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专题讲义

合集下载

写作 审题与立意 (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写作 审题与立意 (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
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
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
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课标方解法读综述
方法四:由物及人法
【点拨】带有寓意或叙述“物”的材料,往往需要由浅入深、“由物及人”进而 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 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
必以捕鼠为生立;意另一方方向面:是只因有为放猫无手法让从孩老子鼠在体内生获活取的一风种雨名中为牛经磺受酸磨的物质—— 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 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课标分解类读使用
(一)热点事件类作文
“热点事件”是指新近发生的并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讨论,激起民众情绪、引发强烈反响 的事件。通俗地说就是被很多人熟知且讨论的事件。如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涉及的太空授课、“精 准扶贫”“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移动支付”、高铁等。
高考作文命题者选用热点事件作为作文材料,一般会选取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化大为 小,要求考生谈谈自已的联想或看法。这样的命题意在引导考生针对当下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发散思 考或纵深挖掘,能够充分考查考生在复杂的现象中抽丝剥茧、确立观点,进而判断、类比、引申的 能力。因此,热点事件日渐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首选。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ppt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ppt

类型二:关注位置
(1)在材料中:议论句、因果句、抒情句、寓意句、哲理句、老者长辈名人

所说的话
(2)在要求中:以……为主题,对……的看法
作文
实战演练
立意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
“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滑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4年高考题)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的关键句是紫色字体的句子(议论句、结尾句)。 3.得出立意:个人、国家、甚至人类,想要走得远,都要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4.拟题:肩负 人类使命,抵达未知之境
作文 立意
实战演练
一只乌龟,西部山区的小池塘里平淡无奇地生活了10年后,突然觉得它的
一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世界很大,它应该出去走走。开始它想游向大海,感
受大海的辽阔,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200年时间,只好忍痛
放弃了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降低难度,游向长江,感受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
作文
作文复习
——审题立意
作文
立意
一、单则材料:
1.关键词句法(重点)
目 录
2.由果溯因法(重点) 3.寓意揭示法
二、多则材料:
1.异中求同
2.同中求异
3.寻关系法
作文
单则材料
立意
方法 一:关键词、句法
1.抓关键词:
材料作文中多次出现的高频词,多次重复的词,肯定是重点,是 要重点关注的,它往往就是关键词。

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PPT

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PPT

分析: 1、找关键词、关键句(热情款待/十分 满意/盛情相让/还嫌接待不周/又送上 了一大碗/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下去/ 再来一碗吧/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 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立意(过犹不及,把握分寸)
2、人物(主人与客人) —事件(盛情招待,一再盛情) —结果(客人害怕了) —原因(太过了)
分析: 异中求同(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 研究领域;对所从事得科研事业,都 具有执着忘我得可贵精神)
——立意(执着忘我精神)
(二) 1、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 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 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与铜币,年 岁愈大,这些钱币得价值也愈高。到了最 后,她年轻时得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 纯金。”
分析: 1、找关键词、关键句(绝技/人间稀有、世 上少见/然而她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得 影子。其所谓得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 何用武之地) ——立意(学要有所用,从实际出发)
2、人物(朱平曼)—事件(苦学绝技) —结果(所学无所用) —原因(所学脱离实际)
——立意(学要有所用,从实际出发)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分析: 1、找关键词、关键句(凉了半截/惊喜万 分/这里没有市场,预计她们得需求量为零/ 市场前景广阔,她们得需求量将从零开始)
——立意(消极地对待还就是积极地开辟,
消极与积极瞧问题) 辩证思考
2、人物(两名推销员) —事件(对同一现象得不同瞧法) —结果(可想而知) —原因(态度不同、瞧法不同)
• ⑤生命得美丽,永远展现在她得进取之中;就像大 树得美丽,就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得蓬 勃生机中;像雄鹰得美丽,就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 如苍天之魂得翱翔中;像江河得美丽,就是展现在 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得奔流中。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优秀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优秀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发现是一本内涵深刻的书,让你领悟 人生的真谛,引领你寻找大自然私藏的宝 藏,探寻无人知晓的秘密,它使你波澜不 惊的心灵无端荡起好奇的涟漪。
发现是一枝笔,你可以握着它尽情挥毫。 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 豪情,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壮语,写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的明快,当然,还要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写, 写,把理想昭告世界,用成果装饰地球。把你 心灵的美好,想象之高尚淋漓尽致的展露,撰 写发现之章。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清楚 或许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日子 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时光 看得最真切最清楚
请根据你对这首小诗的理解,自选一个角 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以现代哲理诗为材料的作文题,
诗歌类型的材料作文要注意抓住诗句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及关键性词语,整体理解和 把握诗歌的内涵。
的”,“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 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 唤、爱自由”,让心灵丰富完善提升壮大, 让心灵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这是作为心灵 主体的人的行为。林清玄曾言:“心美一切皆 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 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 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 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 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从认知的局限性角度写当局者迷; (2)从认知的成长性角度写成熟需要时间;
发现,让生命更亮丽
发现是沙漠中一泓清泉,使人发起生 的信念;发现是漫漫大雪中一枝傲然的红 梅,使躁动不安的心从高谷落到平地;发 现是悬崖边上一棵伟岸的绿树,让你在走 投无路的境地中感受到“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高中语文作文专项指导课件《审题、立意、构思与说作文》课件 (共40张)

高中语文作文专项指导课件《审题、立意、构思与说作文》课件 (共40张)




