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联考备考笔记(微观经济学)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联考备考笔记(微观经济学)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联考备考笔记(微观经济学)

(金融保险)金融联考备考笔记(微观经济学)

金融联考备考笔记-微观经济学

绪论

教材复习方法:开始要将考纲上列出的所有知识点根据参考教材系统过俩遍(很关键,04年反失业那道论述有部分知识点只是属于了解范畴的)。我将相关概念和原理抄在壹个专用本上,以便后来节省时间。后面(最后俩个月左右)能够重点见要求掌握和重点掌握的部分了。考前几周要只见考纲脑子里就能回想出相关的内容,查漏补缺。

见书方法(阅卷老师点拨):我们见书是为了转化为分数,因此见书(尤其是后面的几遍)要以考试为中心。即壹定要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设题特点,见到壹个考纲上的知识点,要想壹想如果出题可能会怎么出(切记)。由于试卷要以少量题考查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所以联考非常偏爱组合题和比较题。往往壹道题考察了壹大块的知识(尤其是基本理论这块)。仍有就是平时就要想出了这块的题要怎么答。网上有不少所谓的标准答案,大部分可信度极低。能够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真正的标答越是大题内容越少,均是要点提示型的(告诉阅卷老师具备哪几个原理能够得分);倒是名词和简答标答规定很详细。比如名词(非抛补利率平价03年),假设条件、公式、主要内容、意义、局限性,缺壹不可。再如,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04年简答),不仅要答出四个影响因素,仍要答出因素和挤出

效应变化的方向关系。

关于辅导班和听课:个人认为,不是金融科班出身的仍是有必要听壹听课的。但不是所有的都听。西经应该听,仍有就是联考小组老师的课应该听,比单纯自己悟能省不少时间。我去年这时去南大听了高乐咏老师的宏观(国贸系)、范小云老师的国金(保险系)。这学期,范老师在天大23楼给01级金融二学位的上国金,大家最好不要错过机会。十几所联考学校均有辅导班,但个人觉得没太大用,凡事跟联考有关的老师都是各校的学科带头人

或骨干,根本跟没时间给辅导班上课。

关于其他参考书:由于联考思路的调整,越来越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所以,有必要经常见壹见有关金融的各种期刊杂志。这些既有利于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又能够接触到专家关于热点问题的分析思考。期刊杂志方面推荐俩种:财经(主编胡舒立,半月刊)和《经济研究》。有时间能够见壹见中央2台的节目,比如《中国财经报道》和《中国证券》,请的人都比较权威。网站可之上国研网。时间充裕的话,大家能够仔细研读壹下财经杂志上壹些有名投行的经济分析师的报告,比如中欧商学院的许小年先生(原CICC首席),MorganStanley 的StephenRoch。也许有的理论壹时见不懂,但主要是见他们怎么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仍有就是临近考试时,网上登出很多不负责任的模考题或权威押题,而且难度不低。殊不知去年考题是12月中旬才出来的,而且是不同学校的不同老师,就算壹个学校有漏题可能,又怎么可能得到各个部分的题呢。大家相信自己,只要以考纲为基础,将基本知识点和理论搞明白,就壹定没有问题

之壹:微观经济学

注意:下文提及的结构和图表来自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微观经济学》黄亚均郁义鸿编写这本书的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涉及知识面广尽管不是指定的参考书目可是我认为搞定了这本书微

观经济学部分无大碍(当年我就是用这本书复习经济学专业课成绩为86)实在不愿见此书的同学也能够对照以下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

微观经济学又称之为“价格理论”,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各种产品、劳务(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是如何对稀缺的资源进行配置的壹门科学,其中最为关键的研究方法就是“边际分析法”,即进行壹种经济活动(比如说购买商品或花时间上网)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理性的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的消费者、追求利润最大的厂商)应该是扩大这种活动,反之就应该缩小;若俩者正好相等,则此时达到了效用或者是利润的最大化!

当然,进入90年代以后,微观经济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确定性、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逐渐占据了理论研究和实证操作的主导地位!这壹点将必然会在考卷中得到反映。可是就我认为,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微观经济学的传统分析方法(比如说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的分析)将会是考察的重点。

无论是对付传统方法仍是新兴方法,最重要的壹点就是对于壹个模型要掌握壹个例题。专业课考试不同于数学,没有太大的技巧可言。

下面对黄亚钧的“微观经济学”的脉络总结且不能代替你们对于教材反复的通读!壹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否则的话,你们将会很难获取高分。可是在你们第二轮的复习当中能够帮助你们迅速地抓住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在最后的背诵阶段也能够让你们有的放矢。可是到了临考时,我对你们的要求是,你们也能写出这样的脉络总结!

