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常见病原性真菌PPT
合集下载
主要病原性真菌

新形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分布:鸽粪;人类的体表、口腔、粪便 形态:圆形的酵母样细胞 外周有一层肥厚的胶质样荚膜 繁殖方式:芽生,无假菌丝 培养:沙保弱与血琼脂培养基 25℃和37℃ 酵母型菌落,粘稠, 乳白色---桔黄色---棕褐色 荚膜多糖:A、B、C、D 4个血清型 临床分离株:A,D型
深部感染真菌
发病率增加: 抗生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 主要菌属: 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新形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曲霉菌(Aspergillus) 毛霉菌(Mucor) 镰刀菌属(Fusarium)
单击添加大标题
角层癣菌
腐生于表皮角质或毛干表面 病原性菌: 秕糠状鳞斑癣菌(糠皮孢子菌) (Malassezia furfur) 何德毛结节菌(Pieria hortai)
秕糠状鳞斑癣菌(Malassezia furfur)
疾病:皮肤表面:花斑癣(黄褐色)
只Hale Waihona Puke 美观好发部位:胸、背、腹、颈和上臂
培养特点:好脂性(培养基中加入橄榄油等)
菌落:酵母型
镜下所见:球形或卵圆形的酵母形细胞
菌丝(比白念珠菌的假菌丝及
皮肤癣菌的菌丝宽且短)
厚壁,球形,成群的孢子
何德毛结节菌(Pieria hortai)
毛干上硬的黑色结节(砂粒状)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种 类:着色真菌 孢子丝菌 侵入途径:外伤 感染部位:局部 扩 散:着色真菌:血行或淋巴管 孢子丝菌:淋巴管
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侵犯部位:侵犯表皮、甲板,不侵犯毛发 疾病:体癣、足癣、手癣、股癣和甲癣 特征:1 菌落:蜡状―> 粉末状, 白色―> 黄绿色
微生物学 真菌 常见病原性真菌

•申克孢子丝菌:属腐生性真菌,经皮肤微小创口侵入。可引 起孢子丝菌下疳及深部感染。
三、新生隐球菌
•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 也存在于人体 的体表、口腔和粪便中; • 大量存在于干燥的鸽粪中; • 外源性感染,肺是主要入侵途径,多数症状不明显,
能自愈;有的引起支气管肺炎;严重肺呈暴发性感染, 死亡; • 经血行传播至中枢神经及其它组织,引起慢性脑膜炎。源自四、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
1、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 2、皮肤粘膜感染 : 鹅口疮,阴道炎。 3、内脏感染:肺炎、关节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4、中枢神经感染:脑膜炎、脑脓肿。
常见病原性真菌
一、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具有嗜角质蛋白特性,侵犯部位: 角化的表皮,毛发,指(趾)甲。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 部位引起病变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
指(趾)甲 皮肤 毛发
毛癣菌
+
+
+
皮肤癣菌属
+
+
-
小孢子癣菌属
-
+
+
二、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 着色真菌:感染发生在暴露部位,病损皮肤变 黑,称着色真菌病。
真菌ppt课件

