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ppt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板

分析化学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板

1
试剂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2
试剂的纯度足够高
3
性质稳定
4
试剂参加滴定反应时,应按反应式定量进行,没有 副反应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2.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 2.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的配制
直接法
标定法
第2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2.4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2.4.1 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和常用的公式
其通式为:
第2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2.2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2.2 滴定度
在生产单位的例行分析中 ,为了方便计算 ,常用滴定度表示标准溶液的浓度. 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滴定度和浓度之间互算:
第2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2.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 2.3.1 基准物质
(2)少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t分布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相同之处是,曲线下面一定区间内的积分面积 ,就是该区间内随 机误差出现的概率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4.2 总体平均值的估计
(2)少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4.3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4.5 显著性检验
(2)F检验法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4.6 回归分析法
(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回归直线 回归直线可用如下方程表示:
回归直线与所有实验点的总误差即为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4.6 回归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又称为容量分析法 ,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即标准溶液滴 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 应完为止 , 然后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用量 ,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水分析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水分析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水分析化学概述•水样的采集与处理目录•水质指标与测定方法•水体中常见离子的分析方法•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水质综合评价与监测01水分析化学概述水分析化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水分析化学是研究水及其所含组分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任务通过对水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了解水体的化学性质、污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质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包括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等)和地下水,研究其化学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

天然水废水饮用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研究其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迁移转化规律。

研究其水质标准、处理工艺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030201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如沉淀法、络合滴定法等。

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对水样中的某些物质进行识别或测定,如生物传感器法、酶分析法等。

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对水样进行分析,如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法等。

通过测量水样的物理性质来推断其化学组成和性质,如电导率法、折射法等。

02水样的采集与处理水样的采集采样点的选择根据水体类型、污染状况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点,确保水样具有代表性。

采样时间和频率根据水体变化规律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以反映水体的真实状况。

采样器具的选择与清洗选用合适的采样器具,如玻璃瓶、聚乙烯瓶等,并确保器具干净、无污染。

根据水样性质和分析项目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如冷藏、冷冻、加入保存剂等。

保存方法确保水样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不发生变化,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包装材料。

运输要求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记录水样信息、保存条件等,以便后续分析。

注意事项水样的保存与运去除水样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杂质,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过滤与离心调节pH 值消解与蒸馏富集与分离根据分析项目要求,调节水样的pH 值,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对于某些难以直接分析的项目,需进行消解或蒸馏处理,以消除干扰物质或提高检测灵敏度。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

——1.2 常用试剂的规格及试剂的使用和保存
(4)专用试剂 专用试剂顾名思义是指专门用途的试剂。例如在色谱
分析法中用的色谱纯试剂、色谱分析专用载体、填料、固 定液和薄层分析试剂,光学分析法中使用的光谱纯试剂和 其它分析法中的专用试剂。专用试剂除了符合 高纯试剂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在特定的用途 中、其干扰的杂质成分不产生明显干扰的限度 之下。
1.1分析化学实验用水
分析化学实验应使用纯水,一般是蒸馏水或去离子 水。有的实验要求用二次蒸馏水或更高规格的纯水(如: 电分析化学、液相色谱等的实验)。纯水并非绝对不含杂 质,只是杂质含量极微而已。分析化学实验用水的级别及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1。
——1.1分析化学实验用水
表1.1 —— 分析化学实验室用水的级别及主要技术指标(载自GB6682-92)
——1.2 常用试剂的规格及试剂的使用和保存
表1.2.1(2)—— 一般化学试剂的规格及选用:
级别
中文名称
英文符号
适用范围
标签颜色
一级
优级纯
GR
精密分析实验
绿色
(保证试剂)
二级
分析纯
AR
一般分析实验
红色
(分析试剂)
三级
化学纯
CP
一般化学实验
蓝色
四级 生化试剂
实验试剂
生化试剂 生物染色剂
LR
一般化学实验 棕色或其它颜
以下几点: (1)所有电器必须由专业人员安装; (2)不得任意另拉、另接电线用电; (3)在使用电器时,先详细阅读有关的说明
书及资料,并按照要求去做;
——1.3实验室安全常识
(4)所有电器的用电量应与实验室的供电及用电端口匹配, 决不可超负荷运行,以免发生事故。谨记:任何情况下发 现用电问题(事故)时,首先先关电源! (5)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如若遇触电事故,应立即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拉下电源或用绝缘物 将电源线拔开(注意千万不可徒手去拉触电 者,以免抢救者也被电流击倒)。同时,应 立即将触电者抬至空气新鲜处,

