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焊接钢管
压力容器制造中双相钢S22053与碳钢Q345R的焊接工艺

压力容器制造中双相钢S22053与碳钢Q345R的焊接工艺常见不锈钢材料与碳钢焊接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但双相钢S22053是第一次遇到。
众所周知,不锈钢利用氩弧焊焊接是非常有优势的,特别是打底焊,可是我公司焊工还没有取得这方面的资格,根据公司焊工所取得压力容器焊接资格,只能采用手工气体保护焊打底、填充和盖面。
根据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的要求,制定了预焊工艺规程,并制作了试件,进行了力学性能、弯曲等试验,经过两次试验,终于获得了合理的焊接参数,最终顺利完成了一台广西某化工行业用的加压过滤机。
1. 焊接工艺试验过程(1)焊接人员资质 S22053为双相钢,在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4—2011)中承压设备用母材分类分组规定其类别号为F-10H,从事操作的焊工应具有相应的资格,我公司王某持证项次中有SMAW-FeⅣ-1G-12-Fef4J,符合要求。
(2)焊接设备及材料焊接设备选用山东奥太ZX7-400s逆变式直流焊机,此焊机具有引弧电流可调,温度保护功能,母材选用Q345R 碳钢(GB713),厚度6 m m及双相钢S 2 2 0 5 3(GB24511),厚度6mm的试件,焊材选用E2209焊条,其化学成分及常温力学性能如表1~表3所示。
(3)制定焊接试板评定任务书根据两种母材材质、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4-2011)及本公司现有焊接资质,采用手工气体保护焊,试件母材开单边V形坡口,分解为拉伸、弯曲试样,分别为2件、4件;弯曲分为面弯和背弯各两件。
(4)制定预焊工艺规程(pWPS)根据公司制定焊接评定编号,本次评定编号为pWPS-32。
焊条型号采用E2209,规格为φ2.5mm、φ3.2mm,利用φ2.5mm焊条打底,φ3.2mm焊条填充盖面,单面焊双面成形。
坡口形式如图1所示,其焊接参数如表4所示,焊前将焊件近焊缝区20mm范围内的表面浮锈及油污仔细清理干净。
张仲平一大早就和徐艺出了家门。
AWS A4.2M2006 测量奥氏体和双相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金属中δ铁素体含量的磁性仪器校准程序

AWS A4.2M:2006 (ISO 8249: 2000 MOD)测量奥氏体和双相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金属中δ铁素体含量的磁性仪器校准程序(中文翻译版)摘要许多商用仪器都规定了校准程序,这些仪器可以提供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金属铁素体含量的可重复测量。
某些仪器可以进一步校准,用于测量双相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金属的铁素体含量。
使用主要标准(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非磁性涂层厚度标准)校准是适当仪器的首选方法。
或者,这些和其他仪器可以像二级标准一样用焊接金属进行校准。
规定了校准后测量的再现性。
介绍了铁素体含量精确测定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焊接协会标准使用说明美国焊接学会(AWS)的所有标准(规范、规范、推荐规程、方法、分类和指南)都是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的规则制定的自愿共识标准。
当AWS美国国家标准被纳入或成为联邦或州法律法规或其他政府机构法规所包含文件的一部分时,其规定具有法规的全部法律权威。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AWS标准的任何变更必须经过具有法定管辖权的政府机构的批准,才能成为这些法律法规的一部分。
在任何情况下,这些标准都具有合同或其他引用AWS标准的文件的全部法律权威。
如果存在这种合同关系,则对AWS标准要求的变更或偏离必须经缔约方同意。
AWS美国国家标准是通过共识标准制定过程制定的,该过程将代表不同观点和利益的志愿者聚集在一起,以达成共识。
虽然AWS管理该过程并制定规则以促进达成共识的公平性,但它并不独立测试、评估或验证其标准中包含的任何信息的准确性或任何判断的可靠性。
AWS不承担因发布、使用或依赖本标准而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任何人身伤害、财产伤害或任何性质的其他损害的责任,无论是特殊的、间接的、后果性的或补偿性的。
美国焊接学会也不对此处发布的任何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担保或保证。
在发布和提供本标准时,AWS不承诺为任何个人或实体或代表任何个人或实体提供专业或其他服务。
美国焊接学会也不承诺履行任何个人或实体对其他人的任何义务。
奥氏体 铁素体 不锈钢

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1.引言1.1 概述奥氏体、铁素体和不锈钢是金属材料领域中常见的概念。
它们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奥氏体和铁素体是铁碳合金中的两种重要组织结构,而不锈钢则是一种具有抗腐蚀性能的特殊钢材。
奥氏体是一种由铁和一定量的碳组成的金属组织结构。
它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能够很好地适应外力的作用。
