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贸易合作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前景展望

合集下载

中非关系的历史进程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非关系的历史进程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非关系的历史进程现状及未来展望中国和非洲虽然相距甚远,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汉朝和非洲已开始相互了解,间接地交换各自的特产珍品。

唐朝时就与当时统治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帝国开始正式直接交往。

唐代的青白瓷器和钱币在埃及、肯尼亚、桑给巴尔等地多有发现。

宋朝航海业的发达使中非的人员和物产交流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产品不仅大量出现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沿海,而且还深入到津巴布韦等非洲内陆地带。

中国元朝与非洲的直接交往不断增加。

元世祖曾遣使臣到马达加斯加“采访异闻”,中世纪世界四大旅行家之一、摩洛哥人拔图塔也曾访问中国南方的泉州、杭州和广州等城市。

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友好关系已发展到双方官方代表相互访问。

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几次率领由数十艘大船组成的船队,代表中国政府访问了现今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的东非港口。

索马里北部一个名为“郑和屯”的村落就是为纪念郑和访问而命名的。

明朝从非洲输入了象牙、犀角、琥珀等珍贵产品和鸵鸟、斑马、长颈鹿等珍禽异兽,中国的特产锦缎、丝绸、瓷器和漆器等珍品也不断流向非洲。

15世纪西方殖民者开始侵入非洲,把非洲推入历史上最黑暗的殖民统治时期。

中国在19世纪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后,中非人民不但被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剥夺了互相交往的权利,而且一同遭受西方垄断资本集团的奴役和剥削。

19世纪80年代后,西方列强把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强迫运到非洲修铁路、开矿山、事农耕,西非达喀尔铁路、刚果铁路、南非的兰德金矿等都渗透着大批华工的血汗。

相同的不幸遭遇把中非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非洲国家的关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巩固,形成了患难与共、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全面合作的新型国家关系。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非关系的新纪元。

中国与广大非洲国家相继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的基础上,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中非关系生机勃勃,牢固坚实。

中非合作:成果丰硕,未来可期

中非合作:成果丰硕,未来可期

中非合作:成果丰硕,未来可期中非合作历史悠久,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非两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从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人员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展示中非合作的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经济合作中非经济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非关系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非贸易额逐年增长,双方间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非洲是中国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中国致力于帮助非洲实现经济独立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债务减免和优惠贷款,帮助非洲国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卫生事业等发展。

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投资合作,助力非洲国家挖掘本土资源,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

二、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果显著。

中国在非洲修建了众多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港口、铁路、公路、桥梁等。

这些项目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运输效率,有效推动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还积极参与非洲能源领域的建设。

中国企业在非洲推动了一系列的能源合作项目,包括电力、水电站和太阳能等。

这些项目为非洲国家提供了电力供应,并帮助非洲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

三、社会发展中非合作不仅注重经济发展,也关注非洲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国在非洲推行了一系列援助项目,包括医疗援助、教育援助和人才培训等。

中国医疗队深入非洲基层,提供医疗服务,帮助非洲改善卫生状况,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中国在非洲设立了多所孔子学院和文化中心,促进了中非间的文化交流与友谊。

四、人员交流中非合作不仅局限于经济和政治领域,也积极推动人员交流与合作。

中国政府设立了奖学金项目,鼓励非洲学生来华学习,培养中非友谊的接班人。

同时,中国也派遣了大量的志愿者和专家赴非洲国家开展援助项目,为非洲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及其经济影响

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及其经济影响

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及其经济影响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日益频繁,成为双方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模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并分析其对双方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合作的背景和前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能够为非洲提供大量的商品和服务,同时,非洲作为资源丰富的大陆,也是中国企业投资和市场拓展的重要目的地。

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主要包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

在商品贸易中,中国向非洲出口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制成品,同时进口石油、金属矿石和农产品等原材料。

在服务贸易中,中国积极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转让和金融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助力非洲国家的发展。

