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校验

合集下载

差错控制编码基本原理

差错控制编码基本原理

差错控制编码基本原理
以下是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1.编码器:编码器是负责添加冗余码的模块。

它将待发送的数据分割成块,并根据特定的编码规则生成冗余码。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验码(CRC)、海明码等。

2.冗余码:冗余码是编码器生成的额外信息,用于检测和纠正差错。

冗余码通常通过对数据进行其中一种计算生成,能提供额外的冗余信息以便于差错检测和纠正。

不同的冗余码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如比特错误检测能力、纠正能力等。

3.传输:编码器将原始数据和冗余码一同发送给接收方。

传输介质可能会引入噪声、干扰和差错,可能会导致数据发生变化。

4.解码器:解码器负责接收和解码接收到的数据。

它使用相同的编码规则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并生成相应的冗余码。

5.比较和校验:解码器将解码后的数据和接收到的冗余码进行比较和校验。

如果冗余码与接收到的数据一致,说明数据未发生错误。

否则,说明数据发生了差错。

6.纠错:当解码器检测到差错时,纠错算法会尝试恢复或修正接收到的数据。

纠错的能力取决于所使用的具体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一般来说,能够检测到错误的位数并进行纠正的编码技术能够提供更好的纠错能力。

总结来说,差错控制编码通过添加冗余码在传输数据时提供了差错检测和纠正的能力。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方使用编码器对数据进行编码,添加冗余码;接收方使用解码器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并进行差错检
测和纠正。

不同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码技术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优化堆叠降噪自编码器用于调度操作票自动校验

优化堆叠降噪自编码器用于调度操作票自动校验

优化堆叠降噪自编码器用于调度操作票自动校验
区伟健;徐策;曾传凯;蒋宗祺;乐庆丰
【期刊名称】《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年(卷),期】2024(44)2
【摘要】为实现核电厂变电站电力调度操作票的自动智能校验,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堆叠降噪自编码器(OSDAE)操作票自动校验方法。

该方法在对操作票文本进行向量化的基础上,利用优化过的堆叠降噪自编码器实现操作票文本的语义辨析与正误自动化校验。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操作票校验评估综合指标可达94.88%,是几种方法中最高的,具有一定的优势。

【总页数】6页(P356-361)
【作者】区伟健;徐策;曾传凯;蒋宗祺;乐庆丰
【作者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63
【相关文献】
1.基于堆叠稀疏降噪自动编码器的地区风电场群高精度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2.基于改进正余弦算法优化堆叠降噪自动编码器的电机轴承故障诊断
3.改进沙猫群优化算法优化堆叠降噪自动编码器的发动机故障诊断
4.基于堆叠式降噪自动编码器和深度神经网络的风电调频逐步惯性智能控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介绍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介绍

访问其它设备的过程,如何回应来自其它设备的请求,以及怎样侦测错误并记录。它制定了
消息域格局和内容的公共格式。
当在一 Modbus 网络上通信时,此协议决定了每个控制器须要知道它们的设备地址,识
别按地址发来的消息,决定要产生何种行动。 如果需要回应,控制器将生成反馈信息并用
Modbus 协议发出。在其它网络上,包含了 Modbus 协议的消息转换为在此网络上使用的帧或
起始地址 读取点数 CRC 校验码
站 功 低 高 号能
︵码

址 ︶
编码器答:
01 03 02 XX XX XX XX
数据 CRC 校验码
Ⅱ波特率 : 2400bps 4800bps 9600bps 19200bps 57600bps
※ 出厂默认设置:①无奇偶校验位②波特率 19200bps③地址 0x01
※ 改变参数时,不要定时发送为避免损坏器件内部结构。发送一次返回数据匹
配代表设置成功。
Ⅲ功能码 03:
利用 Modbus 通信协议的 03 功能码,读取编码器数值。 主机的命令格式是从机地址、功能码、起始地址、字节数及 CRC 码。
低 高
站功
号能
︵码 地


编码器答:
01 03 04 00 0X XX XX XX XX
数据 数据 CRC 校验码
² 此类型编码器具有国际流行的同步串行接口,可与德国西门子 PLC 等系统接口通 讯,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
3、异步串行(Mudbus)输出
Modbus 是由 Modicon(现为施耐德电气公司的一个品牌)在 1979 年发明的,是全球第 一个真正用于工业现场的总线协议。为更好地普及和推动 Modbus 在基于以太网上的分布式 应用,目前施耐德公司已将 Modbus 协议的所有权移交给 IDA(Interface for Distributed Automation,分布式自动化接口)组织,并成立了 Modbus-IDA 组织,为 Modbus 今后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在中国,Modbus 已经成为国家标准 GB/T19582-2008。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07 年,Modbus 的节点安装数量已经超过了 1000 万个。

