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族风情导游词3篇_导游词
湘西导游词怎么写

湘西导游词怎么写湘西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辖区内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州内人文古迹众多,老司城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湘西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湘西导游词1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为了您这座古城已等了千年。
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
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所以凤凰的美呀在宋祖英的歌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沈从文的书里······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们的阿妹走进凤凰,了解凤凰.〔沈从文故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文物专家。
他的文学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几十个国家所翻译,如《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被誉为世界乡土文学之父。
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凤凰人民的骄傲。
他的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也给后人研究中国和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1866年),系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占地60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栋共有房屋10间,沈先生920_年12月28日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88年沈老病逝于北京,骨灰葬于凤凰县听涛山下,同年故居大修并向游人开放,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沱江泛舟〕沱江河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
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
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
凤凰之最,莫过于古朴清雅的吊脚楼了。
清一色的灰色吊脚楼,依附沱江之流而顺势展开。
飞檐相勾,灰瓦淡墙,雕花窗台,古式莲灯,成排的楼阁依附于沱江两岸,没有半点庭院相隔的小气与阻碍。
湘西德夯苗寨导游词3篇(标准版)

湘西德夯苗寨导游词3篇德夯风景区保护面积约九十平方公里,地处武陵山脉与云贵高原相交形成长约180公里,高约数百米的武陵大峡谷,德夯就是武陵大峡谷中的精华。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湘西德夯苗寨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湘西德夯苗寨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XXX旅行社的导游,为大家讲解张家界旅游、凤凰古城、长沙、韶山等地的景点及民俗风请。
今天我们前往吉首德夯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到的地方是吉首市。
吉首市是我国西南门户重镇,州府所在地,是湘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湘、鄂、黔、渝四省边去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也是我州旅游集散中心。
这里有我省最大的农贸市场--乾州农贸市场,有著名的湘泉酒、酒鬼酒、老爹酒等,有湘、鄂、黔、渝四省边区唯一的一所实力雄厚的全国百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吉首大学,有全省闻名的民族风情旅游区德夯。
吉首市总面积1054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多,其中苗族占 40%,土家族占32%。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成为吉首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德夯民族风情旅游景区位于吉首市西郊24公里处,是一个以奇特优美的自然风光为陪衬,古老纯朴的苗族风情为重点的民俗旅游胜地。
今天我们将去欣赏由筒车、水碾、苗寨组成的田园风光,目睹全国公里奇观,体验湘西交通天险,去苗家做客,体验正宗的苗胞生活,领略苗族古老的文明。
我们路边的这条河叫洞河,全长120公里,汇人沅江注人洞庭。
现我们正在湘川公里上沿着洞河行车,大家看着这条河,不知能否领略到青山簇簇水中生,车在清江里穿行的景象呢?前面的小镇叫矮寨,是一个苗族集镇,一年一度富有民族特色的百狮会、四月八、赶秋等传统节日在此举行。
每逢场日,边区山寨苗胞在此汇聚,相互交流花带、蜡染、花边、剪纸、丝线、竹器、药材和各种农副产品。
青年男女常在这里,留步路旁,约会场边,寻侣结伴,浓情密语,可谓是山青水秀人欢笑,轻歌细语甜似蜜,这就是常讲的苗族青年男女赶边边场,实际上也就是苗家青年男女一种独特的谈恋爱的方式。
湘西导游词必备范文

湘西导游词必备范文湘西导游词必备1湘西苗寨,神秘的民族风情,特色的饮食文化;同样的五千年风土习俗流传。
您体会过湘西苗寨的迷人... 标签信息:湘菜,天河北/广州东站, 菜系:湘菜特色菜品:擂烧辣子、武陵石蛙腿、苗家桂花鱼火锅人均消费:62元收费方式:现金客容量:480 包间数量:20 主要荣誉:0 收起就餐环境还可以...感觉有点杂乱。
