追求的自由也是一种不受外界限制的境界,是对个体权利和自主选择的追求。

其次,庄子的自在境界与现代人的自由追求都强调个体的内心世界。

庄子认为,人的自在境界源于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他提倡“养生之道”,主张人们应该修身养性,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只有内心平静才能达到自在的境界。

现代人也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平和,他们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调节内心,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庄子的自在境界与现代人的自由追求都强调了个体内心的重要性。

第三,庄子的自在境界与现代人的自由追求都与社会压力和现实困境有关。

庄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自在境界可以被视为对当时社会困境的一种回避与抗拒。

在现代社会,人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境,追求自由成为他们摆脱困境、寻求内心平静的一种方式。

庄子的自在境界与现代人的自由追求都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回应。

最后,庄子的自在境界与现代人的自由追求都需要个体的努力与修炼。

庄子认为,自在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个体的努力与修炼才能达到。

他提倡“养生之道”,主张人们应该修身养性,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现代人对自由的追求也需要个体的努力与修炼,他们通过学习、实践和自我反省来提升自己的自由意识和自由能力。

综上所述,庄子的自在境界与现代人的自由追求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庄子的自在境界可以被视为一种对自由的追求,强调个体的内心世界,与现代人的自由追求相呼应。

论庄子思想的人生哲学及现实意义

论庄子思想的人生哲学及现实意义

论庄子思想的人生哲学及现实意义一、引言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我们就是背着行囊的途者。

在这其中,我们需要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去参悟一些道理,一场春秋,一念来回,浮华是非。

道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老庄为主要代表。

老子所强调的道是宇宙的本源而生成的万物;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认为自然界的本真是最美的。

而这些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处世方法有重要的影响。

现在这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物欲横流,内心躁动不安,人们需要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庄子面对现实生活的人生哲学,面对生活困境的感悟和态度,可以引导人们积极消除内心的压力和紧张,探索理想生活的新阶段。

二、庄子与背后的时代诸侯纷争,风云变幻,战乱频仍,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

他曾经是一个地位卑微的漆园官,但是当楚王派人来迎接他成为国家官员的时候,他觉得当官会失去人的纯朴自然的本性,还不如清贫享乐,生活更有保障。

庄子思想的中心是探讨在沉重黑暗的社会制度下,个体如何实现自我解放和自我保存。

他能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的社会礼仪制度和道德标准,其实只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在他的思想中,追求世俗的成功和荣誉,只对个人有害,没有意义。

人生的价值在于保持真实,即坚守宇宙本体以达到人生的完美境界。

其实庄子的思想也表现出一种矛盾的人生态度,即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存威胁的挑战下,庄子觉得个人无用。

为了避免冲突和危险,不如在世俗的世界里迷茫,为了拯救自己而勉强迁就自己。

然而,在他的思想和想象的世界里,他渴望摆脱一切精神束缚,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感。

三、庄子“游”的人生得道即逍遥庄子哲学的主要特色就是追求精神自由。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是文学性最强、文学成就最高的。

庄子和他的门徒们兼有哲学家的思维和诗人气质,考虑到的是生命究竟如何有其意义、人生是否能够达到完美的问题。

当人们怀着真实实际的生存感受和激情来发出这一类追问时,诗意与哲理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庄子的人生观及现实意义

庄子的人生观及现实意义

庄子的人生观及其现实意义庄子作为中国传统文明中最伟大的精神领袖之一,其深邃、乐观、豁达、汪洋的人生哲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别开生面的奇葩。

而洋溢在庄子哲学、文学著作中的乐观精神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早已成为当代国人人文精神的典范。

庄子人生观蕴涵着许多积极的思想因素,如注重人的发展和完善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合一,反对人为物役的观念,对生死和名利的豁达情怀,渴望达到理想人生境界的恢宏精神等。

这对于当代学生调整心态,构建多层次的和谐关系,塑造理想人格,追求完美人生境界,拥有健康乐观的人文精神世界,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庄子人生观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庄子认为,要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挣脱人生对物质的依附关系,过平易恬淡的生活,不因所谓人生的辉煌腾达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也不因生活窘困而变得庸俗不堪;并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超越生死,傲立于天地之间,从而达至内在与外在、天与人的和谐圆融的人生最高境界。

(一)反对物役,追求人格独立。

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他意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的苦难,人间的不平和强者的卑劣都是“人为物役”的结果。

庄子认为,许多人为过于膨胀的欲望所迷惑,狂热地追逐名利,一生为“外物”所役所累,成了名和利的奴隶。

庄子认为这些人犹如“以侯之珠,弹千仞之雀”(《庄子·让王》),得到的十分微小,损失的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真——人性人格的伤害或扭曲。

因而这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是可悲的。

庄子认为人的最高享受是精神的满足,而不是对身外的物质财富的占有。

庄子一生极力推崇至人、神人、圣人以及真人的理想人格的精神世界,其实质就是追求一种乐观、豁达、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

