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200翻译题

大学语文200翻译题
大学语文200翻译题

五.翻译(15分)

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颛臾,从前的先王让他做东蒙山主持祭祀的主人。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攻打他呢?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痛恨不说“我想得到它”,却一定替它找借口。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打开粮仓救济他们。

5、弃甲曳兵而走。扔掉铠甲,拖着兵器而逃跑。

6、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按时到山林砍伐,材木就用不完了。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就会使百姓养活生者、送葬死者而毫无遗憾。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悌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

9、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同用兵器刺人而把他杀死,却说:

“不是我的过错,是兵器的罪过”有什么不同。

10、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这时河伯开始改变它的脸色,抬头仰视

海神若感叹说。

1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俗话说:“懂得很多道理,

便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12、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才知自己的浅陋,可以跟你谈论一些大道理了。

13、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大海的水量超过江河的水流,是不可用数量来计

算的。

14、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我从不因此而自夸,自认为自己列身于天

地之间。

15、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这些人的自夸,不正像你刚才对河水而

自夸一样吗?

16、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正感到自己的渺小又怎能自夸呢?

17、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伯夷以辞让君位而取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

而显示渊博。

18、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民众因而富足兴旺,国家因而富裕强大,百姓乐

意为国家效力。

19、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现在却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驱逐客卿来使别国诸侯建立功业。

20、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于是就拆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面向西边事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今天。

2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假使当初四位国君拒绝客而不接纳,疏远士而不任用。

2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这就是所说的“把兵器借给敌人,把粮食送给强盗”

23、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你的来信文辞很高雅,而你问学的态度是那样的卑下谦恭。

24、焉足以知是且非邪?哪里能够知道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25、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你所做的与你所追求的,已经很合乎和接近了。

26、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不过不知你的志向,是想胜过别人,而被别人取法呢?

27、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给树根加上营养而等待它结果,给灯加上油而希望它发出光亮。

28、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有志古道的人,一定被今人所冷落,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也为他们感到悲哀。

29、亟称其人,所以劝之。多次称赞这样的人,以此来鼓励他们。

30、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不被采用,就把道传给他的门徒,写成文章传下来,被后世所效法。

31、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虽然如此,我难道敢说自己已经接近成功了吗?

32、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本来就超过别人,能被别人所效法。

33、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努力把不纯粹的东西去掉,才慢慢有所得。

34、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等待被别人采用的,难道就像一般器具一样吗?用与不用都取决于别人。

3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头时。

36、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

37、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推究他成败的原委,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吗?

3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往往是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又常常因沉溺于某种事物而陷入困境。

39、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即使想强作解释,终究一定不会得到你的理解。

40、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所坚持的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

4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又想到承蒙你看得起我,在书信的往来中不应该草率从事。

42、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所以现在我要具体地说说变法的缘由,希望或许会得到你的理解。

4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驳斥错误言论,排斥巧辩的小人,不算是拒绝别人的意见。

44、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皇上就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也不估量树敌的多少。

45、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考虑到是合理的才行动,认为是正确的而看不出有什么可后悔的地方。

46、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不能帮皇上大有作为,给百姓带来恩惠。

47、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志。没有机会见面,表达不尽对你向往之至极的诚恳之情。

48、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至于遭到很多人的怨恨诽谤,本来事先就知道会是这样。

49、人习于荀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日子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多把不关心国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作为美德。

50、欲出力助上抗之,则众何而不汹汹然。想出力辅助皇上来抗拒他们,那么众人怎么不大吵大闹呢。

51、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也。盘庚迁都,相与抱怨的是老百姓,不只是朝廷的士大夫。

5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概括地探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

53、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他内心认为天下事本来就轻而易举。

54、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等到很快经历了而阻力突然来临时,就灰心丧气了。

55、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别人大概是幸运儿。

56、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认为自己遭到艰难,所以成就的事就不如别人。

57、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怎么知道所说的艰难、幸运呢?

