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解构和重组在色彩构成教学中意义[论文]

合集下载

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探讨了二者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解构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分解色彩元素,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而在重构方面,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将色彩元素重新组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解构与重构相辅相成,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研究总结和展望未来的部分,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创意设计色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助于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水平。

【关键词】解构、重构、创意设计、色彩教学、运用研究、案例分析、互动关系、改进建议、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色彩在创意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传达情感和信息,还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

许多设计师在色彩运用上存在着固定的模式和惯例,缺乏新鲜感和创造力。

解构与重构思维方法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解构是一种分解和重新组合事物的思维方式,通过解构可以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结构和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创新点。

而重构则是在解构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和创造出新的东西,使原有的事物焕发新的生命和价值。

这种解构与重构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激发创作灵感,提高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和表现力。

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设计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研究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水平,促进设计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一直是设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解构与重构作为设计中的两种重要策略,在色彩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解构与重构在色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色彩的构成和运用规律,提升他们的创意设计能力。

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摘要:色彩是设计中极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对于创意设计色彩教学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解构与重构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效果,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创意设计;色彩教学;解构;重构一、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意设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色彩作为创意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设计领域。

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解构与重构的概念2.1 解构的概念解构,源于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思想,最早用于语言学和文学批评领域。

后来逐渐被引入到设计领域,成为一种设计思维和方法。

解构主张对事物进行分解、拆解,从中发现新的组合和可能性。

在设计领域中,解构可以理解为将事物进行分解和去构成化,以挖掘其内在的潜力和可能性。

重构,顾名思义就是对事物进行重新构建或组合。

在设计领域中,重构是指通过重新组织、重组事物的元素,创造新的形式和意义。

与解构相对应,重构是在解构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生成新的设计作品。

3.1 解构与重构在色彩构成中的应用在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解构和重构可以被应用于色彩构成的过程中。

通过解构色彩的原始元素,如色相、明度、饱和度等,分析其特点和相互关系,并重新组合这些元素,形成新的色彩构成方案。

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构成原理,培养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创造力。

4.1 提升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解构与重构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色彩。

通过对色彩进行解构和重构,可以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色彩的本质和内涵,使其对色彩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4.2 增强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解构与重构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非常有益。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从变化丰富的人为色彩和自然色彩中.去发现重构新的色彩组织手法.发现形成 某种风格的色彩组成规律, 以启发创作灵感,这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方 法:
1.传统艺术品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传统艺术品主要指原始彩陶、商代青铜器、汉代漆器、陶俑,丝绸、南北朝石窟 艺术,唐代铜镜,唐三彩陶器、宋代陶瓷器等等。这些艺术品均带着各时代的科 学文化烙印.各有其典型的艺术风格。各具特色的色彩主调与显示出不同品味的 艺术特征. (t1)
构思来源于艺术大师米罗童真般生动的造形语言与强烈对比的色彩效果。并 从中再融入艺术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点线面构成的处理手法。综合两位艺术 家的造形色彩构成方法而创作了作者自己的作品
冷抽象艺术大师蒙德里安喜欢用十分精简的元素表现其主观情感, 例:黑直线、方格子,红兰黄白色是其画面的基本元素。 以此组 成坚挺、对比有力且秩序感强的理性构成,并使画面具有建筑作 品般的气势。基于此认识,在作品中,有意地将建筑大师的草图 和建筑抽象化的元素结合于蒙德里安的画,呈现另一种情感与格 调。也就是以活泼、灵动的形态元素融八稳重的框架中.形成新 的对比、新的视觉感受。
2.民间艺术品色彩的解构与重组民间艺术品指剪纸、皮影、布玩具、民窑陶器、织 绣品等流传于民间的作品,民间艺人那无拘无束的自由创作。寄托着真挚纯朴的 感情。流露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与人情味 (t2)
3.自然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自然界的物象在光的影响下,呈现了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如大海给人总的印象是 兰色调;沙漠是黄色调等。再细分还可分为季节色彩、植物色彩、矿物色彩、动 物色彩、人物色彩等等,对各种自然色彩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重构,将为开拓色彩 构成方法,提供更多途径(t3)。
例图是(ANNIEMAE)这首乐曲的综 合感受。作者以BLUES低沉忧郁的格 调构成了深蓝色的主调。蓝色的线条 道出了演唱者对生活和爱情的失落与 迷茫。少许红与绿的交相辉映、流露 出仅存的憧憬与希望,作品中隐约反 射出杯子与酒瓶的形状,暗示着酒味 的醇香,更深,情更浓。

