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电极法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影响因素分析与探讨
污水常用生化指标的意义及其对污泥的影响讲解

污水常用生化指标的意义及其对污泥的影响讲解污水处理中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BOD5、COD、NH3-N、TP、SS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污水中有机物质及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同指标的变化可对污泥中有机物转化、氮磷的去除和污泥量的增减等方面产生影响。
首先,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可以被细菌氧化降解的有机物质所需的氧量。
BOD5是测量污水中可生化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污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的能力。
高BOD5值意味着污水中有机物质含量较高,需要更多的氧气来分解,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能力较强,有利于降低污水中有机物的浓度。
在处理污水时,如果BOD5去除率较高,说明处理工艺能够高效降解有机物质,减少有机物质在污泥中的积累。
其次,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化学氧化剂作用下,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所需的氧化剂的量。
COD是测量污水中有机物质总量的指标,包括有机物质的可生化和难生化部分。
COD能够反映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高COD值意味着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高,处理难度大,需要更多的氧气来进行氧化。
而且,高COD值还会增加污泥中有机物质的积累,增加污泥的产量。
第三,NH3-N(氨氮)是指污水中的氨态氮的含量。
NH3-N是测量污水中氮含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污水中有氮物质去除程度的重要指标。
氨氮通常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去除,NH3-N含量高意味着污水中的氮物质含量较高,需要更多的氧气用于硝化、反硝化的过程。
如果NH3-N去除率较高,说明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物质。
此外,TP(总磷)是指污水中的磷总量,是评价污水中磷含量的重要指标。
磷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往往是限制因子之一,污水中的磷物质难以生物降解,高TP值意味着污水中磷含量较高,处理难度大。
磷的去除通常通过化学沉淀和生物吸附等方式进行,高TP值还会增加污泥中磷含量,增大处理工艺中磷的去除难度。
最后,SS(悬浮物质)是指污水中的悬浮物质的含量。
工业污水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方法的优化与探讨

2019年第17期广东化工第46卷总第403期·135·工业污水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方法的优化与探讨牛桂荣(苏伊士新创建环境管理(海南)有限责任公司,海南东方572600)Optimization and Discussion on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Biochemical OxygenDemand(BOD5)for Industrial WastewaterNiu Guirong(Laboratory SUEZ NWS Establishe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Hainan)Co.,Ltd.,Dongfang572600,China)Abstract: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5)of sewage were analyzed.Through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the selection of dilute water,use of dissolved oxygen bottle,drying temperature of standard substance,operation process and selection of inoculation liquid were analyzed,an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In the process of monitoring,it was found that the diluent water would affect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 of BOD5of blank sample by dilution method,and the poor sealing effect of water sealing device of dissolved oxygen bottle would also affect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 of BOD5of blank sample.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drying temperature of standard substances glucose and glutamate does not affect the standard sample results,103℃is more reasonab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Keywords:BOD5;dilute water;dissolved oxygen bottle;standard substance;inoculation liquid污水处理过程有机物在分解时,一部分被微生物分解,另一部分被同化。
