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国的西气东输与南水北调)教学案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第一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

_②_跨_越_高_山_峻_岭_、_大_江_、_大_河__________③_线路较长
01:夯实两大基础点
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解决某地资源短缺的途径
(1)开源,主要有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2)节流,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调配产业结构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
二、我国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西电东送工程
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 口火电站的电能
三峡和金沙江干支 流水电
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 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的坑口火电
京津唐地区
华东地区
珠江三角洲 地区
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 二、我国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访类型题相对较难,一是要会经纬度区域定位;二是要理解图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实际特点;三是理解设问 的意思,如第(2)题中“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是指要加强东部能源生产量。
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
一、综合分析能力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 美国加州北水南
工程
调工程
水资源南 北差异的 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 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 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 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漠气候,全年少雨
单位 大小
小
调水 量耗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 区的主要影响。
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 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 境。
规律总结
分析:
第(2)题,可持续发展即 从生态、经济、社会方面分 析。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章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

由西向东跨越温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线路(中线)由西向东跨越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④线路由南向北跨越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而①线 路全线均位于高原气候区。 答案:C
2.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A.① B.②
)
C.③
D.④
思路整理:①线路全线均位于高原气候区,即全线位于青 藏高原上。
第十七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考纲呈现
目标导航 1.掌握我国主要资源的时空分布规
资源跨区域调 律和消费分布规律 配对区域地理环境 2.理解区域资源调配的作用和意义 的影响 3.理解资源的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 的影响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典例 1】2009 年 2 月 7 日,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开工
仪式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读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东、西两
段示意图(图 17-1-)我国西气东输二线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 C.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
)
提取信息:①粗线表示西气东输二线;②二线经过的地形 区有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 思路整理:根据提取信息→读图结合选项中地形区的分布 范围→判断西气东输二线没有经过的地形区→云贵高原。 答案:D
(2)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气分布位于( A.东北 C.西北 B.华北 D.华南
)
提取信息:①西气东输一线起点为新疆的轮南地区,东至 上海;②西气东输二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 思路整理:分析提取信息→天然气主要来源我国西北地区 的新疆。 答案:C
济发展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真题重组感悟 16.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重组感悟 16.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新人教版(xx·安徽文综,28~29)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
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
完成1~2题。
年份“水银行”买入“水银行”卖出价格(美元/m3)水量(亿m3)价格(美元/m3)水量(亿m3)1991 0.10 10.12 0.14 8.151992 0.04 2.34 0.06 1.971993 0 01994 0.04 2.72 0.06 2.091.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解析第1题,据图可看出,图中北部地区河流较多,且处于40°N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多;居民点中部和南部地区比较密集,生产、生活活动应该较多。
故选B项。
第2题,依据表格中交易统计,1992年和1994年水价一致,都有交易,而1993年“水银行”没有运作,说明与水价、节水技术、产业结构无关,最大的可能应是该年降水量丰沛,水资源充足。
答案 1.B 2.D(2011·安徽文综,31~32)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xx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
完成3~4题。
3.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A.a、b、c B.c、b、aC.c、a、b D.b、c、a4.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高考地理一轮精讲16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人教版)PPT课件

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 流动性
• 2.经济背景:区域间的发不平展衡水平
,
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不区匹配域所赋存的
自然资源
。
• [深 度 思 考] • 1.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 2.调配工程 • (1)南水北调
•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 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经济发 展的积极影响。结合材料可知,辽河流域内人 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少于其北部 的松花江流域,所以积极影响可从缓解用水紧 张、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联系等方面回答。
•②三条线路(如下图)
线路
北线工程
中线工程
南线工程
起点
A山西、内蒙古的 坑口电站B黄河上 游的水电
D三峡和C金 沙江干支流的 水电
E桂、滇、黔三 省交界处的水电 以及黔、滇两省 的坑口电站
终点
京津唐地区
华东地区
广东
•③经济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 电力,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
•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 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 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拓展延伸】 世界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美国北水南调
•其中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最为著名。加利 福尼亚北部湿润,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 是著名的阳光地带,但干旱少雨,通过调水加 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等城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 水得到了保证。
•(4)以色列北水南调
高考地理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教案8(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考纲点击: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及意义教材回顾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②矿产资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低。
③长期以来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鄂尔多斯。
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区域协调效应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读图忆知1.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1)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与线路①一线工程主源地是新疆________,供应地甲________地区。
②二线和三线工程主源地是中亚地区,其中二线主要供应乙________地区。
③三期工程管线均经过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抓住供需矛盾理解资源调配的原因①能够成为资源供应地的条件是资源________,本地资源需求量________。
②甲、乙两地区大量调入资源的原因是当地资源________,经济发达,资源________。
2.资源调配工程分布图(1)根据区域分布确定资源调配工程①甲:________工程;乙:________工程。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

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意义评价
对输出地
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 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对输入地 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以及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对环境
对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 方面进行表述
其他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西电东送
主要线路 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 京包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 )、石太—京石—京沪线、陇海线 (在连云港出口)、神黄线等 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 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以海港为枢纽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调入地(调出地)有利、不利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影响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资源开发 经济建设
产业结构 调整
基础设施 建设
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资源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推动经济发展
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 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 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能源消费结构 的调整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清洁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
我国油气资源 开发战略重点
在西部
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
49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解读考纲 分析考情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资源跨区域调配(通用版)

