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结果临床解释与建议

检验科结果临床解释与建议
检验科结果临床解释与建议

血常规

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43755

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检验医学已逐步成为现代医学必不可少的实验诊断学科之一。检验医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在循证医学的今天,检验医学准确无误的实验数据更是避免医疗纠纷、平息医患矛盾的有力武器,由此可见,医院的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临床离不开检验,检验也离不开临床,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本人从2O多年的工作经验中体会到,要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与配合,且更有效地发挥检验科的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提高自身素质是前提 首先作为一名检验工作者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以饱满的热情为患者服务;其次从事医学专业的人员要实行终身学习制,这是现代医学提出来的基本要求。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新型的大型自动化分析仪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进,更需要检验人员在认真对待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吸取更新检验医学新知识、新理念、掌握新技术,不断把新鲜血液注入自己传统的观念中,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自己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才能在与临床的沟通中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指导于临床,得到临床的认可和满意。

2 保证检验质量是关键 2.1 保证检验质量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前提检验科检验质量的保证是靠质量控制来完成,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中、后3方面质量控制,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可靠实验数据的前提。 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检验科面对的是整个临床科室,通常会听到好多临床抱怨。诸如:抱怨检验科检测结果有时不准确,原因是有时会看到检测数据与临床症状或预想值有所出入,于是对检测结果提出质疑。临床常说检验质量的控制工作主要在检验科,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原因应由检验科来解决,但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标本在到达检验科之前常常会出现诸多影响因素。比如说:患者受检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检测时间的控制及标本的保存运送等,而这些因素恰恰就是质量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非常必要且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以下说说几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2.1.1 血液标本的质量是影响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准确性、可靠性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规范患者被采集血液标本前的一切行为是至关重要的。有文献报道:标准餐后甘油三酯可增加50%,胆红素、无机磷、钙、钠和胆固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量饮酒后GGT 升高1倍以上,TC、TG升高约40%;高脂肪饮食会使血中的TG大

临床检验报告单解读

临床检验报告单解读 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 正常时为 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 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 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正常值为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值为340-360g/L 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

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减低,即可诊为贫血。按红细胞体积大小可分为巨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正细胞性贫血。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主要分型依据。 蛋白(PRO) 正常为阴性 尿糖(GLU) 正常阴性 红细胞(RBC) 正常0-1/高倍 白细胞(LEU) 正常0-5/高倍 尿酸盐结晶(NIT) 酮体(KET) 正常阴性 尿胆元(UBG) 定性:弱阳性定量1-4mg/24h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完整版)检验名词解释

1.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 chip )或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其原理是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显微印刷等方法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探针分子密集、有序地固定于经过相应处理的硅片、玻片、硝酸纤维素膜等载体上,然后加入标记的待测样品,进行多元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强弱及分布,来分析目的分子的有无、数量及序列,从而获得受检样品的遗传信息。其工作原理与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如Southern和Northern印迹杂交一致,都是应用已知核酸序列与互补的靶序列杂交,根据杂交信号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经典杂交方法固定的是靶序列,而基因芯片技术固定的是已知探针,因此基因芯片可被理解为一种反向杂交。基因芯片能够同时平行分析数万个基因,进行高通量筛选与检测分析,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等不足。根据所用探针类型,基因芯片可分为cDNA ( comp lement DNA)芯片和寡核苷酸芯片;根据检测目的又可分为表达谱芯片和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芯片。随着芯片技术在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延伸,基因芯片概念已泛化到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糖芯片、细胞芯片、流式芯片、组织芯片和芯片实验室( laboratory on a chip)等 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功能分析技术,可用于蛋白质表达谱分析,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甚至DNA-蛋白质、R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筛选药物作用的蛋白靶点等。蛋白芯片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蛋白质,其原理是对固相载体进行特殊的化学处理,再将已知的蛋白分子产物固定其上(如酶、抗原、抗体、受体、配体、细胞因子等),根据这些生物分子的特性,捕获能与之特异性结合的待测蛋白(存在于血清、血浆、淋巴、间质液、尿液、渗出液、细胞溶解液、分泌液等),经洗涤、纯化,再进行确认和生化分析;它为获得重要生命信息(如未知蛋白组分、序列。体内表达水平生物学功能、与其他分子的相互调控关系、药物筛选、药物靶位的选择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基因芯片(又称 DNA 芯片、生物芯片)技术,就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将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的特定序列的DNA片段(基因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2cm2 的硅片、玻片等支持物上,构成的一个二维DNA探针阵列,与计算机的电子芯片十分相似,所以被称为基因芯片。 2.广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是指以外参或内参为标准,通过对PCR终产物的分析或PCR过程的监测,进行PCR起始模板量的定量。狭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严格意义的定量PCR 技术)是指用外标法(荧光杂交探针保证特异性)通过监测PCR过程(监测扩增效率)达到精确定量起始模板数的目的,同时以内对照有效排除假阴性结果(扩增效率为零)。在国家没有出台阴阳判定标准时,所用PCR系统灵敏度最好达到一个拷贝(一个病毒)。从理论上说,只要有一个拷贝数,样本就算阳性;一个拷贝数都没有才算阴性。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产物量的变化,通过Ct值和标准曲线的分析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3.蛋白质印迹法(免疫印迹试验)即Western Blot。它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检验科与临床沟通制度审批稿

