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理论

摄影构图理论
摄影构图理论

摄影构图理论11–1

第一章摄影构图

第一节摄影构图的概念

客体方面

题材环境情节事件人物

主体方面

艺术概念创作方法意图审美情趣

表现手法

拍摄位置镜头光线影调色彩后期制作(胶片暗房、数码暗房)

摄影构图三要素

[1] 客观对象(拍什么)

[2] 主题思想(表达什么)

[3] 表现形式(手法和风格)

第二节摄影构图的特点

[1] 摄影构图的镜头性

a只要被镜头所“看见”的被摄体,都将会被纳入画面b形象与构图的整体构成

c准确的影像透视

d虚实相间的影像效果

e再现影像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2] 摄影构图的表现手段

a调节光圈的大小

b用景深的长短构图11–2c用光影的形象构图

d以客观被摄体的疏密、大小、虚实构图

e用不同的透视效果构图

[3] 摄影构图的现场性

a摄影者面对被摄体只能一次性完成画面构图

b娴熟的拍摄技巧和好的艺术修养

[4] 摄影构图的时机、机遇和瞬间性

a时间性

四季更替的不同

天气的阴晴早晚

光线的强弱冷暖

b抓住机遇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决定性的瞬间”

曝光的瞬间

被摄体变化的瞬间

d把握瞬间的要素

敏捷的反应,当机立断及时按下快门

熟练的相机操作能力和拍摄技巧

生活积累勤于实践

艺术修养

第二章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画面构图景象的构成成分

[1] 主体11–3

a它是画面的主要体现者

b又是画面的结构中心

[2] 陪体

a协助主体完成画面的的表现

b使画面有主次之分,主次分明,从而使画面构图更整体,更自然、更和谐

c使画面不单调,富有形式美

[3] 环境

a环境是主次人物之外的空间景物,是画面在构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b环境可帮助主体叙事,表达主题的重要因素

c说明被摄体所处的地点、时间、季节等内容

d能表达一定的画面情调和气氛

[4] 前景

a前景一般指在主体前方,最靠近镜头的景物

前景可虚可实

前景可是主体也可是陪体

帮助画面构图,形成多层次感,有助于表现画面丰富的空间感

能帮助构图平衡画面

[5] 背景

a主体后面的景物,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

b协调背景与主体的关系,如明暗、色彩、虚实等,使主体更鲜明更突出11–4第二节影象构成要素

[1] 轮廓明暗影调色彩

[2] 影调的种类和特点

硬调软调中间调高调低调

a硬调

过渡层次少,反差大,明暗对比强烈。优点是粗犷,整体感强。缺点是缺乏细部的刻划和质感

b软调

画面过渡层次多,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细腻、含蓄之感。缺点是体积感弱

c中间调

没有硬调对比强,也没有软调对比弱,是一种对比适中、反差适度的画面效果,层次分明,细部刻划丰富

d高调(亮调)

画面中浅色和中间色(灰色)占据绝大部分画面,给人以轻松、明快、单纯的美感

e低调(暗调)

画面大面积重色调,配以少许亮色构成画面,有凝重感[3] 轮廓(线条)

轮廓是画面影像造型中的重要元素,通常情况下,轮廓是靠线条的结构来表现的,没有线条,轮廓就失去了形状。

根据几何学的概念,线条分为两类,一类为直线、一类为曲线

a直线(水平线、垂直线、折线)11–5水平线:平稳、庄严、静止、正义

垂直线:挺拔、崇高、希望

折线:紧张、危险、恐惧

b曲线

流动、活泼、优雅、柔和

c线的组合

疏密、粗细、长短

[4] 色彩的基础知识

a色彩的三属性(色相、色度、色性)

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b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由于人类的生活经验所决定,往往将色彩与一定的心理反应和某种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形成了色彩在人的心理当中一定的心理定势,就会赋予色彩一些相关的性质

a红色

热烈、激动、恐怖、鲜血、红旗、烈火

b橙色

温暖、迷人、悠闲

c黄色

辉煌、高贵、耀眼、壮丽、明快

d绿色

青春、理想、生命、和平、希望、安宁、环境11–6e青色

理智、高洁

f蓝色

深远、纯洁、冷漠

g紫色

神秘、幽雅、成熟、高贵、忧郁

h黑色

黑暗、压抑、沉重、绝望

i灰色

中性、柔和、平淡

j白色

单纯、圣洁、透明

[5] 影响物象色彩变化的因素

照明条件

物象所处的环境条件

[6] 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7] 用色彩和轮廓构图

[8] 色彩要有主色调

[9] 色彩在摄影构图中的注意事项

a色彩的运用和表达要反映主题立意,忌五颜六色

b画面要有基本色调,或冷或暖取其一

[ 10 ] 色彩在摄影构图中的实际运用

第三章取景与构图

构图包括一系列活动,从构思、观察、选取、拍摄等11–7第一节观察,研究客观对象

一是拍摄内容的选择

二是拍摄形式的确定

发现光利用光用光造型

第二节取景

[ 1 ] 取景与构图的差异

[ 2 ] 取景中应注意的问题

a要有选择,学会取舍

b靠近主体

c辨别兴趣中心

d营造画面的对比统一

e尝试用不同视角拍摄(平视、仰视、俯视)

