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制造业市场竞争状况报告完整版

合集下载

2009年河北工业竞争力报告_加快河北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

2009年河北工业竞争力报告_加快河北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

·46·
2009 年第 5 期
件厂商因处于产业下游,利润较薄,也受到明显冲 击,而我省拥有产业一体化优势的天威保变、英利 绿色能源则一枝独秀。在天威、英利的带动下,2008 年保定市160多家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创造了逆势 增长的奇迹,其中,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 46%;实现利税30亿元,同比增长44%;出口创汇9.8 亿美元,同比增长8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6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35.4% , 工 业 增 加 值 贡 献 率 超 过 15%,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①由 于新能源产业优势的凸现,保定市被科技部认定为 唯 一 的 国 家 级 新 能 源 与 能 源 设 备 产 业 基 地(2003 年)、国家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被国家发 改委授予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还被 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为全球50个低碳城市发展项目 试点之一。
2009 年 9 月 河第北3经0 贸卷大第学学5 期报(双月刊)
●区域经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Trade
Sep.2009 200V9o年l.3第0 N5 o期.5
2009年河北工业竞争力报告
—— —加快河北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
课题组 2009年河北工业竞争力报告
出于对新能源产业前景的巨大信心,各省纷纷 从自身资源条件出发,拟订目标宏伟的新能源开发 规划。例如,工业大省江苏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保增 长、促发展、调结构的战略先导产业,率先出台了 《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三年实现 收入4 500亿元的目标,光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风 力发电未来将造“海上三峡”。杭州把新能源尤其是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打 造“天堂硅谷”的重要部分,正在编制的《太阳能光 伏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09-2013)》,以2008年 为基数,争取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三年翻两番,五 年上台阶,意欲建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 低碳城市。按照江西省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到2012 年全省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 500亿元,成为全省 重要的支柱产业,将江西打造成全球重要的光伏产 业生产基地。按照《青海省太阳能产业发展及推广 应用规划(2009-2015年)》,2015年建成完整的光伏 产业链,其工业增加值将占全省总量的26%,成为促 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沈阳已经启动我 国最大的风能装备制造基地,产值超百亿元。

2009年中国挖掘机市场运行情况简析及2010年展望

2009年中国挖掘机市场运行情况简析及2010年展望

2009年中国挖掘机市场运行情况简析及2010年展望2009年中国挖掘机市场与2008年相比增长超过20%,全年新机销售量已超过9万台,销售额超过500亿元,刷新了国内挖掘机年度销量记录。

从1995年以来,国内市场对挖掘机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内销量从1998年的8 753台,增长至2009年的超过9万台,10年增长近10倍。

2009年国内挖掘机市场持续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相对于销量基数较低的2008年下半年,2009年下半年淡季旺销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比增速在第四季度甚至达到1倍以上(见图1)。

四川、江苏、安徽、山东和湖北5省位居全国销量前五,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和施工项目的增多,对挖掘机的需求量也正逐年增大,其中陕西、黑龙江、湖南和青海等地同比增长率达到50%以上,是变化较大的几个省份。

国内挖掘机销量高速增长主要有3个原因。

其一是工程项目作业的需求,国内大量的工程项目上马,广泛使用挖掘机作业以提高施工效率,带来了挖掘机市场容量的爆发。

其二是用户结构特点与挖掘机投资回报率较高。

国内逾七成挖掘机的购买者是个体户,中小型挖掘机较低的资金门槛要求以及挖掘机的投资回报率较高为个体购买者提供了适当的激励。

第三则是对于进口二手挖掘机控制的加强。

对进口二手机的管控不断加强与出口相比,中国每年进口挖掘机的数量就要大得多,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二手挖掘机。

2008年我国挖掘机进口3.4万台,月均进口2 857台。

在海关数据中,进口新机和进口二手挖掘机使用同样的代码,据统计2008年进口的3.4万台机器中,大约有2.8万台是二手挖掘机。

根据《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重点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对旧轮胎式挖掘机、旧履带式挖掘机和旧其他挖掘机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