检验科与临床沟通制度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检验科与临床沟通制度 为不断提高检验科服务和工作质量,及时发现科室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制定检验科与临床沟通制度。 一、临床沟通的目的 1.了解临床对检验工作的需求,根据临床需求,开展新工作。 2.了解检验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改进检验质量和服务流程。 3.对检验科开展的工作及工作状况进行宣传,增进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了解,有利于更好的互相配合开展工作。 二、检验科沟通人员 1.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有责任去承担与临床的沟通工作,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记录和报告。 2.各专业组组长负责与本专业相关临床沟通工作的管理。 3.为更好地开展检验科与临床沟通工作,必要时由主任授权科室临床沟通员,明确工作职责。 三、检验科与临床沟通方式 检验科通过多种途径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方式: 1.到临床科室现场沟通,征求意见; 2.参与临床查房、会诊; 3.电话接受咨询和电话回访,并记录电话内容;

4.将检验科服务内容和方式通过医院OA或网站公示; 5.发放宣传材料; 6.组织或参加与临床科室的协调会。 四、检验科与临床沟通内容凡是涉及检验科的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的,均在检验科与临床沟通的范围之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检验项目的设置及更新; 2.新项目开展的需要; 3.急诊检验项目的设置和结果回报; 4.危急值的报告及执行情况; 5.检验报告单的质量; 6.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 7.细菌耐药情况的发布; 8.临床科室与检验有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9.其它情况。 五、沟通内容的处理和反馈 1.临床沟通人员对临床科室反映的情况进行记录,对能够处理的及时进行处理,并向临床反馈。 2.对涉及其他专业无法解决的问题,填写问题转交单,转交至其它组长或科主任解决并反馈。 3.对问题的处理及整改要有后期跟踪

