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思想政治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2014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思想政治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
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 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 前进。
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 两者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 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①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
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误区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 定社会存在。
注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从根本 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主张社 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误区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注意: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
考点3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
的。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 其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矛盾运动 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__________ _______ 阶级斗争 实现。②在社 中实现的。①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_________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2.全面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 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
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度,“面子”囊括了人的地
位、财富、尊严、人格等,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 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尽管 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 旧。这说明 ( )
A.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B.物质在运动的同时又相对静止
C.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生 活 与 哲 学
第 四 单 元
第 十 一 课 寻 觅 社 会 的 真 谛
瞄目标 析考点 明考向 抓热点 提能力
认识 社会 与 价值 选择
复习本课须把握1个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1个 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个基本规律 核心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
提示 适应经济基础状况),3个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推动
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 (3)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 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 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先于 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 。落后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阻碍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推动 作用。

【全程复习方略】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4 第4单元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广东专供)

【全程复习方略】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4 第4单元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广东专供)

3.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 的矛盾、经济基础和___ 上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_________
层建筑 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_______ 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上 (2)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_______ 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 层建筑一定要适合_________ 作用的普遍规律。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精神财富 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_________ 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是_________ 社会变革 的主力军。 (3)人民群众是_________
3.群众观点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___________,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①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社会基本矛盾 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盾运动中,在_____________ 前进 的、_____ 上升 的,发展的过程是 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 曲折的。 ③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 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 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_________ 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三年5考★★★)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
(三年3考★★)
人民群众是历
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
史的创造者
(三年8考★★★★)
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基本概念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 社会心理 和各种不同的 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包括风俗习惯、_________ 社会意识形式。

201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201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有时会脱离社 会存在而单独起作用。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2010· 江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 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 本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切入点,考查有关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关知识。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 不构成因果关系,故不选。C项夸大了人们思想意识的作用,属于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故舍去;D项正确揭示了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哲学依据,故选D项。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反作用 。当 上层建筑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 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 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 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 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就是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 和 上层建筑 的 ①基本矛盾: 生产力 和 生产关系的矛盾、 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②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合 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 一定要适合 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 ,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 一认识的依据是 (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
考 纲 解 读
2
主 干 梳 理
5
技 法 指 导
3
考 点 剖 析
6
随 堂 训 练
4
易 错 矫 正
7
课 时 作业
考纲解读
考点展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 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6.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盾的特点
社会发 展的规 律
人民群 众是历 史的创 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 用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主干梳理
答案:①相对独立性 ②实践 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④前进的、上升的 ⑤阶级斗争 ⑥改革 ⑦社会精神财富 ⑧社会变革 ⑨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考点剖析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含义 (1)社会存在 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
地位
作用 联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依据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 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014·四川,10)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
了不少人的心弦,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 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 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 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014·福建,3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主干归纳
1个总趋势:社会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 1个基本观点: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条普遍规律: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 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3对关系: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关系。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深刻理解社会发展 的基本规律,明确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改革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 动力。 政治认同:坚信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 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全 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
【靶向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典例2 (2020·浙江卷)浙江省某县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
社会资本“上山入林”,使胡柚、山茶油、猴头菇等“三宝”成为当地
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生产力的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
的矛盾
基本矛盾
基本规律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 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 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起阻碍作用
基本矛盾
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
①从两点论的角度看,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 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②从重点论的角度看,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 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优化指导】高考政治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优化指导】高考政治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
[知识梳理]
[问题探究]
1.判断正误
(1)劳动合同制度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劳动合同属于社会存 在范畴。( × )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密不可分。( × ) (3)上层建筑都属于社会意识。( × )
(4)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
(2012· 课标全国高考 )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
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
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 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 会意识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性 A.①④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②③ C.②④
②可以正确预见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 D.③④
选项

具体分析
先进的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 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 方向,这正是其先进性所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社会意识促进社 会发展
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比较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 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 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阻 碍作用
区 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对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 意 界本原的问题的不同 义 回答,是划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 标准