58、冒其逆而突过之。顶着逆风恶浪而突破这一关。

59、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等到庄公做国君时,姜氏替共叔段请求制邑作为封地。

60、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其他的地方惟命是从。

6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现在的京邑不符合规定,不合国家的制度,将来你会控制不住的。

6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姜氏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一点给太叔安排一个地方,不要让他滋生蔓延。

6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先王的制度,大的都城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

64、尔有母遗,翳我独无。你有母亲赠送给她,我却偏偏没有。

65、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如果不给他,就请求除掉他,不要使民众产生异心。

66、庄公寤生,惊姜氏,故曰寤生,遂恶之。庄公出生时难产,使姜氏受到惊吓,所以起名叫寤生,姜氏便不喜欢他。

67、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坏事做多了,必然自取灭亡,你暂且等着瞧吧。

68、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太叔修治城郭,聚集民众,整治装备武器,准备好步兵和战车。 69、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你有什么担忧呢?如果挖地直到泉水,你们母子在地道里相见,那还有谁说不是在黄泉下相见呢?

70、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李广凭借着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善于骑马射箭,斩杀敌人和俘获俘虏众多,担任汉中郎。

7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虎。李广曾随从汉文帝出行,有过冲锋陷阵攻关克敌,及与猛虎搏斗经历。

72、自负其能,数于虏敌战,恐亡之。李广依仗自己的才能,多次与敌人交战,恐怕会失去他。

73、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天子派中贵人跟随李广统帅练兵,抗击匈奴。

74、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李广于是立即率领一百个骑兵追逐那三个人。

75、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我们离开大部队几十里,现在像这样凭百来个骑兵逃走,匈奴追逐会把我们全部射死。

76、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大部队的诱骑来诱惑他们。

77、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匈奴认为我们会逃走,现在全部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以此来坚定他们的想法。

78、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匈奴兵多且靠近我们,假如有危急,怎么办?

79、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程不识从前与李广都是以边郡太守的身份带领军队驻防。

80、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于草屯。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编制和行列阵势,靠近水草好的地方驻扎。

81、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然而敌人突然侵犯,也无法制服他。

82、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霸陵尉说:“现在的将军尚且不得夜行,何况是从前的将军呢。”便阻止李广,让他住在驿亭下。

83、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看见草中的石头,认为是老虎而用箭射它,射中了石头,整个箭头都陷入石头里。

84、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之。即使是他的子孙或别人向他学习射箭,都无人能赶得上他。

85、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估计射不中敌人就不发箭,一发箭就让匈奴随着弦声而倒下。

86、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众将领有许多人斩杀敌人的首级,俘获敌人的人数符合朝廷的行赏标准,凭着军功得以封侯,然而李广军队没有军功。

87、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到日落时,将士都面无人色,李广却神色不变。

88、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难道我的相貌不应当封侯吗?还是本来命中注定呢?

89、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况且我从结发时,就同匈奴交战,现在才得以一个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意处在全军的前列,先同匈奴决一死战。90、以为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认为李广老了,命运不好,不要让他抵挡匈奴。

91、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李广当时也知道这些内情,因此坚决要求辞去合并于右将军的任命。

92、急诣部,如书。立即到右将军军部,按照文书执行。

93、军无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军队没有向导,迷惑走错道路,在与大将军约会的日期之后到达。

94、南绝幕。横度沙漠南归。

95、彼其忠实诚信于士大夫也。他那忠实的思想,确实被士大夫所信任。

96、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郭橐驼听了说:“很好,这样称呼我本来就恰当。”

97、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爱护你们的孩子,把你们的鸡和猪喂养大。

98、能顺术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能顺着树木的天性,使它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罢了。

99、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豪富人建造观赏游乐场所,以及种树卖果的人,都争相雇佣他。

100、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又凭什么使我们的子孙兴旺,生活安定呢?所以困苦劳累到这种程度。

101、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栽种时像养育子女一样,栽好后放在那里如同扔掉一样,这样树木的天性得到保全。

102、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不抑制和减损它的果实罢了,没有使它的果实早熟而多结的诀窍。

10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过分的人用指甲抠破树皮来检验树的死活。

104、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作,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快点抽你们的蚕丝,快点织你们的布。

10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我们百姓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应接不暇。106、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以此安慰我长久思念,这也就很幸运了。

107、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何况更蒙你馈赠礼物,那我将用什么报答你呢?