HJ505-2009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

HJ505-2009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保持水体的水质良好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至关重要。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是评估水体有机物含量和有机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HJ505-2009标准中所规定的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稀释与接种法。
一、试剂和仪器(不含人名)1. 试剂:- 无菌蒸馏水- 稀释液- 接种物2. 仪器:- 恒温水浴器- 生化需氧量测定仪二、方法步骤1. 样品采集:在需要测定的水体中采集适量的水样,并尽快将其送至实验室。
2. 样品准备:- 如果水样中有悬浮物,需要通过过滤将其去除。
- 将样品的温度调整至适合接种的温度范围(一般为20℃-30℃)。
3. 稀释:- 将适量的水样取出,按照一定的比例用无菌蒸馏水稀释。
- 稀释液的浓度根据样品的预估BOD5值确定。
4. 接种:- 在稀释液中加入适量的接种物。
- 接种物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特性和预估BOD5值来确定。
5. 试管设置:- 取一定数量的试管,根据实验要求分别设置不同的对照组和样品组。
- 每个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稀释液和接种物。
6. 水浴培养:- 将试管放置于恒温水浴器中,控制温度在指定的范围内。
- 培养时间一般为5天。
7. BOD5测定:- 利用生化需氧量测定仪测定试管中的BOD5值。
- 测定时注意保持试管的环境与空气隔绝,避免氧气对结果的影响。
8. 数据处理:- 计算每个样品组和对照组的BOD5值。
- 根据实验需要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实验注意事项1. 样品采集时要避免污染和外界干扰,尽量减少样品与空气接触的时间。
2. 实验过程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对结果的影响。
3. 样品和试剂的操作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细菌污染。
4. 温度的控制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要使用恒温水浴器进行控制。
浅析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的影响因素

浅析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的影响因素摘要: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微生物降解水中还原性物质时消耗的溶解氧的量,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BOD5。
在测定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可影响BOD5的测定结果。
本文探讨了水样pH、接种液种类、接种液溶解氧浓度三个因素对BOD5测定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水和废水;五日生化需氧量;影响因素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
生化需氧过程的发生需具备以下条件:好氧微生物的存在,有足够的溶解氧和具备适合微生物利用的营养物和有机物等。
目前我国普遍规定于20±1℃培养 5d,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 , 二者之差即为值,以氧的毫克 / 升(mg/L)表示。
BOD5 属于地表水水质检测的一个常规监测项目,并且是水质有机污染综合指标之一。
因此,在测定过程中,如何消除影响因素。
对于及时获得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法原理稀释接种法(五日生化需氧量),将水样置于(20± 1)℃温度条件下培养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的溶解氧的量,两者之差即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值。
如遇到溶解氧含量较高,有机物含量较少的地表水时,可不经过稀释接种,直接将其装满于培养瓶中待测。
取样时注意不可摇动水样,取上层清液。
当含有饱和溶解氧的样品进入流通池中与微生物传感器接触,样品中溶解性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受到微生物菌膜中菌种的作用而消耗一定的氧,使扩散到氧电极表面上氧的质量减少。
由于恒定电流的差值与氧的减少量存在定量关系,在其线性范围内,消耗的溶解氧与有机物的浓度成正比,溶解氧电极测出溶解氧的减少量,从而计算出BOD值。
二、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影响因素1、样品的保存。
生化需氧量测定中,由于水样中微生物的作用将直接影响BOD5 值。
一般情况下,使用棕色玻璃瓶收集样品,样品充满瓶子并密封不与空气接触,在 0~4℃暗处保存和运输,低温保存能减缓微生物分解活动。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分析

2.5.2
