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与各种异常心电图

合集下载

正常及异常心电图波形分析 ppt课件

正常及异常心电图波形分析 ppt课件
正常及异常心电图波形分析
前言:心电图是临床上常规检查之一,在诊 断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具 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还可以辅助诊断心脏瓣膜病、 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肌病等。 危重病人,特别是急诊与心内科的危重病人首先 要做心电图
一、目的:熟识心电图P-QRS-T波的命名、测量, 正常或异常电轴偏移,正常或异常P、QRS波形 态、时限、电压,正常或异常Q波,ST段抬高或 压低,正常或异常T波、U波等图像,常见心电图 的图像诊断基础知识,为如何诊断心电图打下基
P波电压增高2-先心性P 波:当V1和或V2导联 的P波电压增高正向部 分大于0.20mV,整个P 波电压大于II、III、 aVF导联的电压时可称 为先心性P波。本图V1V5导联P波电压均高于 肢导联,其中V1导联的 P波双向,且尖窄,其正 向部分P波电压达 0.35mV,V2-V5导联P波 电压增高达0.3-0.45mV。 符合先心性P波。先心 性P波主要见于先天性 心脏病,偶见于肺心病患 者。 (注意测量P波电压基 点要以P波起点处测量, 不能以Q波起点处做基 线)
pathways
❖ 房室结 AV node ❖ 希氏束 AV bundle ❖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es
❖ 左束支 left bundle branches
❖ Purkinje 纤维网 Purkinje system
基本单位
❖ 心电图纸是由纵横交错 的线,划分成许多1mm2 的小方格
P-R段压低:P-R段大致 代表激动通过房室结与 希-浦系统的总时间。正 常时间0.06-0.14秒,P波 时间/P-R段时限应在 1.0~1.6之间。正常无Ta 波影响,应与等电位线 一致,如Ta波落在P-R 段上,可轻度下移,约 0.05mV以内。如不是心 动过速下斜型压低,超 过0.05mV被认为不正常。 本图,男25岁,急性阑 尾炎术前常规心电图检 查发现II、III、aVF导 联的P-R段均出现近水 平型压低0.15mV,同时 伴ST段上斜抬高0.100.15mV。P波时间约 0.10s, P波时间/P-R段 时限≈1.0尚属正常。

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

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

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今天我们讲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讲讲它的主要特点,看了这些以后,大家基本可以分辨这些常见的心电图,特别是应付一下执业医师考试,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11种心电图目录为:1.正常心电图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心动过速4房室传导阻滞5.房早与室早6.心房扑动7.房颤8.室速9.室扑10.室颤11.心肌梗死(一)各波形的意义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中电位变化。

(二)关于心电图纸附:算心率心律齐:HR=60/P-P(或R-R)心律不齐:3s(或6s)内的QRS波群数乘以20(或10),既可算出心室率搞清楚了上面这些,下面我们就开始看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1)窦性P波(振幅:<0.25mv、时限:<0.12s)2)P-R间期0.12-0.20s3)心率:60-100次/分这个大家一般扫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窦速与窦缓口诀:小三大五窦速缓,三五之间无异变。

2.窦性心动过缓=大于五格3.窦性心动过速=小于三格4.房室传导阻滞说到房室传导阻滞,大家先记一对夫妻,丈夫外遇的故事:(记住这个↓,下面常用到)P波代表老婆QRS代表老公一度—老公经常性晚归,但还是回来了。

二度I型—老公晚上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太晚就没有回来。

二度II型—老公晚上回家时间比较固定了,但是经常不回家了!三度—离婚了,老公老婆就各玩各的啦!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老公虽然晚归,但是终究还是回来了!P-R间期持续>0.20S(五个小格,一个正方形的格),但是每个P波后面还是有QRS波群。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老公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太晚了就不会来了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QRS波,脱落后的第一个P-R间期又恢复正常,而后渐延长,直至又脱落QRS波,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称文氏现象。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老公晚上回家时间固定(PR间期相等),但是经常不回家了!(QRS波群突然漏搏);P-R间期固定,规律性的出现QRS波脱落;每两个P波,有一个P波未下传,称2:1传导阻滞;每3个P波有一个未下传,称3:2传导阻滞。