108、上下相孚,才德称位。上下级互相信任,才能品德与自己的地位相称

109、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至于互不信任的毛病,那在我身上表现得特别严重。110、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听到鸡叫就起来梳洗,骑着马跑到权贵门前。

111、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作出女人姿态,把袖里的金子拿出来,暗地里送给他。

112、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希望你关照我,以后来,希望不要阻拦我。113、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这就是我的胸怀狭隘,因此长久不被长官喜欢。114、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自从一年中重大的节日如伏日腊日去拜谒一次之外,整年不往来。

115、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您老听这,只怕要说我太迂腐了吧。

116、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戏班中以技艺高而出名的,大约有几十个。

117、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新安商人将兴化部和华林部汇合在一起举办盛大演出会,请金陵的贵客文人。

118、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因为马伶认为演技在李伶之下而感到耻辱,已换衣服逃了。119、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没多久又继续演唱下去,而东边的戏台不能再演到曲终。120、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于是终止演出,而华林部就独自成为金陵最著名的戏班子。

121、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然而无法代替李伶,李伶扮演严相国好到极点。

122、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你又从哪里学到的而超过他呢?

123、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华林部的演员一齐列队向马伶礼拜而离开。

12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中的寡妇哭。

125、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苏子感伤起来,整理衣襟,端正坐着问客人道。126、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假如不是我所有,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要获取。

12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们能够共同享受。

128、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都的人没有谁敢说话,道路上的行人只用眼神来示意。

129、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

130、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民众从心里考虑的问题,通过口表达出来,考虑成熟自然流露出,怎么可以堵塞呢?

131、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如果堵住人民的嘴,赞成你的能有多少呢?

13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推行好的,防备坏的,这是使财货衣食增加的办法。133、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贫穷匮乏不能生存,让人请求孟尝君,希望在他的门下当食客。

134、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左右因为孟尝君轻视他,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

135、食之,比门下之鱼客。给他吃,比照门下有鱼吃的客人。

136、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谁熟悉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呀?

137、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客人果然有才能,我辜负了他,不曾接见他。

138、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我被事物弄得疲倦,被忧虑弄得头昏,而且性情懦弱愚笨。

139、券徧合,起,矫命以债赐诸民。把债券核对完,站起,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赐给百姓。之于兼语

140、盂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孟尝君对他回来这么快感到奇怪,穿戴好衣帽接见他。141、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现在你有小小的薛地,不抚爱他们,不把民众看成子女。

142、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梁国使者往返多次,孟尝君坚决辞谢不去。

143、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民乎。寡人不值得辅助,希望你顾念先王的宗庙,姑且返回国都统帅万民吧。

144、寡人不详,被于宗庙之崇,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先生。寡人不吉祥,遭受到祖庙神灵的惩罚,被谄谀的臣子迷惑,得罪了你。

145、背坟衍之广陆,临皋隰之沃流。北面是高起而广阔的原野,南面是地势较低的水涯。146、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虽然确实美好却不是我的故乡啊,哪里值得我稍加停留。

147、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到了半夜却不能入睡啊,惆怅思虑翻来覆去睡不着。148、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出生六个月,慈父就离开我去世了。

149、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我因为命运坎坷,很早就遭遇不幸的事。

150、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最终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15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面没有服丧的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

152、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祖母刘氏多年重病缠身,时常卧床不起。

15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不久承蒙国家恩典,授职我为太子洗马。

154、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诏书急切严厉。指责我有意回避和怠慢。

155、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凡是故臣遗老,还受到怜悯和抚养。

156、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

15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为了自己的私情,不能放弃她而远离。158、愿陛下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希望陛下怜悯我的诚心,准许我实现微小的心愿,或许刘氏侥幸安度晚年。

159、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这里的风景没有什么不同,恰恰是山河不同于故乡。

160、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我们应当共同尽力辅助王室,才能恢复中原。

161、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认为石崇妒忌自己的珍宝,声音和脸色都十分严厉。

162、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像王恺的珊瑚树很多,王恺心中怅然,若有所失。

163、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己矣。使人沮丧失魄的,只是分别罢了。

164、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所以分别虽然是一样的情绪,而分别状况却千差万别。

