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文教育发展趋势及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当代缅甸与菲律宾华文教育情况调查的开题报告

当代缅甸与菲律宾华文教育情况调查的开题报告

当代缅甸与菲律宾华文教育情况调查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华文教育是指华人在海外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教育。

自古以来,华商即扮演着沟通中外、促进商贸交流的角色。

在东南亚,尤其在缅甸和菲律宾,华人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也在教育及文化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华文教育的多年传承和发展成为华人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

因此,研究缅甸和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 缅甸和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2. 缅甸和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现状;3. 缅甸和菲律宾华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 提出缓解和解决该问题的具体建议。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调查缅甸和菲律宾华人社区的华文教育现状和问题。

文献资料调查将主要依托于网络搜索和图书馆查询,收集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资料和相关论述。

而问卷调查将有针对性地分发给两地华人社区中的学生和家长,以收集更加具体、真实且客观的数据。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对缅甸和菲律宾华人社区的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本文预期得到以下结果:1. 缅甸和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对华人社区和当地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2. 两地华人社区的华文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有一定的保持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教材、课程设置等;3. 学生和家长对华文教育的态度、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也需要重视;4.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方案,以促进华文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四、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本文将围绕以上研究问题展开,分为以下章节:第一章:引言1. 研究问题与意义;2. 研究方法和研究预期结果;3. 研究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缅甸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1. 缅甸华人及华侨社区;2. 缅甸华文教育的起源和发展;3. 缅甸华文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

第三章: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1. 菲律宾华人及华侨社区;2.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起源和发展;3. 菲律宾华文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可视化分析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可视化分析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可视化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21.2 研究目的与内容.........................................3二、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热点分析...............................42.1 热点领域概述...........................................5 2.1.1 教育政策与规划.......................................6 2.1.2 教学方法与模式.......................................7 2.1.3 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8 2.1.4 学习者特征与需求.....................................9 2.2 热点领域具体表现......................................11 2.2.1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12 2.2.2 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发展............................13 2.2.3 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142.2.4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6三、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趋势分析..............................173.1 发展趋势概述..........................................18 3.1.1 技术驱动的发展趋势..................................19 3.1.2 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213.1.3 国际化的发展趋势....................................223.2 发展趋势具体表现......................................233.2.1 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与智能化............................243.2.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个性化............................253.2.3 学习者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263.2.4 国际中文教育的合作与交流............................27四、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关联分析..............284.1 热点领域对发展趋势的影响..............................294.1.1 政策导向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304.1.2 教学方法创新对学习效果提升的影响....................314.1.3 文化融合对国际化教育的影响..........................324.2 发展趋势对热点领域的推动作用..........................334.2.1 技术进步对教育资源共享的影响........................354.2.2 教育国际化对教学方法创新的影响......................364.2.3 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对教育目标实现的影响..............37五、结论与建议............................................385.1 研究结论..............................................395.2 对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建议..............................40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来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

华文教育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发展探讨

华文教育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发展探讨

华文教育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发展探讨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华文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范围内,华人社区的迅速扩大以及对中文的需求日益上升,使得华文教育在国外的推动势头日益明显。

同时,国际社会对中文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文纳入其教育体系。

本文将从华文教育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国际化背景下的机遇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华文教育在全球的现状表现在多个层面。

首先,在海外华人社区,华文教育依然是家庭和社区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许多华人家庭重视子女的华文学习,通过周末学校、文化活动等形式为孩子提供华文教育,这不仅帮助他们保持与祖辈文化的联结,也是他们融入多元文化社会的一种方式。

此类教育促进了孩子对中文的理解和使用,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其次,在非华人国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热潮逐渐形成。

根据孔子学院的数据显示,全球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孔子学院,汉语学习者已经达到了数百万级别。

这不仅说明了汉语的学习正在升温,也反映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渴望。

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汉语课程,甚至在一些国家的中小学课程中加入汉语教学,表明中文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地位正在上升。

然而,华文教育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教学资源的不足成为制约华文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虽然现有的汉语教材与教学方法逐渐丰富,但大多数依然无法满足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