第壹章导言

§1.3需求和供给需求量和需求的区别,需求法则,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偏好、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替代品和互补品,需求曲线的移动和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供给量和供给的区别,供给法则,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技术、生产要素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预期、政府税收),供给曲线的移动和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需求的价格弹性(要注意:在同壹条需要曲线上各点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要学会如何用几何方法在线形需求曲线上求出需求弹性),弧弹性(公式),点弹性(公式,注意为负),影响商品需求弹性的因素(商品的必须程度、商品的可替代性、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商品类别的大小、时间的长短),销售者收入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关系,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因素(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供给者类别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产量的大小),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模型1),蛛网模型(模型2,这个模型有壹定的难度,本书说得不大清楚,要参阅尹的西方经济学)

第壹篇产品市场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2.1消费者偏好总效用,边际效用,经济正商品,经济负商品,经济中性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序数效用,由消费者偏好引出的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的性质(斜率为负、任意俩条不相交、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公式,注意为负),边际替代率等于俩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公式,其含义),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2.2消费者均衡预算约束(公式),价格或收入变化是预算约束线的移动,消费者均衡条件(模型3,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相切的地方,公式),用边际分析方法理解消费者均衡条件(图2.9)

§2.3价格效应和消费者选择恩格尔曲线的推导(收入变动时均衡商品消费量的变动,图2.12),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是均衡商品消费量的变动,图2.14),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正常商品和劣质商品(包括吉芬商品),不同商品的价格效应分解情况(模型4,价格下降时,表2.3,图2.16,图2.17,图2.18),消费者剩余(图2.20),用无差异曲线来解释消费者剩余(图2.21),用消费者剩余解释“水和钻石悖

论”,税收(补贴)和消费者选择(模型5,图2.22)

本章壹定要掌握的习题:P5710,13,14,15;计算价格变动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计算消费者剩余;计算在征收定额税或比例税下的消费者选择(难点、重点)(尹习题集)

第三章生产者选择

§3.1生产技术生产函数,短期和长期的区别,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3.1),生产的三个阶段(图3.2),等产量曲线的性质,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曲线所分别代表的经济含义,边际生产力递减和边际技术替代率(公式)递减之间的联系,规模报酬(公式)

§3.2生产者均衡显形成本和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和经济成本,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等成本线(公式),生产者均衡(模型6,公式,图3.8),生产扩张线(图3.9)

§3.3生产成本分析短期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图 3.10),短期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形状和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联系(数学推导),长期成本(图3.11),长期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形状和规模报酬的联系,长期平均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包络线),生产者成本的最小化(模型7,公式)

本章壹定要掌握的习题:P857,9,12,14,15(注意:成本函数意味着在壹定的产量下成本是最小的)

第四章企业和市场(新兴微观经济学,新增点)

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熟记P103的“本章小结”即可)

第五章市场结构分析(微观经济学的最核心章节,考试的决大部分出于此!)

§5.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大量的买者和卖者,资源的完全流动,同质产品,充分信息),短期均衡{行业和产商的需求曲线(图 5.1),均衡条件(模型8,P=MR=AR=MC,极其重要),超额利润,盈亏相抵或亏损最小,亏损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短期厂商的供给曲线(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位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之上的部分)},长期均衡{均衡条件(模型9,P=SMC=SAC=LMC=LAC,图5.9),成本不变行业、递增行业和递减行业(推导出长期供给曲线,难点,图5.10,图5.11,图5.12)}

§5.2垄断市场垄断市场的俩个条件(唯壹的产商,其产品没有良好的替代品),造成垄断的四个原因(规模经济,专利,对资源的控制,特许权),垄断市场的均衡{边际收益和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MR=P(1-1/|EP|),图5.13,均衡条件(模型10,产量和价格的计算,图5.14),垄断产商没有明确的供给曲线,垄断生产是低效率的},壹级价格歧视(图5.15),二级价格歧视(图5.16),三级价格歧视(模型11,图5.17),实行价格歧视的俩个条件(市场充分隔绝,需求弹性不同),边际成本定价和平均成本定价(模型12,图5.18)

§5.3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大量的厂商,产品不同质,自由进入或退出行业,厂商间行为独立),垄断竞争厂商的俩条需求曲线(主观需求曲线d;客观需求曲线D,核心概念),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模型13,条件:由主观需求曲线所得的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交点(MR=MC)所得的产量恰好等于主观需求曲线和客观需求曲线交点所得的产量,图5.20},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模型14,条件:除了满足短期均衡的所有条件外,仍必须满足主观需求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且主观需求曲线和客观需求曲线相交在这壹点,图5.22)

§5.4寡占市场(本章的极难点)寡占市场的特点(少数几家大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或行业的大部分产出),寡占市场的厂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存在着博弈),斯威齐模型(模型15,拐折的需求曲线,图5.23,此模型的优缺点),古诺模型(模型16,反应函数,图5.24),价格领导模型(模型17,价格制定原理,图5.25),卡特尔模型(模型18,曲线

水平加总和垂直加总(经常用到),价格制定和产量分配原理,利润再分配原理,卡特尔的不稳定)

本章壹定要掌握的习题:P1363,4,5P1377,8,9,11,14,15,16(三级价格歧视),17,20(价格领导),21(拐折的需求曲线),22(卡特尔),垄断竞争模型的习题要参阅尹的习题集

第六章博弈论(新兴微观经济学,新增点,很重要!)

§6.1简单博弈和博弈均衡“囚徒的困境”,上策均衡,纳什均衡,上策均衡是纳什均衡的壹种特殊情况

§6.2重复博弈和序列博弈“以牙仍牙”策略(无限次重复博弈),有限次重复博弈(等同于壹次博弈),序列博弈,求解“序列博弈”中“纳什均衡”的利器——博弈扩展形

§6.3威胁和承诺(市场垄断者和潜在进入者之间的较量)空头威胁和可信承诺,策略性行动

§6.4几种相关的策略“保证最低价”策略,“研究和开发”策略

总结:本章其实很简单,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壹下博弈论,且没有利用到任何的数学工具,关键在于把书读懂,每壹个博弈矩阵都应该烂熟于心!

