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人群如何选择合理运动强度

合集下载

不同人群运动方案

不同人群运动方案

不同人群运动方案一、白领女性名称:减压素质训练1、运动消耗:每周达到2000大卡2、运动时间及频率:每周至少3次,每次达到30分以上3、运动强度:中等强度,一周至少一次透汗4、主要运动方式:有氧运动(耐力训练):快走、有氧操等5、其他训练方式:①速度训练:慢跑、跑走交替,达到靶心率②力量训练:哑铃操、核心肌肉群练习③灵活柔韧性训练:瑜伽、普拉提6、备注:靶心率:170-年龄,运动过程中要留意自己心率,控制在靶心率的范围内二、更年期女性名称:快乐“慢”运动1、运动消耗:每周至少2000大卡2、运动时间及频率:尽量每天都有,每次达到40分以上3、运动强度:中低强度,一周至少一次透汗4、主要运动方式:耐力训练及灵活和柔韧读训练:快走、瑜伽、太极等5、其他训练方式:①阻抗性运动(预防骨质疏松):登山、踏板运动②腰腹减脂增肌训练:针对瑜伽、腰腹部的伸拉、立卧撑③综合素质训练:游泳6、备注:靶心率:170-年龄,运动过程中要留意自己心率,控制在靶心率的范围内;对于有关节炎以及骨外伤史的人群在运动前尤其是进行阻抗性运动前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

三、白领男性名称:减压素质训练1、运动消耗:每周至少3000大卡2、运动时间及频率:每周至少3次,每次达到40分以上3、运动强度:中等强度,一周至少一次透汗4、主要运动方式:耐力训练训练:快走(跑走交替)、游泳5、其他训练方式:①速度训练:跑步,登山,运动心率达到靶心率②力量训练:哑铃操、核心肌肉群练习(借助健身器材)③灵敏度:球类等对抗性运动6、备注:靶心率:170-年龄,运动过程中要留意自己心率,控制在靶心率的范围内;对于有关节炎以及骨外伤史的人群在运动前尤其是进行阻抗性运动前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

四、中年男性名称:强心护肝保健运动1、运动消耗:每周达到3000大卡2、运动时间及频率:尽量每天都有,每次达到40分以上3、运动强度:中低强度,一周至少一次透汗4、主要运动方式:提升下肢力量:健步走(快走)5、针对性训练方式:①健肝操:不间断运动40分钟以上且达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单车、登山、球类②强腰固肾操:提肛操(保护前列腺)、局部按摩(腹部)③综合素质训练:游泳6、备注:靶心率:170-年龄,运动过程中要留意自己心率,控制在靶心率的范围内;对于有关节炎以及骨外伤史的人群在运动前尤其是进行阻抗性运动前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当不间断的运动达到40分钟以上时(有氧运动)才能够启动内脏脂肪的分解。

健身与年龄不同年龄段应该如何进行合适的健身锻炼

健身与年龄不同年龄段应该如何进行合适的健身锻炼

健身与年龄不同年龄段应该如何进行合适的健身锻炼健身与年龄——不同年龄段应该如何进行合适的健身锻炼健身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在进行健身锻炼时需要考虑到他们身体和生理特点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不同年龄段应该如何进行合适的健身锻炼。

1. 儿童(5-12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的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都在不断发展。

因此,儿童的健身锻炼应着重于全面的身体发展和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适合的健身活动包括游泳、跳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全身运动的活动。

此外,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儿童参与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或者操场上的游戏。

2. 青少年(13-19岁)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发展迅速,因此适用于实施更复杂和高强度的健身锻炼。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有氧操,对于提高心血管健康非常有效。

青少年还可以尝试一些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然而,他们在进行锻炼时应该注意遵循正确的姿势和使用适当的负荷,以防止受伤。

3. 成年人(20-40岁)成年人通常是最为忙碌的人群,由于工作、家庭和社交活动的压力,他们往往缺乏时间进行健身锻炼。

然而,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适合成年人的健身活动可以灵活选择,如慢跑、瑜伽、游泳和健身房训练等。

有规律的锻炼可以提高代谢、增强免疫系统、增强心肺功能、减轻压力并改善睡眠质量。

4. 中年人(40-6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持身体健康和强壮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年人应该选择适度强度的运动,以避免可能的关节和肌肉问题。