GSK广数伺服驱动器报警代码【汇总】

GSK广数伺服驱动器报警代码【汇总】
代码
报警名称
GS2000T
GD3000Y
GE2000
DA98A
DA98E
DAT/DAT2000C
0
正常
1
超速
2
主电路过压
3
主电路欠压
4
位置超差
5
电机过热
6
速度放大器饱和故障
7
驱动禁止异常
8
位置偏差计数器溢出
9
编码器故障
10
控制电源欠压
11
IPM模块故障
12
过电流
13
过负载
14
制动故障
制动故障
15
编码器计数错误
电子齿轮比不对
35
没有外接制动管
36
主电源掉电
三相主电源掉电
37
交流输入电压过高报警
读取绝对式码盘数据超时
散热器温度低-30度
38
散热器温度高于75度
39
编码器读数错误
40
第二码盘计数错误
41
第二码Z脉冲丢失
编码器类型错误
42
感应开关异常
编码器EEPROM错误
43
编码器EEPROM校验
44
编码器单圈多圈错
45
编码器单多圈校验
55
以太网初始化报警
掉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警
26
网络连接异常
编码器电池报警
编码器电池报警
27
UVW接线错误
电机型号不匹配
电机型号不匹配
28
编码器CRC校验错综复杂
29
编码器数据异常
30
编码器Z脉冲丢失
31
编码器UVW信号错误

默纳克nice3000控制系统故障代码及详细处理方法

默纳克nice3000控制系统故障代码及详细处理方法

E01:逆变单元保护故障级别 : 5故障原因 :?1.主回路输出接地或短路;2.曳引机连线过长;3.工作环境过热;4.控制器内部连线松动;故障解决方案1.排除接线等外部问题;2.加电抗器或输出滤波器;3.检查风道与风扇是否正常;4.请与代理商或厂家联系;E02:加速过电流故障级别 : 5故障原因 :?1.主回路输出接地或短路;2.电机是否进行了参数调谐;3.负载太大;4.编码器信号不正确;5.UPS 运行反馈信号是否正常;故障解决方案1.检查变频器输出侧,运行接触器是否正常;2.检查动力线是否有表层破损,是否有对地短路的可能性。

连线是否牢靠;3.检查电机侧接线端是否有铜丝搭地;4.检查电机内部是否短路或搭地;5.检查封星接触器是否造成变频器输出短路;6.检查电机参数是否与铭牌相符;7.重新进行电机参数自学习;8.检查抱闸报故障前是否持续张开;9.检查是否有机械上的卡死;10.检查平衡系数是否正确;11.检查编码器相关接线是否正确可靠。

异步电机可尝试开环运行,比较电流,以判断编码器是否工作正常;12.检查编码器每转脉冲数设定是否正确;13.检查编码器信号是否受干扰;检查编码器走线是否独立穿管,走线距离是否过长;屏蔽层是否单端接地;14.检查编码器安装是否可靠,旋转轴是否与电机轴连接牢靠,高速运行中是否平稳;15.检查在非UPS 运行的状态下,是否UPS 反馈是否有效了;(E02)16.检查加、减速度是否过大;(E02、E03)E03:减速过电流故障级别 : 5故障原因 :?1.主回路输出接地或短路;2.电机是否进行了参数调谐;3.负载太大;4.减速曲线太陡;5.编码器信号不正确;故障解决方案1.检查变频器输出侧,运行接触器是否正常;2.检查动力线是否有表层破损,是否有对地短路的可能性。

连线是否牢靠;3.检查电机侧接线端是否有铜丝搭地;4.检查电机内部是否短路或搭地;5.检查封星接触器是否造成变频器输出短路;6.检查电机参数是否与铭牌相符;7.重新进行电机参数自学习;8.检查抱闸报故障前是否持续张开;9.检查是否有机械上的卡死;10.检查平衡系数是否正确;11.检查编码器相关接线是否正确可靠。

