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合集下载

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探讨了二者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解构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分解色彩元素,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而在重构方面,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将色彩元素重新组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解构与重构相辅相成,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研究总结和展望未来的部分,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创意设计色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助于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水平。

【关键词】解构、重构、创意设计、色彩教学、运用研究、案例分析、互动关系、改进建议、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色彩在创意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传达情感和信息,还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

许多设计师在色彩运用上存在着固定的模式和惯例,缺乏新鲜感和创造力。

解构与重构思维方法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解构是一种分解和重新组合事物的思维方式,通过解构可以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结构和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创新点。

而重构则是在解构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和创造出新的东西,使原有的事物焕发新的生命和价值。

这种解构与重构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激发创作灵感,提高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和表现力。

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设计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研究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水平,促进设计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一直是设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解构与重构作为设计中的两种重要策略,在色彩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解构与重构在色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色彩的构成和运用规律,提升他们的创意设计能力。

再论解构和重组在色彩构成教学中的意义

再论解构和重组在色彩构成教学中的意义

再论解构和重组在色彩构成教学中的意义作者:郭媛媛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5期摘要: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最终的造型基础课,是在设计中如何运用色彩之美的学科。

本文是在近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色彩构成精品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中发现,国内教材往往将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作为色彩构成运用的方法论,没有做进一步的深挖。

本文论证了色彩的解构和重组才是真正指导色彩的运用,直达创意初衷的教学内容。

艺术设计教学要跟上数字化时代的脚步必须要将解构和重组作为色彩构成的重点教学内容。

关键词:解构;重组;色彩构成教学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31-01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色彩构成是专业通识基础课“三大构成”之一。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构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基础课,这三门课分别是从二维平面空间、三维立体空间研究造型元素的构成形式和构成美学法则,并且研究色彩的性质和运用原理。

对于设计来说,造型形态元素和色彩元素无疑是设计的重点,这也决定了这三大构成的基础性作用。

笔者在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艺术院校和色彩构成教材,或是囿于课时限制,或是由于三大构成合三为一,使得色彩构成的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大多数教材都将色彩的基础知识、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混合、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以及色彩对比在各类设计中的运用,作为教材的重点。

但综合这些年设计和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此课程逻辑体系很好,但是基本上都只介绍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往往都止步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浅尝则止,没有真正的为设计提出方法论,即“怎么样”。

所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其含义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单元。

在色彩构成中,我们往往通过对色彩的色性、饱和度进行分析来指向色彩的本质。

色彩的解构、组织与重构

色彩的解构、组织与重构

色彩的解构、组织与重构
授课教师:吴美英授课班级:10—19班
授课时间:2011.5.15 地点:实验楼多媒体课室
授课课题:色彩的解构、组织与重构
教学目的:1、通过对色彩构成—色彩的解构、组织与重构的讲授与练习,使同学们能创造性地灵活运用色彩,积累配色经验,为设计实践服务。

2、通过学习色彩的打散、重组、整合,以实现新的色彩格局,培养
学生审美和创新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色彩组合与重构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
二、导入新课:色彩的解构、组织与重构
(一)概念:色彩的解构、组织与重构
(二)色彩的解构、组织与重构的方法
(1)色彩解构分析的方法
(2)色彩组合与重构的方法
(三)色彩借用的范围
(1)自然色彩的借用
(2)中国传统艺术品色彩的借用
(3)民间艺术品、民俗风情色彩的借用
(4)世界名画色彩的借用
三、课堂提问:
1、“北京故宫的中和殿”图中有些颜色?
2、凡高作品“向日葵”图中有哪些颜色?
四、课堂练习:
用水份颜料调出其中一图片的颜色
五、课堂小结:色彩的归纳与重构注意事项
1、色彩的采集
2、采集色的重构(重点掌握):
六、布置作业
色彩的归纳与重构
要求:
1、选择自然色彩或人为色彩进行归纳,
依据新的设计意图重新进行组织与构成。

