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2)

第十二章  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2)
第十二章  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2)

第十二章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1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概念和意义

保持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一个国际性备受重视的问题。由于生态平衡的破坏,大量物种正在逐渐丧失或毁灭。人工选择及良种的推广,品种构成逐渐单一化,致使许多潜在有益的珍贵种质资源被丢失,而种质资源是植物育种工作的基础,因此,搜集和保存种质资源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有原生境保存(in situ conservation)和非原生境保存(ex situ conservation),后者包括移地保存(种质圃或植物园保存)、种质库(种子)保存、离体(试管)保存等。原生境保存和移地保存固然有其明显的重要性,但要保存大量种质,则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土地,在实际上很难实施,而且易受自然灾害、虫害和病害的侵袭,造成植物种质资源的丧失。这两种方式保存的种质也不利于种质资源的交流。而种子保存又存在以下限制因素:①种子生活力随贮存期的延长会逐渐丧失;②无性繁殖的植物(如香蕉)难于采用种子保存;③采用无性繁殖来保持其优良性状的植物(如许多果树),用种子繁殖后代会发生变异;④顽拗型种子(根据干燥对种子生命力的影响可将热带种子分为两大类:即顽拗型种子与正统型种子。顽拗型种子不能进行干燥处理,在日常温、湿度条件下干燥也会很快丧失生命力,其种子的含水量通常不能降低到 12%以下,否则种子将死亡。这类种子也不能在低温下贮藏。生长在热带的藤黄科、山榄科、龙脑

香科、番荔枝科、无患子科、马钱科等植物都是这类种子)植物不宜用种子保存或保存难度很大;⑤易遭自然灾害袭击而丢失。

基于上述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利用细胞和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技术,进行了离体保存种质的研究。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germplasm conservation in vitro)是指对离体培养的小植株、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材料,采用限制、延缓或停止其生长的处理使之保存,在需要时可重新恢复其生长,并再生植株的方法。在超低温保存中,也经常直接采用植物茎尖或分生组织、胚、花粉等材料作为保存材料。离体种质保存有以下优点:①所占空间少,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土地;②便于种质资源的交流利用;③需要时,可以用离体培养方法很快大量繁殖;④避免自然灾害引起的种质丢失。当然,离体种质保存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不足之处:①对于限制或延缓生长的处理,需定期转移,连续继代培养;②易受微生物污染或发生人为差错;③多次继代培养有可能造成遗传性变异及材料的分化和再生能力的逐渐丧失。70年代以来,人们把冷冻生物学(cryobiology)和植物离体微繁结合起来,发展了离体种质资源冷冻保存(freezing conservation in vitro)或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的技术。随着离体种质保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或正在建立离体种质保存库。

2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

2.1限制生长保存

限制生长保存利用限制离体培养物的生长速度来保存种质的方

法,是离体种质保存的一种常用策略。限制离体培养物生长速度的方法很多,如低温、提高渗透压、加生长延缓剂(或抑制剂)、干燥、降低氧分压、矿物油覆盖等。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类似,即严格控制某种或某几种培养条件,限制培养物(保存材料)的生长,只允许其以极慢的速度生长。这样,转移继代的间隔时间可延长。但应用这些方法时必须注意:①为了降低培养基水分的蒸发速度,要注意贮存容器的类型和密闭方式。②有较大的变异可能性,必须定期对保存材料进行细胞学、遗传学和生产性状的鉴定。

2.1.1低温保存法

低温保存(low temperature conservation)是限制生长应用最广的方法。一般是在l~9℃(一些热带、亚热带植物在10~20℃)下培养,并经常同时提高培养基的渗透压。在这种条件下,培养物的生长受到限制,继代培养时间间隔数个月至1年以上。这对中、短期种质的贮存是非常合适的。一旦要利用这些种质,只要把培养物转移到常温(正常)下培养,即可迅速恢复生长。

2.1.2高渗透压保存法

高渗透压保存法就是通过提高培养基的渗透压,达到抑制培养物生长速度的保存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影响离体培养物的吸收作用而减缓培养物的生长。一般来说,离体培养物正常生长所使用的培养基蔗糖浓度为2%~4%,提高蔗糖浓度到10%左右,就可达到抑制培养物生长的目的。

提高培养基的渗透压还可采用外加甘露醇、山梨醇等惰性物质

(不易被培养物吸收)来提高渗透压,这样可以使其限制离体培养物生长的作用维持更久。一般可用2%~3%蔗糖加2%~5%的甘露醇处理。如在马铃薯外植体的培养基上加入8%蔗糖或3%甘露醇,均可降低培养物生长速度,延长继代培养间隔期。但要注意渗透压太高可能导致培养物死亡。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培养基中琼脂的用量来提高渗透压。

2.1.3生长抑制剂(或延缓剂)保存法

常规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通常是附加生长素或细胞分裂素,以促进外植体生长与发育。但在离体种质资源保存中,则通常采用添加外源生长抑制剂(或延缓剂)来延缓培养物的生长。最常用的是天然生长抑制剂—ABA,具有抗赤霉素的作用,阻碍RNA聚合酶的活性,抑制DNA合成,从而达到抑制外植体生长的目的。此外,常用的还有青鲜素、矮壮素、二甲氨基琥珀酸酰胺(B9)、多效唑等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抑制剂。

2.1.4降低氧分压保存法

通过降低培养容器内的氧分压,改变培养环境的气体状况,能抑制离体培养物细胞的生理活性,延缓衰老,从而达到离体保存种质的目的,其原理类似于果蔬类的贮藏保鲜方法。如果培养容器内的氧分压太低,则会产生毒害作用。

2.1.5干燥保存法

水是生命活动的基质,降低培养物水分,其生命活动就能延缓,这与传统的种子干燥贮存类似。如对胡萝卜体细胞胚、愈伤组织进行

脱水处理(将离体材料放在滤纸上,置于空气流动的无菌箱中风干4~7d),然后置于加生长延缓剂或限制蔗糖的条件下保存。在不含蔗糖而其他条件正常的培养基上可以保存2年。

利用限制生长方法进行植物无性系的离体保存,简便易行,材料恢复生长快,适于现代化种质库的管理。值得一提的是,离体保存植物种质时,不同植物、不同基因型或同一品种的不同材料,所采用的保存方法也大不相同。具体采用哪种保存方法,可能与品种的特性和基因型有关。在离体种质保存的实际操作中,通常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保存方法结合使用,更有助于延长不同植物的保存年限。