同时,奥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因此在一些需要承受较大压力或负荷的结构材料中广泛应用。
奥氏体形成的条件包括高温下的快速冷却和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等。
铁素体是另一种常见的金属组织结构,主要由铁和碳组成。
与奥氏体相比,铁素体的硬度和强度较低,但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和可锻造性。
铁素体常用于制造一些需要加工成型的零件和构件。
它形成的条件为低温下的慢速冷却和碳含量较高。
不锈钢是一种合金材料,主要由铁、铬和少量的碳等元素组成。
它具有抗腐蚀性、耐热性和耐磨性等特点,常用于制作厨具、化工设备和建筑材料等。
根据其组织结构和耐腐蚀性能的不同,不锈钢可以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奥氏体、铁素体和不锈钢的定义、特点、形成过程以及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奥氏体、铁素体和不锈钢的定义、特点、形成以及应用。
下面是文章的具体结构。
第二部分正文将重点介绍奥氏体、铁素体和不锈钢。
首先,在2.1部分将详细阐述奥氏体的定义和特点。
我们将介绍奥氏体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以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成方式。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奥氏体的应用领域,如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接着,在2.2部分,我们将对铁素体进行详细讲解。
我们将介绍铁素体的结构和成分,并探讨铁素体的形成机制。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铁素体在材料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在制造业、船舶、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
S32750双相不锈钢焊接

S32750双相不锈钢焊接摘要:近年来,核电站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设计上也逐步优化改进,许多新型的材料不断应用到核电安装施工中,涉及到了这些新材料的焊接。
如双相不锈钢,因其有良好的抗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的性能,使用到海水介质环境中的管道,安装需焊接连接。
本文通过某核电站中的S32750双相不锈钢管安装中的焊接工艺的分析和应用,阐述了S32750双相不锈钢的焊接要点,为后续核电工程的安装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焊接性;S32750;α相;γ相;核电1、双相不锈钢简介双相不锈钢(Duplex Stainless Steel),指具有铁素体(α相)+奥氏体(γ相)双相组织,且两相组织含量基本相当,较少相的含量一般至少也要达到30%的不锈钢。
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一般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添加有Mo、Cu、Nb、Ti、N等合金元素。
该类钢兼具了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保持了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磁性、强度高等特点,也有比与奥氏体不锈钢更优良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介质环境比较恶劣(如海水,氯离子含量较高)的条件下,双相不锈钢的抗点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及腐蚀疲劳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
由于其特殊的优点,在某些特殊环境,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我国新标准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也加入了许多双相不锈钢牌号,如: 14Cr18Ni11Si4AlTi、022Cr19Ni5Mo3Si2N、00Cr25Ni7Mo4N等。
双相不锈钢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四类:第1类属低合金型,代表牌号UNS S32304(23Cr-4Ni-0.1N),成分中不含Mo,耐点蚀当量PREN值为24-25,在耐蚀性能可代替ASTM304或316。
第2类属中合金型,代表牌号是UNSS31803(22Cr-5Ni-3Mo-0.15N),PREN值为32-33,其耐蚀性能介于ASTM 316L和6%Mo+N奥氏体不锈钢之间。
2205双相不锈钢与304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

换热器、反应器等设备,采用双相不锈钢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如炼油厂的换热器常常处于HCl、H 2S的腐蚀环境中,双相不锈钢制造的换热器的管板可用奥氏体不锈钢,这样既节省了资金,又能保证
结构的使用性能。
