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合集下载

节庆文化的历史文化学解析

节庆文化的历史文化学解析

节庆文化的历史文化学解析每个文化中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但在中国这样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节庆文化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然而,节庆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庆祝活动,而是反映民间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复杂文化体系,是国家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节庆文化的历史文化学解析。

一、节庆文化的起源与演变人类的社会活动一直与人们的自然环境与宇宙周期密不可分,正是这种环境与宇宙周期的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与文化。

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庆祝、辞别、捍卫与感谢这些自然环境与宇宙周期的变化。

这些庆祝与仪式活动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形成了各种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实际上是一个民族长期历史文化的记忆,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与心灵感应,在人们的认知与社会实践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的节庆文化也在不断变化与演变。

这些变化既是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表现,也是由于植入外来文化和新的社会变革的影响所致。

例如,辞旧迎新,庆祝新年,在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代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而使每个人感到亲切、熟悉的除夕夜,成为了人们自发庆祝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要方式。

同时,这些节日还为人们的生活添加了色彩,滋养了人们的感情,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精神纽带。

二、节庆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内涵节日文化支撑着整个国家文化,它不单单是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更深刻地承载着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复杂文化体系。

各个相关方面的深度渗透,可以清晰地说明节庆文化所包含的历史渊源和内涵。

1.历史文化的渊源在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漫长历史变迁后,中华民族的节日已经形成丰富多样、独特而又充满历史深刻意义的文化。

例如,中国的端午节源远流长,其作用不仅在于纪念历史人物和维护自己的文化,“无端又被归于了诗仙屈原,始有了‘端午’的名字。

这个与屈原无关的节日,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势必与屈原远近相扯。

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庆典

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庆典

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庆典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传统节日和文化庆典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这些节日和庆典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庆典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一、春节:对中国人民而言,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是中国农历的新年,也被称为中国的“年”,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庆祝。

春节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家庭团圆、观看舞狮舞龙表演和燃放烟花爆竹等。

这些传统习俗都寓意着祝福、吉祥和繁荣。

春节激发着人们对新年新开始的期待,并加强了家庭纽带和社区的凝聚力。

二、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日,也是中国国家法定假日之一。

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的龙舟竞渡和纪念诗人屈原的传统。

庆祝活动通常包括赛龙舟、吃粽子和挂艾叶等。

赛龙舟是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人们划着精美装饰的龙舟竞渡,既是一项竞技运动,也是对屈原的纪念和致敬。

端午节传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同。

三、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家庭团聚和感谢丰收的时刻。

这一节日的庆祝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和举行家庭聚会等。

赏月被视为中秋节最重要的节目之一,人们品尝着美味的月饼,聚在一起欣赏明亮的圆月。

这个节日代表着团圆和富足,也传递着家人间深厚的情感。

四、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个节日是中国人民祭扫祖先和扫墓的重要时刻,也是缅怀逝去亲人的时刻。

在清明节,人们会打扫墓地、烧纸钱并祭拜祖先。

这个传统表达了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之情,也加强了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五、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每年农历新年期间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

这个晚会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主办,以歌舞、杂技、相声等节目为主,旨在庆祝中国年并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晚已成为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华人共同期盼的盛事。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解读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解读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解读第一章:春节习俗解读 (1)第二章:元宵节习俗解读 (2)第三章:清明节习俗解读 (3)第四章:端午节习俗解读 (4)第五章:中秋节习俗解读 (5)第六章:重阳节习俗解读 (6)第七章:腊八节习俗解读 (7)第八章:冬至习俗解读 (8)第一章:春节习俗解读(1)春节起源与历史演变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我国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

据史书记载,春节的起源可追溯至商朝时期。

那时,人们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举行庆祝活动,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演变成为一个集祭祀、庆祝、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

在汉代,春节的庆祝活动开始规范化,规定了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等习俗。

隋唐时期,春节庆祝活动达到了鼎盛,皇帝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民间则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表演。

宋代以后,春节的庆祝活动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

(2)贴春联、挂灯笼的习俗贴春联和挂灯笼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

春联,又称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古人认为桃木具有驱邪避凶的作用,因此用桃木制作成符,贴在门上,以祈求平安。

后来,人们将桃符上的文字演变为对联,用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挂灯笼则是为了庆祝春节,寓意光明、喜庆。

灯笼上往往绘有吉祥的图案,如龙、凤、福字等,挂在家中,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寓意着家庭幸福、美满。

(3)守岁与拜年守岁,又称熬夜,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

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共同欢度新年。

午夜时分,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分给晚辈,寓意压岁,祈求晚辈平安健康成长。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礼仪。