2.2超低温保存

2.2.1植物超低温种质保存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Nay和Street首先证明植物悬浮培养细胞在液氮中保存后能恢复生长,从而导致了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法的发展。植物超低温种质保存是指将植物的离体材料包括茎尖(芽)、分生组织、胚胎、花粉、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等,经过一定的方法处理后在超低温(一196℃液氮)条件下进行保存的方法。目前,采用超低温保存植物离体种质获得成功的有草莓茎尖、苹果冬眠芽、香蕉茎尖、猕猴桃茎尖、薯蓣茎尖、马铃薯茎尖、苹果根尖、甘薯茎尖等。

2.2.2超低温保存的基本原理

将要保存的离体种质经过一定方法进行处理,然后将其保存在液氮中(-196℃)。在液氮中几乎所有的细胞代谢活动、生长都停止了,

因而排除了遗传性状的变异,同时保存了细胞的活力和形态发生潜能。

低温冰冻过程中,如果生物细胞内水分结冰,细胞结构就会遭到不可逆的破坏,导致细胞和组织死亡。植物材料在超低温条件下之所以可以长期保存并能在离开保存环境后正常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就是在冰冻过程中避免了细胞内水分结冰,并且在解冻过程中防止细胞内水分的次生结冰而达到植物材料保存目的。但是,植物细胞含水量比动物细胞高,在冷冻(freezing)过程中,会有冰晶形成和过度脱水,在解冻(thawing)过程中也会重新形成冰晶和遭受温度冲击(thermal shock),保存难度大。如果直接将保存材料投放到液氮中,细胞和组织由于细胞内水分结冰,引起组织和细胞死亡。因此,植物种质超低温保存必须采取如下措施:①选择细胞内自由水少、抗冻能力强的植物材料;②采取一些预处理措施,提高植物材料的抗冻能力;③在冷冻过程中尽量减少冰晶的形成,避免组织细胞过度脱水;④在解冻过程中避免冰晶的重新形成以及温度冲击导致的渗透冲击(osmotic stress)等。

2.2.3超低温保存的基本程序

超低温保存有一套比较复杂的技术程序,基本程序包括:植物材料(培养物)的选取、材料的预处理、冷冻处理、冷冻贮存、解冻、再培养等(图12-1)。如果操作不当,保存就会失败,因此,必须掌握好整个技术程序的各个环节。

图12-1 植物离体材料超低温保存的基本程序

2.2.

3.1植物材料(培养物)选取

已经研究或应用过的植物材料或培养物主要有三类:①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原生质体;②花粉和花粉胚;③茎尖、腋芽原基、胚、幼龄植株。

超低温保存离体种质的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培养物的再生能力、变异性(材料本身)和抗冻性。选择遗传稳定性好、容易再生和抗冻性强的离体培养物作为保存材料是超低温保存离体种质成功的关键。在早期的离体种质保存研究中,主要用悬浮细胞和愈伤组织为保存材料,建立离体超低温保存的基本技术程序。实际上悬浮细胞和愈伤组织并不是理想的离体种质保存材料,因为它们存在着非常普遍的遗传不稳定现象,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尚无有效的控制措施,并且

有些植物的悬浮细胞和愈伤组织经过长期保存,再生能力较差。而采

用茎尖、腋芽原基、胚、幼龄植株等有组织结构的离体材料,由于其遗传稳定性好,易于再生,且细胞体积小、液泡小,含水量较低,细胞质较浓,比含有大液泡的愈伤组织细胞更抗冻,因此是理想的离体保存材料。

此外,选择合适生理状态和树龄的材料作为培养物,也是超低温保存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小而细胞质浓厚的分生细胞比大而高度液泡化的细胞容易存活。在较大的材料如茎尖、胚或试管苗中,由于高度液泡化的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冷冻后只有分生细胞能够重新生长。幼小的球形胚比老龄胚存活率高。

2.2.

3.2材料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使材料适应将遇到的低温条件,提高新分裂细胞的比例。因为新分裂细胞小,胞内自由水含量少,在冷冻过程中细胞内不易有大冰晶形成,细胞不易受害。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材料的抗寒能力,从而提高冷冻后材料的存活率和再生能力。常采用的办法是对超低温保存的离体培养物进行低温预处理和加入冷冻防护剂。低温预处理是将离体培养物置于一定的低温环境中,使其接受低温锻炼,提高其抗寒能力。冷冻前或冷冻期间,由于细胞脱水,导致细胞内可溶物的浓度在原生质体中增加,冷冻防护剂可以防止这种毒性的溶解效应。目前常用的冷冻防护剂有甘油、二甲基亚砜(DMSO)、脯氨酸、糖类、聚乙二醇、乙酰胺、糖醇和福美氧化硫等。对植物来说,DMSO是最好的防护剂,用于培养细胞的适宜浓度是5%~8%。

要提高新分裂细胞的比例,可选取具有良好生理状态和合适年龄的植物材料,将其进行预培养,即在合适的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使其细胞达到旺盛的分裂生长状态。对悬浮细胞和愈伤组织来说,加速继代可提高小细胞的频率。这有助于冷冻处理后的存活。

此外,将细胞脱水到适当程度,也能显著提高植物材料在冷冻和解冻后的存活率。

冷冻前材料预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先选取具有良好生理状态和合适年龄的植物材料,将其进行预培养,即在合适的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使其细胞达到旺盛的分裂生长状态。对悬浮细胞和愈伤组织来说,加速继代可提高小细胞的频率。然后,把茎尖或细胞等培养物放在提高蔗糖浓度、添加二甲基亚砜和(或)脯氨酸、温度接近0℃的条件下培养数日。

2.2.

