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制度(2020新版)
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四篇)

事故统计报告制度1、各单位如发生工伤事故和非伤亡事故,必须在半个小时内将事故基本情况上报公司安全生产部。
2、矿属各单位如发生轻伤事故,由矿井安监科组织调查、分析,两日内将事故报告送安全生产部。
3、各单位发生重伤事故由主管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工会、人劳职能部室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后,____天内将事故报告送安全生产部。
4、如发生死亡事故,首先保护好现场,报上级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5、矿井每月根据事故情况,统计登记、造表报安全生产部。
6、如隐瞒事故,对事故单位责任人加倍罚款,并追究其责任,造成后果的,由事故单位责任人负责。
事故统计报告制度(二)为切实加强我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统计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一、事故报告的程序和时限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汇报调度室,调度室值班人员向矿长报告;矿长在接到重伤、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____万元及以上事故(包括井下突水虽无人员伤亡但采区或生产水平被淹事故,突水、冒顶或其它原因有人员被困事故,井下发生各类火灾事故)报告后,应当于____小时内报告____煤矿安全监察局鲁西分局。
二、事故报告和统计的范围1、发生造成人员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____万元以上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都要按规定报告和统计。
事故报告和统计范围由原来的“伤亡事故”扩展为包括急性工业中毒和直接经济损失在内的“生产安全事故”。
2、施工单位承包矿井内的基建、____工程,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一律由工程发包单位负责报告和统计。
3、发生事故及在救灾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非本单位的人员伤亡都应统计报告。
4、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因病导致死亡,必须先按规定时限和程序报告分局。
经分局调查确认系由职工本人疾病造成的,不按事故统计。
5、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____万元以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不列入统计范围。
三、其他方面1、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要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在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同时应当尽量保护事故现场原始面貌。
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安全预防措施

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安全预防措施我国是世界上煤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煤矿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我国煤矿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一、煤矿事故统计分析1. 事故类型我国煤矿事故类型较多,主要包括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顶板事故、机电设备事故等。
瓦斯爆炸是最为严重和常见的一种煤矿事故类型,占据了事故中的重要位置。
2. 事故原因煤矿事故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技术原因、管理原因和人为原因。
技术原因主要包括瓦斯浓度超限、通风系统设计不当等;管理原因主要包括安全管理不到位、违章违规操作等;人为原因主要包括操作不当、安全意识淡漠等。
3. 事故频发地区我国煤矿事故频发地区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南、安徽等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这些地区煤矿企业众多,矿井规模大,事故易发生。
4. 事故伤亡情况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严重,不仅给矿工及其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也给煤炭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二、煤矿安全预防措施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监督,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
2. 加强技术设备管理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推广使用先进的瓦斯抽采技术、安全监测设备等,加强煤矿通风、排水、防治瓦斯等设施的维护管理。
3. 严格人员素质培训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矿工能够熟悉和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4. 加强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煤矿安全演练,提高矿工应急处置和自救能力,制定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置。
5. 建立健全事故统计监测机制加强对各类煤矿事故的统计监测工作,及时了解煤矿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及其原因,为制定和改进安全预防措施提供有效依据。
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安全预防措施

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安全预防措施煤矿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之一,但同时也是一个高危行业。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事故时有发生,给煤矿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煤矿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煤矿事故统计分析1. 事故类型分析煤矿事故主要包括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矿井水害、矿难、火灾等类型。
瓦斯爆炸是最常见的煤矿事故类型,占据了煤矿事故中的比例。
煤尘爆炸和矿井水害也是煤矿事故的常见类型,占据了较大比例。
对于这些类型的事故,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 事故原因分析煤矿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在人为原因中,主要包括违章操作、管理不善、设备故障等。
而自然原因中,主要包括矿井地质条件差、地质构造复杂等。
对于煤矿事故,需要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到事故根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 事故伤亡情况分析煤矿事故造成的伤亡情况严重,给矿工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矿工在矿难中遇难、受伤的情况屡见不鲜。
煤矿事故的防范工作至关重要。
二、安全预防措施1. 健全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煤矿生产安全监管的力度,有效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加强对煤矿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煤矿安全隐患,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2.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大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煤矿从业人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
3. 加强煤矿安全设备更新维护煤矿安全设备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对煤矿安全设备的更新维护工作,确保煤矿安全设备的完好性,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4. 推行科学安全生产管理建立科学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严格遵守煤矿生产的相关安全规定,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5. 加大对煤矿生产安全技术研究加强对煤矿生产安全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煤矿生产安全技术的创新,为煤矿事故的预防和遏制提供技术支撑。
正文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

