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常用心电图图谱读图50页PPT
合集下载
心电图常见(共36张PPT)

2. 分析P波 ⑴肯定有P波:①p波的形态,确定是窦性还是
房性。② p波的频率,确定系心动过速﹑过缓或停搏。
③ p波的节律,如节律不整,应观察是否与呼吸有关,或
与P-P间插的QRS波群有关。 ⑵如找不到P波:①P波是否隐藏在QRS波群﹑ST
段或T波中,此时可用压迫颈动脉窦﹑屏气等方法减慢心 率,使P波显露。②是否有f波或F波。③少数严重心脏
60~100次/分。③ P-R间期为~0.20s ④ 变过程。
心房颤动的主要危害①心室搏动极不匀齐而引起心悸、乏力等症状②心房失去协调一致的收缩,使心室充盈度及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可
塞的冠状动脉及时再通,大大缩短各期的进程,可不呈现上述 典型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此外,若梗死范围局限、多部位梗 死或梗死区位于心电图常规导联记录的盲区,也可产生不典型
的心肌梗死图形。
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为主要因素)多引起暂时性的ST段抬高,并常伴有高耸T波和对应导联的ST段压低,这是急性心肌缺血的 表现,如果ST段持续的抬高,提示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早期(超急性期) 急性心肌梗死数分钟后,首先出现短暂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随后ST段上斜型抬高,个别 出现QRS波群振幅增高,但尚未出现异常Q波。 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或绝对减少,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时,称为心肌缺血。 每次发作在30s之内能自行停止者,称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此期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和缺血型T波倒置可同时并存。 心电图表现为:①窦性P波后均伴有QRS波群② P-R间期人延长.若P-R间期﹥(老年人P-R间期﹥)或与过去的心电图相比,心率无明 显改变而P-R间期延长超过。 感染或脑血管意外时,可出现短暂的、无典型演变过程的Q波或QS波;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是:①规律出现的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上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窦性搏动和室性期前收缩之间联律间期,有固定关系,说明窦性心搏与室内异位节律点的冲动的释放有关。 早期(超急性期) 急性心肌梗死数分钟后,首先出现短暂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随后ST段上斜型抬高,个别 出现QRS波群振幅增高,但尚未出现异常Q波。 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或绝对减少,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时,称为心肌缺血。
房性。② p波的频率,确定系心动过速﹑过缓或停搏。
③ p波的节律,如节律不整,应观察是否与呼吸有关,或
与P-P间插的QRS波群有关。 ⑵如找不到P波:①P波是否隐藏在QRS波群﹑ST
段或T波中,此时可用压迫颈动脉窦﹑屏气等方法减慢心 率,使P波显露。②是否有f波或F波。③少数严重心脏
60~100次/分。③ P-R间期为~0.20s ④ 变过程。
心房颤动的主要危害①心室搏动极不匀齐而引起心悸、乏力等症状②心房失去协调一致的收缩,使心室充盈度及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可
塞的冠状动脉及时再通,大大缩短各期的进程,可不呈现上述 典型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此外,若梗死范围局限、多部位梗 死或梗死区位于心电图常规导联记录的盲区,也可产生不典型
的心肌梗死图形。
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为主要因素)多引起暂时性的ST段抬高,并常伴有高耸T波和对应导联的ST段压低,这是急性心肌缺血的 表现,如果ST段持续的抬高,提示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早期(超急性期) 急性心肌梗死数分钟后,首先出现短暂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随后ST段上斜型抬高,个别 出现QRS波群振幅增高,但尚未出现异常Q波。 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或绝对减少,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时,称为心肌缺血。 每次发作在30s之内能自行停止者,称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此期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和缺血型T波倒置可同时并存。 心电图表现为:①窦性P波后均伴有QRS波群② P-R间期人延长.若P-R间期﹥(老年人P-R间期﹥)或与过去的心电图相比,心率无明 显改变而P-R间期延长超过。 感染或脑血管意外时,可出现短暂的、无典型演变过程的Q波或QS波;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是:①规律出现的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上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窦性搏动和室性期前收缩之间联律间期,有固定关系,说明窦性心搏与室内异位节律点的冲动的释放有关。 早期(超急性期) 急性心肌梗死数分钟后,首先出现短暂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随后ST段上斜型抬高,个别 出现QRS波群振幅增高,但尚未出现异常Q波。 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或绝对减少,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时,称为心肌缺血。
心电图基本阅读PPT课件