[3]构图的方法

清代画家王原祁在《雨窗漫笔》论画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看高下,审左右,幅里幅外,来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后,濡毫台墨,先定气势,次分间架,次分疏密,次别浓淡,转换敲击,东呼西应,自然水到渠成,天然凑拍,其为淋漓尽致无疑矣”。

a黄金分割(1:0.618)

b构图技巧

透过取景器,从画面的四周向中心观察,也就是说先确定画面四边的位置再寻找画面中主体人物的位置。第三节画面构图中视觉形象的造型11–8 [ 1 ] 线条透视的特征

a 近宽远窄

b 近粗远细

c 近实远虚

d 近疏远密

[ 2 ] 线条透视的条件

a 客观对象的构成

b 拍摄位置和角度

c 不同焦距的镜头

d 线条透视消失点的位置

[ 3 ] 影调透视与明暗配置对空间影响

[ 4 ] 表现物象的形态

第四节洗印与构图(略)

第四章摄影构图相关的形式法则

第一节对称与平衡

第二节集中与呼应

第三节变化与多样统一

第四节对比

第五节节奏

第六节黄金分割

第五章摄影构图的手段与技巧

第一节拍摄位置与构图

拍摄距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拍摄方向和角度正侧背平俯仰11–9[1]拍摄距离

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摄影距离近,主体大,景物范围小;距离远,主体小,景物范围大。

在摄影实际操作中,除了改变摄影距离可以产生景别变化外,还可以通过变焦镜头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使景别发生变化。

景别的选择和划分是根据拍摄主体的需要及主体的大小,以及景物范围的大小来区别的。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力和特点。

a 远景(靠势取胜)

景物范围大,侧重于整体气势,主体中心不明显,因此,主要以拍摄自然风光、城市面貌、人物集会等场面。

一般采用俯拍居多

b全景

以表现被摄体全貌及所处的环境为目的,与远景相比,全景有较明确的内容中心,拍摄时,主要考虑环境与主体的呼应关系。一般采用平视和俯视拍摄。

c中景(明确的动势)

以表现被摄对象的局部为主而周围环境降为次要地位,中景

的人物动态常常是画面中的主要部分。一般多采用平视角度拍摄d近景(以形取胜)

11–10 主要以突出被摄对象的面部表情或物体质感为目的。近景人物的面部表情重点在处理好眼神光,大光圈虚化背景。

e特写(以形写神)

将被摄对象某一局部形象放大充满画面,特写更注重表现被摄对象的细节,通过刻划细微之处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形象特征。眼神、嘴、手这些形象都是表现被摄对象特征的最常用的元素。

[2] 拍摄角度

摄影者和被摄者之间的高度位置。由于相对高度不同,便形成了平视、俯视、仰视三种不同的拍摄角度

a平视

摄影者和被摄者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位置

真实、自然、不易变形

b俯视

摄影者的视平线高于被摄者或高于地平线的位置和角度。俯视如登高远望一样,眼下由近到远的场景是由画面的下方向上方延伸,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景物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设施,给人以开阔深远的感受。

c仰视

摄影者的角度低于被摄者的视平线,仰视角度其特点是能突出被摄者的高大气势,比实际看到的略有变形,具有很夸张的特

第二节摄影镜头与构图11–11镜头的种类与运用

第三节光线与构图

[ 1 ] 光线的种类

自然光天光阳光

人造光灯光烛光火光

[ 2 ] 光的角度和方向

散射光直射光顺光斜侧光逆光

[ 3 ] 光影与构图

第四节速度变焦与追随摄影

[ 1 ] 用不同暴光速度拍摄

[ 2 ] 变焦距拍摄

[ 3 ] 追随拍摄

第六章画面构图的视觉形象分析

第一节点线面与构图

第二节形与构图

第七章构图形态及其功能

第一节具象构图形态

[ 1 ] 常态构图

[ 2 ] 非常态构图

[ 3 ] 抽象化构图

摄影构图技巧好好学一下不会错的

摄影构图技巧 提到摄影,可能大多数朋友都会认为:就是选一处景色美的地方,人往镜头前一站,按下快门不就OK了吗!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完这篇日志,很有可能会颠覆你的这一观点。 前言: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师”随处可见,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吧。内行戏称我们这些业余“摄影师”是:一个傻瓜(一点摄影知识都不懂),拿着傻瓜相机(全自动相机),照镜头前面的傻瓜(傻傻地站在镜头前面)。 我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准备当摄影师,我和我的相机也拍不出什么“艺术”来,只是不想让人笑话我是“老外”。我写这个系列的日志更不是想当什么“老师”,这对我没吸引力,就当成我的学习笔记,把学习所得与朋友们分享、交流吧。如果你是“高人”,期待您的指点!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菜鸟的最爱:拍摄的主体(人物)站在画面正中,景物不知放到哪儿好,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结果是,过于中心的构图,只会让画面变得缺乏层次感和变化,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得到的是构图呆板、毫无生气和美感。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则” “黄金分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简单的说就是将摄影主体放在位于画面大约三分之一处,让人觉得画面和谐充满美感。“黄金分割法”又称“三分法则”,“三分法则”就是将整个画面在横、竖方向各用两条直线分割成等份的三部分,我们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或直线的交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拍摄时可直接调出相机的“井”字辅助线,将拍摄主体放在4个交叉点上,这样画面立刻就活了起来。