3.3冷冻处理

常采用四种冷冻方法,即慢冻法(slow cooling method)、快冻法(fast cooling method)、预冻法(pre-freezing method)和干冻法(dry-freezing method)。

(1) 慢冻法慢冻法应用较为普遍,其特点是投入液氮前先有一个低温的过程。慢冻法是分步进行的,其基本操作为:先以1~5℃/min的速度降温,降至-30~-40℃或-100℃,平衡1h左右,此时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到最低限度,再将样品放人液氮中(至-196℃)保存。

慢冻法可以使细胞内的自由水充分扩散到外面,避免在细胞内部形成冰晶,即使是体积较大、含水量较高的植物材料,也可以得到较

好的保存效果。此法适合于大多数植物离体种质的保存,对茎尖和悬浮培养物尤其适用,但要求严格控制降温速度。

(2)快冻法快冻法是对预处理过的材料以100~1 000℃/min 的速度降温,直至-196℃冷冻保存。这种冷冻方法比每分钟降几十度的速度要好,普遍认为冰晶增大的临界温度很快过去,结果细胞内形成的冰晶体没达到使细胞致死的程度。

一般认为,植物的花粉、种子等高度脱水的材料以及经低温锻炼的木本植物的枝条和芽,均可用快冻法保存。采用此法已成功保存了一些植物的离体种质,如草莓、马铃薯、奢蓣、苹果根尖等。

(3)预冻法预冻法是将植物组织放人液氮前,先经几个阶段的预冻,如-20℃、-30℃、-40℃、-50℃、-70℃,然后再转入-196℃液氮中。此法已较少使用。

(4)干冻法干冻法是把样品放人烘箱内或真空中,使其脱水(dehydration),提高其抗冻性,然后再放人液氮中保存的方法。不容易产生脱水损伤的植物材料,采用此法有利于提高冷冻保存后的存活率。

2.2.

3.4冷冻贮存

在冷冻贮存期间,由于液氮在不断挥发,所以,必须定时补充液氮以保证植物材料的持续保存。如果冷冻在-196℃下的材料要长期贮存,则需一个液氮冰箱。一个冰箱大约保存4 000个容量为2ml的瓶,每周消耗20~25L液氮。迄今为止,仍发现液氮贮存不是无期限的,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会有一定的下降。因此,这项技术仍

需改进。

2.2.

3.5解冻

解冻是将液氮中保存的材料取出,使其融化,以便进一步恢复培养。解冻的速度是解冻技术的关键,解冻可分为快速解冻(fast thawing)和慢速解冻(slow thawing)两种方法。解冻的速度慢,细胞内容易发生再结晶,导致细胞死亡;速度快,再结晶的过程来不及发生,细胞存活率高。

(1)快速解冻法快速解冻法就是把冷冻的材料取出后,迅速放入35~40℃(该温度下解冻速度一般为500~700℃/min)温水浴中解冻,并小心摇动(因为冷冻后的组织脆弱易受损伤),待材料中的冰晶完全融化为止。由于此法融冰的速度快,细胞内的水分来不及再次形成冰晶就已完全融化,因而对细胞的损伤较轻,为多数研究者采用。

(2)慢速解冻法慢速解冻法是把材料置于0℃或2~3℃的低温下慢慢融化。少数超低温保存的材料只有采用慢速解冻才能存活,如木本植物的冬眠芽,因其在慢速冷冻的过程中,经受了一个低温锻炼过程,细胞内的水分已最大限度地渗透到细胞外,若解冻速度太快,细胞吸水过猛,细胞膜就会受到强烈的渗透冲击而破裂,进而导致材料死亡。因此,解冻速度的选择应参考冷冻速度。

2.2.

3.5再培养

由于冷冻防护剂对植物细胞可能有毒害作用,因此在解冻后培养之前,一般要把已解冻的材料用培养基清洗若干次,以除掉冷冻防护

剂,然后再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进行再培养,但有的材料洗涤后反而培养不活,应直接接种于新鲜培养基上。如玉米冷冻细胞不宜洗涤立即进行培养,应将融解后的样品直接置于琼脂培养基上培养,l~2周后培养物即可正常生长。这可能是由于当进行彻底冲洗的时候,细胞在冷冻过程中渗漏出来的某些重要物质被洗掉了的缘故。

当重新培养曾在-196℃下冷冻过的材料时,为了提高存活率,可能需要某些特殊的条件。例如,只有当培养基中补加了GA3以后,冷冻过的番茄幼苗的茎尖才能直接发育成小植株。若不加GA3,茎尖则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分化出不定芽。但对照(未经冷冻过的)茎尖不需要GA3就能直接长成小植株。此外,加入活性炭可以显著提高经过冷冻和解冻的胡萝卜试管苗的总的存活率。

有一部分材料在冷冻保存时被冻死,使得再培养的成活率达不到100%,因而需要测定培养物活力,以剔除没有生活力的培养物。测定方法有FDA(荧光素双醋酸酯)染色法、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还原法、Evans Blue染色法等。多数情况下,存活率在20%~80%之间。

不同植物材料以及不同保存程序的超低温保存效果不同。如低温(2℃)锻炼过的金冠和富士苹果的茎尖,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可达80%;薯蓣的两个种Dioscorea alata和D.bulbifera.经超低温保存后,其茎尖分别有60%和20%成活率,并再生完整植株。超低温保存方法已在香蕉、甘薯、芋头、马铃薯、木薯等重要经济植物上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技术程序,并用于实际的大规模离体种质保存。

复习思考题:

1、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概念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缺点?

2、限制生长保存的方法有哪些?

3、植物超低温保存的概念是什么?它的基本操作程序如何?

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运行

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运行 我国首座现代化的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内落成并于日前正式运行。它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收集和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最多的专业种质库,标志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框架体系建设完成,对于我国中药种质资源保存、药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药用生物安全将发挥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据了解,这座投资1200万元建成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护平台——“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设有1个保存年限45~50年的长期库、2个保存年限25~30年的中期库,可保存10万份药用植物种质。目前,药植所已首次系统、大规模开展了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已入库药用植物种质2万份,实现了对193个科1017个属种子的长期保存,保存期为50年。该种质库为开放性平台,面向全国开展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 同时,药植所还创建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技术体系,建立了大批种质生活力快捷、标准的检测方法;建立了种质入库干燥的技术;设计完成了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种质信息管理系统。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中药新药、植物药开发、优良品种选育的基因来源。为了永久保存历经了亿万年进化和积累的优良基因资源,满足中医药和天然药物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市场需求,药植所成立五十年来致力于“中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以肖培根院士为首的研究人员不懈努力下,对我国近8000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系统开展了收集、保存、调查、整理研究,已建成世界最大、最完整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平台,实现了对280科5282种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以活体形式保存了大批珍贵基因资源,其中,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物种243种,国外引进物种150种以上。目前,该所建于北京和云南、海南、广西三个分所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迁地保护、专业药用植物园,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覆盖了我国主要气候区,总面积达5000余亩。 药用植物园等迁地保护平台和离体保护平台“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框架体系建设的完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技术体系的构建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的空白。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珍稀濒危药用基因资源的物种数量和份数均达到亚洲第一、世界前列。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有丰富的栽培和野生植物资源,被认为是栽培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据初步统计,我国重要栽培作物有600 多种,其中粮食作物30 多种,经济作物约90 种,蔬菜120 余种,花卉140 余种,果树约150 种,牧草约50 种,绿肥约20 种。在现有作物中起源于我国或在史前已栽培的有237 种。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等原因,我国农业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和侵蚀,如野生稻、野生大豆及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在原生长地已很难找到;外来种侵袭使土生土长的植物物种数减少,加上大量病虫天敌的减少,使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业机械化和良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了大量地方品种被淘汰。在生产上种植的许多作物的骨干品种种质基础日趋狭窄,存在遗传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为此,近20 年来,作为拓宽育种遗传基础的源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研究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自动数粒仪。 如今,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根据作物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实行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与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保存策略。原生境保存是指在植物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地,使重要作物野生种及野