部分国家的华文教学,尤其是在教材编写和教师培训方面,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师资力量的薄弱也是华文教育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虽然近年来培养汉语教师的力度有所加大,但优秀教学人员的短缺仍是一大问题。

不少海外汉语教师的专业背景局限于语言学或文学,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亦需要与时代相适应,以适应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特点及发展趋势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特点及发展趋势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特点
海外华文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目标:海外华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文语言和中华文化 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 跨文化交流。
2、授课模式:海外华文教育的授课模式通常采用班级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 合的方式,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 华文学校或开设了华文课程,为华人子女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同时,随着互 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海外华文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然而,海外华文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由于文化差异和教育体系的 不同,海外华文教育需要适应当地的教育环境和需求。其次,由于资金和资源的 限制,一些华文学校和课程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最后,由于语言和 文化障碍,一些华人子女可能无法顺利融入当地社会和教育体系。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特点及发展 趋势
目录
01 一、海外华文教育的 现状
03
三、海外华文教育的 发展趋势
02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 特点
04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本次演示将从海外华 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三、海外华文教育的未来趋势
1、多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的交融,海外华文教育将更加注 重多元化发展。除了教授华语和中华文化外,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 力和全球视野。
2、数字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海外华文教育将更加注重 数字化发展。通过在线课程的学习方式。

幼儿园华文教育挑战与机遇探讨

幼儿园华文教育挑战与机遇探讨

幼儿园华文教育挑战与机遇探讨幼儿园华文教育挑战与机遇探讨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中文教育对于中国幼儿园来说至关重要。

幼儿园华文教育的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幼儿园华文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机遇与应对之策。

一、挑战:1. 文化认同: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幼儿园华文教育面临着文化认同的挑战。

许多华人家庭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接触英文或其他语言,导致幼儿对中文的认同感降低。

2. 教材和资源:寻找适合幼儿园华文教育的教材和资源是一个挑战。

很多教材可能过于正式和晦涩,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参与。

优质的中文教师资源也相对不足。

3. 学习压力:幼儿园阶段应重视游戏和互动的学习方式,以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然而,一些幼儿园可能过于注重学术压力,给幼儿增加了学习负担,不利于他们对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4. 家庭支持:中文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然而,一些父母由于自身语言能力不足或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法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激励。

这对幼儿园华文教育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二、机遇:1. 文化多元:全球化使得幼儿园华文教育具有了更多机遇。

通过教授中文,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并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2. 个性发展:幼儿园华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发展。

通过中文学习,幼儿可以提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 资源共享:现在有许多优质的教材和资源可供选择,使得幼儿园华文教育具备了更多的机遇。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渠道,与其他幼儿园和教育机构进行资源分享和交流,提升教学质量。

4. 积极家长:一些家长开始意识到中文教育的重要性,愿意积极参与和支持幼儿园的华文教育。

他们可以与幼儿园合作,通过家庭活动、亲子阅读等方式加强对孩子中文学习的支持。

三、应对之策:1.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应提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学习中文。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对中文的积极性。

2023年华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2023年华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2023年华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华文教育专业是以汉语教育为主的教育专业,培养具备汉语交流、研究与管理能力的人才。

目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汉语教育的推广,华文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从就业形势、就业岗位和薪资待遇三个方面介绍华文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

就业形势据国家教育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汉语课程,国际汉语教育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这不仅是对华文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机遇,也是对其竞争力的挑战。

因此,华文教育专业毕业生要具备综合素质、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就业岗位1.教师:汉语教师是华文教育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岗位。

毕业生可以在各级学校、语言培训机构、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工作。

2.文化交流:除了教学岗位,华文教育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在文化交流机构从事推广中华文化、组织海外文化活动等工作。

例如,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中国驻外使领馆等机构都需要华文教育专业毕业生。

3.文化传媒:随着文化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华文教育专业毕业生选择进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传媒等媒体从事编辑、记者等工作。

4.企业:由于汉语已成为全球公司的商务语言,华文教育专业毕业生也可以在各种企业从事汉语翻译、商务拓展等工作。

薪资待遇关于华文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薪资待遇,具体情况因地区、工作性质、从业年限等因素而异。