这涉及到双相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异种金属的焊接问题。异种钢焊接的主要困难在于异种金属之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差异较大,在焊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合金元素的迁移、组织发生变化等现象导致接头性能变差,异种金属的热膨胀
由表3可知,接头的抗拉强度平均值为653MPa ,断裂均发生在抗拉强度较低的304奥氏体不锈钢母材侧,完全满足工程结构对接头的强度要求。因此,从接头强度角度来看,接头熔合区的组织和性
能是合格的,它不是整个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
究其原因,因为采用含高铬、镍合金元素的不锈钢焊条作填充材料,接头中的合金元素含量高于母材中的合金元素含量,合金元素起到置换或者间隙强化的作用,在拉伸过程中使位错产生钉扎,
组织中奥氏体相和铁素体相大约各占一半,兼有两相组织特征。双相不锈钢综合了奥氏体型和铁素体型不锈钢两者的优点,即奥氏体不锈钢具有的良好韧性和焊接性能,铁素体不锈钢具有的较高强度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天然
气和石油管道、
热交换器、压力容器和造纸工业中,其中在焊接件和焊接结构的应用尤其广泛[1]。在含有氯离子、硫化氢介质等腐蚀环境中使用的压力容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dissimilar metal ;welding technology收稿日期:2009-07-13;修回日期:2010-05-17
作者简介:李燕(1984—,女,湖北襄樊人,在读硕士,主要
从事异种金属焊接的研究。0前言
双相不锈钢(Duplex Stainless Steel ,DSS的固溶
1.4529焊接钢管标准

1.4529是一种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化学成分中含有较高的铬、镍、钼等元素,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关于1.4529焊接钢管的标准,我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该材料焊接钢管的国家标准。
然而,可以参考类似材料的标准,如GB/T 21832.3《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焊接钢管第3部分:油气输送用管》等。
在实际生产中,焊接1.4529不锈钢钢管时,应确保焊接工艺合理,避免因焊接过程导致的晶间腐蚀、焊接变形等问题。
同时,焊接钢管的尺寸、外形、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制造方法、拉伸、硬度、液压、无损检测、首件检验等技术内容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在焊接钢管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由于1.4529不锈钢是一种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其焊接性能较一般奥氏体不锈钢好,但仍需要注意一些特殊要求。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 焊接方法:对于1.4529不锈钢的焊接,可以使用氩弧焊、电弧焊等焊接方法。
在焊接过程中,应确保氩气保护良好,避免氧化和污染。
2. 焊接材料:选择适合1.4529不锈钢的焊接材料,其成分应与基材相近,以确保焊缝的耐腐蚀性能。
焊接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抗裂性能。
3. 焊接工艺参数:在焊接过程中,合理选择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工艺参数,以保证焊缝质量和外观。
同时,应避免过热和快速冷却,以减少热影响区和残余应力。
4. 焊接顺序:在多道焊缝的焊接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焊接顺序,以减少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
对于较厚的管壁,可采用多层焊的方式,每层焊缝厚度不宜过大。
5. 无损检测:焊接完成后,应进行无损检测,如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以确保焊缝质量符合要求。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焊缝,应进行返修。
6. 验收标准:1.4529不锈钢焊接钢管的验收标准可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如GB/T 21832.3《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焊接钢管第3部分:油气输送用管》等。
双相不锈钢s22053对双相成分的要求

双相不锈钢s22053对双相成分的要求双相不锈钢S22053对双相成分的要求双相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的钢材,其主要由奥氏体相和铁素体相组成。
双相不锈钢S22053是一种高强度的双相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可焊性。
为了确保双相不锈钢S22053的性能,对其双相成分有一定的要求。
双相不锈钢S22053的奥氏体相含量应在30%~70%之间。
奥氏体相是双相不锈钢中的主要组织相,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奥氏体相的含量过低会导致材料的强度不足,而含量过高则可能导致材料的塑性下降。
双相不锈钢S22053的铁素体相含量应在25%~70%之间。