推荐的锻炼方式包括快走、骑自行车、舞蹈、太极和普拉提等。

这些有氧运动对于维持心血管健康和骨密度非常重要。

同时,中年人也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和延缓衰老。

5. 老年人(60岁及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健身锻炼时应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身体状况。

适合老年人的锻炼包括散步、太极、瑜伽和水中运动等低冲击性运动。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运动已经成为了许多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

然而,面对种类繁多的运动项目和不同的运动强度,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却让不少人感到困惑。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的基础。

这包括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过往病史、关节健康状况等方面。

例如,年轻人通常身体机能较好,关节灵活性高,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激烈和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如篮球、足球、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等。

而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关节问题或者慢性疾病的人,就需要选择相对温和、对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如游泳、瑜伽、散步等。

兴趣爱好也是选择运动方式的关键因素。

如果对一项运动毫无兴趣,那么很难坚持下去。

比如,有些人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那么徒步、骑行或者登山可能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喜欢团队合作和竞技氛围的人来说,球类运动可能更能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

运动目标也会影响运动方式和强度的选择。

如果您的目标是减肥,那么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游泳等,结合适当的力量训练,能够帮助您消耗更多的热量。

如果是为了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那么重量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力量型运动则更为合适。

而如果是为了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瑜伽、普拉提就是很好的选择。

在确定了运动方式后,如何把握运动强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运动强度过低,可能达不到锻炼效果;强度过高,则可能导致受伤或者过度疲劳。

对于有氧运动来说,可以通过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

一般来说,最大心率的 50%-70%被认为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70%-85%则是高强度有氧运动。

最大心率可以用 220 减去年龄来估算。

例如,一位 30 岁的人,其最大心率约为 190 次/分钟,那么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心率范围大约在 95-133 次/分钟,高强度则在 133-162 次/分钟。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还需要根据实际感受进行调整。

如何科学锻炼:适合不同人群的锻炼计划

如何科学锻炼:适合不同人群的锻炼计划

病房医师值班制度病房医师值班制度对于医院来说非常重要,它确保了病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及时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探讨病房医师值班制度的必要性、现行的病房医师值班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1. 病房医师值班制度的必要性病房医师值班制度的设立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1.1 保证全天候医疗服务病人在住院期间可能随时出现病情变化,需要紧急治疗或护理。

病房医师值班制度可以确保病房内有医生24小时待命,随时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1.2 应对突发情况病房医师值班制度还可以应对突发情况,比如病人突然发生心脏骤停等紧急事件,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只有24小时值班的医师才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1.3 提高医院声誉一个能够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的医院,可以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诊。

病房医师值班制度的存在可以提高医院的声誉,增加患者的信任。

2. 现行的病房医师值班模式目前,病房医师值班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2.1 24小时值班一些大型综合医院会采取24小时值班的模式,即每个病房都有医生负责值班,确保全天候医疗服务。

这种模式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及时处理病情变化。

2.2 分时段值班一些规模较小的医院可能采用分时段值班的模式,即按照早、中、晚三个时段安排医生轮班值班。

这种模式可以在白天和夜晚分别保证有医生在病房内,但可能在午夜时分出现病情变化无法及时响应的情况。

2.3 夜班加床位巡查在一些病情比较稳定的病房,可能会有医生负责夜班,同时兼任床位巡查的工作。

这种模式相对于前两种模式来说,医生可以在夜间休息,但无法实时响应病人紧急需求。

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尽管病房医师值班制度的设置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但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3.1 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来说,值班医生的专业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医院可以对值班医生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其能够胜任各类病情的处理。

3.2 值班医生的数量和分布不合理,导致某些病房可能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

不同年龄段适宜的运动方式

不同年龄段适宜的运动方式

不同年龄段适宜的运动方式运动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中老年人都需要适当运动。

不同年龄段需要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各个年龄段适宜的运动方式。

儿童(3-12岁)儿童期是身体发育和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适当锻炼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和肌肉发育。

儿童适宜选择一些有趣的运动方式,如跳绳、打游戏、爬山等,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运动兴趣。

同时,家长也应该引导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户外运动等,这样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体育素质。

青年(18-30岁)青年阶段身体处于坚实、强壮期,适合选择更加高强度的运动方法。

例如,有氧运动,如有氧健身操、慢跑、游泳等,可以帮助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心血管系统健康。