不过,据调查显示,华文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整体较为可观。

以汉语教师为例,初任教师薪资通常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若有研究生学历或多语种能力,则有望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

综上所述,华文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但竞争激烈。

此外,毕业生需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多语言能力提升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中文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中文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中文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语言,在世界范围的应用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中文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文教育的现状中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中文作为第二外语进行教学。

以下是中文教育现状的一些方面:1. 中文课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引入中文课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中文。

尤其是在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中文已成为学校常规课程之一。

2. 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随着中文教育需求的增加,很多国家开始大量培养和招聘中文教师。

同时,一些国家还鼓励本地教师到中国学习中文教学方法和文化,提高中文教育的质量。

3. 中文教材的研发: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段和学习目标的学生,中文教材的研发也越来越多样化。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难度和内容的教材,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4. 中文考试的推广:一些国家设立了中文考试制度,如HSK(汉语水平考试),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中文等级证书。

这种制度的推广不仅提高了学习者的动力,也为教师的评估提供了标准。

二、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中文教育在未来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中文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些趋势:1. 技术与中文教育的融合: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移动应用等工具将成为中文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堂、学习平台等方式进行远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灵活性。

2. 文化交流的深化: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深,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多元社会。

3. 个性化学习的兴起: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都不同,未来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4. 教育资源的共享: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教育资源的共享,不仅限于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还包括社会和互联网上的优质资源。

华文教育研究的论域、进路与展望

华文教育研究的论域、进路与展望

华文教育研究的论域、进路与展望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华文教育研究的论域 (3)1. 华文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4)1.1 华文教育的定义 (5)1.2 华文教育的特点 (6)2. 华文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8)2.1 华文教育的历史沿革 (9)2.2 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 (10)3. 华文教育的学科基础与知识体系 (11)3.1 华文教育的学科基础 (12)3.2 华文教育的知识体系 (14)三、华文教育研究的进路 (15)1. 理论探讨 (16)1.1 理论基础的研究 (17)1.2 理论框架的构建 (18)2. 实践探索 (20)2.1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21)2.2 教材与课程的建设 (23)3. 比较研究 (24)3.1 与其他教育的比较研究 (25)3.2 不同地区华文教育的比较研究 (26)四、华文教育研究的展望 (28)1. 发展趋势 (30)1.1 多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31)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32)2. 研究重点 (33)2.1 加强华文教育的应用性研究 (34)2.2 关注华文教育的质量问题 (36)五、结论与建议 (37)一、内容综述华文教育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探讨华文教育的理论、实践和政策等方面。

本文将对华文教育研究的论域、进路与展望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

华文教育研究的论域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

语言学是华文教育研究的基础,主要关注华文的语言特点、结构和发展规律;教育学则关注华文教育的目标、方法和评价体系;社会学和人类学则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分析华文教育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研究和比较教育学也逐渐成为华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分支。

在华文教育研究的进路方面,主要包括理论建构、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三个层次。

理论建构主要关注华文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则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验证理论假设和模型的有效性;实践探索则关注华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如何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文教育研究】世界华文教育发展趋势及影响研究3张向前, 朱琦环, 吕少蓬(华侨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福建泉州362011)[关键词] 华文教育;内涵;功能;历程;措施;趋势[摘 要] 华文教育历史悠久,华文教育的内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华文教育具有文化、经济、科技、政治等功能,华侨教育的发展历程可分为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低潮期、复苏期5个阶段。

华文教育的发展受内外原因制约,发展华文教育必须通过大力兴办华文学校、借用华文媒介、扩大华文教育研究等全方位推进,未来华文教育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中图分类号: G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05)04-0001-08 华人移居海外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目前,约有3千万华侨华人分布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华侨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不同形式的华文教育活动。

华文教育在国外发展成规模,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全球政治经济不断变化,华文教育的发展道路也因此从不是一帆风顺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华文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越显重要,华文教育才真正开始被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尤其在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也重新受到重视,“汉语热”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