I
II
III
下壁
(膈面)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前间壁 前壁
侧壁
广泛前壁
53
前壁心肌梗死
54
55
56
57
32
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33
34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35
左束支传导正常 左心室除极化正常
-30° 0°
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心室除极化障碍
+110°
右束支细而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 血,其不应期比左束支长,故传导阻滞多见。
36
①V1导联呈rsR’ 型,r 波狭小,R'波高宽;② V5、V6导联呈qRs或 Rs型,S波宽;③Ⅰ导 联有明显增宽的S波、 avR导联有宽R波。④ QRS≥0.12秒;⑤T波 与QRS波群主方向相 反。
47
预激综合征
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A型:“Δ”向量对向左前,使胸前导联心电图 均呈R型, “Δ"波均向上。
48
预激综合征
Ⅰ
V1
Ⅱ
V2
Ⅲ
V6
B型:“Δ”向量对向左后,V1导联“Δ”波 向下,R波消失或减少,S波加深;V5 、V6导联 “Δ”波向上,QRS波以R波为主。
13
(1)V1导联R/S ≥1 ,V5导联R/S≤1 ,aVR导 联以R波为主, R /S≥ 1 。
(2)RV1+ SV5>1.05mV(重症>1.2mV), RavR>0.5mV。
14
1. 心率60-100次/分 2. PR间期0.12-0.20秒 3.QRS波时限0.11
常见心电图解析PPT课件

二度II型(4:3)窦房传导阻滞 基础心律为窦性,P-P间期匀齐,每3个窦性P波之后出现一个长P-P间 期,长P-P间期为基础心律P-P间期的2倍。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四、2、房室传导阻滞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或完全性房室传 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所有的心房激动均能前传至心室,但房室传导时间延 长,心电图表现为: a. 每一个P波之后都跟随出现一个QRS波群; b. P-R间期固定,在正常范围心率时,P-R间期 ≥0.21s,有时可出现P-R间期 逐渐延长或长 短不一,但P波均能前传心室。偶尔,P-R间期长短交替, 反映房室结双径路,或因旁路传导所致; c. 心率过快时,P波可与其前的 T波重叠而不易辨认, 按摩颈动脉窦后可使P 波与T波分开。
四 、 心 脏 传 导 阻 滞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室传导阻滞;
四、1、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能通过窦房结-心房交界至心房肌使其 除极,称为窦房传导阻滞。 1)二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 a. P-P间期逐渐缩短,最后出现一长P-P间期(渐短突长); b.长P-P间期短于2个最短的P-P间期之和; c.长P-P 间期前一个P-P间期短于长P-P间期后第一个P-P间期; d.长P-P间期后第一个P-P间期大体相等; e.窦房传导比例常为3:2、4:3、5:4,可固定,也可不固定。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1
R on T型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落于前一 个心搏的T波顶部或降支上称为RonT型室性期前 收缩。既往认为此种期前收缩易诱发心室纤颤。
下图中第3个QRS波群提早出现,呈宽大畸形,落 于前一个心搏T波降支上,注意窦性P波落于期前 收缩的ST段上,代偿间歇完全。
心内科常用心电图图谱读图

