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镇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策略分析
典型山地城镇空间特质影响下的城市设计策略

典型山地城镇空间特质影响下的城市设计策略周宏庆摘要:新常态下,产业转移和人口回流将会进一步加速西部地区城镇化的进程,为西部地区城镇的增量扩张和存量建设提供动力。
2017年3月14日,住建部发布了《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我国城镇化工作从追求“粗放”式的增长升级到对“内涵”和“品质”的重视,针对现状山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建设水平较低,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抓住新时期,城市设计工作全面展开的历史机遇,为有效提高山地城市的空间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突出城市的传统特色,本文通过对重庆典型街区空间特质进行梳理,结合对重庆市典型空间特质打造较为成功案例的分析,从城市轮廓、道路、公共活动空间、景观四大方面进行探讨,对典型山地城镇空间特质具有的基本要素进行提取和总结,探讨典型山地城镇空间特质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在典型山地城镇空间特质影响下,将典型山地城镇空间特质的展示与城市设计相融合的策略,为我国山地城镇城市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设计,山地城镇,空间特质,人居环境,空间品质引言中国是多山之国,根据UNEP-WCMC的标准,我国山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46.11%,我国山地面积占比超过50%的省级行政单位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山西 [1],而广义的山地地区占我国陆地总面积更达到69%。
而在我国2000余个县级以上城镇中,有超过一半属于山地城市[2],若将统计口径扩大到小城镇,我国的山地城镇更是不计其数。
经过漫长的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差异,我国山地城镇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富有特色的城市肌理及空间特质,堪称中国传统地域文化和建筑成就的博物馆,也形成了独特的山地人居环境特征。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山地地区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和开发商利益的冲击下,山地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借鉴东部平原地区的建设模式和经验,追求简单、快捷的规划和开发模式,对山地城市特有的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4],原有的山地人居环境特征被平原地区的人居环境特征所取代,典型山地城镇的空间特质逐渐消失。
城市规划设计——谈如何利用山地优势,搞好城镇规划

谈如何利用山地优势,搞好城镇规划【摘要】:凭祥是个山地多平地相对少的边陲重镇,山清水秀,山上的自然植被资源丰富,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如何少占良田好土,更多、更好地将目前未能充分利用的山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探索出一条山地城镇的开发模式,营造高质量而又有区别于一般平地城镇的居住环境,是当今建筑行业长期面对而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是山地城镇建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开发山地的城镇比起平地来说有诸多不利,但山地具有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以及创造空间景观等优势条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就如何能正确把握规划设计原则,依山布局建筑群体,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几方面探讨山地城镇的规划。
【关键词】:山地优势景观体系城镇规划一、正确把握规划设计原则依山布局建筑群体。
凭祥的山地地形的生态性十分突出,在规划布局中应考虑受地形环境及绿化植被的影响,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山地多层次的地形特点,立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从文化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去综合挖掘、提炼当地的人文资源,在综合分析山地城镇的自然因素,空间结构以及社会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注重整体与综合,使之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浓厚的地方传统文化特色。
其次,山地城镇的结构布局要顺应地形,从山地的地形特征出发,以沟、谷等地貌特征为界,将用地分为不同的小区来形成山地城镇的住区结构,并依据不同的地表及内容设置不同的规模组团,各组团内部尽量分别配置具有独立风格的公共空间,使各组团人住户都能方便地享受到邻里交往的乐趣。
同时,在同一组团结构中,结合不同地段的坡度起伏特征及地质条件,自由灵活进行布局:将层数相对较高的建筑布置在平缓的地带,二层数较低的建筑则布置在山坡地带,这样一来,不仅能减少较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方便施工、也可以减轻较陡地带的交通负荷与停车负担。
对坡度较大的地带,充分利用所在地形的具体条件,进一步采用错层、跃层、筑台、爬坡、吊脚、架空等多种设计手法设计建筑群体,并考虑节能节地的原则,设计地下、半地下的建筑,利用地下建筑屋顶布置庭院绿化或活动场所,让建筑与原有自然地形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典型山地城市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路与思考

典型山地城市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路与思考摘要:开敞空间在城市规划中的定义是,为了保证环境质量和景观需要,在城市地区保留一定的不得建造的空旷地段。
它包括山林农田、河湖水体、各种绿地等的自然空间,它负担着城市多样的生活活动、生物的自然消长、隔离避灾、通风导流、表现地景,以及限制城市无限蔓延等多重功能。
亦是展现生态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多重目标的载体。
现实中的开发区为了追求平坦宽敞的地块特质,将错落有致的山地地形整治成平原式地形。