为切实做好旧挖掘机进口管理工作,各机电办需认真核实申请进口材料。

2009年商务部、质检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发文出台新政策将二手挖掘机列入重点旧机电产品目录,取消原各省、市机电办发放旧挖掘机自动进口许可证的权限,统一归商务部审批,并严格按照《进口二手挖掘机验收规范》的关键要点执行。

200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200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200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8日】【来源:装备司】【字体:大中小】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汽车市场从2008年8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汽车工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2009年,在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汽车产销稳定增长,市场需求结构得到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扩大,企业技术改造能力增强,汽车摩托车下乡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汽车战略稳步推进。

一、汽车产销量超1360万辆,产销量已居世界第一2009年2月份,我国汽车市场结束下滑势头,产销量逐步回升,从3月份开始产销量月月超过百万辆,全年汽车产销、乘用车产销实现双双超过千万辆的历史性跨越。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全年累计生产汽车1379.10万辆,同比增加48.3%;销售汽车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2%,相较我国2002年汽车销售同比增长37%的历史记录高近10个百分点;产销增幅同比提高了43.3个百分点和39.6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产销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4.1%和52.9%;商用车产销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同比增长33%和28.4%。

其中,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2.47万辆和141.36万辆,同比增长145%和92%。

2009年,汽车销售环比、同比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1~4季度汽车销售环比增长分别为24.8%、27.8%、4.1%、11.8%,同比增长分别为3.6%、31.6%、73.8%和85.6%。

(汽车产销情况详见附图1~4)二、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市场需求结构得到优化在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的作用下,2009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719.55万辆,同比增长71.3%;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69.7%,占汽车销售市场的52.7%,同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200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升0.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7%,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

农产品(13.51,0.02,0.15%)生产价格下降2.4%。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二手住宅价格上涨2.4%;房屋租赁价格下降0.6%。

表1: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0.7 -0.9 -0.3食品0.7 1.0 0.1其中:粮食 5.6 5.7 5.5肉-8.7 -8.5 -9.2禽及其制品油脂-18.3 -17.9 -18.81.5 1.32.0鲜蛋15.4 15.0 16.7鲜菜9.1 9.0 9.5鲜果烟酒及用品 1.5 1.7 1.3衣着-2.0 -2.2 -1.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0.2 0.3 0.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2 1.1 1.5交通和通信-2.4 -2.7 -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7 -1.2 0.6居住-3.6 -4.6 -1.5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5万人。

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2009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发布

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2009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发布

合 性 质 量 明 显 改 善 ,研 发 投 入 力 度 继 续加 大、 自主创新 能力和新产 品开发
能 力不 断 增 强 等 特 点 。 据 悉 ,加 入 W TO 以 来 , 为 适 应
更 加 激 烈 的 市 场 竞 争 ,我 国制 造 业 企 4 采 用 国 际 标 准 和 国 外 先 进 标 准 的 力
应对 了国 际金融危机 带来 的冲击 , f J n L商 品 柃 验 合 格 卒 、 研 究 与 试 验 发 _ l
快 转 变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 经 济 增 长 质 量 展 经 费 比 重 、新 产 品 销 售 比 重 等 5个 稳 步 提 高 。 据 对 全 国 2 万 多 家 制 造 统 计 指 标 的 得 分 与2 0 年 相 比 分 别 增 根 5 08
度 不 断 加 大 。全 同 千 户 重 点 工 业企 业 喷 量 倩 息 网 统 计 结 果 显 示 , 0 9 我 20年
国制 造 业 采 用 国 际标 准 和 国 外 先 进 标
准 生 产 的 产 品 产 值 的 比重 为 6 . 3 3 1 %,
比 20 年提 高 了 4 0 08 . 2个 百 分 点 ,2 9 个 制 造 行 业 中 , 5个 行 业 采用 国 际标 2
计 5 0 0多 亿 元 , 增 长 率 为 1 . 0 70 7 %, 3
新 产 品 销 售 收 入 占主 营 业 务 收 入 的 比
重 趟 过 2 %,比 2 0 年 提 高 _ . 2个 0 08 = 4 广1
百 分 点
2 个行业指 数有所提升 2
从 2 个 制 造 业 行 业 来 看 , 2 行 9 2个
至 0. 3 2 %。
此 外 ,全 国 大 中 型 制 造 业 企 业 研

