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直管道爬行机器人

竖直管道爬行机器人
竖直管道爬行机器人

竖直管道爬行机器人

小组成员:刘晓燕、周平、时佳、王迪阳、刘传亮

一、设计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道在当今社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管道在长期的使用中难免会出现破裂、堵塞等,人们往往为了寻找管道上的一个裂纹而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今水平管道的检测、清理、维护已经不再是个难题,但竖直管道中的检测、清理、维护仍然有待解决。而我们设计的机器人正是为满足在竖直管道的爬行而设计的,它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可以成为管道检测、清洗设备的载体、检修的运输工人,使得管道的检测、清洁等工作易于实现。

二、组成介绍:

该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一个伸缩模块和两个支撑模块。伸缩模块主要由曲柄连杆构成,利用驱动电机的转动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两个支撑模块结构上完全一样,都是由初始弹簧提供微张力而贴附在竖直管道内壁。由电动机的转动产生推力,使机器人的脚与管壁压紧而锁死,从而产生机器人行走所需的静摩擦力。伸缩模块和支撑模块按一定的顺序工作,从而实现机器人在管道内的爬行。

三、结构设计:

(1)支撑架的设计

为满足不同内径管道的需求,将支撑架设计为可伸缩的。同时将上下两组支撑架设计为空间十字交叉形,这样就满足机器人在管道中爬行的稳定性,,并在上下两组支撑架中各安装有被压缩的弹簧,以提供一初始的张力,使摩擦滑块与管道内壁能够充分接触。

(2) 摩擦滑块的设计

摩擦滑块与管道内壁接触的部分,滑块的上部分有圆滑过渡以防止遇到障碍物时机器人被卡死。而且这部分是可拆卸的,对不同材质的管道可选用不同材料的滑块接触面与管道内壁接触。

(3)微电机及曲柄滑块部分设计

微电机通过杆件固定在机器人下肢的正下方,一方面为可降低机器人的重心使机器人在一开始时能够稳定的贴在管道内壁而不下滑,另一方面使上肢与电动

机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使连杆的摆动幅度减小使上肢运行稳定

(4)辅助电机控制机器人下降部分设计

分别在上下肢两支撑架中间的弹簧中穿一根不可伸缩的绳,绳的一端固定在其中的一个支撑架上,另一端穿过另一支撑架连在辅助电机上。

四、实现摩擦自锁的可行性分析:

五、动作执行原理分析

上升:由主电动机的转动带动曲柄滑块的运动,使上肢在受到向下拉力的作用下,使两侧的滑块因摩擦自锁而锁死,此时上肢因锁死不动,下肢则受到曲柄滑块的向上拉力而向上运动。当曲柄转过一定角度的时候,下肢滑块因摩擦而锁死,从而推动上臂向上运动。以此来实现机器人的上升。(此时辅助电机不工作)下降:由辅助电机来拉绳子,通过绳子的作用使上下肢的两支撑架向中间收,

从而减小了支撑架对摩擦滑块的正压力,使摩擦力减小,当摩擦力减小到略比机器人自重小时则可使机器人实现下降。

设曲柄的初始位置为α=0

1:在α为0-90度时,曲柄滑块机构在上下肢之间产生张力,使上肢产生向上,下肢产生向下运动的趋势,由于张力的作用,使下肢与管道内壁压紧,由摩擦而产生自锁,同时上肢由于受向上推力的作用,使上肢滑块与管道内壁摩擦减小,导致上肢向上运动。

2:在α为90度-270度时,曲柄滑块机构在上下肢之间产生收缩力,使下肢产生向上,上肢产生向下运动的趋势,在收缩力的作用下,使上肢与管道内壁压紧,由摩擦而产生自锁,同时下肢由于受向上拉力的作用,使上肢滑块与管道内壁摩擦减小,导致下肢向上运动。

3:在α为270度-360度时,机构的运动情况与α为0-90度时一样。

六、创新点:

1、此机器人实现了在竖直管道中的爬行。

2、机器人的支撑架长度是可调节的,可满足不同内径管道的需求。

3、滑块与管道内壁接触的部分是可拆卸的,对不同材质的管道可使用不同的滑块接触面以提供可靠(所需的)摩擦力。

七、应用前景: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管道不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在工业生产上都有着极大而广泛的应用,而竖直管道的维修,检查及清理等在目前仍然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就为竖直管道机器人的生存提供了需求空间。而且竖直管道机器人作为一种搭载工具,可搭载不同的操作手,来完成不同的操作需求,就像汽车可装载不同的货物一样,从而使竖直管道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宽,应用前景广阔。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

学士学位论 文 论文题目: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 研究与开发

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

注:设计(论文)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30%)+评阅人评定成绩(30%)+答辩成绩(40%)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I 第1章绪论 (1) 1.1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1) 1.2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趋势 (2) 1.2.1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的现状 (2) 1.2.2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4) 1.3 几种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分析与对比 (6) 1.3.1 车轮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6) 1.3.2 多吸盘单链爬壁机器人Cleanbot – IV (7) 1.3.3 履带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8) 1.4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特色与价值 (8) 1.4.1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特色 (9) 1.4.2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价值 (10) 1.5本章小结 (11) 第2章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方案研究 (11) 2.1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的功能要求 (11) 2.1.1 爬壁机器人的工作过程 (11) 2.1.2 爬壁机器人的基本功能 (11) 2.1.3 爬壁机器人的主要设计参数 (12)