服务员的服务态度也一般,不冷不热.不过有美女看哦``虽然服务态度一般,但味道却不一般,8错8错.之所以有回头客相信是那个厨师把客人们的胃留住的...!!!湘西苗寨,呵呵~~~刚开始的时候朋友说要请客,我说我不太喜欢吃太辣…湘西凤凰古镇自助游攻略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城墙,一座沧桑老城堡,一个奇绝奇梁洞,一座雄伟古石桥,一群闻名世界的人……凤凰,被称作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之一。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像一幅山水画;这里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完好地保留着苗族、土家族的建筑风格,似一幅民族风情卷……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福建长汀,另一个是湖南凤凰。
凤凰县城位于湖南省西部边缘,西邻贵州的.松桃和铜仁。
从湖南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区首府吉首市向南,沿209国道大约80公里处,是湘西一个着名的县城。
这里人才辈出,着名画家黄永玉,作家沈从文的家乡均在此地。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凤凰县城的历史悠可一直追溯至先秦,古称五竿至清朝在此屯军后改称凤凰。
凤凰分新旧两个城区,城中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
老城区傍沱江而建,沱江如酒,沿江的吊角楼就如美人醉酒一样憨态可掬。
城内大街小巷中辣子与熏肉的香味四季飘香,多情湘女,婆娑而过。
有月光的晚上,苗民男女的对歌声可惊醒每一扇临水的窗户。
条石铺砌的街巷,依江而建的木制吊角楼,完好地保留着苗族、土家族的建筑风格。
清浅的沱江穿老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
湖南湘西景点导游词5篇合集

湖南湘西景点导游词5篇合集湖南湘西景点导游词1祖国之雄伟,大地之广博,踏破铁鞋,寻寻觅觅,遇见了你——湘西。
在几天的疲劳奔波后,我迎来了此次旅程的重头戏——玻璃桥。
张家界玻璃桥,世界第一大玻璃桥。
全长三百余米,全体呈亮白色,中间焊接着一道长长的玻璃路。
就这个外形就不普通的桥,却常使人望之胆寒。
当鞋套与光滑的玻璃桥面第一次“亲密接触”,心潮澎湃。
我崇拜我们共同的母亲有扎实的经济力量,我敬佩建这座桥梁的能工巧匠们有卓越的本领,我也曾羡慕别人能亲足踏上这座桥,但是,今天不同了!我真正的,成了别人口中的“别人”了!也许有人会问我,你怕了吗?“怂”了吗?我会如实回答,怕了1%。
对,就那1%。
回味起这1%,仍心有余悸啊……我自如地行走着。
看高山峻岭拜服于我的脚下,心中的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蹲下身,俯下看那百草丰茂。
我会在一匝密丛中看见胭脂般的小花点点,会在一棵树的叉角找到鸟的家。
就像航拍一样,多少秀丽景色尽收眼底。
就在这时,那1%出现了。
这是桥的中心部分。
我赫然看见,有两块玻璃下,有着沉重的机械装置。
钢材、铁板,甚至装有铁梯。
这一段,怕是最薄弱的地方了,但加固也不要这么明目张胆好么!看着人心惶惶!不争气的我的腿居然越发脆弱,像筛糠一样,多久不肯往前迈步。
人来人往,我被夹在人群间,不知如何是好。
我甚至还想到桥从脚底断开,桥体坍塌,我们被峡谷的一张大嘴吞进肚中……哎,你在想啥呢!我摇摇头,毁灭脑中不吉利的幻想。
走哇!这么多人走来,这么多人走去,也没人掉下去啊!怕什么呢,你不是说好不“怂”的吗……我狠狠咽下一口口水,迈步走过这百分之一的路段。
你看看,没有掉下去吗!刚才居然还怕了!我在心中暗自好笑。
在休息台上我看着往返六百多米的路,调侃自己:你瞧瞧,你又长大了六百多米的路。
湘西,眨着俏皮的眼,看着我,轻轻笑了。
湖南湘西景点导游词2妈妈早就说好暑假带我出去玩了,我好开心!我第一次登上飞机出发去湘西,在飞机上的时候我看到了广阔的城市和洁白的云彩,还看到了万水千山,好看极了!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凤凰古城,那里特别漂亮,沱江缓缓的从古城中流过,这里简直就像世外桃源,真美呀!就连旁边的房子也古香古色,好看极了!晚上灯光洒在江面上,整个古城犹如仙境一般!第二站,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张家界,这里风景如画,可惜我们到的时候下着雨,周围雾蒙蒙的一片,我们先坐索道上了天门山,雨“啪啪”的打到玻璃上,吓得我心脏“砰砰”乱跳,到了山顶雨渐渐变小了,刚刚淋过雨的大山格外青翠漂亮。
湘西导游词必备

湘西导游词必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湘西导游词必备各位女士、先生,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我很荣幸能当大家的导游,希望我的导游服务能给大家湘西之旅留下美好的印象。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我省的张家界市、怀化市、贵州铜仁地区、重庆黔江开发区和湖北的鄂西州接壤。
总面积1.5完多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10%。
总人口260多万,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1%,其中土家族战70.1%,苗族占32.5%。
湘西是我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我省唯一被列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地区。
历史上,这里交通闭塞,偏僻落后,与世隔绝,给世人的印象是非常神秘的。
湘西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资源丰富,民风纯朴,州内山峦叠嶂,林谷深幽,沟壑纵横,溪河交错,自然风光奇特,历史遗存众多,是一处集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古城风貌、历史文化、名人故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湘西州历史悠久。