正常心电图与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对比学习

正常心电图与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对比学习

(六)T wave:
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⒈波形:
正常圆钝,占时较长,从基线缓慢上升, 然后较快下降,两支不对称,正向T波,升支长 于降支;负向T波,降支长于升支。
⒉方向:
正常和QRS方向一致,Ⅰ、Ⅱ、 V4~V6T波 直立; aVR 倒置;Ⅲ、 aVL 、 V1 ~ V3 可直立、双 向或倒置;若V1直立,则V2~V6就不应倒置;若 V3倒置,则V1、V2就不应直立。
V1+
SV5≤1.05mV,反之提示右室肥大。 S V 1≤4.0mV , 女 性
*
V5、V6可呈qRs、qR、Rs或R型,R/S>1,R
V 5≤2.5mV , 男 性 R V 5+
≤3.5mV,反之提示左室高电压或肥大。 * V3呈RS型,R/S接近1。
⑵limb leads: aVR :主波向下,可呈 rS 、 rSr 、 Qr 或 QS 型,RaVR≤0.5mV。 aVL与aVF: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 型。RaVL≤1.2mV,RaVF≤2.0mV。 标准导联没有电轴偏移时,主波向上, R1≤1.5mV。
双向波,其上、下振幅的绝对值之和即为
其电压数值。
2 、 时 间 测 量 (determination of period):选较清楚的导联,起始部内缘 至终止部内缘。
3、室壁激动时间(VAT)测量:
代表激动由心内膜经心肌至心外膜 经历的时间。自V1或V5Q波或R波起始内缘 至波顶垂直线间的距离,即为V1或V5的室 壁激动时间。
肢导联低电压:
三个标准导联或三个加压单极肢导中,每
个导联的R波或S波的绝对值<0.5mV,见于肺气
肿、心包积液、高度浮肿的患者,偶见于正常

常用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完整版

常用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完整版

常用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常用20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一、正常窦性心律二. 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特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

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不超过100次/分,1~6岁不超过80次/分,6岁以上不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三.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

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四.窦性停搏心电图特点: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五、房早:心电图特点:1)有一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 P波不同2) P′-R间期≥3)不完全代偿间歇六. 心房颤动:(Af)心电图特点: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 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 2)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R-R间期不等。

正常心电图和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心电图和窦性心律失常
S-T段
Q-T间期
Q-T间期代表心室激动开始到终了的全部时 间,正常Q-T间期不大于0.4秒。由于许多病 理情况都可以影响心室的电收缩,所以测 量Q-T间期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Q-T间期随心率与性别而不同,心率愈快, Q-T间期愈短。正常人Q-T间期在
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心脏扩大、心力衰 竭,Q-T间期延长;血钙过高、服洋地黄, 可使Q-T间期缩短。
U波振幅显著增高的最重要原因是血钾过低。洋 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亦能使U波增高,但其 原因可能与钾离子改变有关。
在高血压性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中可发生U波倒 置。
U波
P-R间期
P-R间期是从P波开始到Q波或R波的开始一段时间。 P-R间期代表兴奋从窦房结开始经心房及房室交界
刚要引起心室兴奋的一段时间。因传导经房室交 界区到达心室肌以前所耽误的时间产生的电压很 小,传导时间慢。故P波后有一段较平直的线。 P-R间期与年龄及心率的快慢有关,心率快则间期 短;心率慢则间期长。P-R间期随年龄增长有加长 的趋势。在心率正常的情况下,成人的P-R间期应 为0.12—0.20秒;儿童应为0.16—0.19秒。 P-R间期延长多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缩短应注意检查各导联中P波的形状与R 波的关系及QRS综合波的宽度,以辨明是否有交 界性心律、房室脱节及预激综合症。如无上述情 况,则P-R间期短至0.1秒仍属正常。
P-R间期
S-T 段
S-T段系指QRS波终了与T波开始的一段时间。即 心室除极完了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
S-T段的长短受心率快慢的影响,心率快,S-T段 短;心率慢,S-T段长。但一般为0.05—0.15秒。
S-T段偏移:S-T段偏移应以QRS综合波的起点做 比较。正常人的S-T段可比等电位稍高或稍低,但 以抬高比较多见。在肢体导联中S-T段可抬高 0.1mv,在V1-V3导联可抬高0.2—0.35mv,在V4-V6 导联抬高很少超过0.1mv。正常抬高的S-T段的凹 面向上而弓面向下。正常的任何一个导联S-T段都 不应降低0.05mv,但是在Ⅲ导联可下降0.1mv。