力量训练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如举重、器械健身、棒球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力量耐力,进而提高身体素质。

中年(30-50岁)中年人的身体逐渐衰退,所以他们需要一些有针对性的运动来锻炼身体,减缓肌肉和骨骼的退化速度。

例如,练瑜伽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力。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以及防止情绪问题。

另外,长跑、游泳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老年(50岁以上)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日渐衰弱,此时应选择一些轻度的、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瑜伽等,保证身体柔软、缓解肌肉疼痛,增加身体灵活度。

同时,不建议从事高风险的活动,比如激烈的运动或者剧烈运动,因为这会增加意外伤病的风险。

总的来说,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时,应考虑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运动目的。

严格控制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不刻意追求高强度的锻炼,才能做到健康而安全。

在运动时特别要注意适当增加热身运动、休息运动等,充分迎合自己身体状况,避免因不当运动造成的损伤等问题。

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坚持锻炼,不仅可以加强身体,而且还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最佳运动方案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最佳运动方案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最佳运动方案作者:莫小姐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18期合理安排运动适合不同年龄层的人:6~17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需要重点强化肌肉和骨骼部分。

因为这是塑造形体和骨骼的重要阶段,可以选择以中高强度为主的运动,辅助一些力量训练,建议每天运动时间≥60分钟,并且每周至少做3天的高强度运动。

推荐运动慢跑、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运动,跳绳、各种球类、游泳等高强度运动,俯卧撑等力量训练。

18~64岁这一阶段人群的运动强度不变,但是需要逐步增加运动量,并且至少保持每周150分钟中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2天以上的全身肌肉强化的力量训练。

遗憾的是,我国成年人中有近80%的人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运动量。

推荐运动快步走、交际舞等中等强度运动,跑步、游泳、有氧操、快速骑车等高强度运动,弹力带训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力量训练。

65岁之后这一阶段的人群需要谨慎选择运动的形式,这时候身体或多或少会因为一些慢性疾病而无法适应高强度运动。

推荐运动步行、跳舞、骑车、慢跑等中强度运动,而力量训练就可以选择哑铃、瑜伽、太极拳等。

对久坐不动的上班族来说,运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运动虽好,也不能盲目进行,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男女运动的区别对女性来说,任何运动都要遵循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适量的运动来塑造美妙的形体,提升身体素质,而不是贪多贪难。

尤其在做力量训练时更要量力而为,而且运动后一定要记得拉伸。

对男性来说,需要控制运动的强度,更为重要的是运动后不要大量饮酒以及立即吸烟!否则会加重心脏和血液循环的负担。

寒冷、高温天气运动的区别天气寒冷时,首先要做好保暖措施,其次做好热身准备。

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在冬季的早晨进行户外活动,冬季的天气状况比较差,运动反而不利于健康。

当天气比较炎热时,人的体能消耗比较大,这时很容易造成运动过量的情况,所以建议大家運动要循序渐进。

推荐大家在运动之后补充一些淡盐水。

如果天气炎热到35℃,游泳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不适宜剧烈运动的人群这其中就包括患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骨骼硬化、严重贫血、脑部疾病、耳部疾病、癫痫等人群。

运动与年龄不同年龄段如何通过运动保持健康

运动与年龄不同年龄段如何通过运动保持健康

运动与年龄不同年龄段如何通过运动保持健康按照题目要求,我将为您编写一篇关于运动与不同年龄段如何通过运动保持健康的文章。

运动与年龄不同年龄段如何通过运动保持健康年龄是一个人体能力和需求发生改变的重要标志。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运动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也不同。

通过适当的运动,不同年龄段的人可以维持身体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运动在不同年龄段的重要性,以及每个年龄段应该注意的运动方式和相关建议。

1. 儿童和青少年(3-17岁)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

运动对于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他们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

建议:- 每天进行6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跳绳等。

- 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如足球、篮球、网球等,以促进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 避免过度训练和单一运动,确保运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 注意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2. 成年人(18-64岁)成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对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预防慢性病以及维持体重等。

建议:- 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 定期进行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密度。

- 坚持伸展运动和平衡训练,以改善灵活性和预防跌倒。

- 注意营养均衡,控制饮食摄入,并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

- 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并随身医生的建议进行运动。

3. 老年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由于身体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延缓机能退化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建议:-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 注重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和摔倒。