管道机器人结构设计

φ700mm-φ1000mm管道机器人结构设计 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管道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料运输手段,其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管道堵塞与管道故障和损伤。如果不及时的管道进行检测、维修及清理就可能产生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然而,管道所处的环境往往是不易直接达到或不允许人们直接进入的,检测及清洗难度很大。因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管道机器人来实现管道内的在线检测、维修和清洗。管道机器人在我国处于发展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管道机器人相对于人工操作来说,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管道机器人在计算机控制下,可进行采样、检测等动作。而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为管道机器人的方便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技术。利用单片机,可以实现管道机器人的控制,是管道机器人设计中较好的选择。 通过对国内外管道机器人研究现状分析,总体看来,国内外已经在管内作业机器人领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主要应用在管道检测、维修及空调通风管道的清洗等方面。但对于金属冶炼厂烟气输送管道中烟灰堆积层的清理这种特殊管内作业的自动化装置研究目前少有报道。因此研制适应于金属冶炼厂烟气管道烟灰清理的管道清灰机器人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此次设计的管道机器人主要应用在金属冶炼厂、化工企业等烟气输送管道烟灰堆积层的清理,作为载体,通过安装不同的设备可实现排水管道的监测、清理。 编辑:林冰宁波广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管道检测机器人是由控制器、爬行器、高清摄像头、电缆等组成。在作业的时候主要是由控制器控制爬行器搭载检测设备进入管道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管道机器人可以实时传输管道内部情况视频图片以供专业维修人员分析管道内部故障问题。 使用管道检测机器人的优势: 1.安全性高。使用广强管道机器人进入管道查明管道内部情况或排除管道隐患,如果是人工作业的话,往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劳动强度高,不利于工人的健康。广强管道机器人智能作业可有效提高作业的安全性能。 2.节省人工。管道检测机器人小巧轻便,一个人即可完成作业,控制器可装载在车上,节省人工,节省空间。 3.提高效率和品质。广强管道机器人智能作业定位准确,可实时显示出日期时间、爬行器倾角(管道坡度)、气压、爬行距离(放线米数)、激光测量结果、方位角度(选配)等信息,并可通过功能键设置这些信息的显示状态;镜头视角时钟显示(管道缺陷方位定位)。 4.防护等级高,摄像头防护等级IP68,可用于5米水深,爬行器防护等级IP68,可用于10米水深,均有气密保护,材质防水防锈防腐蚀,无需担心质量问题,因为广强只做国内 最好的管道机器人。 5.高精度电缆盘,收放线互不影响,可选配长度。

管道机器人工作原理

管道机器人工作原理 本产品集成了传统的管道视频检测系统、GIS技术和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以及图形处理技术等,通过操纵人员根据排水管道内部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操纵,采集视频检测数据,软件系统进行视频处理,将各类管道检测数据实时上报至管道检测数据服务器进行分类保存。以及通过分析视频检测数据所得的结果(判读报告、3D管道内壁图)并结合物联网进行任务指派等工程决策。使得该系统不仅能实现对给排水管道进行直观视频检测的功能,而且能对视频检测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判读,同时兼有对检测成果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功能。 机器人硬件部分下放到管道内部后,地面操纵人员通过工程要求控制爬行器的移动,而爬行器搭载的镜头通过照明等在管壁上投射的光圈进行成像,同时通过爬行器上的传感器感知爬行器在管道中的情况。得到视频检测数据及爬行器情况数据后通过电缆盘或无线传输传到主控制器上,主控制器通过接口将得到的视频检测数据储存在相应的存储设备中,而主控制器的屏幕上可显示管道内部情况。将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将各类管道检测数据实时上报至管道检测数据服务器进行分类保存。通过各类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后的检测结论(如判读分析报告)工程成果数据(管道内壁3D视图,管道内壁倾斜情况缺陷),可按照接口定义的规范进行录入和上传。 中仪物联X5-W 3000型管道CCTV机器人由爬行器、镜头、电缆盘和主控制器四部分组成。其中,爬行器可根据功能需求搭载不同规格型号的镜头(如:旋转镜头、直视镜头、鱼眼镜头),并通过电缆盘与主控制器连接后,受控于主控制器的操作命令,如:爬行器的前进、后退、转向、停止、速度调节;镜头座的抬升、下降、灯光调节;镜头的水平或垂直旋转、调焦、变倍等、前后视切换等。在检测过程中,主控制器可实时显示、录制镜头传回的画面以及爬行器的状态信息(如:气压、倾角、行走距离、日期时间),并可通过键盘录入备注信息。通过内置的无线传输模块(可选),可将画面实时传送到200m范围内的其它监视器上显示,从而实现远程监视。

真空吸附式爬壁机器人设计

Ξ №.4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D ec.1997?18? JOU RNAL O F NOR THW EST I N ST ITU T E O F L IGH T I NDU STR Y V o l .15 真空吸附式爬壁机器人设计 何雪明1 丁毅 朱明波2 (机械工程系) 摘 要 运用壁虎爬行原理,设计构思了真空吸附式爬壁机器人.采用多组橡胶吸 盘将机器人吸附在墙面上,配以简单四杆机构完成其行走功能,从而达到擦洗整个 墙面的目的.该机器人可用于建筑行业和洁净业. 关键词:壁面机器人,真空吸附,蠕行运动 中图法分类号:TQ 242.1(TH 122) 1 引言 目前,瓷砖、玻璃装璜的墙壁均采用人工直接擦洗.因高空擦洗作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研制一种适用于高楼墙壁擦洗的墙壁机器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壁面机器人是集机构学、传感技术、控制和信息技术等科学为一体的高技术产品,自8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有的已开始进入实用试验阶段.到1992年底,国外已有不同类型的爬壁机器人研制成功,其中以日本发展最快.国内较早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们已研制成功壁面爬行遥控检测机器人,采用真空吸附式,通过运载小车使机器人在壁面上下左右自由行走.另外, 上海大学研制了用于高层建筑窗户擦洗的真空吸附足式爬行机器 图1 爬壁机器人总体框架图人.上海交通大学亦于1995年研制了磁吸 附爬壁机器人用于油罐检测. 2 真空吸附式爬壁机器人总体设计 要实现机器人在普通壁面上的自由移 动,必须具备粘着功能与移动功能.常见粘 着功能主要靠吸附即负压吸附实现.根据吸 附力量产生装置不同,又可分为真空泵式、 喷射器式.移动方式一般有轮式、履带式及 足式三种.针对壁面移动机器人的工作条件以及壁面非金属性、金属性等其它原因,经过比较选择了多子真空吸附、足式移动的方案.其吸附性好,结构简单,由于吸盘采用列吸盘组, Ξ收稿日期:1997-05-10 第一作者:男,32岁,硕士 1、2作者单位:无锡江南大学机电系,邮编:214063

