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焦虑状态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静配中心护理人员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静配中心护理人员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静配中心护理人员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静配中心护理人员的焦虑状况以及可能影响其焦虑的因素,为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精神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9月静配中心20名护理人员进行100次量表评估分析其焦虑状况,并对100次量表评估进行探讨影响护理人员焦虑的因素。

结果:静配中心20名护理人员中,根据这100次量表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情况,平均得分为57.32±3.75,12名护理人员有焦虑状况,8名护理人员无焦虑表现,占比60.00%,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职称、工作压力等与护理人员焦虑状况存在相关性,这几种因素都会成为独立造成护理人员焦虑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静配中心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焦虑状况,其焦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心理支持和培训、促进个人情绪管理等措施,以助于缓解护理人员的焦虑,进一步的研究应关注有效的干预策略,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静配中心;护理人员;焦虑状况;影响因素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又称静配中心,静配中心作为医疗机构重要的药物配制和药物管理部门,护理人员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高度责任,其与病患用药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

并且静配中心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着较高的标准要求,静配中心在运行中多数是处于封闭状态,人员没有过大的流动,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繁琐且有着极高的责任要求,使护理人员处于较大的工作压力环境下,而这也可能引发焦虑情绪,不仅会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会为用药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

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静配中心的20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对其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作为依据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与指导,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我院静配中心护理人员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从事医院静配中心的注册护士,且工作年龄1年以上;②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精神科护理人员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分析

精神科护理人员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分析

精神科护理人员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分析目的:探讨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抑郁焦虑状况。

方法:采用焦慮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92例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和分析。

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焦虑得分为(40.28±9.23)分,抑郁平均得分为(45.86±9.78)分,两组数据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精神科护士相较于其他人群焦虑、抑郁状况严重,应对其提供心理咨询、保健服务和有效的社会支持,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of psychiatric nurses. Methods: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used in 192 cases of psychiatric nurses for relevant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is.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anxiety in psychiatric nurses was (40.28±9.23), and of the depression was (45.86±9.78), two sets of dat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ational norm,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1). Conclusion: Psychiatric nurses 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s,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es are more seriou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healthy services and effective social support should be provided for psychiatric nurses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 healthy standard.[Key words] Anxiety; Depression; SAS; SDS焦虑为人们预感到不利情景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活动的变化。

探讨护士因护理工作压力所致焦虑心理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探讨护士因护理工作压力所致焦虑心理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探讨护士因护理工作压力所致焦虑心理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针对护士紧张忙碌、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性质及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导致焦虑心理的产生,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减轻护士的焦虑心理,以促进心理健康。

方法:选择100例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进行测试,针对出现的焦虑心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结果:焦虑心理状态均有改善,精神面貌均有好转,康复效果满意。

结论:缓解了焦虑、紧张的情绪,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一线护士,工作压力,焦虑,原因分析,预防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逐步提高,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近年来护患矛盾日趋突出,护患纠纷频繁发生,已严重困扰着广大护理人员。

护士既要独自完成病人的护理工作,还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这无疑使护士的压力大大增加,从而产生焦虑心理。

如何减轻护士的焦虑心理,现已成为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现分析焦虑心理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如下。

1: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年龄19-50岁之间;文化程度:本科20例,大专50例,中专30例;工作年限在3-30年之间;对100人进行心理测量,结果显示:15人SCL一90测量:焦虑因子3.2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2.2分,其它因子3分,以上三项因子分均呈阳性倾向,具有焦虑情绪,伴有睡眠障碍。

10人SAS测量:69分(标准分),具有中度焦虑。

1.2身心疾病及行为改变1.2.1常因情绪激动、紧张而导致失眠,尤其是上夜班不能入睡,从而出现头痛、食欲不振症状。

1.2.2精神疲乏、面色晦暗、内分泌失调,通常下班后也常因回想有无工作上的失误和不当而久久无法入睡。

1.2.3由于心理和环境因素,服务态度会有较大变化,忍耐性较差,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不愿意回答,易激惹,容易发生争吵。