Eviews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说明

Eviews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说明 一、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性问题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是用回归分析工具处理一个经济变量对其他经济变量的依存性问题,但这并不是暗示这个经济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间必然存在着因果关系。 由于没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常常有很好的回归拟合,把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倒过来也能够拟合得很好,因此回归分析本身不能检验因果关系的存在性,也无法识别因果关系的方向。 假设两个变量,比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各自都有滞后的分量GDP (-1),GDP(-2)…,M(-1),M(-2),…,显然这两个变量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但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是M引起GDP的变化,还是GDP引起M的变化,或者两者间相互影响都存在反馈,即M引起GDP的变化,同时GDP也引起M的变化。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在两个变量间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时,是否能够从统计意义上检验出因果性的方向,即在统计上确定GDP是M的因,还是M是GDP的因,或者M和GDP互为因果。 因果关系研究的有趣例子是回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1988年有两位学者Walter N. Thurman和Mark E. Fisher用美国1930——1983年鸡蛋产量(EGGS)和鸡的产量(CHICKENS)的年度数据,对此问题进行了统计研究。他们运用格兰杰的方法检验鸡和蛋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鸡生蛋的假设被拒绝,而蛋生鸡的假设成立,因此,蛋为因,鸡为果,也就是先有蛋。他们并建议作其他诸如“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骄傲是失败之母”之类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经济学家开拓了一种可以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的办法,即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该检验方法为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格兰杰(Clive W. J. Granger)所开创,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他给因果关系的定义为“依赖于使用过去某些时点上所有信息的最佳最小二乘预测的方差。” 在时间序列情形下,两个经济变量X、Y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定义为:若在包含了变量X、Y的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变量Y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对Y进行的预测效果,即变量X有助于解释变量Y的将来变化,则认为变量X是引致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 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必须具有平稳性,否则可能会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因此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之前首先应对各指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常用增广的迪基—富勒检验(ADF检验)来分别对各指标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假设了有关y和x每一变量的预测的信息全部包含在这些变量的时间序列之中。检验要求估计以下的回归: (1) (2) 其中白噪音u1t和u2t假定为不相关的。 式(1)假定当前y与y自身以及x的过去值有关,而式(2)对x也假定了类似的行为。 对式(1)而言,其零假设H0:α1=α2=…=αq=0。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检验科各种通用记录表格

目录: 一:服务质量记录 1、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编号:1-1(科) 2、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编号:1-2(科) 3、临床沟通反馈记录编号:1-3(科) 4、与医护人员定期会议记录表编号:1-4(科) 5、服务对象投诉记录编号:1-5(科) 6、咨询记录表编号:1-6(科) 二:人员培训 7、会议、培训签到表编号:2-7(科) 8、新进人员考核记录编号:2-8(科) 9、生物安全培训记录表编号:2-9(科) 10、员工基本信息表编号:2-10(科) 11、员工继续教育记录编号:2-11(科) 12、员工外出参会或进修记录编号:2-12(科) 13、员工岗位能力评估报告编号:2-13(科) 14、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发表记录编号:2-14(科) 三:质量控制 15、检验项目定标记录表编号:3-15(通用) 16、实验室间或实验室内部比对试验结果及分析报告编号:3-16(通用) 17、室间质评标本收到和分发记录编号:3-17(通用) 18、室间质评原始记录及上报记录编号:3-18(通用) 19、室间质评总结报告编号:3-19(通用) 20、室内质控记录编号3-20(通用) 21、室内质控失控(警告)处理记录编号:3-21(通用) 22、20 年月室内质控月总结编号:3-22(通用) 四:生物安全 23、标准菌株保存和使用记录编号:4-23(细菌) 24、菌、毒株的使用记录编号:4-24(细菌) 25、室消毒焚烧记录编号:4-25(通用) 26、试管破损或血样溢出时处理记录表编号4-26(通用) 27、复查标本记录编号:4-27(通用) 28、检测结果危急值报告登记表编号:4-28(通用) 29、不合格标本记录表编号:4-29(通用)

检验结果解释及医疗咨询制度

检验结果解释及医疗咨询制度 临床检验结果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负责解释 解释检验结果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参考范围 通常参考范围的确定是以大多数人常见的数据为基础,也就是参考总体中的99%、95%与80%的参考个体所分布的范围,其余则为可疑或异常。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时,常以95%的参考个体测定值的分布范围为参考范围,其余5%参考个体被划为异常。参考范围是解释检验结果正常与否的依据,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生物属性带来参考范围的差异主要是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域及妊娠等原因引起的差异。 2、检验方法不同引起的差异目前,对于同一项目的检测方法可能有多种;即使使用同一种检测方法,由于仪器不同及试剂的来源不同检测结果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简单地引用文献、国外甚至厂商介绍的参考范围不可取。 3、注意两类错误问题目前参考范围的制定多数是根据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均值±2 s作为参考范围的上限、下限,不论用什么方法,总是有少数正常人的测定值作为异常值来对待,而在患者中,又有少数人测定值在参考范围内。前者为第一类错误,即假阳性的错误,后者为第二类错误,即假阴性错误。尽管这两种错误发生的概率较小,属小概率事件,但解释结果时必须注意。根据这两类错误基本上发生在参考范围上限、下限附近,因此当测定值接近参考范围上限、下限时,