管道爬壁机器人的设计

管道爬壁机器人设计 作品内容简介 现在的管道机器人在竖直或者是水平方向都很好的实现了检测与清理功能。但至今还没有管道产品在复杂的管道中很好的工作。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款管道爬壁机器人,它既可以在水平管道中很好的工作还可以在竖直管道中完成工作,能够自如的在水平竖直交叉的复杂管道中完成检测,清理等工作。 该产品的主题结构为车体结构,在水平方向依靠车载力运动,在车体上安装有四个机械手臂,在机械手臂的前端安装有吸盘跟电磁铁,在塑料管道中依靠吸盘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铁质管道上利用电磁铁的磁力和机械手臂的交叉前进实现竖直方向的运动。该作品灵活多变,不但可以适应复杂的管道还能够进行多样的工作。 我们依靠机械臂的灵活度与吸盘,电磁铁的吸力来实现该产品的爬壁功能,在水平方向上利用最传统的智能车作为动力,这样的设计完全可以满足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灵活转变,实现复杂管道的自由穿梭,进而可以让该机器人更好的实现其检测与清理功能。该管道爬行机器人实现远程电脑控制,所得数据通过反馈处理使机器人能够完成各项做业。 一、研制背景及意义 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更新也越来越快。管道运输在我国运用比较普遍,但管道长期处在压力大的恶劣环境中,受到水油混合物、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腐蚀。这些管道受腐后,管壁变薄,容易产生裂缝,造成漏油、漏气的问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在管道广泛使用的今天,管道的检测、清理、维护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管道的封闭性和工作环境决定了这项工作的艰难。时至今日,虽然经过各国学者的努力,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但是他们大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功能不够强大。 2、人民对管道清洁机械的要求是不仅科技含量要高,而且还要绿色、节能、环保。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管道的检测、维护、清理等要求。 3、管道爬行机器人的研究更好地为管道的检测、维护、清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这种技术更好的提高了管道监测的准确性和管道清理的安全性,也便于管道工程管理维护人员制定维护方案,清除管道垃圾防止堵塞,事前消除管道的安全隐患,从而节约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管道维护成本,保障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及财产安全。 4、近些年来人们对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工作工具及其方式的要求逐步提高。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推进中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全面启动 特别是大型化工厂、大型天然气厂、大型地下管道处理系统的建成大型管道或类似管道装置组合处理系统设施以其高质量的工作效率、圆形管道结构占地少、有效工作空间大、美化生活环境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研究高效的管道机器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5、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国内外检测技术都得到了迅猛发展管道检测技术逐渐形成管道内、外检测技术 涂层检测、智能检测两个分枝。通常情况下涂层破损、失效处下方的管道同样受到腐蚀管道外检测技术的目的是检测涂层及阴极保护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挖坑检测达到检测管体腐蚀缺陷的目的对于目前大多数布局内检测条件的管道是十分有效的。 6、管道内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发现管道内外腐蚀、局部变形以及焊缝裂纹等缺陷也可间接判断涂层的完好性。因此各种大口径天然气管道、大口径石油运

仿机械式爬行机器人运动分析

仿机械式爬行机器人运动分析1机器人结构组成 该机器人大体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A.B。两部分之间由横杆进行连接。左侧横杆固连在A,右侧横杆固连在B。A,B与横杆之间存在转动副。内部电机驱动A,B以一定相位差绕横杆转动,即A 先向前运动,然后B再跟进运动同样的距离,按照这样的运动形式实现向前运动。A,B质量均设置为40g,杆为2g。 2机器人运动分析 2.1在光滑平面上的运动分析 设置A,B之间为转动副,转动副之间存在摩擦力,静摩擦系数为0.5,动摩擦系数为0.3,摩擦力臂为1.0。施加驱动disp(time)=0.1cos(time)。设置A,B与地面接触力不存在摩擦。通过Z向角速度与时间曲线可以看出,在没有摩擦存在的情况下,机器人出现在原地打转现象,不能正常运动。由此可得,机器人运动是依靠与地面的摩擦力进行运动的。 2.2在粗糙平面上的运动分析 转动副设置参数与光滑平面中的类似。设置A,B与地面接触力存在库伦摩擦,静摩擦系数为0.3,动摩擦系数为0.1,得到图2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在摩擦系数较低的情况下,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存在频繁的倒退现象,导致运动速度十分缓慢。 2.3更改摩擦系数,在粗糙平面上的运动分析 分别取以下几组摩擦系数代入仿真:(1)静摩擦系数为0.8动摩擦系数为0.1。(2)静摩擦系数为0.3动摩擦系数为0.8。(3)动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均为0.8。得出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可以得出(1)情况下相同时间运动位移最长,可以达到2(静摩擦系数