165、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从前充当太宗的才人,曾经利用侍奉太宗的机会得到宠幸。166、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到了后来,又在太子宫中淫乱。

167、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有的是担任重任的将军,有的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168、傥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如果能够转祸为福,送别先帝,辅立幼主,共同为王事尽力。

169、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看不清事先的预兆,必然遭到迟迟不行动的处罚。

170、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派建中从远处赶来,备办时鲜食品为祭品。

171、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等到长大,不知道所依靠的父亲,只是依靠兄嫂。

172、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的只有你,在儿子辈的只有我,两代都是一人,形影单吊。

173、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我到河阳凭吊祖坟,遇到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174、吾念汝从东来,东亦客也。我想到你东来徐州,也是客居他乡。

175、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我也不因此一日离开你而去就任啊。

176、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都身体健康却过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活得长吗?

177、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乎!你纯洁聪明应当继承家业,却不能承受恩泽。178、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如果人死后仍有知觉,那么我们的分离时间不会太久。

179、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近来得了软脚病,常常很厉害。

180、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难道这种病竟然夺取了你的生命吗?还是别的病导致这种地步呢?

181、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等我有能力改葬,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先墓地,这样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182、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常常移动桌子,环顾室内没有地方可以安置。

183、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到叔父各起炉灶时,内外设置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

184、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好久没看见你的身影,为什么整天默默在这,很像女孩子似的。

185、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时卧时起,大声吟唱,有时静静地坐着,一切声音都能听到。

186、某所,而母立于兹。某某地方,是你母亲站的地方。

187、比去,以手阖门。等她离开,用手把门关好。

188、不舟不车,不衫不帻。不乘船,不坐车,不穿长衫,不戴头巾。

189、弱管轻丝,竹肉相发。箫笛底吹,琴瑟轻弹,丝竹声和歌声相应和。

190、茶铛旋煮,素磁静递。煮茶的小壶立即煮好茶,白色磁杯轻静递上。

191、轿夫擎燎,列侯岸上。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湖岸上等候。

192、早孤,绝惠,十四入泮。早年丧父,聪敏超人,十四岁就进了学宫。

193、如其未字,事固谐矣。如果她没有出嫁,事情本来就很好办。

194、心骤喜,但念无以阶进。心里一阵高兴,但想又没有理由进门。

195、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这么极小的事,你何必要吝啬呢?

196、并无涎育,弱息仅存,亦为庶产。没有生过孩子,只有女儿,也是庶生的。

197、渠母改醮,遗我鞠养。她母亲改嫁时,将她交给我抚养。

198、自分化为异物,不图见其颜色,幸垂怜悯。自以为不久即将死去,不料还是见到了你的容颜,希望你能同情我。

199、昧爽即来省问,操女红精巧绝伦。天亮时就来问候,只见婴宁的手工活精妙绝伦。

200、女过去数武,顾婢曰。姑娘走过去几步以后,转脸对她的女伴说。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翻译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译: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1)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2007 一、请翻译下列古文,两题任选一。(10分) 1、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且烛重人之阴情;能法之直到劲直,听用,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2、魏其侯窦婴者,孝文(汉文帝)后从兄子也。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汉景帝)初即位,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後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二、请赏析李清照《醉花阴》一词。(10分)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简答题。(共计15分) 1、请简要举例说明“赋”的文体特点。(5分) 2、史论贵在出新。请依据这一观点谈谈你对苏轼《留侯论》的理解。(10分) 四、请谈谈你对“大学”一文所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后四条目内容的理解。(15分) 五、“爱能入其中,观能出其外”,这是大文章家应有的境界。请结合贾平凹《秦腔》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0分) 六、分析题,两题任选一。(15分) 1、请分析《刺客列传》中燕太子丹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后习题简答

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 后习题简答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末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通过对事物原理的推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大学》在开篇就提出“三纲八目”,“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纲目结合的目标设计理念,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自我塑造的人格模式和追求远大理想的人格修养路径。为广大知识分子设定了一种治国平天下的世界观。也就是说,树立远大志向,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不修养人格,不陶冶情操,不树立远大理想,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理想、志向。对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只有树立了远大志向,才有努力奋斗的正确方向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才能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志存高远,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联,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联系下面一题“第一”共同理解) 如何修身? 第一,立德、远志。《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人有德,才能有大智慧、大胸怀,方能志存高远。由此可见,大学生欲进行人格修养,必须立德,必须志存高远。为了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格理想,《大学》提出了宏伟的奋斗目标。那些也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儒生士子倾其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古人尚且如此,则今天的大学生更应该立志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将个人的兴衰荣辱、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通过砺志法,志存高远,激励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三,正心诚意。