临床上不要轻易下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最好过一段时间复查以对比分析。 4、临界值的问题在定性测定中,判断阴性、阳性存在临界值的问题。目前许多定性测定、快速测定的方法(如干化学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不同厂家的试剂条,其灵敏度并不相同,因此判断阴性、阳性的临界值并不相同,如测定粪便隐血,用化学方法的试纸条,灵敏度为0.2 mg/L,而胶体金免疫层析的方法可达5 pg/L。尿10项测定中,不同仪器、不同试纸条出的结果是不同的。如尿蛋白测定“+”检出限低值为300 mg/L,高值为2 500 mg/L,而且这些快速方法与常规方法的临界值也不相同,如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做HBsAg测定,其敏感度一般为2 ng/ml,但ELISA法测定可达到0.5 ng/ml甚至更低。在目前对许多试验临界值如何界定尚无同一规定时,临床解释结果时务必充分注意。 5、敏感度及特异性敏感度及特异度是反映该检验项目临床应用价值的两项重要指标,所谓“敏感度”指的是某病患者该试验阳性的百分率,“特异度”指非该病患者该试验阴性的百分率。当前没有一个项目其敏感度及特异度都达到100%,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一般来说敏感度高的试验阴性时对排除某病有价值,特异度高的试验阳性时对确诊某病有意义。根据概率论的原理,可以根据该项试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计算出阳性似然比,并根据验前概率推算出验后概率,对临床诊断帮助意义更大。 6、医学决定水平医学决定性水平是一个阈值,高于或低于该值,据

检验科预开展新项目一览表

检验科预开展新项目一览表 说明:不允许更改产品顺序号 序号 项目名称 规格 单价(元)按包装规格单位 计算选填 价格 元/盒(箱) 校准品/质控品价格(元/毫升) 样本类型 实验方法 适用机型 备注 元/人份 元/毫升 1 腹泻四病毒联合检测(轮状、腺、诺如、星状) 粪便 胶体金 1-1轮装 1-2腺 2 血栓新四项(TAT 、PIC 、TM 、t-PAI-C ) 血浆 比浊法、ELISA STA-R Evolution 3 糖化白蛋白 血清 酶法 贝克曼AU58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4 脂蛋白磷脂酶A2 血清 酶法 贝克曼AU58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 5 髓过氧化物酶 血清 酶法 贝克曼AU58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 6 香草扁桃酸 24小时尿 酶法/免疫比浊法/比色法 贝克曼AU58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日立7180 7 17-羟类固醇 24小时尿 酶法/免疫比浊法/比色法 8 17-酮类固醇 24小时尿 酶法/免疫比浊法/比色法 9 尿总蛋白 24小时尿 比色法 10 尿皮质醇 24小时尿 酶法 11 尿肌酐 24小时尿 酶法 12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清 比浊法/比色法 贝克曼AU58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 13 FK506(他克莫司) 全血 比浊法 贝克曼AU58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 14 环胞霉素 全血 比浊法 贝克曼AU58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 15 免疫球蛋白A (C )IgA(C) 血清 散射比浊法 BN II 16 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 ) 血清 化学发光法 雅培i4000 17 胃泌素(G17) 血清 化学发光法 雅培i4000

18 降钙素(CT) 血清 化学发光法 Immulite2000、西门子XP 、雅培i2000、罗氏e601 19 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 血清 化学发光法 20 雄烯二酮(ADD) 血清 化学发光法 21 非结合雌三醇(E3) 血清 化学发光法 22 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 血清 化学发光法 23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 血清 化学发光法 24 ProGRP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血清 电化学发光法 罗氏e601 25 维生素K 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脱γ羟基凝血酶原) 血清 化学发光法 雅培i4000 26 尿β2微球蛋白检测 尿液 散射比浊法 BN II 27 免疫球蛋白IgG 分型检测 血清 散射比浊法 BN II 28 ST2蛋白(心衰分级与诊断) 血清 ELISA 手工 29 呼吸道病毒抗原 血清 ELISA 、免疫荧光 手工 30 尿AD7C-NTP 检测 尿 酶联免疫法 手工 31 血浆TAFI 含量检测 血浆 免疫比浊法、胶体金法 手工 32 EB 病毒DNA 血清 实时荧光PCR LC480/SLAN-96P 33 单纯疱疹病毒DNA 血清 实时荧光PCR LC480/SLAN-96P 34 结核分枝杆菌分型 血清 实时荧光PCR LC480/SLAN-96P 35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注:利福平耐药突变检测、异烟肼耐药突变检测、乙胺丁醇耐药突变检测、链霉素耐药突变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突变检测) 血清 荧光PCR 熔解曲线法 LC480/SLAN-96P 36 丝状真菌耐药基因检测 纯培养菌落 实时荧光PCR LC480/SLAN-96P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

