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

合集下载

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4篇)

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4篇)

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报告制度是为了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对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提供有关事故发生的信息和数据,为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报告制度的具体内容。

一、事故调查制度1. 调查责任部门:确定事故调查的责任机构,一般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门的事故调查组。

2. 调查组织:确定事故调查组织的组成人员和职责,包括调查组长、成员和秘书等,确保调查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3. 调查程序:明确事故调查的程序和流程,包括调查的时间安排、调查方法和调查报告的编写等。

4. 调查原则:明确事故调查的原则,包括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和保密等原则。

5. 调查内容:明确事故调查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责任等,以及事故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影响等。

6. 调查记录:规定事故调查的记录方式和要求,包括调查笔录、现场照片、证据收集和取证等。

7. 调查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形成事故调查的结论,包括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相关责任等,以及事故防范措施和改进建议等。

二、事故处理制度1. 处理责任部门:明确事故处理的责任部门,一般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相关的业务部门。

2. 处理程序:确定事故处理的程序和流程,包括事故报告的接收和处理、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和应急措施的启动等。

3. 处理要求:明确事故处理的要求,包括及时、准确地进行处理,确保事故的处置能够有效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再次发生。

4. 处理方式:规定事故处理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对事故原因和责任的调查和处理、对受伤人员的救治和赔偿、对设备的修复和更新等。

5. 处理措施:确定事故处理的措施,包括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和教育、对事故影响的消除和补救、对事故防范措施的改进和完善等。

6. 处理结果:根据处理情况,形成事故处理的结果,包括事故的处置情况和处理成效等。

三、事故统计报告制度1. 统计责任部门:确定事故统计报告的责任部门,一般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统计分析部门。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5篇)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5篇)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一、凡发生与生产工作有关的轻伤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法人代表,事故责任单位应在____小时内书面报告事故概况。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类别、简要经过、伤亡情况、损失程度、初步原因分析等。

生产部或法人代表接到除轻伤事故外的伤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按规定报告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在____小时内书面报告事故概况。

二、事故调查处理:⑴轻伤事故,由法人代表召集安全、生产、技术等部门人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⑵除轻伤事故外的其它事故,均由上级安监主管部门等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⑶调查组的职责和权利: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性质和责任者;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有关情况,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干涉。

⑷事故处理必须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

对负有直接责任、管理责任、领导责任等责任人的处理按照《伤亡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办理。

⑸轻伤事故经公司董事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批准结案,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经上级安监主管等部门批准结案。

三、事故发生后,生产部应按规定进行统计,但外单位人员在公司内发生的伤亡事故统计应列入表外。

建立完整的事故档案。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2)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系统,用于记录、分析和处理发生的事故,并从中获取有关事故的各种信息。

以下是一些建议,用于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1. 建立事故报告制度:所有员工都应被要求立即报告任何发生的事故,无论是人身伤害、物质损失还是环境污染。

报告程序应简单明确,并明确规定报告的时间限制和报告人的责任。

2. 设立事故调查小组:一旦事故发生,应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

调查小组应及时调查事故现场,收集证据,了解事故的原因和过程,并提出改进措施。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文指的是一个组织或企业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起来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的内容和步骤:1.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的内容:- 事故的时间、地点和经过;- 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人;-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关证据和调查结果;- 对于重大事故,可以包括事故的影响、应对措施和救援情况。

2. 安全事故处理的步骤:-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安全和事故控制;- 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和控制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进行事故的整改和修复,恢复正常生产和运营;- 公开通报事故的情况和处理结果,提高员工和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性;- 建立事故档案和统计系统,及时记录和分析各类事故数据,提供给管理层进行决策和改善。

3.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的目的:- 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加强事故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形成正确的安全文化;- 对事故进行记录和统计,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 推动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保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确保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文(二)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全面记录和分析公司发生的安全事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并确保员工和财产的安全。

本制度为公司安全管理的有力工具,旨在促进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和持续改进。

二、安全事故的定义安全事故是指由于人员、设备、环境等原因导致的,对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失或潜在危险的事件。

三、安全事故统计的要求1. 所有部门和项目都应及时、准确地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发生的安全事故。

2. 安全部门应通过有效的渠道与其他部门沟通,了解并收集安全事故的详细信息。

3. 对发生的每起安全事故,必须进行登记记录,并进行分类统计。

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3篇)

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3篇)

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为了及时防范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单位制定了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事故的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流程,保证事故的及时上报和处理,并通过调查和分析事故原因,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二、事故统计报告1. 报告的对象事故统计报告的对象包括事故发生现场的人员、相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

2. 报告的内容(1)事故的基本信息,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等;(2)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3)事故的原因初步分析;(4)事故对单位正常生产经营情况的影响;(5)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救援工作情况。

3. 报告的流程(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相关部门;(2)相关部门收到事故报告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3)上级主管部门收到事故报告后,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核实和处理。

