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思维导图

平行四边形思维导图
平行四边形思维导图

平行四边形与多边形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平行四边形和多边形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3、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4、了解基础图形的密铺。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简单逻辑推理意识,使学生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2、通过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体会并掌握知识转化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体验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密铺图案设计,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培养审美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

4.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对应课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

通过对三角形内角和等定理的证明,培养言必有据的思维品格.

专题问题设计1. 三角形的三边长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 怎样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 多边形的内角和有什么性质

4. 三角形、多边形的外角和有什么性质

5. 三角形是否具有稳定性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几何画板课件

常规资源作图工具(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

教学支撑环境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的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几何画板软件

其他纸笔等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活动1: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

【活动步骤】

1.任意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吗教师组织学生用短木条进行实验.

2.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有何关系

学生观察、猜想,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3.用文字或式子表述你发现的结论.

【技术应用】在几何画板中画三条线段,观察它们的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是可构成三角形.

活动2:探索三角形内角和

【活动步骤】

1.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利用三角形纸片,通过剪拼成平角的方法验证;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通过度量计算的方法验证.

2.探索证明方法,用规范的推理步骤表达你的推证过程.

3.班内交流证法,思考证明方法的本质和关键.

【技术应用】

(1)探索结论时,计算验证;

(2)探索证明方法时,动态体现转化过程.

活动3:探索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活动步骤】

1.自主学习,探索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内角的关系;

2.组内交流结论和方法;

3.学以致用,用刚得到的结论,求出三角形的外角和;

4.开阔思路,用不同方法求得三角形的外角和.

【技术应用】

探索外角和;动态体现三角形的三个外角转化为一个周角的过程.

第二课时: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活动步骤】

1.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指导学生探究,交流。

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思考这些方法有没有相似之处

3.指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展示四边形的内角和探究过程.

【技术应用】

利用度量、简拼、平移等方法,多角度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活动二:探究n边形内角和

【活动步骤】

1.利用活动一获得的经验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

2.利用前面活动获得的经验独立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并试着说明理由;

3.指导学生结合课件给出的图表从代数角度猜测公式,从几何角度加以推理论证;

4.组织学生交流,总结结论、方法.

【技术应用】

借助几何画板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活动三:探索n边形的外角和

【活动步骤】

1.创设情境:小明沿五边形的广场周围跑步,如图所示,沿逆时针方向他每跑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是怎样得到的

2.思考: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外角和是多少

3.推理得出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

【技术应用】

使用专门制作的几何画板课件探究、演示.

第三课时(课外)三角形的稳定性

活动一: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个人自学课本67页内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写一篇数学短文,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举出几个生活或生产中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或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例子.

活动二:制作活动挂架或放缩尺

1.学习小组的几个同学合作,制作活动挂架或放缩尺;

2.写出制作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选材,计算,下料,制作流程,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3.作品展示交流.

放缩尺

【技术应用】

学生可用几何画板设计活动挂架或放缩尺.

评价要点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是否清晰规范.

2.推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时思路是否清晰.

3.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的过程中,评价其方法的独特性、

多样性和思维的发散性.

专题三应用:镶嵌

所需课时课内2课时

专题三概述

本专题是三角形这一主题的一个重要专题,体现了三角形和多边形等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具体应用。本专题的内容包括镶嵌的定义、镶嵌的条件、正多边形及其组合的镶嵌、任意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镶嵌以及镶嵌图案设计等.

本专题的重点是正多边形的镶嵌,难点是用代数方法判别多边形及其组合能否镶嵌.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活动包括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老师指导下系统准确地提炼出镶嵌的基本条件,并把基本条件应用到判别正多边形及其组合能否实现镶嵌;探索任意四边形的镶嵌;进行镶嵌图案设计等.由于课内学习时空的限制,我们把这个专题的第二课时“设计一个由多边形或多边形的组合构成的平面镶嵌图案”作为研究性学习内容。

学生的主要学习成果包括:理解并掌握镶嵌的定义及基本条件,能判断正多边形及其组合能否实现镶嵌,设计镶嵌图案.

