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阅读答案及翻译

合集下载

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C.“用芭蕾来演绎《红楼梦》里 故事并不困难”误解原文,原文说的是“芭蕾版《红楼梦》不是简单地用芭蕾演绎《红楼梦》里的故事”,并没有说不困难。“创造独特的舞台语言和舞蹈语汇才是芭蕾舞剧《红楼梦》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张冠李戴,“在她看来,芭蕾舞剧《红楼梦》最大的挑战是寻找芭蕾语汇、传统文化和名著文学性的契口。通过这个契口,将多种元素自然融合,进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语言和舞蹈语汇”,可知最大难题是“寻找芭蕾语汇、传统文化和名著文学性的契口”。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讲的是对传统经典进行当代转化的主题。
B.“杨子荣智斗土匪座山雕的革命英雄故事”并不属于传统经典。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三段共四句话。
第一句“百年来中国戏曲致力于‘现代化’ 发展定位,其努力解决的是戏曲在时代转型时所面临的传统与现代的鸿沟,其针对的即是戏曲在古典时期实现的艺术高峰和近现代以来追随时代所寻求的艺术高峰”指出百年来中国戏曲致力于寻求“现代化”的艺术高峰。
③最后,以全本《牡丹亭》为例论证古典时期的艺术经典可以成为现代艺术高峰。
5.①应固守“传统”,尊重传统经典。
②应组建一支专业、成熟的创作团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B.“是因为它成功地探索了戏曲本该具有的当代发展的新空间”强加因果,原文为“……更让实现人类共享的昆曲重新探索戏曲本该具有的当代发展的新空间。全本《牡丹亭》从创意到演出时的市场效应和人文定位,即是今天乃至未来中国戏曲必须参照的范例”,并没有说“成功地探索了戏曲本该具有的当代发展的新空间”是“上昆版全本《牡丹亭》成为了今天乃至未来中国戏曲的标杆之作”的原因。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的青色草浪,在风中起伏。

草是竹节草和黑麦草,簇拥着翻卷。

晌午后的微雨,也是青黛色的。

远处的岛屿,像隐在烟雨之中的帆船。

这里是初夏的“鄱阳湖草海”——香油洲,面积很大。

再过两个月,鄱阳湖就会进入丰水期,湖水将慢慢上涨,将草洲,这里将变成一片汪洋,而水下的草甸将成为鱼类觅食的天堂。

大自然神秘莫测,它的力量是的。

在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地质下陷,形成了古赣江下游的河谷盆地。

至一万年前,最近一次亚冰期结束,断块上升后形成的“庐山”耸峙盆地之缘,盆地变成泱泱大湖。

因与鄱阳山相接,山的名字就被拿来给湖命名,即鄱阳湖,它是最大的中国淡水湖。

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条虬曲的动脉,盘踞在江西大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子民。

最终,这五大水系注入鄱阳湖,与长江相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望无际吞噬不可名状健壮B.一览无余吞噬不可思议粗壮C.一览无余吞没不可名状健壮D.一望无际吞没不可思议粗壮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好香的饭菜,——听到雨声了吗?”老陈低声说道。

福建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福建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福建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乙)李光地字晋卿。

年四岁,能以炭摹地上灯字影。

稍长,力学,有通才。

尝举家陷贼,挟以邀金,欲杀者屡,终不惧。

间即取书读,贼大奇之。

其伯父日燝①,募死士,袭破贼寨,拔以归。

光地少无声色之好,衣食裁取粗给,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

(《安溪县志》)注:①日燝,李光地伯父的名字,燝,音同“景”。

1.解释加点词。

(4分)【难度:易】(1)走.送之(2)援.疑质理(3)或.遇其叱咄(4)贼大奇.之2.与乙文“其伯父日燝”中的“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难度:中】A.其真不知马也B.以其境过清C.告之于帝,帝感其诚D.不能指其一端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难度:中】(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分)(2)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

