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

合集下载

小升初: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汇总

小升初: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汇总

2019小升初: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汇总小升初数学是同学们备考的重头戏,考试题型多样,很灵活,同学们在平时复习中一定要掌握各类题型的做题方法,这样才能在考场轻松应战。

以下是数学老师给大家整理的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很有价值,同学们赶紧一起来学习下。

1.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②当两次都有余数;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③当两次都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2.工程问题基本公式: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②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③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基本思路:①假设工作总量为“1”(和总工作量无关);②假设一个方便的数为工作总量(一般是它们完成工作总量所用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利用上述三个基本关系,可以简单地表示出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间的两两对应关系。

3.几何面积基本思路:在一些面积的计算上,不能直接运用公式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对图形进行割补,平移、旋转、翻折、分解、变形、重叠等,使不规则的图形变为规则的图形进行计算;另外需要掌握和记忆一些常规的面积规律。

常用方法:1.连辅助线方法2.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

数学专项复习小升初典型奥数之牛吃草问题

数学专项复习小升初典型奥数之牛吃草问题

数学专项复习小升初典型奥数之牛吃草问题在小升初的数学学习中,奥数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点,而牛吃草问题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题型,常常让同学们感到困惑。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牛吃草问题,帮助大家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一、什么是牛吃草问题牛吃草问题又称为消长问题或牛顿牧场问题,最早是由牛顿提出的。

这类问题通常描述的是这样一个场景:一片草地,草在不断地生长,而牛在吃草。

由于草的生长速度和牛吃草的速度不同,所以需要我们通过一些已知条件来求出在特定时间内草的总量或者牛吃草的天数等。

例如:有一片草地,每天都匀速长出新草。

这片草地可供 10 头牛吃 20 天,或者可供 15 头牛吃 10 天。

那么,可供 25 头牛吃几天?二、牛吃草问题的特点1、存在两个变量:一是草的生长速度,它是不断变化的;二是牛吃草的速度,通常是固定的。

2、涉及到时间因素:问题中会给出不同数量的牛吃草的不同时间。

3、最终要求出特定条件下的结果,如草可供多少头牛吃多少天,或者多少头牛在特定时间内吃完草。

三、牛吃草问题的解题思路1、设未知数首先,我们设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为“1”份,草每天生长的速度为“x”份。

2、找等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不同数量的牛吃草的时间,我们可以列出两个关于草总量的等式。

以前面提到的例子为例,10 头牛吃 20 天,草的总量就是 10×20 =200 份;15 头牛吃 10 天,草的总量就是 15×10 = 150 份。

因为草在生长,所以 20 天的草总量比 10 天的草总量多出来的部分就是 20 10 = 10 天生长出来的草量,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00 150 = 10x解得 x = 5,即草每天生长 5 份。

3、求出原有草量知道了草的生长速度,我们可以求出原有草量。

以 10 头牛吃 20 天为例,20 天草生长了 5×20 = 100 份,那么原有草量就是 200 100 = 100 份。

小学奥数小升初常考题型植树问题例题讲解+练习,类型全

小学奥数小升初常考题型植树问题例题讲解+练习,类型全

植树问题要想了解植树中的数学并学会怎样解决植树问题,首先要牢记三要素:①总路线长、②间距(棵距)长、③棵数、只要知道这三个要素中任意两个要素.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1、不封闭路线①若题目中要求在植树的线路两端都植树,则棵数比段数多1.全长、棵数、段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棵数 = 段数 + 1 = 全长÷段长 + 1 全长 = 段长×(棵数 - 1)段长 = 全长÷(棵数 - 1)②如果题目中要求在路线的一端植树,则棵数就比在两端植树时的棵数少1,即棵数与段数相等.全长、棵数、段长之间的关系就为:全长 = 段长×棵数;棵数 = 全长÷段长;段长 = 全长÷棵数。

③如果植树路线的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就比②中还少1棵。

棵数 = 段数– 1 = 全长÷段长 - 1 段长 = 全长÷(棵数 + 1)。

2、封闭的植树路线棵数 = 段数 = 周长÷段长一、不封闭路线的植树问题例1 有一条公路长900米,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一根电线杆(两端要栽),问需栽多少根电线杆?分析:要以两颗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作为分段标准,公路全长可分为若干段,由于公路两端都要求栽杆,所以电线杆的根数比分成的段数多1解:以10米为一段,公路全长可以分成900÷10 = 90(段)共需电线杆根数:90 + 1 = 91(根)答:需栽电线杆91根。

例2、马路一边每相隔9米栽有一棵柳树.从第一棵树记起,张军乘汽车5分钟共看到501棵树.问汽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由题意,我们看的出最终要求的是车的速度,关于车的量我们已经知道了时间,利用速度 = 路程÷时间,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求出汽车5分钟行走的路程即可。