- 参加适龄的活动,如瑜伽、舞蹈等,以提升心理健康和社交活动。

世卫组织最新发布:不同年龄段运动标准

世卫组织最新发布:不同年龄段运动标准

世卫组织最新发布:不同年龄段运动标准
资料来源:《生命时报》
缺乏熬炼成了现代社会大众健康的普遍问题。

可是究竟什么样的熬炼强度才能满意身体健康的需求?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制定出《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将身体活动划分为三个年龄段。

5—17岁。

该年龄段的孩子,处在身体发育阶段,日常的体育课、上下学根本不能满意熬炼量。

世卫建议,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而且,大多数日常身体活动应当是有氧运动。

18—64岁。

对于成年人来讲,随着工作变得愈加劳碌,运动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硬性的标准就显得非常重要。

每周至少完成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每次应当至少持续10分钟。

此外,每周还应有2次肌肉力气运动。

65岁及以上。

人老了,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运动更加困难,但其实还是应每周完成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

活动力量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应有3天增加平衡力量和预防跌倒的活动,比如跳舞。

但应留意,运动都要循序渐进,从相对适中的身体活动开头,渐渐向较大活动量过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年龄人群如何选择合理运动强度 2008年11月24日09:40 中华医学会周琴璐老师主持人:第三位演讲的人是周琴璐,她演讲的题目是坚持适量运动、维护健康体质。

周琴璐:非常感谢中华医学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进行运动健身的科普宣传。

今天我的重点是在适量运动。

过少的运动刚刚两位教授都已经谈到了,我今天的内容中会讲过量运动有害。

练的时候应该有三种素质,有氧代谢运动是基础,力量训练很必要,柔韧性练习不可少。

刚刚胡教授讲的大步走就是有氧代谢运动,赵之心老师讲到几种力量训练非常重要。

一种是静力性,就是刚刚说的高位马步静蹲,这个静力是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了,但没有位移。

还有就是动力性的,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我们在中国做力量练习还没有普及到那个程度。

在国外力量练习是很普及的,包括美国新当选的奥巴玛总统,他的运动就是跑步,力量练习,所有的美国总统都会做力量练习。

现在中国只是在健身房里做系统的力量练习。

大部分人可能做的力量练习不够专业、不够系统,今后还要做更多的科普宣传,让他做得专业一些。

刚刚赵之心老师做的“翻”就是柔韧性练习,我的一位朋友平时不怎么运动,但他做得非常好,就是属于先天条件比较好的。

我们更强调三种练习都要柔和起来。

强度大小适宜、时间长度要适宜、频度次数要适宜。

强度大小,我们说到靶心率,40岁以下的可以用180减年龄,40岁以上的可以用170减年龄。

时间长度要30分钟到2小时。

频度次数,最低一周3次,但是如果在健身房,每天一次,每次700千卡运动量那接近准专业水平了,这样的运动一般人一周三次即可。

总体来说一周在3次到5次。

如果想得到更加科学的运动方法就是所谓的运动处方挺麻烦的。

所以我们现在先不说运动处方,让大家先动起来,随着大家动起来后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因此我在这儿稍微超前一点,希望大家稍微关注一下运动处方概念,要知道运动处方就要知道很多内容,包括年龄、个人爱好、体质状况等等。

知道这些后再制定一个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方式的强度、密度、什么时间运动好、每次多长时间,你的运动禁忌症和适应症是什么。

大家可能想运动处方是治病的,我们并不一定非要为治病才得到运动处方,这是一个理想状态,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好一些。

另外这里我想把运动强度稍微强调一下。

运动强度一般涉及物理强度、生理强度、自我感觉,刚刚胡教授也谈到自我感觉,你在运动中感觉氧气可以满足需要是比较合适的。

还有物理强度,比如跑步机上显示了坡度和速度,还的跑步机加了心跳监测。

刚刚胡教授谈到摸脉搏,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自我监督,比较专业的是到三级甲医院,到企业健康管理中心,都有定量负荷的测试仪,这样更加科学,尤其是有慢性病的。

因此运动强度需要一些科学的指标来衡量。

这里有一个表,大家可以看一下。

身体活动是一个大的概念,身体活动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如果分成等级,睡眠是基础状况,除了睡眠以外的轻活动,比如大家坐在这儿听我讲课是梅脱,即一个成年人安静地坐在这儿需要250毫升的氧气,我讲课消耗比大家大一点,在1.2梅脱左右,这都不是健身强度。