秦属黔中道,宋为湖南路辰、澧地,元为湖广行省辰州路、澧州路,明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宣慰司,清置永顺和凤凰、乾州、永绥直隶厅。
民国时,1938年前为湘西军政府,1938--1949年为第八、九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为沅陵、永顺专区。
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6县,代管永顺、大庸、桑植、龙山4县。
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上述10县。
1988年大庸、桑植划归新成立的张家界市。
现辖7县1市,从北往南,依次为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花垣县、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
龙山县是湖南省委书记杨正武的家乡,有皮渡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太平山宗教旅游区。
永顺县是我州旅游大县,山水风光奇特,名胜古迹众多,有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誉为天下第一漂的猛动河、千年古镇芙蓉镇、把五百年土司王朝故都老司城、国家自然保护区小溪原始次森林生态旅游区等,保靖县是奥运举重冠军杨霞的家乡,有国家重点工程碗米坡水电站、毛泽东同志国文老师袁吉六先生墓和酉溪园风景区等。
湘西导游词必备

湘西导游词必备湘西是一个充满神秘感和异域风情的地方,拥有着现代与传统交织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品尝到独具特色的湘西美食,还可以欣赏到扣人心弦的自然美景。
作为导游人员,要向游客解说这里的历史和文化,更要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服务和咨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湘西导游词必备。
一、景点介绍1、凤凰古城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沅江之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最具有文化魅力的旅游胜地之一。
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建筑群落和风格各异的建筑物相互交错,让游客享受到了了解古代文明的乐趣。
2、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以岩溶地貌景观为主要代表的自然保护区,是岩溶生态系统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遗址三重身份合一。
这里拥有独特的景观,这里的山峰、水体、林区和喀斯特地貌都呈现出世界级的自然景观美学。
3、慈利吊脚楼慈利吊脚楼位于慈利县城区东北角,它是由民居和码头两部分组成的独特景观。
吊脚楼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建筑风格深受当地山地民族的影响,有着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
4、苗族土家风情园苗族土家风情园坐落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的盘龙江畔,是一个集旅游、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点,里面有侗族三月三等传统民俗活动、土家族抗日战争纪念建筑和苗家群众体育娱乐活动等等。
二、文化史迹1、土司城-芙蓉镇古城芙蓉镇是张家界西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古城中至今还保留有许多古建筑,这些建筑都是厚积薄发的代表,是芙蓉镇的重要文化遗产。
其中,土司城是当年土司统治的核心区域,是一整块堆填的平台,土司衙门、土司衙宅、城墙等文化遗迹完好地保留至今。
2、花石纲的历史背景花石纲是湘西著名的地标性石刻,它由道士用铜锤和铁锤在洞庭湖边的石梁上刻成,刻满山石,有文历1200余文章。
花石纲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明清时期的墨色文化和民间信仰文化,曾多次被著名的文化大师引用,包括李时中在内的一些中国著名文化学家。
湘西苗寨导游词

湘西苗寨导游词
湘西苗寨是国家AAAA旅游景区,位于中国湖南省西部的张家界市永定区,是苗族文化的代表性景区之一。
苗族是我国少数名族之一,拥有着传统的宗教和风俗文化,这些文化现在还延续在湘西苗寨。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苗族的独特风貌和生活方式,包括苗族的笙管乐、苗族的土家鼓舞等。
湘西苗寨的建筑风格非常有特色,寨子的木质建筑群落而成,建筑有三层,由上至下分别是客厅、卧室和厨房。
许多居民仍然过着传统的农村生活,喜欢穿传统服装,并在丰收、婚礼等场合进行独特的舞蹈。
在游览湘西苗寨,你可以体验苗族传统民俗活动,如采摘苞米、制作蜜饯、制作苗族织布等。
有许多游客来到这里,经常参与民俗活动,感受苗族的文化魅力。
湘西苗寨还有一些具有旅游价值的景点,比如龙宫、苗家园、青牛镇等。
这些景点在整个湘西苗寨中都非常有名,龙宫是苗族文化的代表,展示着苗族民间传说中的仙境传说,苗家园则是展示苗族文化的博物馆,可以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苗族文化。
如果你来到湘西苗寨,可以参观龙宫和苗家园,还可以购买一些苗族织布品或者其他纪念品。
湘西苗寨旅游资源丰富,游客可以体验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区别。
总之,湘西苗寨是一座传统的苗族文化乡村,是一个身临其境的苗族文化博物馆。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苗族的风貌和文化,也可以尝试苗族的传统美食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湘西苗寨的信息,那么就请来湘西苗寨吧!。
