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菌感染代寄主昆虫黄粉虫的研究
真菌诱导的昆虫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Key words : f ungus ; insect immunity ; pat h of signal t ransmission
不同病原的感染可能引发不同的免疫反应 ,其 机制也有所不同 。最常规的感染是虫体由食物摄入 病原物或受伤的情况下 ,即细菌和病毒进入消化道 或通过伤口引发感染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 于这种感染引发的昆虫免疫反应 ,并对其机制进行 了深入研究 。然而 ,对于外源性真菌能直接穿透昆 虫表皮进入体内定殖寄生并诱发昆虫免疫反应的相 关报道相对较少 。为此 ,作者就国内外对真菌感染 昆虫的机制以及昆虫对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方面的 研究进行了综述 ,以期对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
制 、模式受体 、信号转导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 关键词 ] 真菌 ; 昆虫免疫 ; 信号传导途径
[ 中图分类号 ] S476 + . 12
[ 文献标识码 ] A
Research Progress in Insect Immunit y Respo nse Induced by Fungi
2 血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真菌突破昆虫表皮的障碍 ,进入血淋巴后首先 面临的是血细胞的识别和攻击 。对病原菌真菌感染 的细胞免疫主要涉及吞噬 、包囊 、结节等反应[17] 。 已报道的昆虫血细胞有原血细胞 、粒细胞 、珠血细 胞 、浆血细胞及类绛血细胞等 。一般认为主要是浆 细胞和粒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作用 ,浆细胞是具有 吞噬功能的血细胞 ,粒细胞是具有包囊大分子物质 并去核化形成结节 ,引发酚氧化酶激活产生黑化的 多功能细胞 。
黄粉虫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黄粉虫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符兵;周东来;陈冰;李庆荣;彭凯;廖森泰;邢东旭
【期刊名称】《饲料工业》
【年(卷),期】2024(45)8
【摘要】由于鱼粉和豆粕的短缺和价格的居高不下,寻求优质蛋白的替代品迫在眉睫。
黄粉虫作为一种高蛋白、易饲养、低成本的昆虫资源,在水产动物饲料蛋白的替代上极具发展潜力。
文章综合阐述了黄粉虫的价值以及其对鱼类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免疫抗氧化和肝肠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新型水产动物饲料的研发提供参考资料。
【总页数】6页(P9-14)
【作者】符兵;周东来;陈冰;李庆荣;彭凯;廖森泰;邢东旭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48
【相关文献】
1.鱼类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在鱼类驯化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黄粉虫粉作为蛋白源在猪、肉鸡和鱼类饲粮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多糖类免疫增强剂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中草药添加剂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环境丰容技术在鱼类增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粉虫的临床研究报告总结

黄粉虫的临床研究报告总结
黄粉虫(学名:Tenebrio molitor)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昆虫,它们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黄粉虫的临床应用潜力,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对其药用价值进行了总结。
首先,我们发现黄粉虫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
这些成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系统和器官功能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黄粉虫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材料,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其次,黄粉虫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研究发现,黄粉虫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肽、抗氧化物质和皮质激素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此外,黄粉虫还被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可以起到增强消化功能和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