三、事故调查处理1. 调查组的组建(1)事故调查组由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2)调查组成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调查处理经验;(3)调查组成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确保调查过程的公正和客观。

2. 调查的程序(1)调查组应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组建完成,并立即展开调查工作;(2)调查工作应有人员负责组织和协调,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3)调查组应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并采集相关的证据和物证;(4)调查组应与事故相关人员进行面谈,收集他们的证言和意见;(5)调查组应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3. 处理结果的反馈(1)调查组应及时将调查结果向相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反馈;(2)调查结果应包括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人、改善防范措施等建议;(3)相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应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和处理,并及时向相关人员通报处理结果。

四、改进措施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调查和分析事故原因,不断完善和改进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4篇)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4篇)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为了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生产安全事故,为事故的产生和再次发生寻找解决办法,以达到事故预警、事故预防、事故控制和生产安全管理的目的。

二、统计要求1. 统计范围:所有生产安全事故都应纳入统计范围,无论事故大小和严重程度。

2. 统计内容:统计内容包括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影响等。

3. 统计方式:统计分为日统计、周统计、月统计和年统计四个层次。

日统计主要针对当天发生的事故进行即时统计,周统计主要针对当周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月统计主要针对当月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年统计主要针对全年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

三、报告要求1. 报告时限:生产安全事故应及时报告,报告时间应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

2. 报告方式:报告主要通过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两种方式进行。

口头报告主要适用于事故发生后需立即采取措施或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书面报告主要适用于对事故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3.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事故的原因分析、伤亡情况、财产损失以及事故调查和处理情况等。

四、调查处理要求1. 调查方式: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可以采用现场调查、调查问卷、事故模拟和事故重现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

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前的预警机制、事故发生时的人员行为、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事故的原因、事故后的处理方式以及类似事故的预防措施等。

3. 处理方式:根据调查结果,对事故的责任人进行追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及时进行整改措施。

五、制度评估和改进1. 评估方式:定期对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进行评估,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员工反馈和管理层评估等方式进行。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5篇)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5篇)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一、安全事故统计报告是对事故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查明事故规律和各种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等,以便从宏观上认识事故现象和规律,找出企业安全中的薄弱环节,制定避免、预防事故对策,有效地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事故的性质分类1、事故性质可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2、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

三、安全事故伤害程度分类1、轻伤事故,指一般伤害事故,休工在____日内。

2、重伤事故:(1)经医院诊为残废的;(2)伤势严重,进行较大手术;(3)严重灼伤、烫伤(4)严重骨折、脑震荡;(5)腿部较重;(6)手部断指一到二只的。

(7)脚部不能行走的。

(8)内脏器官损伤。

(9)经劳动部门审定的。

(10)____日后死亡的。

3、死亡事故,指造成一人以上当场死亡或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事故。

四、安全事故等级标准1、轻微事故,指一次造成轻伤l—____人,经济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____元,非机动车不足____元的事故。

2、以最短的时间填写《重、特大交通事故快速报告表》报告公司要机部门,其它安全事故以报告形式上报公司领导,填写力求准确、清晰、全面。

3、安全事故的月报表截止时间为当月____日10时前报,公司安全保卫科,公司上报主管机关为下月____日前。

4、《责任行车事故综合分析表》由公司安机部根据事故事实的数据,采取分类和排列法,反映事故不同性质、不同范围,划分清楚,以明确,直观有规律的向上级机关报告。

五、事故调查处理统计分析是搜集事故原始资料的过程,对起草事故调查报告提供准确全面的资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定要确保资料的准确、全面和及时。

六、各单位职能部门必须认真执行以上各项条款,履行安全职责,杜绝弄虚作假、迟报、教握丕准确的现象。

七、本制定由安机部负责解释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2)1.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建设项目的兴起,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

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5篇)

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5篇)

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事故的统计分析和调查处理,及时掌握和总结事故的性质、原因和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所有事故的统计分析、调查处理。

第二章统计报告的要求第三条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按规定的格式填写事故统计报告表。

第四条事故统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事故对象、事故损失等。

(二)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人为原因和客观原因。

(三)事故责任认定:对事故发生后责任的认定,明确责任人。

(四)事故教训总结:对事故发生后的教训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引以为戒。

(五)事故处理措施:对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处理措施进行说明。

第五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事故统计报告的审核,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六条本单位及其下属各单位应及时将事故统计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以供参考和研究。

第三章调查处理的程序第七条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详细调查。

第八条调查组应由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其中必须包括安全管理人员。

第九条调查组应在事故发生后的48小时内组织调查,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搜集相关证据。

第十条调查组应听取事故相关人员的陈述,进行询问调查。

第十一条调查组应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调查报告。

第十二条调查组应在事故调查结束后的7日内将调查报告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并抄送相关单位。

第十三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核,并按照责任追究的原则,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四章调查处理的要求第十四条调查组应杜绝隐瞒事故事件和隐瞒真相的行为,保证调查的公正、客观、真实。