新年的第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向长辈、亲朋好友拜年,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祝福。

拜年时,晚辈要对长辈行礼,长辈则回赠红包,寓意吉祥、喜庆。

(4)祭祖与放鞭炮祭祖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

人们在除夕之夜或新年的第一天,到祖先的墓地祭拜,烧香、祭拜,以示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放鞭炮则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

节庆礼仪文化

节庆礼仪文化

节庆礼仪文化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节庆礼仪文化一、节庆礼仪节庆礼仪的定义:关于节日和庆祝日的礼仪,我们简称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的特点:简而言之,节庆礼仪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

它有规定的时间,比如作为中国人,大家都熟烂于心的八月十五中秋、九九重阳、正月春节。

第二,我们注意到节庆礼仪,它有非常明显地,绝大多数节庆来自民族习俗、来自宗教习俗,礼仪的一个出处就来自于习俗,古人讲,礼出于俗而俗化为礼。

很多礼仪其实是来自于约定的习俗。

节庆礼仪的习俗性很明显。

比如中国人过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年,吃年夜饭,诸如此类,这个习俗性很强。

第三,最后一点,我们看到节庆礼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这个礼仪的习惯是不太一样的。

节庆礼仪的内容:具体来讲,我们学习节庆礼仪要讲什么呢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提出节庆礼仪其实可以概括为七个字,衣、食、住、行、访、谈、送。

一)、一般性节庆礼仪下面我们举一个遵循现代礼仪的节日期间拜访的例子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以上七个字的含义。

第一个方面,我们来谈谈,你做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实际上是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一个非常常规的手段,也是我们节庆日子中最普遍的活动。

但是你一定要注意,走亲访友有两个细节必须注意,第一,预约。

特别是现代人要有现代文明,登门拜访亲朋好友时一定要有约在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春节晚会有个小品,讲的是夫妻俩好不容易要来音乐会的票,准备出门了,却来了几个同事,既然来了,那能说什么啊来看那就陪着看吧,男主人一会儿看看表,人家还问,不干扰你吗主人说不干扰吧,那就再坐一会儿,看到你太高兴了,一会儿女主人也看看表,问影响吗她敢说什么啊不影响,人家就说再聊一会儿吧,跟您聊天真有意思啊,聊到最后丈夫什么都没看,其实这个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定要注意,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因为自己为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制造了麻烦,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有约在先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节日庆典

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节日庆典

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节日庆典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节日庆典一直以来就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和节日庆典象征着一种文化传承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传统文化中的民俗和节日庆典,并深入了解其意义和影响。

一、民俗的定义与特点1.1 民俗的定义民俗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习俗和风俗。

它是人们长期生活和实践的结果,包括了人们的信仰、生活方式、节日庆典以及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

民俗是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社会历史与传统,反映了一种文化的独特性。

1.2 民俗的特点民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民俗具有地域性。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习俗和风俗,这种地域性使得民俗具有了多样性和特色性。

其次,民俗具有传承性。

民俗是代代相传的,每一代人都会将自己的习俗和风俗传承下去,这使得民俗具有了历史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最后,民俗具有多样性。

人们在实践中会根据不同情况和环境创造各类习俗和风俗,这种多样性反映了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创造力。

二、传统节日的意义与影响2.1 传统节日的意义传统节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传统节日可以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

在节日庆典中,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并分享快乐,这种情感交流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团结和和谐。

其次,传统节日可以传承和弘扬文化。

传统节日是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纪念和缅怀,通过庆祝和纪念重要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的精髓。

最后,传统节日可以调节人们的生活节奏。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因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而感到压力,而传统节日可以给人们提供放松和享受的机会,调节人们的生活节奏,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2.2 传统节日的影响传统节日对社会和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层面上,传统节日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和和谐。

人们通过共同庆祝传统节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构建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中秋节的传统民俗理论与研究

中秋节的传统民俗理论与研究

中秋节的传统民俗理论与研究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习惯和传统活动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并与宗教、历史、地域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秋节文化。

本文将从民俗学的角度探讨中秋节的传统民俗理论与研究。

一、祭月与拜月中秋节最为人所知的传统民俗之一就是祭月和拜月。

这是中国古代对月亮的一种崇拜,源于古人对于月亮的美好寄托和敬意。

祭月的方式多样,有的人晚上守在院子里,仰望着圆月,祈求家人的平安和幸福;还有的家庭会摆设丰盛的祭品,供奉给月亮。

而拜月则是指人们在户外举行集体活动,通常是在公园、广场等地点,通过舞龙舞狮、登高放风筝等形式,表达对月亮的敬意。

二、赏月与赏花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是赏月。

赏月的习俗源于古代对月亮形态的赞美和对月亮神秘力量的向往。

很多人会在节日那天晚上,尤其是在月圆之夜,与家人、亲朋好友一起赏月。

人们会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携带月饼、水果等美食,在欣赏月亮的同时品尝美食,共享团圆之乐。