生近缘植物就地进行自我繁殖以保存种质。非原生境保存,即将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包括在低温种质库中进行的种子体保存、在种质圃中的植株保存、在试管苗种质库中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 种子保存技术有好多种,如低温储存技术。利用低 温种质库保存种子,除贮藏温度较低外,作为种质保存的种子,还须经过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密封包装等一系列入库保存前处理。还有离体种质保存技术,许多植物种质资源无法通过种子贮藏达到资源保存的目的,如椰子、油棕、咖啡等是顽拗型种子,它们或不耐干燥脱水和低温贮藏,或作物不产生种子,这种植物不能采用低温库种子贮藏的方式,只能通过种质圃,以植株或块根、块茎等活体方式在田间保存。它包括试管苗组织培养技术和超低温保存技术。 随着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的不断认识,国家对种质 资源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从“七五”以来,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1984 年建成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国家种质库1 号库(后改为国家种质分发交换库),又在在1986 年和1992 年建成了国家长期库和青海复份长期库。可见国家对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视。通过国家的科技攻关,我国种质资保存技术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家库已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和种子入库前处理技术。通过系统地研究,解决了各种作物的安全有效干燥条件

野生植物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 1. 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2. 仿生栽培:指利用野生植物的原始生境条件,通过优生抚育、人工播种、营养繁殖、剔除竞争种等人为措施,扩大其生长面积、种群规模和资源产量的一种半人工栽培技术。 3. 生态环境: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4. 自然保护区:指在不同的环境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包括陆地、水域和海岸。就地保护:指在其自然原生地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的措施。 5. 野生植物资源: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一定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野生植物,是在众多的植物中,经人类长期的生产、生存实践活动,而认识的具有各种特殊使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6. 生态适应: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并以其自身的变异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成为生态适应。 7. 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原料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的一群植物。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8. 踏查:是对调查地区或区域进行全面概括了解的过程。 9.果树植物资源:指一些能够提供鲜食、干果和作为饮料加工原料的经济植物 10.油脂植物:含油器官的含油量达10%的植物 11.系统研究法:是建立在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植物化学研究的科学积累和技术手段,采用植物分类,分布和植物化学等学科结合的一种开发新植物资源的方法。 12.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命形式,以及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多种相互作用的生态过程和所形成的各种生态体。 13.引种与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14.野生抚育:根据资源植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其生态或相类似的生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生态的平衡的一种资源植物仿生态的生产方式。 二:填空题 1. 在一下植物(银杉、银杏、三尖杉、人参、红豆杉、水杉、金钱松)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银杉、人参、水杉。 2. 地下器官的更新调查需要: 3. 1983 年在中国植物学会 50 周年年会上,吴征镒将植物资源分为5类,分别是:食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防护及观赏植物资源、植物种质资源。 4. 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路线调查,样调查。 5. 芳香油提取的三种方法: 6.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针对发展原料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产品的二级开发、针对发展新资源的三级开发。 7.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域可划分为:缓冲区、实验区、旅游区。 8.特种油脂的内涵:a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特殊,b用途特殊,c产地独特,d价值高 9.特种油脂的种类:高亚油酸,高亚麻油酸,高ve油酸,二十五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 1东北三宝是:人参、鹿茸、乌拉草 2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可再生性、易受威胁性、成分相似性、利用的时间性、用途的多样性_ 可栽培性、分布的地域性、价值的潜在性。 3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_中华猕猴桃_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且现已被驯化。 4野生抚育的基本方法有:禁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生栽培。 5写出一种我国特有的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植物:银杏、水杉、攀枝花苏铁、银杉等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项目年度总结交流会在厦门召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承办的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项目年度总结交流会,2008年3月14-16日在厦门召开。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许增泰处长,农业部科教司陈彦宾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旭副院长、科技局李建萍处长,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所长、王述民副所长,茶叶研究所江用文副所长,草原研究所王育青副所长,福建省科技厅郭运孝处长、农业厅程书田处长、农科院刘波副院长,以及来自全国91个单位的258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许增泰处长充分肯定了项目在植物种质资源政策法规、规范标准、资源保护、整理整合、信息共享、实物共享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对项目2008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陈彦宾处长对项目工作表示满意,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协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刘旭副院长要求各子项目进一步加强管理,全面总结平台工作,加强交流,填平补齐,整体推进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万建民所长代表项目主持单位感谢科技部、农业部的长期支持,感谢项目参建单位和专家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表示作物科学所将认真组织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圆满完成项目任务。 王述民研究员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年度进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曹永生、江用文和王育青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牧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各参建单位分别汇报了各自任务完成情况和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多

样性图谱编制进展,并就项目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涵盖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林木(含竹藤花卉)种质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热带作物种质资源、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及牧草植物种质资源。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持,包括农业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国科学院下属的331个参加单位,参加人员达2630人,其中高级职称938人。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办法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办法 产品型号:TPZY-CV2.0 产品简介: 种质资源管理系统又称种质资源库管理系统软件、种质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种质及中间材料等育种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条形码或电子标签为每一份种子建立唯一标识,实现育种资源的动态出入库管理与预警提醒、远程查询检索,促进育种资源的妥善保管。 中国最早贮藏种子的方法是将晾晒干燥后的种子,装在纸袋或布袋内,放入带盖的小口缸或瓦罐里,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作为吸湿剂,置于阴凉处保存。印度、埃及等国也采用过类似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苏联等国相继建造了用空调设备控制温、湿度环境的贮藏室。中国从1975年起筹建种质资源库,广西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库于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种质库于1984年相继建成,均已先后投入使用。一些国家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正致力于采用超低温(-196℃的液态氮)冷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新技术,以期达到长期贮藏种质的目的。 产品分类: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5类:①超长期贮藏库,温度-18℃,相对湿度40%左右,贮藏期为50年。②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30年以上;③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15年左右;④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1~3年;⑤普通种子库,采用自然或机械通风调节库内温度,种子贮藏期为3~6个月。超长期贮藏库、长期贮藏库、中期贮藏库和短期贮藏库都需配备制冷除湿设备。中国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材料分两级保存。长期保存的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长期库贮存。中期保存的材料由各地方农业科学院(所)或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中期库保存。长期库向各中期库提供更新用种;各中期库除向长期库提供贮存种子外,还向育种者提供研究材料。短期库可作为各省市种子公司用以保存优良种子的库房。普通种子库为保存第二年生产用种的库房。