(3分)4.从“嗜学”的角度,简要分析宋濂与李光地各自不同的表现。

(4分)【难度:中】答案:1.(4分)跑引,引述,提出有时对……感到奇怪,认为……奇怪2.(3分)C3.(5分)(1)(2分)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是收获了很多东西。

(2)(3分)(李光地)一整年都不演奏音乐(没有娱乐),门馆寂静无人,平时也不接受他人私下拜访。

4.(4分)示例:宋濂借书、抄书、恭请老师,求学“勤且艰”,李光地被贼人围扰,即便生命受到威胁,仍不时地拿书读,可谓要书不要命。

(意思对即可)[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集锦15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集锦15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集锦15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集锦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4分)⑴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⑵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⑶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⑷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小题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3】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2分)【小题4】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宋濂求学不辍的原因?(2分)答案【小题1】(4分)⑴假:借(1分);⑵叩:请教(1分);⑶腰:腰佩,这里用作动词(1分);⑷支:通“肢”,肢体(1分)。

2020-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龙泉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龙泉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龙泉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传记文学的虚构现象如果说传记材料不足是造成虚构的“硬件”方面的原因,那么软件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传记作家自身了。

述奇而不实录,是造成虚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王充《论衡》中说:“俗人好奇。

不奇,言不用也。

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其心。

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

”读者爱奇成性,作者焉能无动于心?鉴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约翰逊对传记家提出过忠告:“如果传记家单凭个人的经验做传,率尔下笔,一味满足公众的好奇心,那么,他的兴趣、他的恐惧、他的感激、他的柔情就会动摇他那颗忠实的心,诱使他避讳,甚至虚构。

”然而,必须说明的是,传记的真实与小说的真实不一样,它不仅要遵循文本内部的一贯性,跟需要恪守文本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一致性,那么什么叫做文本内容的一贯性呢?真实并不是叙述与事实之间的关系,而是叙述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要再现传主的个性,传记作家必须选择一类事实以确保叙述的“连续性”。

他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与传主个性不符的材料,甚至会像拜伦的传记作家那样把不用的传记材料付之一炬。

为了取得“终极的美感”,“事实必须经过处理:有些事实要增加亮色;有些事实要涂暗。

”其结果,一个前后一贯的个性就凸显出来了。

而传记的一致性则是一个假说或者一个叙述与事实或经验一致,那么它就是真实的;反之,就是不真实,传记理论大家吴尔夫明确提出了传记中两种真实的看法:“事实的真实和虚构的真实水火不容。

可是传记家最迫切的需要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因为虚构的真实在我们看来更真实,它专注的是个性,而不是行为。

……因此,传记家的想象力不断受到激发,用小说家的艺术——谋篇布局、暗示手法、戏剧效果——来拓展私生活。

”跟化腐朽为神奇的传记作家不同,不少传记作家生来就是偶像的破坏者。

他们常常带着某个目的对传主进行深度挖掘。

其结果,这种深度挖掘常常导致目的性扭曲,从而使传记失真。

2020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蚶江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蚶江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蚶江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1.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题人在胡同第几槐刘心武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

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

那大院后身,有巨槐。

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

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好大一片阴凉。

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无形中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那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秫秸制成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后来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那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恶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

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

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

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

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

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

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

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阴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骄车……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

福建省泉州市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模拟试题(一)(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模拟试题(一)(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模拟试题(一)(含解析)第Ι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虚下”从元刊杂剧即开始使用,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解释说:虚下,元剧术语,意谓在这出戏里某演员暂时无戏退到左边入口处,旋即上来,表示他已离开刚才演出的现场,又到了另一场合,故不是真的下场,因称“虚下”。

