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色彩构成教学模式的创新

人 作 品使 之 变 成 自 己 的 设 计 艺 术 风 格 的 有 效 训 练 方 法 。
三 、联 觉 通 感 与 色 彩 构 成
体 的一 种抽 象色 彩 。 在 装饰 的过 程 中 , 需 要 把 握 作 品 的 整 体色调 , 注重 色 彩 的色 相 、 明度 、 纯度 、 冷暖 、 面 积 等 诸 多 要 素 的协调 处理 和有 机结 合 。 色 彩搭 配 完美 和谐 , 需要依
色 彩构成教学模式的 创新
王暄 长 沙 学 院 艺 术 系
[ 摘 要 ] 本 文 从 色彩 构 成课 程 教 学 中 色 彩 的装 饰 规 律 、 解 构 与 重 组 的 新 命
题、 联觉与通 感、 新 材 料 的 色彩 构 成 四 个 方 面 来探 讨 色 心 理 效 果 的秩 序 性 组 合 , 从 而 达 到 认 识 色 彩 的 基
本 性质 , 掌 握色 彩 的基本 规律 , 把 理 性 的 色 彩 知 识 融 于 设 计 实 践 当 中 ,将 人 们 对 色 彩 的 感 知 由个 人 直 觉 升 华 到 更 宽广、 更实 用 、 更科学 的色彩 审美境 界 。
量, 传递 出不 同 的艺术观 念 与精神 境界 。
解构 后 的重组 作 品 , 采用 新 的构成 创意 , 体 现 新 的色 彩 组织经 验 , 产生 超 出原型 的变异 空 间和 审美价值 。 这种 色 彩 训 练 模 式 对 于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的 学 生 ,是 一 种 借 鉴 别
的形 象 、 新 的思维 元 素 , 对 原形 不 断分 解 、 重构 、 衍 生, 创 造 出既保 留传统艺 术神 韵 , 具 有独 特 民族特 色 , 又 带有鲜 明时代精 神 的作 品。 传 统 色 彩 植 根 于 中 华 民族 几 千 年 , 随 着 历史 的发展 和 时间 的推移 而不 断沉 淀 、 延伸 与衍 变 , 显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色彩的采集重构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的构成方法,是在对自然色和人工色彩进行观察、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分解、组合、再创造的构成手法。
也就是将自然界的色彩和由人工组织过的色彩进行分析、采集、概括、重构的过程。
一方面:是分析其色彩组成的色性和构成形式,保持原来的主要色彩关系与色块面积比例关系。
保持主色调,主意象的精神特征,色彩气氛与整体风格。
另一方面:打散原来色彩形象的组织结构,在重新组织色彩形象时,注入自己的表现意念,是构成新的形象、新的色彩形式。
1、色彩的采集艺术大师毕加索说过:“艺术家是为着从四面八方来的感动而存在的色库,从天空、大地,从纸中、从走过的物体姿态、蜘蛛网……我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必须把有用的东西拿出来,从我们的作品直到他人的作品中,”可见,从平凡的事物中去观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逐步去认识客观色彩中美好的色彩关系,和借鉴美好的形式,将原色彩从限定的状态中走出。
注入新的思维,重新构成,使它达到完整的、独立的、富有某种意义的创作目的。
色彩的采集范围相当广泛。
一方面,借鉴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从一些原始的、古典的、民间的、少数民族的艺术中祈求灵感;另一方面中从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中,以及那些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各类文化艺术和艺术流派中吸取养份。
总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形式:(1)对自然色的采集:浩瀚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实多采,幻变无穷。
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色彩。
如蔚蓝的海洋、金色的沙漠、苍翠的山峦、灿烂的星光……具体的分,有春、夏、秋、冬,还有晨、午、暮、夜的色彩,有植物色彩、矿物色彩、动物色彩、人物色彩等。
这些美丽的景色能引起人们美好的情感。
历来许多摄影艺术家长期致力于大自然色彩的研究,对各种自然色彩进行提炼、归纳、分析。
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吸收艺术营养,开拓新的色彩思路。