植物种质资源

第五节 植物种质资源 按照遗传学的观点,每一个植物种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均应视为不同的种质。这里主要指的是有价值的植物的种质资源。各种有用植物均归属于不同分类等级的科、属、种,往往具有大量的近缘属种,长期栽培的植物,由于人为的定向培育而有不同程度的特化,与其野生类型的不同栽培区域形成的变型,往往具有不同的种质特性,这些种质资源的收藏、研究对人类的利益十分重要。如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水稻研究中心都建立了收藏种质的“种子库”、“种子银行”,利用不同种质进行杂交育种,获得矮杆、抗性强、蛋白质含量高、高产的新品种,取得了绿色革命的成功。当今由于植被的破坏,种质的损失已越来越严重,有许多植物种类正处于濒危状态,所以重视植物种质的保护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就担负着保护种质资源的重大责任。 全省农作物品种或品系,据以往不完全统计有6455个。其中省内地方品种2787个,省内育成的339个,省外引进的2161种,国外引进的1168个。历史上极负盛名的有宿州? ? 4 3 5

市的“夹沟香稻”和皖东的“明光绿豆”等。 安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有37种,其中属2级保护的有12种,属3级保护的25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按国家规定,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科研或经济上有较重要意义的濒危或渐危的种类,安徽有12种。 〔小勾儿茶B e r c h e m i e ll a w i l o s n i i N a k ai〕 鼠李科(R h am n a ce ae)落叶阔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叶纸质,互生,椭圆形,顶生聚伞总状花序,花淡绿色,萼片、花瓣和雄蕊均为5个。 产安徽霍山县马家河1010米及绩溪县清凉峰等地,多散生,绩溪清凉峰有成片分布。总存数约数百株。分布区极为狭窄,仅湖北兴山地区有少量生长。现仅南京中山植物园等单位有试验性引种。 少型属种,共2种。为东南亚植物区系的特有种,也是中国特有种。该种对研究植物分类和区系有一定价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根可入药,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舒筋络、散瘀、止痛的功效。 〔连香树C e r c i d i p h y ll u m j a po n i c u m S i e b e t Z u c c〕 连香树科(C e r c i d i p h y ll a ce ae)落叶阔叶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达2米多。其叶形颇似扑克中的“红桃”。叶色春紫、夏绿、秋黄。 安徽歙县、绩溪、黄山、岳西、金寨、霍山等地有分布,多散生。安徽金寨县白马寨、天堂寨及霍山县青枫岭等地有成片分布。多见于650~1450米的湿润沟各两侧混交林内。少量“就地保存”于自然保护区之中。 该种为白垩纪遗树种。少型科种。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有重要科学价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木材结构细致,为优良材用树种。也是较珍贵的绿化观赏树种,叶含焦性儿茶酚,其果主治小儿惊风抽搐、肢冷等症。 〔独花兰C h a n g n i e n i am o e n a C h i e n〕 兰科(O r c h i d a ce ae)多年生草本。高10~18厘米。假鳞茎广卵形,肉质,顶生、叶具细而长的柄。花葶以假鳞茎顶部生出,直立,独生一朵花,淡紫色,花瓣较宽,唇瓣沿蕊柱基部着生,唇盘上具有5枚附属物。 产安徽歙县、祁门、金寨等地。多星散分布,资源较少。垂直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生长在林下沟各旁阴湿处。少量野生植株“就地保存”于自然保护区中。 独花兰为单型属种,又是兰科中原始类型。在植物系统分类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珍稀的观赏植物,假鳞茎可药用,治扁桃腺、毒蛇咬伤等。 〔香果树E m m e n op t e r y s h e n r y i O l i v.〕 茜草科(R ub i a ce ae)落叶阔叶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约3米。叶色翠绿,叶柄绿色透红。花如喇叭状,初开白色,继而淡黄色。圆锥状花序,花略有香味,有的萼片发育成叶状,粉红色。果熟时还不脱落。 产安徽歙县、绩溪、黄山、祁门、休宁、太平、广德、宣城、泾县、岳西、潜山、舒城、金寨、 ? ? 3 5 5

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

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山东省森林资源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林木遗传多样性资源和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森林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遗传材料。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纳入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保障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事业发展经费。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科学技术、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农业、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持林木种质资源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对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六条林木种质资源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 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因科学研究、良种选育、林木种质资源更新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依法报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应当明确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保护利用区域、保护利用方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查清林木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生长状况,并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档案。

201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C) P12 A、季节性特点 B、空间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时间性特点 2.西南区的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有()(B)P18 A、党参、甘草、半夏 B、黄连、贝母、厚朴 C、枸杞、人参、何首乌 D、雪莲、肉苁蓉、伊犁贝母 3.西洋参的原产地是()(D) P26 A、英国 B、印度 C、芬兰 D、美国 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成()(B)P26 A、2个 B、3个 C 、4 个 D、5个 5.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 (A) P28 A、相关性 B、相异性 C、排斥性 D、融合性 6.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B) P69 A、巴西 B、中国 C 、美国 D、哥伦比亚 7.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特点的是()(C) P21-25 A、易受威胁性 B、成分的相似性 C、不可栽培性 D、可再生性 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数目公式n=V2 /P2中的V代表()(C)P41 A、所需要的样方数 B、要求的标准差 C、所测得的标准差 D、所测得的样方数 9.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是()(A) P28 A、零级开发 B、一级开发 C、二级开发 D、三级开发 10. 热量条件、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统称()(A) P57 A、气候 B、生境 C、季节 D、环境 11. 世界上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是()(D) P79