为0.3,动摩擦系数0.1情况下)位移长度的3倍(但是仍然存在后退现象)。 2.4单向摩擦下的运动分析 将接触力中的库仑摩擦去除,在机器人与地面接触面上加上单向力以模仿单向摩擦状态(即机器人在正运动方向上不存在摩擦力,机器人在反向运动方向上存在摩擦力为0.04N(摩擦系数为0.5情况下)的摩擦力)。可以得到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在单向摩擦状态下,机器人后退现象明显减少,运动速度变快。由此得出,机器人平均速度与静摩擦系数成正比,与动摩擦系数成反比,且使用单向摩擦材料可以避免后退。 3模拟在水平放置管道运动,进行运动分析 目前仿尺蠖机器人广泛应用于胶囊机器人与救援方面,其工作环境往往为狭窄的圆形管道,因此有必要进行机器人在管道中的运动分析。将机器人放置在一圆形管道内,设置动摩擦系数为0.5,静摩擦系数为0.3,其余参数与2一致。得到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由此可得机器人可以在管道内正常运动,但是在低摩擦系数的管道内,运动速度较慢。 4机器人内部驱动 图3为在A,B部分内的装置,由一步进电机与一行星齿轮组成。以A中装置举例,一步进电机转子带动齿轮1转动,齿轮1再驱动齿轮2转动。齿轮2与固连在B上的横杆相连接,带动横杆作行星运动从而带动B运动;同时B中装置同样可以带动A运动。由于步进电机的角位移与脉冲个数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输入同样的脉冲个数,使A,B内步进电机角位移一致,从而驱动机器人运动。 5仿尺蠖机器人的特点

最新爬壁机器人研究现状调查演示教学

爬壁检测移动机器人研究现状调查一.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科技不断发展,摩天大楼已成为现代都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享受高楼大厦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由此而带来的诸多难题,如高层建筑物立面的施工建设质量,维护以及安全监测等问题。 传统方法只有通过靠搭脚手架或采用吊篮等人工目测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精度低,检测过程十分危险,效率不高且成本较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研究重点集中到建筑爬壁检测机器人的研究开发上。 爬壁机器人作为一种能够用于极限作业的特种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在高空垂直立面位置作业。现在爬壁机器人已经在多个行业尤其是建筑行业,消防,核工业,石油化工业和制造业等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爬壁检测机器人是在爬壁机器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开发的,是爬壁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主演衍生产物之一。 爬壁检测机器人将极大提高建筑物检测水平,提高工人在危险环境下作业的安全性,降低高空作业的风险,提高劳动工作的效率并带来一定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二.爬壁机器人的分类 现有的爬壁机器人主要根据吸附功能和移动功能进行分类:

(1).根据吸附方式进行分类 爬壁机器人主要可以分为真空吸附式,磁吸附式和推力吸附式三种。 真空吸附是通过真空泵使吸盘内腔产生负压,通过负压使机器人紧紧贴在立面上,优点是不受壁面材料限制,容易控制,适应范围广;缺点是如果建筑立面不够光滑或存在凹凸时,容易使吸盘漏气造成机器人吸附能力降低。 磁吸附式首先要保证建筑立面是导磁材料,优点是结构简单吸附能力强,能够适应比较粗糙的建筑立面,而且不会出现真空漏气现象;缺点是只能用于导磁壁面而且断电失稳。 推力吸附采用螺旋桨或涵道风扇产生的推力使机器人贴附在立面上。优点是吸附力大小容易控制,越过障碍物的能力比较强;缺点是稳定性较差不易保持精度。 (2)根据移动结构进行分类 爬壁机器人主要可以分为车轮式,脚足式,履带式,轨道式等类型。 车轮式机器人通过电机驱动车轮移动,优点是控制简单灵活,速度较快,但要求壁面必须平坦,而且车轮式机器人的避障能力差。 履带式机器人优点是接触面积大,对各种建筑立面的适应能力强;缺点是灵活性较差不易转弯。

六足爬行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

本文的设计为六足爬虫机器人,机器人以交流-直流开关电源作为动力源,单片机为控制元件,伺服电机为执行部件,机器人采用三足着地进行运动,通过单片机对伺服电机的控制,机器人能够实现前进、后退等运动方式,三足着地运动方式保证了机器人能够平稳运行。伺服电机具有力量大,扭矩大,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单片机产生20ms 的PWM 波形,通过软件改写脉冲的占空比,从而达到改变伺服电机角度的目的。 1 机器人运动分析 1.1 六足爬虫式机器人运动方案比较 方案一:六足爬虫式机器人的每条腿都能单独完成抬腿、前进、后退运动。 此方案的特点: 每条腿都能自由活动,每条腿都能单独进行二自由度的运动。每条腿的灵活性好,更容易进行仿生运动,六足爬虫机器人可以完成除要求外的很多动作,运动的视觉效果更好。由于每条腿能单独完成二自由度的运动,所以每条腿上要安装两个舵机,舵机使用数量大,舵机的安装难度加大,机械结构部分的制作相对复杂,又由于每个舵机都要有单独的信号控制,电路控制部分变得复杂了,控制程序也相应的变得复杂。 方案二:六足爬虫式机器人采取三腿为一组的运动模式,且同一侧的前腿、后腿的前后转动由同一侧的中腿进行驱动。采用三腿为一组(一侧的前足、后足与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的运动方式,各条腿能够协调的进行运动,机器人的运动相对平稳。 此方案特点:相比上述方案,个腿能够协调运动,在满足运动要求的情况下,舵机使用数量少,节约成本。机器人运动平稳,控制、驱动部分都得到相应的简化,控制简单。选择此方案,机器人还可进行横向运动。 两方案相比,选择方案二更合适。 1.2 六足爬虫式机器人运动状态分析 1.2.1 机器人运动步态分析 六足爬虫式机器人的行走是以三条腿为一组进行的,即一侧的前、后足与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支架结构,当这三条腿放在地面并