未来,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前景仍然广阔,双方可以进一步拓展贸易领域,同时加强投资合作和创新合作,共同推动中非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对非洲的经济影响1. 促进非洲经济发展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中国的市场需求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出口机会,推动了非洲的制造业发展。

同时,中国的投资促进了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开发,提高了非洲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 扩大中国市场和资源供应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增加了中国市场的多样性,满足了中国人民对多样化消费品的需求。

同时,非洲丰富的资源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供应,保障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双边合作持续深化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政治、文化和人文等方面的合作。

这种全面的合作推动了中非两国关系的持续深化,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三、中国对非洲贸易合作面临的挑战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1. 资源依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对非洲的大量资源进口有时可能导致非洲国家资源过度开采,影响到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合作过程中,需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意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非贸易合作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前景展望

中非贸易合作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前景展望

形 ,不过 由于当 时的 非洲 国家 中 要的地位 。 与此 同时, 尽管 中 国和 为指 导原则 。 9 6年 , 泽 民主席 19 江
只有 埃塞 俄 比亚和 利 比亚 处 于独 非洲 的官 方往 来仍 旧继 续 ,但非 访 问非洲 被认 为 是 中非关 系从地 立 状态 , 因此非洲 只有 这两 个 国 洲大 多数 国家 仍 处在经 济和 社会 缘政 治 关系转 化 为更广 泛 的经济 家参 加 了会 议 。 另一方 面 , 17 局势 动 荡的环 境 中 ,其 主要 的 贸 合作 关系 的转折 点 。 在 91 中国重 返联 合 国的过 程 中 ,非 洲 易对 象 也仍 是欧 洲 。在 这种 情况
威 士 兰 等 四 国 仍 与 台 湾 保 持 联 经 济体 与 当地其 他 国家之 间 的融
援 助 、贸易 和投 资成 为推 动
系。
合, 推动 了 区域振 兴 。 非洲经 济转 这一 时期 中非 经济 关系 的三 驾马
在5 0年 代 到 7 0年 代 年 , 中 型带来 的需求使 中非 贸易合 作在 车 ,其 中贸易仍 占据 绝对 主 导地 非 经 济 关 系 的主 要 特 征 是 中 国 促进 非洲 发展 中 的作用 又一 次被 位 。 中国提供 的援 助主 要集 中在
的政治 同盟 ,这 种政 治合 作也 对 使得 深居 内陆的赞 比亚 能够 将其 圣 多美 和普 林西 比共 和 国、塞 舌
双边 经 贸关 系发 展产 生 了积极 作 铜矿 资源 直接 运输 出 口。该铁 路 尔、 南非 、 坦桑 尼亚、 比亚 赞 用。 一方 面 ,9 5年在 印尼万 隆举 至今 仍是 中非 合作 的重要象 征 。 15 行 的亚 非会 议上 ,包 括 中国在 内 殖 民主 义 维护世 界 和平 的政 治宣

中非经贸合作:互利共赢,共创未来

中非经贸合作:互利共赢,共创未来

中非经贸合作:互利共赢,共创未来中非经贸合作是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与商业合作关系。

由于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潜力,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合作关系逐渐加深,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非经贸合作的互利共赢以及共同创造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非经贸合作的背景和意义中非经贸合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运动,并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非经贸合作逐渐由传统的援助模式转变为全方位合作的新模式,涵盖了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流等领域。

中非经贸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加强经贸合作,中国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市场,提高资源的供给能力,并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非洲国家可以借助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推动本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并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种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共同构建一个公平、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中非经贸合作的现状和成果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2083.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约占总贸易额的90%。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涵盖了石油、铁矿石、金属制品、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积极参与非洲的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建设项目。

例如,中国援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和坦桑尼亚港口等项目得到了非洲国家的广泛赞誉。

此外,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与非洲国家加强发展战略对接,进一步推动了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三、中非经贸合作的优势和机遇中非经贸合作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机遇。