奇偶校验法在二进制编码器刀架换刀控制中的应用

奇偶校验法在二进制编码器刀架换刀控制中的应用
第3卷第2期 2010年6月
上海电 气技术 J OURNAL 0F SHANGHAI EI 。ECTRI C TECHNOI 。0GY
文章编号:1674—540X( 2010) 02—031—04
V01.3 No.2 J un .2010
奇 偶 校验 法 在二 进 制 编 码器 刀架 换 刀控制 中 的应用
CHEN Xi a nguo ( Shanghai Gua ng Hua Pr i nt i ng Machi ner y Co.,Lt d.,Shanghai 200436,Chi na )
Abs t r ac t :The s ys t em can che ek mi s t ake mes s ag es about c ur r e nt t ur r e t wi t h bi nar y enco de vi a pr ogr a m of par i t y check at once, and a s sur e r unn i ng of CNC ma chi n e t oo l sa f el y an d r el i abl y.
图l 编码器信号与数控系统PLC连接
4位有效二进制数据位编码可以有16个十进 制数据( 0~15) ,其偶校验码如表 1所示。表1中阴 影部分为8工位刀架编码器输出信号位( 口,~口。) 的 位置编 码( 1~8) 和校 验信号位( 口 。) 的逻辑状 态。
用奇 偶校验 的方法 对数控机 床二进 制编码 器 刀架 旋转过程 中每一 个编码刀 位到位 后的信号 状 态进 行奇偶校 验是保 障机床安 全运行 的一种非 常 有效的措施。因为一旦数控机床PLC系统检测到 当前刀架位置编码信号( 假设信号地址为X0.0~ X0.3) 发生异常( 如某连线断) 时通过奇偶校验程序 就能及时有效地发出异常提示报警信息,从而保证 了 控机床的安 全、可靠运行。

biss-c编码器原理

biss-c编码器原理

biss-c编码器原理Biss-C编码器是一种用于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器,它在保证数据传输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Biss-C编码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一、概述Biss-C编码器是由Biss公司开发的一种编码技术,用于保护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它具有高效性、可靠性和兼容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网络传输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二、Biss-C编码器的工作原理Biss-C编码器采用了一种先进的加密算法,通过对数据进行特定的处理和编码来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数据加密Biss-C编码器使用公钥和私钥的组合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密。

公钥用于加密数据,而私钥用于解密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只有持有正确的私钥的接收方才能解密和读取数据,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 数据校验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Biss-C编码器还采用了校验和的方式。

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发送方会对数据进行校验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附加到数据中一起传输。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同样进行校验和计算,并与传输过来的校验和进行比对,如果不一致则表示数据传输存在错误,需要重新进行传输。

3. 数据分片Biss-C编码器还可以将大的数据包进行分片,以便更加高效地进行传输。

通过将大的数据包划分为若干小的数据片段,Biss-C编码器可以同时传输多个小数据片段,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

三、Biss-C编码器的应用Biss-C编码器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字通信场景中。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无线电通信在无线电通信中,Biss-C编码器被用于保护无线电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中的安全性。

它可以防止信号被非法监听或窃取,确保通信的隐私性和机密性。

2. 网络传输在网络传输中,Biss-C编码器可以加密敏感的数据,如银行交易、个人信息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

它可以有效防止黑客入侵和数据泄露,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权益。

3. 卫星通信在卫星通信领域,Biss-C编码器被用于保护卫星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中的安全性。

西尼电梯故障代码.

西尼电梯故障代码.

西尼电梯故障代码操作面板显示小键盘显示故障描述故障原因处理方法ERR 01E 01逆变单元保护1、主回路输出接地或短路2、曳引机连线过长3、工作环境过热4、控制器内部连线松动1、排除接线等外部问题2、加电抗器或输出滤波器3、检查风道与风扇是否正常4、请与代理商或厂家联系ERR 02E 02过速过电流1、主回路输出接地或短路2、电机是否进行了参数调谐3、负载太大4、编码器信号不正确5、UPS 运行反馈信号是否正常1、检查变频器输出侧,运行接触器是否正常2、检查动力线是否有表层破损,是否有对地短路的可能性,连线是否可靠3、检查电机侧接线端是否铜丝搭地4、检查电机内部是否短路或搭地5、检查封星接触器是否造成变频器输出短路6、检查电机参数是否与铭牌相符7、重新进行电机参数自学习8、检查抱闸报故障前是否持续张开9、检查是否有机械上的卡死10、检查平衡系数是否正确11、检查编码器相关接缄是否正确可靠。