管内爬行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

管内爬行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 【摘要】随着管内检测爬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它在工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本文所设计的管内爬行机器人驱动机构,即管内步伐式行走机构,是在分析以往的轮式和履带式机器人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新型的管内爬行机器人行走机构。 【关键词】管内爬行机器人;步伐式;驱动机构 0.引言 目前工业管道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及城市水暖供应等领域,因其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容易发生腐蚀、疲劳破坏或使管道内部潜在缺陷发展成破损而引起泄漏事故等,必须定期地对这些管道进行检修和维护,然而管道所处的环境往往是人力所限或人手不及,检修难度很大, 所以燃气管道管内探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实用化工程,关系到燃气的安全、合理地应用和管理。管道检测机器人(管内爬行机器人驱动机构)就是为满足该需要而产生的。 根据管内步伐式行走机器人的运动模仿人在井筒中四肢扶壁上下运动的模式,设计了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有效的解决了机器人在管道内的行走。 1.管内爬行机构总体设计 管内爬行机构主要由撑脚机构及其传动,牵引机构及传动,转向机构3部分组成:见图1所示: 该管内爬行机构的运动控制过程大致为:主、副电机不同时工作,分别控制其牵引机构和撑脚机构,并且镜面对称的两单元,其支撑脚同一时间径向所处状态相反,即前脚踩在管壁上时,后脚处在抬起状态;反之亦然。具体过程为通过副电机16带动齿轮与齿圈啮合旋转,齿圈背面的平面螺纹驱动滑杆沿滑道径向移动,从而实现支撑脚的转换。主电机1通过联轴器与丝杠连接,带动丝杠旋转,将丝杠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螺母的轴向移动,从而通过连杆机构拖动身躯和前后单元向前移动,另一部分的控制过程相同。上述动作是管内爬行机构的一个步进过程,循环执行步进过程机器人继续前进,实现管内的均匀连续行走。 2.撑脚机构及其传动 撑脚机构的作用是使管道机器人被支承在管道中心线上。其机构及传动(见图1)由电机16、小齿轮15、齿圈及平面螺纹14、滑杆13、脚靴12组成。当电机16带动小齿轮15和齿圈14旋转时,齿圈背面的平面螺纹驱动滑杆13在筒体10的径向轨道内外伸推动脚靴踩在管壁上,电机反向旋转时,滑杆内缩带动脚靴径向抬起离开管壁。脚靴三套在圆周上间隔120°布置,三套脚靴同步伸缩,其动作与车床三爪卡盘的动作类同。三套脚靴伸出踩在管壁上时,使机器人处在管道的中心线上。为了使机器人在脚靴缩回时,仍能维持在中心线上,安装4组辅助支承轮18,每组三套,在圆周上间隔120°安装,支承轮通过支承柱19、弹簧20分别与支架3和筒体10固连。当撑脚缩回时支承轮使机器人基本上维持在管道中心线上。当机器人行走过程中支承轮遇到障碍时弹簧被压缩通过障碍。 3.牵引机构及传动 牵引机构的作用是拖动机器人前进.牵引机构(见图1)由电机1、螺杆2、螺母5拨销4、拨杆7和支承杆9组成。当电机1带动螺杆转动时,螺母受拨杆的约束不能转动而沿螺杆轴向移动,固连其上的拨销4拨动拨杆7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脚靴12锁死在管壁上,支承杆9不能向后运动,拨杆7通过销6带动支架3及其

爬行式弧焊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姓名: 班级: 学号:

爬行式弧焊机器人 摘要:本文介绍爬行式弧焊机器人结构光三维视觉传感器的传感原理、系统组成和设计依据。用会聚透镜和柱透镜组合产生线长35~40 mm、线宽1 mm 的光纹投向焊缝, 热敏电阻组成桥式自功控温电路,用5 L /s 流量的空气(或氩气) 吹开烟尘、蒸汽和飞溅物等, 微型CCD 摄像机加装窄带滤光片摄像, 经二值化、图像分割和中心取样等图像处理并计算出偏移量送控制系统引导爬行机器人正确施焊。 关键词:弧焊机器人; 爬行机构; 焊缝跟踪; 图像处理 Abstract:M ake use of combinat ion of assemble lens and co lumns lens to produce ligh t veins of 35~40mm length and 1 mm w idth w hich is thrown to weld seam. Therm isto r compo ses of bridge2type electric circuit w h ich conto ls temperature automat ically.The rate of flow ing of 5 L /s blow s fumes, steam and splash th ing etc. M inni CCD is added narrow 2tape filter ligh t p late to take p icture, through image processing such as 2 valuemelt ing, image cut t ing, cent ral samp ling and calculate deviation to send to control system,w h ich guides craw ling robo t to w eld correctly. Key words:Arcw lding robo t; Craw lmachine; Weld seam tracking; Image processing 1.引言 焊接是一种劳动强度比较大、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工艺方法。在焊接过程