1.2.4 情绪差,焦虑,烦躁,精神紧张,总是担心工作有漏洞,慢慢的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开始不相信自己,总觉得能漏掉什么工作没做,或者是担心自己做错事,甚至怀疑同事也做的不对。

普外科护士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护士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护士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普外科护士承担着繁重的工作负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且不断承受着来自工作超负荷的压力、来自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压力以及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因此,焦虑是普外科护理人员较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标签:普通外科护士;焦虑症状因素分析随着社会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国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却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甚至低于一般人群。

焦虑是护理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没有明显的客观原因却内心不安或无原因的恐惧,认为自己将处于不良状况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是一种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

1临床普外科护士的焦虑现状临床护士焦虑发生率高,据曹丽娟[1]的调查报告显示,40.3%的护士有焦虑症状,17.9%护士有中、重度焦虑症状。

而作为临床护理人员中工作量较大的普外科护士,其中有焦虑症状的人更值得关注。

根据实际调查的证据,有关部门要对护士的心理健康积极关心、重视,做好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改变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成人常模的现状。

2引起焦虑的主要因素2.1工作压力过大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也在随之而改变,护理人员的工作模式也在转变,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而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因此由模式转变而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力度强,对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有所影响,容易造成情绪的波动。

同时,在较强的专业知识要求下,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持续的学习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影响其心理、生理健康。

2.2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可能是普外科护士产生焦虑的一个因素。

护士接触的人员较多,既要与患者频繁直接接触,又要同医疗机构中医生、上级、同事之间进行交往、交流。

而当患者产生不配合事件或不礼貌行为,可能会与患者及其家属产生冲突,造成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情绪。

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护理人员还要将自身情绪收好,因此长期的情绪隐藏容易对护理人员的心理造健康成危害。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焦虑情绪综合分析及对策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焦虑情绪综合分析及对策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焦虑情绪综合分析及对策精神卫生护理人员是在精神卫生领域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员。

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常常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本文将从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焦虑情绪的原因分析、对人员个体和组织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焦虑情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压力。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需要面对复杂的病情和紧张的工作节奏,处理患者的情绪和症状,同时还需要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和配合。

2. 情感负荷。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经常接触到患者的痛苦和困惑,需要耐心倾听和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

这些情感负荷容易给护理人员带来心理压力。

3. 职业认同感。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在社会中有时受到负面的评价和认知偏见,对护士的工作价值和职业认同感产生质疑,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4. 自身情绪管理能力不足。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常常需要在压力和情绪的环境中工作,一些人自身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应对焦虑情绪的方法。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会对个体和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个体来说,焦虑情绪会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容易引起情绪疲劳、失眠、压力增加等问题,甚至导致抑郁和焦虑症等精神障碍。

焦虑情绪还会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和专业能力,降低职业满意度。

对于组织来说,护理人员焦虑情绪的增加会导致人员流失和业绩下降,进而影响护理质量和医院声誉。

焦虑情绪还会影响护士之间的协作和团队凝聚力,造成工作氛围的不稳定。

1. 加强自身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学习和掌握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情绪调节等。

定期进行个人心理健康的评估和自我提升,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和健康。

2. 构建支持系统。

护理人员可以与同事和上级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分享工作中的困惑和压力,互相支持和鼓励。

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倾诉自己的内心痛苦和困惑。

护理心理压力论文

护理心理压力论文

护理心理压力论文护士由于紧张忙碌、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性质及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会导致心理压力的产生,处于持续高压状态下的个体容易出现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心理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理心理压力论文范文一:人性化医院护理对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选取我院的3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0名,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士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管理。

对医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对降低护士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进行探讨,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的3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名,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

其中,对照组年龄18~46岁,平均(27.7±6.3)岁;本科学历的护士有35名,大专学历的护士有110名,中专学历的护士有25名;30名护士,110名护师,30名主管护师。

观察组中,年龄(18~48)岁,平均(28.3±5.3)岁;本科学历的护士30名,大专学历的护士120名,中专学历的护士20名;45名护士,110名护师,25名主管护师。

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之上增加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积极为护理人员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医院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如病房和休息室,进行改造,适度的调整病房和休息室的布局和色调,既让护士在工作和休息时可以保持心情舒畅,又能够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亲和力。