03 生物燃料
真菌还可以通过分解生物质产生生物燃料,如生物柴油 和生物乙醇,具有环保和可再生的特点。
04 真菌的病害与防治
植物病害
病害症状
真菌侵染植物后, 常导致叶片出现斑 点、枯萎、凋落等 症状。
病害原因
植物病害主要由真 菌侵入植物组织并 繁殖引起,与环境 条件、植物品种和 健康状况有关。
防治方法
共生者
有些真菌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如地衣中的真 菌与藻类的合作,共同生存并从中获益。
竞争者
真菌在与其它微生物竞争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各 种生物活性物质来抑制竞争者的生长。
02 真菌的繁殖与生长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真菌通过菌丝片段或孢 子萌发等方式进行无性 繁殖进行有性繁殖, 通过两个性别的配子结 合形成孢子,进行遗传 信息的交换。
环境条件
真菌的繁殖和生长受到 温度、湿度、光照等多 种环境条件的影响,适 宜的环境有助于真菌的 繁殖和生长。
生长条件
1
适宜温度
真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 大多数真菌在20-30℃的温
度范围内生长最佳。
2
湿度要求
真菌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
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
3
营养物质
真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如 碳源、氮源、矿物质等,这 些物质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有
随着抗真菌药物的不断研发,未 来有望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由真菌
引起的各种疾病。
真菌生物技术的应 用
真菌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潜力 巨大,如利用真菌生产酶、生物 肥料、药物等,将有力促进农业、
工业和医疗等领域的发展。
真菌与健康食品开 发
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未来 真菌类健康食品将得到更多开发 和应用,助力人们实现健康饮食。
真菌还可以通过分解生物质产生生物燃料,如生物柴油 和生物乙醇,具有环保和可再生的特点。
04 真菌的病害与防治
植物病害
病害症状
真菌侵染植物后, 常导致叶片出现斑 点、枯萎、凋落等 症状。
病害原因
植物病害主要由真 菌侵入植物组织并 繁殖引起,与环境 条件、植物品种和 健康状况有关。
防治方法
共生者
有些真菌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如地衣中的真 菌与藻类的合作,共同生存并从中获益。
竞争者
真菌在与其它微生物竞争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各 种生物活性物质来抑制竞争者的生长。
02 真菌的繁殖与生长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真菌通过菌丝片段或孢 子萌发等方式进行无性 繁殖进行有性繁殖, 通过两个性别的配子结 合形成孢子,进行遗传 信息的交换。
环境条件
真菌的繁殖和生长受到 温度、湿度、光照等多 种环境条件的影响,适 宜的环境有助于真菌的 繁殖和生长。
生长条件
1
适宜温度
真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 大多数真菌在20-30℃的温
度范围内生长最佳。
2
湿度要求
真菌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
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
3
营养物质
真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如 碳源、氮源、矿物质等,这 些物质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有
随着抗真菌药物的不断研发,未 来有望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由真菌
引起的各种疾病。
真菌生物技术的应 用
真菌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潜力 巨大,如利用真菌生产酶、生物 肥料、药物等,将有力促进农业、
工业和医疗等领域的发展。
真菌与健康食品开 发
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未来 真菌类健康食品将得到更多开发 和应用,助力人们实现健康饮食。
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真菌PPT课件

皮肤黏膜屏障、吞噬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等天然免 疫成分对真菌具有杀伤作 用。
获得性免疫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针 对真菌抗原产生特异性免 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 体液免疫。
免疫逃避
部分真菌可通过多种机制 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导 致持续感染。
真菌感染的病理变化
组织炎症反应
真菌感染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表 现为红肿、疼痛等症状。
避免接触传染源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个人物品,减 少感染机会。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当锻炼,提高身 体抵抗力。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真菌感染相关知识,提 高防范意识。
06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介绍
脓毒症
真菌侵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感染,表现为高 热、寒战、心率加快等症状。
深部组织感染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物理治疗
如紫外线照射、激光等,可辅助 药物治疗,提高疗效。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或并发症的患者, 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清创、引
流等。
中医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药外洗、 内服等方法,调理身体,缓解症
状。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长时间潮湿环境,及时更换潮湿衣物 。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概述
01
介绍了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定义、分类、症状、诊断和
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常见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02
详细阐述了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等常见皮肤及皮下组织
感染真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03
强调了个人卫生习惯在预防真菌感染中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
获得性免疫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针 对真菌抗原产生特异性免 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 体液免疫。
免疫逃避
部分真菌可通过多种机制 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导 致持续感染。
真菌感染的病理变化
组织炎症反应
真菌感染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表 现为红肿、疼痛等症状。
避免接触传染源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个人物品,减 少感染机会。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当锻炼,提高身 体抵抗力。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真菌感染相关知识,提 高防范意识。
06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介绍
脓毒症
真菌侵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感染,表现为高 热、寒战、心率加快等症状。
深部组织感染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物理治疗
如紫外线照射、激光等,可辅助 药物治疗,提高疗效。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或并发症的患者, 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清创、引
流等。
中医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药外洗、 内服等方法,调理身体,缓解症
状。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长时间潮湿环境,及时更换潮湿衣物 。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概述
01
介绍了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定义、分类、症状、诊断和
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常见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02
详细阐述了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等常见皮肤及皮下组织
感染真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03
强调了个人卫生习惯在预防真菌感染中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
真菌PPT课件