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 令狐采学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成长,检验医学已逐步成为现代医学必不成少的实验诊断学科之一。检验医学的成长在很年夜水平上推动着临床医学的成长,在循证医学的今天,检验医学准确无误的实验数据更是避免医疗纠纷、平息医患矛盾的有力武器,由此可见,医院的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临床离不开检验,检验也离不开临床,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成分。自己从2O多年的工作经验中体会到,要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与配合,且更有效地阐扬检验科的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提高自身素质是前提首先作为一名检验工作者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干以饱满的热情为患者办事;其次从事医学专业的人员要实行终身学习制,这是现代医学提出来的基本要求。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成长,新型的年夜型自动化阐发仪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进,更需要检验人员在认真看待工作的同时还要不竭的吸取更新检验医学新知识、新理念、掌握新技术,不竭把新鲜血液注入自己传统的观念中,这样才干不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自己工作中,形成自己的共同见解,才干在与临床的沟通中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以便更好的办事于临床,指导于临床,得光临床的认可和满意。 2 包管检验质量是关键2.1 包管检验质量阐发前质量控制是前提检验科检验质量的包管是靠质量控制来完成,质量控制包含阐发前、中、后3方面质量控制,而阐发前的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可靠实验数据

的前提。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检验科面对的是整个临床科室,通常会听到好多临床埋怨。诸如:埋怨检验科检测结果有时禁绝确,原因是有时会看到检测数据与临床症状或预想值有所收支,于是对检测结果提出质疑。临床常说检验质量的控制工作主要在检验科,招致检测结果禁绝确的原因应由检验科来解决,但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标本在达到检验科之前经常会呈现诸多影响因素。比方说:患者受检前的准备、标本的收集、检测时间的控制及标本的保管运送等,而这些因素恰恰就是质量阐发前的质量控制,阐发前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很是需要且不克不及忽视的重要环节。以下说说几个不容忽视的方面:2.1.1 血液标本的质量是影响仪器阐发和化学阐发准确性、可靠性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规范患者被收集血液标本前的一切行为是至关重要的。有文献报导:标准餐后甘油三酯可增加50%,胆红素、无机磷、钙、钠和胆固醇均有不合水平的增加;年夜量饮酒后GGT升高1倍以上,TC、TG升高约40%;高脂肪饮食会使血中的TG年夜幅升高,高卵白饮食会使血氨、尿酸和尿素氮升高。剧烈运动可使血钾、钠、钙、碱性磷酸酶、白卵白、糖、无机磷、尿素、尿酸、胆红素和转氨酶均升高1倍,ATP肌酸磷激酶转移酶升高4倍。因此,为了避免对实验室检验结果的误差,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饮食起居、生理状态,因将避免患者在采血前剧烈运动、禁食12h后采血作为基本的标准。2.1.2 采血时间、采血部位的选择、止血带的使用,收集标本的顺序等也都是影响血液标实质量的至关环节。首先,人在站立和卧位时生理状态会产生一系列的变更,从立位酿成卧位

检验科危急值及与临床沟通记录

四棉医院“危急值”报告及与临床沟通记录 注:1.达到危急值的结果应立即复查; 2.复查后登记记录,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同时记录报告时间接电话人,报告人签字; 3.危急值登记后应及时与临床沟通并登记:A与临床相符不需重抽标本复查;B与临床不相符需重抽标 1 / 5