湘西民族风情导游词范文

湘西民族风情导游词范文湘西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起秋节、吊脚楼、西兰卡普,苗家的芦笙、木鼓舞驰名遐迩,久负盛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湘西民族风情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湘西民族风情导游词1湘西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起秋节、吊脚楼、西兰卡普,苗家的芦笙、木鼓舞驰名遐迩,久负盛名。
土家刺绣、苗家蜡染堪称一绝。
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
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
有对歌、盘歌、山歌、蓐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真意挚,优美悦耳。
闻之如品干饴、如沐春风。
再来看看土家族苗族特有的吊脚楼,吊脚楼属于木结构,四周都有设计独特的楼角垂吊,刷桐油,省工省料,美观大方,成为湘西一景。
苗族服饰,绚丽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放特色。
古时,男女都是“色彩斑纹布”,上身穿花衣,着百褶裙,头发,包赫色头帕,穿船形双鼻绣花鞋,佩戴银饰。
清代“改土归流”后,男子逐渐以裤代裙,裤管短而宽,穿土产花格子对襟衣。
老年人裹黑布头巾,打绑腿、束腰带。
妇女服装,胸前、袖口和裤筒,滚边绣花,过腰大而长,袖大而短,皆系满襟,没有衣领。
衣服有琵琶襟、套襟、四角挖云、四叉式之分。
但也有两臂皆白上衣,短马褂,下不著,长裙青红相间,自成文彩。
亦有绣花卉者,上衣下裙以层数多者为美。
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为青丝帕或白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八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缠头入葬。
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拄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遗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挑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西民族风情导游词3篇
湘西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起秋节、吊脚楼、西兰卡普,苗家的芦笙、木鼓舞驰名遐迩,久负盛名。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湘西民族风情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湘西民族风情导游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面积1548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64.58万人,其中土家族105万人,苗族8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9%。
辖吉首市和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凤凰、泸溪七县。
苗族
苗族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
有稀客、贵客来到苗寨,往往是主人家请客喝酒吃饭以后,主人家的兄弟、房族、友邻甚至全寨的人家都会接着来请,真可谓“一家客人全寨亲”。
苗家请客大都有鸡、鸭、鱼、肉和木耳、香菇、豆腐、豆芽,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腌鱼、盐酸菜、香肠、血豆腐等菜肴。
不仅要敬酒劝酒,还要唱古歌、飞歌助兴。
住房大多为木结构建筑,有平房和楼房两种,也有长方形的茅草房。
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小麦、红薯为辅;一些地方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
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
各地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长及脚面,有1 / 5
的短至膝盖。
部分地区妇女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
有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缘有宽大花边,头缠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
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
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的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
男子服装差别不大,多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穿长裤。
部分地区男子穿麻布短衣或长衫,披编有几何图形的披肩或羊毛毡。
婚俗:婚前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多数以本人意愿与征求父母意见相结合。
丧葬:行土葬,葬礼较简朴,但均以芦笙奏哀乐。
主要节日有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礼节:宴会上,鸡头一定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赐于年纪虽不大但不常来的远客。
吃鱼时,主人往往将整条鱼敬给客人。
