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2.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3.减少测量误差的措施。

4.熟悉衡量精度的标准。

教学重点:各种误差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种精度的应用

教学资料:测量学教材、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

讲授新课:

前面所学的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及距离测量,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观测结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测量误差。下面介绍: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误差的分类、衡量精度的标准及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第一节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一、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观测者

2、仪器误差

3、外界条件的影响

这三者结合起来就是观测条件,如观测条件相同称为等精度观测,反之是非等精度观测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按性质不同可分为: (一)、系统误差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特性: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二)、偶然误差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2、特性:①、具有一定的范围。

②、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

③、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④、数学期限望等于零。即:

0]

[lim

=∆∞

→n

n

第二节 衡量精度的标准

测量上常见的精度指标有: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 一、中误差

[]

m n

= (5-3)

式中 []∆∆——真误差的平方和,[]∆∆=△12+△22+……+△n 2

n ——观测次数

上式表明,观测值的中误差并不等于它的真误差,只是一组观测值的精度指标,中误差越小,相应的观测成果的精度就越高,反之精度就越低。在计算中误差m 时应取2~3位有效数字,并在数值前冠以"±"号,数值后写上“单位”。 二、容许误差

△容=3m (5-4)

如果某个观测值的偶然误差超过了容许误差,就可以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粗差,应舍去不用或返工重测。 二、相对误差

(5-5)

在距离丈量中,两段距离通过丈量得到:D 1=100m ,m 1=±0.01 m 和D 2=300m ,m 2=±0.01m ,虽然两者中误差相等,m 1=m 2

K 1=D m =10001.0=100001

K 2=

D

m =

30001.0=30000

1

可以直观地看出,后者精度高于前者。

第三节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一、算术平均值

设对某未知量进行了一组等精度观测,其真值为X ,观测值分别为l 1,l 2、…,l n ,相应的真误差为Δ1,Δ2,…,Δn ,则

.........

将上式取和再除以观测次数n ,得

(5-6)

二、用观测值改正数计算中误差

(一)、观测值改正数

[]ν=0

(二)、由观测值改正数计算观测值中误差 m=±

[]1

-n νν

(5-17)

三、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M =±

n

m (5-18)

上式表明,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 要比观测值的中误差m 小n 倍,观测次数越多,则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就越小,精度就越高。适当增加观测次数,可提高精度,当观测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算术平均值的精度提高就很微小,所以应该根据需要的精度,适当确定观测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