3到6酶脱的运动是比较安全有效的。

我把3-6梅脱都画成了绿色,六、七十岁以上的年龄段,平常不怎么运动的情况下,轻微的活动也是有好处的。

但是进入到第五等级,心率到达140-160的时候,你的活动梅脱就超过了6,6-8梅脱是黄色的,要警示一下。

这个黄色区对于青年人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我的前提都是没有禁忌症的。

但是在9-18以上是极重,不是健身的运动强度是竞技体育的强度。

运动对身体最大益处是令精神愉悦 2008年11月24日09:40 中华医学会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下不同走跑速度相应的强度指标。

都是用周期性运动,包括走路、跑步、游泳、自行车等等。

从每分钟70步到120步、140步,走跑交替、慢跑、一直到奥运会800米、马拉松的水平。

从下往上,哪个是最佳的健身强度呢?也在2.5到6之间。

对于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来说,散步只是活动,作为运动健身来说,稍微缺乏一点。

因为运动中达到的脉搏数少一点,对心血管的冲击作用没那么强。

但如果你的散步时间长,热卡消耗量也会很多。

从横坐标来说,运动方式还有运动方式的速度。

这是用每小时公里数,还有每秒米数,不同运动用的时候,代谢消耗、能量消耗,这些指标就是我刚刚说的,有物理,有代谢指标、有心费功能的指标。

我们放在一起来看。

一位老者,一个月前曾经跟我讨论一个问题,他说周大夫我最近每分钟走到120步,心前区就开始疼痛,步子缓下来就不痛了。

我说你要到医院做全面检查,必要的时候做支架、搭桥,他住院后,某些指标不行,在家里养着,就在家里养着的时间,突发心肌梗死去世了。

他经常跟我讨论什么样的运动强度合适。

当然这次发作不是运动性猝死,他年轻的时候是运动员,对自己要求非常高。

60多岁以后还围着八一湖可以走好多圈,骑自行车都很快。

只是在今年的一年中突然出现这个情况,当然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他自己感觉有些过量。

但我想讲的是个性化非常重要,我们在大步快走,120步每分钟的时候,40分钟可以消耗160千卡,这时候你的心率是80到100,但有的人可能到达140。

这就必须通过运动脉搏进行评定,所以横坐标不见得每个人都适用。

随着每秒米速度的增加,强度增加。

三年前我在辽宁营口做一批学生的实验,固定距离,同样的人,以不同速度跑,1.6、1.8、2米、2.2米、2.4米,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在每秒2.2米以下都能跑下来,但是一到2.4米、2.6米的时候会发生很大的变化,2.4米有二分之一的同学跑不下去,到2.6更少了,到3米的时候只有一、两个跑下来,而且是学校田径队的。

就是说我们绝大多数的学生在长跑时可以用2.2米的速度。

就是跑800米用6分钟。

这对一些体育学家来说可能觉得很慢,但我们的学生是缺练的。

我们家长现在很忧虑,递假条不想跑,你想自己的孩子到国外留学,跑步都不跑如何进行竞争?如果很多学生都可以在2.2米的水平跑,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在2.6米,我们上哪儿找优秀的运动员?用2.2米跑,20分钟就消耗156千卡,40分钟可以达到312千卡,一周如果跑五天的话1500千卡,如果一个月就是6000千卡,将近减掉一公斤体脂。

如果消耗6000千卡的运动热量,可以消耗1公斤体脂,这有一个公式。

有些人到我们这里,说希望三个月减5公斤体脂,我们说不行,这样太快,要用6个月来减,按此来设计运动量。

如果我们总体水平比较低,你一下子要求他跑得太快,就会出问题,所以要有一个循序渐进。

我们不能说一开始2.2米,他就永远是2.2米的速度,如果他跑了一个月以后,用这个速度会不过瘾,还会跑得更快,这对心血管和控制体重都起很好的作用。

其实我们这里讲的这些有些地方好象很科学,其实运动本身最大的好处是高兴。

高兴用什么度表示?这个可能没有科学依据。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心因性疾病跟是否快乐、是否会放松的相关程度非常高,所以有时候我会跳出所谓的科学讲精神层面的追求。