专题学习目标

利用几何画板中的自定义工具进行拼图

活动三:用大小形状相同的任意四边形能实现镶嵌吗

【活动步骤】

(1)小组合作:用任意四边形的纸片或课件拼图实验;

(2)个人思考实验结果,用所学或活动2的结论解释实验结果,小组交流,形成共识.(3)把你的结论,连同活动2的结论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实验报告.

【技术应用】

用几何画板探讨任意四边形的镶嵌方式.

第二课时镶嵌(二)

活动一:设计一个由多边形或多边形的组合构成的平面镶嵌图案.

【活动步骤】

(1)个人设计镶嵌图案,要求用实物(纸片)拼成粘贴,或借助绘图工具(绘图工具、几何画板等)画出图案;

(2)小组交流,修改完善自己的图案,形成作品(纸质稿或电子稿).

(3)班内进行作品展示交流.

评价要点1.能否正确理解平面镶嵌的概念.

2.能否借助镶嵌的基本条件准确判断正多边形及其组合可否实现镶嵌.3.从设计的镶嵌图案中评价其方法的创造性和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章观察生物-思维导图+案列分析

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 考点一、生物与非生物 1、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解答】解:曲中有生命的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 曲中没有生命的有: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故答案为: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 非生物有: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2、星期天小明在秋游的时候捉到了一只蜗牛,他想知道蜗牛的结构。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之后,他终于有了一定的了解。 (1)请你帮助他把图填完整。 (2)通过实验可知,蜗牛在________情况下会缩进壳里去,这说明壳对蜗牛具有_______作用。同时也说明蜗牛对外界刺激会________。 (3)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可知,蜗牛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 (1)略(2)受到刺激保护做出反应(3)触觉味觉嗅觉视觉

考点二、显微镜的使用 1、如图是动植物细胞比较图,据图分析回答: (附: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E液泡) (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相比较,都具有B ,C ,D 三种结构,而且功能基本相同。B除具有作用之外,还可以控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2)动物细胞没有A ,也没有大的E 。 【解答】解:(1)由图可知:图1、图2都有B细胞膜,D细胞质,C细胞核;只有图1有A细胞壁、E液泡,而图2没有。因此,图1是植物细胞结构图,图2是动物细胞结构图;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是B细胞膜、C细胞质、D 细胞核;图中B是细胞膜,起保护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2)动物细胞没有A细胞壁,也没有大的E液泡。 故答案为:(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保护;(2)细胞壁;液泡。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全等三角形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8课时,课外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从知识的特点上来讲,关于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心理学上讲,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正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转化,适当的动手操作活动以及问题丰富的现实背景可以帮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全等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只有灵活运用它们,才能学好相关知识。本章开始,使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学会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角平线的性质与判

定中也不提出互逆定理。这样不致于一下给同学们过多的概念,而加大学生负担。本章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与学法: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规律;2、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提高理性思维水平;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增加学习动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的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灵活、综合运用。 3. 会作角的平分线,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它进行证明。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探索过程,将两个三角形的六个要素随意组合针对每种情况做出分析与验证,得出三个定理,然后将其迁移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中来。 2.经历应用全等三角形及解角平分线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3.通过开放的设计题来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建立数学化归和建模的思想,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的热爱

生物的必修2思维导图

精彩文档

遗传的物质基础 精彩文档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精彩文档

生物的变异表现性(改变)=基因型(改变)+环境条件(改变) 可遗传的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 的变异 染色体 水平 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染色体数 目变异 非整倍体:单体、缺体、三体等 整倍体: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人类遗传病 与优生 基因突变:碱基替换、移码突变等 DNA 基因 水平基因重组 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互换 基因拼接(DNA重组技术) 进化 自然选择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手段)→遗传变异(内因、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原始物种新物种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基础:自然选择学说 进化单位:种群 进化实质:基因频率改变 进化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进化方向:自然选择方向 推动 精彩文档

精彩文档 遗传的基本规律 研究 方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结论 演绎推理 设计实验验证