重庆是属于典型的山地城市,对山地的保护与利用是十分严峻的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对这方面的规划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本文从重庆某地区的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中,按照国家要求规划规范,以及结合典型山地城市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详细的勾画出了山地城市关于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中如何将开敞空间的规划技术融入到实际建设的思路与技术。
关键词:山地城市保护与利用规划一、背景与现状1.1城市概况。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我国中西部第一大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也是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为8.24万平方千米,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和明月山将重庆划分为3个区域板块,自然形成了四山中相对楔形的开敞式绿色空间,规划师“圈地式”建设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
重庆总体地势南北高中部相对较低,向东南部倾斜,山地趋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
1.2山地现状的发展与问题的产生。
重庆城市规划发展的过去二十年里,开发区的土地开发整治,主要是借鉴沿海先进地区的开发建设经验:否定山地的自然地形地貌,追求完整平坦的地块和宽敞平直的道路,通过采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进行“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挖山填沟,平场造地,以“大填大挖”为基本特征的土地整治模式。
从实际出发,不管是房地产开发或是现代化高科技工产业区,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形象上,对场地平整度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
山地城市道路设计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山地城市道路设计的问题及策略研究摘要:城市道路设计时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是交通道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城市道路设计角度为出发点,指出了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客观分析,突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山地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背景条件下的山地城市道路设计展开研究,并针对山地道路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建议,旨在能够促进相关实践工作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山地城市;道路设计;问题;策略一、城市道路设计相关问题分析1.城市道路路线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问题,在老路改造工程中,对6v最小直线长度的过分强调会导致大段老路的浪费,使拆迁量增加,从而大幅提高工程造价。
其次是平曲线半径的选取应重点考虑曲线前后衔接的指标以及曲线附近的运行速度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并不是越大越好。
再者就是超高问题,尤其是对于混合交通路段来说,超高设置过大容易导致低速行驶的车辆发生倾倒事故。
还有就是城市道路的纵断面设计问题,城市的排水系统主要受到来自暴雨的考验,近期全国出现强降雨,某些城市的排水系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导致道路积水情况及其严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道路纵断面设计只考虑造价造成的。
最后就是老路改造中平纵组合问题,在老路改造中不应片面强调“平包纵”。
对上述问题的处理对策如下。
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段长度的取值建议为把不设超高的缓和曲线作为直线段处理,或者直接降低6v要求,经实践检验,最小可为3v。
对于平曲线半径的选取问题,建议将平曲线长度控制在500m内,即可避免驾驶员产生疲劳感和单调感。
对于超高问题,由于城市里行驶的车辆其速度通常低于道路的设计速度,因此当不得不设置超高时,可设置横向力系数低于0.15即可。
对于城市道路的纵断面设计问题,应该从其自身固有的特殊性出发,不能只考虑造价问题而降低设计标准,而应更多得考虑当地的排水,防洪等实际情况。
山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观 ——以奉节县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特色游览环 线 ;优化 城市 交 通组 织 ,构 建 绿道 步 行 网络 ;
凝 练组团主题形 象 ,突显 多元 空 间特色 ;分 段打 造滨水 区
域 ,华 彩水 岸彰显 魅力 ;营造开 敞空 间系 统 ,激发 城市 公
作者简介 : 杨 圆圆 ( 1 9 9 1一) , 女, 云南曲靖人 , 在 读 硕 士研 究 生 , 研 究 方向 : 城市设计。
1 )项 目名称 :《 奉 节县总体城市 设计》 《 奉 节县 西部新
5 现 状调 研 与评价
1 )优势 :山水环境 良好 ;文化 底蕴 丰厚 ; 组 团差 异发
区火车站组 团详细城市设计》 。
2 )总体城市设计范 围及 面积 :约 8 4 . 1 2 k m 。
2 设 计任 务
— —
以奉 节 县 总体 城 市 设计 为例
杨 圆 圆 Biblioteka ( 重 庆大 学 ,重庆 4 0 0 0 0 0 )
摘
要 :奉 节县 位 于长 江三峡库 区腹 心 ,是 国 家重点生 态
升生态涵养功 能 ,强化建 设 空间管 制 ,最 大限度 地保 护好
功能县 ,在 重庆 五 大功 能 区 中被 明确 为 生 态涵养 发展 区。 奉节县依托著名 的历 史人 文 资源和独 特 的 自然风 光 ,大力 发展旅 游业 ,并 以此引领 各产业蓬勃发展 的 态势正在形成 。 奉节县的 交通环 境将 因郑 渝铁路 、安张衡 铁路 在县 城 西部 设站而得到极 大 的改善 ,将 对拉 动 经济增 长、促 进社 会繁
总体 汁
彰显特色 ,体现 景 观特 质 ;品质—— 提升 品 质 ,塑 造 3 ) 目标 :辨识设计要素 、彰显独特气 质 ,精炼设计 策
如何做山地建筑规划方案设计