齐森华等主编的《中国曲学大辞“虚下”与杂剧、传奇表演形态的演进典》“虚下”条、蓝凡的《传统戏曲的“虚下”表演》一文,也大同小异。

从元刊杂剧到清初的传奇,“虚下”这一术语经过数百年的使用,不仅越来越普遍,而且越来越注意关目的合理性,它所提示的演出形态也越来越戏剧化了。

只是,戏剧术语与演出形态之间毕竟不可能完全划等号。

即便是再当行的舞台演出本,由于作家写作个性与书写习惯的不同,戏班演出情况的千差万别以及剧本刊刻时的遗漏或疏忽等原因,不少在当时应当使用“虚下”的地方,有的缺乏提示,有的用“闪下”或“暗下”等其他术语提示,还有的直接用“下”提示,或令粗心的读者以为演员真的下场了。

明万历以后,“虚下”与剧情的密切结合使其本身成为关目的一部分,同时由于这一术语的普遍使用,使其正在向一种表演程式过渡,或可称其为“准程式”或“亚程式”,其特征就是提示用语的不太固定和表演形态的不尽相同。

然而,无论使用“虚下”还是“作出介”、“躲科”、“避介”等,它们所提示的舞台效果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戏剧性。

从金、元至清初,中国戏曲缓慢地走过了从“曲本位”向“剧本位”的发展历程。

金、元杂剧从讲唱诸宫调脱胎而来,一人主唱的“曲本位”体制决定了它必然尽可能避免演员尤其是主唱演员在同一套曲子中下场;为了给后上场的演员腾出表演空间,“虚下”的表演形态及其术语被创造出来。

这时的“虚下”,只考虑场面调度而与情节无关。

到明中叶之前,“虚下”的内涵有所扩大,兼顾场面和情节的情况时有发生。

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态文明被看作是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社会形态。

“生态”原是指排除人为因素的环境,20世纪下半叶,生态的内涵从以生物为主体的自然生态范畴拓展到连同人类在内的自然-社会生态范畴。

“文明”是一种社会实践,代表社会的先进程度。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从人本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对于自然生态内在价值的认同出发,实现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涵盖人类在内的“生态中心主义”转变。

生态文明是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内在逻辑指向。

在环境运动和环境改革中,西方诞生了生态现代化理论,反思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面对西方工业化进程中不断爆发的生态问题,从对制度批判角度来说,生态现代化理论有着不彻底性。

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其改需要对西方现代化的理念、模式进行反思与超越,走出一条推动社会发展向生态化转向,符合生活文明要求的中国特色生态现代化道路。

制度是将社会系统的发展推向有序的一个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完备的体系架构与独特的政治优势,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恰好提供了通过制度建设完成社会现代化的可能。

对于生态制度变革,西方生态现代化的理论主张,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制度制订当中的主导作用。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当中,政府需要将环境要素置于政策制定时所要考虑的问题中心,将环境与经济产业政策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光地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

幼颖异,力学慕古。

康熙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二年,乞省亲归。

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

十四年,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上得疏动容,嘉其忠,擢侍读学士。

以父丧归。

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

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

十九年,授内阁学士。

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

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

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初,畿辅屡遭水患,上以漳河与滹沱合流易泛滥,命光地导漳自故道引入运河,杀滹沱之势。

寻奏霸州等七县因浚新河,占民田一百三十九顷,请豁免赋额,从之。

由是下流益畅,无水患。

上褒其治绩,擢吏部尚书。

四十四年,拜文渊阁大学士。

时上潜心理学,旁阐六艺,御纂朱子全书及周易折中、性理精义诸书,皆命光地校理,日召入便殿揅求探讨。

四十七年,皇太子允礽以疾废,命诸大臣保奏诸皇子孰可当储位者。

尚书王鸿绪等举皇子允禩,上切责之。

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因以撼光地。

桐城贡士方苞坐戴名世狱论死,上偶言及侍郎汪霦卒后,谁能古文者,光地曰:惟戴名世案内方苞能。

苞得释,召入南书房。

其扶植善类如此。

五十七年,卒,年七十七。

遣恒亲王允祺奠醊,赐金千两,谥文贞;使工部尚书徐元梦护其丧归。

复谕阁臣: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

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清史稿列传达室第四十九》,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遣使间道赴京师间道:从小路
B.上用其言,卒平台湾卒:副词,终于
C.皆命光地校理校:考察
D.桐城贡士方苞坐戴名世狱论死坐:因犯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2.下列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
B.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
C.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
D.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
参考答案:
10.C(校:考订,考证。