此外,还要制定并严格执行详细的卫生清洁制度,对工作区和休息区进行定期的清扫,保持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

工作区内的物品摆放要有规有矩,进行定点摆放。

在护士工作区和医院的走廊里悬挂一些小饰物,在墙上张贴一些艺术作品,使护士的工作环境更加温馨,护士工作起来也会更加舒心。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焦虑情绪综合分析及对策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焦虑情绪综合分析及对策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焦虑情绪综合分析及对策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是在医疗工作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多方
面的协调和护理,因此他们的心态非常重要。

但是,由于工作的性质,精神卫生护理人员
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这会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焦虑情绪的成因,并且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焦虑情绪的成因
1、压力大:精神卫生护理人员每天都要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这会导致他们的情绪
变得紧张和焦虑。

2、责任心过重:由于患者的特殊性质,在卫生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非常负责任。

因此,当一些意外情况出现时,他们会过分地责备自己,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情绪。

3、工作不精细: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的行业要求非常高,他们必须具备一系列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强时,就会出现焦虑和不确定的
情绪。

二、对策
1、适当减压:护理人员需要学会适当地减轻工作压力,可以进行一些合适的休闲活动,如听音乐、瑜伽等,以缓解精神上的压力。

2、坚定信念:在日常工作中,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提高自信心,增强自己的
工作动力。

3、强化培训: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自身的职业技能,不断进行培训和学习。

在这
个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略微的提升,从而增强自信心。

4、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精神卫生护理人员可以和同事一起交流,建立信任和友谊
关系,分享和交流情感上和技术上的想法和经验。

普外科护士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

普外科护士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

普外科护士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摘要】目的:调查市级综合医院普外科护士的焦虑状况及引起焦虑的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对他们进行集体施测,对3家市级医院100名普外科护士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测评。

结果:100名普外科护士sas 总分均值与常规(中国正常人群) sas 总分均分比较存在差异性( p50为焦虑;标准分t>40分表明存在焦虑情绪,50~59为轻度焦虑,60~69中度焦虑,大于等于70为重度焦虑,得分越高焦虑越严重。

填写者按指导语。

一般情况及焦虑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工作时间。

1.3 资料分析:采用spss15.1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t检验,x2检验,单因素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

2 结果2.1 普外科护士的焦虑状况:发放问卷100分,回收率100%。

100名普外科护士sas均分37.80 ±11.89 ,常模(中国正常人群)sas 均分29.78±0.987分。

与有关研究结果比较相类似[4]经独立样本t检验(t=9.851 ±,p<0.05),两者具有差异性,可见普外科护士存在一定程度焦虑。

2.2 体力消耗大,常处于疲劳状态:普外科护士相对于其他科护士而言,体力劳动量大,体力消耗大,常常是下班时处于疲劳状态,而且由于护士女性身份的特殊性,大多处于恋爱、婚育阶段,而上了年龄的护士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由于疲惫,对家庭的照顾力不从心,容易产生烦躁情绪。

2.3 影响焦虑状况的相关因素:对与焦虑发生可能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无规律、突发事件多、工作量大及工作时间长、精神压力大、速度快与焦虑的发生有较大关系。

然后以焦虑总分为因变量,以这几项为自变量进一步作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量大、速度快、无规律这三项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206 、3.113和2.332,回归系数标准误为0.814 、1.066和0.215,二者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 p< 0.05),即普外科护士焦虑状况与工作量大、速度快及无规律有密切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焦虑状态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摘要】介绍调查对象、研究方法和调查结果之后,对影响护士焦虑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身体健康状况、付出与收入的失衡、对医疗纠纷的担心等因素会增加护士的焦虑感。

【关键词】护士焦虑感;心理健康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20-02
1 前言
由于护士工作多是轮流倒班制,所以,上夜班的情况经常出现,这是对人类生物规律的破坏。

事实上,很多护士也表现出了焦虑和压抑等反应,这对于护士本身的健康和她们所从事的工作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不过,值夜班只是引起护士焦虑状态的一个因素,还有很多因素也会引起或者增加护士的焦虑。