游船在画面中心画面整体显得十分呆板游船放到画面偏左1/3的位置后效果变协调了 对于对焦点位于中心的相机,可以先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对焦,然后重新构图,过程要注意不要松开,要保持半按快门状态,并且不能前后移动相机和变焦。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 1/13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13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13 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13 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13 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13 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13 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13 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13 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

摄影构图的目的

摄影构图的目的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摄影构图与其他造型艺术构图的关联和差异,了解在摄影构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艺术规律,了解评价画面优劣的一般标准,了解不同形式的画幅对于摄影构图的作用,从而建立起关于摄影构图的基本美学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摄影画面的特点(重点) 2、摄影创作与其他艺术的关系(难点) 三、教学手段 1、观摩优秀摄影作品 2、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课堂提问相结合 五、思考练习题 1、摄影画面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认识和再现生活是摄影画面的本质? 3、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有哪些? 4、摄影艺术与绘画、文学、音乐艺术的关系是什么?摄影创作与其他艺术的区别有哪些? 5、摄影构图的目的是什么? 六、参考资料 《摄影构图艺术》第一章摄影的本源与艺术特征 七、授课内容与教学设计 摄影构图,就是画面的结构和布局。 一、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作为一个摄影者,需要善于用眼睛观察大自然并把这种视觉感受移于是画面上。即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让观赏者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 二、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别人,最大的可能阐明艺术家的构思。

(完整版)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

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
篇一:十种摄影构图方法详解 十种摄影构图方法详解 摄影的基本要素有很多,包括曝光、用光、 构图等等,当一个新手拿到自己的第一台单反,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学习的时候,从构图入 手是个不错的方法。 构图是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但在摄影的过程 当中,人的思想始终是最为关键的要素,无论曝光、用光、构图或是其他什么拍摄方式,无非 是以照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在拍摄前构造画面就显得很重要了。当然很多风景照拍摄时 人为不可控,需要更多的是实地发挥。 相对于曝光、用光等更复杂的摄影技巧,构图显然是最基础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方面是 由于构图不需要依托什么特殊的设备,相机、手机甚至是手指搭框都可以构图,平时练习构图 也很方便,甚至不需要什么器材都可以学习。另一方面,摄影构图的严谨性却是很难掌握的。 数码化后的相机让人们在拍摄前缺乏思考,构图也变得随意起来。所以想要拍出有点水平的照 片,构图技巧还是要学会的,下面我们介绍 12 中创意摄影构图,看一遍只需 5 分钟,把它记 住灵活运用则是一辈子的本领,是摆脱新手的最佳训练要素。 1、三分法构图 将画面分割为三等份,在拍摄风景的时候选择 1/3 放置天空或者 1/3 放置地面都是风景摄 影师常用的构图方法。1:2 的画面比例可以有重点地突出需要强化的部分。天空比较漂亮的 话可以保留大部分的天空元素。整体画面也显得更为融洽。 2、井字构图 在学习拍照的时候,很多人会告诉你用井字构图法,把主体安置在三等分线的交叉点上。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说是最保险的一种,井字构图法的四个交叉点可以看作是画面的黄金分割点, 如此构图可以保证拍摄画面整体的和谐性。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但因为其泛用性,这种构图 很难有令人惊叹的照片出现。 3、对角线构图 2 对角线构图可以获得有趣的风景画面,以往水平线为主的风景照,在对角线构图下显得更 为生动活泼,画面被对角线构图切割后呈现两部分的照片内容。而对角线拍摄人像也是常用的 手段,让死板的人像照片更具有想象空间,画面也更活泼一些。 4、两分法构图 两分法构图就是将画面分为等份的两部分,这在风景照的拍摄中经常使用。将画面分成相 等的两部分,容易营造出宽广的气势。风景照中,一半天空一半地面,两部分的内容显得沉稳 和谐。这样的照片四平八稳,容易出好片,但画面冲击力方面略欠。
1/6

工作报告之人像摄影开题报告

人像摄影开题报告 【篇一:开题报告】 摄影下灯光与造型的关系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显 得越来越重要。运用手中的相机留下美好的瞬间,成了许多富起来 的人们的追求。特别是我们美术设计系的大学生们,开设有摄影课,他们不仅要拍摄生活更要拍出艺术拍出水平。摄影自然离不开用光,常用的光型我们可以分为两类:自然光和人造光。人造光又分为黑 白摄影用光和彩色摄影用光,他们最大的区别是色温。如果抛开绚 丽缤纷的色彩,抛开自然环境中的平淡,那么黑白摄影的灯光运用,将是最突出、最典型的。所以就让我们从运用黑白摄影灯光,营造 永恒和美丽人手吧! 理论意义:运用灯光,是为了在没有光亮或光线很暗的情况下,增 加人物的光亮度,适应感光胶片曝光的需要。但运用灯光的最根本 目的,是要刻画被摄物的整体形象,进而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从 而增强整个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光对摄影艺 术造型的表现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摄影创意中要有光的造型意识,调动光的造型手段,才能达到它的艺术效果。摄影中被摄物体在画 面中的再现,要通过光作传播媒介,光线对摄影的造型表现,环境 气氛的渲染,思想感情的表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实意义:我们都知道摄影是随机应变的,人像摄影又是和活的人物打交道,灯光的变化也是千变万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找出规 律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是极有意义的。人像摄影中运用灯光造型, 这只是表现手法中最直接、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此外,暗房的 后期制作也至关重要。运用灯光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实际拍摄 中一定要研究灯光与各方面的关系。 二、论文研究现状 摄影创始人达盖尔于 1839 年 8 月 20 日出版了《银版摄影术与透视 画的演进实录》,他在此书中不但描述了摄影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流程工艺,而且将摄影影像与绘画形象进行了对比、研究,这就是 摄影史上最早的美学探讨。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对摄影影像的审美价 值与绘画艺术二者关系的长期争论。