论解构与重组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新思路

论解构与重组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新思路

论解构与重组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新思路摘要:伴随着人们对于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和文创艺术的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新产业迅速的发展起来,对于一件成功的文创设计产品来说,优秀的文创设计产品不仅能第一眼俘获观众的眼球,更能给予观众深层次的艺术享受。

因此,对于一件成功的文创设计产品来说,文创设计产品不仅要选择有效的文创设计素材,更要注重对于文创设计思路的运用。

解构与重组是解构分解的重新组合,对于表达文创设计产品的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论文的研究中,论文主要论述了解构与重组在文创设计中设计的元素,并结合相关设计元素提出解构与重组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新思路,促进文创设计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文创设计;产品设计;解构;重组对于文创设计来说,文创设计不仅是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结晶,也是创意的综合,只有在专业知识与创意的双重结合下,设计人员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文创产品。

对于文创设计中的解构与重组来说,解构重组是文创产品设计中一种常见的风格,主要指的是将产品原有的设计、图形打散,取出设计中包含的基本元素,并结合文创设计要体现的主题,将这些基础元素进行有效的重组,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文创设计产品的创新。

因此,在文创设计的解构与重组的设计中,应该充分理解文创设计中的基础元素,并结合不同文创产品的主题合理进行解构与重组,最终实现文创产品的主题创新,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一、文创设计解构与重组设计的元素在文创设计的解构与重组的运用中,解构与重组设计到文创设计的多个基本元素,包括文创设计的文字元素、图像元素、人文元素以及流行元素等,正是文创设计中的基本元素的打散与重组,构成了文创设计解构与重组的创新来源。

(一)文字元素在千百年来的文创设计中,文字元素一直是艺术设计中表现和深化主题的重要元素,随着文创设计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信息化、视觉化和艺术化的角度来审视和运用文字,文字成为文创设计中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元素。

例如,在文创设计中如果要体现民族主题,那么文字元素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元素,通过文字元素与其他元素的有效的解构重组,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震撼效果。

“解构”与“重构”

“解构”与“重构”

“解构”与“重构”作者:李玉平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03期摘要:随着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字设计也有了新的要求,文字设计进入了新的视觉空间。

视觉艺术作品中的文字设计日益成为设计中的主要元素,更多的人开始利用文字的视觉传达功能,在二维空间中寻找与创造更为丰富多彩的视觉语言形式。

文字设计的地位日益加重,因此,寻找新颖的构思和富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成为视觉设计的重要话题。

本文主要从“解构”与“重构”的角度分析文字设计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文字设计解构重构创新方法21世纪的今天,视觉艺术正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文字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并改变着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文字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文字设计意为对文字按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设计安排。

文字设计的本质就是字体语言化、字体图形化的过程,将文字与语言、图像相结合,以提高文字的视觉传达功能,为人们构建新的文化思想、为信息沟通提供新的平台。

文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易被受众识别、理解,视觉的表现力仅次于图形部分。

通过对文字的加工和编排,如对文字点、线、面的布局编排,对个体文字面积大小的改变以形成文字大小不等的组合等,产生具有形式美法则的和视觉美感的画面。

在完成传递和交流信息任务的同时,给人视觉上以美的感受。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东西方的字体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异,但是在进行字体设计时所遵循的美的规律和设计方法是相通的。