光滑、湿润,
光滑、湿润,
一般为 乳白色
白色 念珠 菌
为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由 丝状菌 许多管状、分枝菌丝体组 落 成
绒毛状、絮状、 可产生 粉末状、颗粒 各种色 毛癣 菌
状、石膏状。
素。
28
三、变异性与抵抗力
1、变异性
真菌易发生变异,在人工培养基中多次 传代或孵育过久,可出现形态结构、菌 落性状、色素及毒力等改变。
44
真菌感染的预防
大部分真菌基本都是通过孢子传播,因
此阻断孢子的传播途径,破坏孢子的萌
发环境犹为重要。
表皮破损、潮湿温暖环境、直接或间接
接触。
(黄曲霉的毒素作用)
45
真菌感染的治疗
局部用药(表浅局部感染)
全身用药(深部或全身感染)
皮肤科用药:5%硫磺软膏、咪康唑软膏、克霉唑 软膏、0.5%碘伏 口服抗真菌药:二性霉素、制霉菌素、咪康唑、
假菌丝由菌落向下生长,伸入培养基中,这样的菌
落称酵母样菌落,如白假丝酵母菌。
23
酵母型菌落、酵母样菌落
24
2、丝状菌落
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多疏松的菌 丝体构成。菌落呈棉絮状、绒毛状或粉末状, 菌落正背两面呈不同颜色。 其形态、结构、颜色常作为鉴定真菌的参考。 丝状真菌有形成圆形菌落的倾向,所以临床 癣类疾病常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
致病条件
1、毒力:具有内毒素样活性的胞壁糖蛋白,烟曲 霉、黄曲霉致组织出血坏死。 2、粘附力:白假细酵母菌,芽管形成,粘附力增 强 3、抗吞噬作用:新生隐球菌荚膜可有效抵抗吞噬 细胞的吞噬作用。 4、改变宿主细胞功能:烟曲霉和白假细酵母菌的 热休克蛋白HSP90可与宿主细胞和血清蛋白结合使 之功能改变。
病原性真菌-曲霉 PPT课件

构巢曲霉菌落
构巢曲霉形态(400×)
致病性
类 型 : 直接感染 超敏反应 毒素中毒
所致疾病 : 肺曲霉菌病
真菌球型肺曲霉病 肺炎型曲霉菌病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全身性曲霉菌病
中毒与致癌
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痰、支气管、肺泡盥洗或窦道穿刺标本直接 涂片镜检。
2、分离培养:SDA培养基、25℃、3-5d;观察生长速度、 菌落颜色、表面质地等,小琼脂快培养、乳酸酚棉蓝染色 镜检,结合菌落特征进行鉴定
菌落:白色、柔软有光泽 → 绒毛状,粉末状或絮状、丝 状
由于产生分生孢子而形成该菌固有的颜色(分生孢子有黄 、绿、棕、黑等不同的颜色)
五种致病性曲霉的比较
菌名 烟曲霉
黄曲霉
黑曲霉
土曲霉 构巢 曲霉
菌落 绿色或 深绿色
黄色
黑色
淡褐色 或褐色 绿色或 暗绿色
顶囊
烧瓶状
球形或 近球形 球形或 近球形
3、其他检查方法:如ELISA法、PCR
防治原则
1、抗真菌药物 :唑类与棘白菌素类药物联合治疗 2、外科局部病灶切除 3、免疫调节辅助治疗
Thank you
球形,绿色, 成链排列
烟曲霉(A.fumigatus)
烟曲霉菌落
烟曲霉形态(400×)
黄曲霉(A.flavus)
黄曲霉菌落
黄曲霉形态(400×)
黑曲霉(A. niger)
黑曲霉菌落
黑曲霉形态(400×)
土曲霉(A. terreus)
土曲霉菌落
土曲霉形态(400×)
构巢曲霉(A. nidulans)
*接触到培养基的菌丝部 分,可分化出厚壁而膨大的 足细胞,并向上生长出直立 的分生孢子梗;孢子梗顶端 膨大,形成半球形或椭圆形 的顶囊;在顶囊上以辐射的 方式长出一、二层杆状小梗; 小梗顶端再形成一串分生孢 子。
植物病害诊断—真菌的主要特性、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亚门
营养体
无性繁殖体
鞭毛菌亚门 无隔菌丝或单细胞 游动孢子
接合菌亚门 无隔菌丝
孢囊孢子
子囊菌亚门 有隔菌丝或单细胞 分生孢子
担子菌亚门 有隔菌丝
少有分生孢子
半知菌亚门 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
有性繁殖体 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无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鞭毛菌亚门 Mastigomycotina
长喙壳属 Ceratocystis
子囊壳基部呈球形,有细长的颈,颈的端部常裂成须状, 壳壁暗色。子囊近球形或圆形,不规则地散生在子囊壳 内。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形状多样,有椭圆形、帽 形等,它们成熟后从长颈的孔口挤出,并在孔口聚集成 团。如甘薯黑斑病菌。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生孢子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丝核菌属 Rhizoctonia
产生菌核,菌核间有丝状体相连。菌丝多为 近直角分枝,分枝处有缢缩。
轮枝孢属 Verticillium
分生孢子梗直立,分枝,轮生、对生或互生, 分生孢子单胞。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的营养体
1
2
3
真菌吸器的类型 1.分支状 2.球状 3.指状
1.白粉菌 2.霜霉菌 3.白锈菌 4.锈菌无性孢子类型
真菌有性孢子类型
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经过营养生长阶段后,即进入繁殖阶 段,形成子实体。大多数真菌只以一部分营 养体分化为繁殖体,其余营养体仍然进行营 养生长。少数低等真菌则以整个营养体转变 为繁殖体。真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 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有 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孢子的功能相当于高 等植物的种子。
《病原微生物学》课件