华文教育功能也因此从单一走向多元,即华文教育除为华侨华人传承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之外,还肩负着培养适应时代要求、服务当地社会的通用型人才等等。

中华文化及其相关内涵的独特魅力,通过华文教育的实施,获得包括华侨华人以及越来越多外国人的理解、接受及应用,在异域大放光彩,为所在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一个有利于华文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已初步形成,世界各国的华文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此课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华文教育的内涵对华文教育的内涵,不同学者观点不一。

有学者将华文教育分为华侨教育、华文教育、对外汉语教育等。

其中华侨教育是指华侨为其子女学习中国语文和文化科学知识在侨居地所办的教育,华侨教育是在海外华侨社会形成之后而产生的。

华文教育是指华人在入籍国对华人华侨子女施以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教育。

华文教育是对华侨华人及其子女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又包括向外国人传授汉语、中国文化知识的教育,它离不开教育思想、伦理观念、华侨经济、华人社会组织以及所在国的教育方针政策。

[1]对外汉语教育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外国汉语人才。

有学者认为:华文教育是指“对海外华侨、华人子女在居住地实施的中华民族通用的现代汉语语言文化教育”。

[2][p.39-42]华文教育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中华文化特质,能适应当地情况的华侨华人年青一代,使之能在当地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对华侨华人来说,华语教育是必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文化教育,中华文化的教育。

[2][p.39-42]还有学者认为,华文教育有三种:国内华文教育是为海外华侨华人子女到国内升学而办;国外华文教育是由海外华侨华人在当地举办的;还有国内对外华文教育,像不少高校海外教育学院推行的华文远程教学、[3][p.13-15]对外汉语教育等。

华文教育是以海外华侨华人或长期居住国外的中国人为主要对象而进行的中华民族语言(主要是汉语言)和中华优2005年7月第3卷第4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J ul.,2005Vol.3No.4 3收稿日期:2005-03-02 作者简介:张向前(1976-),男,福建仙游人,华侨大学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华文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

基金项目: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课题(GQB2004032);福建省教育科学基金课题(03S J Y03)。

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4]笔者认为华文教育可分为两个层次,狭义的定义:华文教育是指对华侨华人进行中华语言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广义的华文教育是指对中国人及外国人进行中华语言、文化、宗教、民俗、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直接或潜移默化的教育。

本文探讨的华文教育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华侨华人及其他外国人的华文教育。

二、华文教育的功能(一)文化传承传播功能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

人类文化史证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

在国外,不少地方最开始创办的华文小学、中学、高校等,主要是华侨华人用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期望华裔青年具有中华优秀文化特质,华文文明得以代代相传。

华文的文化传承功能除了主要体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外,还吸纳西方现代文化和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以利于培育具有中华文化特质又兼有西方现代文化和当地优秀文化素养的人才,使接受华文文明教育的人,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华文的文化功能还表现在华文能吸收其他文化的文明,促进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并发扬光大。

(二)经济实用功能随着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东南亚经济腾飞及世界其他地区华人在经济领域的卓越表现,特别是一大批华人企业、华商的崛起,华文的经济功能表现越来越明显,华人企业文化、华人的经营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商道”及其他管理理论、经济理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学习和借鉴。

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影响。

华文教育在坚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前提下,其经济功能必须充分应用,为所在国培养具有华商气质的经济管理人才,为当地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华文经济的实用功能还可能表现在:一旦华文传播进一步扩大,华文教育将可能大规模产业化,这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华文传播越广越有利于减少熟悉华文之间经济体的交易成本,这也是其经济功能的表现之一。

(三)科技传播功能华文教育若仅仅局限于是华族的民族教育、母语母文化教育,这样不利于华文教育的推广。

在16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的科技在世界的地位是领先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未来中国对世界科技文明的贡献会更大。

因此,不少华侨华人及外国人学习华文的目的之一是要学习中华民族创造的科学技术文明,使得这些人才具有宽厚的中华优秀文化素养和现代科学技术本领。

如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在全国倡导和推广华语运动,并十分推崇儒家文化,其主要目的在于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和造就一代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建设、社会进步作贡献。