异步电机可尝试开环运行,比较电流,以判断编码器是否工作正常12、检查编码器每转脉冲数设定是否正常13、检查编码器信号是否受干扰,检查编码器走线是否独立穿管,走线距离是否过长,屏蔽层是否单端接地14、检查编码器安装是否可靠,旋转轴是否与电机轴连接牢靠,高速运行中是否平稳15、检查在非UPS 运行的状态下,是否UPS 反馈有效了(E 02)16、检查加、减速是否过大(E 02\E 03)ERR 03E 03减速过电流1、主回路输出接地或短路2、电机是否进行了参数调谐3、负载太大4、编码器信号不正确ERR 04E 04恒速过电流1、主回路输出接地或短路2、电机是否进行了参数调谐3、负载太大4、编码器干扰大ERR 05E 05加速过电压1、输入电压过高2、电梯倒拉严重3、制动电阻选择偏大或制动单元异常4、加速曲线太陡1、调整输入电压,观察母线电压是否正常,运行中是否上升太快2、检查平衡系数3、选择合适制动电阻,参照第三章制动电阻推荐参数表观察是否阻值过大4、检查制动电阻接线是否有破损,是否有搭地现象,接线是否牢靠ERR 06E 06减速过电压1、输入电压过高2、制动电阻选择偏大,或制动单元异常3、减速曲线太陡ERR 07E 07恒速过电压1、输入电压过高2、制动电阻选择偏大,或制动单元异常ERR 09E 09欠电压故障1、输入电源瞬间停电2、输入电压过低3、驱动控制板异常1、排除外部电源问题,检查是否有运行中电源断开的情况2、检查所有电源输入线桩头是否连接牢靠3、请与代码商或厂家联系ERR 10E 10系统过载1、抱闸回路异常2、负载过大3、编码器反馈信号是否正常4、电机参数是否正确5、检查电机动力线1、检查抱闸回路,供电电源2、减小负载3、检查编码器反馈信号及设定是否正确,同步电机编码器初始角度是否正确4、检查电机相关参数,并调谐5、检查电机相关动力线(参见E 02处理方法)ERR 11E 11电机过载1、FC -02设定不当2、抱闸回路异常3、负载过大1、调整参数,可保持FC -02默认值2、参见ERR 10ERR 12E 12输入侧缺相1、输入电源不对称2、驱动控制板异常1、检查输入侧三项电源是否平衡,电源电压是否正常,调整输入电源2、请与代理商或厂家联系ERR 13E 13输出侧缺相1、主回路输出接线松动2、电机损坏1、检查连线2、检查输出侧接触器是否正常3、排除电机故障ERR 14E 14模块过热1、环境温度过高2、风扇损坏3、风道堵塞1、降低环境温度2、清理风道3、更换风扇4、检查变频器的安装空间距离是否符合ERR 16E 16编码器故障1、启动位置故障2、力矩偏差过大故障3、速度偏差过大报警,反馈速度大于电机额定速度的25%1、检查编码器回路ERR 17E 17编码器信号校验异常对于1387编码器,对编码器信号进行校验,信号异常1、检查编码器是否正常2、检查编码器接线是否可靠正常3、检查PG 连接是否正常4、控制柜和主机接地是否良好ERR 18E 18电流检测故障驱动控制板异常请与代理商或厂家联系ERR 19E 19电机调谐故障1、电机无法正常运转2、参数调谐超时3、同步机旋转编码器异常1、正确输入电机参数2、检查电机引线,及输出接触器是否缺相3、检查旋转编码接线,确认每转脉冲数设置正确4、不带载调谐的时候,检查抱闸是否张开5、同步机带载调谐时是否没有完成调谐即松开了检修运行按钮ERR 20E 20旋转编码器故障1、旋转编码器型号是否匹配2、旋转编码器连线错误3、低速时电流持续很大1、同步机F 1-00是否设定正确2、检查编码器接线3、UVW 类型编码器,在电机调谐和停机状态下报ERR 20,请使用万用表检查PG 提供的编码器电源是否正常,测量U +与U -的电压差,W +与W -的电压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编码器校正方式: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

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上升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由于普通增量式编码器不具备UVW相位信息,而Z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不作为本讨论的话题。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对于单圈和多圈而言,差别不大,其实都是在一圈内对齐编码器的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的相位。