本章壹定要掌握的习题:P1567,8,9

第二篇要素市场

第七章要素的需求和供给(难度远大于产品的需求和供给)

§7.1生产要素的需求派生需求,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过程决定了对要素的需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过程决定了对产品的需求),要素的边际收益(或称“边际收益产品”,MRP=MR×MP),短期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下,就是边际收益产品曲线),长期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难点,长期的要素需求曲线要比短期的要平缓,图7.4),由等产量曲线推导长期的要素需求曲线(图7.5),行业的要素需求曲线(比不考虑加总效应的曲线要陡),影响行业要素需求曲线弹性的因素

§7.2生产要素的供给向上倾斜的曲线,具体的展开后面几章将加以阐述

§7.3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均衡此时要素价格是市场给定的,因此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就等于要素的价格,此时仍要区分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图7.9)

§7.4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均衡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供给曲线是平均要素成本(AFC),边际要素成本(MFC),图7.10,注意:要素价格是由供给曲线上相应的要素雇佣量那壹点决定的),卖方垄断的要素市场(图7.11,注意:要素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上相应的要素雇佣量那壹点决定的,经济租金(生产者剩余)),(俩种情况的对比很重要!)双边垄断的要素市场(本市场没有确定的均衡点,市场的均衡只能是在讨价仍价中形成,图7.12)

本章壹定要掌握的习题:P1742,3,4,6,7,8

第八章劳动市场

§8.1劳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劳动市场的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劳动使用的密集程度,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的速度,劳动产品的需求弹性,资本对劳动的可替代性),收入—闲暇模型{模型19,即劳动供给的时间配置模型,单位时间的工资(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或说是价格,图8.1,均衡条件:闲暇和收入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单位时间工资率,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图8.2,进壹步推导出向里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工资水平是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均衡的工资水平反映的是劳动力市场的壹般情况,个别工资水平仍取决于诸如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

§8.2教育和工资差别人力资本,信号显示

§8.3工会和劳动供给工会的目标(提高工资水平、增加就业人数),俩个目标的矛盾,解决的办法(改变劳动市场的需求弹性,改变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的位置),手段,集体谈判(拐

折的劳动供给曲线,图8.13),工会对于非会员工资的影响

本章壹定要掌握的习题:P1941,2,3,4,5

第九章资本市场

§9.1资本需求:厂商投资决策单期回报率(公式)和无限期回报率(公式),现值的概念和计算,资本的边际效率(数学公式的求导),预期利润率,资本的投资决策(贴现率低于预期利润率时,应该投资;反之,则不应该投资),由资本的投资决策能够推导出厂商的资本需求曲线(要理解且记住P200的实际例子!)

§9.2资本供给:个人储蓄决策资本作为壹种生产要素也是由个人(家庭)的提供的,决定家庭储蓄决策的因素(当前收入和预期将来收入、利息率),短期和长期的资本供给曲线,跨期选择模型{模型20,禀赋点,图9.5,预算线的斜率(1+r)就是即期消费相对和未来消费的价格,均衡点,利率上升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曲线必须绕着禀赋点转动),推导出向里弯曲的储蓄曲线}

§9.3资本市场的均衡资本市场的需求来自于个人超前消费引发的需求和企业进行投资带来的需求,资本市场的供给来自于个人储蓄,均衡利率是整个市场的平均利率水平,个别资产的利率水平仍取决于诸如各自的风险程度等因素

本章壹定要掌握的习题:P2071,2,3,4,5

第十章自然资源市场

§10.1自然资源和租金不可再生资源的分类(图10.1),对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土地的供给是壹条垂直线,地租的大小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和现有的土地数量,经济租金是纵轴、价格线和供给曲线围成的面积(对比消费者剩余)

§10.2不可再生资源的市场均衡稀缺性成本(图10.4),稀缺性成本从收入角度上见就是经济租金,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决定{模型21,P0=C/(1+r)T,不可再生资源的当前价格等于该资源日后耗尽好替代品价格的贴现值}

§10.3自然资源配置理论的应用渔业资源的经济分析(自然均衡点,可持续捕捞点,图10.5,模型22,图10.6),砍伐森林的最佳时机(树木的年增长率等于投资的回报率时砍伐)

本章壹定要掌握的习题:P2201,2,3,4,5,6

第十壹章风险和资产选择(新兴微观经济学,新增点,很重要!)

§11.1风险偏好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和风险规避者(表11.1),预期效用函数(公式),风险规避者的效用函数壹定是凹函数(假定大部分人都是风险的规避者)

§11.2风险分散保险模型(模型22,完全的数学公式),证券市场不光是壹个投资(投机)市场,仍是壹个保险市场(表11.2),期货的投机和保值

§11.3风险资产(本章的核心和难点!)均值—方差效用函数(在人们大体上是风险规避者的假定下,效用和均值正相关,和方差负相关),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rx=xrm+(1-x)rf},资产组合的标准差(σx=xσm),预算约束线{rx=rf+(rm-rf)σx/σm},资产组合选择(图11.6),风险价格{P=(rm-rf)/σ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模型23,第i种股票的β值,风险溢价,ri=rf+βi(rm-rf),市场线,ri=E(P1)-P0/P0}

总结:本章只需熟记所出现的公式,解题时加以套用即可!