2、作业规格:20cm×20cm。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色彩解构分析的方法 如何条理地对借用的色彩对象进行色彩解体把握解构后的重组再创造?具体方 法如下: 明暗对比度的分析 色相对比度的分析 纯度对比度的分析 色彩面积及比例关系的分析 色彩调和关系的分析 在解体分析借用对象的色彩关系时,要从大的整体色彩气氛的形成出发、逐条 分析形成此色彩意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寻求多个为什么的基础上.获得组织色 彩的经验,以达到组合再重构新作品
非洲原始 部落的音乐
舒情曲
大师作品印象
本课题尝试演绎解构主义(desconstruction)的观念去开发新的构成方 法、具体的做法是学习、分析,解剖现代艺术大师作品中的形象符号 和色彩表现的构成因素,启发作者新的构想思路.在与艺术大师的对 话中,加入自己的体验、创意。或者以另一表现主题,去重新构筑、 再创、建立自己作品的形象与色彩组合.去发现新的构成表现的方法: 这是一条开发构想创意的新途径。作品中既有艺术大师的影子。又有 作者个人的性格表达,共同构成新的联合体
例图是(ANNIEMAE)这首乐曲的综 合感受。作者以BLUES低沉忧郁的格 调构成了深蓝色的主调。蓝色的线条 道出了演唱者对生活和爱情的失落与 迷茫。少许红与绿的交相辉映、流露 出仅存的憧憬与希望,作品中隐约反 射出杯子与酒瓶的形状,暗示着酒味 的醇香,更深,情更浓。
流行乐曲
狂想曲
怀旧音乐
2.民间艺术品色彩的解构与重组民间艺术品指剪纸、皮影、布玩具、民窑陶器、织 绣品等流传于民间的作品,民间艺人那无拘无束的自由创作。寄托着真挚纯朴的 感情。流露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与人情味 (t2)
3.自然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自然界的物象在光的影响下,呈现了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如大海给人总的印象是 兰色调;沙漠是黄色调等。再细分还可分为季节色彩、植物色彩、矿物色彩、动 物色彩、人物色彩等等,对各种自然色彩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重构,将为开拓色彩 构成方法,提供更多途径(t3)。

人美版初一美术上学期试题及答案

人美版初一美术上学期试题及答案

人美版初一美术上学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是什么?A. 强调线条的清晰B. 重视色彩的运用C. 追求画面的立体感D. 以上都不是2. 以下哪位画家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梵高D. 拉斐尔3.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四君子”指的是?A. 梅、兰、竹、菊B. 松、竹、梅、菊C. 梅、兰、竹、松D. 竹、菊、松、兰4. 以下哪种颜色属于暖色调?A. 红色B. 蓝色C. 绿色D. 紫色5. 现代艺术中,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A. 毕加索B. 马蒂斯C. 杰克逊·波洛克D. 达利6. 以下哪种构图方式不属于传统绘画?A. 对称构图B. 黄金分割构图C. 随意构图D. 规则构图7. 以下哪种绘画技法属于中国画?A. 点彩B. 泼墨C. 油画D. 水彩8. 以下哪种绘画材料不是油画材料?A. 画布B. 油画颜料C. 画笔D. 墨水9.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摄影10. 以下哪种艺术流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A. 印象派B. 立体主义C. 巴洛克D. 洛可可答案:1. B2. C3. A4. A5. C6. C7. B8. D9. C 10. B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有莫奈、________、雷诺阿等。

