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历史资料

丝绸之路历史资料丝绸之路,一条古代贸易交流路线。
又名丝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丝绸之路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丝绸之路历史资料之发展前身玉石之路在丝绸之路的前身有条“玉石之路”。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只有1600多年的历史,梁海燕说,考古及各种证据“玉石之路”比“丝绸之路”早3000年,是和田玉首开了我国新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
珍品和田玉后来的“丝绸之路”主要交易丝绸,而“玉石之路”和田玉不断往我国中原地区传播和运输,成为贸易交换的主要珍品。
[1][2] 丝绸之路历史资料之来历介绍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
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
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
并将这条路线首次打通延伸到了欧洲,到了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
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1.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
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
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德国地理学家F.P.W.von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原指两汉时期中国与中亚河中地区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A.赫尔曼把丝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路的基本内涵。
2.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短一点,50字左右历史小故事: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拓展资料1、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2、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贸易合同】神秘古老的丝绸之路,跨越了沙漠绿洲和大海,漫长路途和其悠久的历史,这段商业贸易之旅有过多少传奇和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个关于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第一个: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
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绮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
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
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
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
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
故事四: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
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
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
第二个: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
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
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介目的: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经过: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
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
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
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
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西域都护的设立: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简介:路线▲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东段:从洛阳、西安到玉门关、阳关,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汉代开辟)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
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
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
西安(长安):须弥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武威(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
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
天水西宁伏俟城索尔库里盆地(索尔库里)中段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
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
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意义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地中海地区及中亚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径,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世界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不仅是一个经济、贸易的问题,更关涉到文化交流和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文化境遇。
一、丝绸之路对经济的影响丝绸之路是地区贸易的重要渠道,商品的贸易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民生状况,还激发了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潜力。
丝绸作为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之一,源自中国的漫长历史,走进了世界各地。
它不仅为中国带来了经济财富,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美好的风光。
同时,丝绸之路也使中国的其他手工艺、农作物、药材等商品得以传播,使中国得以以更加广泛的经济形式与世界进行了连接。
二、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和外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贸易的大量进行,外国文化逐渐融入到中国文化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机遇。
同时,中国文化也开始走向世界,丝绸之路为这一历史进程提供了管道和机制。
例如,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对东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做出了深远的贡献,丝绸之路便成为了佛教的重要传输管道。
荷马史诗和美索不达米亚神话,更是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带来了新的理念。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朝聘贡使也为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和纽带。
三、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进程和格局的影响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贸易和文化上的交流,更是跨越时空的信息流动和思想交流。
语言、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已经深深影响着人类在世界范围内的共同发展、改革和进步。
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文明传统相遇和碰撞,产生了多种文化的交错渗透。
长期的交流和融合,打破了文化的地域界限,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交流搭建了重要的桥梁和平台,促进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总之,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发明,至今对世界的影响依然在延续。
它不仅开创了许多独特文化和艺术史,也为当今世界和平、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个极具历史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文化遗产。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节课共有三部分内容: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其中,第1和第2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学习时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这两部分内容上。
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两个历史人物,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习,这样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并节约了时间。
通过学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很高涨,并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不明白的问题能够在小组内交流,消化掉。
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对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提出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但是,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程度还不够,欠熟练,掌握的不够扎实。
我在本节课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憾,1、知识的延伸不够,如: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西部的开发,也可以结合今年的7.5事件等。
2、在当堂巩固环节,应多设计一些选择性题目和材料分析题。
3、学生会了的问题,不应该再去过多的强调。
4、对于班超部分,使用的时间有点过多,因为是小字部分,可以让学生大体的了解一下就可以。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多看一些与历史知识有关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一名优秀的老师。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简介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简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丝绸之路简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
它以西汉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起点,东汉时以都城洛阳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绸之路:丝路历史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何在河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
论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论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丝绸之路”又称丝路,是古代以中国长安为起点,经过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的哈密、吐鲁番、库车、喀什、和田(于阗)等地,进而联结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一条陆路通道。
它进入新疆之后,使分成三路:一路沿昆仑山北麓,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称为南道;一路顺天山南侧,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伊朗和波斯湾等地,称为中道;一路经天山北侧,过伊犁河向西通往地中海各国,称为北道。
汉唐以后的1000多年间,这条道路始终保持畅通和繁荣。
输出的物品中,数量最多的是当时唯独中国生产而又最为西方人所欣赏珍视的丝绸,故历史上人们把这条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中的开通,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了中国西北边疆和内地各族人民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牢固联系。
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胡桃、石榴、苜蓿、香料、药材、胡椒、宝石、玻璃、骏马、狮子等特产以及音乐舞蹈、天文历法和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从新疆或经新疆传入中原内地;同时,内地的丝绸、漆器、铁器、火药、金银器皿、瓷器、桃、梨等物产以及造纸、冶炼、水利、火药制造等技术,也传入新疆并经新疆传往西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丝绸之路的及现实价值物质层面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遗迹。
据考证,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终南山北麓有一条古道,名“神仙路”,又称“古丝绸之路”,宽度为0.1到2.0米,绵延2000多里,是一条最为古老的长安连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
这条路历史遗迹众多,沿途有圣僧玄奘留下的数不完的圣迹及传说,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地处陕西省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内。
其余路段虽古迹不再,多有毁弃和断阻,但相当一部分依然供当地乡民耕作和行走,是难得的丝绸之路历史遗迹。
精神层面的丝绸之路,却至今仍然是可供世人不断汲取营养的巨大财富。
并且,作为一个醒目文化符号而巍然耸立的丝绸之路,肯定还会千秋万代地存在下去,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不断提供正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名称的由来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为起点。
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