本章壹定要掌握的习题:P2461,2,3,4,5,6

第三篇市场经济问题研究

第十二章壹般均衡和福利(微观经济学的高度总结,难点!)

§12.1俩部门的壹般均衡模型(模型24)壹般均衡的三个条件(交换的壹般均衡、生产的壹般均衡、生产和交换的壹般均衡),交换的壹般均衡{即商品如何在消费者之间有效率地分配,交换的埃奇沃思方框图(图12.2),均衡条件(俩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点系列,MRSAXY=MRSBXY),消费的契约曲线,效用可能性边界},生产的壹般均衡{即生产要素

如何在生产者之间有效率地配置,生产的埃奇沃思方框图(图12.4),均衡条件(俩个生产者的等产量曲线相切点系列,MRTSXLK=MRTSYLK),生产的契约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边际转换率(表示在现有的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的条件下,为了多生产1单位的X必须放弃的Y的产量,即边际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MRTXY=MCX/MCY),生产和交换的壹般均衡{均衡条件(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MRSAXY=MRSBXY=MRTXY,图12.7)§12.2福利经济学效率,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更优,公平,平等,洛伦兹曲线,吉尼系数

§12.3帕累托最优和福利帕累托最优的条件(等同于壹般均衡的三个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能够满足帕累托最优的这三个条件(这是微观经济理论得出的最重要的概念!要注意其推导过程),垄断厂商和效率损失(图12.10),工会和效率损失(图12.12),完全价格歧视和效率(此时也是帕累托最优!)

本章壹定要掌握的习题:P2753,5,6,7,8(难题,提示:令r=1,Py=1;注意壹般均衡的三个条件;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来自于出卖生产要素所得)

第十三章不完全信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13.1不完全信息和道德风险计算信息的价格(模型25,参见例题),道德风险,解决保险市场道德风险的方案—部分保险

§13.2逆向选择和信号显示逆向选择,信号显示,旧车市场的均衡(低质量车占据市场,高质量车退出市场,图13.1)

§13.3激励机制(本章的核心和难点!)委托—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工作的成果同时取决和代理人的努力和客观因素,比如说天气),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模型26,满足三个条件:

①参和约束,S[f(X)]-C(X)≥U0,即工作所得到的净收益不工作所能够达到的效用水平,

②求得使f(X)-C(X)-U0最大的X☆,③激励相容约束,S[f(X)★]-C(X★)≥S[f(X)]-C (X),即代理人努力工作得到的净收益大于偷懒得到的净收益},激励机制的设计方案(租金、劳动工资、目标产量承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无法正确地衡量代理人所付出的X☆,因此,风险将由代理人独自地承担,显然,这种激励机制将无法奏效!

§13.4不对称信息下的次优激励机制分成制{S=F+αf(X)},分成制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壹致

本章壹定要掌握的习题:4,5,7,8,9,10,11,12(已考题)

第十四章外部经济

§14.1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外部经济、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外部成本倾向于使社会产出高于最佳产出,外部收益倾向于使社会产出低于最佳产出(图14.1,图14.2),了解几种常见的外部经济

§14.2干预性方案庇古税收,标准和费用方案(最优污染程度,图14.5,标准和费用方案的比较,图14.6,俩种方案各有优势,取决于不确定性的性质和各种成本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可转让许可证(市场均衡时,许可证的价格等于所有厂商降低污染的边际成本)

§14.3产权和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市场解决外部经济的途径),钢铁厂和渔民的例子(表14.2),前提条件—交易费用为零

本章壹定要掌握的习题:P3162,3,4,5,6,7,8,9

第十五章公共产品

§15.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俩个性质(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纯粹公共产品的个人消费等于集体消费(计算题运用的核心性质!),公共产品的识别(纯粹的公共产品、纯粹的私人产品、公共资源、准公共产品,图15.1),搭便车问题,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低效率(图15.2)

§15.2公共产品和资源配置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个体消费者面临着相同的消费数量和不同的消费价格(对比私人产品),有公共产品经济的帕

累托最优条件(私人产品中的任俩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相同;在生产所有产品的生产要素中,任俩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所有消费者的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它们之间的边际转换率),林达尔方案(图15.7)

§15.3搭便车问题林达尔方案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而失败(图15.8,说谎话达到纳什均衡,公共产品的产量将会低于帕累托最优水平),说真话机制(需求显示机制、竞叫选择机制,了解即可)

本章壹定要掌握的习题:P3383,4,5,6,7,8,9,10(帕累托最优)

第十六章政府和市场(稍加了解即可!)