A、南非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12. 阳坡分布的植物为()(B)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13.缓冲区的周围最好划出相当面积的() (D) P69 A、核心区 B、休憩区 C、旅游区 D、实验区 14. 野生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主要针对的是()(C) P26 A、发展面积 B、发展原料 C、发展资源产品 D、发展产量 15.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常用种类”属于() (A)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较常用种类”属于() (B)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一般民间利用”属于() (D)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 公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所计算的是()(B) P44 A、年允收量 B、经济量 C、单株产量 D、单位面积产量 19. 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名花之一是() (B) P390 A、合欢 B、杜鹃 C、茉莉 D、鸢尾 20. 宁夏枸杞的药材商品名是()(C) P128 A、茨果子 B、明目子 C、枸杞子 D、茄果子 21. 野生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手段侧重于()( D) P28 A、工业生产方式 B、可持续利用性 C、农学和生物学方面 D、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 22. 阴坡分布的植物为() (A)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23. 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 (A) P32(2.3)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李金鹏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长春130118)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种类。为了充分开发利用丰富野生植物资源,并能做到合理的采挖,持续利用,必须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掌握调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种类、贮量和生态地理分布规律等。本文研究野生资源植物传统的调查方法,引进现代技术,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调查方法。 关键词:野生植物;调查方法;取样技术;3s技术; The wild plant resources survey method Li jinpe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rticulture courtyard,changchun130118) Abstract: China has a vast, complex and diverse natural conditions, is rich in species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order to fully develop and utilize a rich wild plant resources, and can do the excavation of a reasonable, sustainable use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must be research, types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to master the survey areas, storage of, and ec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the traditional survey methods,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to adapt to the times shap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Keywords:wild Plant sresoure; Survey methods; Sampling techniques;"3s" technology; 1 调前的准备工作 调查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完成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任务的重要基础,明确调查的范围、调查内容,调查开始前搜集和分析有关资料,准备调查工具,调查方法,制定调查的计划的过程。 1.1确定调查内容 植物资源调查,内容可多可少,取决于调查目的和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在调查内容上通常有以下三种范围: 调查本地的全部植物资源。当一个地区从来没开展过植物资源调查时,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以提供一份本地区的植物资源名单。 调查本地某一类或某几类植物资源。这样做,通常是根据本地某项经济要求或根据调查者本人的愿望而确定的。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一)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一) 论文关键词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引种驯化;驯化原理论文摘要在分析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遵循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及园林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能为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我国地大物博,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高等植物约3万种,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达6000种以上。我国不仅原产观赏植物种类繁多、品质优良,而且观赏植物栽培有极其古老的历史,早在公元前11至公元前7世纪的西周,我国劳动人民已在园圃中培育花木了。尽管如此,在我国城市绿化中,应用的植物种类并不多。如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一般为200~300种,上海有近400种。而且,除了生境条件极特殊的区域,如热带、寒带或干旱地区外,全国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没有很明显的区别,植物材料单调、雷同,造成千城一面的状况,这与植物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1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现状 1.1家底不清,保护不力 我国丰富多彩的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尚未得到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即资源家底还未摸清。目前,不论野生还是栽培的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均由于多种原因而面临许多种类散失和濒于绝灭的严重威胁。野生的如兰属和金花茶系的某些种、变种、变型,栽培的如凤仙花品种,均为最突出的例证1]。因此,进一步开展资源考察,摸清家底,加强保护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做了些保护和管理工作,收到一定效果。如金花茶20世纪80年代由林业部通令全部种类一律禁止出口,后经再度修改,有些种类已对外开放,并在广西设立金花茶保护区与基因库,在洛阳建立中国洛阳牡丹基因库,在武汉建立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等。 1.2科技落后,盲目引种 ①我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虽很丰富,但大量可供观赏的种类却久居深山无人问,仍处于野生状态,未被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我国育种水平还相当落后,如我国是山茶属的起源和分布中心,有不少优良茶花的传统品种和新品种,但与美国、日本、新西兰等茶花育种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极大,现国际茶花协会登录的品种达2.2万个,而我国山茶栽培品种仅300多个,云南山茶140多个。②有盲目从国外引种的趋势,尤为严重的是我国缺乏对野生植物开发利用的深入研究。各地开发利用缺乏技术支撑,很多个体经营者直接从山上挖掘野生植物;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缺乏长远的眼光或追求短期的政绩效应,造成资源的极大破坏,无异于杀鸡取卵。 1.3“产用研”脱节 ①科研与生产脱节。由于科研体制问题,当前科研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生产相脱离,为科研而科研,通常是论文发表或课题结题之后就束之高阁,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②生产与应用脱节。生产者由于技术、投入或风险等原因,无力也不愿进行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随大流,生产“大路货”;而设计者在园林设计中力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应用尽可能多的植物种类来创造园林景观,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又因为植物应用的新材料、新品种的缺乏逼迫修改设计方案。 2野生观赏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态、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2]。要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首先要有丰富的植物材料。因此,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当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既能丰富园林植物种类,克服各地园林植物种类单调,又能突出地方特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1丰富植物种类,提高城市品位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发展趋势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发展趋势 5月12日,全国林木种苗工作会议在广西桂林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林木种苗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对下一步林木种苗工作进行部署。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当前要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种子法》。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种子法》宣传,要抓紧配套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完善地方法规、规章。要强化种苗管理机构行政执法职能,做好执法委托工作。要加强执法检查,建立部门协同执法机制,加大种苗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二是切实抓好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各地要及时公布本地主要造林树种种苗生产供求信息,要搭建种苗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种苗交易市场的作用,要加强有效引导,搞好种苗产量预测,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及时调剂种苗余缺。 三是扎实做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工作。各地要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全面摸清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开展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确定工作,建立林木种质资源身份证制度,形成标准化的保存体系。“十三五”期间将完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主库)建设,加强野生植物、珍稀植物、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 四是进一步强化国家重点良种基地管理。根据造林绿化用种情况调整树种结构,推进针叶树种种子园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和矮化丰产技术,推进经济林树种基地加强优良新品种选育,抓住国有林场改革的契机解决基地人员的后顾之忧,开展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负责人或技术人员挂职锻炼试点,加强技术协作组建设。 五是全力推进林木品种审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林木品种审定制度,建立林木良种退出机制。尽快建立林木良种指纹图谱数据库系统。修订《林木良种审定规范》等相关标准,完善林木品种审定标准体系。加大林木品种审定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人员业务水平。 六是深入开展林木种苗质量监管。各地要加强林木种苗生产、流通、使用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落实标签、档案、检验等制度。要强化种苗质量抽查工作,加大对质量不合格单位的后处理力度。 七是积极探索国有苗圃改革模式。进一步摸清国有苗圃现状,对国有苗圃进行登记造册,出台《国有苗圃改革指导意见》。 八是努力拓宽种苗社会化服务空间。要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县种苗社会团体加强服务、提供咨询的作用,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和重点县种苗信息网络发布信息、互通有无,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苗农参与的方式,支持和鼓励区域性的种苗交易活动。