路程从哪来?从树来,张军5分钟看到501棵树就意味着5分钟车行驶路程即为第1棵树到第501棵树的距离,只要求出这段路的长度就容易求出汽车速度.解: 5分钟汽车共走:9×(501 - 1)= 4 500(米)汽车每分钟走: 4 500÷5 = 900(米)汽车每小时走: 900×60 = 54 000(米)= 54(千米)列综合算式为:9×(501 - 1)÷5×60÷1 000 = 54 (千米)答:汽车每小时走54千米。

小升初数学必会的73道典型题解题思路

小升初数学必会的73道典型题解题思路
小升初数学必会 的73道典型题解 题思路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小升初数学考试概述 02 小升初数学必会的73道典型题 03 解题思路和方法 04 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05 练习和巩固
xx
PART ONE
小升初数学考试 概述
考试形式和内容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长:一般为100分钟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方面 考察重点: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考试难度和要求
考试难度:小升初 数学考试难度适中, 主要考察学生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考试要求:要求学生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 运算和几何知识,能 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一般采 用闭卷考试形式,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左右。
考试分值:满分一般 为100分,根据考试 难度和知识点分布, 分值会有所不同。
针对知识点:选择与课堂知 识点紧密相关的题目
题量适度:适量题目,避免 题海战术
举一反三:选择能够启发学 生思维的题目
练习的方法和步骤
制定计划: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练习计划,明确每天的任务和时间安排。
精选题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进行练习,逐步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注重质量:在练习过程中注重题目的质量和深度,不要盲目追求数量。
反思总结:练习后及时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进行弥补。
练习的反馈和调整
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定期回顾和总结练习成果 根据反馈调整练习计划和策略
感谢 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解题技巧和注意 事项
解题技巧

小升初数学考试常考题型和典型题锦集(答案及详解)

小升初数学考试常考题型和典型题锦集(答案及详解)

(1)20032003+2004 20042004200620052003 =2003 +2004 2006 2003 =2003 +2004 2006=20032003+20042006 —c 2003 2005 =2003 1 1 2006 20062004 2005+20042005 2004 (2005+12005 2005 2004 (2005+1 =2003+2003+20052006 (2)517 5.17 405=9.6 517+5.17 40 =9.6 517+517 0.4 =517 (9.6+0.4) =517 10 =5170=2003+40082006 =200410011003小升初考试常考题型和典型题锦集一、 计算题无论小升初还是各类数学竞赛, 都会有计算题出现。

计算题并不难,却很容易丢分,原 因:1、数学基础薄弱。

计算题也是对考生计算能力的一种考察,并非平常所说的马虎、粗 心造成的。

而且这种能力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甚至终身受益,这就是为什 么中小学学习阶段, 逢考必有计算题”的重要原因了!2、心态上的轻视。

很多学生称做计算题为 算数”题,在心理上认为很简单,一来不认真做,二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应用 题等看起来很难的题目上了。

二、 行程问题我们任意翻开一套试卷,只要是一套综合的测试,大概就会发现少则一道多则三五道的 行程问题。

所以行程问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 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

所以很多学生甚至说,学好了行程,就肯定能得高分”三、 数论问题在整个数学领域,数论被当之无愧的誉为数学皇后”翻开任何一本数学辅导书,数论的题型都占据了显著的位置。

在小学各类数学竞赛和小升初考试中, 我们系统研究发现,直接运用数论知识解题的题目分值大概占据整张试卷总分的 30%左右,而在竞赛的决赛试题和小升初一类中学的分班测试题中,这一分值比例还将更高。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百分数常考题型汇总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百分数常考题型汇总

百分数解决问题一、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①合格率 = %100⨯产品总数合格产品数 ②发芽率 = %100⨯种子总数发芽种子数 ③出勤率 = %100⨯总人数出勤人数 ④达标率 = %100⨯学生总人数达标学生人数 ⑤成活率 = %100⨯总数量成活的数量 ⑥出粉率 = %100⨯出粉物的重量粉的重量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

(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3、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

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找出等量关系式(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 ,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 100% 或:① 求多百分之几:(大数÷小数 – 1) × 100%② 求少百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100%二、百分数应用题考点1.求分率求分率分为两种:(1)求甲是(占、相当于)乙的百分之几?公式:把是(占、相当于)变成“÷”,用甲÷乙。

例如: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占女生的百分之几?男生÷女生 25÷20=125%(2)求甲比乙多(少)百分之几?公式:用相差数÷比字后面的数 ,用(甲—乙)÷乙或(乙—甲)÷乙。