《国际金融》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 1.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 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资金收 支行为。 说明:国际收支>外汇收支与国际借贷→金融资产→商品劳务 2.国际收支平衡表: ⑴编制原则:复式记账法: 借:资金占用类项目(外汇支出:进口- ) 贷:资金来源类项目(外汇收入:出口+ ) 权责发生制:先付后收,先收后付 市场价格原则 单一货币原则 ⑵内容:经常项目:贸易收支(出口>进口,贸易顺差/盈余,出超) (出口>进口,贸易逆差/赤字,入超) 非贸易收支(服务、收入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长期资本、短期资本) 平衡项目(储配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3.国际收支分析(按交易性质的不同): ⑴自主性交易: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中的私人部 分。 ⑵调节性交易:调节性交易、短期资本中的政府部分与平衡项目。 注:①贸易差额=出口- 进口 ②经常项目差额=贸易差额+劳务差额+转移差额

差额:③基本差额=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本差额 ④官方结算差额=基本差额+私人短期资本差额 ⑤综合差额=官方结算差额+官方短期资本差额 ①微观动态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⑶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封闭)Y=C+I+G 分析法:②宏观动态分析法:(开放)Y=C+I+G+X-M 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Ms=D×R×E 4.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经济影响: ⑴原因:①季节性、偶然性原因 ②周期性因素: a.繁荣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 出↓→顺差 b.萧条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 出↑→逆差 ③结构性因素:产出结构调整 ④货币因素: 货币a.对内价值→贬值→P↑→X↓M↑→国际收支变化价值 b.对外价值→贬值→e↑→X↑M↓→国际收支改善 ⑤收入因素:C、S→X、M↑ I↑→X、M,资本流动 ⑥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流动 ⑵影响: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Y=C+I+G+X-M 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微观经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1)定义:资源或物品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而言(资源或物品不能满足欲望或需要) (2)资源或物品的有限性:对任何经济社会,资源或物品总是有限的 资源: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经济资源与否取决于时空的稀缺程度) 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技术、知识、信息等) 物品:经济品(economic goods):衣服、食品 自由品或免费品(free goods):阳光 有害品(harmful goods)或废品(wastegoods):噪音、垃圾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 (3)“稀缺"是相对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并非绝对 2、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 (1)欲望的特点: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超前性(社会发展的动力) 某一欲望的实现总会产生新的欲望, (2)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 基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 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 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安全需要(safety):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 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满足后就不再是激励因素 社会需要(social): 友爱的需要-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或 保持友谊和忠诚 归属的需要-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 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地位需要(esteem):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价值自我实现需要(self actualization):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 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 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和利用问题 1、生产什么(what):品种、数量(因时代、生产水平而定) 2、如何生产(how):生产者、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形式(方法) 3、为谁生产(for whom):谁来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决定(要素决定收入) 4、何时生产(when):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时机选择) 5、谁做决策(who):经济体制问题——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价格引导生产和消费) 混合经济(市场经济为主、政治干预为辅) 三、经济学的定义: 1、经济学是在一定制度下,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合理配置,以及如何更 好地利用经济资源生产出(人们需要的)更多物品,以满足人们无限多样需要的一门社会科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

高纲1569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4009 国际金融市场 财经大学编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国际金融市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部分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介绍国际金融市场及其组成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环境,掌握外汇市场及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黄金市场等各个分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能,并结合具体案例,使得应考者能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及国际金融市场概述,包括国际货币体系概述,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外汇市场进行分析与阐述,包括:外汇市场概述,外汇与汇率,主要外汇交易形式,外汇交易风险的管理;第三部分为国际货币市场;第四部分为国际资本市场;第五部分为国际黄金市场。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国际金融市场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组织形式和发展趋势,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 2.理解并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组成成分。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国际金融市场》是以金融学为基础,结合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等学科容法的综合性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国际投资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组成、功能和分析法。 Ⅱ课程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国际货币体系 一、课程容 本章首先定义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概括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容和作用,然后介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最后介绍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与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二、学习要求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 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 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完整版)国际金融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外汇 外汇 概念:动: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的金融活动 静:广:一切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狭: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特征: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偿还性 汇率 概念:外汇买卖的价格、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是 基础货币/ 标价货币 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 少本国货币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多少外 国货币 报价方式: 双向报价法:卖出: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 买入:银行从客户买入外汇 前小后大 种类: 基本汇率:选定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货币,称之为关键货币,制定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间汇率 套算汇率:两国货币通过对各自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汇率 1$=0.8852欧 1$=1.2484瑞 则欧兑瑞的交叉汇率为:1欧 = 1.2484/0.8852 =1.4103瑞买入汇率、卖出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卖出/2 钞价:银行购买外币的价格,最低 电信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即期汇率:现汇汇率,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 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升水:某外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官方汇率、市场汇率 单一汇率、复汇率 固定汇率:选择黄金、外币为标准,规定本币与他国货币间 固定比价,比价波动受限 浮动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的汇率 影响汇率因素: 经常账户差额、通货膨胀率、经济实力、利率水平、各国政 策和对市场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因素 汇率决定理论: 金本位: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法定平价、政府 纸币:布雷顿森林体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 源于货币数量学说,正常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比率, 而货币购买力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 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通胀>物价涨>汇率跌 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 国内:两个完全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价,适用于可贸易品 开放经济:Pa = R(汇率)*Pb 绝对购买力平价:本币与外币交换等于本国外国购买力交换, 汇率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货币购买力是一般物价水平倒数 一般物价水平商决定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R1正常汇率、R2通胀汇率、Paa国购买力 变化率、Pbb国购买力变化率,以b国货币表示a国货币新 汇率 R2=(Pa/Pb)*R1 汇率升贬由通胀差异决定 评价:1.强调物价对汇率的作用,但并不绝对 2.以货币数量为前提,两国纸币交换决定于纸币购买 力,因为各国居民根据纸币购买力平价币值,本末倒置 3.说明长期,对短期中期没用 4.静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机制进行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 凯恩斯古典利率评价理论: 汇率是两国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资金可投国内、国外 1.国内外投资收入比较 2.本币外币即期远期价格预期 3.升贴水率 远期决定于利差 艾因齐格动态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受套利活动影响 现代利率平价公式 S即期汇率、F远期汇率、S、F直接标价,Ia本国利率、Ib 外国利率,F3个月远期,IaIb三个月利率 (F-S)/S ≈ Ia-Ib 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大约定于本外国利率差 利率低的国家货币,远期利率升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 远期汇率贴水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1.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 2. 采用直接标价法 3. 实行外汇买卖双价制 4. 所涉及的体贴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第二章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 概念:国家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币稳定为目的,集中分配 有限的外汇资金 方法:直接外汇管制:国家直接干预 间接外汇管制:外汇机构控制交易价格 主要内容:外汇资金收入与运用、货币兑换、黄金、现钞输出 入、汇率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时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特点:一固定,二挂钩,上下限,政府控制,允许调整 浮动汇率制:1.防止外汇储备大量流出2.节省国际储备3.自