竖直管道爬行机器人

竖直管道爬行机器人 小组成员:刘晓燕、周平、时佳、王迪阳、刘传亮 一、设计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道在当今社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管道在长期的使用中难免会出现破裂、堵塞等,人们往往为了寻找管道上的一个裂纹而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今水平管道的检测、清理、维护已经不再是个难题,但竖直管道中的检测、清理、维护仍然有待解决。而我们设计的机器人正是为满足在竖直管道的爬行而设计的,它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可以成为管道检测、清洗设备的载体、检修的运输工人,使得管道的检测、清洁等工作易于实现。 二、组成介绍: 该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一个伸缩模块和两个支撑模块。伸缩模块主要由曲柄连杆构成,利用驱动电机的转动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两个支撑模块结构上完全一样,都是由初始弹簧提供微张力而贴附在竖直管道内壁。由电动机的转动产生推力,使机器人的脚与管壁压紧而锁死,从而产生机器人行走所需的静摩擦力。伸缩模块和支撑模块按一定的顺序工作,从而实现机器人在管道内的爬行。 三、结构设计: (1)支撑架的设计 为满足不同内径管道的需求,将支撑架设计为可伸缩的。同时将上下两组支撑架设计为空间十字交叉形,这样就满足机器人在管道中爬行的稳定性,,并在上下两组支撑架中各安装有被压缩的弹簧,以提供一初始的张力,使摩擦滑块与管道内壁能够充分接触。 (2) 摩擦滑块的设计 摩擦滑块与管道内壁接触的部分,滑块的上部分有圆滑过渡以防止遇到障碍物时机器人被卡死。而且这部分是可拆卸的,对不同材质的管道可选用不同材料的滑块接触面与管道内壁接触。 (3)微电机及曲柄滑块部分设计 微电机通过杆件固定在机器人下肢的正下方,一方面为可降低机器人的重心使机器人在一开始时能够稳定的贴在管道内壁而不下滑,另一方面使上肢与电动

六足爬行机器人设计--第2章 六足爬行机器人的方案设计

第2章六足爬行机器人的方案设计 2.1 总体设计要求 技术参数: 自由度数:每条腿有3个,共有16个; 本体体重:≤6kg; 行走速度:≥20mm/s; 设计要求: 能够完成前进、倒退、转弯、摆头、避障等任务,并且便于人工控制。 工作要求: 1)机器人的重量控制在6公斤左右,但是这是设计的爬行机器人,为适应不同地形, 它的最大负重加20%。为1.2公斤; 2)机器人机体运动时离地最低为100mm; 3)机器人机步长不低于50mm; 4)为保证电机良好工作和不至于使电机在重负重下工作,机器人小腿和地的夹角不小 于10度,不大于40度,小腿往内倾斜; 多足爬行机器人的一般设计准则: 1) 能够实现机器人多种姿态间的灵活调整; 2) 机器人机体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 3) 机器人整体结构强度高、刚度好、负载能力达到要求; 4)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驱动及配套装置数量,简化控制的复杂性。

2.2六足爬行机器人的步态规划 步态设计是实现爬行的关键之一,也是系统控制难易的标志,为达到较为理想的爬行,考虑下列要求: 1)步行平稳、协调,进退自如,无明显的左右摇晃和前后冲击; 2)机体和关节间没有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当摆动腿着地时,与地面接触为软着陆; 3)机体保持与地面平行,且始终以等高运动,没有太大的上下波动; 4)摆动腿胯步迅速,腿部运动轨迹圆滑,关节速度与加速度轨迹无奇点; 5)占空系数β的合理取值。 根据占空系数β的大小可分为3种情况: 1)β=0.5,在摆动腿着地的同时,支撑腿立即抬起,即任意时刻同时只有支撑相 或摆动相; 2)β>0.5,机器人移动较慢时,摆动相与支撑相有一短暂的重叠过程,即机器人 有所有腿同时着地的状态; 3)β<0.5,机器人移动较快时,所有腿有同时为摆动相的时刻,即所有腿同时在 空中,处于腾空状态,因此在交替过程中要求机器人机构具有弹性和较快的速 度,否则难以实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设计出β>0.5(β=0.55)的六足机器人步态为满足其平稳性的要求,六足机器人采用占空系数为0.55(即在运动过程中有六条腿同时着地)的三角步态。如图2.1(a)所示,机器人开始运动时,六条腿先同时着地,然后2、4、6三条腿抬起进行向前摆动的姿态准备,另外三条腿1、3、5处于支撑状态,支撑起机器人本体以确保机器人的重心位置始终处于三条支腿所构成的三角形内,使机器人处于稳定状态而不至于摔倒,摆动腿2、4、6抬起向前跨步(如图2.1(b)所示),支撑腿1、3、5 一面支撑机器人本体,一面在动力的作用下驱动机器人机体向前运动半步长s(如图 2.1(c)所示)。在机器人机体移动结束后,摆动腿2、4、6立即放下,呈支撑态,使机器人的重心位置处于2、4、6三腿支撑所构成的三角形稳定区内,同时原来的支撑腿1、3、5经短暂停留后抬起并准备向前跨步(如图2.1(d)所示),当摆动腿1、3、5向前跨步时(如图2.1(e)所示),支撑腿2、4、6此时一面支撑机器人,一面驱动机器人本体,使机器人机体向前行进半步长s(如图2-1(f)所示),如此不断循环往复,以实现机器人的向前运动,由于设计速度并不是非常精确,所以其行进轨迹并不是一条笔直的直线。

爬杆机器人设计.docx

爬杆机器人 班级:自动化 08-1 姓名:李刚 学号:

目录 1.设计题目?????????????????1 目的??????????????????1 目介????????????????1 条件及要求?????????????1 2.运动方案设计??????????????2机械期的功能要求 ?????????????2 功能原理????????????????2 运律????????????????3 2.3.1工作分解?????????????????3 2.3.2运方案?????????????????5 2.3.3行机构形式???????????????6 2.3.4运和力分析????????????????7 2.3.5行系运???????????????8 3.计算内容 4.应用前景 5.个人小结 6.参考资料?????????????????8 ?????????????????10?????????????????11?????????????????12 附录?????????????????????13