山地建筑规划方案设计一、概述山地建筑规划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山地地形复杂,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对于山地建筑的规划设计需要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本规划方案设计旨在充分考虑山地地形特点,结合当地资源和文化背景,科学规划山地建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山地生态环境,确保规划建设对自然的影响最小化。
2. 文化传承原则:尊重当地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承山地建筑的独特韵味。
3. 高效利用原则:充分利用山地空间资源,实现规划建筑的高效使用。
4. 安全稳定原则:考虑山地地形特点,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
5. 便捷舒适原则: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和便利的生活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规划内容1. 建筑布局:通过合理布局分区,充分利用山地地形,保证每个区域的通风采光和自然景观。
采用错落式布局,形成错落有致的山地建筑群。
2. 建筑风格:融合山地文化元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打造具有山地特色的建筑风格。
3. 绿色建筑: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绿色屋顶、绿色墙体和节能设施,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4. 交通设计: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5. 生活设施:统筹规划社区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区和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居民生活。
6. 自然保护:保护山地的植被和野生动物,合理利用山地资源,实现生态平衡。
四、规划实施1. 项目选择:选择适合山地地形的建筑项目,包括度假村、度假别墅和山地公园等。
2. 方案设计: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
3. 施工管理: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建筑施工符合规划要求,保障建筑质量和安全。
4. 运营管理:建成后进行规划运营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环境维护和社区服务等。
5. 监测评估:定期进行规划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结语山地建筑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山地地形特点和生态环境,确保建筑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山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山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摘要: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积极进行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设计是保证发展科学性与持续性的重要措施,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必须以城市生态、建设以及发展现状为参考依据,通过科学规划对城市区域进行划分、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进行设置,本文就城市设计的定义以及城市规划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而后探讨了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
关键词:山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引言城市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单元,针对城市进行科学发展规划以及城市空间进行科学设计能够为城市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在山地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以及设计工作的科学性要求更高,而其规划及设计的综合性分析也要求城市规划者必须做好各方面信息的收集与综合考量。
1何为城市设计有关现代城市设计的定义及其在城市建设各个层面中的内容,国家尚未出台有关城市设计层面的相关规范。
城市设计可广义理解为设计城市,不仅是对城市物质要素进行设计也是衔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桥梁,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与大自然合协统一的一种设计。
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从城市整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
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环境景观和整体形象,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是更为具体化的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大都比较广泛,大到整个城市空间体系的总体设计,小到某一特定空间场所,例如一个广场、一块绿地、一个小品的设计。
城市设计的目的不但是要尽力体现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结合,更要体现出城市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使整个城市环境更加统一、和谐,并富有浓烈的时代感。
城市设计可以概括成场景与社区的营造、社会环境与物质空间的优化配置、功能与美学的完美平衡,并且逐步地由起初的重视空间美学视觉与美学价值及对建筑物空间感的强调,更为注重城市设计与人、城市空间、社会行为的联系,更强调的是社会使用性。
2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其本质就是公共政策,最终的结果就是法律。
在做具体城市规划项目时,应该不仅仅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关于山地环境下的城市设计研究分析