自考摄影构图试题_浙江省4月自考试卷

自考摄影构图试题_浙江省2009年4月自考 试卷 浙江省2009年4月自考摄影构图试题 课程代码:01189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摄影构图中的“三因原则”,指的是:摄影构图必须因地制宜、________、________。 2.摄影从总的方面说来,都是对时间与空间的截取与表达,但是纪实类作品一般更讲究________效应。优秀的新闻摄影师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可以充当________的形象特征。 3.著名摄影家袁毅平先生说要成功学好摄影,总结出要五勤:脑勤、________、脚勤、________、口勤。 4.摄影画面的基本视觉元素主要有形状、________、色彩、________、虚实、线条、反差和节奏等。 5.由于较为平直的“地平线”在审美视觉感受上极为敏感,所以画面的处理上要注意杜绝________现象,处理地平线的关键是恰到好处地安排地平线的________。 6.形成不同明暗调子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合理的布光是________控制的关键。 7.简单的说,增加画面色彩明度的方法就是在拍摄时增加

________。但应注意到感光胶片的________是有限的。 8.摄影画面中最主要的被摄对象称为画面________,创作者的自觉意识自然也就称为________意识。 9.严格按照传统的古典美学原则进行画面构成的一种构图方式称为________构图,也称为________构图、完整构图、传统构图。 10.摄影画面在影调层次方面的控制,从大的原则上看,就是要做到亮部不能失去________,暗部不能失去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不属于摄影构图特征的是( ) A.用光来描绘 B.主动性 C.瞬间性 D.现场性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摄影师“三敏素质”的选项是( ) A.身手敏捷 B.情思敏感 C.目光敏锐 D.反应敏捷 3.拍摄角度与平时人眼观看的方式相近,所得到的画面感觉较为平实客观,但视觉效果较为平淡的是( ) A.近距离拍摄 B.中等距离拍摄 C.远距离拍摄 D.水平角度拍摄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推荐参考书简介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推荐参考书简 介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难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就业,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辅导,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初试参考书 719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 徐舫舟:《电视节目类型学》 高鑫:《电视艺术学》 苗棣:《电视艺术哲学》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期刊:《现代传播》 期刊:《中国电视》 凯程考研:《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红宝书》 817综合考试[艺术学]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凯程考研:《综合考试[艺术学]红宝书》 复试科目与参考书: 电视艺术理论方向:9057电视文化与艺术理论 高鑫:《电视艺术学》 陈默:《电视文化学》 苗棣:《电视艺术哲学》 胡智锋:《电视的观念:胡智锋自选集》 徐舫州、徐帆:《电视节目类型学》 电视策划方向:9058电视作品分析 杂志《中国电视》、《当代电视》、《当代电影》《现代传播》(2009/1-2009/12)(2010/1-6) 广播电视文艺方向:9059电视文艺作品分析 杂志《中国电视》、《现代传播》(2009/1-2009/12)(2010/1-6) 电视剧理论与实践方向:9060影视剧作品分析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 (美)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胡克:《当代欧美名片评析》 刘书亮:《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

摄影艺术中的构图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27031050.html, 摄影艺术中的构图原则 作者:陈振芳 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4期 摘要:摄影艺术更是我们平面设计教学中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程,那么如何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呢?学习好如何构图可以帮助你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拍摄出优秀的作品出来。 关键词:构图;摄影;对比;艺术 摄影艺术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被人们喜爱,它成为人们生活中记录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影艺术已经广为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了。摄影艺术更是我们平面设计教学中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程,那么如何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呢?学习好如何构图可以帮助你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拍摄出优秀的作品出来。 什么是构图?就是将三维空间的物体利用视觉特征,在二维空间内,把要表现的形象恰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和谐的完整画面。构图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原则:首先是对比;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对比主要有色彩,大小,明暗,疏密,虚实等对比,是形成一张照片的基础。运用对比,可以增强主体的表现力,凸显主体对于陪衬体的特征要素。1.色彩对比:主要指色彩的冷暖对比,从色调上划分,可分为冷调和暖调两大类,色彩对比的规律是:在暖色调的环境中,冷色调的主体醒目,在冷调的环境中,暖调主体最突出。色彩对比除了冷暖对比之外,还有色别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等。色彩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如拍摄红色,能让人有一种喜庆,奔放的感觉,绿色能让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在拍摄时应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要选择感情特征明确的色彩,进行恰当,灵活的匹配和运用。2.大小对比:是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特别是使用广角镜头时,这种透视会更加明显,如马路两边排列整齐、大小一致的景观树,在镜头中透视效果就会出现明显的近大遠小效果。大小对比可以提升照片的视觉张力,有效的突出主体的气势,增加画面的前后空间感,3.明暗对比:画面的明暗反差由于物体表面的自身颜色、光线强弱等的不同,会产生明显的明暗反差,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反差,营造出明暗对比的画面效果。由于光线的存在,物体的受光面就会比背光面亮,这样就会产生二维图像的三维空间感,这对于刻画人物、静物等的立体效果非常有帮助。在风景摄影中,合理的利用明暗对比,形成暗中有明,明中有暗、明暗相间等的效果,会使面面产生丰富的层次感,空间感。4.疏密对比:摄影构图的诸多组成元素,要恰到好处地安排在同一个画面中,就要讲究疏密有致。元素安排得当有序,就会表现出摄影构图的美感;因此,在摄影构图的布局阶段,就要把所有构图元素做一个合理有序的疏密规划。“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对于摄影构图来讲,非常具有借鉴作用,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白无一物,还得有景。在摄影构图中,如果过于强调“疏”而不顾画面的完整性,导致画面散乱,视觉效果中心过于分散,毫无凝聚力。因此,在构图时,要注意“疏”而不空,一定要保证画面视觉中心的关联性,“密不透风”切不可使人感到