(2)对传统色的采集:所谓传统色,是指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在各类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色彩特征。
我国的传统艺术包括原始彩陶、商代青铜器、汉代漆器、陶俑、丝调、南北朝石窟艺术、唐代铜镜、唐三彩陶器、宋代陶器等等。
设计素描-解构与重构性素描

代表人物:毕加索
在毕加索一生的道路上,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 早年的“蓝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画风有德迦 的影子。随后,在 1909 年,他与法国画家乔治· 希 拉格一起创立了立体派,进入了他的“黑色时期”。 这种立体派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 很大。被誉为“20世纪美术的一位最伟大的大 师”。
在1909年末,毕加 索从事一件有重大意 义的作品的创作,这 件作品是他的经验总 结,并且标志着他未 来的活动朝现代派方 向发展的开端。这部 作品就是 《阿维尼翁的少女》。
《奥尔塔· 德埃布罗的工厂》
《弹曼陀铃布拉克 在立体主义画家中,乔治布拉克(GeorgesBraque, 1882—1963)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比毕加索小。他与毕加 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者,并且,“立体主义”这一 名称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
教学内容(比例逆反) • 打破常规的空间关系,还有另外一种手法:“比例逆反”。 这是运用物象的比例作反向思维,把不同的物象不成比例 的重新整合于同一画面上,造成视觉的反差,取得独特的 效果。大家都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在一定的数 量比例中有条不仅的运行着,具有秩序性、规律性。大到 太阳与地球、地球与月亮的关系,小到大海与江河、江河 与小溪的关系。因此,大多数造型艺术把符合常规的物象 比例关系作为和谐美的创作依据,体现美的价值。但是, 美是具有多样化的,有些艺术形式则不能讲究比例的常态 性,如漫画,画的太符合正常的视觉比例关系,就必然失 去幽默感。另外,过分强调物象比例关系的常态性,也极 易使视觉艺术在过于讲究条理性和逻辑性的运作后,显得 平淡无奇,而这恰恰是艺术设计之大忌!因此,在设计素 描创意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运用“比例逆反” 之概念,来丰富同学们的创意思路,不断变换时空理念, 增强素描的视觉冲击力,创造出生动、新奇的素描艺术形 象。
色彩---色彩的采集

根据树叶的自然色彩构成,概括的分析、总结和提炼再按比例整理出不同明 度不同饱和度的同类色,在构成画面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这种采集来的色标的 比例,可以重新根据主题、参考采集来的色标二次分配色彩的比例来构成画面 的色彩关系,画面的整体色彩清新自然,充满生机。
-
-
这里我们以两种色调 的蝴蝶为例子来进行采 集色彩,首先要本着整 体着眼、局部入手,将 蝴蝶的所有色相进行分 类采集,其次通过分析 简化提炼出我们能用的 色相,根据实际的拍摄 主题再通过二次加工组 合构成画面的色彩关系。 在我们采集重构画面色 彩时,可以参照采集源 的色相比例,也可以根 据所要表现的主题重新 按照新的比例搭配画面。 但是要注意分出主次以 免产生色相搭配混乱、 生硬。
1、从中国京剧脸谱中采集、转移、重构来构成画面的色彩
所谓传统色,是指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艺术代表性的色彩。以 传统色彩作为主题,通过解构传统色彩向传统色彩艺术学习,目的是从传统色 彩风格中获取创作灵感。传统色彩典范凝聚着古人对色彩规律探索的经验与智 慧,如果将视点移到这些传统色彩上,就会惊奇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 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并沉淀下来的色彩组合与色彩构成的对比与调和规律有何 等相似之处。
-
1 分析其色彩组成的色性和构成形式,保持原来的主要 色彩关系与色块面积比例关系,保持主色调主意想的精神特征。 2 打散原来色彩形象的组成结构,在重新组成色彩形象时, 注入自己的表现意向,构成新的形象,新的色彩关系。
-
根据一幅朦胧的风 光片的色彩采集、转 移、重构我们的画面。 分别使用了白、亮灰、 中灰、深灰等来构成 画面。图像是秋天的 景色,画面的色彩非 常丰富,色彩明度偏 低、饱和度偏高,色 调凝重并且有厚重感。 根据这些画面的特点 我们采集提炼出可以 使用的色块,以其中 棕色块的色彩倾向为 主色调其它色彩配合 来构成我们人像创作 的画面。