2. 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____。

3. 中国画的特点是注重________和意境的表现。

4. 暖色调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如红色、橙色等。

5. 抽象表现主义强调的是________的表达。

6. 对称构图给人以稳重、均衡的感觉。

7. 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中,泼墨技法常用于表现________。

8. 油画的主要绘画材料包括画布、油画颜料和画笔。

9. 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________等。

10. 立体主义是由毕加索和布拉克等人创立的,它强调________。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色彩解构重构自然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色彩解构重构自然
解构与重组
二.解构主义探索
2.1解构主义与解构建筑
(一)解构主义诞生——反中心 反权威 反二元对抗 反非黑即白
(一)解构主义诞生——反中 心 反权威 反二元对抗 反非黑 即白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 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 Constructionism)演化出来的 。因此,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 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二.解构主义探索
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解构主义建筑特征
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的 没有次序,没有固定形态,流动的、自然表现的 没有正确与否的二元对抗标准,随心所欲 多元的、非统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
二.解构主义探索
(三)解构建筑特征——传统建筑与解构建筑的对比
哈尔滨传统建筑
西部住宅建筑
传统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
一个中心、一个聚集空间 散点、缺少中心
固定的空间思维 具有前瞻性和弹性空间的组织形式
二.解构主义探索
传统建筑
强调立面设计
静态的最佳视点
不连续的中心空间
体现几何造型比例
解构主义建筑
强调平面传统建筑
西部住宅建筑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的构成方法,是在学习他人的色彩组织的前提 下.进行组合再创造的构成手法 也就是说,将人工组织过的色彩 (简称人为色彩)或自然色彩进行分析、解体、提取,重构的过程,一 方面,分析其色彩组织的成份和构成特征。保留原有的主要色彩关系 与色块面积比例关系.保持主色调、主意象的精神特征,色彩气氛与 整体风格;另一方面,打散原有色彩的组织结构。在重新组织色彩形 象时。加入自己的表现意念.以构成新的形象.新的色彩形式。
(3)刺绣
三、绘画色彩
1、中国绘画色彩

04 色彩心理、重构

04 色彩心理、重构

色彩与形状
色彩对比
• 色彩对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 起时由于相互影响而表现出差别的现象。
• 色相对比 • 明度对比 • 纯度对比
• 冷暖对比
• 位置、面积、形状对比等
色彩对比
• 色彩对比有两种情形
• 同时对比:同时看到两种颜色所产生的对 比现象 • 连续对比:先看了某周色彩,然


5)软硬感觉 色彩的软硬感觉是 受到物体表面质感的 影响而被人们感知的。 在色彩的表现上,主 要是明度和纯度要素。 凡明度高的的含灰色 系具有软感,明度低 的含灰色系具有硬感。 纯度高的色彩显硬, 纯度低的色彩显软。 无彩色系的白和黑显 硬,灰色显软。 强对比色显硬,弱对 比色显软。
• 6)明快忧郁感觉
• 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 性格、气度。 •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 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 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 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 1)西方近现代艺术作品的采集与重构
• 主要从世界著名的绘画作品中选择,尤 其近现代艺术,如马蒂斯、毕加索、米罗、 马列维奇、达利、梵高、塞尚、蒙德里安、 康定斯基等画家的作品。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 2)中国传统艺术色彩的采集、重构 • 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可借鉴采集色彩的范 围极其宽广,从原始时期的彩陶、商周青铜 器到唐代的三彩,宋清的陶瓷、纺织品,敦 煌的壁画、雕塑,汉代的漆器,秦朝的兵马 俑及历代的山水、人物画,它们各自的色彩 都是当代文化艺术发展、沉淀的结果,不同 的色彩搭配传达不同的视觉意味。对这些艺 术品的色彩进行采集、重构,可以体味中国 传统艺术的精华所在,又能以自己的感悟和 理解创造新的色彩配置。兴奋和沉静的感觉 与其色相、明度和纯度有关。

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解构与重构的运用.docx

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解构与重构的运用.docx

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解构与重构的运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体会,从设计色彩解构与重构教学实践出发,对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及其如何进行创意设计色彩创作,进行深入的教学实践研究。

通过对表现对象的解构与重构,建立起新的视觉形态,并以设计色彩的配色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现设计色彩作品的形态创意性与色彩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一、分析表现对象形态与色彩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在设计色彩教学中如何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观察是其首要工作。

我们要获得什么样的色彩研究问题和色彩组织信息,是我们建立起创意设计色彩思维的第一步。

在传统绘画性基础色彩教学中,一般都是对表现对象定点观察、分析、表现等方法进行造型和色彩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作者对形与色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呈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注入作者的情感。