此外,中秋节还有赏花的传统,特别是对菊花的赏玩。

赏花是一种欣赏自然之美、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式,也是中秋节民俗中的重要环节。

三、吃月饼与品茗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活动离不开美食。

吃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月饼是中秋节期间的主要食品,有各种不同口味和馅料的选择,如蛋黄莲蓉、五仁、豆沙等。

吃月饼既是对月亮的一种象征,也是亲友团圆的象征。

此外,中秋节还有品茗的传统。

人们会在赏月的过程中,烧一壶清茶,一边欣赏明亮的月光,一边品味着醇香的茶汤。

这种传统的茶文化让人们沉浸在中秋节的温馨氛围中。

四、民间艺术与乐器演奏中秋节的传统民俗与艺术形式密不可分。

在中秋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舞狮、舞龙、京剧等。

这些表演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特色,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中秋节还有许多传统乐器演奏的活动,例如月琴、古筝、笛子等。

通过乐器演奏,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韵律和情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浅谈中国节庆文化的影1

浅谈中国节庆文化的影1

浅谈中国节庆文化的影响一、节庆与原始崇拜在原始社会,先民们认为万事万物都由神秘力量所控制,自己的生存和命运就依赖各种神灵的庇护与赐福,为了生存,他们竭力表达对神灵的无限祟拜、无限景仰。

因此很多节庆都与神灵有关,都有美丽的故事或传说,过节必,要摆设贡品,虔诚地焚香礼拜,独特的节庆活动则是人们对神灵愿望的表达。

根据祭拜的对象,中国人的原始崇拜可以分为:图腾祟拜、祖先崇拜、鬼神祟拜等。

所谓图腾是指原始人把他们认为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用作本氏族的标志和图徽。

中国人最有影响的图腾崇拜莫过于龙崇拜。

原始人对自然界的阴晴雨雪无法理解,便认为有种神秘的力量支配这一切,于是他们就用自己熟悉的东西去构建这种实体,从而形成具有多种动物特点的神龙。

中国是农业社会,农业与气候的风调雨顺有很大关系,而龙是主管雨雪的神物,自然成为中国人崇拜的对象。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封建帝王更是把它当作自己的化身,自称为“真龙天子”,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是信仰、追求、理想和权力的象征。

端午节的赛龙舟、春节的舞龙灯等民间游艺活动,都是出于对龙的崇拜。

几乎每个重要的传统节庆都少不了祭祖仪式,正体现了古代宗法社会浓厚的血缘关系。

中国人认为人的灵魂不灭,在世为人,死后为鬼神,祖先的神灵能够保佑子孙,因而中国人对祖先特别尊敬。

不仅在新年,清明节、中元节等重要节日也要为祖先上坟扫墓,春秋四时祭祀,向祖先进献时鲜食品。

这是因为中国长期是个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古时主要靠手工劳动,对单个家庭来说,家庭的兴旺与劳力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而祭祖能强化人们的家族观念,强调人们的生育意识,增进家族的团结,有利于人们在生产中互帮互助。

祭祖也是凝聚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自唐代始历朝历代每年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弘扬民族大同的观念。

在远古社会,由于思维力低下,人类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神灵所支配,神决定人类的命运,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神,就连人的福寿及生老病死等都有专神主宰。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与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与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与意义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庆祝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习俗,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与意义,以展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文化风貌。

一、春节:团圆与祭祖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之一。

春节庆祝活动从除夕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打年糕、守岁、放鞭炮等。

这些庆祝方式都寓意着吉祥、团圆和祈福。

团圆是春节最核心的主题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一个温馨的假期。

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中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

这种庆祝方式表达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对团圆的向往。

除了团圆,祭祖也是春节庆祝的重要环节。

祭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仪式,通过祭祖,人们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亲自到祖先的墓地或家中的祖先牌位前,烧香、献花,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和幸福。

二、端午节:传统体育与驱邪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与意义与春节不同,更注重传统体育和驱邪。

传统体育是端午节庆祝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们会举行龙舟赛、踏青等活动,这些活动既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龙舟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人们会组织龙舟队伍,在河流或湖泊上划龙舟,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驱邪是端午节庆祝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挂菖蒲、插艾草,以驱赶邪恶和疾病。