铁素体相是双相不锈钢中的另一个重要组织相,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
铁素体相的含量过低会导致材料的韧性不足,而含量过高则可能导致材料的强度下降。
双相不锈钢S22053还对碳含量、铬含量和镍含量等元素的要求有严格的限制。
碳是双相不锈钢中的固溶强化元素,适当的碳含量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
双相不锈钢S22053的碳含量应控制在0.02%~0.03%之间,过高或过低的碳含量都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铬是双相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具有提高材料耐腐蚀性能的作用。
双相不锈钢S22053的铬含量应在21%~23%之间,过低的铬含量会导致材料的耐蚀性下降,而过高的铬含量则可能导致材料的加工性能下降。
镍是双相不锈钢中的另一个重要合金元素,对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起到关键作用。
双相不锈钢S22053的镍含量应在4.5%~6.5%之间,过低的镍含量会导致材料的强度下降,而过高的镍含量则可能导致材料的加工性能下降。
除了上述要求之外,双相不锈钢S22053还对硫和氮等杂质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限制。
过高的硫含量会导致双相不锈钢S22053的焊接性能下降,而过高的氮含量则可能导致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下降。
双相不锈钢S22053对双相成分有一定的要求,包括奥氏体相和铁素体相的含量以及各种合金元素的含量。
双相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的区别

双相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的区别
所谓双相不锈钢是在它的固溶组织中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约各占一半,一般最少相的含量也需要达到30%,因此它兼有铁素体不锈钢管和奥氏体不锈钢管的性能特点。
与奥氏体不锈钢管相比,双相不锈钢管的区别如下:
①屈服强度比彩妆普通奥氏体不锈钢管厂高一倍多,且具有成型需要的足够的塑韧性。
采用双相不锈钢管制造储罐或压力容器的壁厚要比常用奥氏体不锈钢管减少30%~50%,有利于降低本钱。
②具有优异的耐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尤其在含氯离子的环境中,即使是含合金量最低的双相不锈钢管也有比奥氏体不锈钢管更高的耐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应力腐蚀是普通奥氏体不锈钢管难以解决的突出题目。
③在很多介质中应用最普遍的2205双相不锈钢管的耐腐蚀性优于普通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管,而超级双相不锈钢管具有极高的耐腐蚀性,在一些介质中,如醋酸、甲酸等甚至可以取代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管,乃至耐蚀合金。
④具有良好的耐局部腐蚀性能,与合金含量相当的奥氏体不锈钢管相比,鉴于双相不锈钢管的高强度和良好耐腐蚀性能,它的耐磨损腐蚀和腐蚀疲惫性能都优于奥氏体不锈钢管。
⑤比奥氏体不锈钢管的线膨胀系数低,与碳钢接近,适合与碳钢连接,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如生产复合板或衬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焊接钢管》(送审稿)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根据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钢标委[2006]34号文《关于下达全国钢标委2006年第三批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计划项目编号20068563-T-605《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焊接钢管》国家标准的制订任务由浙江久立不锈钢管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武进不锈钢管有限公司2家单位承担。
1.2主要工作过程接到制订任务后,浙江久立不锈钢管股份有限公司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于2007年1月17日在上海会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宝钢集团特殊钢分公司、钢铁研究总院、常州市武进不锈钢管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交流目前我国双相不锈钢管发展和需求动向,针对标准文本的草案进行讨论,协调双相不锈钢焊接钢管与双相不锈钢无缝钢管两个标准的一致性问题,确立标准制定中应遵循的原则。
编制组按照第一次工作会议的要求,对收集到的大量技术资料认真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充分了解国内外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焊接钢管的生产现状、技术水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项目主编单位于2007年2月完成了标准文本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发函广泛征求国内相关设计研究院所、生产、使用、监督检验等单位。