创造与重生——浅谈绘画中的解构与重构

一、解构与重构画面的意义解构一词起始于现代主义运动中的解构主义,它涉及了哲学、语言学、美学等诸多方面。
在艺术领域中主要是指后现代主义的思维形态。
解构就是意味着突破原有的系统,打开其封闭的结构,排除其本原和中心,消除其二元对立。
另一方面意味着将瓦解后的系统的各种因素暴露于外,看看它隐含着什么,排除了什么,然后使原有因素与外在因素自由组合,使它们相互交换、相互重叠,从而产生一种无限可能性。
我们所熟悉的模仿再现的模式,即写实性绘画对现实自然结构的模仿,是他律的。
重构性的形式语言,其所遵循的创作观念是“形式自律”和“主观创造”。
它可以满足艺术家的创造欲望,充分释放艺术家的创造潜力,发挥艺术家的自主创造力,在作品中将自然形象解构,重新组织画面结构,建构一种非写实的全新的艺术形象,这对于艺术创作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简化是重构画面的重要途径▲减法的过程在现实对象中所呈现的因素常常是多方面的,包括点、线、面、外形、光影、质感等,绘画写生中的解构就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化与抽离。
其中简化是必然的方法手段,就是把物象复杂多样的外部形态组织在一个单纯统一的结构程序中,使自己要传达的意图用最明确的方式表现出来。
抽离,就是将隐含在对象中纯粹的形式结构因素抽取和分离出来。
这里的解构是要将形式元素从自然形态中抽离出来,用简化的方式加以表现。
其实,早在解构、重构的观念被提出之前,就早已出现类似解构与重构的形式。
比如中国的龙的形象就是将现实世界里的很多动物的形象进行解构删减,只将其寓意强势的、美好的部分重构在一起,这样全新的龙的形象便产生了。
中国龙的形象具备了鹿角、虎眼、狮鼻、牛耳、鹰爪,就这样新的和谐形象诞生了,并被赋予了超越现实非凡的意义。
当然,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解构与重构。
在这里简单地讲,解构就是把原结构解体肢解还原成每个局部的基本原始单位,重构就是把原结构解体肢解还原成每个局部的基本原始单位重新组合,构成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以前的新物体结构。
色彩构成五色彩肌理与色彩的采集重构

03
色彩的采集
色彩采集的方法与技巧
直接采集
直接从自然、人造物、艺术作 品等现实生活中获取色彩。
间接采集
通过媒介如图书、图片、网络等 获取色彩。
联想采集
通过联想想象,将内心感受与色彩 结合,创造出新的色彩组合。
色彩采集的实践与应用
实践案例1
01
采集自然色彩,运用色彩构成原理,创作出自然风格的艺术作
品。
实践案例2
02
采集城市色彩,运用色彩构成原理,创作出城市风格的艺术作
品。
实践案例3
03
采集文化色彩,运用色彩构成原理,创作出文化风格的艺术作
品。
色彩采集的材料与工具
材料
画布、纸张、颜料、墨水、水彩等。
工具
毛笔、油画刷、喷枪、画板、调色板等。
04
重构色彩
色彩重构的方法与思路
直接重构
根据设计需求,直接对基本色、明度和纯度进行 调制。
五色彩肌理的分类与特点
色彩肌理的分类
根据五色彩肌理的组成,可以将色彩肌理 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明度肌理、纯度肌理 、饱和度肌理、对比度肌理和调和度肌理 。
VS
特点
五色彩肌理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明度肌 理可以调节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肌理可 以调节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度肌理可以 调节色彩的鲜艳度和饱和度,对比度肌理 可以调节色彩的对比度和反差效果,调和 度肌理则可以调节色彩的和谐度和整体效 果。
色彩构成的意义与应用
色彩构成对于艺术和设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色彩构成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色彩的运 用规律,提高色彩搭配和运用能力。
色彩构成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提 高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完整word版)构成试题与答案

绝密 ★ 启用前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构成 试卷(A )(课程代码 0675)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平面构成主要研究“分与和”, 拆解与重构 , 结构与规律 等几个认识过程对形态的控制与心情情绪的表达。