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

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

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09年8月26日)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工业增速下滑势头得到遏制,企稳回升态势趋于明朗,工业整体运行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一)工业增速见底回升,企稳向好态势更加明朗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尽管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6个百分点,但从月度数据看,1-2月增长3.8%, 3、4、5三个月增速回升到8.3%、7.3%和8.9%,呈现出止跌回升的运行态势,6、7两个月增速进一步达到10.7%和10.8%,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1、轻工业运行相对平稳,重工业回升态势明显。

前7个月,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1%和7.2%,其中7月份增长9.2%和11.3%。

轻工业主要受消费刚性需求拉动,运行比较平稳, 7月份增速较1-2月回升2.7个百分点;重工业在经历半年多的调整后,去库存化基本完成,加上中央政策拉动,运行状况得到改善,7月份增速较1-2月回升8.6个百分点。

2、效益下滑状况有所改观,多数行业利润实现增长。

上半年,全国上报工业效益的22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万亿元,由1-5月下降0.3%转为增长0.4%;实现利润8941亿元,同比下降21.2%,降幅比一季度缩小11个百分点,比1-5月缩小3.4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利润同比上升,有27个行业利润增幅比1-5月回升或降幅缩小。

3、东、中部地区回升加快,西部地区保持较快增速。

1-7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3%、7.3%和13.2%,其中7月份增长9.5%、11.8%和15.2%。

前7个月,工业增速超过10%的有江苏、山东、辽宁、天津、重庆等13个省份,仅有两省市为负增长,7月份所有省份工业增速均实现正增长。

2009年1至11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

2009年1至11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

2009年1至11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一、09年汽车工业走势1、总体评述A. 11月车市火爆11月有21个工作日,比10月多4天,比去年同期多1天,可以生产更多的乘用车。

因此11月份广义乘用车生产较大的超过9月份,这也是乘用车市场的波动规律。

在汽车营销用的周转库存不足的情况下,从今年2月以来,销量基本上是由产量决定的。

虽然11月10日的油价上涨,由于政策到期和通胀预期较强,与此同行的是流感疫情的较强,因此11月车市有较强的需求支撑,市场火爆在年末升级。

11月厂家销量创新高的原因是市场火爆、供应链进一步拉升,厂家增长结构更加均衡带来的结构性增量、产能逐步拉升带来的紧俏车型增量、经销商拼返利的年末冲量需求。

虽然有大雪封路和产能不足等制约,但影响不大。

从终端零售看的11月市场极为火爆,零售超出9月的旺销水平。

形成与08年同期的低谷的截然不同的峰谷之差,这也是世界少见的高增长。

B. 12月车市仍将很强12月有23个工作日,比11月多2天,比去年同期多1天,可以生产更多的乘用车。

因此12月份乘用车生产会较大的超过11月份,这也是乘用车市场的波动规律。

虽然今年的冬天来得早些,但4季度的经济升温强烈,一系列的热潮在涌动。

10月的16.2%居民消费增长数字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而且房地产热、购房潮等进一步升温。

4季度的信贷等政策持续宽松。

温总理已经明确表示经济回升态势已经巩固,因此12月初的经济会议的明年重要导向意义更加强烈。

正常情况下明年的经济应该仍会持续暖冬的趋势。

12月份是私人买车的高峰期,但明年一月份才是最高峰。

而公款买车的高潮仍在持续,两个高潮重叠,因此80%以上的年份,12月份均能创造乘用车月销量历史最高水平。

由于12月份有23个工作日,与去年同期的工作日相同,比11月份多2个工作日,因此多生产8-10万辆乘用车是可能的。

年底是显示全年业绩的关键时期,汽车生产厂家更会开足马力加班加点进行生产和销售,加之今年的产能改造已经在11月份绝大部分已经完成,产销量再创新高是注定的事情。

2009中国汽车产业现状

2009中国汽车产业现状

2009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落实加入WTO的各项承诺,汽车整车关税已从下降到25%。

汽车零部件关税已从下降到。

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下,我国汽车产业不但没有被冲垮,反而在压力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的特征更加清晰化。