早期的绝对式编码器会以单独的引脚给出单圈相位的最高位的电平,利用此电平的0和1的翻转,也可以实现编码器和电机的相位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编码器的最高计数位电平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最高计数位信号的跳变沿,直到跳变沿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跳变沿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这类绝对式编码器目前已经被采用EnDA T,BiSS,Hyperface等串行协议,以及日系专用串行协议的新型绝对式编码器广泛取代,因而最高位信号就不符存在了,此时对齐编码器和电机相位的方法也有所变化,其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是利用编码器内部的EEPROM,存储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1.将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以及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绝对编码器的单圈位置值,并存入编码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中;4.对齐过程结束。

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编码器内部EEPROM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

此后,驱动器将任意时刻的单圈位置检测数据与这个存储值做差,并根据电机极对数进行必要的换算,再加上-30度,就可以得到该时刻的电机电角度相位。

这种对齐方式需要编码器和伺服驱动器的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日系伺服的编码器相位之所以不便于最终用户直接调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肯向用户提供这种对齐方式的功能界面和操作方法。

这种对齐方法的一大好处是,只需向电机绕组提供确定相序和方向的转子定向电流,无需调整编码器和电机轴之间的角度关系,因而编码器可以以任意初始角度直接安装在电机上,且无需精细,甚至简单的调整过程,操作简单,工艺性好。

如果绝对式编码器既没有可供使用的EEPROM,又没有可供检测的最高计数位引脚,则对齐方法会相对复杂。

如果驱动器支持单圈绝对位置信息的读出和显示,则可以考虑: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绝对编码器的单圈位置值;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单圈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单圈绝对位置点,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如果用户连绝对值信息都无法获得,那么就只能借助原厂的专用工装,一边检测绝对位置检测值,一边检测电机电角度相位,利用工装,调整编码器和电机的相对角位置关系,将编码器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相互对齐,然后再锁定。

这样一来,用户就更加无从自行解决编码器的相位对齐问题了。

个人推荐采用在EEPROM中存储初始安装位置的方法,简单,实用,适应性好,便于向用户开放,以便用户自行安装编码器,并完成电机电角度的相位整定。

正余弦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普通的正余弦编码器具备一对正交的sin,cos 1Vp-p信号,相当于方波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AB正交信号,每圈会重复许许多多个信号周期,比如2048等;以及一个窄幅的对称三角波Index信号,相当于增量式编码器的Z信号,一圈一般出现一个;这种正余弦编码器实质上也是一种增量式编码器。

另一种正余弦编码器除了具备上述正交的sin、cos信号外,还具备一对一圈只出现一个信号周期的相互正交的1Vp-p的正弦型C、D信号,如果以C信号为sin,则D信号为cos,通过sin、cos信号的高倍率细分技术,不仅可以使正余弦编码器获得比原始信号周期更为细密的名义检测分辨率,比如2048线的正余弦编码器经2048细分后,就可以达到每转400多万线的名义检测分辨率,当前很多欧美伺服厂家都提供这类高分辨率的伺服系统,而国内厂家尚不多见;此外带C、D信号的正余弦编码器的C、D信号经过细分后,还可以提供较高的每转绝对位置信息,比如每转2048个绝对位置,因此带C、D信号的正余弦编码器可以视作一种模拟式的单圈绝对编码器。

采用这种编码器的伺服电机的初始电角度相位对齐方式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正余弦编码器的C信号波形;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C信号波形,直到由低到高的过零点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过零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C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这种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此时C信号的过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如果想直接和电机电角度的0度点对齐,可以考虑: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2个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由于普通正余弦编码器不具备一圈之内的相位信息,而Index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在此也不作为讨论的话题。

如果可接入正余弦编码器的伺服驱动器能够为用户提供从C、D中获取的单圈绝对位置信息,则可以考虑: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从C、D信号中获取的单圈绝对位置信息;3.调整旋变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绝对位置点,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绝对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此后可以在撤掉直流电源后,得到与前面基本相同的对齐验证效果:1.用示波器观察正余弦编码器的C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验证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如果利用驱动器内部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存储正余弦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1.将正余弦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以及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由C、D信号解析出来的单圈绝对位置值,并存入驱动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安装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4.对齐过程结束。

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驱动器内部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

此后,驱动器将任意时刻由编码器解析出来的与电角度相关的单圈绝对位置值与这个存储值做差,并根据电机极对数进行必要的换算,再加上-30度,就可以得到该时刻的电机电角度相位。

这种对齐方式需要伺服驱动器的在国内和操作上予以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而且由于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位于伺服驱动器中,因此一旦对齐后,电机就和驱动器事实上绑定了,如果需要更换电机、正余弦编码器、或者驱动器,都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安装相位的对齐操作,并重新绑定电机和驱动器的配套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