在吸纳了广大同行业和用户对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讨论稿,于2007年7月16日至21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了讨论会,会后根据钢管分会、钢管制造厂家、钢管用户和研究院所的讨论意见经修改后形成送审稿,提交审定会议审定。
2标准编制原则我国没有专门的双相不锈钢管的国家标准,尤其是没有双相不锈钢焊接钢管的标准,只有不锈钢无缝钢管的标准在GB/T14975-2002《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200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13296-1991《锅炉、热交换器不锈钢无缝钢管》里面列入了一到两个双相不锈钢的牌号,而GB/T12770-2002《机械结构用不锈钢焊接钢管》和GB/T12771-2000《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中就根本没有双相不锈钢的牌号。
但实际上我国双相不锈钢管的研制开发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由于双相不锈钢兼有铁素体不锈钢较高强度及耐氯化物应力腐蚀和奥氏体不锈钢优良韧性及焊接性能优良的优点,双相不锈钢管的发展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泛,适用于石油工业、化工工业、天然气工业、造纸工业、化肥工业、制盐工业、能源环保工业、食品工业、海水环境等领域;同时,在双相不锈钢钢管的制造行业,制造装备、工艺技术也发生了显著的飞跃。
综合上述发展变化,是非常有必要制订双相不锈钢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的国家标准。
本标准的制订原则有以下几点:(1)采标原则:要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其指标应不低于国际标准水平。
(2)WTO/TBT原则:标准为产品的国内外贸易创造条件。
(3)技术先进、合理原则:力求体现技术先进、合理,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要求。
(4)贯彻落实国家钢铁工业产业政策原则:淘汰落后炼钢工艺,限制落后机组,鼓励采用制造成本低、质量水平好的机组。
3采标情况目前与之相应比较完善的现有相关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有ASTM A789/A789M—05b《一般用途无缝和焊接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管子》、ASTM A790/A790M—05a《无缝和焊接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管》、ASTM A928/A928M-05《添加填充金属的电熔化焊接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管》、EN 10217-7:2004《压力用途的焊接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7部分:不锈钢管》等。
综合对比分析我国标准与上述标准在标准结构、技术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结合我国目前双相不锈钢焊管的生产以及设计、使用单位的习惯现状,确立本标准对应于ASTM A789/A789M—05b、ASTM A 790/A790M—05a、ASTM A928/A928M-05,其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同时,本标准中的技术内容也参考了上述其他标准。
4标准的编制内容说明4.1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按照国家标准的统一导语,并根据被引用标准的情况,对所引用的标准采用不注日期引用。
4.2分类和代号焊接钢管的制造方式有很多,可以分为双面焊接和单面焊接,也可以分为添加熔敷金属或不添加熔敷金属,不锈钢的焊接工艺以氩弧焊、等离子焊等电熔化焊接为主,也有少量采用电阻焊的,这些都对焊缝的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结合到不同的使用要求,还需要考虑焊缝系数ф(也称作焊接接头系数),关于焊接系数在国外存在着两种观点,欧洲的观点是焊管采用一定的在线探伤手段(涡流或漏磁检查)后焊缝系数ф=1.00,而在美国ASME B31.3规范中规定,100%比例射线探伤的,可以取焊缝系数ф=1.00。
本标准结合了ASTM A789/A789M—05b、ASTM A790/A790M—05a、ASTM A928/A928M-05等三个标准的描述,将制造类别按照不同使用要求划分为六类,其中Ⅰ类到Ⅴ类相当于ASTM A928/A928M-05中的五个类别,Ⅵ类相当于ASTM A789/A789M—05b和ASTM A790/A790M—05a的制造类别。
4.3尺寸规格按照现在钢管标准的惯例,以及钢标委[2006]34号文的计划,《焊接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国家标准也将同时在2007年完成制定工作,也为了减少本标准的篇幅,这里就直接引用了该标准,而不再单独列出尺寸规格表。
同时,本标准不限定选用标准以外的尺寸规格。
当然本标准编制组将有必要与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等《焊接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国家标准的编制组保持密切联系,确保该标准中考虑不锈钢焊接钢管的特殊性,在该标准中给予专门的规定。