庄子告诫人们:生当乱世,人欲横流,要做一个真正的人、理想的人、有价值的人,一定要保持独立、自主的人格尊严,而只有追求“平易恬淡”的质朴生活,做到无知、无欲、无情,超越一切束缚和制约,遨游于无限广大的宇宙,才可能维护人的尊严、保守人之为人的本质和独立人格。

庄子中庄子对人生境界的原文与解析

庄子中庄子对人生境界的原文与解析

庄子中庄子对人生境界的原文与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邃而独特,对于人生的境界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从庄子的原著出发,对他对人生境界的理解进行解析。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逍遥者,修德之人也。

达而兼济天下者,非道家之人也。

修德而达济,可以为圣贤。

”这句话道出了庄子对于人生境界的核心思想。

他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能够逍遥自在地行走于世间,实现自己的价值,并能修德养性,达到超越个体利益的境地。

庄子认为,只有修德养性并能够为大众谋福祉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圣贤。

庄子还在《大宗师》中写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里的“穷”指的是个人的境遇与财富,而“达”指的是在进入某个领域或达到一定境界之后。

庄子认为,在个人境遇贫困时,应该注重修养自己,提高自身素养和修为;而在达到境界之后,可以兼顾自身与他人的利益,为天下众生谋福祉。

这实质上是庄子对于人生境界中个人与社会利益的统一看法。

在庄子的哲学中,他认为人生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层面。

在自然层面上,人应该顺其自然,发挥自己的本性,不受外界的束缚,保持一种逍遥自在的状态。

而在人为层面上,人需要与社会互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贡献力量。

这就是庄子对于人生境界中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理解。

对于庄子来说,人生的境界是一种超越凡俗的存在状态。

他认为,在适应社会变迁和个人处境的同时,人需要通过修身养性,超越物质追求和欲望,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洞悉。

这种内心的平静与洞悉,是庄子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的最高境地。

庄子还在《庄子·养生主》中提到:“始养生者,察其所养而反之。

”他认为人在追求人生境界的过程中,应该审视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式,不断调整与修正,并且要以养生为本,注重身体与心灵的健康。

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追求真理与境界。

综上所述,庄子对人生境界的原文与解析,表达了他对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思考与理解。

在庄子的哲学中,人生境界是一种超越凡俗的存在状态,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超越个人欲望与物质追求,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洞悉。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以"自由自在"为核心,强调个体的自我解放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尽管庄子的思想已有千年之久,但在当代社会中,庄子的思想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追求内心的自由庄子的思想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就是"自由自在",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并超脱于社会和物质的束缚。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外界的压力和各种责任所困扰,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学会从内心去追求真正的自由,不要被物质所迷惑。

二、顺应自然的变化庄子的哲学中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强求逆来顺受。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不愿接受变化,总是试图掌控一切。

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学会适应变化,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平衡与自由。

三、超越对立与相对庄子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立与相对,他认为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只有相对的价值观。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陷入黑白对立的思维中,容易形成对立的敌对态度。

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学会超越对立与相对,以宽容与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他人和事物,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平衡。

四、追求真实的自我庄子的哲学中强调追求真实的自我,他认为人应该发现和坚持自己真正的本性,而不是追求外在的虚荣与名利。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物质和社会地位所迷惑,失去自我。

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不忘初心,从内心去寻找真实的自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五、推崇宽容和平和的处世态度庄子的思想中主张宽容和平和的处世态度,他认为人应该学会宽容他人,以和平的心态处世。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争吵不断,充满了争斗和矛盾。

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以平和的态度去处理人际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共赢。

总结起来,庄子的哲学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追求内心的自由、顺应自然的变化、超越对立与相对、追求真实的自我以及推崇宽容和平和的处世态度,这些思想对当代人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 尤其 是 天地境 界 , 是哲 学 的崇 高任 务_l 蚰。 】% 2
既然 道生 万物 , 以人 也 禀道 而 生 。 以冯友 兰对 所
与 道处 于混冥 一体 的状 态 , 无 知 无 欲却 完 全 与 虽 道 相合 。这是 老庄 都很推 崇 的人生 状态 。 不 过 , 种本 初 自然状 态 还 谈 不上 真 正 意 义 这