大学语文-文言文译文

寡人之与国也孟轲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多加”提出疑问。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即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而使民“不饥不寒”,并在此基础上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和

大学语文第十版的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您的近臣胡龁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牵牛上哪儿去?’他回答说:‘要杀了它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那人问:‘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去换牛吧。’不知有没有这回事?”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 齐宣王说:“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孟子说:“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道:“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厨房的。”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像是冲着您说的。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经您这么一讲,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触动了。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 孟子说:“有人向大王禀白道:‘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齐宣王说:“不,不会。” (孟子紧接上去说:)“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使禽兽沾恩,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齐宣王问:“不肯做和不能做,从外表上说来,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要人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他对人说:‘我不能做。’这的确是不能做。叫一个人为长辈按摩,他对人说:‘我不能做。’这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不属于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这类事情;您不行王道,属于为长辈按摩一类的事情。尊奉自己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诗》里面说过:‘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这不过是说拿自己的一片爱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所以,能够推广恩泽就能保有天下,否则,就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保护不了。古代那些圣明的国君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只不过是善于推己及人罢了。现在大王您的恩泽能够泽被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什么好处,这又是为什么呢?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凡是物体,没有不是这样的,心的长短轻重尤其需要衡量。请大王您掂量掂量吧! “难道大王您要兴师动众,使您的臣下和士兵冒着生命的危险,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 齐宣王说:“不,我对这个有什么快活呢?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借此得到我很想得到的东西。”孟子问道:“大王您很想得到的东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齐宣王笑而不答。 孟子问:“是因为好吃的东西不够吃吗?轻暖的衣着不够穿吗?还是因为文采美色不够看吗?琴瑟歌唱不够听吗?侍奉左右的宠臣不够用吗?大王您下面的臣子都能充分供给,您难道为的是这些么?” 齐宣王说:“不,我不是为这些。” 孟子说:“那么,您很想得到的东西我知道了,您是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大国北面朝见您,然后统治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捉鱼一

大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论语·学而篇》 教学内容: (1)识记《论语》的基本知识——熟记课文前言部分。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 (3)能就文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语录根据现实写作文。 第二课《老子》(节选)(1)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 (2)谈谈“曲则全”章的内涵。(3)能就文中具有启示意义的语句写文章。 (4)背诵或熟读本文。 详细内容:

(1)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 哲学方面:尊道有无,师法自然。 修身方面:返璞归真,虚静守柔。 治国方面:无为不争,小国寡民。(2)谈谈“曲则全”章的内涵。 老子通过讲述曲与全等六个方面的对立转化关系,宣扬了他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和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其中包含了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课《大学之道》 (1)识记《大学》的基本知识。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 (3)识记《大学》中的“三纲目”“八条目”。(4)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涵义。

详细内容: (3)识记《大学》中的“三纲目”“八条目”。 “三纲目”为“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八条目”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涵义。 所谓“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大学》认为,人生来就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革新民心,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

第四课《采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3)分析本诗以“采薇”起兴的艺术技巧; (4)理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表达效果。 (5)熟读本诗。 教学内容: (2)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参考“学习导读”第1—3段:)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一篇抒写士卒远征守边情景的著名诗篇。前三章都以采薇起兴,反复表达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远离家园,久戍不归,深切思念故乡、亲人;二是战争频仍,转徙不定,生活艰苦得难以忍受。同时也揭示了造成这些痛苦的

2、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

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 《樊迟、仲弓问任》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老子》二章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张弓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然,而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晏子对齐侯问》译文 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景公说:“和谐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和谐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了,百姓没有争斗之心。所以《诗·商颂·烈祖》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所以,《诗·豳风·狼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得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能总是‘相同’,就和这些道理是一样的。”