植物种质资源1

植物种质资源 第五节植物种质资源 按照遗传学的观点,每一个植物种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均应视为不同的种质。这里主要指的是有价值的植物的种质资源。各种有用植物均归属于不同分类等级的科、属、种,往往具有大量的近缘属种,长期栽培的植物,由于人为的定向培育而有不同程度的特化,与其野生类型的不同栽培区域形成的变型,往往具有不同的种质特性,这些种质资源的收藏、研究对人类的利益十分重要。如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水稻研究中心都建立了收藏种质的“种子库”、“种子银行”,利用不同种质进行杂交育种,获得矮杆、抗性强、蛋白质含量高、高产的新品种,取得了绿色革命的成功。当今由于植被的破坏,种质的损失已越来越严重,有许多植物种类正处于濒危状态,所以重视植物种质的保护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就担负着保护种质资源的重大责任。 全省农作物品种或品系,据以往不完全统计有6455个。其中省内地方品种2787个,省内育成的339个,省外引进的2161种,国外引进的1168个。历史上极负盛名的有宿州?354? 市的“夹沟香稻”和皖东的“明光绿豆”等。 安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有37种,其中属2级保护的有12种,属3级保护的25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按国家规定,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科研或经济上有较重要意义的濒危或渐危的种类,安徽有12种。 〔小勾儿茶BerchemiellawilosniiNakai〕 鼠李科(Rhamnaceae)落叶阔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叶纸质,互生,椭圆形,顶生聚伞总状花序,花淡绿色,萼片、花瓣和雄蕊均为5个。

产安徽霍山县马家河1010米及绩溪县清凉峰等地,多散生,绩溪清凉峰有成片分布。总存数约数百株。分布区极为狭窄,仅湖北兴山地区有少量生长。现仅南京中山植物园等单位有试验性引种。 少型属种,共2种。为东南亚植物区系的特有种,也是中国特有种。该种对研究植物分类和区系有一定价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根可入药,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舒筋络、散瘀、止痛的功效。 〔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SiebetZucc〕 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落叶阔叶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达2米多。其叶形颇似扑克中的“红桃”。叶色春紫、夏绿、秋黄。 安徽歙县、绩溪、黄山、岳西、金寨、霍山等地有分布,多散生。安徽金寨县白马寨、天堂寨及霍山县青枫岭等地有成片分布。多见于650~1450米的湿润沟各两侧混交林内。少量“就地保存”于自然保护区之中。 该种为白垩纪遗树种。少型科种。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有重要科学价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木材结构细致,为优良材用树种。也是较珍贵的绿化观赏树种,叶含焦性儿茶酚,其果主治小儿惊风抽搐、肢冷等症。 〔独花兰ChangnieniamoenaChien〕 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草本。高10~18厘米。假鳞茎广卵形,肉质,顶生、叶具细而长的柄。花葶以假鳞茎顶部生出,直立,独生一朵花,淡紫色,花瓣较宽,唇瓣沿蕊柱基部着生,唇盘上具有5枚附属物。 产安徽歙县、祁门、金寨等地。多星散分布,资源较少。垂直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生长在林下沟各旁阴湿处。少量野生植株“就地保存”于自然保护区中。 独花兰为单型属种,又是兰科中原始类型。在植物系统分类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珍稀的观赏植物,假鳞茎可药用,治扁桃腺、毒蛇咬伤等。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优树标准及选择方法

优树标准及选择方法 优树是优良的育种材料。采用优树来建立无性系采穗圃或种子园,为造林提供繁殖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高的遗传增益。因此,优树的选择、测定、利用,是提高林业生产力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1 术语 1)优树:在生产量、树形、抗性或其它性状上显著地优越于周围林木,经过评选确认具体良好表型的优良单株树木。 2)候选树:评选优树时的待选树木。 3)对比树:与候选树生长在同一林分,生长立地和树龄相同或接近,在评选优树时作为比较的仅次于候选树的优势树木。 4)精选树:通过子代测定证实是遗传型优良、配合力良好的优树。 2 优树标准 2.1 用材树种优树标准 2.1.1生长指标 单株材积的大小,直接反映在树高和直径的生长量上,而直径对材积的影响最大,但由于树高受遗传因素控制效应较直径大,所以在选优时较注重树高性状的选择。对树高特别大的个体。材积比对比树大30%便可入选。另外,在群体中,由于冠幅的大小影响了单位面积株数,乃至影响了单位面积和蓄积,因此,与冠幅有关系的有关性状如分枝角度、侧枝粗细等也作为选择评定指标。

2.1.2 形质指标 1)冠型:树冠匀称,冠幅较窄,顶端优势强,最好是尖塔形、圆锥形或长卵形; 2)干枝与树枝:主干单一,干形圆满通直,分枝细,枝下高不小于树干总长的1/3,树木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3)树皮与木材纹理:树皮较薄,纹理通直,出材率高; 4)木材品质:木材容量、管胞长、早晚材比例、心材比值与色泽等都影响木材利用价值,应按选择目标制定相应的标准。 5)开花结实:尽可能选择见到开花、结实的单株。 2.2 经济树种优树标准 经济树种利用对象主要是果实、种子、树皮、内含物或分泌物。选择经济树种优树应主要把目的树种产品产量、品质和抗性等三方面的性状作为选择的指标,并制定其标准。 1)树体发育好,树冠开放、树形匀称,发育正常,结实空间较大,生长良好; 2)产量高,发枝力强,果枝较粗且多,座果率高,丰产稳产; 3)产品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果实(种子)壳(皮)薄,易脱粒,出籽率高,含油量高; 4)抗性强,适应性广,果实耐储藏; 5)具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状或某些可利用的性状,较现有栽培品种明显优良,如产脂量大,特别早熟等等。 3 优树选择程序

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附表1

附表1 野外植物物种资源样方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名)日期: 样方号:经纬度:E N 坡向:坡度:坡位:海拔:m 样方面积:m×m生境:干扰: 群落类型及组成:调查人:表格编号: 注:(1)群落类型为:乔木、灌木、草本层主要的物种组成;(2)生境:石/土山、沟谷、山脊、村边、路旁等;(3)层次:乔木层、灌木层、 —1—