抑制硝化作用 水中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过程可分为两 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碳氢化合物被氧化, 称为碳化阶段,在20℃下约需20d才能完成, BOD测定的一般是该阶段的耗氧量。第二 阶段是含氮化合物及部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 及硝酸盐,称为硝化阶段,在20℃约需 100d 。对一般水样,测定BOD5时的硝化作 用并不显著。但对于生化处理的出水,因其 含有大量的硝化细菌,在测定BOD5时也包 括了部分含氮化合物的需氧量,因此需要加 入硝化抑制剂,抑制硝化作用对BOD5测定 的影响。可在每升稀释水样中加入2ml浓度 为500mg /L的丙烯基硫脲。
由高锰酸盐指数与一定的系数的乘积 求得的稀释倍数
高锰酸盐指数(mg/L)
<5 5-10
系数
0.2 0.3
高锰酸盐指数(mg/L)
10-20 >20
系数
0.4、0.6 0.5、0.7、1.0
对地表水稀释倍数的确定,也同样如此。比如, 高锰酸盐指数的浓度为5-10mg/L之间时,我们可 以在系数0.2-0.3之间,再增加0.22,0.25,0.28等 几个系数。
2. 稀释接种法测定BOD5时需注意的问题
2.1 样品的采集及保存 采集样品时应充满并密封于瓶中,在0-4℃ 条件下进行保存,一般应在6h内进行分析。 若需要远距离转运,在任何情况下,贮存时 间不应超过24h。 2.2 时间的影响 样品中的BOD5浓度易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样品储存时间、测定过程时间和培养时间均 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 行BOD5的测定时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时间和 样品储存时间。
上清液的接种量,按水样的性质确定。 啤酒厂: 接种量一般以7-8ml/L水为宜。 印染废水:上清液2ml/L,再加入7ml/L驯化接种液。 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接种量一般以2-3ml/L水 为宜。
HJ505-2009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本月修正2023简版

HJ505-2009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引言水质是评价水体健康和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是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HJ505-2009标准中关于BOD5测定的稀释与接种法。
方法概述BOD5测定的稀释与接种法是一种通过稀释样品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对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然后接种具有较高BOD5值的种子菌群,使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生物分解。
最后通过测定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需氧量来估计原始样品中有机物的含量。
1. 样品的稀释首先,取待测水样,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测定要求,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
常见的稀释倍数有1:10、1:100等。
将待测样品和稀释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充分均匀搅拌。
2. 种子菌群的接种从具有较高BOD5值的稀释液中提取种子菌群。
将种子菌群均匀地接种到已稀释的样品中,使得接种液和样品充分均匀混合。
3. 反应时间接种完成后,将混合液倒入已经校准过的BOD5测定瓶中,并封闭好。
将封闭的瓶置于恒温槽中,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反应。
根据不同的要求,常见的反应时间为5天。
4. 需氧量的测定反应结束后,使用溶解氧计或BOD5测定仪器对样品中的溶解氧进行测定。
根据溶解氧的消耗量,即可计算出BOD5的含量。
结论本文介绍了HJ505-2009标准中关于BOD5测定的稀释与接种法。
该方法通过稀释待测样品和接种种子菌群,从而提高了测量的灵敏度和减小了误差。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的需氧量,我们可以估计水样中有机物的含量。
这一方法在水质监测和污染物溯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HJ505-2009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BOD5测定常见影响因素及其技巧的探讨

BOD5测定常见影响因素及其技巧的探讨五日生化需氧量是目前水质污染监测常用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由于整个测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有机物的浓度、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力和水温等等,作者对这些影响因素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并简介了两种测定过程中技巧。
标签:五日生化需氧量;水质监测;影响因素;测定技巧引言五日生化需氧量(简称BOD5)在20±1℃培养5天,五日前后溶解氧之差即为BOD值。
由于测定溶解氧的过程中与样品中有机物的浓度、氧的分压、大气压力和水温密切关系,因而BOD5测定是需要严格控制条件的实验。
1 BOD5测试方法的缺点目前国内BOD5采用稀释测定法。
此方法其缺点尤其显著。
首先,培养前、后溶解氧的确定需两次滴定,方法烦琐。
其次重现性较差,测定值的波动范围太大。
再次,测定的精度也不高。
2 BOD5测定过程中常见的影响因素2.1 接种水接种稀释水是BOD5质量控制的首要问题。
要注意根据实际水样选择含有适宜微生物菌种的接种液,接种液的来源主要有如下几种:(1)城市污水管道或住宅区生活污水经过过滤后的污水。
(2)在纯水中加入花园土,静置后取上清液。
(3)城市河水或公园水。
(4)在排放口下游4~5km 处取水。
2.2 稀释水通常情况下可以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要求进行配置。