常用20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

常用20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

常用20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一、正常窦性心律二. 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特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

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不超过100次/分,1~6岁不超过80次/分,6岁以上不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三.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

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四.窦性停搏心电图特点: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五、房早:心电图特点:1)有一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2)P′-R间期≥0.12s3)不完全代偿间歇六. 心房颤动:(Af)心电图特点: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2)心室率绝对不规则R-R间期不等。

七.心房扑动:(AF)心电图特点:1)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F波2)F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以2:1或4:1比例下传3)心室率规则R-R间期相等八.室早心电图特点:1)QRS波群提早出现形态异常(宽大畸形)时限≥0.12s2)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前无相关的P波3)T波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4)代偿间歇完全九.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1).当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160~220次/分,看不清明显的心房活动时,统称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常见异常心电图 - 12.12

常见异常心电图 - 12.12
<0.1mv
ST压低: <0.1mv
第六步 : 看QT间期
• 从Q波起点至T波终末代表心室肌除极和 复极全过程 所需时间
正常:0.32 —0.44s
8小格--11小格
心律失常
• 定义:正常的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 并按正常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 各种原因使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 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顺序出现异常, 称为心律失常。
房颤
仅次于早搏的常见心律失常
定义:由于心房内多处异位起搏点发出 极快而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心房不协调的乱颤
病因: 持续性房颤:绝大多数为器质性,风心二狭最常见 阵发性房颤:
正常人,情激、手术后、运动、急性酒精中毒 部分由器质性心血管病引起
房颤
ECG特点: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不一的f波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心室夺获:少数P波可以下传激动至心室。 表现为在P波之后,提前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
室性心动过速
室介性于融窦合 性波 与: 异室位性心异室位搏冲动动之间+心室室冲性动融波合的波形态
扑动与颤动
当自发性异位搏动的频率超过阵速的范围时 形成扑动或颤动
按部位 房性:房扑(AF)、房颤(Af) 室性:室扑(VF)、室颤(Vf)
联倒置。 • “P”振幅: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小于3
小格) • “P” 波时间: ﹤0.12s (小于3小格)
第一三五步“P”“QRS”“T”三波
“QRS”波 • 波型特点:肢导联特点,看心电轴是否正常(Ⅰ、Ⅱ
均正向波为主 , aVR导联倒置) 。胸导联特点 ,V1V2 rS型, V3V4 RS型, V5V6 qRs型。 无异常Q波。 • 振幅:I导联的R波小于1.0mV (小于2大格) , V5的R 波小于2.5mV (小于5大格) • 时间: ﹤0.12s (小于3小格) “T波” 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Ⅰ、Ⅱ、V4~V6导

正常心电图和常见的几种心律失常最新版-1

正常心电图和常见的几种心律失常最新版-1
26
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
临床表现 •偶发可无症状,部分可有漏跳或心跳暂停感 •频发使心输出量减少,出现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症状, 如头晕、晕厥、心悸、胸闷、憋气、心绞痛
听诊: •心律不齐,基本心律在早搏后出现较长的停歇 •早搏的S1增强,而S2相对减弱甚至消失 •绌脉
27
房性期前收缩
14
小儿心率正常范围
年龄 新生 1岁以 2-3岁 4-7岁 8-14
段 儿下