精彩文档选材 观察 现象 提出 假说 演绎 推理 验证 实验 实质 假说-演绎法 豌豆自花且闭花传粉,自然条件下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高茎?高茎→高茎∶矮茎≈3∶1 纯种黄圆×纯种绿皱→黄圆?黄圆→黄圆∶绿圆∶黄皱∶绿皱≈9∶3∶3∶1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分为显性和隐性②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分为纯合子与杂合子 ③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开,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D×dd→Dd?Dd→1DD:2Dd:1dd=高茎∶矮茎≈3∶1 YYRR×yyrr→YyRr?YyRr→9Y_R_:3yyR_:3Y_rr:1yyrr=黄圆∶绿圆∶黄皱∶绿皱≈9∶3∶3∶1 F1高茎(Dd)×纯种矮茎(dd)→高茎(1Dd)∶矮茎(1dd)≈1∶1 F1黄圆(YyRr)×纯种绿皱(yyrr)→黄圆(1YyRr)∶绿圆(1yyRr)∶黄皱(1Yyrr)∶绿皱(1yyrr)≈1∶1∶1∶1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红♀×白♂→红♀×红♂→红(♀、♂):白♂≈3:1 但是:白眼都是雄的。

最新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生物 生物类型 生命活动 基本特征 说明 SARS 病毒 非细胞生物 侵入肺细胞 繁殖 病毒要在活细胞中繁殖 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 运动与分裂 运动与繁殖 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衣藻、酵母菌等) 人 多细胞 生殖发育 繁殖生长发 育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长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的 人 多细胞 缩手反射 应激性 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与 人 多细胞 免疫 应激性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 叶绿体和液泡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第一章 走进细胞 走进细胞 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起而构成系统 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低倍镜的视野大(小),通过的光多(少),放大倍数小(大); 物镜放大倍数小(大),镜头较短(长)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把要放大观察的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看到物像是倒像,因而物像移动的方向与实际材料(装片)移动方向相反 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 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 从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1、 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 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 3、 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 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啊

三角形思维导图

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直角三角形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判定:有两个角互为余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多边形及内角和多边形的角的和 n边形的内角和:(n-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多边形外角和是定值,不随边数的变化而变化n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n(n-3)/2正n边形每条边都相等每个内角都相等:(n-2)×180°/n 每个外角都相等:360°/n 不稳定性全等三角形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表示符号:“≌”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般三角形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注意:SSA,AAA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直角三角形 SSS,SAS,ASA,AAS HL(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高互余关系及90°三条高(或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 注意:三角形的高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其交点也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中线分对边相等,分得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该点为三角形的重心 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被分为两个相等的角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概念三条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分类 按角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按边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稳定性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细胞中的元素含量(鲜重) 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B 、Zn 、Mo 、Cu (铁猛碰新木桶) 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其次是C,H,N 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是: C 其次是O,N,H. ⒈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⒉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1)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①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 ; 斐林试剂乙液:0.05g/ml CuSO 4;③斐林试剂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1:1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 液); ④该过程需要水浴加热; ⑤试管中颜色变化过程:蓝色→棕色→砖红色;⑥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①双缩脲试剂A 液:0.1g/mlNaOH ;双缩脲试剂B 液:0.01g/ml CuSO 4②显色反应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 液1ml ,摇匀后形成碱性环境;再加双缩脲试剂B 液4滴,摇匀;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脂肪﹢苏丹Ⅳ→红色; 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淀粉﹢碘液→蓝色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一: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AA ) ⒈组成元素:C 、H 、O 、N (主); ⒉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 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8种,婴儿有9种);非必需氨基酸:12种 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见右图) ⒋通式的特点: ①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 ) ②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③一个以上的氨基和羧基都位于R 基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 注意: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水中的H 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O 来自羧基 二:氨基酸(以下氨基酸简称AA)形成蛋白质 5.构成方式: 脱水缩合;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由2个AA 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大写). 由多个AA R ∣NH 2—C —COOH ∣H

初一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初一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第一章人类的由来 第一章人