20种常见的构图错误(很好的摄影构图引导)

20种常见的构图错误 简介: 本帖是《Landscape Composition Rules》(by Johannes Vloothuis)一文的部分内容。《Landscape Composition Rules》第一部分讲“构图的基本规则”。第二部分讲“Common Errors and How to Avoid Them ”(如何避免常见的构图错误).本文的第一部分放在这儿:《看看,画家论构图》(by Johannes Vloothuis) ***************第二部分:如何避免常见的构图错误(by Johannes Vloothuis)**************** 16避免同型的两个物体:如形状、线条、运动和大小等。它们相互争夺、相互冲突。如图24、25。 Fig. 24图中两孪生白桦树,理想的情况是其中一棵倾斜,另外两者的大小要有所差异。 Fig. 25. 两匹马大小相同、位置也一样。 17、避免将人群分成偶数。万一要描绘两个人,也应从体形大小及位置上作精心按排。 Fig. 26.不正确。由于Poses相似、大小相似,两只鹿相互争夺(而导致注意力分散)。 Fig. 27较好。两只鹿有着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位置。

Fig. 28. 将第三只鹿加在背景当中,画面得到更好的改善。 18、永远别将物体向画面外倾----总是将它们向里倾。设计水平线和垂直线时最好别让它们与画框平行。 Fig. 29.错误。电线杆倾向错误的方向。 Fig. 30.设计差。电线杆与画框平行了。 Fig. 31.设计得较好。电线杆向里倾,往里面倾有利于将观者的视线维持在画面当中。

风光摄影中最常用的7种构图手法分析

风光摄影中最常用的7种构图手法 风光摄影可能是初学摄影的人先接触且能够最快上手的摄影门类,面对美景我们大多都有举起相机拍摄的冲动。当我们端起相机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构图,人们观看一张照片也是从构图开始的。构图是一门几何课,因为构图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本意就是结构、组成和连接。构图就是把世间万物提炼和抽象成点线面以及各种图形的过程,马克吕布曾经说过:摄影就是几何。 或者你这么想也可以:摄影有时候就像下一盘棋,你可以把相机取景框想象成一块棋盘,而你要拍摄的对象们就是你的棋子,想想你要怎么布局它们、经营它们?赢得这局棋,这局棋没有人和你对弈,你要战胜的是过去的自己,让你的下一张照片更出色。下面我们挑选7种在风光摄影中最常用到的构图手法,希望这些“最”可以打开你的风光摄影大门。 Ricardo Leal 一:最饱满――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可能是风光摄影中最常用到的构图方式了,好的风光摄影作品很多都是通过前景,中景和背景,或者称作远景三部分来组成,这样的构图方式能够很好的表现景色的层次,也可以把画面填充的饱满。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新疆的天山牧场,摄影师利用长焦镜头裁取了广阔自然的一部分,把整个画面分为了三个部分,前景部分的草原上的野花呈现了亮丽的黄色,和中景以及背景拉开了层次,中景的绿色草原上的牛羊成了这幅画面中的画眼,远景的草原光影斑驳且具有一定的透视效果。这样的构图方式清晰而饱满,充分的利用了大自然存在的线条和颜色,寻找点线面永远是构图的重要一步。