首先,中国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助于扩大农产品输出、促进工业化进程,提升非洲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其次,中非合作可以通过互联互通和交流互鉴,促进双方经济的融合与共享,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推动“南南合作”的深入发展。

中非贸易回顾与展望

中非贸易回顾与展望

中非贸易回顾与展望于培伟中国与非洲贸易往来始于1950年。

中国政府秉承“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同非洲各国的经贸关系,合作规模逐步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水平日见提高,中非互利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中非贸易发展的四个阶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非贸易规模从1000多万美元增至数百亿美元,贸易对象由一两个国家增加到50多个,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也日趋多元化。

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初步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非贸易发展比较顺利。

其中贸易方式从50年代初的民间贸易发展到较大规模的官方贸易,商品结构从初级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产品种类增至几十种,贸易伙伴从最初的北非国家扩展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贸易支付方式由记账支付逐渐转向现汇贸易。

50年代是起步阶段。

1950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仅有1214万美元,占当时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有贸易往来的只有摩洛哥和埃及;到1959年,中国已同19个非洲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贸易额0.9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了7倍多。

中国出口商品从单一的茶叶为主,逐步扩展到茶叶与粮油产品(占56.2%)、轻工产品(占16.2%)、钢材(占11.7%)和机械产品(占3%)等。

60年代中非贸易继续发展。

到1969年,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非洲国家和地区增至38个,中非贸易额达1.82亿美元。

这一时期,由于外汇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中非贸易往来主要采用易货贸易方式,以记账支付结算,在促进贸易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贸易品种。

70年代中国对非贸易发展较为迅速。

贸易额从1970年的1.77亿美元增长到1978年的7.65亿美元,增长4.3倍,其中中国对非出口增长4.2倍,自非进口增长4.5倍。

特别是随着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非洲国家和地区达47个,与中国签署贸易协定的非洲国家亦达30个。

中非贸易关系的变迁与未来前景

中非贸易关系的变迁与未来前景

中非贸易关系的变迁与未来前景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贸易关系持续增长,中方不断加强对非洲的投资和援助。

尤其在近年来,双方合作逐渐从单一的资源开发扩展到多领域合作,成为中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中非贸易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状和前景三方面介绍中非贸易关系的变迁和未来。

一、历史背景中国与非洲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交,建交之初,中国对非洲捐赠援助以及技术援助就占到中国对外援助的一大份额。

到了21世纪初,中国对非洲援助的形式和内容逐渐转换为贷款和投资。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标志着中非经贸关系的开始进入新阶段。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崛起,对非洲的投资和合作日益增多,其在非洲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同时,也引来西方国家对其的指责和批评。

二、现状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08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

其中,中国自非洲进口的商品金额占全球总量的16.2%,而中国向非洲出口的商品金额占全球总量的4.6%。

这表明中非贸易的发展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自2017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非合作不断扩大,一些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得到开展,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例如,中埃跨国高速公路、光明大道、中罗铁路等重大项目都在加速推进。

除此之外,中非经贸投资也在领域多元化方向上不断变化。

最近几年,随着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中国对非洲消费品市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如2019年7月,中国菜籽油进口自非洲的额度涨至30万吨,中非合作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

三、前景中非合作具有前景广阔的前途。

未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合作将继续深化,非洲国家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中,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发展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仍将成为重点。

另一方面,未来中非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中非贸易的地位或许会受到冲击。

其次,中非贸易仍面临一些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双方需要做出更加努力的努力。

中非贸易合作机遇与挑战

中非贸易合作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中非贸易机遇挑战解决建议合作一、中非贸易合作的历史及现状(一)中非贸易的历史发展中非贸易往来自古便有。

公元前10世纪商人便穿梭于中非之间,借助航海技术促成中非商品文化交流,进而促进了亚非大陆上海上贸易的发展。

然而,中国晚清盲目自大,闭关锁国,再加上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使得中非贸易被迫中断,丝绸之路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光辉。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非贸易逐渐迎来了复苏。