正文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随着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为了提高对煤矿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建立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该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度的背景和意义二、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建立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煤矿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煤矿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将治理情况及时通报,并对各项工作进行分析评估。
2.排查治理的范围:包括煤矿的设备、设施、操作、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发现和整治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3.排查治理的方法:采用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由专业的检测机构和安全监管机构组成的专项排查组进行。
4.排查治理的内容:包括煤矿的安全设施完善情况、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情况、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等。
5.排查治理的目标:通过排查治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全面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发生。
6.排查治理的要求:要求各级煤矿企业主动组织排查治理工作,排查工作要细致入微,一丝不苟,治理要及时、果断,确保安全督查的实施。
三、制度的实施与运行1.各级煤矿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煤矿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2.煤矿企业要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安全生产。
3.排查治理工作要进行记录和归档,建立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档案。
4.定期召开安全会议,通报排查治理的情况和统计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和措施。
5.煤矿企业要定期向上级安全监管机构上报排查治理情况,并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四、制度的效果与展望通过建立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可以实现对煤矿事故隐患的全面排查和治理,发现和解决潜在危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同时,通过分析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数据,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不断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

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一、引言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为了加强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和意义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的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提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通过统计分析通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三、统计分析内容(一)事故隐患分类统计按照事故隐患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统计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整改情况统计,包括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进度、整改效果等方面。
(三)事故隐患治理资金使用情况统计对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包括资金来源、资金用途、资金使用效果等方面。
(四)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评估对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事故隐患治理前后的安全生产状况、事故发生率、事故损失等方面。
四、统计分析方法(一)数据收集通过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现场巡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收集事故隐患相关信息。
(二)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分析,形成统计分析报告。
(三)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事故隐患基本情况:事故隐患分类、数量、分布情况等;2. 事故隐患整改情况: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进度、整改效果等;3. 事故隐患治理资金使用情况:资金来源、资金用途、资金使用效果等;4. 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评估:事故隐患治理前后的安全生产状况、事故发生率、事故损失等;5. 存在问题及建议: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制度[1]
![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制度[1]](https://img.taocdn.com/s3/m/fadb87c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e.png)
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制度一、目的和背景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事故的发生可能给员工和企业带来严重的安全和财务风险。
为了加强对煤矿事故的管理,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制度,明确煤矿事故的统计分析程序和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包括独立经营的煤矿和合作经营的煤矿。
三、定义和缩写词•事故: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生产中断的事件。
•统计分析:指通过收集并分析煤矿事故数据,评估事故发生的频率、趋势和原因,以便制定安全措施和改进措施。
四、管理标准4.1 事故报告和记录1.煤矿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制度。
任何发生的事故都必须及时报告给企业法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
2.事故报告中应包括事故的基本信息,如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受伤人数、设备损坏情况等。
3.煤矿企业应建立事故记录系统,对每起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故起因、过程和结果。
4.2 事故分类1.根据事故原因和影响程度,煤矿事故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
2.一般事故指导致轻微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生产中断的事故。
3.重大事故指导致较严重人员伤亡、设备严重损坏或生产中断的事故。
4.特别重大事故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严重设备损坏或长期生产中断的事故。
4.3 统计指标和数据分析1.煤矿企业应定期统计事故发生的频率、趋势和严重程度等指标。
2.统计指标可包括事故率(事故数量与生产总量的比率)、死亡率(死亡人数与生产总量的比率)等。