记住下面五句话: 保正确——不偏不倚地说 要全面——无懈可击地说 讲逻辑——环环相扣地说 求深刻——入木三分地说 敢创新——独具匠心地说


三、构思
“意在笔先”,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先要 分析作文材料,形成明确的思想,确立所要 表达的文意,然后再按文意表达的需要 进行写作。 在下笔之前一定要想好:“表达什么样的 主题”,“写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后 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用 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如何开头 与结尾”等。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方法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比较简单,基本没有审题
障碍。只要抓住核心事件并完成所给定的写作
任务即可。如高考新课标1卷: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 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 信 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 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了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 多网 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然后,激起了更 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 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往往客观陈述事件,一般不
含有命题人的感情倾向,作文时就不能像新
材料作文那样通过提取关键词立意,所以
“小陈举报老陈”一题用“屡劝不改”“无
奈”“安全”“举报”“处罚”等作为论证
中心的作文都是偏离题意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出于环境、安全等因素考虑,中 国近300个大中城市颁发烟花爆竹“禁放令”。但是,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没有鞭炮的新年如同烧菜没 放盐——寡淡乏味;如国内著名的民俗学者张先生 就不赞成全面禁放烟花鞭炮。近年,部分城市过年 期间放开或部分放开 “禁放令”。作为“历史文化名 城”,“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的N市,市民对是否撤 销“禁放令”意见不一。市政府就是否撤销“禁放令” 在报纸和网络上征求市民意见,从而为举行相关听 证会做准备。 请你以N市市民或在校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文章表 达你的意见和思考,以供听证会参考。请综合材料 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语文作文之审题立意(共32张PPT)可修改全文

高考语文作文之审题立意(共32张PPT)可修改全文

2.关键句法
题眼。蕴含材料的主旨,是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议论性的句子,或反复出现的句子,或对话,或“但是”后的分句。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
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 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 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6.由物及人法
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 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 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 出来,就需要我们善于联系 实际,挖掘其中含义。通过 横向联想法进行类比立意, 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 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 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 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前三只猫:生活态度是 安于现状、安逸享乐,尸位素餐——寓意: 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有“鱼”吃了,也不要放弃自己“捉鼠”的本 分、职责。
(3)从整体联系的角度
①善行与善报。材料中漆船工的小小善举赢得了船主的感激与回报,漆船工和船主的 行为都值得肯定和赞扬。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见危不救和恩将仇报的事例时有发生, 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而只有保护善行和感恩善行,行善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社会 才会更加和谐美满。
②修补人生的小洞。小到一件物品,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会有这样 那样的“小洞”,我们要及时将“洞”补上。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5.词语置换法
如果材料使用了比喻,且是比喻中的借喻,就需要搞清楚这个比喻 的本体是什么,然后用本体去置换喻体。词语具有多义性,用单一 词语置换;含有代词,有代词所代事物去置换。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高考作文教学——审题立意ppt

高考作文教学——审题立意ppt

【福建卷】:
以“路”为话题,根据材料: 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 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果没 就不会发现新的路;世上没有 路,只有不敢走的人。这三句 度写作文。
“5法”
1、由果溯因,探究本源
2、把握关键,纵横开掘
3、明确任务,深处驱动
4、化虚为实,寻找对应 5、探究矛盾,深入挖掘
现实一种
那么,我们应该摈弃它,扔下它,远离它 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逃避。宣扬子热爱现实的 漠然于现实的心灵。事实上对于充实感,力量 追求,人皆有之。它们与现实构成了两个看似 而真正所应做的,不是舍弃一方追求一方,而 到一种工具本身,它的存在,只是提供了一种 在,是生活的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另一方面。 实,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现实一种。用种海绵 拟与现实的界线,让虚拟完善现实,成为一种
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 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 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 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 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 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题型二漫画类材料的审题立意
1、弄清漫画要素 2、理清人物关系 3、把握漫画的寓意
4、多角度思考,与现实对接确定立
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 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 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 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 罚,实在失之偏颇。其实,孩子就像正 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 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 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 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 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 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 现。
示例
矛盾在哪里,如何解决?

高考语文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课件pptx

高考语文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课件pptx

定期模拟练习,提高应试能力
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对模拟练习进行批改和点评 ,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按照高考要求进行模拟写作练习,包括审题、立意、 构思、表达等各个环节。
通过多次模拟练习,逐渐提高写作速度和准确性,增 强应试能力和自信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预留足够的时间
在开始写作前,先预留出足够的 时间来审题、构思和写作。避免 因为时间不足而匆忙完成作文,
导致质量下降。
制定写作计划
根据作文题目和自身情况,制定 一个合理的写作计划。可以按照 “审题-构思-写作-修改”的顺序 来安排时间,确保每一步都能得
到充分的处理。
分配时间比例
在写作过程中,要合理分配时间 比例。可以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构 思和写作,同时留出一定的时间
高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常占据总分的40%左右,是决定 语文成绩高低的关键因素。
考察综合能力
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还涉及思维深度、广度、逻辑性 和创新性等多方面能力的考察。
历年高考作文题型回顾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提供一段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 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安排文章结构等。
通过仿写、改写等方式进行实践,逐渐 积累写作经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拓宽视野
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动态,积累 相关素材。
阅读各类报刊杂志、学术文章等,拓宽知识面和视野,为写作提供丰富 的素材和思路。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 思维。
扣分标准
包括缺题目、字数不足、错别字和 标点错误等方面,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扣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专题讲义【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

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

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四、由物及人法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

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

信只有三个字——“爸:钱。

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

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

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

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

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

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

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

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

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

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

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

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

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

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分析】多角度入手: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

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

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

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

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

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

”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

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

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

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

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

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

“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

”长者提醒道。

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

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

年轻人举起了枪……【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

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材料】(1)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

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

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

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十、寻互补法【材料】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