校理的是古书,只能是考订、考证,不是实地考察行为。

)
11.B(A.结构助词的/代词,B.以都是介词,因为,C.连词因为/副词就,D.助词,句中停顿无意义/代词的人。

)
12.D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光地,字晋卿,是福建安溪人。

幼时聪颖异常,致力于学习,仰慕古贤。

康熙九年考中进士,量才授官为庶吉士,任命为编修。

康熙十二年,李光地请求探望亲人回到故乡。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造反,郑锦占据着泉州,李光地事奉亲人隐藏在山谷中,郑锦和耿精忠都派人招纳李光地,李光地坚决拒绝。

康熙十四年,李光地将奏疏藏在蜡丸中,派人从小路赶到京城,皇上得到奏疏十分感动,嘉奖他的忠诚,提拔他为侍读学士。

李光地因为父亲去世而返回安溪。

康熙十七年,同安的强盗蔡寅纠结一万多人,用白头巾作为旗号,掠夺安溪。

李光地招募乡里一百多个勇敢的人据守安溪,断绝蔡寅的粮草通道,强盗只好撤离。

康熙十九年,李光地被任命为内阁学士。

他上朝问对,说:郑锦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郑克埉幼小羸弱,他的部下争权夺利,应该赶紧攻克他。

并举荐内大臣施琅,因为他熟悉海上的地理状况,懂得军事,可委以重任。

皇上采纳他的建议,终于平定了台湾。

当初,京城附近地区多次遭受水灾,皇上因为漳河与滹沱河合流之处容易泛滥,命令李光地疏导漳河从旧河道引入运河,减缓滹沱河的水势。

不久李光地上奏陈述霸州等七个县因为疏通新河道,占民田一百三十九顷,请求豁免相应赋额,皇上准奏。

从此下游更加通畅,没有了水灾。

皇上褒奖李光地治理漳河与滹沱河的政绩,提升他为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四年,李光地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

当时皇上在理学方面很用心,喜欢读阐述六经的书,下令编纂《朱子全书》和阐述《周易》取正、宋儒的人性天理之学等精义的很多书籍,都任命李光地组织考订整理,每天召他进便殿研究探讨。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允礽因为有病被废除太子职位,康熙命令大臣们保举上奏几位皇子谁可以担任太子。

尚书王鸿绪等举荐皇子允禩,皇上严词斥责他们。

皇上问李光地为什么一言不发,李光地上奏道:以前皇上您拿太子生病想废除太子职位的事问臣,臣上奏说慢慢调理医治太子的病才是天下的福气,臣没有告诉别人啊。

李光地被皇上这样信任,同僚大多
忌妒他,凡是李光地称赞举荐的人,大多被排挤,忌妒他的同僚就通过这些手段来摇动李光地的地位。

桐城贡士方苞因戴名世的案件犯罪将被判处死刑,皇上有一次偶然说到侍郞汪霦死后还有谁能写古文,李光地说:只有戴名世一案牵涉到的方苞能写。

方苞因此得以释放,被召入南书房。

李光地扶植好事就像这样。

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皇上派恒亲王允祺前往祭奠,赏赐黄金千两,谥号为文贞;派工部尚书徐元梦护送他的灵柩回故乡。

皇上又晓谕大臣:李光地处事谨慎、清廉勤奋,节操始终如一,学问渊博。

我了解他最真切,理解我的人没有超过李光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