精华识记 一、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1.人类的起源于森林古猿,森林古猿是人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2.现代类人猿有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3.直立行走是人与类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人的生殖 1.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女性结扎的部位。 3.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也是月经形成的场所。 4.胎盘: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脐带连接胎盘与胎儿,是运输物质的通道。 5.人的生殖过程: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8周)-→新生儿 卵巢→卵细胞 睾丸→精子 分裂分化38周266天 男性生殖系统(正面)女性生殖系统(正面) 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示意图

三、青春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身体的变化: (1)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女孩身高突增年龄比男孩早; (2)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 (3)性器官迅速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这与性激素分泌增多有关。此时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心理的变化: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性意识开始萌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精华识记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食物中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分、无机盐、维生素。 2.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生素也是有机物,但不参与细胞的构成也不提供能量。 3.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谷类和薯类食物);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修复更新的重要原料(瘦肉、鱼、奶、蛋和豆类)。 5.水是细胞主要组成成分。(占体重60-70%) 6.无机盐与维生素缺乏症 无机盐缺乏症(食物来 源)维生 素 缺乏症(食物来源) 钙佝偻病、骨质疏 松症(豆制品、 乳制品) 维生 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 脏、胡萝卜) 磷厌食、贫血、肌 无力、骨痛(牛 维生 素B1 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粗粮、谷类的种皮、 猪肝)

第13章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

第1页,共1页 第13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网络 命题与定理 命题是 ★边角边(SAS ) 文字语言: 几何语言:如图1 在 和 中: ∴ ≌ (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 尺规作图 逆命题与逆定理 真命题是 假命题是 命题由 和 两部分组成。 ★边角边(ASA ) 文字语言: 几何语言:如图1 在 和 中: ∴ ≌ ( ) ★边角边(AAS ) 文字语言: 几何语言:如图1 在 和 中: ∴ ≌ ( ) ★边角边(SSS ) 文字语言: 几何语言:如图1 在 和 中: ∴ ≌ ( ) 图1 ★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A B ★斜边直角边(H.L ) 文字语言: 几何语言:如图2在 和 中: ∴ ≌ (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文字语言: (简写成: ) 几何语言:如图3 在△ABC 中 ∵ = ∴ = (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文字语言: (简写成: ) 几何语言:如图3 在△ABC 中 ∵ = ∴ = ( )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 一是指: ★等边三角形的性 质: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图3 图2 ★作一角等于已知角 ★作角平分线 ★过点A 作直线L 的的垂线 .A L ★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 A B ★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 是第二个命题的 ,而第一个命题的 是第二个命题的 ,如果把其中一 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 。 ★垂直平分线定理 文字语言: 几何语言:如图4 ∵ ⊥ 点C 为AB 中点 ∴ = ( ) 图4 ★垂直平分线逆定理 文字语言: 几何语言:如图4 ∵ = ∴点C 在线段AB 的中垂线上( ) ★角平分线定理 文字语言: 几何语言:如图5 ∵OC 为∠AOB 平分线 ⊥ , ⊥ ∴ = ( ) 图5 ★角平分线逆定理 文字语言: 几何语言:如图5 ∵ = ⊥ , ⊥ ∴OC 为∠AOB 平分线( )

平行四边形面积及思维导图 作者

平行四边形面积及思维导图 作者:孙淑萍 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3.体验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挑战性,感受公式的确定性,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能计算。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平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展示公路两侧种植的草坪形状。 2.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揭示课题,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引入新课,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这一理念,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下一步探究知识做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猜想: 平行四边形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谁来大胆的猜想一下? 2.验证: 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探究工具,剪一剪,拼一拼,把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想一想,该怎么办?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师:想好的同学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想办法把手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不会的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再不会可以咨询老师。 (3)全班研讨: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说说你是怎样剪拼的。

(学生到展台演示拼摆过程。) 预设: 生:沿高剪开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过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对边作高,沿高剪开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平行四边形沿中线对折,过中线的两端点向底边作高,剪开的两个小三角形左右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 …… 师:(点击课件)刚才同学们是这样剪拼的,有的过一个顶点做一条高,沿高剪开,然后平移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有的沿任一条高剪开,平移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还有的沿中线对折,从折线的起点向底边做高,沿高各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左右平移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3.概括模型: 提问: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剪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谁来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1)学生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研讨。 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不是象这位同学说的这样呢?我们来看大屏幕。(课件闪动) 谁再来说说?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生说师板书用不同颜色的笔)