在解构与重构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其静态的观察方法,对表现物象进行全方面观察,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分析表现对象形态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把每个角度、每个方面观察得到的形态与色彩信息进行分类、归纳与总结。

在此基础上以获得表现创意的灵感和素材。

在观察过程中不仅需要整体的观察物象的形态与色彩,还需要对单个物象进行放大,从局部放大的构成中获得形式美感。

这里我们可以借助相机来进行辅助观察,做出相应的选择并做出草图小稿。

其次,对表现形态既要静态的观察其色彩与形态,还要动态的观察分析与归纳,运动的观察方法既包括人是移动物象是静止的多角度观察,又包括人是静止而物象是运动的观察。

引导学生通过运动的观察,归纳总结出物象形态、色彩特征及构成规律,找到我们学习设计色彩所需要的物象形态,然后把这些物象形态通过形式美法则进行组织,获得新的形态构成画面。

在形态特征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分析、归纳后,则需要进行色彩观察与配色训练。

由于色彩关系的属性都是通过对比来实现的,在观察物象形态的同时,引导学生既要感受物象局部的色彩组成要素,还要从表现对象整体出发,从单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来把握色彩的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
3.唐三彩色 唐三彩是唐代三彩陶器 的简称,唐三彩陶器是低 温铅釉烧成的陶器。它的 色彩以黄、绿、白、赭石 等为主,效果鲜明而饱满, 十分丰富和华丽。 • 唐三彩有浓重热烈的,也 有素雅平静的,更有五彩 缤纷色彩绚丽效果。唐三 彩色调丰富多样,艺术特 点是高雅华而的。
第十章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
三、形与色的重组 在应用时我们会发现如 果与原物象的形同时进行 考虑,效果可能会更好, 更能充分显示其美的实质, 突出整体特征。因为许多 物象色的表现是建立在特 定形和形式之上的,尤其 是自然色彩。反过来,原 物象的形与色彩的关系往 往还能给画面的构成带来 好的启示。
• •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1.中国绘画色彩 • 水墨画是在中国绘画中最具代 表性的一种绘画方式,即以无 彩色的黑、白、灰为基色,加 上适量彩色的绘画。 • 壁画包括墓室壁画、石窟壁画、 寺观壁画。由于壁画是在墙上 作画,决定壁画的风格与特点 就是粗犷、有力、不拘小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 其色彩由于受到西域佛教艺术 的影响较多,所以出现了黑、 赭、黄、大红、朱红、石青、 石绿等色彩,色彩优雅眩目。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
3.秋天色 秋天的空气清澈而透明, 是收获的季节。色彩多为 柿子色、橘子色、苹果色、 梨色、山果红色、葡萄色 等。秋天的自然界很少有 绿色,除常绿树木外,其 他树木都变成红、橙、黄 和彩度低的棕褐色。落叶 后的树木将收获色强烈地 映衬在清澄的秋天背景中, 辉耀而又和谐,饱满而又 丰富。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4.贝类色 • 贝壳以其奇异的形状,艳丽 的色彩和精美的花纹跻身于最 迷人的造物之列。大自然不但 造就了海贝丰富的质地,还赋 予其混然天成之美。贝类色彩 没有蝴蝶那样艳丽,但都体现 了更多的统一与协调。其中以 白色、乳白色、青白色底子为 多,上有淡黄、土黄、黄褐、 粉褐、赭石、紫褐、土红等各 色斑纹,多属同类色、不同明 度色组的组合。贝类总的色彩 感觉是偏暖的、柔和的、雅致 的、光洁而漂亮的。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一、传统色彩的解构 • 传统色,是指一个民 族世代相传的,在各 类艺术中都具有代表 性的特征色彩。 • 1.彩陶色 • 2.青铜器色 • 3.唐三彩色 • 4.敦煌色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1.彩陶色 • 主要指新石器时代 的一种带有黑色和红 色花纹装饰的无釉陶 器。彩陶色彩主要是 赤红色、黑色、土黄 色。