文字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幅作品的好坏,好的字形设计和文字的编排,在感官上给人美的享受,在无形中吸引了人的注意力,增加了观者阅读的空间,间接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设计的传统理念传统文字设计遵循设计形式美法则及传统美学规律,在设计中更重视文字的基本功能,即传递信息的功能,认为文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其次才是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色彩解构在服装色彩搭配中运用研究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色彩解构在服装色彩搭配中运用研究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色彩解构在服装色彩搭配中运用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服装领域的发展越来越注重设计元素的丰富和创新。

在众多的设计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元素之一。

而在色彩的应用中,色彩解构技巧作为一种较为高级的色彩运用手法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色彩解构技巧的定义、分类以及在服装色彩搭配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色彩解构技巧的定义色彩解构技巧是指将某一种色彩通过调整色相、色调、明度等方面的值进行分解、再组合以获取更加适合的配色方案的过程。

换言之,色彩解构技巧是将一种复杂的色彩进行拆分和重组,以达到更加丰富、充实的色彩效果的目的。

二、色彩解构技巧的分类1. 渐变色解构渐变色解构是指通过改变同一个颜色的亮度和深度来获得不同程度的变化。

例如,可以从一个颜色的浅色开始,逐渐向其深色过渡,从而实现渐变色的效果。

2. 对比色解构对比色解构是指将两种互补的颜色相互组合,从而达到强烈的对比效果。

例如,黄色与紫色、红色与绿色、蓝色与橙色等等。

3. 单色系解构单色系解构是指以一种颜色为基础,通过改变其亮度和饱和度来改变其外观,从而实现单色系的效果。

4. 类似色解构类似色解构是指将几种颜色组合在一起来形成一种配色方案。

这些颜色具有相似的颜色色相,但存在细微的变化。

例如,可以将绿色、浅绿色、黄绿色等颜色组合在一起来实现类似色的效果。

三、服装色彩搭配中色彩解构技巧的运用在服装设计中,色彩解构技巧能够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在设计上做到更加精准和有创意。

下面就是色彩解构技巧在服装色彩搭配中的运用。

1. 采用单色系解构在服装的搭配中,使用单一颜色系进行搭配可以起到凸显整体风格的效果。

在这里可以使用色彩解构的技巧,通过对同一种颜色的亮度和饱和度的调整,创建出不同的单色系,从而实现整体搭配的丰富性。

2. 采用渐变色解构在服装的设计中,使用渐变色可以为服装增加更多的层次感和深度。

创造与重生——浅谈绘画中的解构与重构

创造与重生——浅谈绘画中的解构与重构

一、解构与重构画面的意义解构一词起始于现代主义运动中的解构主义,它涉及了哲学、语言学、美学等诸多方面。

在艺术领域中主要是指后现代主义的思维形态。

解构就是意味着突破原有的系统,打开其封闭的结构,排除其本原和中心,消除其二元对立。

另一方面意味着将瓦解后的系统的各种因素暴露于外,看看它隐含着什么,排除了什么,然后使原有因素与外在因素自由组合,使它们相互交换、相互重叠,从而产生一种无限可能性。

我们所熟悉的模仿再现的模式,即写实性绘画对现实自然结构的模仿,是他律的。

重构性的形式语言,其所遵循的创作观念是“形式自律”和“主观创造”。

它可以满足艺术家的创造欲望,充分释放艺术家的创造潜力,发挥艺术家的自主创造力,在作品中将自然形象解构,重新组织画面结构,建构一种非写实的全新的艺术形象,这对于艺术创作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简化是重构画面的重要途径▲减法的过程在现实对象中所呈现的因素常常是多方面的,包括点、线、面、外形、光影、质感等,绘画写生中的解构就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化与抽离。