也可以采用采样点上游水体做为稀释水,但要求BOD5在8~9mg/L之间(20℃),并且稀释水自身的BOD5应小于0.2mg/L。
2.3 水样的稀释倍数对于清洁地表水,可直接进行生化培养。
对于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废水,必须先稀释再培养,此时要选择适当的稀释倍数,所以稀释比的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因素。
2.4 酸碱度的影响要求废水处于中性范围(pH=6.0~8.0)。
因此在稀释水的pH值必须用缓冲溶液调至中性范围。
2.5 测定温度温度统一规定在20℃±2。
2.6 毒害物质的影响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害化合物对微生物产生的毒性作用,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寿命。
影响BOD5测定结果因素探讨

影响BOD5测定结果因素探讨作者:孙桂珍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2期摘要:指出了生化需氧量是水质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项目,是衡量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结合实际监测工作,探讨了采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样BOD5过程中,溶解氧、硝化作用、毒害物质、稀释水、接种液、稀释倍数等若干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BOD5;测定结果;探讨中图分类号:X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198021引言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是水质监测的重要项目,是衡量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的结果直接反映水体中“可被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多少。
影响它测定结果的因素也较多。
本文从对它测定结果存在影响的溶解氧、硝化作用、毒害物质、稀释水、接种液、稀释倍数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及数据的可靠性。
2测定原理目前,国家现行的测定BOD5的方法是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即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
此生物氧化全过程的时间很长。
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20±1)℃培养5d,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以氧的mg/L表示。
3影响BOD5测定结果的有关因素3.1溶解氧溶解氧的影响样品中溶解氧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下降变化,各种温度下溶解氧浓度见表1。
由表1可知,在20℃时,溶解氧浓度为9.12mg/L。
当采集的水样和冷藏保存的水样温度低于20℃时,溶解氧浓度在9.12mg/L以上。
另外,在藻类多的河流湖库水体有时因碳酸同化作用产生的氧可能达到过饱和状态。
这样的水样在(20±1)℃下培养时会产生气泡,造成实验误差,所以应将水温升至25℃左右减少溶解氧,然后再降至20℃左右,曝气5~10min后作为测定水样。
另外,稀释水中的溶解氧过高或过低,也会导致BOD5实验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电极法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影响因素分析与探讨
摘要随着现代环境检测技术的发展,膜电极法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正逐步代替碘量法测定。
本文简述了膜电极法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接种稀释水,pH的调节,稀释倍数等等,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五日生化需氧量影响因素
在当前水体污染物中,有机污染物仍然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我国各主要河流、湖泊中超标情况十分严重。
而反映水体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主要有高猛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等几种,因BOD是表示微生物自然降解有机物的量,即水中有机物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符合水体自净的实际情况和大部分污水处理技术工艺路线,[1]因此,BOD对水体污染反映更具有实际意义。
生物氧化全过程进行的时间很长,完成此过程需100多天。
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20℃±1℃培养5d, [2]即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其分析方法有非稀释法、稀释和接种法两种,但对于日常分析采用最多的则是稀释接种法。
而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膜电极法具有快速、简便、抗干扰的特性。
针对样品测定时会受到稀释水、接种液、稀释倍数等等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工作总结,提出了以下影响因素及相应改进方法。
1 稀释接种水
曝气时间和溶解氧的平衡
按照标准要求稀释水的曝气时间至少1小时,但是对于溶解氧最终要达到8mg/L的要求来说,实验室环境条件完全恒温在20℃,可能会无法达到这个要求,而冬夏两季对此影响则更明显。