1. 设计题目 1.1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以及润滑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 并将其转化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最主要环节,整个过程蕴涵着创新和发明。 为了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参加了此次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 2设计题目简介 我们此次做的课程设计名为爬杆机器人。该机器人模仿虫蠕动的形式向上爬行,其爬行运用简单的曲柄滑块机构。其中电机与曲柄固接,驱动装置运动。曲 柄与连杆铰接,其另一端分别铰接一自锁套(即上下两个自锁套),它们是实现上爬的关键结构。当自锁套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时,由力的传递传到自锁套,球、 锥管与圆杆之间形成可靠的自锁,阻止构件向下运动,而使其运动的方向始终向 上(运动示意见右图)。 1. 3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 首先确定机器人运动的机构原理及所爬行管道的有关数据,制定多套运动方案。再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运用相关应用软件(例如CAXA,Solidworks ,ADAMS等造型、分析软件)进行运动模拟,对设计题目进行创新设计和运动仿真,最后在多方面的考虑下确定一套方案并完成整套课程设计说明书 及相关的软件分析图表和文件并由三维动画模拟出该机器人的运动。 2 . 运动方案设计 该机器人模仿的动作是沿杆向上爬行,整个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而且我们 目前所设计机器人爬行的杆是圆杆。

爬壁式机器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爬壁式机器人设计 专业班级光机电一体化工程(08级) 姓名杨冲 指导教师徐汉斌 所属助学单位武汉电子信息专修学院 2011年 12 月 2 日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 (3) 总体结构 (3) 1.1机械结构 (3) 1.2控制系统硬件 (4) 1.3传感导引系统 (9) 第二章 (14) 2.1爬壁机器人磁吸附原理 (14) 2.2磁吸附技术简介 (14) 2.3.电磁铁吸力及选材 (14) 第三章 (16) 3.1一种新型磁轮单元 (16) 3.2磁轮分析 (16) 第四章爬壁机器人的力学分析 (18) 4.1爬壁机器人静力学分析 (18) 4.2爬壁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19) 结论 (21)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1)

摘要 爬壁机器人,是极限作业机器人的一个分支,它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在垂直墙壁表面或者天花板上移动作业爬壁机器人能吸附于壁面而不下滑,实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负压吸附与磁吸附介绍一种新型爬壁机器人,它以超声串列法自动扫查和检测在役化工容器筒壁对接环焊的危害性缺陷。本文将着重介绍了它的机械结构及位置调整运动控制算法。这种机器人采用磁轮吸附和小车式行走,利用磁带导航,光纤传感器检测,具有结构紧凑、导航性能好、位置调整方法可行和定位精度高等特点。本文将介绍的爬壁机器人为超声串列自动扫查机器人是以某炼油厂加氢反应器为具体的应用对象,用来以超声串列法自动扫查和检测筒壁对接环焊缝的危害缺陷而研制的,并按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要求,用超声串列法检测。超声串列法要求一发、一收探头中心声束保持在一个与焊缝中心线相垂直的平面内,收发探头相对于串列基准线须保持等距、反相、匀速移动。由于采用手动检测,操作难度大,重复性差,可比性差而难以实施。对于这种用在圆形筒壁上在役检测的机器人,丹麦的force公司研制了多用途模块磁轮扫描仪AMS-9、AMS-10等系列磁轮爬壁机器人,日本的Osaka Gas Co。 Ltd公司研制了磁轮爬壁检测机器人,但是售价昂贵。从文献及报道方面看,国内对于这种在役磁轮式爬壁机器人还少有实用化的样例,也缺乏这方面的机械结构及自动控制装置的研究,因此,对大厚度焊缝的超声波探伤自动扫查爬壁机器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机器人技术爬壁机器人磁吸附 前言 机器人是传统的机构学与近代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机构学、信息科学和传感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性高科技产物,它是一种模仿人操作、高速运行、重复操作和精度较高的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将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小型化、微型化成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开发一种小型、便携的爬壁机器人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军事方面,它可以被投放在敌后,爬行于建筑物的外墙或玻璃壁面上,对室内的情况进行侦察;或者充当可移动的爆破物,近距离杀伤敌方的重要设施和人员。 爬壁机器人作为工业用机器人的一种,指的是能够在垂直陡壁上进行作业的机器人,它作为高空极限作业的一种自动机械装置,可以代替人工在高空、毒气毒液、辐射、水下