3.煤矿企业应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如人为失误、设备故障、管理不善等。
4.4 安全措施和改进措施1.煤矿企业应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2.安全措施可包括加强员工培训、完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改善管理流程等。
3.煤矿企业应监测和评估已实施安全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五、考核标准1.煤矿企业应建立考核制度,对事故统计分析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
2.考核指标可包括事故率的降低程度、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等。
2020年(安全生产)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安全生产)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1995-2004年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一、全国各类事故情况1995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6868起,死亡103543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
1995年至2004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2173起,死亡118843人(历年伤亡事故情况见附表1)。
其中:1、工矿商贸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5102起,死亡15688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4341起,死亡7288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782起,死亡2072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8979起,死亡6328人。
2、火灾事故(不含森林、草原火灾)平均每年发生170821起,死亡2514人。
3、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发生495839起,死亡90239人。
4、水上交通平均每年发生870起,死亡585人。
5、铁路交通平均每年发生12748起,死亡8368人。
6、民航飞行平均每年发生3起,死亡36人。
7、农业机械平均每年发生6569起,死亡1150人。
8、渔业船舶平均每年发生128起,死亡111人。
全国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最多,占75.91%。
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占40.85%,其次是非矿山企业,占40.47%。
二、全国特大事故情况2001年全国发生10人以上特大事故140起,死亡2556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129起,死亡2530人。
2001年至2004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32起,死亡2498人(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情况见附表2)。
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4起,死亡755人。
1、工矿商贸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64起,死亡1372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0起,死亡1063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起,死亡165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9起,死亡144人。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制度(7篇)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制度为了及时报告、调查、处理、统计事故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公司必须依照国家法律和企业规章制度,严肃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
一、事故报告1、报告内容。
事故类别、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害人数、损失情况和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2、报告时间。
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当事人应在二小时内向公司领导、安全科报告。
发生死亡及以上事故由所在单位在事故发生后____小时内传真或电话报至运管处。
发生事故后一周内向运管处报送初步事故调查书面报告。
3、重大、特大事故发生后,按规定报告,同时应按“应急预案与响应控制程序”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故调查轻伤、重伤事故,由公司安全管理负责人进行调查。
死亡及以上事故按《安全生产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三、事故分析1、发生伤亡事故后,必须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间接责任者;再根据这些责任人在事故发生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重要责任者、一般责任者,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四、事故现场调查组成人员:1、轻伤、重伤事故,由公司指派安全科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
2、死亡事故,由公司领导带队,由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调查组,会同所在地政府劳动、公安、工会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3、重大及以上死亡事故,由公司经理带队,组织公司有关业务处(室)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
五、事故调查程序:1、现场处理。
事故发生后,领导要组织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标志。
2、物证搜集: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制度(2020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制度(2020新版)
一、安全监察部门对所管辖范围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必须严格依据事故的伤害程度,伤亡人数和性质进行分类、统计、上报。
二、煤炭行业伤亡事故按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国有煤矿开办的具有独井口小井、乡镇集体煤矿分别列项统计。
三、国有煤矿井口下不分经营承包形式和用工制度,所发生的伤亡事故一律以井口的所有制性质统计,国有煤矿企业开办的具有独立井口的各类形式小井发生的事故单独列项统一统计。
四、煤炭企业伤亡事故按企业分为煤炭生产、基本建设、地质勘探、火工及机械制造,其中煤炭生产事故分为原煤生产事故和非原煤生产事故两部分。
五、工伤后一个月死亡的计入事故总死亡人数,上月报表报出后死亡的,只在死亡的月份报一次死亡,上月报的负伤事故不再修
改,到年底一次更正。
六、外单位承包矿井内的生产,基建、安装发生的事故由发包单位统计报告。
七、下列事故不统计到本企业伤亡事故总数中列表外统计上报备案。
1、本企业支援或承包外单位工程发生伤亡事故由外单位统计报告;
2、企业外组织的安全检查、培训、科研、学习、参观等活动发生的伤亡事故;
3、职工在生产岗位直接原因因突发疾病造成的伤亡事故。
八、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每月五日前将上月事故统计报表报煤炭部安全司及有关部门。
九、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必须坚持月、季、年进行伤亡事故的分析,特别是年每年一月份将上一年的伤亡事故按事故类型、事故发生地点、伤亡人员的文化程度、事故原因、伤亡人员的工令、伤亡人员的年令、发生事故的时间及所有制形式进行一次全面综合分
析,每起事故、每个伤亡人员只能填报每种分析的其中一项,涉及几项时,应填最主要的一项。
十、安全监察部门必须建立事故档案,及时填写各类事故统计台帐、整理好统计资料,为企业各级领导决策安全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