关于焊接钢管的长度,由于受原材料钢板宽度的限制以及不同的制造方式限制,不锈钢焊接钢管的长度一般为6米——12米,而外径大于等于508mm的大口径钢管长度就只有1.5米或者2米,所以参照ASTM A928/A928M-2005规定了生产厂与需方协商同意时,外径≥508mm的钢管允许有与纵向焊缝相同质量的环缝接头。
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可以选择更长的长度。
4.4尺寸允许偏差根据我国焊接钢管制造行业整体装备水平及不锈钢焊接钢管实物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本标准对外径和壁厚允许偏差作了较严格的规定。
将外径尺寸精度分为两个等级,也方便用户根据使用情况作出选择。
其中高精度级外径允许偏差是为了满足热交换器用途,其允许偏差不低于ASTM A789/A789M—05b 的规定;普通级外径允许偏差是为了满足流体输送等其他用途,其允许偏差大大严于ASTM A790/A 790M—05a和ASTM A928/A928M-05;壁厚允许偏差不分等级,按较严要求规定。
4.5不圆度鉴于焊接钢管的尺寸规格跨度很大,而且厚度一般都比较薄,所以标准参考ASTM相关标准的办法定义了薄壁管的概念是指壁厚小于或等于外径3%的钢管,考虑其容易变形而适当放宽不圆度为规定外径的1.5%,也是比较现实的。
4.6交货重量不锈钢焊接钢管的交货重量按照惯例都是以理论重量交货为主,但也不限制以实际重量交货,这需要供需双方协商后在合同中注明清楚。
4.7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由于我国历来缺乏双相不锈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方面的专门标准,本标准参照GB/T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和GB/T3280-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4237-2007《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所纳入的双相不锈钢牌号、化学成分,共制定了9个双相不锈钢的牌号及其化学成分,考虑到焊管制造的原材料就是钢板和钢带,因此本标准的各牌号表示方法以及化学成分主要元素的含量都应该与原材料相一致。
为了方便使用,本标准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的方式列出国内外钢牌号对照表,以供参考。
今后随着制造和使用双相不锈钢焊管品种的增加,可以在今后修订本标准时再考虑增加牌号。
4.8制造方法4.8.1为了确保钢的内在质量,结合国内用户的使用要求及主要钢厂的实际生产控制情况,本标准规定了钢应采用电弧炉加炉外精炼或电渣重熔法冶炼。
根据使用要求,不限制供需双方协商采用较高的冶炼方法。
同时,根据国家钢铁产业政策,淘汰了落后的平炉炼钢工艺。
4.8.2钢管的制造方法应由供需双方协商,按照第3条分类和代号进行选择。
4.9交货状态本标准规定了钢管应以热处理状态交货,同时考虑到超大口径的钢管热处理困难的现实情况,故参照ASTM A928标准允许采用钢板已经热处理的钢管可以不经热处理而以焊态交货。
4.10力学性能4.10.1本标准所列牌号的力学性能指标和推荐热处理制度参照的是GB/T3280-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4237-2007《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制定的。
4.10.2关于如何考虑热处理状态和焊接状态交货应该有不同力学性能指标,以及纵向与横向拉伸是否区分不同断后伸长率指标的问题,由于缺乏现成的数据来源,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经验数据积累,而且我们认为一方面所参照的ASTM A928标准规定了应“由钢板制造厂所做的拉伸性能试验应证明钢板合格”,而“跨越焊缝的横向拉伸试验应满足不小于同种钢板所规定的最低拉伸强度要求”;另一方面实际上焊态交货以及做横向拉伸试验的钢管外径至少都是219mm以上的,从生产实际经验来看都能够保证强度和伸长率不低于钢板的指标水平,所以本标准只规定了一种力学性能指标。
4.10.3根据试验的可操作性、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考虑取样时金属材料的节约,规定外径小于219mm 的钢管,拉伸试验应沿钢管纵向取样;外径不小于219mm的钢管,拉伸试验应沿钢管横向截取试样,但焊缝应位于试样中心,并与试样轴线垂直(即焊缝横向拉伸)。
4.10.4根据ASTM A789(引用A1016)标准规定了壁厚不小于1.7mm的热交换器用钢管应进行洛氏或布氏硬度试验。
4.11工艺性能4.11.1规定了钢管工艺性能试验的项目包括压扁试验、焊缝弯曲试验,大口径钢管用更加严格的焊缝弯曲试验而不是展平试验代替压扁试验,同时也节约了试验材料消耗,本标准对焊缝弯曲试验的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和试验要求等做了详细规定。
另外热交换器用管可以选择做卷边试验,列入了特殊要求中。
4.12液压试验规定了钢管不分用途和制造方法都要进行液压试验,同时根据通常的做法可以用涡流探伤检测来代替液压试验,而由于超声波探伤检测没有针对焊接钢管的规定,所以没有允许用超声波探伤检测来代替液压试验。
4.11金相检测由于双相不锈钢的特点就在于其金相组织为奥氏体-铁素体两相组织,两相组织的比例决定了材料的主要性能,因此本标准比ASTM系列标准更严格的规定了要检测热处理状态的成品钢管的金相组织中奥氏体含量应为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