心率 120- 110- 100- 80- 70次/分 140 130 120 100 100
成人
60100
小儿发烧时常常引起心率增快,体温每升 高1℃,心率可增快10~15次/分
15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10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
11
各波振幅的测量
正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 测量到该波的顶点
负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 测量到波的底端
测量P波振幅:参考P波起始前的水平 线
测量QRS波群、ST段、T波和u波振幅: 参考QRS起始部的水平
12
心率(heart rate)
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 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 起和诱发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各种心律失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 现,表现形式较为复杂。
16
心律失常的分类
窦速
起源异常
窦房结心律失常
窦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按发生原理
异位心律失常
病因:常为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临终前发生 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梗、心肌病、严重低血钾等 药物毒性作用:洋地黄中毒,胺碘酮,奎尼丁等 电击、雷击、溺水等 低钾、低镁、缺氧、高碳酸血症 创伤性心脏检查和心脏手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f
房扑(P波消失代之快速规则F波,锯齿样,250350
• 室性早搏
提早出现的 宽大畸形的 QRS大于0.12 代偿完全
室性心动过速 (三个以上室早)
• (法四)转复后
• 图形(室扑:150-250,快速匀齐正弦波,无法辨认
QRS,ST,T) (室颤:250-500,连续快速不规则颤动波,
2.测定方法
电轴提示
❖ 主要指QRS电轴,有正常、左偏、右偏和极度右偏三种
电轴 正常 左偏
右偏 极度右偏 (无人区电轴)
角度 −30°~+90° −30°~−90°
+90°~+180° +180°~−90°
临床意义 见于大多数正常心电图 见于横位心或膈肌高位;心脏左移;左束支阻 滞,左前分支阻滞;左室肥大;右室心尖部起 搏;右心室萎缩或梗死等心电图 见于垂位心及六个月以下婴儿;心脏右移;右 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左后束支阻滞;左室 肌萎缩或梗死等心电图
❖ 横向:时间。走纸速度为25mm/s,每1小格=0.04S; ❖ ❖ 纵向:电压。外加1mV的电压基线升高10mm,每1小格=0.1mV。
26
(二)心率的测量
(1)测量计算法
60
心率= ———————
R-R间或期P-P(秒)
测量心率目测方法
❖ **当心律规整,走纸速度为25mm╱s时:
心率 =1500╱RR间期(小方格数)或300╱RR间 期(大方格数)
心肌梗死部位命名
• Ⅰ、AVL (高侧壁) V1-V3 (前间壁) {V1-V6:前壁} V5、V6 (前侧壁) {广泛前壁 :I 、AVL + VI-V6} II 、III、AVF (下壁) V7-V9 ( 后壁) V3R-V5R (右心室)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V1-V5 :ST段抬高, QS型改变 )
见于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向右为顺钟向转位,向左为逆钟向转位
35
各种常见 异常心电图
导联分布特点
心脏病变发生心电图改变时多数有相应一组导联的分布特征, 心电图改变呈导联节段性分布 (右室)V3R-V5R--右冠脉
(侧壁)I,aVL v5,v6—回旋支 (下壁)II,III,aVF—左旋支或右冠脉
(前壁)V1,V2,V3,V4—前降支 (后壁)V7-V9,--回旋支或右冠脉
U 波 有时候在T波之后可见,一般认为是浦氏纤维复极波。
J 波 在R波降支与ST段相接处的一呈切迹,顿挫,尖峰,圆顶状波。
(代表心室提前复极波,也有认为是心室除极之处震颤波。)
P-R间期 代表激动从窦房结经心房,房室交界区,希氏束到达心室的传导时间
QRS时间 代表激动在心室的传导时间
ST段
代表心室除极完毕到复极开始之前的时间
❖ QRS波群
名称 P波 PR间期
描述 正常心电图特征 正常参考值
窦性P波在I、II导联直立,aVR导联 振幅: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
倒置
mV;时限:≤0.11s,
等电位线参考点
成人0.12~0.20s
QRS波群
ST段 T波 QT间期 U波
以R波为主的QRS波群主波向上(a R波振幅:肢导联<0.20mV,胸导联<0. VR除外),V1~V5导联R波逐渐升高 25mV;时限0.06~0.11s
(病理性Q波:宽度 大于0.03秒,深度 大于后续R波的1╱4)
2.右心房肥大
P波尖而高耸,振幅>0.25mV,时间正常。以Ⅱ、 Ⅲ、 aVF等导联明显, 常见于慢性肺心病,故称“肺型P 波”。
(一)心房肥大
1.左心房肥大
P波>0.11S,常呈双峰形切迹,峰距≥0.04S,或{ptfv1(+)};这种增宽 的P波多见于二尖瓣病变,故称“二尖瓣型P波”。
• 电轴左偏。 • R波为主的ST段压低,多见于心室肥厚。
1房性早搏 (提前出现异位P’波) (P'-R间期>0.12S) (代偿间期不完全)
2房性早搏伴室内差传
• 房性心动过速 (三个以上的房早)
心房颤动
• P波消失,代之以 大小、形态、间距、 均不等的“f”波
R-R间期绝对不等
频率:350-600次/分
相连构成负极。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六轴系统
QRS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额状面情况
❖ 左右手接错
胸前导联
--电极连接方式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交 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黄黄色色接接左左上上肢肢,,
绿绿色色接接左左下下肢肢,, 黑黑色色接接右右下下肢肢。。