为此,笔者做了多次实验,夏季曝气时间至少为4小时,冬季为1小时,然后均放入培养箱中,20℃平衡24小时,其溶解氧均能满足要求。
见表1
表1稀释水曝气时间和溶解氧平衡关系表
冬季曝气室温(℃) 17 18 18 19 20
曝气时间(h)2 1 3 2 4
平衡后DO(mg/L) 9.09 8.61 8.78 8.56 8.27
夏季曝气室温(℃) 24 24 26 23 25
曝气时间(h)6 8 8 7 8
平衡后DO(mg/L) 7.97 8.04 7.93 8.01 7.93
接种液的选择
接种液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及河流水或湖泊水,但对于北方冬季来说,菌类的存活在冬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采用室内培养菌种,例如家里的淘米水,让其在20℃培养箱中培养3~5天,有酸臭味即可,取上清液为接种液,其原液BOD5大约为400mg/L,使用时根据实际水样进行稀释后使用。
接种液的另一来源是花园土壤浸出液,这一种接种液尽量现采现用,因土壤采回实验室后因环境温度、湿度、营养等原因易造成土壤中菌群死亡,因此每次可少量采集,满足实验即可。
同时,采集土壤时应注意,春秋季节各种环境条件比较适宜,可从土壤表层2~3㎝处采集,夏季温度过高,阳光强烈的情况下需从土壤表层5~8㎝处采集,冬季与夏季采集深度一样,但是采回后需在20℃培养箱中培养3~5天方能使用,否则接种液中微生物数量太少,对样品降解不完全。
注意花园土壤浸出液做接种液时应使用过滤掉各种杂物的均匀滤出液,以避免因接种液不均匀造成样品最终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pH值的影响
因微生物存活需在pH为6.5~8.3范围内,所以经接种稀释水稀释后水样pH 也必须在
此范围内,若水样pH值偏离此范围程度较大,应用高浓度盐酸或氢氧化钠进行调节,直至调至中性,但加入量不可超过水样体积的0.5%,否则造成人为误差。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我实验室用水pH偏酸约为6.5,而非中性,加入缓冲溶液及
各无机营养盐后pH为6.7,也在6.5~8.3范围内,但是无论稀释法空白还是稀释接种法空白都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经多方查找终于发现是接种稀释水的pH 未达到中性。
后稀释水或稀释接种水经调节其pH后均能达到实验要求。
2 水样稀释倍数的选择
选定合理的稀释倍数是BOD5测定成功的关键之一,通常来讲,未受污染的地表水可根据其高锰酸盐指数的值分别除以3、4、5即得三种稀释倍数;对于受污染地表水或工业废水可直接用其CODcr值乘以0.075、0.15、0.25即得三种稀释倍数,此方法对大多数水样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但对于污染严重,且伴有不均匀悬浮物的样品,稀释倍数的不同其最终结果却相距甚远。
表2是几个废水样品测定结果,由此可以看出稀释倍数对实验最终值的影响。
表2同一样品不同稀释倍数的测定结果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稀释倍数100 50 50 20 50 25
BOD5值(mg/L)220 185 187 90 150 86.4
由表2看出,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样品的BOD5值也随之变大,并且两个稀释倍数的结果不成比例,因此为保证样品测定值的可靠性,建议对含污染的地表水及工业废水稀释倍数最少取三种,并且要兼顾大、中、小三个稀释倍数,这样才能避免因稀释倍数或大或小使测定值偏离,最后计算时需以三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样品的最终BOD5值,而不能因主观原因选择某一稀释倍数的结果为最后结果。
但由于工业废水的成分复杂,可生化性的差别很大,仍可能因稀释倍数不合理导致测定失败。
[3]
3 仪器对样品测定的影响
笔者做此项实验时,应用的溶解氧仪是美国哈纳沃德9146N系列的仪器,其溶解氧测定范围是(0.5~45)mg/L,并配有自动温度补偿感应器,自校准功能,完全满足日常实验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每次使用前都要对仪器进行零点校准和接近饱和值的校准。
零点校准是用“零点检查液”(HJ506-2009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来进行“校零”。
接近饱和值的校准是按照仪器说明中的“空气标定法”进行校准,即在室温条件下的空气中进行校准。
在测定溶解氧时,温度每增加1℃,探头的输出电流近似增加3.5%,[4]尽管探头有温度补偿装置,但随着实验室条件、操作人、样品种类等等的变化,其灵敏度便会慢慢降低,因此,在使用溶解氧仪时,建议除了刚开机时的校准,在测定样品时每测1个样品便进行1次饱和值校准(即在空气中校准),尽量让校准条件与测试条件保持一致,这样也才能保证测定的数据的可靠性。
注意,探头上的温度感应器一定要没入液面以下,否则无法起到温度补偿作用。
4小结
BOD5作为反映水质有机物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它间接体现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为我们工作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是其他监测参数无法替代的。
但是BOD5只是人们模拟了自然界中某一现象的一小部分内容,并非整体的模拟,实验。
且它是一个半定量的条件实验,对实验条件和操作人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严格控制各个实验条件,按照标准正确操作,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减少实验中的各种误差。
参考文献
[1] 李国刚王德龙.生化需氧量(BOD)测定方法综述[J]中国环境监测,2004
[2] 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 李国刚王德龙.生化需氧量(BOD)测定方法综述[J]中国环境监测,2004
[4] 任兰.浅谈膜电极法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影响因素,《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