汽车产业的发展由“市场拉动型”向“市场拉动型”和“创新推动型”的双驱动转变,由满足国内市场向出口和“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方向转变。

1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1.1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1)中国已经稳居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的前三位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万辆,同比增长,比上年净增万辆:销售万辆,同比增长,比上年净增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乘用车去年产量万辆.销量万辆。

涨幅都超过了21%;商用车去年产量万辆.销量达到万辆,同比增长,高于全行业的增幅。

总体来看,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已分别位列第三位和第二位。

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产销大国。

(2)自主品牌汽车稳定增长在商用车方面,自主品牌继续成为主流,过去3年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其中,北汽福田、东风、一汽,江淮、金杯股份、重汽、长安有限、江铃、南汽、陕汽等10家企业共销售商用车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7%。

在轿车方面,自主品牌轿车销量达到万辆,占轿车总销量的26%,其中夏利、QQ、福美来、旗云、F3、骏捷、自由舰、A520、奔奔和吉利金刚等十大品牌共销售轿车万辆,占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的72%。

SUV呈高速增长态势,自主品牌的哈弗,瑞虎分别销售万辆和万辆。

MPV 销量增长不明显。

瑞风和风行分别销售4万辆和万辆。

总体来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经过产品结构调整,2007年比2006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调。

但总量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局面。

(3)“走出去”的态势初步形成2007年,汽车出口延续了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势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市场竞争状况财政刺激计划的背景摘要1. 引言2. 依据行业集中度定义市场竞争状况3. 市场竞争状况4. 竞争结构展望2009. 6. 2.(第09-8号)作者 张沈伟 (Zhang Shenwei) 研究员李刚 (Li Gang) 首席研究员审阅 刘晋硕(Liu Jinshuo) 首席研究员《 摘要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多数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的同时,竞争机制被引入到大多数行业。

竞争机制的引入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使得行业集中度提高,内部的竞争状态发生变化。

本文汇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属于制造业和采掘业的共453个行业进行研究,主要关注在因为自由竞争而形成的行业集中现象上,未讨论那些明显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的行业。

我们发现,大部分行业仍未出现显著集中,但部分规模经济明显、产品标准化的产业已经步入寡头竞争(oligopoly)甚至是垄断(monopoly)阶段。

根据我们的观察,稳定的垄断通常出现在总量很小、增速缓慢的行业,而在面向消费者的大规模市场上,垄断结构并不稳定,常常是昙花一现,很快被打破,企业难以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操控价格或者吓阻潜在竞争者。

自由竞争行业分散各地,企业数量急剧增加,行业结构变化频繁。

寡头行业的情况较为复杂,既有总量小增速慢的小众市场,也有面向广大消费者、总量很大的大众市场,还有一些面向企业间市场的专业性行业和依托自然资源的区域市场。

寡头行业的结构通常较为稳定,但各类市场的竞争状况差异很大。

小众市场、专业市场、区域市场竞争和缓,而大众市场竞争激烈,总体价格增速较低,行业内企业数目呈现下降趋势。

市场竞争状况对消费者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价格波动上,垄断行业或寡头行业中的价格增长较其他行业缓慢的趋势可能会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而出现逆转。

因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市场增速较快,而对潜在投资者吸引力较高的寡头行业中的大众市场规模增速缓慢,说明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中长期内,竞争将逐渐超越依靠价格战抢夺市场份额的阶段,进入合谋确保利润率的阶段。

“价格战+概念战”是中国大规模消费市场上最为常见的竞争策略,价格战的三步曲:产能军备竞赛Æ渠道扩容Æ降价促销,最终在行业内降低主要产品的总体价格。

在行业结构相对稳定后,各个厂商开始利用频繁推出新产品的策略改善利润率下降的状况,“价格战”升级为“概念战”。

寡头行业是诸多行业中结构较为稳定的,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大型消费行业中,几乎是唯一稳定的行业结构。

自由竞争行业剧烈变动,集中度迅速提高,通常在数年之内即会达到寡头的门槛。

虽然目前行业集中度提高的情形似乎仍未达到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地步,但要注意限制竞争的情况可能以其他形式出现。