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 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和,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 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P46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 . 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 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看,出口总额﹤进口总额。09.10,P42 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 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P43 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P45(多选考点。07.01,0710,08.10,) 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 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50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1)2002年,某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8,而该国当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资料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1.具体内容: 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居民与非居民间的资本或金融资产的转移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金融账户 净误差和遗漏账户:人为设置的抵消账户,使国际收支平衡表达到平衡。 2编制原则: (1)、所有权变更原则(即经济交易记录日期以所有权变更日期为标准。指交易当事方在账目上放弃(获得)实际资产并获得(放弃)金融资产。)(2)、作价原则(在可以得到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格对交易定值;债务工具大多按面值定值;货物进出口都按离岸价格(FOB)定值) (3)、复式记账原则(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记入贷方,记为“+”;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记入借方,记为“-”) 第二章外汇和汇率 汇率制度的种类:固定汇率适度(本币与外币比价基本固定,并且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浮动汇率制度(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不加固定,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本币对外币的汇率) 第三章国际收支失衡及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1.国际收支逆差:该国货币贬值该国外汇储备减少 该国国内货币紧缩、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 2.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抗风险能力增强 拉动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本国货币升值加剧国家间磨擦、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经济周期: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周期性不平衡。 2、货币价值变动: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把它叫做货币性不平衡。 3、经济结构: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结构性不平衡 4、过度外债 5、资本投机 6、偶然事件:临时性不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黄金的输出入自动恢复平衡。 2、弹性分析理论:假设条件:国际收支就等于贸易收支、贸易商品的供给有弹性,而且弹性是无穷大、各国充分就业,国民总收入是不变的、只考虑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3、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之后,只有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会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Em|+|Ex|>1 4、吸收分析理论(1、支出增减型政策,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2、支出转换型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5、货币分析理论:假设条件: 1)一国处于充分就业条件下,货币需求长期稳定 ,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2)国际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高度发达,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内成立该理论政策主张:R·E= Md-D 、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政策: 1、市场自动调节 2、汇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3、财政政策:采取缩减或扩大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的方式,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4、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的目的。 5、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用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主要是黄金和外汇,作为外汇稳定或平准基金,来抵消市场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 6、直接管制政策: (1)外汇管制:通过对外汇的买卖直接加以管制以控制外汇市场的供求,维持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 (2)贸易管制:奖出限入

自考00076国际金融串讲笔记

《国际金融》常考知识点串讲 1、外汇是国际汇兑(Foreign Exchange)的简称。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动态外汇是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同于国际结算。 静态的外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外汇是各国外汇管理法令所称的外汇:⑴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⑵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⑶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⑷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⑸其他外汇资产。 狭义的外汇是通常所说的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基本特征:⑴国际性;⑵可兑换性,即表示这些支付手段的货币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Freely Convertible currency)。⑶可偿性,即在国外能直接作为支付手段无条件的使用,对方也无条件的接受并承认其所代表的价值。 外币表示的有价证券和黄金不能视为外汇,因为他们不能用于国际结算,而只有把他们变为在国外的银行存款才能用于国际结算。外币现钞,严格说来也不能算作狭义外汇。 只有在国外的银行存款,以及索取这些存款的外币票据与外币凭证,才能是狭义外汇。 国外银行存款才是狭义外汇的主体。 2、 1918年以后,国际收支被解释为一国在一定时期的外汇收支。凡在这一定时期涉及有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交易,都属于国际收支畴。是建立在收支基础(现金基础Cash Basis)上的。是狭义的国际收支。 3、第二次世纪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所制定的概念:在一定时期,一国居民(Resident)与非居民(Ninresident)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纪录。必须领会: ⑴它强调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经济交易是经济价值从当事的一方向另一方的转移。实际上也就是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在两个当时这间的转移。. .