自然 之 人
自然 之人 是不 懂道 也不 用努力 修为却 完全 合
道 的人 , 是人 的最初 状 态 , 主要 是 指 “ 儿 ” “ 婴 和 古 之 人” 老 子 》 。《 中多 次提 到 “ 儿 ” 赤 子” 婴 或“ 的概 念 , 专气 致柔 , 如婴 儿 乎 ,2o、 我 独 泊 兮 , 如“ 能 ,18 “ [1 其 未兆 , 婴 儿 之 未孩 ”2 、 常 德 不 离 , 归 于 如 _ l】 “ 】 复
值 论 , 出理 性 的人 生 定位 , 而 依 自然 本 性 快 乐 生 活 , 有 十 分 有 益 的 启 示 。 作 从 具
关 键 词 :自然之 人 ;世 俗 之 人 ;修 道 之 人 ;体 道之 人
中 图分 类 号 :B 2 . 235
文献标识码 : A
冯友 兰认 为 , 生境 界 从 低 到 高 的 四个 等级 人
摘 要 : 照人 对 道 的 体 悟 程 度 及 其 所 受 悲 困 程 度 的 不 同 , 庄 子 》 的 人 格 境 界 从 低 到 高可 以 分 为 自 按 《 中 然之人 、 俗之人 、 ( ) 世 修 合 道之 人 和体 ( ) 之 人 四 个层 次 。此 种 人 生 境 界 论 对 现 代 人 确 立人 的 内在 价 通 道
婴儿 ”2船、 含 德 之 厚 , _】 “ j 比于 赤 子  ̄27。庄 子 指 [2 14
2 收 稿 日期 : O1 — 03 —07 2
意 也 只是推 崇 这样 一种 无 知无 欲 、 有 淳朴 本 性 保
依 次是 自然境 界 、 利境界 、 德境 界 、 功 道 天地 境界 。
出 “ 生 之 经 ” 这 样 一 种 状 态 : 儿 子 动 不 知 所 卫 是 “
为 , 不知 所之 , 行 身若槁 木 之枝而 心若 死灰 。若是
者 , 亦 不 至 , 亦 不 来 。祸 福 无 有 , 有 人 灾 祸 福 恶 也 ![7 这里 的“ 子”  ̄39 10 儿 也是 指“ 儿” 婴 。庄子 在 其 “ 至德 之世 ” 的社 会理 想 中多次提 到“ 古之人 ” “ : 古 之人 , 混芒之 中, 在 与一世 而得 澹漠 焉… …当是 时
上 的“ 界 ” 更说 不 上 是 “ 境 , 自由” 。这 种 自然 状 态 只停 留在 个 人 的幼 年 , 婴儿 时期 ; 人 类 的幼 即 或
人生 境界 的划分 作 为 参 考 , 我们 也可 以把 庄 子所
描述 的人 按照其 对道 的体悟 程度及 其所 受 的困境 和悲 苦 的不 同 , 低 到高分 为 四类 。 从
第 1 2卷 第 2期 江 苏科 技 大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Vo. 2 No 2 11 . 21 0 2年 6月 J u n l f in s ies y o S i c n e h oo y ( o i c n eE i o ) o r a o a g u Unv ri f c n e a d T c n l J t e g S c l i c d i aS e tn J n 02 u .2 1
也, 莫之 为而 常 自然 ”3∞ 。严 格说 来 , 儿 或 l5 ] 婴 古 之人或 自然 之人 还不算 真正 的人 。他们 虽然 处
于社会之 中 , 只有 生物本 能 , 却 心智 还没有 受 到世 俗社 会 的污染 , 全保 留着 道所 赋予 的天 然本 性 , 完
是 人 自己的心灵所 创造 的 。如何使 人达 到道 德境
年, 即上古 时期 。伴 随 着个 人 的成 长 和人 类 的进
步 , 种无 知无欲 的状 态就会 被打 破 , 由 自然之 这 会 人变成 社会 之 人 。事 实 上 , 自然 状 态 的人并 不 是 理想 形态 , 犹如 婴儿 的幼 稚 无 知 最 多是 可 爱 或 可 笑, 不会对 他人 和社会 造成 大 的危害 , 但成人 的幼 稚无 知可 能会 给社会 带来危 害甚 至灾 难 。人 们虽 然 常常 留恋儿 童 时 的天 真 无邪 , 又都 承 认 儿 童 但 是 最需要 受 到教 育并 尽 快 成熟 的 , 这也 说 明这 一 时 期或这 种人 生状 态并不 是最 理想 的 。 , 知无 欲 , nJ , 无 只是顺 着
本 能或社 会 的风 俗 习惯 做 事 ; 利 境 界是 自觉 求 功 取 功名 以利 己的境 界 ; 道德 境 界 是 自觉 有 益 于 社
会 的境界 , 有道 德价值 ; 具 天地 境界 也可 以称之 为 “ 学境 界” 是 自觉有益 于整 个宇 宙 的境 界 , 有 哲 , 具 超 道德 价值 。用 现 在 的话 来 说 , 应 该是 一 个 生 这 态境界 。在 这 四种 人 生境 界 中 , 两 种是 人 的 自 前 然 状 态 , 自天 然 ; 两种 是 人应 有 的生命 状 态 , 来 后
文 章 编 号 :1 7 —0 5 ( 0 2 0 —0 1 —0 6 3 4 3 2 1 )2 0 2 4
庄 子 的人 生 境 界 论 及 其 当代 价 值
刘 月 霞 ,王 素芬
( . 北 经 贸大 学 马列 部 , 北 石 家庄 0 0 6 ;. 央 司 法警 官 学 院 公教 部 , 北 保 定 0 i 0 ) 1河 河 5012中 河 7 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