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胸导联:V1-V6,
V7-V9, V3R-V6R
胸导联:红,黄,绿,棕,黑,紫
❖ 导联: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标准肢体导联
❖Ⅰ导联 左上肢电极连接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
上肢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反映了两个电极间的电 位差。
❖ 心电图包括5波(P-QRS-T-U-J)2段2间期 ❖ 牢记3波(P-QRS-T)2段(PR,ST),2间期(PR,QT)
Willem Einthoven (1860~1972)
心电图各波段及意义
P 波 心电图上第一个向上的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
QRS 波 心电图上第二个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极。 T 波 心电图上第三个波,代表心室复极波。
4.右心室肥大
V1导联R/S≥1,V5导联R/S≤1 。
Rv1+Sv5≥1.2mV, RavR>0.5mV。
心电轴右偏≥ 90°。
(二)心室肥大
3.左心室肥大
主要表现为QRS波群电压增高。
肢导:RⅠ>1.5mV,RaVL>1.2mV,RaVF>2.0mV。或RⅠ+SⅡ>2.5mV。 胸导:Rv5或Rv6>2.5mV或Rv5+Sv1≥4.0mV(男)3.5mV(女) 。
QRS,T完全消失)
• 交界性早搏
• 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逸搏
• 阵发性交界性 心动过速
心室预激A型 P-R<0.12秒 起始部△波
• I度房室阻滞
P-R间期延长 大于0.20秒
• II度I型房室阻滞
P-R间期逐渐延长, 直至QRS波群脱落
Ⅲ度房室阻滞(P与QRS无关,各自保持自己的频 率 ,房率大于室率)
后壁导联
V7:左侧腋后线与V4,V5水平 V8:左肩胛下线与V4,V5水平
V9:左脊柱旁与V4,V5水平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正后壁心梗的诊断
后壁导联
右胸导联
V3R,V4R,V5R,V6R导联 与V3,V4,V5,V6导联相应位置的右侧胸部。
*临床意义:主要协助右室肥大,右位心,右室梗塞及心脏转位等诊断
1
300
❖ 当心律不规整时(例如房颤),用6秒 计算法:数出6秒(30个5mm方格)内 R波的数目;再乘以10=每分钟的心率
心房颤动
(三)心电轴的测量
1.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左右心室除极
最大向量与Ⅰ导联正侧端形成的夹角。
(1)目测法 看Ⅰ、Ⅲ导联的主波
方向
正常:Ⅰ、Ⅲ均向上为。 左偏:Ⅰ向上,Ⅲ向下(背对背 ) 右偏:Ⅰ向下,Ⅲ向上(针锋相 对) 严重右偏:Ⅰ、Ⅲ均向下。
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振幅的1/1 0。 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
QT间期心率快慢密切相关,采用校 值 QTc
正常350-420ms;
出现在T波之后的低频低振幅波,
在V2、V3导联U波最显著,通常直 正常U波直立,倒置属于异常 立出现,
心电图标准记录纸
❖ 心电图纸由横竖均为1mm间隔的小方格组成。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做了 统一的规定:
• 右心室起搏心电图
右心室起搏心电图
• 心房起搏心电图
心房起搏心电图
•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 右位心
• 左右手反接后
• 左右手接错
谢谢观看! 2020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 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电图
定义: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 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导联
定义:将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并用导线与心电图机 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和装置称为心电图导联。
标准肢体导联:I,II,III,
肢肢体体导导联联::红红色色接接右右上上肢肢,,
Ⅱ导联 左下肢电极连接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
上肢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Ⅲ导联 左下肢电极连接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左
上肢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导联正极放于右上肢,左上肢和左下肢导线相连构成负
极。
AVL导联正极放于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导线相连构成负
极。
AVF导联正极放于左下肢,左上肢和右上肢导线
QT间期 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过程所需的时间
QRS波群的命名原则
❖ R波: 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 Q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 ❖ S 波: 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 S’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 ❖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 振幅小可称为q、r、s、r’、s’
部分导联可出现q波, V1导联正常 Q波振幅:深度<同导联中R波的1/4; 时不能出现q波,但可以是QS型 时限<0.03s。
等电位线
抬高:肢导联<0.1mV,胸导联<0.3mV ,压低:<0.05m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