这种庆祝方式源于古代的传说,人们相信通过驱邪,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和健康。

三、中秋节:月饼与团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中秋节庆祝方式与意义与春节有相似之处,都强调团圆和祈福。

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之一是赏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学:市场学是随着市场经营活动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随着社 会经济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市场学演变为现代市 场学,其应用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再扩展到消费领域。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与节庆管理相关的理论 项目管理学:项目管理是伴随技术进步和项目的复杂化和大型化而逐渐形成的一门管理学科,尤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1.1.1 节日与节事 节日的解释:节日的特点是一般有固定的日期、特定的主题和群众的广泛参与。 “节事”是“节庆、事件”的简称,来自于西方学者的研究。 最通常对节庆的理解就是有主题的公众庆典。事件则是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
不平常的大事。节庆事件往往在旅游区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本身就是一种 旅游吸引物,对旅游区的宣传促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节庆》 第一章:节庆的相关理论
作者:卢晓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
节庆的作用与功能
熟悉:
与节庆策划相关的理论 与节庆管理相关的理论 节庆的不同分类
掌握:
节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节庆的性质与特点 节庆的特点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1.1 节庆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目前,与节庆相似的词有节日和节事。要深入了解节日、节庆和节事的词义,需
追根求源“节”字初始之意。在古汉语中,常见的只有“节”字。節,泛指草木 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我国东汉许慎编著的文字工具书《说文解字》中有: “節,竹约也。”基本的意思为“节是竹子的环束(就是竹节)”,竹在生长过 程中的若干起点和终点;《辞海》以及《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收列 了关于“节”的若干解释:①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竹节;②物体的 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骨节,节骨眼,关键;③纪念日或者传统的庆祝宴 乐或祭祀的日子:节日;④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 令、节气;⑤操守:气节;节操。从前四个释义可见,“节”有关键、联结、纪 念、庆祝和起始之意。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1.1.3 节庆的界定与分类 按照起源分类: 1. 传统节庆是指那些在人类发展历史和人类文明的长期积淀中形成的一个民族的共有
节日,能够全面、集中、形象地反映本民族的价值观、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和期望祝 愿,与生产劳动和生活两者紧密相关相联而形成的节庆活动,既是历史文化的体现, 也是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2. 普通节庆泛指一般具有公开主题庆祝的节庆活动,而特殊节庆(Special Festival) 指的是具有参与人数众多、人生重要时刻、重聚、媒体特别关注、有各种仪式和多种 表演活动等特征的特殊事件,虽然没有以“节”命名,但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符 合节庆的定义。 3. 岁时节庆是民间流行的重要节庆活动,是按照民俗岁时举行的各种庆典活动。中国 传统的岁时节庆,遍及一年的十二个月,其中,立春、春节、上元节(后称为元宵节) 和中秋节与歌舞戏剧等艺术形式关系比较密切,而其他节日则与祭祀礼仪和民间竞技 为主。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1.1.2 旅游节庆与节庆旅游 旅游节庆指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由政府主办、策划、组织和管理的,并逐渐发展
成为旅游目的地促销手段的节日庆典,又称为“现代节庆”。广义上,可以称为 “旅游节事”,包含节庆和特殊事件;狭义上,可以称为节日。本书探讨的是广 义的节庆。 旅游节庆与节庆旅游存在较大的差异,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节日和事 件的总称,而节庆旅游是依托某项或一系列旅游资源开发成主题性节日盛事,以 吸引大量旅游者的一种旅游形式,对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传播地区特色文化、 塑造地区旅游品牌、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 作用。从旅游节庆到节庆旅游,还需要一个策划、开发和管理的过程。
表演等形式。 宗教节庆是仪式性节庆,多以音乐戏曲和歌剧为主的形式。 狂欢节庆以巡游和表演为主的大众聚会。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1.1.3 节庆的界定与分类 按照场地分类,可以分为城镇节庆和景区节庆。 城镇节庆是以整个城市和乡镇为举办地的节庆,场地遍布整个城市和乡镇,如庆
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自贡恐龙灯会、淮南豆腐文化节等等。 景区节庆仅仅在景区内举办,为进一步促销景区景点服务,如上海欢乐谷风车节、
关键术语 1.节 2.节庆 3.节日 4.节事 5.标志性节庆 6.传统节庆 7.现代节庆
8.旅游节庆 9.普通节庆 10.特殊节庆 11.岁时节庆 12.祭祀庆典节庆 13.休闲娱乐节庆 14.政府主导性节庆 15.节庆旅游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节庆的性质