4.11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轮复习课件

4.11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轮复习课件

[特别提醒] (1)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 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 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 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只 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高考点拨]
(1)两对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2)在复习中要注意区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相互作用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内涵 。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属于生产
关系的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观念 的解放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典例 1] (2014· 福建高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 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 )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 (唯心史观)的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 社会存在决定社 社会意识决定社 意识的关系 会意识 会存在
社会历史的真正 人民群众 创造者 伟大人物
社会有无自身的 有自身的物质运 无规律可循 客观规律 动规律
【拓展】对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的规律。
联 系
辩 证 关 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拨】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经常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理解社
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体现社会存在 决定作用的常见材料有:随着经济、政治、科技与社会的变 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 发生很大变化,“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等的出现。 体现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常见材料有: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 识,发挥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各种精神对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作用。
典题例析 (2011· 高考江苏卷)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 000美元向10
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 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解析】
深剖细析 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关系
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社会的主要矛盾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将 二者等同起来。 (1)区别: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
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
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 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
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主干梳理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考点四
前进的 上升的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__ 、 ________ ,发展的过 曲折 程是________ 的。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基本矛盾 盾运动中,在社会__________ 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深剖细析 全面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 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 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劳动者在生产 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人们 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 三方面内容。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 作用的普遍规律,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精神 ②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 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 风俗习惯 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___________ 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 术、宗教、哲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_______ 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________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 反作用 阻碍 发展起_______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 推动 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______ 作用。 (3)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 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
世界的实践活动,才有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才构
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实践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 钥匙,也是唯物史观赖以建立的根本。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 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关系 是历史唯物主义和 地 历史唯心主义的基 位 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典题例析 (2011· 高考浙江卷)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
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
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等。这表明( 变化起重要作用 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因为这两对矛盾互相联系、互
相作用,共同构成社会这个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但 这两对矛盾中最重要的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联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的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
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
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社会发展全过程 的本质,也规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 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
典题例析 (2012·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
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 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 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 意识( )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 B.②③ D.③④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性 A.①④ C.②④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意在考查
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人均GDP„„时期”属于经济基
础,“社会结构”属于上层建筑,在该阶段要注重变革上层 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环节,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主
要矛盾,A不选。B与题意不符。这一阶段不一定要推动社会
形态的更替,C不选。 【答案】 【点拨】 D 社会意识形态变化、政治法律制度的修改、行政
深剖细析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离开了 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形成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也不可能形成反映社会存在的政治结构和思想
文化。因此,实践决定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和全部社会关系。 (2)实践决定着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有了人类征服和改造物质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发展
规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失业率居高不
下、财富分配不公是导致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动荡的 重要原因,①可选;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动荡也与西 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有关,故②可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故③表述错误;④说法 错误,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 【点拨】 A 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调整等经济体制改
反作用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________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
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 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
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社会前进。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 经济基础 ________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__________ 和上层建筑的矛 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 律,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
考点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主干梳理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生产关系 __________ 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指一定社 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 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决定 (1)经济基础_______ 上层建筑。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2014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与社会意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识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 生产力和 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 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 矛盾运动 社会历史 5.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发展的总 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趋势 的特点 命题特点 1.从考查内容上看,高 频考点有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 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人 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等。尤其是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的作用考查的 频率最高,几乎每年高 考题都会涉及。 2.从考查形式上看,既 有选择题,也经常以主 观题的形式呈现,但多 以选择题为主。 3.在能力考查上,突出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 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 核心提示 一个总趋势:社 会历史发展的 总趋势 一个基本观点: 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创造者 两个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上层建筑 一定要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 三个关系: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 识、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
人民群众 7.人民群众的概念 是历史的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创造者 9.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本节目录
考 点 内 容 解 读
易 错 易 混 警 示
社 会 生 活 链 接
考 能 提 高 演 练
考点内容解读
考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主干梳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二者的含义:①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 方面, 物质 生产方式 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___________ 。
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和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_________ 是最革
决定 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_______ 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 推动 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___ 作用;当生产关系不 阻碍 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___ 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 适合 系一定要_______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