关于山地环境下的城市设计研究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的数量日趋增多,由于我国山地较多,已经成为当代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
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本文阐述了山地城市和城市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简要分析了山地环境下城市设计的思路,最后对山地环境下的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山地城市;城市设计;特点;思路;山地环境;规划设计由于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基础较为狭窄,其可建设用地一般比较分散、平整地块规模小,因而城市规划设计的布局则必须因循地势的发展,优先布置其主要功能,兼顾辅助功能。
以下就山地环境下的城市设计进行研究分析。
山地城市和城市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1.1山地城市是指选址及建设在山地地形上的城市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一般把除了平原地形以外的地貌统称山地地貌,可以分为丘陵、坡地、高原等几大类。
由于其建设及规划受地形限制,山地城市在建设和扩张中都很难按照中国传统城市规划设计的中轴进行布置,进而形成了与平原城市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
1.2城市设计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设计、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相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都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城市设计是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
1.3山地城市的特点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种,其特点是地形地貌复杂。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交通规划等不同于平原城市,相关规划人员要注意规划过程的合理性。
另外山地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地形限制,可能导致城市不集中的情况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城镇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04-02T06:49:24.098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22期作者:则二[导读] 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化是我国做出的正确选择,城市化将众多的人口集中起来,不但带动就业,还能发展经济。
在进行城市化的时候,很多人将会将原有土地进行流转,大型农业企业或者从事种植业人员可以接受土地,实现土地种植规模化,实现我国规模化种植。
则二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摘要: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化是我国做出的正确选择,城市化将众多的人口集中起来,不但带动就业,还能发展经济。
在进行城市化的时候,很多人将会将原有土地进行流转,大型农业企业或者从事种植业人员可以接受土地,实现土地种植规模化,实现我国规模化种
植。
在进行山地城镇化规划城市设计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城镇以及城镇附近的土地结构以及性质的变化,设计过程中合理规划,尽可能的保留山地城镇独有的空间形态和生态资源环境,规划工作从战略的角度对城镇进行综合科学开发利用。
城市设计的方案最优化,既满足城镇化要求,也适应生态型乡村需求,形成自身特色。
下面我们对山地城镇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山地城镇规划;城市设计策略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大城市的城市化规模也在快速扩大。
在全国城市化背景下,很多小城镇已经开始进行城镇化,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小城镇中最难城镇化的是山地小城镇,山地小城镇因为自身地理特性缘故,开发难度较大,城镇规划工作不好进行,在城市设计的时候容易设计出不合理的方案。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山地城镇规划城市设计存在盲目追求城镇化,为了城镇化不惜一切代价,对资源进行过度开发或者浪费资源,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这种竭泽而渔的方法不可取。
山地城镇规划的城市设计工作,应当结合城镇自身特点,设计独特合适的方案。
山地城镇城市设计应当对当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凸显城市化和生态化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地域亮点,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文主要对山地城镇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二、山地城镇存在的问题
1、山地区域发展差距大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总量显著提升,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东南方经济发展较快,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慢一些,即使是同一个有些地方发展较快,有些地方发展较慢。
对于山区地区而言,其发展速度一般不及平原地区,原有基础也相对差一些。
2、基础设施落后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加强基建事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村村通、户户通公路政策改善了偏远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
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山地区域基础设施薄弱是全方位的,山高、谷深、坡陡等地形限制,使得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比地理条件普通地方高很多,本身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再加上更高的成本付出,使得山地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处于落后的状态。