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1.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两个条件:(1)个人具有购买意愿,(2)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P---商品本身的价格;Pc--互补性商品的价格;Ps--替代性商品的价格; I--个人收人水平; T--个人嗜好;Pe一-个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通常,在经济学中个人需求可有如下三种表示形式: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里持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3.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o

4.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至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苔; ②炫耀性物品, 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2)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dQ/dP*P/Q (3)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若Ed=o,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 ②若0< Ed

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1-7章) 第一章引论 1.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 3.需求曲线 ①需求定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古董和其他珍藏品除外】原因: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②需求斜率:负值。右下方倾斜 ③函数表达式:Qd =ɑ-?·P (ɑ、?为常数,且ɑ、?>0。)

4.供给曲线 ①供给定律: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 【劳动力、古董和其他珍藏品的供给除外(投机)】 ②供给斜率:正值。右上方倾斜 ③函数线性表达式:Qs = -δ+γ·P (δ、γ为常数,且δ、γ>0。) 5.均衡的两种类型: ①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 行分析。 ②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名词解释: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的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6.需求变动: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该商 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供给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变动。 7.①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厂商销售收入。反方向变动 ②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同方向变动

8.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 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 百分比。 9.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①商品的可替代行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④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比重。 ⑤所考察的消费者条件需求量的时间。 10.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 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一定时期内,一 种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 量变化的百分比。 11.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因素: ①时间的长短(正相关) ②生产成本的变化(正相关) ③生产的难易程度(负相关) ④所生产商品的性质⑴资本密集型,弹性小⑵劳动密集型,弹性大 ⑤生产周期的长短及生产规模⑴周期短及规模大,弹性大 ⑵周期长及规模小,供给弹性小

国际金融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外汇即期汇率:现汇汇率,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评价:1. 强调物价对汇率的作用,但并不绝对 外汇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升水:某外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 2. 以货币数量为前提,两国纸币交换决定于纸币购买概念:动: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官方汇率、市场汇率力,因为各国居民根据纸币购买力平价币值,本末倒务的金融活动单一汇率、复汇率置 静:广:一切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固定汇率:选择黄金、外币为标准,规定本币与他国货币间 3. 说明长期,对短期中期没用 狭: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固定比价,比价波动受限 4. 静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机制进行分析 特征: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偿还性浮动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的汇率利率平价理论: 汇率影响汇率因素:凯恩斯古典利率评价理论: 概念:外汇买卖的价格、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是经常账户差额、通货膨胀率、经济实力、利率水平、各国政汇率是两国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资金可投国内、国外 基础货币/ 标价货币策和对市场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因素 1. 国内外投资收入比较 标价方法:汇率决定理论: 2. 本币外币即期远期价格预期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金本位: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3. 升贴水率 少本国货币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法定平价、政府远期决定于利差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多少外纸币:布雷顿森林体系艾因齐格动态利率平价理论:国货币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受套利活动影响 报价方式:源于货币数量学说,正常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比率,现代利率平价公式 双向报价法:卖出: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而货币购买力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S即期汇率、 F 远期汇率、S、F 直接标价,Ia 本国利率、 Ib 买入:银行从客户买入外汇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外国利率,F3 个月远期,IaIb 三个月利率 前小后大通胀>物价涨>汇率跌(F-S)/S ≈Ia-Ib 种类: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大约定于本外国利率差 基本汇率:选定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货币,称之为关键国内:两个完全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价,适用于可贸易利率低的国家货币,远期利率升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远货币,制定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间汇率品期汇率贴水 套算汇率:两国货币通过对各自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开放经济:Pa = R(汇率)*Pb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汇率绝对购买力平价:本币与外币交换等于本国外国购买力交换, 1.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1$=0.8852 欧1$=1.2484 瑞汇率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货币购买力是一般物价水平倒数制度 则欧兑瑞的交叉汇率为: 1 欧= 1.2484/0.8852 =1.4103 瑞一般物价水平商决定汇率。 2. 采用直接标价法 买入汇率、卖出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R1 正常汇率、R2通胀汇率、Paa 国购买 3. 实行外汇买卖双价制 中间汇率:买入+卖出/2力变化率、Pbb国购买力变化率,以b国货币表示 a 国货币 4. 所涉及的体贴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钞价:银行购买外币的价格,最低新汇率R2= (Pa/Pb) *R1第二章外汇管制 电信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汇率升贬由通胀差异决定外汇管制