新中国成立之后,与非洲大陆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建交。

随着非洲大陆上兴起反殖民运动的开展,中非因相似的历史渊源,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相互扶持,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显著。

1955年,亚非国家会议在非洲万隆举行,标志着广大亚非发展中国家逐渐展开合作。

当时与会的亚非各国都刚刚独立,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急需发展。

万隆会议期间,时任中国国家总理的先生提出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与中非及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五项原则,为中非贸易合作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将奋斗重心转向经济建设。

九十年代,非洲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标志着非洲大陆第三世界国家反殖民运动的成功。

此后,中非交往更加频繁,贸易几乎涵盖非洲所有国家。

非洲反殖民运动结束后,中国也将对非策略从支持反殖民运动向尊重非洲国家国家主权转移。

而在经济领域,中国也对于非洲国家的经济政策作出调整,积极推动中非贸易合作的开展。

九十年代起,中国向非洲国家出口商品也由过去的轻工业产品逐渐转向高技术产品的方向发展。

此外,中非贸易在交易方式上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原有的付款方式上又添加了增付定金、货到付款、即期付款等方式,为中非贸易发展大大地提供了便利。

21世纪之初,中国同非洲国家一道举办了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也标志了中国与非洲贸易伙伴关系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对中非贸易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今,中非贸易总额在整个非洲对外贸易总额之中占据第一名的位置,而中非之间密切的贸易伙伴关系还将继续发展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贸易渠道进一步被切断。中国 国内频繁发生的农民起义和外来 侵略战争,包括 19 世纪初的两次 鸦片战争,也使得中国方面无暇维
及相关政治学研究者的瞩目。从 航行距离也不断增加。在非洲的 系双方贸易往来。
中国的角度来看,这些经贸合作关 桑给巴尔岛和津巴布韦已经出土
非洲国家处于殖民统治下的
系包括无偿援助、融资提供、货物 贸易、直接投资、项目承包以及建 设开发等多种渠道。其中,尤以货 物贸易历史最为悠久,对双边经济 发展贡献最为突出。本文力图从 回顾和展望两个角度,梳理中非 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发展的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中,非洲 易对象也仍是欧洲。在这种情况
(五)全面发展时期 (1995 年
国家的赞成票在其中起了关键性 下,由于双边贸易对双方的经济 至今)
作用;中国也在国际发言中明确 发展缺乏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
历史阶段
下西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郑 国工人的血汗也曾挥洒在毛里求
和船队最远到达了东非沿海地区, 斯、马达加斯加岛和留尼旺的种植
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 并使用瓷器、丝绸以及中国其他的 园。如今,在非洲许多国家中都还
伴并不使人感到吃惊,这背后的 工艺品交换非洲的产品和其特有 生活着这些工人们的后裔,最新的
形,不过由于当时的非洲国家中 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尽管中国和 为指导原则。1996 年,江泽民主席
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亚处于独 非洲的官方往来仍旧继续,但非 访问非洲被认为是中非关系从地
立状态,因此非洲只有这两个国 洲大多数国家仍处在经济和社会 缘政治关系转化为更广泛的经济
家参加了会议。另一方面,在 1971 局势动荡的环境中,其主要的贸 合作关系的转折点。
原因有中国作为世界最大贸易国 的动植物品种,将中非贸易关系 估计显示,包括服务行业在内(如
的地位,有中国廉价的制造业与非 推向了一个高潮。最后一次这样 医生、理发师 和零售商等),目前
洲丰富的资源产品形成的互补特 的远海航海活动,发生在 1433 年 非洲拥有一百多万华裔劳动力。
点,还有中非之间贸易历史的源 大撤退时期;之后更远距离的航