初二数学第四章知识点初二数学第四章思维导图

初二数学第四章知识点初二数学第四章思维导图 一、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条。从n边形 的一个顶点出发能引(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二、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常用点:(1)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交点,并且这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 三、矩形 1、矩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全等三角形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全等三角形 主题单元 标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7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章是在七年级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 础上,进一步学习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让学生证明三角形两条对角 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并进一步让学生得出这个交点在第三条 角平分线上,即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也为学生今后在“圆” 一章学习内心作好了准备,也为今后更广泛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奠定 基础,具有在代数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渗透建立数学模型,分类讨论等数 学思想。 内容分三部分,一.介绍全等三角形,包括概念及性质。二.全等三角形判定。 三.角平分线性质。 重点: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难点:综合法证明及定理的应用。 学法教法建议: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采取教师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类比较法,统一归纳法,自学讨论法,小组互 动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证明的方向明确,过程

简单,书写容易规范化,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究。 1.注重探索结论。 2.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 3.注重联系实际。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等三角形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 明的格式。 (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 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过程与方法:(1)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和性质。 (2)掌握怎样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能结合一些具体问题,依照全等 三角形的性质,完成线段和角的相等的推理,线段与角的计算问题。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主题单元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三角形》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标题三角形 适用年级七年级 所需时间6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根据整套教科书的设计,本章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几何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更多地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树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注重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这是第三学段“图形与几何”内容中发展推理和论证能力的第一阶段。 1、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它不仅是研究多边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研究三角形全等又是其中重要

的部分。,对于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价值。 2、《三角形全等》的整体单元设计有下面四部分组成:即三角形全等定义及其性质、尺规作图、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三角形全等的应用。 3、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条件选择正确的判定方法进行全等的判定 4、四个专题之间的关系:一个问题的研究的三个步骤无非是:是什么(概念性质)-为什么?(判定)-怎么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四个专题也存在这样的逻辑关系。即了解三角形全等的定义,进而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最后运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类测距离的问题。要说明的是余下的尺规作图专题的设计和与其他价格专题的关系。将其放在判定之前,是因为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要探究判定条件,只有根据定义,也就是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将这一专题提前,学生通过尺规作三角形,然后进行拼比重合,进而探究说明三角形全等。 5、主要学习方式: 通过测量、拼图的活动,提供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充分实践和探索的空间,注重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有条理表达 6、预期的学习效果。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

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 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能便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与了解全等三角形,能使我们快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下面是用思维导图画出来的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 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好的吸收知识。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 思维导图与和传统的学习记忆方法相比有较大的优势。 1、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 2、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您不需要浪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3、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从而,可以使我们的主观意图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它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在学习新知识时,要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能否具有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学习的关键。 4、思维导图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平行四边形思维导图

平行四边形与多边形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标题平行四边形与多边形 作者姓名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在□内打2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口其他(请列出):□语文 □美术口生物□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口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适用年级七年级 所需时间共计8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平行四边形与多边形”主题单元结构包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平行 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简单应用”三部分,这样安排的目的 主要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比较熟悉,而身边的平行四边形也很多,这样容易让学生很快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利于下面的学习。然后利用多媒体和模型,逐渐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变形,逐渐变成菱形、矩形、正方形,这样就能让学生知道后面这些特殊图形仍然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只是产生一定的小变化,只要找到变化之处,就是新的知识,从而,将这些内容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展示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对于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

角和的学习安排,主要是学生已经有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学习基础,由此设计了这节内容, 让学生去探索,方便后面课题的学习。专题三的简单应用学以致用的一个环节,平面图形的密铺会用到三角形及多边形的内角和,而且学生可以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岀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 平行四边形和多边形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a. 科■?_ X Jhi mi ■石! ■4*1 r-W> ] ni J?i - l-lMfr ■ m冷亠1 W? A 1 HJft-ditB T ntiu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