文化活动 旅游活动 在文化活动和旅游活动之后,节庆活动的性质才具有经济性。
节庆的特点
公众性 主题性 非日常发生 媒体关注度高 拥有一系列象征仪式 情绪特征独特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节庆的作用
传承地方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 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人文环境 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国内外知名度 优化旅游产品,平衡旅游淡旺季差别
等;景观节庆有吉林雾凇冰雪节、吉林长白山金秋红叶旅游节等 康体节庆如泰山国际登山节、沧州国际武术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 商业节庆如上海购物节、苏宁手机节、淘宝双“11”。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1.1.3 节庆的界定与分类 按照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广场节庆、宗教节庆和狂欢节庆 广场节庆是集聚性节庆,公众集合在某一特定广场空间的庆祝活动,多有烟花、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1.1.3 节庆的界定与分类 按照内容分类,可以分成民俗节庆、物产节庆、名人节庆、美食节庆、宗教节庆、景观节庆、康
体节庆和商业节庆。 民俗节庆是人们依据长期生活习俗的需要而逐渐约定俗成的庆典日,它随着人们社会节等 物产节庆有青岛城阳红岛蛤蜊节、溧阳茶叶节、景德镇陶瓷节、横县茉莉花节、普洱茶节等 名人节庆有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宁海徐霞客开游节等 美食节庆如中国成都国际美食节、金湖荷花.美食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扬中河豚美食文化节等 宗教节庆如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拉萨雪顿节、大壶节、斋月、住棚节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复习思考题】 什么是节日、节庆和节事?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节庆与旅游节庆有何关系? 节庆如何分类? 节庆的作用 表现在哪些方面? 什么是旅游节庆和节庆旅游?两者有何联系? 节庆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与节庆策划相关的理论有哪些?有何作用? 与节庆管理相关的理论有哪些?有何作用?
其是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功例子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项目管理理论,它对提高项 目管理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 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 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 品牌管理学:品牌管理学以品牌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品牌和品牌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分析,阐 述宏观品牌战略、微观品牌技巧、主体品牌管理者、客体品牌受众、共性的品牌管理、个性的不 同领域的品牌差异等,尤其解剖品牌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品牌的初创、品牌的成长、品牌的 成熟到品牌的后成熟时期,对各种规律进行总结和提炼的一门新兴学科。 风险管理学:风险管理学涉及风险的概念和定义,风险的分类,风险识别方法,风险分析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风险量化指标,风险控制的途径、技术与对策,市场风险值的度量等内容的一门 新兴学科。
迪士尼万圣节之夜、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长白山人参节等等。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1.1.3 节庆的界定与分类 按照组织者分类,可以分为政府主导性节庆、民间协会性节庆和企业商业性节庆。 政府主导性节庆指的是由国家部委主办,当地政府协办,当地旅游局、大型活动
办公室或者会展办公室承办的节庆,这种节庆理想的运作模式应该是“政府引导, 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但事实上,由于当地政府从策划、组织到管理等整个过 程的介入,使得政府主导性节庆的“官办”痕迹明显。 由民间协会运营管理有如加拿大的瀑布城1992年成立非赢利组织,拥有自己的理 事会,专门运营尼亚加拉冬季灯节;美国著名的玫瑰花节由玫瑰联赛协会管理, 玫瑰花车巡游也由玫瑰花车协会负责组织。 由企业策划组织的有如纽约感恩节花车大巡游、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北京蟹岛集 团与德国肖腾海姆(Schottenhamel)公司联合承办的2011首届北京国际啤酒节 等等。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1.1.3 节庆界定与分类 节庆,是指某地区或城市以其特有的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竞技、
体育、风俗习惯、风情风貌、地理优势、气候优势、遗址、胜地、古迹等为主题, 自发而周期性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 Falass总结节庆的定义有5种:
1.一个神圣的或者世俗的庆典,以特别的仪式为标志。 2.为纪念某个名人或著名事件,或为庆祝某种重要产品丰收而举行的年度仪式。 3.为纪念某个人的作品、工艺等类展览的文化事件。 4.交易会。 5.一般性的娱乐、聚会。
第1章 节庆的相关理论
与节庆策划相关的理论
策划学:策划学是以策划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以所有的策划活动、策划关系、策划方 法和技术为应用领域的,以揭示策划活动规律,总结策划的原则和研究策划所需要的 现代方法和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新型综合性科学。
创意学:创意学是从创意的整体出发,通过创意思维和创意行为来研究创意的内涵、 功能、产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交叉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