其次是局部使用 的蓝色、白色。彩陶 的艺术风格是古朴而 粗犷的,它的色彩十 分单纯而有力。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4.敦煌色 • 敦煌雕塑、壁画是 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的色彩主要由绿、 红、黑、蓝、灰等色 彩组成,给人以一种 辉煌大气的感觉。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二、民间色彩的解构 • 民间色彩是指民间艺术作品 上呈现出的色彩和色彩感觉。 这些作品流传于民间,为民 众所直接创造和拥有。它充 满了原始的粗犷味道又极具 现代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 受任何其他意志的约束,极 大地发挥了主观创造性。 • 1.年画 • 2.皮影色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3.树皮色 • 从整体看,树皮色多为中明 度或中低明度的低纯度色,色 相以暖灰色为主,其中又以褐 色系的色为多。树皮色特征差 异很大,它们有的苍老斑驳, 有的冷峻孤傲,有的柔和妩媚, 即使是同一种类的树,由于树 龄不同,其树皮色和树皮纹理 也是非常不同的,使树表皮出 现一种多层次、多变化、错落 有致、深浅不一、冷暖相间的 丰富色彩关系。它给人的总体 印象是自然、朴实、含蓄和厚 重。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4.冬天色 • 受雪与冰所支配的冬季 自然界,非常消极,色味 少,到处布满灰色。但冬 天里的梅花、水仙花、兰 花、雪松、冰花、树挂、 枯枝等也会使我们流连忘 返,得到美的享受。稀薄、 透明而略带蓝味或灰味的 色彩是冬季色彩的特征。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 •
二、动物色 1.蝴蝶色 蝴蝶的色彩丰富、协调、 多变,是一种美丽的象征。 蝴蝶身上的图案和色彩基 本上都是以身体为中心成 左右对称分布排列的;变 化的方向多是从里到 外.由上而下;变化的方 式有间隔、渐变、重复、 强调、呼应等。大部分蝶 色都有主色调,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2.西方绘画色彩 • 可从西方绘画的流派人手, 通过不同画派的艺术特点 来分析和运用,学习他们 的不同风格及各画家的用 色特征。把自然形体分解 为几何切面,使它们互相 重叠,或者在画面上同时 出现无数的面,以此在平 面上显示出长度、宽度、 高度与深度,乃至客体内 在的、视力看不到的结构。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三、植物色 • 1.花卉色 • 在花瓣的正面与反面 之间、花头与花托和 花梗之间会发现一些 • 更为有趣的、丰富的、 对比有序的色彩关系。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2.瓜果色 • 不同形状的瓜果总 是伴随着不同的色和 表面肌理被我们所认 识。瓜果色是除极少 蓝色外,可以说色样 俱全。果实色可谓是 丰富之至。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2.青铜器色 •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 合金制作的器皿,灰绿色是青 铜器典型的色彩特征。 • 青铜器的色彩显示出青铜质地 的厚重和坚硬,它的外形多以 方形为主,色彩质朴沉着,外 观神秘而威严。借鉴青铜器的 色彩进行再创作的构成作品, 灰绿色调与现代的人物造型和 谐统一,形成了既古典神秘又 富有质朴内涵的艺术格调。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 • • • •