EOS 60D ISO:200 光圈f10 快门1/160 摄影/姜曦 二:最有趣――对角线构图 在风光摄影中,一定要锻炼自己试着用抽象的几何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你就会找到自然界本身存在点线面。试想一下,你看一张照片,里面出现的线条全部都是横的和平直的,虽然能够带给你平静和平衡的感觉,但是也会使让这个画面标的无趣乏味,令人疲倦。所以,我们要寻找曲线,斜线来破坏画面,让画面变得有趣起来。对角线构图方式是很常用的一种方式,让线条或者是景物的边缘把画面通过对角线来分开,下面这张图片拍摄的是川藏公路上一段,高山峡谷中,褐色的山体被一条黑色的柏油公路拦腰截开,曲折的公路从画面的左下角延伸到画面的右上角,即平面分割了画面也形成很好的视觉引导线,让整个画面有了透视感。注意看公路上的车队,这些汽车在巨大的山体映衬下显得渺小,他们在画面中起到了表现景物比例的作用,也使荒凉的景色多了一点生命的气息。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方向及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方向及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 电视艺术是20世纪相伴着电子技术飞速进展而产生的全新艺术形状,有人将其称之为“第九艺术女神”。故而,此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通过电视艺术领域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深入了解电视艺术产生和进展的历史,认识电视艺术的重要类别及其创作规律,电视艺术以后进展的重要走向,并进而把握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思维方式及其专门的审美特点。 在研究取径方面,本专业方向通过对经典和有代表性作品的观摩和解读,以把握大量的影像研究资料,在以往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性的学术研究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把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通过学术论文的写作实践,提高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以便在电视艺术的学术研究领域里,有新的理论开拓和新的学术建树。 本方面培养的硕士生,能将其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电视艺术创作实践中去,以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势态下,成为高层次的电视艺术人才,推动中国电视艺术事业的飞速进展。 2.电视策划方向 本方向研究的要紧内容包括:传媒策划原理、节目策划、栏目策划、频道包装、媒介批判、大众文化与媒介研究等。 随着电视产业化、市场化的深入进展和传媒产业竞争的日趋猛烈,策划在电视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视策划是为着提升节目、栏目、频道竞争实力而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在考虑频道定位、栏目定位、观众定位等多方因素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节目生产和节目创作的宏观方略与微观策略。电视策划是当代电视节目创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已从早期的编导或制片人的个体行为演化为自觉的团体聪慧效应,全国知名的电视品牌栏目和节目无一不是集体聪慧的结晶,电视策划人才已成为传媒业现实与以后的不可或缺。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朝阳行业,电视策划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和规律方法,关于电视产业的进展至关重要。 本方向要紧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策划理论的同时,参与一定的实践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本方向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艺术造诣、拥有节目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级电视策划人才。 3.广播电视文艺方向 本方向要紧研究广播电视文艺这一广播电视传媒中的重要艺术形状。 本方向以广播电视文艺进展的历史为线索,以文艺节日、文艺栏目、文艺频道等节目形状为对象,深入研究其创作特点、创作规律、创作风格和创作走向,以便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广播电视文艺理论体系。广播电视文艺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繁多的研究领域,它能够反映出当代最前沿的审美思潮、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对它的研究既需要相对理论定性,更需依据其不断进展变化的新态势,进行新的理论开拓和理论建设。广播电视文艺理论研究,拥有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并互为促动的鲜亮特点。因此,还需专门注重应用理论的研究领域。

摄影构图六大原则(组图)

《摄影培训》 如何让拍的图片具有美感 □孙阳杨 什么是摄影? 英文摄影 Photography 一词是源于希腊语 phos(光线)和graphis(绘画、绘图),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 “在广阔的时间空间中,我选择一件好玩的事,从好玩的角度拍一张这就是空间,我在无数个历史长河里,拿起相机快门卡擦这么一按,这就是一个瞬间。”——唐师曾

摄影构图六大原则 构图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关于摄影构图的定义十分简单:在图片范围内,有美感地选择和安排物体。如何拍出好照片呢?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构图。你会发现获得构图良好的照片通常需要用心计划,有时还要耐心等待。你会发现构图将成为你摄影思维的一部分,并进而成为你的直觉。 我们将分六个部分讨论:简洁、三分法、线条、平衡、框架和避免遮盖。 摄影构图原则:简洁 简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想办法让你照片主题具有最强的 视觉吸引力。一个方法就是选择简单的背景,这样不会分散观众对主 题的注意力。

在上面两张照片中我们当然离主题够近的了,可左边的照片背景杂乱,遮盖住了海鸥的身体,只要将相机的视角移动一点点,立竿见影,海鸥就在蓝天的背景上凸显出来。 何炅合肥签唱会,抓拍了一个何炅的粉丝。那么多人粉丝,选取一个粉丝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张是在城隍庙大院拍得,一位市民正在写谜底。上千条字谜,抓拍这一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许胡来”在图片中都能显现。画面简洁,主题也明确。 这张80岁的老者连做了50个俯卧撑,画面简洁,也交代了时间

发生的地点。 这张有什么问题呀? 请记住:我们正在讨论构图的简洁,有时你可能不得不做出选择:在照片中你要给主题分配多大的分量,是否应该采用上图这样的水平构图。或者,也许你更喜欢我们用框线标出的垂直构图,选择权在你。(个人认为,拍人物时,垂直构图能体现人物的身材,还能避免其他物体的干扰。)

广告学专业《广告摄像与摄影》考试要

广告学专业《广告摄像与摄影》考试大纲 (课程编码:050303110) 一、课程说明 广告摄像与摄影总学时为84,开课学期为6,周学时为3,学分为3。 (一)课程类别 专业主干课。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和考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广告摄像与摄影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广告摄像与摄影的实际操作兴趣;掌握广告摄像与摄影的基本规律和技术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独立进行影视广告摄像与报刊等媒介广告摄影,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广告摄像与摄影能力。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 《电视摄像》任金洲、高波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摄影技艺教程》颜志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参考书目 (1)《当代广告摄影》汤义勇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2)《摄影构图艺术》李兴国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四)考试重点与难点 画面景别、构图、角度、运动摄像、长焦距镜头、广角镜头、电视用光、摄影构图、摄影用光、广告镜头的设计、广告镜头的创意、广告的拍摄是重点,画面的构图设计、自然光与人工光的调试、画面语言的艺术运用是难点。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摄像机和摄影机创造性地拍摄广告画面,能独立完成广告拍摄任务。