大学语文翻译复习题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翻译】君子不能瞬间离开了仁德,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要这样。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那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没有力量了。那一种气,是由正义的经常累积所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那种气就会疲软了。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姜氏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呢?不如早一点给她安排一个地方,不要使得他们的势力进一步蔓延,否则就难以对付了。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 【译文】于是乘坐着车,高举着他的剑,探望他的朋友说:“孟尝君以我为客。”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 【译文】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壮大诸侯,使天下有才干的人远离秦国而不敢往西,停止脚步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译文】因此,物价低廉,他们就寻求买货的门路,物价昂贵,他们就寻求销售的途径,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一样,日日夜夜,永无休止,不用召唤他们自己就会赶来,物产不用征求,百姓自己就能生产出来。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做不道德和不正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取其咎,你姑且等着看吧。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 【译文】孟尝君就派人送给冯谖母亲吃的和用的东西,不使她感到缺乏。这样,冯谖就不再唱歌抱怨了。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译文】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虞人开发出木材来(供他们使用),工匠做成器皿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商人流通这些财物(供他们选购)。这难道还需要政令教导、征求人们按期集会来完成吗?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翻译】做老百姓父母官的,主持政治,却不免于率领禽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资料讲解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翻译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

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译: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 12.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后习题简答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末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通过对事物原理的推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大学》在开篇就提出“三纲八目”,“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纲目结合的目标设计理念,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自我塑造的人格模式和追求远大理想的人格修养路径。为广大知识分子设定了一种治国平天下的世界观。也就是说,树立远大志向,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不修养人格,不陶冶情操,不树立远大理想,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理想、志向。对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只有树立了远大志向,才有努力奋斗的正确方向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才能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志存高远,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联,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联系下面一题“第一”共同理解) 如何修身? 第一,立德、远志。《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人有德,才能有大智慧、大胸怀,方能志存高远。由此可见,大学生欲进行人格修养,必须立德,必须志存高远。为了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格理想,《大学》提出了宏伟的奋斗目标。那些也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儒生士子倾其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古人尚且如此,则今天的大学生更应该立志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将个人的兴衰荣辱、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通过砺志法,志存高远,激励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三,正心诚意。

大学语文练习试卷试题库包括答案.docx

-- .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A《短歌行》B《饮酒》 C 《蛇》 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AB C) A反复咏叹B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C起兴手法 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韩愈B柳宗元C白居易 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 B ) A使动词B意动词C名词 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A) A y ì B sī C shī 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A)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 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C) A《短歌行》B《月夜》C《春江花月夜》 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C) A陆游B唐琬C白居易 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A) A赠别诗B七言古诗C山水诗 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C)

A夸张B对比C借代 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C)A崔莺莺B张珙C红娘 12、《铸剑》属于(C) A散文B神话C小说 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A) A《道士塔》B《蛇》C《乡愁》 . --

-- . 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B) A 李白B曹操C杜甫 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B) A 《听听那冷雨》B《雅舍》C《神女峰》 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A) A 《短歌行》B《邯郸记》C《还魂记》 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 C ) A 《蜀道难》B《逍遥游》C《短歌行》 18、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ABC) A 举一反三B当仁不让C君子成人之美 19、《诗经》中的“风”是(C) A 人风B家风C国风 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B) A 《大雅》B《小雅》C《国风》 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A) A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当仁不让C君子成人之美 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A)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ABC ) A夸张B比喻C对比 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精品】自学考试版大学语文课文译文

自学考试2007版大学语文课文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

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秋水》 秋水随着时令到来,千百条川流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之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的尽处。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门下,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讥笑于大方之家了。” 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而不溢出;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题及答案(强烈推荐)