本文以某医院的护士为样本,对她们的焦虑状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希望能够为护士的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所选取的112例调查对象来自于绵阳某医院,向她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全部收回。

经过统计,问卷填写的有效率符合统计要求,有效率为0.9375(105/112)。

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5.2岁;受教育程度都在中专及以上,其中中专学历的有37名,大专学历的有54名,本科学历的有14名;科室来源分布如下:内科护士有50例,外科护士有20例,妇儿科护士有19例,危急重科(icu)护士有16例;结婚与否:已婚者为67例,
未婚者38例;工作年限分布情况如下:2年以内的有48例,工作3-5年的有39例,工作年限在6年以上的有18例;职称分布如下:护士职称者有75例,护师职称及以上的有30例。

2.2 研究方法首先运用sas(焦虑自评量化表)问卷对选取对象的年龄、婚姻、学历和工作年限等情况进行了解,并让她们回答描述自身感受的焦虑感测评问题。

在收回问卷以后,将所得的资料按照测评标准转化为数据形式,并将这些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包括t检验额方差分析,以初步确定数据有效性,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依据。

3 焦虑感调查结果
本次护士焦虑感调查得分为52.32±8.67(t=0.692,
p=0.0410.05)。

4 讨论
4.1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偏低虽然普通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人们也承认焦虑是正常的情绪之一。

但是,从医学和健康的角度来看,焦虑却会对人类的心理健康造成消极影响,如果焦虑感超过临界值以后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焦虑感对于护士这个特殊的群体则更值得关注。

调查结果表明,护士的焦虑评分均值为52.32±8.67(t=21.69,p=0.000),这要高于普通人群的均值33.7±
5.6,差异显著(p<0.01)。

由于我国医疗行业规范化和职业化的提升,管理部门和患者对于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士的职业危险性也就相应地上升了。

但是,长期高水平的
焦虑感对于护士的心理和身体会造成消极影响,也会影响到其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1]。

4.2 影响护士焦虑感的相关因素分析
4.2.1 身体健康对焦虑感的影响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护士需要昼夜轮班,这就扰乱了人体的生物钟,从而会对她们的睡眠质量、体力和内分泌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护士在白天也需要参与家庭成员以及社会外界的交际活动,因此她们白天往往无法获得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所以,护士带着前一晚的疲劳进入下一班的情况很常见。

如此一来,护士的休息时间、进食规律等都被打乱,营养摄入、内分泌等身体内部活动就十分敏感,这就会引起其身体机能的下降,身体健康就很容易出现不良表现,比如头晕、面色憔悴和便秘等。

身体内部的不舒服也就很容易影响心情,她们表现出焦虑的几率就大大增加(虽然她们会保持职业性的克制)[2]。

4.2.2 付出与收入之间的失衡对护士焦虑感的影响护士不仅仅要昼夜轮班,而且要经常面对焦急暴躁的病人及其家属,这就要求她们经常克制甚至是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而耐心细致地提供护理服务。

而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护士又常常会成为医院内部首先被追责的人。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护士的收入在医疗体系内是很低的,她们的工资与一般的工薪阶层相仿(本调查中的护士月固定工资在2300-2700之间),她们没有“灰色收入”,也少与绩效奖金有缘[3]。

相比较于医生或者医师而言,她们付出的同样多甚至更多,却收入得低得多。

这种付出与期待收入之间的失衡极易引起其
情绪的波动,从而会加剧焦虑感的产生和持续。

5 小结
焦虑感不仅仅会影响护士的工作质量,也会对其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减轻护士的焦虑感已经成为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需要予以关注的问题。

为了减少其焦虑感,应该在护士的待遇、工作制度、身体常规定期检查、医疗纠纷合理分责和补偿等方面进行探索;同时,要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减少其焦虑感,提升其工作的愉悦感。

参考文献
[1] 郭欣颖,郭爱敏,李艳梅.icu新护士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1(4):371.
[2] 石莉芬.icu新护士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today nurse,2011,4:100.
[3] 向艳君,赛冬红,罗彦丽,时艳华.轮值夜班护士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