(五)试卷类型 广告摄像与摄影是以操作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因此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试卷类型为景物分镜头拍摄、人物分镜头拍摄、广告镜头拍摄。识记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要领,在景物和人物分镜头中体现,理解和综合运用在广告镜头中体现。难点在画面构图,重点在于作品构思。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章电视画面 第一节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 第二节电视画面的特性 第三节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第四节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识记:1、摄像机的操作要领 2、画面的取材要求 理解:1、色温、白平衡的作用 2、画面的造型特点 运用:能够拍摄稳定的画面。 第二章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第一节电视景别 第二节拍摄角度 第三节运动 第四节构图 识记:1、景别的划分 2、角度的种类 3、构图形式元素 4、画面的结构成分 理解:构图形式 运用:能够拍摄构图合理的画面。 第三章固定画面 第一节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摄影构图的一般规律

构图是形式因素的综合运用,阑此,它也是形式美体现的焦点。形式美是指从构成美的内容的物质材料的运用,从自然对象、社会事物,从人的观赏习惯中总结、推演出来的形式法则。它是客观存在,不可不子分析,同时,它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又不可过于墨守成规。 形式差的规律是客观世界的现实存在与人的美感满足相统一的结果。艺术形象的塑造、视觉因素的组合,越是与人对周围环境视觉习惯概念、经验感受相一致,越是符合人的审美意识,越能激起人们的直觉审美认同,就越能产生审美快感。征长期的实践当中,人们大体上总结出了以下达些规律:对称、干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谐及节奏等。 一、对称 关于对称,《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得很明白,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k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点的两,或一条线的两边,有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一样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当中,对称的事物很多,如人体。其他动物的身体结构往往也是对称的。自然界中植物的枝、叶等也是对称的。人往往又将自身对称外化,所以,对称在人化自然中最为明显,如人们居住的房屋、宫殿、寺庙,人们发明的汽车、飞机、轮船等多是对称体。 对称从形式上看,大致有几种:一是左右对称(如图1—2—1),即被拍摄事物是左右对称体.事物的中轴线与画面的中轴线相重合,轴线左右两边完全对等,二是两侧对称(如图l—2—2),即以画面的小轴线

为基准,轴线两边的事物外部形状完全一样,左右对称,三是宽泛的对称(如图1—2—3),即以画面的中轴线为基准,轴线两边的事物外部形状不完全一样.左右两边的事物不是完全对等的,而是具有某种相似性.或者在内容和形式k具有明确的相对性,我们仍然可以将其看成较宽松的对称,四是上厂对称(如图1—2—4),以画面的横向中轴线为基准,或者以画面的中轴线为基准,回面上下部分完全对等,五是辐射对称(如图l一2—5),即以一点为午心,对应点可以在任何角度上构成对称关系。 对称结构的特点是整齐一律、均匀划一排列相等。因此可以使观看者身体两部分的神经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满足眼运动及注意活动.对平衡的需要。对称可以产生一种极为稳定、牢固的心理反应。 构成、平稳、安宁、和谐、庄重感 对称也有不足之处。绝对的对等往往对人视觉刺激不强烈,往往会产生呆板、单调、缺少变化之感。对称在古代建筑、雕刻及绘画中应用最广、最普遍.在近代只在少数建筑和装饰艺术中才采用,而在其他造型艺术中,打破对称几乎成为一种倾向。 二、均衡 & 均衡是由对称变形演变过来的。对称的同形、同质、同量、同价可以造成绝对均衡感,但均伤感并非全然由对称分布产生。对称是一种物理性的等量排列,均衡则是一种心理性的体验。在摄影构图当中,均衡

摄影构图20种示意图

摄影构图20种示意图 1.平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景物呈斜线交叉布局形式,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外。前者有类似十字型构图的特点,后者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6.椭圆型构图 可以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常用于表现不需特别强调的的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8.对分式构图 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二,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半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动物、建筑等题材。

9.小品式构图 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0.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11.九宫格构图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十种摄影构图方法详解

十种摄影构图方法详解 摄影得基本要素有很多,包括曝光、用光、构图等等,当一个新手拿到自己得第一台单反,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学习得时候,从构图入手就是个不错得方法。 构图就是把要表现得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得完整得画面。但在摄影得过程当中,人得思想始终就是最为关键得要素,无论曝光、用光、构图或就是其她什么拍摄方式,无非就是以照片来表达自己得思想。所以在拍摄前构造画面就显得很重要了。当然很多风景照拍摄时人为不可控,需要更多得就是实地发挥。 相对于曝光、用光等更复杂得摄影技巧,构图显然就是最基础也就是最难把握得,一方面就是由于构图不需要依托什么特殊得设备,相机、手机甚至就是手指搭框都可以构图,平时练习构图也很方便,甚至不需要什么器材都可以学习。另一方面,摄影构图得严谨性却就是很难掌握得。数码化后得相机让人们在拍摄前缺乏思考,构图也变得随意起来。所以想要拍出有点水平得照片,构图技巧还就是要学会得,下面我们介绍12中创意摄影构图,瞧一遍只需5分钟,把它记住灵活运用则就是一辈子得本领,就是摆脱新手得最佳训练要素。