第十五条调查组应保护事故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得打击报复与事故相关的人员。

第十六条调查组应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调查,避免简单归结于个别人员的责任。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3篇)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3篇)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第一条各施工企业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重要设备损害及急性中毒事故,在施工中活动中发生的和人身伤害事故,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认真进行调查、分析、处理、统计和上报。

各施工单位必须遵照执行。

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事故调查分析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反对草率从事,更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严禁隐瞒事故。

第三条事故分为:记录事故、轻伤及轻伤事故、重伤及重伤事故、伤亡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特别重大伤亡事故。

第四条记录事故(不含严重未遂事故),由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向班组长报告,由班组长主持调查、处理并登记后向工地主任或工地专职安全员报告。

第五条轻伤事故由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向班组长报告,由班组长报告工地现场负责人或工地专职安全员,工地现场负责人或工地专职安全员应在当日分别报告单位安监部门。

轻伤事故由工地现场负责人主持调查、处理并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事故发生后三日内报送到本单位安监部门。

第六条记录事故中的严重未遂事故,事故有关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工地现场负责人或工地专职安全员,由工地现场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立即报告本单位(施工单位)领导和安监部门。

第七条严重未遂事故由事故单位主持,指挥部安监部门、监理单位参加,进行调查、处理并填写“严重未遂事故报表”报送指挥部安监部门。

第八条重伤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给本单位负责人和安监部门。

本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用快速办法(最迟不超过____小时)报告给指挥长和安监部门、监理单位、再由指挥部报彭水县海天水电开发公司、或当地劳动部门。

第九条重伤事故由事故单位经理或副经理主持调查、处理并且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发生后一个月以内,报送彭水县海天水电开发公司、或当地劳动部门。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2)是一项关键的管理措施,旨在确保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调查、处理、统计和报告,以便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Y-AQ-00415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Accident statistical report and investigation and handling system
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接受事故教训,依据上级有关文件及要求,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第3条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及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
第4条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调度室、安全信息中心汇报。

1、轻伤事故:负伤者必须在8小时内亲自向安全科汇报,并到矿医院就诊,严禁私自外出就诊,否则矿不予认可工伤,并严肃处
理,本人承担一切后果。

需住院治疗的由事故单位负责人报告安全科、调度室和矿值班领导。

2、重伤及重伤以上事故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直接报告调度室,由调度室立即报告主管矿长和其他矿级领导、有关科室。

3、矿长在接到重伤以上和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事故报告后,立即向山东省煤矿安全监察局鲁西监察分局、济宁市、微山县主管部门及县有关领导报告。

(最迟不超过24小时)第5条矿长和有关人员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规定立即如实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第6条调度室建立报告记录薄,值班调度员必须在记录薄上记清所报告的人员、时间并签名存档。

1、发生事故的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性质、事故类别、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伤亡人员情况。

4、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有效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6、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报告人。

第三章事故调查
第7条发生轻伤、重伤事故,按系统由其分管领导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员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并拿出处理意见,报矿集体研究。

机电设备、提升运输方面的事故分析,由分管机电的领导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的领导配合;一通三防、防治水方面的事故分析,由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的领导配合;顶板、火药放炮等方面的事故分析,由分管安全的领导全面负责。

第8条发生重伤以上事故,立即报上级主管部门并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进行分析调查。

第9条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二)确定事故责任者;
(三)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四)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10条在调查分析事故时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每起事故性质和原因做出结论,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并提出处理意见。

同时追究联保、互保和管理人员的连带责任。

第11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第四章事故处理
第12条职工伤亡事故按其性质分为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和破坏性事故。

1、责任事故:是指由于工作人员的违章和渎职行为而造成的事故;
2、非责任事故:是指由于自然因素造成且人力不可抗拒的事故,或在发明创造、科学实验过程中,超出所能预料的事故;
3、破坏性事故:是指行为人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

第13条凡责任事故,应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分清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领导责任。

第14条轻伤、重伤事故:矿组织事故调查确认性质后,经工伤鉴定委员会鉴定伤情,依据伤情和性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直接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给予处理,并下发通报。

事故通报所制定的措施作为今后安全管理的一项内容严格执行。

第15条重伤以上事故:矿按照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炭工业局局事故调查组下达的事故调查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严格落实相关人员的处理;对有关人员的处分存入受处分人员档案。

第16条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9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180日,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当公开宣布处理结果。

第五章事故统计
第17条严格按照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煤矿伤亡事故报告及统计》要求,全面做好统计、上报工作。

第18条统计范围: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单位发生的事故。

第19条统计内容: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起数、伤亡人数、伤亡程度、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等。

第20条统计报表报送程序及时间要求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进行填写上报。

第21条调度室、安全科和矿属各单位都必须建立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登记表及事故分析记录本。

第22条矿属各单位发生事故后,必须在3日内派人到安全科办理工伤手续,各单位办理工伤手续时必须携带矿医院给伤者出据的诊断证明。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