草本层;(4)数量:物种的株(木本)、丛(草本)数;(5)物候期:花期、果期等;(6)盖度:直接填百分比数值;(7)生态位置:建群种、优势种、寄主等;(8)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及潜在的威胁。 附表2 野外植物物种资源样线(带)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名)日期: 样线(带)号:样线(带)长度:m宽度:m路线: 起点:E N 终点:E N 海拔:/ m 生境: 干扰:群落结构及组成:调查人:表格编号: —2—

注:(1)群落结构为: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组成物种;(2)生境:石/土山、沟谷、山脊、村边、路旁等;(3)数量:株(木本)、丛(草本)数;(4)盖度:直接填百分比数值;(5)物候期:花期、果期等;(6)生态位置:建群种、优势种、寄主等;(7)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及潜在的威胁。 附表3 植物物种资源访谈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日期: 被访谈人姓名:性别:职业:民族:文化水平:年龄: 调查人:访谈地点:访谈时间:表格编号: —3—

注:(1)分布面积:写出分布大概面积;(2)用途:药用、观赏等;(3)利用方式:民间、企业等;(4)物候:开花、结果时间;(5)生境:路边、林下、山坡等;(6)保护管理现状: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附表4 植物物种资源贸易市场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日期: 市场名称:被调查摊位:摊位性质:被调查人:联系方式: 调查人:访谈地点:访谈时间:表格编号: —4—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及特点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及特点 林木种质资源库是指以植物种质资源为保护对象的保存设施。至1996年, 全世界已建成了1 300余座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 在我国也已建成30多座作物林木种质资源库。种质入库保存类型也从单一种子形式, 发展到营养器官、细胞和组织, 甚至是DNA 片段等多种形式。保护的物种也从有性繁殖植物, 扩展到无性繁殖植物及顽拗型种子植物等。因此, 近年来新建的印度国家种质库和扩建的美国国家种质库, 都属于综合型保存设施, 包括低温保存库、试管苗保存库和超低温保存库等。虽然IBPGR (International Board for Plant GeneticResources)曾推荐林木种质资源库的设计指南,但由于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且目前我国还没有林木种质资源库设计与建设规范,致使部分建成的林木种质资源库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贮藏冷库的环境参数达不到设计要求;保温层没有形成封闭的整体,出现“冷桥”; 0℃以下的贮藏冷库地坪没有采取防冻措施,地面冻胀,出现裂缝等,导致运转效率不高, 有的甚至还不能运转。目前有关讨论介绍商业冷库建造技术的文章不少,而专门讨论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设计与建设报道却很少。随着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单位正在筹备建设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 以作为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的基础平台。为此,有必要就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及特点、设计原则和技术参数要求,以及建设经验作一概述,这对建设好我国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及特点: 种质是所有携带遗传物质的活体, 对于植物来说, 不仅包括种子, 还包括植株、根、茎、胚芽和细胞等等, 甚至是DNA 片段。依据保存种质对象的不同,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具有生态、物质资源、遗传基因、文化四大功能,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大力培育、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化,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从而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领土广阔,全国有脊椎动物6000多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除此之外,我国有许多特有的野生动物,其中:特有的兽类86种,鸟类80种,两栖类163种,爬行类126种。例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南虎、羚牛、藏羚羊、褐马鸡、绿尾虹雉、白鳍豚、扬子鳄为我国特有动物;全国约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特有植物种类约万余种,如水杉、银杉、台湾杉、百山祖冷杉、珙桐、银杏、香果树等,均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

植物种类。 二、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困境 虽然,我国在野生动植物数量上让世人瞩目、羡慕。但是,如今中国的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极度减少,物种衰退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 第一,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资源过度利用,特别是商业目的的贸易活动使大量野生动植物遭到捕杀、破坏。第二,由于经济的繁荣带动着石油时代的继续发展,全球气候问题直接影响着地球生态类型的变异和瓦解。第三,我国人口压力逐渐增大,大量占用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第四,我国公民的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普遍缺乏,与野生动物为敌并随意加以捕杀或者随意破坏其栖息地第五,生物入侵也是导致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与消失的重要因素,我国主要是外来草本植物的入侵,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的和谐,使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逐渐破碎化与丧失。 三、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许许多多的威胁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来说都是挑战。由于我国在保护野生动植物这方面的工作起步晚,已经造成了大量野生物种的灭绝,加上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使得我国野生动植物生存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得补救措施,使这一严峻形势的得到一些缓和。

使用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珍稀濒危树种

使用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珍稀濒危树种 利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是维护森林物种基因库的核心,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证,不过近年来由于人类的活动,对林木种质资源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破坏,造成野生树种资源量呈锐减趋势,生存空间狭窄,有些正在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因此使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让这些珍稀濒危树种“回归”,是当代必须要做的事情。 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两条,其一是让这些珍稀濒危树种以种子的方式保存下来,而不至于灭绝,其二是提高良种使用率,在有效保护这些林木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林木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而过去几年,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在抢救林木种质资源方面,成绩显著,因此现在使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开展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保护,为珍稀濒危树种“回归”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目前我国很多的珍稀濒危树种都分布在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内,因此要让这些珍稀濒危树种得到及时的保护,首先就是要做好原地的保护工作,通过建立保护区,以及依靠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来展开保存工作,有效提高珍稀濒危树种的保护效果。另外,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的应用,也有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比如林业部门对这些采集到的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展开研究繁育工作,并将将它们栽植到自然的分布区,以扩大其种群数量,逐步解除其濒危状态,促进珍稀濒危树种的回归。 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主要有原地保存、异地保存和设施保存3种方式。

设施保存的场所又称林木种质资源库或林木种子标准样品库,英文意译为”种质银行“,是当前最有效、最安全的保存方式,它包括种子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及种质离体保存等方法。种质库保存以种子为主体的作物种质资源及其近缘野生植物,这些材料可随时提供给科研、教学及育种单位研究利用及其国际交换。林木种质资源库在接纳到种子后,需对种子进行清选、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等入库保存前处理,然后密封包装存入-18℃冷库。托普云农已为广大科研院校、教育及育种单位研发建设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助力种质资源保存工作。 一、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库的意义: 为了发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十几年甚至数十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对于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为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3类: ①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左右,贮藏期为30年以上; ②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40~60%,贮藏期为5-15年左右; ③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3-5年; 二、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库库体要求: 1.库体五面采用聚氨酯双面彩钢保温板(厚度100mm)。 2.保存库保温门:开一扇800mm宽×2000mm高大门,每扇门开启方式为外单开启,确保内部开启优先(在外部锁闭情况下仍旧确保内部能够直接开启,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