其中简化是必然的方法手段,就是把物象复杂多样的外部形态组织在一个单纯统一的结构程序中,使自己要传达的意图用最明确的方式表现出来。

抽离,就是将隐含在对象中纯粹的形式结构因素抽取和分离出来。

这里的解构是要将形式元素从自然形态中抽离出来,用简化的方式加以表现。

其实,早在解构、重构的观念被提出之前,就早已出现类似解构与重构的形式。

比如中国的龙的形象就是将现实世界里的很多动物的形象进行解构删减,只将其寓意强势的、美好的部分重构在一起,这样全新的龙的形象便产生了。

中国龙的形象具备了鹿角、虎眼、狮鼻、牛耳、鹰爪,就这样新的和谐形象诞生了,并被赋予了超越现实非凡的意义。

当然,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解构与重构。

在这里简单地讲,解构就是把原结构解体肢解还原成每个局部的基本原始单位,重构就是把原结构解体肢解还原成每个局部的基本原始单位重新组合,构成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以前的新物体结构。

试论解构在当代美术中的形式与意义

试论解构在当代美术中的形式与意义

试论“解构”在当代美术中的形式与意义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后的文化多元走向,已经断裂多年的前卫形式被激进的年轻人重新拾起。

由于民众对深入人心的经典艺术形式的审美惯性思维,还普遍不能接受当代前卫艺术的形式与主张。

但是,随着国际化的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有关方面由原来的批判到默认再到有限的支持,去年威尼斯双年展设中国广东展区,表明了对新艺术的开放态度。

本文试图从解构的现象谈起,说明解构在前卫艺术内核中依然发挥着作用,它们的批评性指向仍然有其意义。

关键词:解构中国前卫艺术有位著名的油画家说:为了更好地衬托那些前卫艺术家,使得他们更前卫,他今天依然保持着显得保守的画风。

他特别反对动不动就是解构、颠覆,他打了一个比方:要解构,得首先要解构的对象存在,比如要去炸一个碉堡,那首先是要被炸的碉堡存在。

可以看出,他对前卫艺术是有保留意见的。

也许他认为:传统意义上碉堡已经不存在,因而解构就是不切实际的激进。

但笔者认为,目前依然还有碉堡可炸,炸碉堡依然还有意义。

一中国的前卫艺术(美术)并不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土地上就出现了直追西方现代艺术模式的艺术流派。

随着改革开放后的文化多元走向,这一已经断裂多年的前卫形式被激进的年轻人重新拾起,这种转型无疑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的被迫回应或者是文化的主动选择的结果。

在人们看惯了歌颂、赞美与无情批判的模式化美术后,对前卫艺术还有相当大的戒心,因此其处境尴尬。

在艺术史上,无论是有意地对前朝艺术模式的刻骨仇恨而刻意解构与重建,还是艺术的自律发展的创新结果,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艺术观与艺术风格的演变是普遍规律。

现在流行的“解构”一词,并不是某些对前卫艺术过敏的人所想象的那样,是新发现的“非典”。

20世纪30年代的“二徐之争”,按照徐悲鸿的观点:从印象派特别是后印象派开始,绘画就完全是乱来了。

徐志摩当然不以为然。

①笔者认为,某种固定的艺术模式是不能表达其所能承载的全部功能的,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凝结着时代的印记,这种印记是之前和之后的艺术所不能代替的,如果铁定地认为某朝的艺术就是千古不移动的经典,历代仿效,那么艺术就必定要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论解构和重组在色彩构成教学中的意义
摘要: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最终的造型基础课,是在设计中如何运用色彩之美的学科。

本文是在近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色彩构成精品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中发现,国内教材往往将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作为色彩构成运用的方法论,没有做进一步的深挖。

本文论证了色彩的解构和重组才是真正指导色彩的运用,直达创意初衷的教学内容。

艺术设计教学要跟上数字化时代的脚步必须要将解构和重组作为色彩构成的重点教学内容。

关键词:解构;重组;色彩构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31-01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色彩构成是专业通识基础课“三大构成”之一。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构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基础课,这三门课分别是从二维平面空间、三维立体空间研究造型元素的构成形式和构成美学法则,并且研究色彩的性质和运用原理。