本章要点: 了解色彩解构与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掌握色彩解构的基本原理 重点掌握色彩解构的表现方法 掌握色彩重组的基本原理 重点掌握色彩重组的基本方法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第一节 人为色彩的解构 • 将人工组织过的色彩和自然色彩进行分析、解体、 提取、重构的过程。 • 一方面分析采集来的色彩组织的成分和构成特征, 保留原有的主要结构关系与色块的面积比例关系, 保持原有的主色调、主要意向及精神特征,包括色 彩的整体气氛与风格, • 另一方面,将原有的色彩组织结构打破,并采集其 他构成元素,加入新的思维元素,组合成新的形象、 新的色彩形式。 • 重点是力图从变化丰富的人为色彩和自然色彩当中 发现新的色彩组织形式,发现形成某种风格的色彩 组成的特殊规律,从而启发新的创作灵感。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2.鸟类色 • 鸟类是指体表披羽、 有翼、恒温、卵生的 一类双足脊椎动物。 鲜艳的色彩可以帮助 雄鸟追求到伴侣,鸟 类色彩无所不包,它 们有的艳丽,有的素 雅,有的明快,有的 沉着,真可谓是千变 万化。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3.鱼类色 • 在自然环境中,多数鱼类具 有特别的色彩和斑纹,或者体 色与周围环境一致,达到隐蔽 自己的目的,或者迷惑敌人或 猎物,以保护自己或偷袭猎物。 生活在热带海洋珊瑚礁丛中的 鱼类最为绚丽多彩。很多珊瑚 礁鱼类,虽具有各式各样的浓 色花纹,但任何特殊类型的花 纹差不多都是一样的,这种花 纹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模糊鱼体 的轮廓,由此把身体的形状隐 蔽起来。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2.夏天色 • 夏天的太阳灿烂、强烈, 是成长、充实、旺盛的时 期。此时的自然界,无论 是形状还是色彩都是最豪 华的,充满了密度,洋溢 着精气。色彩间多为高纯 度色的色相对比,再以明 度的长调对比、补色对比 作为自然秩序的表示。光 线与阴影的强烈对照是夏 天的特征。
第十章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1.年画 • 四川绵竹的年画大多是墨 线添彩,使用洋红、品绿、 桃红等浓艳的色彩;陕西 凤翔的年画则强调浓墨、 大红、翠绿,色彩强烈而 古朴。 • 民间年画一般使用纯色较 多,色彩单纯、艳丽。根 据民间年画色彩创作的作 品,赋予画面一种新的、 完全不同于传统色彩的新 鲜感。使画面显得更加沉 着和具有秩序性。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 • • • • • 作业 1、解构自然色彩 通过对图底关系集体无意识等符号学甚础学习,搜集一幅鸟兽虫鱼等图片, 采集其美丽自然色彩特征要素,标出解构后的色量条形分布图,重新整合画 面,塑造出一幅具有构成美感受的色彩画面。 2、解构京剧脸谱 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了解,根据一幅或多幅京剧脸谱图片,解构其色彩与 形式,挖掘出其最代表传统京剧色彩文特征的色形,重形加以组合构成,整 合出一幅别具特色的反映京剧脸谱文化的色彩构成作业。 3、解构杨柳青年画 通过对天津杨柳青年画作品的研究,抓信其主要的色彩要素,绘制一幅同质 异构的美丽图画,要求能反映出杨柳青年画的中国传统色彩特质。 4、解构大师作品色彩 如根据一幅晚期印象派画家凡高的油画作品,解构其色彩与形式,挖掘出其 最能代表凡高作品特征的色与形,重新加以组合构成,融合出一幅别具特色 的解构大师作品的色彩构成作业。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 • •
第三节 色彩重组的方法 一、整体色彩的重组 二、任意色彩的重组 三、形与色的重组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
一、整体色彩的重组 我们将抽象出的几种主要色彩 等比例地做出色标,根据画面 要求有选择地应用。特点是运 用灵活。由于不受原色面积比 例的限制,所以就有可能进行 多种色调的变化。重构的结果 仍能保留原物象的色彩感觉。 • 在应用过程中,将色彩有选 择地提取出来,然后将色彩的 原有比例打乱,按新的色彩比 例重新进行设置重构,这样我 们就得到了一幅新颖而且丰富 的画面。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
二、任意色彩的重组 从抽象后的色彩中任意选择所 需的色,可以是一组色,也可 以是一个色。特点是运用更加 自由、更加主动,原物象只给 我们以色彩启示,并不受原配 色关系的约束。 • 在应用过程中,将色彩部分 取自图中,并在原有色彩的基 础上加入了一些使之更加符合 作品主题的色彩。这样,作者 掌握了控制画面的主动权,画 面进一步符合创作本义和构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