1、三分法构图 将画面分割为三等份,在拍摄风景得时候选择1/3放置天空或者1/3放置地面都就是风景摄影师常用得构图方法。1:2得画面比例可以有重点地突出需要强化得部分。天空比较漂亮得话可以保留大部分得天空元素。整体画面也显得更为融洽。

在学习拍照得时候,很多人会告诉您用井字构图法,把主体安置在三等分线得交叉点上。这种构图方式可以说就是最保险得一种,井字构图法得四个交叉点可以瞧作就是画面得黄金分割点,如此构图可以保证拍摄画面整体得与谐性。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但因为其泛用性,这种构图很难有令人惊叹得照片出现。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推荐的参考书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推荐的参考书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难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就业,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辅导,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初试参考书 719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 徐舫舟:《电视节目类型学》 高鑫:《电视艺术学》 苗棣:《电视艺术哲学》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期刊:《现代传播》 期刊:《中国电视》 凯程考研:《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红宝书》 817综合考试[艺术学]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凯程考研:《综合考试[艺术学]红宝书》 复试科目与参考书: 电视艺术理论方向:9057电视文化与艺术理论 高鑫:《电视艺术学》 陈默:《电视文化学》 苗棣:《电视艺术哲学》 胡智锋:《电视的观念:胡智锋自选集》 徐舫州、徐帆:《电视节目类型学》 电视策划方向:9058电视作品分析 杂志《中国电视》、《当代电视》、《当代电影》《现代传播》(2009/1-2009/12)(2010/1-6) 广播电视文艺方向:9059电视文艺作品分析 杂志《中国电视》、《现代传播》(2009/1-2009/12)(2010/1-6) 电视剧理论与实践方向:9060影视剧作品分析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 (美)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胡克:《当代欧美名片评析》 刘书亮:《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 电视艺术与技术方向:9061影视作品分析 李兴国:《摄影构图艺术》

[整理]摄影构图20种示意图-------转自色影无忌论坛

[整理]摄影构图20种示意图-------转自色影无忌论坛摄影构图20种示意图-------转自色影无忌论坛 [画影无形编辑于 2004-02-05 10:35] 整理书架,翻出了多年前的摄影笔记,又看到了当时手记的摄影构图20种示意图。想想这个简明扼要的草图对于色友也许有些用处,于是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用做出来供有兴趣者交流。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构图,都要取得“平衡性”。 其实构图20种只是创作中经常用到的基本表现方法,同样适用于绘画等其他艺术范畴。但摄影绝不仅仅局限于此。上贴之目的在于给初入门的色友提供一个构图的参考依据,并在今后的摄影实践的积累中不断突破创新,历练提高,即所谓“师法而不泥法”也。 1.平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交叉线构图 景物呈斜线交叉布局形式,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外。前者有类似十字型构图的特点,后者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6.椭圆型构图 可以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常用于表现不需特别强调的的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教你拍出专业照片 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这就像写文章离不开章法一样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实属作品成败的关键。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有其相同之处,有些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但有不能完全代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这是不能违背的,对于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人,只有在他对所从事的那个艺术规律掌握的娴熟的时候,才能在创作实践纵横驰骋不“逾矩”。 1.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构图的基本规则

摄影基础知识:几项构图基本规则 如同流行歌曲的创作者一样,摄影师也可以被看作是创作家。通过取景器摄影师能够把千变万化的素材加工成为自己的具有独创性的作品,通过变换摄影器材,他能够巧妙地处理这些素材,发挥出无限的创造潜力。 和流行歌曲作者不同的是,他不能从形体上改变题材。只有具备训练有素的锐敏的视觉他才能运用想象力进行构图。这里我们将讨论的就是这种对构图十分重要的观察力,以及能使一幅摄影作品具有独创性的一些构图基本规则。 规则也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尽管在摄影构图中有一些应当遵循的规则,但这仅仅是为避免一些典型的弊病。 一、地平线和三分法 三分法以及“千万不要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中间”,这两个规则或许你已经很熟悉了。就拿三分法来说,为了取得最佳效果,这是一个可以运用或者说可能被滥用的一项规则。设想把你的画面纵横均分为三份,这样你就得到九个长方形或九个正方形。 从理论上说,在风景类的照片中,地平线应该置于两条横线之一的位置上(例如上横线),被摄体或者镜头焦点应在下横线和纵向钱之一的交叉处。当然,这一规则将适合某一些照片(例如风景照片),它可以造成一种和谐的构图。 还有另外一种处理地平线的规则,即不要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中间的位置,因为这样会把画面切割为二。如果天空景致特别迷人,就给它大部分画面,如果不是这样,就把地平线移到上方,以避免平淡无味的天空占有更多的画面。 二、被摄体位置 把主要被摄体放在画面中什么位置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你把能用来改善并增加画面趣味性的衬景放在什么位置上,也是举足轻重的。 拍摄人物时,摄影者通常总是想把他们直接放在画面中间,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弊病,这就使画面四平八稳,如果水平握持相机,看起来就会更糟。转动相机以取竖画面,把人物移到画面一侧,再配以有趣的背景,就会大大改善构图。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衬景就能得到更有趣味的构图,让人物站着或靠着一个有趣的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