2.形态分为三大部分: 概念形态 、现实形态 、抽象形态。
3.重力是由构图的 决定的。
4.密集骨格中的基本形的形状,大小相差 较大 时,基本形的数量相对应 减少 。
5.色彩构成是以科学的 色彩理论 为前提的一门艺术教育基础课程。
6.色彩的错觉性时由于人们的 视觉生理与心理平衡 而产生的。
7.三原色是指 红 、 绿 、 蓝 三色。
8.色彩的解构与重组的构成方法,就是将人工组织过的色彩和自然进行 、 、 、 的过程。
9.立体构成就是对造型体的空间秩序、空间规律进行研究充分利用。
10.立体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是点、线、面、体。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rray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平面构成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几种构成形式共同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中的构成主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A 】和战后初期的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 第三次世界大战后D.文艺复兴时期12.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构成”解释为“【 D】”。
A.形状和组成B. 形态和形成C.造型和形态D.形成和造成13.群化是指运用面积【 B 】的基本形构成的简洁设计。
A. 大而数量多B. 大而数量少C. 小而数量少D. 小而数量多14.重复是指骨格的每一单元的【 D 】均完全相等。
A. 大小面积 C. 形态和体积B. 大小和体积 D. 形状和面积15.在下列可见光中波长最短和最长的分别是【 A 】。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汇总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2.青铜器色 •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
合金制作的器皿,灰绿色是青 铜器典型的色彩特征。 • 青铜器的色彩显示出青铜质地 的厚重和坚硬,它的外形多以 方形为主,色彩质朴沉着,外 观神秘而威严。借鉴青铜器的 色彩进行再创作的构成作品, 灰绿色调与现代的人物造型和 谐统一,形成了既古典神秘又 富有质朴内涵的艺术格调。
• 一、传统色彩的解构
• 传统色,是指一个民 族世代相传的,在各 类艺术中都具有代表 性的特征色彩。
• 1.彩陶色 • 2.青铜器色 • 3.唐三彩色 • 4.敦煌色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1.彩陶色
• 主要指新石器时代 的一种带有黑色和红 色花纹装饰的无釉陶 器。彩陶色彩主要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赤红色、黑色、土黄 色。其次是局部使用 的蓝色、白色。彩陶 的艺术风格是古朴而 粗犷的,它的色彩十 分单纯而有力。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4.敦煌色 • 敦煌雕塑、壁画是
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的色彩主要由绿、 红、黑、蓝、灰等色 彩组成,给人以一种 辉煌大气的感觉。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二、民间色彩的解构 • 民间色彩是指民间艺术作品
上呈现出的色彩和色彩感觉。 这些作品流传于民间,为民 众所直接创造和拥有。它充 满了原始的粗犷味道又极具 现代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 受任何其他意志的约束,极 大地发挥了主观创造性。 • 1.年画 • 2.皮影色
第十章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1.年画 • 四川绵竹的年画大多是墨
线添彩,使用洋红、品绿、 桃红等浓艳的色彩;陕西 凤翔的年画则强调浓墨、 大红、翠绿,色彩强烈而 古朴。 • 民间年画一般使用纯色较 多,色彩单纯、艳丽。根 据民间年画色彩创作的作 品,赋予画面一种新的、 完全不同于传统色彩的新 鲜感。使画面显得更加沉 着和具有秩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