分析化学经典课件酸碱滴定法PPT

分析化学经典课件酸碱滴定法PPT

1)双色指示剂:甲基橙
Kin
H
In
HIn
变色点pH取决于酸、碱式体浓度的比值,与CHIn无关
2)单色指示剂:酚酞
Kin [In ] a [H ] [HIn] C a
变色点pH取决于C ;C↑ 则pH↓,变色点酸移
✓ 例:50~100ml溶液中加入酚酞 2~3滴,pH=9变色 15~20滴,pH=8变色
➢ 形成的多元共轭酸碱对中最强酸的解离常数 Ka1对应最弱共轭碱的解离常数Kb3
Ka1 Kb3 Ka2 Kb2 Ka3 Kb1 KW 1.0 1014
例:计算HS-的pKb值
解: HS- + H2O
H2S + OH-
pKb2 = pKw -pKa1 = 14.00-7.02 = 6.98
2.温度的影响
T → Kin → 变色范围 !注意:如加热,须冷却后滴定
3.溶剂的影响
电解质→离子强度→Kin → 变色范围
4.滴定次序
无色→有色,浅色→有色 ✓ 例: 酸滴定碱 → 选甲基橙
碱滴定酸 → 酚酞
➢ 组成
1.指示剂+惰性染料 例:甲基橙+靛蓝(紫色→绿色) 2.两种指示剂混合而成 例:溴甲酚绿+甲基红(酒红色→绿色)
1.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2.滴定曲线的形状 3.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和指示剂的选择 4.弱酸被准确滴定的判别式
1.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1)滴定开始之前
[H ] Ca K a 1.810 5 0.1000 1.34 10 3 mol / L pH 2.88
(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之前
➢ 共轭酸碱对HA和A- 有如下关 系
Ka Kb Kw
Ka Kb Ks

分析化学说课ppt课件

分析化学说课ppt课件

自动电位滴定仪
实验室
现有的实验条件完全可以满 足分析化学技术的实训要求Fra bibliotek 四、学情分析
授课 对象
学生 情况 应对 措施 循序渐进、 突出重点、 强调难点 课堂讲授与 讨论、加强 学生习题练 习、结合实 际应用讲解 学习 方法
石油化工 应用化工
工业检验
炼油技术 二年级学生
知识水平参 差不齐 接受知识的 能力存在很 大差异 学习热情较 低
素质养成目标
具有严肃认真、 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和严谨的工 作作风 具有良好的职 业道德和职业习 惯,自觉爱护仪 器、规范操作 具有高度的质 量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资源
1、教材特点
①面向高职教育,
以“实用”为基础 ②每章节有“学习 目标”、“实用问 题解答”、“小结” 等 ③章节习题都附有 参考答案
本课程的建设。
谢 谢!
分析化学说课
说课内容:
课 程 设 置
培 养 目 标
教 学 资 源
学 情 分 析
课 程 内 容
课 程 考 核
教 学 改 革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我系《分析化学》课程以定量分析为重点,强调应用, 注重实训,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工具学科,是石油化工、 应用化工、工业分析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定位 使学生掌握化学分析法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培养 严谨的学习态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 事实际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 能基础。
本课程对后续开设的其他化工类课程,如油品分析 、 工业分析与检验等相互衔接,并为这些课程的开设打 好理论基础;符合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最主要使学 生在学习这些后续课程时易于理解接受相关知识点。

《分析化学》-图文课件-第四章

《分析化学》-图文课件-第四章
将 代入PBE式并整理得
如果cKa2≥10Kw,c/Ka1≥10,即[HCO3-]≈cHCO3-,则水解 离的H+忽略,Ka1与[HCO3-]相加时可忽略,则上式可简化为
(4-7)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度和pH值的计算
【例4-5】
计算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pH值。 解:已知H2CO3的Ka1=4.12×10-7,Ka2=5.62×10-11,符合cKa2≥10Kw, c/Ka1≥10。 根据式(4-7)得
因此,同浓度的NH3和CO3-2的碱性:CO3-2>NH3。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度和pH值的计算
一、 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活度,常用 pH、pOH表示。它与溶液的浓度在概念上是不相同的,但当溶 液浓度不太大时,可用浓度近似地代替活度。溶液酸碱度的表达 式为
(4-3) 当温度为25 ℃时,水溶液Kw=[H+]·[OH-]=10-14,所 以 pH+pOH=pKw=14。 由此可见,pH值越小,酸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 大,酸度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同理,pOH越小,碱度越大, 溶液碱性越强;pOH越大,碱度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实际上,酸碱半反应在水溶液中并不能单独进行,一种酸给 出质子的同时,溶液中必须有一种碱来接受。这是因为质子的半 径很小,电荷的密度比较高,游离的质子在水溶液中很难单独存 在。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各种酸碱反应实质上是共轭酸碱对之间 水合质子的转移过程。例如:
第一节 酸碱滴定法概述
在上述的反应中,溶剂水接受HAc所给出的质子,形成水合质 子H3O+,溶剂水也就起到碱的作用。同样,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 也必须有溶剂水参加。以NH3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为例,NH3分 子中的氮原子上有孤对电子,可接受质子形成NH4+,这时,H2O 便起到酸的作用给出质子。具体反应如下:

《分析化学》PPT课件

《分析化学》PPT课件

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 锐线光源: 所发射谱线与原子化器中待测元素所吸收谱线中心频率(ν0)
一致,而发射谱线半宽度(ΔνE)远小于吸收谱线的半宽度 ( ΔνA )。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选择性好:空心阴极灯作锐线光源,光 谱干扰小。
灵敏度高:适应于微量与痕量金属与 类金属分析。石墨炉原子化法,10-10~10-14水平。
精密度高。操作方便和快速。 应用范围广:分析不同含量、不同性质、不 同状态的元素。 局限性:不适于多元素混合物的定性分析, 难以原子化的元素分析灵敏度低。
在原子光谱中的带光谱和连续光谱
• 当获得原子的线光谱时,除观察到线光谱外,还会出现带光谱和连 续辐射。
• 连续辐射来源于原子化介质中的热微粒物质产生的热辐射。等离子 体,电弧,火花也会产生带光谱和连续辐射。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仪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原子化系统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指标
仪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锐线光源 原子化器
单色器 检测器 计算机工作站
空心阴极灯(HLC)
火焰原子化器(FAAS) 石墨炉原子化器(GFAAS) 氢化物原子化器(HGAAS) 平面衍射光栅 中阶梯光栅二维色散系统
光电倍增管(PMT)
包括雾粒的脱溶剂、蒸发、解离等阶段。 大部分分子解离为气态原子。
火焰原子化
火焰原子化器 火焰的类型 火焰的构造及其温度分布 自由原子在火焰中的空间分布 燃气和助燃气的比例
火焰的类型
• 当空气作为助燃气时,由不同燃气获得的火焰温度在1 700~2 400 ℃。仅仅能够原子化那些易分解的试样。
• 对难熔的试样,必须采用氧或氮氧化合物作为助燃气进行原子化。
光源的调制也可用稳定的直流电供给空心 阴极灯,在空心阴极灯和火焰之间插入一个切 光器,进行机械调制。

分析化学-绪论ppt课件

分析化学-绪论ppt课件

1.2.6 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例行分析:一般分析实验室对日常生产流程中
的产品质量指标进行检查控制的分析;
仲裁分析:不同企业部门间对产品质量和分析
结果由争议时,请权威的分析测试部门 进行裁判时的分析
.
1.2.7 分析方法的选择
对分析方法的选择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测定的具体要求,待测组分及其含量范围,欲测组分的性质; b.共存组分的信息及其对测定想影响,合适的分离富集方法,分 析方法的选择性; c.对测定准确度、灵敏度的要求与对策; d.现有条件、测定成本及完成测定的时间要求等。
§1.5.1 定量分析工作的一般步骤
➢1 采样(sampling)
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 ➢ 要注意:
1.避免损失 2.避免不均匀; 3.保存完好; 4.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
2 试样分解试样预处理
➢ 目的是利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 析的待测样品;
➢ 与待测样品有关的因素: 1. 分析方法(常量、微量); 2.物态与相(多相、均相、固态、液态、气态); 3.待测成分在样品中的含量(针对不同的分析方
• §1.2.2 按分析对象分类
• 1.无机分析(inorganic analysis) • 2.有机分析(organic analysis)
• §1.2.3 按分析方法分类
• 分析化学按其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可 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类。
.
1.化学分析法(Chemical analysis) 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 化学分析法,包括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 析法.
➢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 广等方面;
➢都离不开分析化学。
.
分析化学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色反应
显色反应
Fe2+ + 3
NN
3 邻二氮菲
2+
NN
Fe
3
桔红色 max
1.显色反应的选择
显色反应: M + R
MR
a.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b.有色化合物的组成恒定;
c.显色对比度大:MRmax Rmax nm
2.显色剂
无机显色剂:利用络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显色剂:利用配位、螯合、缔合反应
Fe2+ + 3
NN
3 邻二氮菲
< 104 =104 ~105 &红色 508
低灵敏度 中等灵敏度
高灵敏度
A bC
A
0
C
=1.1 104
10.2 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 10.2.1 分光分度计
分光光度计基本部件
光源
氢灯,氘灯,185 ~ 350 nm; 卤钨灯,250 ~2000 nm.
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电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 光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
吸光光度法 ……
色谱分析
10.1 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0.2 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 10.3 显色剂及其影响因素 10.4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 10.5 其他吸光光度法 10.6 吸光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具有选择吸收
粒子性
E
E
h
hc
单色光、复合光、互补色光
单色光
?
复合光
?
蓝绿
绿 黄绿 黄
绿蓝