反之,人才在学习中国科技文明的同时,也就有更多机会学习中华文化的精华。

同时,当外国人学习中华科技文明时,也能带来其他科技文明,从而能促进中华科技文明的发展。

(四)政治导向功能华文教育的扩大有利于其他国家人民真正了解中国历史、中国人及中国政府对待其他民族及其文明的真正态度,这比政府天天宣传“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永远不称霸”更有效。

中国文化的传统隐含中国是一个相对内敛的国家,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华文教育的进一步扩大还能让更多的华侨华人及外国人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贡献。

华文不断传播有利于中国世界化和世界中国化,能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地位。

同时华文传播还能伴随中国宗教、民俗等的传播,提高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三、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华文教育的萌芽期(秦朝———19世纪中叶)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交往,有文字记载是起于・2・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3卷 秦朝。

传说秦始皇时中国人徐福漂流到日本,日本至今有徐福村,许多人自认为是徐福后代。

汉代,据《后汉书》记载:“会稽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州者,”[5][p.32-35]东冶即指福州,澶州为菲律宾一带。

随着航海和陆地交通的进步,唐代中国与外国官方朝贡关系有进一步发展,僧侣互相来往成为时尚,东南亚不少僧人到中国讲学,中国也有不少僧侣前往印度、锡兰取经。

同时贸易往来加剧,唐代已有中国人在海外定居。

宋代,由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割据,加上海上交通十分发达,南方人到东南亚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剧增,不少人还受雇或仕于东南亚各国政府,留居海外的人数大增。

元初,战乱使得不少中国人避乱于东南亚地区。

明初虽实行海禁,但海外已出现华人社会,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与日本。

清初同样实行海禁,视华侨为弃民,不准华侨回国,还一度实行迁界,把东南沿海居民内迁,但仍有不少华侨因生活所逼前往东南亚谋生。

这个时期华文教育的产生主要是自愿,主要方式是华侨华人“自己自足式”的传授。

原因是在华侨华人较集中的地区,他们担心自己的子弟生在海外、长在异域而忘了祖国和文化,于是效仿国内教育形式,开办私塾,进行祖国语言文化教育。

主要教学如: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尺牍、珠算等。

早期华文教育如:1690年巴达维亚(现印尼雅加达)华侨创办了明诚书院,1819年马来亚槟榔屿华侨开办了五福书院,1829年新加坡已设有华侨私塾3所。

[6][p.125-130](二)华文教育起步期(19世纪中叶———辛亥革命)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明清闭关被迫开放,到国外谋生和定居的国人越来越多。

同时,殖民者从事贩卖人口,把东南沿海一些为了生存的贫苦人民,以契约华工或奴隶的身份带到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从事开矿山等繁重体力劳动。

一些人在合约期满后留居当地生活,成为华侨的一部分。

洋务运动兴起后,加上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历史舞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救亡图存也在国内外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不得不改变一些政策,如废除科举制度,兴办近代学校,取消海禁,改变侨务政策等,并从关心华侨教育入手,派遣官员到海外考察华侨教育,一边支持和帮助华侨兴办学校,一边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如:1882年的新加坡倡立会贤社;1888年美国旧金山中西学堂;1897年日本华侨创办了中西学校;1899年菲律宾华侨在马尼拉设立中西学校;1901年巴达维亚华侨创办了中华学校; 1902年马来亚华侨设立中华学校;1902年朝鲜华侨也在仁川办起中华学校。

1904年缅甸华侨创设中华义学;1907年柬埔寨华侨开设端华中学; 1908年泰国华侨创办益华学堂;同年越南华侨兴办了闽漳学校。

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海外各地约有华侨学校100多所。

[6][p.125-130]海外留学生有的学成回国,有的继续留居国外,成为促进海外华侨社会文教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个时期,中国人的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华文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政府在促进海外华文教育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同时中国人主动或被动向海外的大规模迁移促进了海外华文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华文教育发展期(辛亥革命后〈1911年〉———新中国成立前〈1949年〉)辛亥革命以后,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通过政府设立华侨教育管理机构,制订法规,兴办侨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