最后,黄粉虫的临床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虽然目前对黄粉虫的临床研究还较少,但已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黄粉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比如,黄粉虫提取物可作为一种天然抗菌剂,可以用于食品保鲜和抗菌产品的研发;黄粉虫多肽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黄粉虫的脂肪成分被应用于美容和皮肤护理产品中等。
综上所述,黄粉虫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药用价值的昆虫,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潜力。
然而,黄粉虫的临床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进一步探索其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具体应用。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关注和投入,以提高人们对黄粉虫的认识和利用,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粉虫——精选推荐

经济昆虫黄粉虫初探摘要:本文对我国黄粉虫Tenebrio m olitor (L. )的养殖历史,形态鉴定特征,生物学习性,饲养方法以及实用价值做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该种资源昆虫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黄粉虫养殖实用价值发展前景黄粉虫T enebrio m olitor (L. )属鞘翅目、拟步甲科,别名面包虫、高蛋白虫等,世界性分布,原产于美洲, 20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传入我国。
原为贮藏物害虫,国内于1963年开始研究与描述,为分类鉴定提供了依据。
黄粉虫的人工饲养已有100余年历史,国内外均有民间饲养的记载,是一种传统活体饵料。
目前主要作为新型动物蛋白来源、科学研究材料,在饲料、食品和医药保健品以及抗菌蛋白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进入新世纪,黄粉虫的资源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发掘和重视, 2001~2003年国家农业部将“黄粉虫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列入丰收计划项目,使黄粉虫的人工生产养殖技术向高效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发展,并且涌现出许多专业化的公司和企业,带动了产业化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这一珍贵昆虫蛋白资源的利用[1]。
1.形态特征黄粉虫属于全变态类昆虫,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分为成虫、卵、幼虫、蛹4个阶段。
1.1 成虫体长约15~20毫米,虫体为长椭圆形,体色初羽化时为乳白色,后逐渐变为黄白色、黄褐色、黑褐色,最后呈黑赤褐色即为性成熟期,开始进行交配。
体面多密集黑斑点,无毛,有光泽。
黄粉虫成虫食性杂。
不能飞行,爬行速度快。
喜黑暗,怕光,夜间活动较多。
在一定条件下,成虫有自相残杀习性,但比幼虫要轻得多。
初羽化的成虫为乳白色,隔2天后逐渐变为坚硬的黄褐、红褐,4~5天后变为黑色,开始交配、产卵。
成虫的寿命在50~160天,一般寿命为60~90天,平均寿命达50天以上。
1.2 卵卵长1~1.5毫米,长圆形,乳白色,卵壳较脆软,易破裂。
黄粉虫成虫在产卵的同时分泌大量黏液,包裹于卵壳外,粘附食物碎屑及粪便,可以起到保护卵的作用,同时可以保证幼虫孵化后及时直接食用饲料和卵壳。
黄粉虫研究报告

黄粉虫研究报告引言黄粉虫(Brachypelma smithi),又称墨西哥红膝蜘蛛,是一种常见于墨西哥地区的大型蜘蛛。
由于其鲜艳的红色腿部和黑色身体以及独特的性格特征,黄粉虫被广泛饲养为宠物蜘蛛。
本报告旨在对黄粉虫的分类、生态习性、饲养管理以及潜在的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黄粉虫的分类黄粉虫属于蜘蛛目(Araneae),蜘蛛科(Theraphosidae)下的Brachypelma属。
该属包括多个物种,黄粉虫(Brachypelma smithi)是其中最知名和最受欢迎的一个物种。
黄粉虫的外观特征主要包括黑色的身体和红色的腿部,雌性个体通常较大,身体长度可达8厘米。
二、黄粉虫的生态习性黄粉虫主要分布于墨西哥的干旱地区,如米卡尔托斯沙漠和锡耶纳特乌哈卡尔沙漠。
它们通常在地面上或洞穴中建造巢穴,并以其他昆虫、小型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黄粉虫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多数时候都躲藏在巢穴中,晚上才会出来觅食。
黄粉虫的繁殖循环是相当复杂的。
在交配之后,雌性黄粉虫会产卵并保护卵团直到孵化。
雌性个体对卵团有很高的亲缘性,经常会贴在卵团上,为了保持卵团的温度和湿度。
黄粉虫卵孵化后,幼虫会经历多次蜕皮来达到成年虫的形态。
三、黄粉虫的饲养管理由于其美丽的外观和温顺的性格,黄粉虫成为了许多蜘蛛爱好者的首选宠物。
下面是一些黄粉虫饲养管理的要点:1. 居住环境:提供一个适宜的栖息地非常重要。
一个适当大小的玻璃或塑料容器可以作为黄粉虫的住所,容器内部要有足够的底土厚度和藏身处。
2. 温度和湿度:黄粉虫适应于较高的温度(24°C-28°C)和适度的湿度(60%-70%)。
3. 饲料:黄粉虫以昆虫为食,主要以蟋蟀、蚕蛹、小型飞虫等为主食。
饲料应该是新鲜的,且无农药残留。
4. 注意事项:黄粉虫不喜欢被干扰,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打扰。
另外,黄粉虫的毛囊中有一种刺激性的毛发,可能引起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过敏反应,因此接触时需要小心。