国际金融考试重点

1、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之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所有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的总和。 2、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之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总和。 3、国际收支平衡表:又称为国际收支账户,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根据一定的原则用会计方法编制出来的报表。 4、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如经常项目中的各项交易和长期资本项目中的交易 5、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为另一国货币,用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 6、静态的外汇:由动态的外汇而形成的相关的金融凭证,或称金融资产。 7、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比率、比价,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8、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整数单位(如1或100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量的的本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方法。 9、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如l或100等)作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量的外国货币。 10、固定汇率制:是指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本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作为确定汇率的基准,汇率水平比较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 11、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汇率平价和上下波动的界限,也不承担任何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听任两国货币的比价完全按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而波动。 15国际储备:亦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16、国际清偿力:亦称“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也称广义国际储备) 17、在岸金融市场: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延伸。国内金融市场是本国居民之间发生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交易的对象一般是本国货币,空间范围也仅限于本国境内。当金融资产交易的主体扩大到非居民,交易范围超越国境之外,成为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即在岸金融市场。18、离岸金融市场:又称境外市场。以市场所在国以外国家的货币即境外货币为交易对象;交易活动一般是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资金融通业务基本不受市场所在国及其他国家法律、法规和税收的管辖。 19、欧洲货币市场:是对离岸金融市场的概括和总称。欧洲货币又称境外货币、离岸货币,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存储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 20、外国债券:是一国发行人或国际金融机构,为了筹集外币资金,在某外国资本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货币为标价货币的国际债券。通常把外国债券称为传统的国际债券。 22、外汇风险:即汇率风险或汇兑风险,是指经济实体以外币定值或衡量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以及未来的经营活动可望产生现金流量的本币价值因货币汇率的变动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23、交易风险:是指在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中,由于外币和本币之间汇率的波动使交易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交易风险又分为外汇买卖风险和交易结算风险。 24、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企业在会计处理和外币债权、债务决算时,将必须转换成本币的各种外币计价项目加以折算时所产生的风险。也就是将外币债权、债务折算成本币时,由于使用的汇率与当初入账时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账面上损益的差异。 25、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 26、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得经营管理权的跨国投资活动。 27、出口信贷:属于中长期贸易信贷,是一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的出口和加强国际竞争能力,鼓励本国的银行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银行)提供优惠利率贷款。 29、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间各类交易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及其他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定的协定、规则和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 30、国际金本位制:即各国货币均以黄金为本位(基础)建立联系,彼此可兑换,由此构成的世界性货币制度。 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一个从事国际间金融业务,致力于推动全球货币合作、维护金融稳定、便利国际贸易、促进高度就业与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国际组织。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 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臵资源的各种方法。 2 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 。它的斜率是-p1/p2 ,纵截距是m/p2 ,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臵。 3 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边际替代率(MRS )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 1 而愿意 放弃的商品2 的数量。 4 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 A x2/ A x仁-MU1/MU2 ,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 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

2018年4月自考国际金融重点笔记

2018年4月自考国际金融重点笔记

2018年4月自考国际金融重点笔记 第一篇国际金融基础篇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差错与遗漏产生的原因。 (1)编表原理与实际会计核算之间存在差异。(2)由于国际收支所涉及的内容繁多,统计的资料与数据来源于不同的部门,所搜集到的资料与数据不可能完全匹配。(3)人为因素。一些交易主体所进行的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经济活动,当事主体不可能主动申报,相关的统计部门也难以搜集和统计到准确的数据。(4)存在统计误差。 经常项目的构成与作用。 经常账户又被称为经常项目,是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真实资源(又称实际资源)转移的项目。通过此项目形成的外汇收入,是一国可以自主支配的外汇,所以,该项目又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基本、最重要的项目。 该项目又可细分为货物、服务、收益和转移四个子项目。(1)货物。也曾被译为商品,是反映一国商品的出口和进口,又称有形贸易交易规模的项目。(2)服务。也曾被译为劳务,是指一国居民为非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该国居民利用非居民提供的服务。(3)收入。又译为收益,是指由于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引起的要素报酬的外汇收入与支出。(4)经常转移。又称为单方面转移,是指货币资金在国际间转移的过程中,无对等的经济交易同时发生的国际间的资金流动。 金融项目的构成与作用。 金融账户是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主要部分,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国际资本流动的项目。 按照投资类型,亦即功能,主要确定为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部分,并将这两种形式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动,统统归类于其他投资。该资料来源公众号:自考研究所,关注公众号领取专业全套资料 (1)直接投资包括分别反映投资人的原始的股本投入和撤回的净额及由直接投资企业中的外国投资人所得收益的再投资的状况。 (2)从资本流动的方向看,包括本国居民购买国外证券金融资产和外国的非居民向本国居民出售其原先持有的本国的证券金融资产而形成的本国金融账户下的外汇流出,或反之而形成的外汇流入。 (3)在其他投资项目也是先按照由债权债务关系决定的资产和负债来分类,并在资产负债项下,按照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共四项来分类。 分析国际收支中的主要差额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1)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一国货物进出口规模的对比。当出口大于进口时,为贸易顺差,反之为逆差。(2)经常账户差额。也常被称为经常项目差额,是指经常账户所包括的全部项目的外汇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当其为顺差时,实际上反映的是由于本国真实资源的流出大于他国真实资源的流入而形成的净外汇收入,也是当期本国让渡给他国的可支配本国物质资源的程度;反之,当其为逆差时,反映的是本国通过增加负债或动用外汇储备而增加的当期对他国真实物质资源的支配程度。(3)金融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有金融项目,也就是国际资本流动形成的外汇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暂时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4)国际收支差额是反映一国除货币当局以外所进行的各种国际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外汇收入和支出的对比。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 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与确定,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采用什么作为国际支付的手段 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本国货比是否可兑换 国际结算的安排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 国际间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管理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1.储备资产的确定与创造,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清偿力。 2.相对稳定的汇率机制,未建立公平的世界经济秩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金融合作,促进了国际经济与金融秩序的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