已经对民间资本或外资开放的行业通常被认为竞争充分,但不可忽略某些行业中出现外资在国际市场的合谋局面传导到国内市场的可能性。

1. 引言□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主体由计划向市场转型。

伴随这一转型过程,各项产业政策出现松动,过去由国有企业控制的经济领域不断对外资和私营经济放开– 国有经济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但仍在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部门如电力、石油、金融等占据统治地位– 非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组成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y 尤其是在中国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领域,非国有经济体已经在业务收入和雇用人数两个方面全面超越国有经济□ 国退民进的背后,是市场准入樊篱的逐步拆除和竞争机制的建立。

– 各个行业因政府保护程度不同,开放速度不同,行业结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竞争状态–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正式由农村进入城市,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行业开放政策y “抓大放小”,国有企业逐渐退出竞争性的领域,出现民间资本和外资并购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中小国企的现象y 加入WTO之后,中国利用外资的数额不断增加,对外资开放的领域也不断扩大,2001年以来中国利用FDI的合同金额和实际金额都呈现双位数增长– 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承认私有财产的宪法地位– 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有制经济36条”正式出台y 国家正式允诺非公有资本可以进入原本受政策保护的垄断性行业如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在这些行业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行业发展y 2005年,一些民营企业得到在政策垄断性行业经营的牌照。

虽然他们在短期内仍无法威胁到国有大型企业的地位,但竞争已经开始给这些行业注入活水□ 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在各个行业产生不同的效果,本文聚焦在中国制造业,分析竞争机制的引入对行业总体发展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逐渐成为“世界工厂”y制造业在过去三十年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针对制造业的整体竞争状况的研究相对有限2. 依据行业集中度定义市场竞争状况□一般认为市场的竞争状况可以通过行业集中度来划分,本文将采用较为常用的划分方法,具体如下–垄断市场:市场大部分份额由单个企业把持,该企业对行业结构和政府主管部门有广泛的影响力y垄断地位,具体表现在企业能够单方面操控市场上相关商品的价格,这通常被认为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是为各国市场监管机构所不允许的y通常认为某一行业的集中度达到一定水平即可判定为垄断行业;而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有时候并不反映企业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力1y我们这里采用常用的行业集中度来衡量某一行业是否达到垄断的地步,具体标准以行业内单个企业市场份额是否超过42.4%为限2y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将把因政府干预而形成的垄断和自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垄断区分开来,并着重于后者的研究3–寡头市场:排名靠前的竞争单位对行业具备一定影响力,但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取得支配地位,因此在思考竞争策略的时候需顾及其他企业的反映y站在企业的角度,寡头市场上的优先战略是合谋(collude),共同操控价格以保证利润最大化,但有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y寡头市场的定义更为庞杂,通常采用的标准有C4(领先的四家厂商的市场份额总和)或者C5(领先的五家厂商地市场份额总和)等y我们在这里选取C5是否超过50%做为判定寡头市场的参数–自由竞争市场:竞争单位分散,不能有效对全行业形成影响,企业各自为战 y在一个市场中如果不存在垄断现象,行业领先者也没有达到寡头的规模,则可以认为是自由竞争市场□根据以上的解释,我们依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各制造行业(具体包括制造业和采掘业)的竞争状况进行了划分41例如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只有可能出现效率垄断(efficiency monopoly),也即虽然所有的产品是由单一的厂商提供的,但是由于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威胁一直存在,厂商不敢利用垄断地位操控价格或者降低质量。

只有在政府或其他非市场因素介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强迫性垄断(coercive monopoly),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进入这一市场受到限制,厂商无需顾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根据美国司法部反垄断机构公布的《并购指南》,当某行业Herfindahl-Hirshman Index (HHI) 超过1800时可以认定出现了高度集中。

而当单个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42.4%,可以确定该行业HHI一定超过1800。

我们据此判定该行业存在垄断。

3因为统计口径上的困难和竞争环境的根本不同,受政策保护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具备可比性。

详细说来,对于国家控股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统计天然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宝钢、鞍钢、武钢同为国资委控股的钢铁企业,按照会计准则应该合并汇报,但三者独立经营,甚至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合并计算市场份额并不合适。