冬虫夏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虫的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虫的研究进展王锦锋;王忠;吴鸿雪;王长文【摘要】从侵染途径、侵染方法、外部侵染环境条件、侵染材料及寄主幼虫龄期等方面对冬虫夏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虫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认为最有效的感染途径为体表侵染,应用最广的侵染方法为喷淋法和涂抹法,最佳侵染温度为12~16℃,最好的侵染材料是分生孢子,最容易受侵染的虫龄为3~5龄幼虫.【期刊名称】《亚热带农业研究》【年(卷),期】2018(014)004【总页数】5页(P284-288)【关键词】冬虫夏草;侵染途径;侵染方法;侵染条件;侵染材料【作者】王锦锋;王忠;吴鸿雪;王长文【作者单位】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2000;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2000;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2000;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3+5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我国传统的名贵珍惜药材,与人参、鹿茸并称为我国三大补品[1]。
冬虫夏草是由冬虫夏草菌侵染青藏高原高山草甸土中的蝙蝠蛾幼虫而形成的菌核与真菌子座复合体[2-4]。
野生冬虫夏草的形成要求有严格的寄主及特殊的地理环境,目前只在中国、尼泊尔、不丹以及印度等4个国家生长,中国是最主要产区。
野生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我国的西藏、青海、云南、四川以及甘肃等海拔3 500~5 200 m的局部高山草甸地区,因此野生资源十分有限[5-6]。
冬虫夏草自然更新能力低下,且近年对其掠夺式的采挖,导致了野生自然资源濒临灭绝[7-8]。
当前,有关冬虫夏草菌侵染寄主幼虫的技术研究已有报道,但有关其侵染寄主昆虫的过程及侵入途径的报道尚少[9-16]。
本文综述了冬虫夏草菌侵染寄主幼虫的侵染途径、侵染方法、外部侵染环境条件以及侵染材料、龄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探究冬虫夏草菌人工侵染及栽培发展提供参考。
1 冬虫夏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虫途径目前,主要的侵染途径有:体表侵染、口器侵染和气孔侵染[6,11]。
黄粉虫饲养繁殖的关键技术

Detection of Microwave Digestion -col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of Mercury in Shrimp Meal
LIN Fang, WANG Wei
(Huai′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Huai′an 223001, China) Abstract:Microwave digestion technique and col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total mercury in shrimp meal samples. The microwave conditions effects recovery rate and the notices were ensure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detection total mercury was made with microwave digestion -col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he recovery rate attained 98.3 % ~101 % , and RSD % was 1.2 %~2.1 %. Key words:microwave digestion; col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measuring of shrimp powder; mercury
金属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 考核结果:该站总汞实验室检 1.2 仪器和工作 条 件 美 国 CEM 公 司 MARS-5 微 波 消 解
黄粉虫技术论文

黄粉虫技术论文黄粉虫别名大黄粉虫,黄粉甲,俗称面包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黄粉虫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黄粉虫技术论文篇一黄粉虫开发现状及利用前景【摘要】本文对黄粉虫在饲料、食品、医药保健、白色污染的治理、农业废弃资源的应用等领域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展望了其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黄粉虫;开发利用;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G522.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153-01黄粉虫学名:Tenebrio molitor Linne,别名大黄粉虫,黄粉甲,俗称面包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粉甲属,是一种大型的仓储害虫。