光的互补 ?
蓝 紫 紫红

问题:光与物质如何发生作用?
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完全吸收
光谱示意 复合光 表观现象示意
完全透过 吸收黄色光
1.分子能级图:微观上表现为能级跃迁
E电子 + E振动 +
E转动
1~200ev 0.05~1ev
H3C C N OH H3C C N OH
丁二酮肟
Ni2+ =1.3 ×104
max =470nm
N邻 二 氮
N菲
Fe2+ =1.1 ×104
max =508nm
2CH3 C N OH + Ni2+ CH3 C N OH
H
O
O
CH3 CH3
CN CN
Ni
N C CH3 N C CH3
+ 2 H+
比值
吸收池 检测器
显示
10.2.2 吸收光谱 KMnO4溶液的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与吸收定律的关系
吸A 收 定 律
吸A 收 光 谱
C
三A 维 谱 图
max
C
10.3 显色剂及其影响因素
10.3.1 显色反应与显色剂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官能团强吸收 直接测定 UV-VIS
官能团弱吸收 衍生化反应 UV-VIS
结构特点:
生色团 有
=
..
= 、-N=N- 等共轭双键
助色团 有 -NH、-OH等含孤对电子的基团
形成有色有机化合物的类型:
配合物 螯合物 离子缔合物
二元:M—R 三元:M—R—表面活性剂 多元: (增敏、增溶、增稳)
OH

COOH




SO3H
Fe3+ =1.6 ×103
max =520nm
A
VR
pH
工作曲线
A
T
t
C
10.4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
10.4.1 测量波长的选择和标准曲线的制作
1.测量波长的选择
无干扰,选择 max
有干扰
A
A
2.标准曲线的制作
c1 c2 c3 c4 c5 cx A1 A2 A3 A4 A5 Ax
A= b c
工作曲线法
标准系列
A
0.80
Ax
*
0.60
未知试液
I0
得 lg T Kcb
吸光度与透光率
令:A lg T kcb
A: 吸光度
1.0
T
A
T 10A 10Kbc
T = 0.0 %
100
A=∞
A T%
0.5
50
T = 100.0 %
A = 0.0
0
0
C
吸光系数
A kcb
K 比例常数
b ~cm c~ g ·L –1或mol ·L –1
物质的性质 入射光波长 温度
OH O
2 C6H5 N
H
C6H5 N N C SH + Pb2+ N
二苯硫腙
H
C6H5
NN
N SC
N
Pb
N
CS
N
C6H5 + 2H+
N N
C6H5 H
C6H5
Pb2+ =1.3 ×104
max =520nm
10.3.2 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吸收曲线
A
显色剂用量曲线
A
酸度曲线
A
A 温度曲线
时间曲线
朗伯-比耳吸收定律的推导
I
I-dI
dI ∝ N I
I0
It
N = N0 c dS db
N = k’ c db
积分 或
db
b
It dI k
b
cdb
I0 I
0
lg It kcb Kcb I0 2.303
dI ∝ N I = I k’ c db dI = - I k c db ,
dI / I = - k c db 得 ln It kcb
c:mol ·L –1 K
摩尔吸光系数
A cb L ·mol –1 ·cm -1
c: g ·L –1
K a A acb 吸光系数a
L ·g –1 ·cm -1
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
1.摩尔吸收系数~反映吸光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取决于
分子结构,是物质定性依据。
2.摩尔吸收系数~反映光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单色器
玻璃棱镜, 350 ~ 2500 nm 石英棱镜,185 ~ 4500 nm 光栅
样品池 检测器
玻璃比色皿,石英比色皿 光电管,光电倍增管
信号输出 表头显示、数字显示、屏幕显示、记录
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光源
0.575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显示 (计算机)
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
光束分裂器
0.05ev
可见、紫外
红外
红外
2.分子吸收光谱图:宏观上表现为光吸收
(1) KMnO4吸收曲线(2)定性、定量依据
E
v3
E2


v2

v1

吸收光谱
v3
E1
v2
rr12
v1
E0

10.1.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入射光 I0
透射光 It
透光率定义:
T It I0
T ~ ?~ C
全部吸收 全部透射
T = 0.0 % T = 100.0 %
的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10.1 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0.1.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光的电磁波性质 10-2 nm 10 nm 102 nm 104 nm 0.1 cm 10cm 103 cm 105 cm
x 射射 线线
紫红 外外 光光



线


可见光
光的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
0.40
0.20 0.00 0
1.0 2.0
cx
3.0 4.0
c(mg/mL)
3.参比溶液的选择
被 干 显 掩 辅助
测 扰 色 蔽 试剂
物N M
剂 剂 (缓冲 R L 液等)
无无无无 色色色色
无色
无或有或
色有色有


或或无或
有有色有
色色

有有有有 色色色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