资源跨区域调配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目标导航知识导图1.结合材料,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分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出区和输入区的不同影响。
3.结合材料,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1.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国家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问题。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4)我国主要的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概况新疆生产及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为气源—一线、二线、三线、四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地区(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①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产生影响。
①有利影响区域西部地区(调出区)东部地区(调入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大量投资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西部地区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环境保护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调出区及沿线地区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整个区域:有利于加强区际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②不利影响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易造成破坏。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6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对调出区 的影响
环境影响
有利于环境保护。
社会经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
济影响 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
对两区域协调 发展的影响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 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
会的繁荣和稳定。
3.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思维探究
【活学巧用】 [2020·广州五校高三月考]读下图,回答(1)~(3)题。
(3)西气东输的意义。
影响
表现
对西部 地区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 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东部 地区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__源__消__费__结__构__ 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 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利于社会安定;②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_经__济__发__展_;③生态效益: 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
卫生条件,控制地__面__沉__降__。 消极影响(以东线为例):①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__上__溯____,
引起河口地区___盐__度___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②长江泥沙淤积 加重,__航__道____淤塞;③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 影响,沿线土壤易发生__盐__碱__化__;④沿线经济发达,大量污水排放 会降低水质。
【最新考纲】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核心素养解读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调配路线的选择评价及该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资源调出区、调入区的地 理条件差异。 3.人地协调观:合理利用资源、合理调配资源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国的西气东输与南水北调) 最新考纲探究线索核心素养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定位,熟知资源调配的调入区、调出区和沿线的环境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资源调配工程建设,综合分析调配的原因及影响。
3.人地协调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教材内案例]我国的西气东输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2.西气东输工程概况(1)西气东输的原因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相对贫乏,但需求量大;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构成中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③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西气东输的线路①一期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宁、陕、晋、豫、皖、苏,最后到达上海。
②二期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③三期工程线路: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至广东省韶关末站。
从霍尔果斯—西安沿西气东输二线东行,途经8个省、自治区。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易误点拨]1.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并非没有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
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
2.城市分布并非是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唯一因素城市分布决定了天然气市场的消费量,是最重要的经济因素,但地形、地质、河流、补充气源等因素也影响管线的走向。
[教材外案例]一、我国的南水北调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2)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分布不协调。
(3)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原因①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流量稳定。
②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靠近严重缺水的华北平原。
2.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调水路线西线中线东线水源区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江阴段供水区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可调水量与水质调水量较小、水质最好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地形复杂,工程艰巨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现有可用设施差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3.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①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缓解用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②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③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①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②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
③对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④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⑤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污水排放多,降低水质。
二、我国的西电东送1.基本概况(1)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相对集中。
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的必要性。
(2)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
2.输电线路(主力电源)三、我国的煤炭外运1.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
2.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所示:主要线路东西向运通往东北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煤通道通往华北京包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神黄线等南北向运煤通道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沿海运煤通道以海港为枢纽[知识拓展] 世界著名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美国北水南调工程其中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最为著名。
加利福尼亚北部湿润,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著名的阳光地带,但干旱少雨,通过调水,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等城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2.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干旱的西奈半岛。
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两岸将新增耕地380万亩,促进当地的发展和繁荣。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澳大利亚政府在大分水岭东侧河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通过自流或抽水,将东坡河水一部分调入西侧墨累—达令盆地。
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供水,还可利用落差发电供应东部城市。
4.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以色列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
利用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使之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 2.我国南方地区缺乏天然气资源。
(×) 3.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要是向珠江三角洲供气。
(×) 4.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
(×)二、区域认知——正确选择兰郑长成品油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个省。
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
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1~3题。
1.兰郑长输油管线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2.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
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B.交通便捷C.市场需求最大D.运营成本低3.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②有利于成品油安全、平稳、高效运输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B 2.C 3.B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与意义[例]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❶。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❷,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❸。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思维流程]信息提取❶俄罗斯是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❷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说明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距港口较近❸亚马尔天然气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教材寻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及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促进了区域间资源调配综合判断由信息❶可知,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开采能力强,可以大量出口;由信息❷、❸可知,俄罗斯的天然气生产地靠近港口,亚洲太平洋国家可以通过海运调配到亚州的中国、日本等国家[尝试解答] 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
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意义方面对调入地区对调出地区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资源开发经济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利于生态环境保护(1)西北通道:中哈原油管道和途经中、土、哈、乌四国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
(该通道与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实施密切关联)(2)西南通道: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
(3)东北通道:中俄原油管道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4)海上通道:经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运往中国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海运通道。
(5)中巴油气管道(瓜达尔港—喀什)有望成为第五大能源战略通道。
命题视角一结合实例分析,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2019·济南高三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整体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B.ⅡC.ⅢD.Ⅳ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C 2.D [第1题,联系有关我国能源供需情况分析——中西部能源丰富,自给率应接近或大于100%,而东部能源短缺,自给率应小于100%。
我国能源自给率应该是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平均值。
西部经济落后,原来开发能源较少,随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开发与跨区域调配,当地的供给率应有所上升。
故推断Ⅰ为中部,Ⅱ为我国整体,Ⅲ为西部,Ⅳ为东部地带的能源自给率。
第2题,联系“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起点分布,天然气主要是从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输出,而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青藏地区水能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开发难度大,输出少。
东北的大部分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只能“稳定东部、开发西部”,所以选项应为D。
]命题视角二结合实例分析,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经典高考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3~4题。
3.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3.D 4.A [第3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④说法正确;根据图中的地势特征,黄河以北段才可以自流引水,③说法错误,排除B、C;京杭大运河丙段作为南水北调通道,调水会抬高其水位,改善航运条件,②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