本复查;C与临床不相符,病人不愿意重抽标本复查;其它情况如实记录。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1、检验危急值是指当试验结果出现时,提示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或有效的改善,否则,有可能出现不良后果,因为这是一个危及生命的试验结果,所以把这种试验数值称为危急值。 2、危急值项目的范围及危急值水平应该从医院服务对象及抢救技术、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出发,由临床实验室与临床医师共同商议,经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议确定。 3、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验数值;二是某些异常检验结果虽不至于立即危及患者生命,但有可能对生命带来威胁,如淀粉酶测定、白细胞计数等;三是一类传染病病原体;四是突发性事件的一些检验(如群体性食物中毒)等。危急值项目范围及危急值水平见附表。 4、检验科每个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危急值项目范围和危急值水平,了解其临床意义。 5、危急值一旦出现,应当由该项目检验者在确认仪器运转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检,复检结果与第一次检验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将该项目检验结果电话通知负责诊疗的医护人员,无论正常门诊、病房或急诊,都应紧急报告临床,并在结果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检”,同时做好相关记录。电话与临床沟通的时候,最好简要询问病人目前情况、采样方法、以及采样时用药情况等,如检验结果与病情不符,应立即通知临床医护人员重新采样送检。 6、检验科使用的《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到标本时间、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接收医护人员姓名。记录本保存20年。 7、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在接到电话通知的检验危急值结果时,双方复述确认无误后,应规范、完整地做好记录,并立即报告有资质的临床值班医师或经治医师,临床科室的《检验危急值接受登记本》记录的内容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姓名、通知临床医师时间、临床医师姓名。 2 / 5

最新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制度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制度 一、制度制定的意义目的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建立紧密的沟通机制,能够及时发现自身不易发现的本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整改,不断提高临床检验服务质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制度此制度。 二、适用范围: 1、临床科室反馈或咨询的信息,如发现检验结果与临床存在歧义,对检验科工作的建议、意见等; 2、与临床科室的各种沟通,如检验结果疑问解答、新项目用途介绍和检验信息发布; 3、标本采集、报告书书写内容、质量、报告时限,送达环节等方面的意见。 三、职责: 检验医师定期向临床征询如检验项目设置合理性等与检验相关的意见;随时接收临床有关新项目需求的建议,并进行答疑、咨询和反馈;定期评估、分析。科主任负责处理疑难的、重大的或下属部门不能处理的建议和意见,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 四、要求: 1、检验医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明确医院的目标及发展计划,临床科室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后对检验科提出的新需求。 2、虚心征求临床医生、护理部对检验科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同时,通过相互沟通, 取得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3、参与临床查房和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对检验结果做出解释,并依据实验室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出建议。 4、根据临床信息,对检验项目的选择、检验申请、患者准备、以及样品的采集、运送、保存、处理、检测和结果给予指导、培训和咨询。 5、掌握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临床医师的需要和要求,评价检验项目、合理组合,规划和开展新项目,并向其临床推广应用。

6、参与对涉及技术方面的检验工作不符合项严重性进行评价、原因分析,进行复验并跟踪处理结果。 7、全科技术人员接到临床、病人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后(书面或电话等),应及时记录内容,并向检验医师、实验室组长或科主任汇报。一般的反馈意见由各 实验室自行处理,及时给对方满意答复。如属重大纠纷或差错,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负责处理。 &做好沟通及联系工作的登记。定期总结分析共性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持续性改进。 9、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许可的前提下,做好系统内信息的适时传递,提高工作效率。 2018年10月修订