对于设计来说,造型形态元素和色彩元素无疑是设计的重点,这也决定了这三大构成的基础性作用。

笔者在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艺术院校和色彩构成教材,或是囿于课时限制,或是由于三大构成合三为一,使得色彩构成的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大多数教材都将色彩的基础知识、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混合、色彩的对比与
调和以及色彩对比在各类设计中的运用,作为教材的重点。

但综合这些年设计和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此课程逻辑体系很好,但是基本上都只介绍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往往都止步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浅尝则止,没有真正的为设计提出方法论,即“怎么样”。

所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其含义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单元。

在色彩构成中,我们往往通过对色彩的色性、饱和度进行分析来指向色彩的本质。

但是,更深层次,对色彩的分析应该走向对色彩的解构。

这种解构是包含色彩的采集、色彩的分析和色彩与设计受众的需求等主观因素相作用的综合的、彻底的分解。

通过分解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色彩进行重新组合就会得到与原作性格、特征迥异的作品,才能真正实现以创新为灵魂的设计的初衷。

色彩的表意功能往往没有文字或者图像那么清晰与直接,而更多的是依靠色彩象征与暗喻的含蓄审美性诉求,才能清晰地传递色彩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需要欣赏主体与创作个体间的心理默契与情感共鸣。

色彩作为设计要素联系着设计师和设计受众的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色彩不但从表象诠释着设计,亦从色彩的情感创造着新的设计意象。

因为色彩本身就是一门具有多种意象的视觉语言,它的情感可以独立于造型、材质之外,单色彩就能成为设计对象的情感载体,如何运用好色彩使设计如虎添翼往往是突破设计瓶颈的解决之道。

色彩新的意义的获得往往需要通过解构和重组两个过程相互结
合完成。

其中解构部分包括色彩的采集、提取和整理,重构则可以遵循一定的法则将色彩进行重新的组合。

设计师通过对收集的色彩素材进行理解、提炼和再创作的过程。

一方面:是分析其色彩组成的各要素的性质和构成形式,保持原来的主要色彩关系与色块面积比例关系。

保持主色调,主意象的精神特征,色彩气氛与整体风格。

另一方面:打散原来色彩形象的组织结构,在重新组织色彩形象时,注入自己的表现意念,是构成新的形象、新的色彩形式。

解构和重组是两个连续的过程:一个是色彩解构,另一个是色彩重组。

解构是色彩采集、提取、分析和整理的过程,重组则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原来物象中的色彩元素注入到新的组织结构中,通过重新的排序和整合从而产生新的色彩形象,能忠实的表达原作的意图,也产生高于原作的新的意境。

所以,重构包括归纳重构和创意重构两部分,归纳重构是在遵照原作整体色彩结构的基础上,将复杂的画面抽象成几何图形,同时对其色彩进行整合取舍,是最直接的重构组合形式。

创意重构组合是以原作为基础,通过想象和发挥,找出参照原作与设计作品之间色彩的内在联系性和外观的相似性。

如果说解构是分析过程还是忠于原作,而重新组合则带有明显设计倾向的崭新形式。

色彩的解构和重组培养的是设计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笔者认为,在设计基础课的教学中是该“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色彩构成教学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之
一,把解构观念引入色彩构成教学中,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将色彩作为设计元素时,锻炼分析和解剖色彩的能力,加深对色彩审美意识的培养,更好的将色彩为设计服务。

基于数字时代化的今天,数码色彩将色彩的外延又衍生开来,对于色彩的运用也空前的自由。

当代设计师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依赖计算机软件photoshop、coreldraw、3dmax、maya、aftereffect等设计软件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色彩的练习媒介超出纸笔范围。

色彩的采集方式更加的随心所欲,分析软件和强大的滤镜工具能更细微的调整色彩。

基于以上原因色彩构成的教学更应该从教会学生从只知道其然到知道其所以然。

而色彩的解构和重组便是以创新为切入点,破旧立新,真正能指导设计走向未来,使设计更具有时代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