再比如天然原油和天然气采掘业的龙头企业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塔里木油田等,分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而中石油与中石化又同属于国资委。

《中国市场年鉴》将这些企业单列出来计算销售额,据此计算出来的行业集中度偏低,不能反映市场的实际情况。

更重要的是,即便在政策性垄断市场,价格也并非由垄断企业操控。

比如,电力、成品油定价权主要在发改委;而钢铁行业的定价很大程度上受到与国内外矿产原料供应商谈判的影响。

这是由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国内国际政治环境决定的,超出本文讨论范围,在此不做讨论。

4各行业名单和编号请向作者索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里垄断、寡头等市场的划分是根据行业集中2004年中国制造各行业的集中度分布数据来源: 2006《中国市场年鉴》,三星经济研究院整理– 可以看出,中国各制造行业的集中度已经出现明显分化,但大部分行业生产销售仍然比较分散,竞争激烈y 9个行业的集中度达到了上述垄断市场标准,占行业总数2%y 47个行业的集中度达到了上述寡头市场的标准,占行业总数的10.4%y 剩余397个行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占行业总数的87.6%1) 垄断行业和自由竞争行业□ 在垄断行业,份额最大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结构比较稳定– 稳定的垄断结构通常存在于增长缓慢、规模较小的细分市场,达到垄断标准的行业大多属于此类y 例如电子乐器市场,按照行业规模在453个行业中排名第417位,2004到2007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年复合增长率为6.9%,排名426位y 该市场由雅马哈(YAMAHA)主导,基本结构在观察期内(2002-2007)没有发生变化y 教学用模型及教具制造、饲料专用设备制造、腈纶制造行业也符合这一特点,三个行业长期由宁波华茂公司、江苏牧羊集团和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主导– 两个例外情况包括通信传输设备制造业和瓶装饮用水行业,两者增长较快、规模较大、竞争激烈,相应的行业结构也快速变化y 2002年后通信传输设备中的微波通信设备井喷式发展,两年内行业规模增长220%,UT斯达康凭借其小灵通产品占据42.85%市场y 2004年后,微波通信需求快速萎缩,2007年微波通信设备出货量不到2004年的一半,UT斯达康转型不及,市场份额急剧萎缩,排名跌出行业前三位 度来定义的,而非依据价格操纵的情况。

实际上,根据我们的研究,价格操纵的情况在不受政策保护的中国制造领域极少存在。

因此,在这里垄断、寡头词汇的应用仅做客观描述,没有任何贬义色彩。

垄断行业寡头行业自由竞争行业y2002年前后,中国的瓶装饮用水市场起步,到2004年行业规模增长301%,娃哈哈异军突起,占据44.16%的市场份额y2007年较2004年行业规模再翻一番,娃哈哈继续保持领先的角色,但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康师傅、农夫山泉等蚕食,由垄断行业向寡头竞争转化y值得注意的是,不论UT斯达康还是娃哈哈,都是通过价格战取得较大市场份额,但并未挤出主要竞争对手,因此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操纵市场价格以实现超额利润□自由竞争的行业结构是所有行业中的大多数,行业集中度低,各企业所占份额经常变化,结构不稳定–集中度低的情况通常出现在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不明显的行业,行业竞争通常局限于某一局部地区,竞争程度适中y与食品、医药、纺织品、日用品等制造业相关的行业集中度都较低,例如饼干及其他烘焙食品、化学药品制剂、丝针织品和编织品、眼镜制造、日用塑料杂品等y类似行业的消费者需求千差万别,标准化程度很低,规模经济不明显,竞争程度适中,保证这些企业的毛利率较高–集中度低的情况还出现在新兴的行业中,企业数量增长迅速,竞争激烈,行业结构经常变动y为国家政策松动,某些过去禁止的区域放开造成某些行业兴起y新技术催生的行业,例如太阳能及类似能源器具,新的消费需求催生的行业,例如健身训练器材2)寡头行业竞争状况□理论上说寡头行业的竞争状况或者表现为心照不宣的合谋,或者表现为领导者-跟随者的互动,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