频发性交界区期前收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 发 性 室 上 性 心 动 过 速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2:1—6:1房室传导
心室扑动
窦性心动过缓、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左室高电压
右房肥大
左 心 室 增 大
左心室肥厚
右心室肥厚
右心室扩大(肺型P波)右心室肥厚
右 心 室 肥 厚 ( 二 尖 瓣 型 大 扩 房 心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
窦 性 心 动 过 速
窦性停博交界区逸博
频发室性过早搏动(二联律)
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形成短阵二联律 低血钾
频发性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
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有时形成三联律
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
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心室差异性传导
频发性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
常见心内科心电图图谱读图
正常心电图 窦性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间期:0.16秒 PR 0.16 QT间期:0.33秒 PⅠⅡ↑ aVR↓ QRS时间: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窦性心动过速
1、频率> 100次/分 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围内。
窦Hale Waihona Puke 心动过缓右心房肥大Ⅱ、Ⅲ、aVF导联P波 高尖,电压≥0.25mV, 常见于肺心病,该P波 又称“肺型P波” V1导联P波正向、电压 ≥0.2mV
右心室肥大
1、电轴右偏 2、胸导联R/S比例异 常 V1R/S≥1或/及 V5R/S≤1 3、 RV11.0mVRV1+SV5 > 1.2mV 4、V1VAT>0.03秒 5、ST-T异常
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引起 的心肌缺血 当心室肌某一部分 发生缺血时,将影响复 极过程,产生ST-T改 变
心电图图片(共34张PPT)(2024)

8
QRS波群形态及意义
形态
正常QRS波群形态较恒定,时限在 0.06-0.10秒之间,最多不超过0.12秒
意义
QRS波群异常可提示心室肥大、室内 传导阻滞等
电压
在肢体导联中,R波振幅一般不超过 2.5mV,胸导联中一般不超过2.0mV
2024/1/28
9
T波形态及意义
形态
正常T波形态两肢不对称,前肢较 平缓,后肢较陡峭,方向大多与 QRS主波方向一致
缺血型T波倒置
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面向缺血区的 导联T波逐渐倒置,双支对称,倒置深度逐 渐加深。
心肌梗死后可能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 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在 心电图上表现为相应的波形异常。
2024/1/28
17
05
CATALOGUE
药物影响与电解质紊乱相关心 电图变化
2024/1/28
25
2024/1/28
电压
在肢体导联中,T波振幅一般不超 过R波的1/4,胸导联中一般不超 过R波的1/10
意义
T波异常可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电解质紊乱等
10
03
CATALOGUE
常见异常心电图类型及特点
2024/1/28
11
窦性心律失常
01
02
03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超过100次/分,P波 形态正常,PR间期缩短。
U波倒置
在部分心肌缺血患者中,U波可 能呈现倒置状态,但此现象相对
较少见。
2024/1/28
16
心肌梗死时特征性波形
坏死型Q波
损伤型ST段抬高
心肌梗死后,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可能出现 异常Q波,宽度≥0.04s,深度≥1/4R。
QRS波群形态及意义
形态
正常QRS波群形态较恒定,时限在 0.06-0.10秒之间,最多不超过0.12秒
意义
QRS波群异常可提示心室肥大、室内 传导阻滞等
电压
在肢体导联中,R波振幅一般不超过 2.5mV,胸导联中一般不超过2.0mV
2024/1/28
9
T波形态及意义
形态
正常T波形态两肢不对称,前肢较 平缓,后肢较陡峭,方向大多与 QRS主波方向一致
缺血型T波倒置
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面向缺血区的 导联T波逐渐倒置,双支对称,倒置深度逐 渐加深。
心肌梗死后可能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 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在 心电图上表现为相应的波形异常。
2024/1/28
17
05
CATALOGUE
药物影响与电解质紊乱相关心 电图变化
2024/1/28
25
2024/1/28
电压
在肢体导联中,T波振幅一般不超 过R波的1/4,胸导联中一般不超 过R波的1/10
意义
T波异常可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电解质紊乱等
10
03
CATALOGUE
常见异常心电图类型及特点
2024/1/28
11
窦性心律失常
01
02
03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超过100次/分,P波 形态正常,PR间期缩短。
U波倒置
在部分心肌缺血患者中,U波可 能呈现倒置状态,但此现象相对
较少见。
2024/1/28
16
心肌梗死时特征性波形
坏死型Q波
损伤型ST段抬高
心肌梗死后,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可能出现 异常Q波,宽度≥0.04s,深度≥1/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