运动过程中应随时检测自身脉搏情况 2008年11月24日09:40 中华医学会冠状动脉有一个特点,是供给心脏血液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

心脏收缩的时候,冠状动脉不给心脏血,只有舒张的时候才给血,如果我们的运动能量太大,本身还有隐匿性冠心病就要出更大的问题。

如果只是散步,心率也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运动强度又不够,还是没有达到效果,因此我还是讲一个度。

如何来爱护自己的心血管,要学会运动脉搏的测定,掌握运动血压的变化。

刚刚胡教授已经讲了运动脉搏的测定,我想强调的是为什么是量15秒。

不是说量一分钟更准吗?要知道运动结束后的15秒是可以代表运动中的脉搏,等你数到一分钟后,后面45秒会很快降下来,抓不到运动中最高心率。

除了心率跳动的频率外还有节律,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一次讲课,头一天晚上在那儿跳舞,有一个80多岁的老人,身体特别好,跳恰恰舞。

我跟他学了没三分钟,我说对不住,我的心脏已经跳到无氧脉搏了,我得歇会儿。

我觉得老他真不简单,这么大的年龄,这么激烈的运动还可以跳下去。

第二天讲课的时候我提到了运动前后的脉搏频率和节律。

我们在跳的时候,应该是均匀的。

很多人不会经常摸脉搏,往往心率不齐的时候才摸,我们人一生都会有心率不齐,只不过发作次数不同。

一个人运动前的节律如果发生问题,但通过适度的运动后,没有了,就说明器性收缩是功能性的,而不是病理性,加入每分钟器性收缩超过6次,而且运动后还在增加,那器性收缩病理性的可能性非常大。

这位老者讲发现最近跳完舞之后器性收缩增加了。

我说您是不是运动强度过大了。

他说我喜欢跳舞怎么办?我说可以,你继续跳,跳舞有好多种方法,比恰恰强度低的有很多。

恰恰强度跳得快的话,应该在六到七、八个梅脱,对80岁的人来说可能不合适,另外跳舞中有慢三、慢四,那个强度可能只有四梅脱。

因此我们要监控自己的情况。

运动后不同脉搏的表现,比较好的是运动后收缩压稍微升高20到30毫米汞柱,舒张压稍有降低。

这种情况很多人在喝完啤酒的时候出现,很多人想那以后就喝啤酒吧。

其实不是这样的,喝酒后血管会扩张,尤其喝高度白酒,喝完后暂时血压低,但两小时或者第二天会上升。

运动后不太好的情况是收缩压上升得比较多,舒张压不变。

还有一种情况是舒张压上升,最不好的是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上升很多。

现在高血压太多了,但是我碰到高血压患者,问他们是否量过运动后的血压,大多都没有量。

其实运动后量血压来判定你的运动量是不是大,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人运动后血压下来了,几乎到了快休克的状况。

有一个刑警做台阶实验1分钟后,脸发白了,我赶紧把他扶下来平躺,他很快起来了,说对不起,昨天我蹲守了。

说实在话,我也实在是平常太不运动了。

所以说运动后的血压有不同的形式,反过来推你的运动强度是否过大。

讲到这儿我还想问问大家,爬山、爬楼是有氧运动吗?我刚刚讲了运动强度跟速度有关。

如果这个山是喜马拉雅,你不用爬,在那儿走着就缺氧。

如果从我们的平台爬山到香炉峰用15分钟是有氧吗?你的心率一定会到180。

强度问题我们要不断说、反复说,即便我今天说完后有些人还是不明白。

前面几位专家都说到了爬楼,爬楼一定有一个速度问题,如果一秒钟上两层楼,或者一步两跨,中央电视台11分钟爬到顶部,对一个群众运动来说我是非常反对的,因为那是非常危险的,在运动过程中心率很可能会达到200。

如果把爬楼爬山作为自己的运动,一定要把心率控制在适合自己的范围内。

我从平台爬到鬼见愁可能用40分钟,我爬两步量量脉搏,人家还以为我有毛病,我得控制我的心率。

另外爬那么快,无论是楼梯还是爬山,在非常快的情况下,你一定会登得非常直,而且速度会非常快,对你的膑骨和股骨有非常大的压力,有报道说有人爬上山后自己走不下来了,要给抬下来。

所以速度是运动强度非常重要的指标。

所以运动种类本身不能判断是有氧还是无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