管道爬行器的研究与设计

管道爬行器的研究与 设计

1 绪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气管道以及各种输送管道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我国及世界各个国家内,由于地形的限制和土地资源的有限,在地下都埋设了很多的输送管道,例如,一方面天然气管道、石油管道等,在埋有管道的地面上都已经建成了很多的建筑物、公路等,给管道的维修和维护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当这些管道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了泄露、堵塞等问题时,人们普通的做法是挖开道路进行维修,有些时候如果不能准确判断泄露和堵塞的具体位置时,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7]。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力、冶金等工业的管道工程大多采用焊接管路。为了保证焊接管路的焊接质量和运行安全,管道工程都要对焊缝进行检测,检测焊接部位是否存在虚焊、漏焊、伤痕等焊接缺陷。常用的焊缝检测方法是采用无损检测,如超声、射线、涡流等。对于管路检测,则大多采用管道内爬行探伤检验设备(简称爬行器) 对焊缝进行射线检测。这类爬行器由于受管道尺寸的限制,大多结构十分紧凑。在检测过程中,爬行器在其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可连续对同一管道不同位置上的焊缝质量进行检验。考虑管道焊缝检测的效率,常常当管道焊接具有一定长度之后,才集中对管道进行检测。如果一次要检测的管道比较长,爬行器的控制系统应采用车载式布置。使用时,通过外部的控制器对爬行器上的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决定爬行器的工作状态。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管道测试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互之间的渗透程度越来越深,管道爬行机器人是在狭窄空间中进行精密操作、检测或作业的机器人系统。其中机器人的作业环境一般是危险的。火力发电厂、核电厂、化工厂、民用建筑等用到各种各小管道,其安全使用需要定期检修。但由于窄小空间的限制,自动维修存在一定难度。仅以核电站为例,检查时工人劳动条件恶劣。因此管道内机器人化自动检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十分必要。人们不再为了维修、维护管道时挖开道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目前的管道机器人都是以履带、轮子等实现在管道中的移动,其技术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市场尚不成熟。例如:不能适应大范围的管道内径变化,运行中姿态的调整不够理想,在十字型、丁字型等较复杂的管道内径中不能较平稳的通过等等;结合目前管道机器人所存在的缺点,应用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专业知识,设计出了新型管道爬行机器人。此机器人可实现大范围内的管道内径变化,顺利通过十字型、丁字型等较复杂管道;在运行中的姿态调整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基于PLC的爬行机器人设计

基于PLC的爬行机器人设计 吴伟健张春光* (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摘要:机器人需要能够感知外界环境,通过处理感知信息来控制其肢体。为了实现机器人在未知环境里,智能地工作,本设计以PLC为中心,设计爬行机器人如何采集周围信息,并规划和实现其行走。以机器人构架作为机器人最基本的结构,其包含驱动控制系统;再设计信息采集系统,用于采集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信息;最后设计以PLC为核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机器人能通过PLC的输入口,手动控制爬行机器人,也能让机器人自动感知外界环境,对感知信号进行判断后控制机器人行走。 关键词:爬行机器人;信息周围采集;行走 1 引言 由于机器人需要根据身处的环境,而执行不同的动 作。在本系统里面就设计了信息采集系统,用于采集机器 人周围信息。为了让机器人的肢体根据主控信号而执行对 应动作,系统配置了机器人驱动系统。 本系统以PLC为控制中心对信息采集系统和机器人 构架进行控制。如下图1-1是控制结构框图 。 图1-1 控制结构框图 1.1 信息采集系统与PLC联系的设计 PLC通过串口通信与信息采集系统取得联系。信息 图2-1 PLC的I/O接线图采集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信息采集系统自动地采集机器人周围信号,有3路超声波信号、有温度、湿度、12路红外传感信号。并且把采集到的信息储存起来,通过串口通信PLC可以查询到采集到的信息。 1.2 机器人驱动系统与PLC联系的设计 机器人驱动系统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机器人驱动系统反复读取并口上的动作信号,这样PLC就可以通过并口把指定动作信号传送给机器人驱动系统,该系统根据信号的内容来发出18路PWM信号,进而驱动18个舵机,使其运动到指定的位置,每当执行完一次任务后,该系统会通过I/O口反馈一个信号。 2 系统的设计 2.1 PLC的I/O接线设计 本系统需要一个通信接口,8个数字量输出及12个数字量输入,所以选择西门子PLC S7-224CN。该可编程控制器有一个RS485通信接口,有10个数字量输入和14 个数字量输出,正适合本系统, PLC的I/O接线见图2-1。图中 的J_A VR是接到机器人驱动系 统对应的接口上,通信口 PORT0在下载完程序之后,与 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端相连。 2.2 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 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工作是 采集机器人周围信息,图2-2 是该系统最小系统。在本系统 里面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能采集机器人前方,左前 方和右前方的障碍物信 息。本系统运用3个超声波测距模块分别检测这3个方向的障碍物的距离。 最电子工程学院教师,教授,本文指导教师

爬杆机器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爬杆机器人 设计者: 设计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机械原理教研室

目录 1.设计题目……………………………………………11.1设计目的………………………………………………11.2设计题目简介…………………………………………1 1.3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1 2.运动方案设计……………………………………22.1机械预期的功能要求…………………………………22.2功能原理设计…………………………………………22.3运动规律设计…………………………………………3 2.3.1工艺动作分解……………………………………………3 2.3.2运动方案选择……………………………………………5 2.3.3执行机构形式设计………………………………………6 2.3.4运动和动力分析…………………………………………7 2.3.5执行系统运动简图………………………………………8 3.计算内容……………………………………………8 4.应用前景 (10) 5.个人小结 (11) 6.参考资料 (12) 附录 (13)

1.设计题目 1.1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以及润滑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最主要环节,整个过程蕴涵着创新和发明。 为了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参加了此次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1.2设计题目简介 我们此次做的课程设计名为爬杆机 器人。该机器人模仿虫蠕动的形式向上 爬行,其爬行运用简单的曲柄滑块机构。 其中电机与曲柄固接,驱动装置运动。 曲柄与连杆铰接,其另一端分别铰接一 自锁套(即上下两个自锁套),它们是实 现上爬的关键结构。当自锁套有向下运 动的趋势时,由力的传递传到自锁套, 球、锥管与圆杆之间形成可靠的自锁, 阻止构件向下运动,而使其运动的方向 始终向上(运动示意见右图)。 1.3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 首先确定机器人运动的机构原理及所爬行管道的有关数据,制定多套运动方案。再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运用相关应用软件(例如CAXA,Solidworks,ADAMS等造型、分析软件)进行运动模拟,对设计题目进行创新设计和运动仿真,最后在多方面的考虑下确定一套方案并完成整套课程设计说明书及相关的软件分析图表和文件并由三维动画模拟出该机器人的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