一、文史知识部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入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使 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 法。“风”、“雅”、“颂”、“赋”、“比、”“兴”也被称为“诗经六义”。 2、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在楚地民歌和巫歌的基础上创造 了“楚辞”这一诗歌形式。其著名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是我国古代文学积极浪漫主义的典范。 3、先秦散文中用散文写的史籍称历史散文,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有《左传》(编年体兼传记体)、《国语》(国别)、《战国策》(国别);诸子百家写的散文称诸子散文。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有《论语》、《孟子》、《庄子》。 4、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等历史人物传记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达到史传文学的高峰。其中基本体例“本纪”、“世家”、“列 传”“书”“表”也被称为“史记五体”。 5、乐府原来是负责采集和整理民歌管理音乐的机关。乐府诗因此而得名。乐府民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第三个重要阶段的产物。《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6、建安文学是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初这一时期的文学,其主要作家 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和女诗人蔡琰(文姬)。 7、东晋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篇大多数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而且形成一种平淡醇美的独特艺术风格。名篇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大学语文 语文背诵和翻译

翻译: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一个人本身的行为端正,即使他不下令,别人也会奉行,一个人本身行为就不端正,即使他下达命令,别人也不会遵从。或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因此,太山不拒绝细小的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放弃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们的深邃;当帝王的不驱赶老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3.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四是看作品中不同的表现方式,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律。 4.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家先在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中;读者却是先看作品,然后才深入作家内心。或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触动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背诵: 1.子曰: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 2.“正气歌”全文不带序; 3.“采薇” 4.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 5.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别赋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学常识: 1.《冬至之晨杀人记》是林语堂的一篇幽默小品 议论文三大要素:论点(正确性,鲜明性,新颖性);论据(确凿性,典型性,论据与论点的统一性);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2.《非攻》即非难、反对对别国的攻伐,是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之作,其主要思想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该书的特点是思想严密,逻辑性强。语言质朴。

大学语文——《冯谖客孟尝君》翻译及课后习题答案

翻译: 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又问他有什么本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旁边的人因看到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 过了一年的时间,孟尝君正在做齐国的相国,在薛地被封万户食邑。由于门下养有三千多食客。封邑的收入不够奉养食客,于是派人到薛地放债收息以补不足。但是放债一年多了,还没收回息钱,门下食客的奉养将无着落。孟尝君于是想在食客中挑选一位能为他收取息钱的人。有人推荐冯谖:“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孟尝君于是请来冯谖,说想请您帮助去收取息钱。冯谖爽快地答应了。他备好车辆,整理行装,装置着契约准备去薛邑收债。冯谖在辞别孟尝君时问道:“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冯谖辞别了孟尝君,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人,偿付息钱。结果得息钱十万,但尚有多数债户交纳不出。冯谖便用所得息钱置酒买牛,召集能够偿还息钱和不能偿还息钱的人都来验对债券。债户到齐后,冯谖一面劝大家饮酒,从旁观察债户贫富情况,一面让大家拿出债券如前次一样验对,凡有能力偿还息钱的,当场订立还期,对无力偿还息钱的,冯谖即收回债券。并假传孟尝君的命令,为无力还款的老百姓免去了债务,“因烧其券”(《战国策·齐策》),冯谖说:“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于是,“坐者皆起,再拜”(《史记·孟尝君列传》),“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这样,冯谖就在薛地百姓中埋下了感恩于孟尝君的种子,换得民心,功德无量。冯谖办完事后,立即赶了回去。孟尝君听到冯谖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谖。冯谖刚一到,孟尝君就责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冯谖说,您有了个小小的薛邑,不把那里的百姓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加以抚爱,却用商贾手段向他们敛取利息,我认为不妥,就假托您的旨义,把债赏赐给那些无力偿还的百姓,“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史记·孟尝君列传》,“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冯谖义市的典故)。孟尝君听后虽然心里不快,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挥挥手说:“先生去休息吧!”(《战国策·齐策》) 又过了一年,有人在齐愍王面前诋毁孟尝君,愍王便以“寡人不敢把先王的臣当做自己的臣”为借口罢掉了孟尝君的相位。孟尝君罢相后返回自己的封地,距离薛邑尚有百里,百姓们早已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此时方知冯谖焚券买义收德的用意,感慨地对冯谖说:“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出于孟尝君政治地位还不巩固的考虑,冯谖对孟尝君进言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并且说愿意“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魏国。冯谖西入大梁,对魏惠王说齐国之所以能称雄于天下,都是孟尝君辅佐的功劳,今齐王听信谗言,把孟尝君放逐到诸侯国去了,孟尝君必然对齐王不满。孟尝君的治国谋略和才能是世人皆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