一年可发生1-2代,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可发生2-3代,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属于完全变态,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生长阶段。
黄粉虫除具有繁殖力强、生活周期短、易于高密度养殖、养殖设备投资小、成本低、产出高等特点外,还具有养殖技术简单、饲料来源丰富等适合规模化养殖的优点。
被国际上列为新型蛋白源资源昆虫之一。
黄粉虫在动物养殖、食品保健、医疗卫生、医学美容、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
因此,黄粉虫的开发和利用必将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详细综述了黄粉虫产品的开发现状,展望了黄粉虫开发利用的前景,希望给欲深入地研究和开发利用黄粉虫的人们提供参考。
一、黄粉虫作为饲料昆虫黄粉虫作为饲料昆虫历史悠久,已广泛用于多种饲养业。
近年来,除将黄粉虫用作禽类饲料外,还用作药用动物的高级饲料以及一些水生珍奇动物的优质饲料,如蝎子、蛤蚧、牛蛙、林蛙、鳖、蝎、蛇、蜈蚣、蚂蚁、蜘蛛、观赏鱼、鱼及鸟类等特种经济动物。
当黄粉虫长到2~3cm 时, 除筛选留用良种外,其余均可作为饲料处理。
使用时, 可直接将活虫喂家畜和特种水产; 也可把黄粉虫磨成粉或浆, 拌入饲料中;还可将黄粉虫制成干粉。
它不仅是肉食动物最理想的高蛋白鲜活饲料, 还可以取代价格昂贵的进口鱼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卷第5期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No.5 2003年10月JOU RN AL O F BEIHU A U N IV ERSIT Y(N atural Science)Oct.2003
文章编号:1009-4822(2003)05-0433-02
虫草菌感染代寄主昆虫黄粉虫的研究
潘丽梅1,贾春生1,王敏2,王广发3,刘春富4
(1.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132013;2.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林蚕指导站,江苏扬州225000;
3.吉林省白石山林业局营林处,吉林吉林132503;
4.敦化市林业局江东苗圃,吉林敦化133700)
摘要:对冬虫夏草菌进行培养、纯化、液体培养,使其繁殖扩大,并制成孢子悬浮液;对寄主昆虫)黄粉虫进行人工饲养、接种感染等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发现,代寄主昆虫被感染率达到30%,感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冬虫夏草;感染;黄粉虫
中图分类号:S567.35文献标识码:A
冬虫夏草[Cordy cep s sinensis(Berkeley)Sacc.],别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属于真菌门(Eumycot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ta)、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 s).冬虫夏草为名贵中药材,以全草入药.
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是最近几年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至今为止在完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冬虫夏草菌感染寄主幼虫,使之产生与天然冬虫夏草相同的子实体的研究工作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是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试验,阐述了黄粉虫感染虫草菌的过程.
1材料与方法
1.1菌种
本试验菌种来自华中农业大学菌种保藏中心,经斜面培养、纯化和三角瓶液体扩大培养.
液体培养:为了获取在接种时所需的孢子悬浮液,首先将分离出的菌丝体进行液体培养,在液体培养过程中不断分生出孢子,孢子悬浮于液体培养基表面.这样的孢子悬浮液喷洒在寄主昆虫的身体上和食物中,才能逐步将昆虫感染.采取振荡培养方法,将静止一段时间的装有虫草菌的三角瓶置入振荡培养箱中,调节温度至25e,转速为120r/m in进行振荡培养,在振荡培养期间,定期进行观察,3d后,在培养液中有菌丝球出现,10d后菌丝球长满液体表面,液体培养完成.将培养出的虫草菌放入冰箱中备用.
1.2寄主昆虫)))黄粉虫
黄粉虫[Tem mibr io molitor Linne.]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粉虫属.大多生活在各种农林产品库房中,种源常见,容易饲养.黄粉虫的生长过程分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态期.幼虫一般体长29~35 mm,体壁较硬无大毛、有光泽,虫体为黄褐色,节间和腹面为黄白色,头壳较硬,为深褐色.各足转节腹面,近端有2根粗刺.在自然界中,黄粉虫1a发生1代,越冬幼虫3月中旬至4月化蛹,5月中旬羽化并产卵.在实验室中饲养,一般1a可发生2~4代,黄粉虫的幼虫的生长期为85~130d,经过10~15个龄期.
1.3菌龄与接种浓度
将混有菌丝段的孢子悬浮液稀释到30%.冬虫夏草一般在寄主蝙蝠蛾二龄幼虫期易被虫草菌感染,因此,接种时间应在幼虫阶段进行.接种方法:先用冬虫夏草的子囊孢子制成较浓的孢子悬浮液,用喷雾器将其均匀地喷到10龄黄粉虫幼虫体上,每d喷2~3次,共喷3d.喷洒时应在阴天或傍晚太阳落山时进行,也可选择在晚上8时左右进行喷洒,因为这时幼虫活动较盛.为了获得较大的感染机会还应在幼虫的收稿日期:2002-07-22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委资助项目(20020624)
作者简介:潘丽梅(1963-),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病原真菌、细菌鉴定,食、药用菌开发利用研究.