小升初数学六年级必考题型

小升初数学六年级必考题型

小升初数学六年级必考题型一、计算类题型1. 四则混合运算题目:计算公式解析:按照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式子,公式。

再算乘法,公式。

最后算加法,公式。

2. 简便运算(乘法分配律、结合律等的应用)题目:计算公式解析:把公式拆分为公式。

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公式。

公式,公式,最后结果为公式。

3. 分数的计算(加减乘除)题目:计算公式解析:先通分,分母公式、公式、公式的最小公倍数是公式。

公式,公式,公式。

则原式变为公式。

二、数与代数类题型1. 数的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及相互转化)题目:把公式转化为分数和百分数。

解析:转化为分数,公式。

转化为百分数,公式。

2. 数的整除(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题目:18的因数有哪些?其中质数有哪些?解析:求公式的因数,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所以公式的因数有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

其中质数是只能被公式和它本身整除的数,所以公式的因数中的质数有公式、公式。

3. 比和比例(化简比、求比值、解比例等)题目:化简比公式并求比值。

解析: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公式除外),比值不变。

公式。

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公式。

三、几何图形类题型1.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的周长和面积计算)题目: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公式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解析:圆的周长公式公式(公式取公式),则周长公式米。

圆的面积公式公式,则面积公式平方米。

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题目: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公式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析: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公式(公式为棱长),则表面积公式平方厘米。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公式,则体积公式立方厘米。

四、应用题类题型1.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题目: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公式千米的公式、公式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公式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公式千米,问几小时后两人相遇?解析:相遇问题中,相遇时间公式路程和÷速度和。

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及方法

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及方法

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及方法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及方法小升初数学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上的一个重要考试科目,对于很多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相对困难的科目。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及解题方法,希望能给孩子及家长带来一些帮助。

1. 算术题:算术题是小升初数学考试中占比较大的一种题型,常见的题型有加减乘除、找规律、填空等。

解题方法是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计算,注意运算符的使用和运算顺序,最后进行答案的检验。

2. 数字运算:数字运算题主要考察孩子的加减乘除能力,包括整数运算、分数运算、百分数运算等。

解题方法是先将题目中的数字提取出来,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运算,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3. 几何题:几何题是小升初数学考试中的重点题型,包括图形的边长、面积、体积等。

解题方法是先仔细观察题目中的图形,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和几何定理进行计算,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4. 应用题:应用题是小升初数学考试中的综合题型,常见的题目有购物问题、排列组合、速度问题等。

解题方法是先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5. 逻辑推理题:逻辑推理题是小升初数学考试中的思维题,常见的题型有找规律、推理判断等。

解题方法是先仔细观察题目中的信息,然后进行逻辑推理,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者判断出正确答案。

在备考小升初数学时,除了掌握解题方法,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复习。

建议家长和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进行数学的学习和练习。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思路,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多思考多讨论,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小升初数学考试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练习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解题,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希望以上介绍的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及解题方法对家长和孩子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数学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
1.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2.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
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②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③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基本思路:
①假设工作总量为“1”(和总工作量无关);
②假设一个方便的数为工作总量(一般是它们完成工作总量所用
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利用上述三个基本关系,可以简单地表示出工
作效率及工作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间的两两对应关系。

3.几何面积
基本思路:
在一些面积的计算上,不能直接运用公式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对图形进行割补,平移、旋转、翻折、分解、变形、重叠等,使不规
则的图形变为规则的图形进行计算;另外需要掌握和记忆一些常规的
面积规律。

常用方法:
1.连辅助线方法
2.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
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

4.利用特殊规律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任意一条边都可求出面积。

(斜边的平
方除以4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②梯形对角线连线后,两腰部分面积相等。

③圆的面积占外接正方形面积的78.5%。

5.综合行程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6.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
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1AABC:()乐道()不绝()私语()先生()世界ABAC:自()自()自()自()相()相()
无()无()古()古()将(...
一生字词掌握
yítǐcìwèichúfángchùshēngwǎnliántuánjùàifǔqíngjié()()()()()()()()zh...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称作“四大名著”,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更是世界宝贵的
文化遗产。

随着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无
论是小升初还是中考还是高考,...
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chōngjǐngchuǎimóyánjùnyǎzhì
())()()()zhàngdānchìrèānyìchénjìn())()()()二、认真读下
面的内容,根据提示,在括号内写出恰当的成语。

(3.5分)不久,
我们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
人已经知道...
《三国演义》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回数:共一百二十回。

介绍:根据陈寿《三国志》,以及范晔《后
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一些民间传说写成。

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

清初毛宗岗又做了一些修改,成为现在...
小升初
小升初
小升初
小升初
小升初
小升初
小升初
小升初
小升初
小升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