的五时期的分类 ,将 16 世纪至今 的中非贸易史划分为如下几个阶 段:海上丝绸之路时期,平行世界 时期,政治联盟时期,相对独立时 期,以及全面发展时期。
(一)海 上 丝 绸 之 路 时 期(16 世纪之前)
中非之间的货物交换有着悠 久的历史,一些考古发现表明这
关,也与欧洲对非洲的殖民侵略有 关。
(二)平行世界时期 (16 世纪 - 1949)
历史进程,揭示未来双边关系发 兴带来了海事创新,以强盛的国力 非洲国家独立战争中来自中国的
展所面临的挑战。
和相对开放的国际政策为支持, 物资支持。据估计,在二十世纪的
“中非历史上关系最重要的时期” 头 20 年,在南非矿场里做工的中
一、中非贸易合作发展的 随之而来,代表性的事件为郑和 国劳动力就有 7 万到 10 万人,中
了 11 世纪的宋朝古钱币,这些钱 币有的是元朝时期的中东贸易商 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非洲遗留下来 的;正在肯尼亚沿海地区进行的 考古挖掘,也旨在寻找 13 世纪中 国船员旅行时留下的工艺品。
明朝时期,中国的本土文化复
经济状态,与独立主导经济发展 的中国显著不同,缺乏直接经济 交往的双方因此好像处在两个“平 行世界”。在这一时期,非洲与中 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通过两种 间接渠道进行。一是非洲殖民地 宗主国对中国劳动力的使用,二是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 90 年代
行的亚非会议上,包括中国在内
(四)相对独立时期 (1979-
开始增强与非洲的经贸联系。20
的 29 个 发 展 中 国 家 在 确 立 反 对 1995)
世纪 90 年代前期,中国转变为一
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宣
1979 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中 个能源净输入国,并已在寻求加
(三)政治联盟时期 (1949-
远流长。在此,笔者引入了一个新 海活动既与第三方的海事创新有 1979)
PRACTICE IN
R F REIGN ECONOMIC ELATIONS AND TRADE
9
大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非洲 国家经济关系的指导方针。这次 纳、布基纳法索、佛得角、埃塞俄
国家由于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 访问中承诺援建的赞比亚到坦赞 比亚、加纳、莱索托、马里、毛里求
言的同时,也提出了经济上共同 国的贸易目标也为适应推进国内 入世贸组织,与 1995 年非洲国家
发展的理念。这次会议在理念上 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而进行 经济转型的时点相契合;中国政
将亚非之间的合 作推向了顶峰, 了重新定位,与邻国和技术先进 府也改革了援非政策,以“援助非
由此开始形成“南南合作”的雏 国家之间的贸易被提升到了更重 洲、相互合作、共同贸易相结合”
doi:10.3969/j.issn.1003- 5559.2012.10.002
大趋势
中非贸易合作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前景展望
■ 江诗伦(澳大利亚籍) 北京大学
在郑和的船队驶抵非洲东海岸 的五百多年后,中国与非洲之间 成为非洲与世界其他国家贸易交 往的最重要渠道。作为更广泛围 经济联系的一个近似衡量,中非 贸易从历史上集中于非洲东海 岸,已扩大到今天非洲大陆的各 个地方,而且,中国与非洲的贸易 已经帮助一些非洲经济体跻身世
族独立的相同目标而形成了密切 尼亚铁路也于 1970 年正式动工, 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
的政治同盟,这种政治合作也对 使得深居内陆的赞比亚能够将其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国、塞舌
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产生了积极作 铜矿资源直接运输出口。该铁路 尔、南非、坦隆举 至今仍是中非合作的重要象征。
清朝时期,日本和欧洲航海技 术的提高引发了对国际海事权利 的争夺,中国在竞争中落败,被迫 退出了远洋航线。与此同时,非洲 沦为欧洲殖民地,使得与中国的直
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列,例如 安哥拉、乌干达和塞拉利昂等国。
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迅速发 展的经济关系正引起经济学界以
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宋朝 开始的国家经济中心南移,使由南 海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日益成 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航线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