434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卷食物中混入冬虫夏草的菌丝体或子囊孢子.
1.4感染的过程
虫草菌体成熟后散发出的子囊孢子一般经蝙蝠蛾的幼虫体壁、气孔、口腔或直接通过躯体的其WB 孔道进入体内,菌丝体逐渐浸入虫体内的血腔和肠道分解虫体内的组织和各种器官,继续萌发和不断生长,很快可以布满昆虫整个身体内部.
2结果与讨论
被感染的昆虫初期行动迟缓,后期表现烦躁,数d后外壳出现明显褪色,由深褐黄转变为淡黄色,以后全身披上灰白色菌丝.昆虫体内被彻底分解后,虫草菌丝发育进入1个新阶段,菌丝体从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
在虫草菌感染代寄主的过程中,能否形成菌核,应根据虫草菌同步生长的吻合程度.本试验采用的虫草头孢霉的菌龄为10~15d.接种10~15龄幼虫,保持温度15~18e与蝙蝠蛾幼虫在不同虫草产地,被感染的机理和生成的菌核形态有相同之处.代寄主虫受虫草菌感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生态上的相互适应之外,还涉及幼虫的外表皮结构、是否处于蜕皮期以及生理抗性的强弱等因子.表现在不同虫种间或同1处理的不同重复间,幼虫的感染及僵化率有很大的差异.
人们普遍认为虫草的完整外形与其药用价值极其相关,因此,国内外人士极其珍爱天然冬虫夏草.虽然已研究成功并大量生产发酵菌丝代替天然虫草,但是,它还不能完全代替和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天然冬虫夏草的需求.国内外都在大力开展人工栽培冬虫夏草的研究,但由于冬虫夏草是由虫菌寄生在昆虫体内而形成的,天然虫草要求的气候条件及其生活史均较复杂,要完成人工栽培,需要同时解决寄主昆虫的饲养、虫草菌的培养及其形成冬虫夏草环境条件这3方面的问题,难度较大.
通过本试验发现幼虫的感染率达30%,有关虫草菌的感染机理尚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斗锡.冬虫夏草的栽培技术[J].江苏食菌,1993,14(4):36~37.
Zhu Doux i.Cultivating T echnique of Cordycep s sinensis(Berkeley)Sacc L iquidtrain[J].Edible Fung i of Jiangsu,1993,14(4): 36~37.
[2]尹定华.冬虫夏草菌寄主虫草蝠蛾的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1991,(3):28~31.
Yin Ding hua.Investigation Adv ance of H ep ialus ar mor icanus Oberthur of Cordycep s sinensis[J].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1991,(3):28~31.
[3]高祖训.全人工培养冬虫草夏草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0,7(1):1~5.
Gao Zuxun.Study on All Arti fici al Culture of Cor dyceps sinensis[J].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U niversity,1990,7(1):1~5.
On Cordyceps sinensis(Berkeley)Sacc Infecting on
Temmibrio molitor Linne
PAN L-i mei1,JIA Chun-sheng1,WANG Min2,WANG Guang-fa3,LIU Chun-fu4
(1.For estry College o f Beihua University,J ilin132013,China;
2.G uide S tation f or Forest S ilkw or m o f H anj iang Region,Yangz hou225000,China;
3.Managing Dep ar tment of Baishishan Forestry Bur eau in J ilin Province,Jilin132503,China;
4.Dunhua For estry Bur eau,Dunhua133700,China)
Abstract:Cor dyceps sinensis(Berkeley)Sacc w as cultivated,purified and maken spore suspend the liquid.At the same tim e,host-insect Tem mibr io molitor Linne w as carried on artificial raise,inoculate infecting. Infecting rate of host form fungus core reached30%,infecting is resulted from several synthetical factors. Key words:Cor dyceps sinensis(Berkeley)Sacc;Infecting;T emm ibrio molitor Li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