3、城镇化要素单一
山地城镇和平原城镇相比,其城市化水平相差巨大。
普通城镇可以引入产业,使得当地的经济结构得到改善,而山地城镇一般只能发展农业经济,没有相关产业进行支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
没有强大的产业作为支撑,城市化进程缓慢,更多的是学习城市进行城市化,形成比较单一的结果。
城镇化的核心是产业,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
没有强大丰富的产业作为支撑,山区城镇化困难重重。
三、山地城镇的的城市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在进行城市设计的时候,我们考虑更多的问题是人,“以人为本”是城市设计人员应当具备的最基本思想,没有这个思想设计建造的城市就是一个空壳子,没有思想和灵魂。
在城市设计的时候,要围绕城市中生活的人进行设计,以此为中心加强配套的设施和深化理念。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它独有的生命力,设计构建过程当中应当考虑全面,不但考虑到城市当中生活的个体,也要考虑到城市生活中个体组成的群体。
明白城市人的需求,以他们的需要为起点,规划设计出他们熟悉感觉亲切的城市,将城市的外部空间环境和城市内部人文环境相结合,两者交相辉映,打造出山地城镇的城市文化特色。
2、生态原则
山地城镇就有着较强的生态性,在进行山地城镇规划的城市设计的时候,应当尽可能的对当地生态特色进行保留,在城市化的同时保留自然特色。
将生态思想作为城山地城镇市设计的一种思想,尽可能的保证建造完成的城镇生态结构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
在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上,我们应当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引,在进行城市化的同时又要保护当地人文生态环境,纪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城市发展和人文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展,取得双赢的效果。
3、因地制宜原则
在山地城镇规划城市设计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盲目就行城市设计工作二部考虑山地城镇的实际情况。
每一个山地城市的不同地域情况都不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
以总体规划为主,局部因地制宜为辅,使得建造设计的城镇城市和当地生态相匹配。
统一规划设计必然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城市面貌。
因地制宜设计出来的城镇环境空间分布均匀,各地各成特色,遥相呼应。
在城市容量的确定上,山地城镇容量比普通城镇容量低一些,更多的时候要结合山地城镇的格局,适当引导、控制设计出来的城市空间面貌,尽力使山地城市与城市环境相匹配,既有自然环境,又有人工环境。
四、山地城镇规划的策略
1、山地城镇的结构布局要顺应地形
山地城镇具有较为明显的沟、谷等地貌,在设计规划的时候不能盲目进行整体划分,应当尽可能的以大型沟、谷为分界线,对山区城镇的空间饥饿哦股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地表设置不同规模的生活区和工业区。
山区城镇地势情况改变代价比较大,应当尽可能的按照地势走向和高低落差设计组团结构,这样每个组团结构都有自己独有特色的空间,这种空间一般很受欢迎,可以有效促进山地城镇化工作。
2、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
对于山区城镇而言,它的地理条件较为复杂,在道路修建的时候,相同道路需要更多成本去完成。
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设计的道路系统规模应当和普通城镇小一些,主干道要扎一些,规划设计的道路满足消防环道的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等方面要求即可。
次干道尽可能的灵活布置,不破坏当地的道路系统架构,这样可以减低施工范围和施工成本。
相对普通城镇而言,山区城镇道路系统规划应当将更多精力放在空间结构上,在空间上进行穿插,显示立体感,打破城镇道路拥挤的感觉。
3、完善步行交通系统
山区城镇一般景色不错,适合人们出行爬山,良好步行系统外加景色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外出步行。
步行交通系统应当结合山区城镇的空间错位差,以商业区作为中心,将林荫小道和小区进行连接,不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购物需求,而且还可以在不经意间帮人锻炼身体。
4、依山就势布局建筑群体。
在山地进行建筑建造一般成本较高,而山区城镇的土地大多在山地上,对土地进行平整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也不符合特色山区城镇的要求。
在山区城镇城市建筑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是打造建筑群体,建筑集中化可以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在位置的选取上,一般选择依山而建,将其变成山区城镇的部分景观。
将高层建筑布局在平缓的地方,将成熟较低的建筑布局在山坡位置,在坡度起伏变化下形成特色的山区城镇建筑群。
五、结束语
经过上文对山地城镇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策略详细介绍分析,相信大家对山地城镇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策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山地城镇来说,其产业单一,经济结构不完善,城市规划设计难度较大,城镇化进程存在较大阻力。
在山区城镇规划城市设计中,应当全面考虑以人为本原则、生态保护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确保建造出来的城市不但具有城市集中先进的特点,而且也包含着当地的人文情怀和地域特色,在发展城镇化的同时又对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传统与现代进行结合,在发展的同时进行继承优良遗产,促进山地城镇化的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晓兰.秦巴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1.
[2]赵万民.我国西南山地城市规划适应性理论研究的一些思考[J].南方建筑.2008:34-37.
[3]邓伟,唐伟.再论我国山区的城镇化建设[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