《病原微生物学》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病原微生物学概述 • 细菌学 • 病毒学 • 真菌学 •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防治
01 病原微生物学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病原微生物学的定义、分类和相关概念。
详细描述
病原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学科,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致病性、免疫性、诊断 、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病原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生物学 特性和致病机制。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
针对病原微生物耐药性问题, 研发新型抗菌药物,以保持治
疗效果。
谢谢
THANKS
病毒的基因组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 RNA,其大小和编码基因 的数量。
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病毒的复制周期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 过程,包括吸附、穿入、 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与 释放。
病毒的传播方式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 、空气、水、食物等途径 传播。
病毒的变异
病毒基因组变异导致病毒 变异,可能影响病毒的传 播方式和致病性。
有性繁殖
真菌通过有性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如配子生殖、接合生殖等。
传播方式
真菌可以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 径传播,也可通过动物和人类传播 。
真菌的致病性
皮肤感染
真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如足癣、股癣等,表现为 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呼吸道感染
真菌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总结词
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和变异等方面的特性。
详细描述
病原微生物具有多种形态和结构,如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它们通常比非 病原微生物小,繁殖速度快,容易产生变异。这些特性使得病原微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逃避机 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目录
CONTENTS
• 病原微生物学概述 • 细菌学 • 病毒学 • 真菌学 •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防治
01 病原微生物学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病原微生物学的定义、分类和相关概念。
详细描述
病原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学科,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致病性、免疫性、诊断 、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病原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生物学 特性和致病机制。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
针对病原微生物耐药性问题, 研发新型抗菌药物,以保持治
疗效果。
谢谢
THANKS
病毒的基因组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 RNA,其大小和编码基因 的数量。
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病毒的复制周期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 过程,包括吸附、穿入、 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与 释放。
病毒的传播方式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 、空气、水、食物等途径 传播。
病毒的变异
病毒基因组变异导致病毒 变异,可能影响病毒的传 播方式和致病性。
有性繁殖
真菌通过有性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如配子生殖、接合生殖等。
传播方式
真菌可以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 径传播,也可通过动物和人类传播 。
真菌的致病性
皮肤感染
真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如足癣、股癣等,表现为 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呼吸道感染
真菌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总结词
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和变异等方面的特性。
详细描述
病原微生物具有多种形态和结构,如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它们通常比非 病原微生物小,繁殖速度快,容易产生变异。这些特性使得病原微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逃避机 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常见病原性真菌
2020/4/30
真菌
1
重点
1.各类真菌的主要存在部位 2.各类真菌的形态特征
2020/4/30
真菌
2
真菌学概述
概念:
是一类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 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 物。
2020/4/30
真菌
3
白假丝酵母菌存在部位
白假丝酵母菌通常称为白色念珠菌,是 念珠菌菌属中主要的条件致病菌,为人 体正常菌群,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 上呼吸道、阴道及肠道内。
2020/4/30
真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特性
白假丝酵母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到6微米, 革蓝染色阳性,着色不均匀。
2020/4/30
真菌
5
2020/4/30
真菌
9
皮肤丝状菌
皮肤丝状菌又名皮肤癣真菌,主要包括毛癣菌、 表皮癣菌和小孢子癣菌等。
多为外源性感染,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独癣症 患者、染菌物品或患癣的动物而感染。
皮肤癣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
2020/4/30
真菌
10
2020/4/30
真菌
11
谢谢观看
2020/4/30
真菌
12
2020/4/30
真菌
1
重点
1.各类真菌的主要存在部位 2.各类真菌的形态特征
2020/4/30
真菌
2
真菌学概述
概念:
是一类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 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 物。
2020/4/30
真菌
3
白假丝酵母菌存在部位
白假丝酵母菌通常称为白色念珠菌,是 念珠菌菌属中主要的条件致病菌,为人 体正常菌群,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 上呼吸道、阴道及肠道内。
2020/4/30
真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特性
白假丝酵母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到6微米, 革蓝染色阳性,着色不均匀。
2020/4/30
真菌
5
2020/4/30
真菌
9
皮肤丝状菌
皮肤丝状菌又名皮肤癣真菌,主要包括毛癣菌、 表皮癣菌和小孢子癣菌等。
多为外源性感染,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独癣症 患者、染菌物品或患癣的动物而感染。
皮肤癣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
2020/4/30
真菌
10
2020/4/30
真菌
11
谢谢观看
2020/4/30
真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