有些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如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
如有人酒量小,不喜肥肉,可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禁忌:“四月八”这天,各家不得役牛;参加送亲的人们一路上要小心行走,千万别把腿脚扭伤,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人死入葬后一个月内,家里人不能婚嫁,也不能唱歌或吹芦笙;有的地方过年节不许杀狗,更不许吃狗肉;禁止在寨子周围挖土,禁止砍伐寨子附近2 / 5
的古树;同辈男女都以兄弟姐妹相称,最忌“姐夫”、“妹夫”之称。
2:湘西民族风情导游词你知道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吗? 你知道什么叫赶年场吗? 那你知道什么是看龙场吗?开篇连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果你不知道,那就翻开我收集资料写成的作文欣赏一下吧!也许,它们能让你开阔视野,增长一些知识呢!表明写作目的。
每到农历正月呀,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便是赶年场,其日期是由各地自行约定。
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
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那是分外热闹。
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
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谈情说爱。
俊俏的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
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就算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
描写“赶年场”的场面,运用了排比、比喻的手法。
看到这儿,你肯定觉得湘西苗族人民很有趣、很爱热闹吧!还有呢,逢辰便是看龙场日,习惯称作看龙头后十二天又轮转辰日,再逢看龙之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必须休息一天,若这天干了农活,就是犯忌了。
因此,苗族人民在看龙场那天会踊跃参加,他们对“看龙”的事,十分重视。
“看龙”的习俗三月三是湘西苗族人民的一个节日,这时,你有些迫不及待了吧,是什么节日呢?别急,我来告诉你,这一天,是湘西苗族的一个传统歌舞节日。
这一天,3 / 5
苗族人民会自动集中在约定的歌舞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等,尽情欢乐,一片喜气洋洋、欢声笑语的气象。
歌舞日好了,关于湘西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亲自到湘西体验一下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一定会大张见识,很开心的!
3:湘西民族风情导游词湘西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起秋节、吊脚楼、西兰卡普,苗家的芦笙、木鼓舞驰名遐迩,久负盛名。
土家刺绣、苗家蜡染堪称一绝。
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
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
有对歌、盘歌、山歌、蓐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真意挚,优美悦耳。
闻之如品干饴、如沐春风。
再来看看土家族苗族特有的吊脚楼,吊脚楼属于木结构,四周都有设计独特的楼角垂吊,刷桐油,省工省料,美观大方,成为湘西一景。
苗族服饰,绚丽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放特色。
古时,男女都是“色彩斑纹布”,上身穿花衣,着百褶裙,头发,包赫色头帕,穿船形双鼻绣花鞋,佩戴银饰。
清代“改土归流”后,男子逐渐以裤代裙,裤管短而宽,穿土产花格子对襟衣。
老年人裹黑布头巾,打绑腿、束腰带。
妇女服装,胸前、袖口和裤筒,滚边绣花,过腰大而长,袖大而短,皆系满襟,没有衣领。
衣服有琵琶襟、套襟、四角挖云、四叉式之分。
但也有两臂皆白上衣,短马褂,下不著,长裙青红相间,自成文彩。
亦有绣花卉者,上衣下裙以层数多者为美。
4 / 5
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为青丝帕或白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八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缠头入葬。
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拄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遗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挑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
吊脚楼为湘西各族人民一种传统建筑形成,又称"吊楼子"。
吊脚楼为山野式"楼阳台",单檐悬挑,屋面反翘,名"飞檐",通风向阳,干爽清新。
有与正屋成一字形,也有成90℃直角形。
吊脚楼外设走廊,二面称"转角楼",三面称"走马楼"。
栏杆多花格,县柱称"吊瓜"'或为六陵、八棱,或雕成球形、金瓜形。
柱、防还雕有龙风、喜鹊、花卉等。
民间吊脚楼上多为闺房,卧室或织锦、打花之处,底层为谷仓、柴房,也有底层下临溪流,泉水叮咚,别有情趣。
山寨吊脚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富有大自然风光美。
湘西州部分镇临河民居也建有吊脚楼,如吉首峒河街,凤凰沱江沿岸、王村古镇、茶洞边城及龙山洗车河等,历来都引起中外旅游者极大兴趣。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