检验结果解释制度

检验结果解释制度 合理的解释检验结果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参考范围1969年Grasbeck推荐用参考值一词代替正常值,至1977年得到公认。于1978年国际化学联合会推荐有关实用方案。通常参考范围的确定是以大多数人常见的数据为基础,也就是参考总体中的99%、95%与80%的参考个体所分布的范围,其余则为可疑或异常。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时,常以95%的参考个体测定值的分布范围为参考范围,其余5%参考个体被划为异常。参考范围是解释检验结果正常与否的依据,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二..生物属性带来参考范围的差异主要是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域及妊娠等原因引起的差异。 三.检验方法不同引起的差异目前,对于同一项目的检测方法可能有多种;即使使用同一种检测方法,由于仪器不同及试剂的来源不同检测结果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简单地引用文献、国外甚至厂商介绍的参考范围不可取。 四..注意两类错误问题目前参考范围的制定多数是根据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均值±2 s作为参考范围的上限、下限,不论用什么方法,总是有少数正常人的测定值作为异常值来对待,而在患者中,又有少数人测定值在参考范围内。前者为第一类错误,即假阳性的错误,后者为第二类错误,即假阴性错误。尽管这两种错误发生的概率较小,属小概率事件,但解释结果时必须注意。根据这两类错误基本上发生在参考范围上限、下限附近,因此当测定值接近参考范围上限、下限时,临床上不要轻易下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最好过一段时间复查以对比分析。 五..临界值的问题在定性测定中,判断阴性、阳性存在临界值的问题。目前许多定性测定、快速测定的方法(如干化学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不同厂家的试剂条,其灵敏度并不相同,因此判断阴性、阳性的临界值并不相同,如测定粪便隐血,用化学方法的试纸条,灵敏度为0.2 mg/L,而胶体金免疫层析的方法可达5 pg/L。尿10项测定中,不同仪器、不同试纸条出的结果是不同的。如尿蛋白测定“+”检出限低值为300 mg/L,高值为2 500 mg/L,而且这些快速方法与常规方法的临界值也不相同,如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做HBsAg测定,其敏感度一般为2 ng/ml,但ELISA法测定可达到0.5 ng/ml甚至更低。在目前对许多试验临界值如何界定尚无同一规定时,临床解释结果时务必充分注意。 六..敏感度及特异性敏感度及特异度是反映该检验项目临床应用价值的两项重要指标,所谓“敏感度”指的是某病患者该试验阳性的百分率,“特异度”指非该病患者该试验阴性的百分率。当前没有一个项目其敏感度及特异度都达到100%,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一般来说敏感度高的试验阴性时对排除某病有价值,特异度高的试验阳性时对确诊某病有意义。根据概率论的原理,可以根据该项试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计算出阳性似然比,并根据验前概率推算出验后概率,对临床诊断帮助意义更大。

检验科与临床定期沟通制度

.. 检验科与临床定期沟通制度 1.目的: 通过检验师与临床的定期沟通及时发现本科工作中的缺陷,以便及时整改,不断提高检验科服务质量和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1)临床科室反馈或征循的信息,如检验质量方面的缺陷、建议、意见等; (2)与临床科室的各种沟通,如检验结果疑问解答、新项目用途介绍和检验信息发布等。3.职责: 检验医师定期向临床征循如检验项目设置合理性等与检验相关的意见,随时接收临床有关新项目需求的建议,并进行答疑、咨询和反馈,定期评估、汇总。科主任负责处理疑难的、重大的或下属部门不能处理的建议和意见,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 4.要求: (1)检验医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明确医院的目标及发展计划,认真贯彻执行医院及检验科相关的制度。 (2)虚心征求临床医生、护理部对检验科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同时,通过相互沟通,也取得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3)参与临床查房和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对检验结果做出解释,并依据实验室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出建议。 (4)根据临床信息,对检验项目的选择、检验申请、患者准备、以及样品的采集、运送、保存、处理、检测和结果给予指导、培训、答疑和咨询。 (5)掌握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临床医师的需要和要求,评价检验项目、合理组合,规划和开展新项目,并推动其临床应用。 (6)参与对涉及技术方面的检验工作不符合项严重性进行评价、原因分析,进行复验并跟踪处理结果。 (7)全科技术人员接到临床、病人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后(书面或电话等),应及时记录内容,并向检验医师、实验室组长或科主任汇报。一般的反馈意见由各实验室自行处理,及时给对方满意答复。如属重大纠纷或差错,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负责处理。 (8)做好沟通及联系工作的登记。定期总结分析共性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持续性改进、沟通或培训。 (9)不定期向临床发放《检验手册》,将本科开展的新项目、新仪器介绍给临床和护理部。更新、发放《样本采集手册》指导临床正确采集和运送样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