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价值的鉴定

档案价值的鉴定
档案价值的鉴定

第八章档案价值的鉴定

学习目标:熟悉档案收集及档案鉴定工作的程序,掌握档案收集的方法,会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并能运用档案保管期限表鉴定档案。

档案管理是机关或单位的文书部门将立卷归档好的文件移交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对于处理完毕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实体及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开发和提供利用等一系列业务活动。

档案鉴定:从广义上包括鉴定档案的真伪和鉴定档案的价值两个方面。档案业务工作中经常进行的鉴定工作主要是鉴定档案的价值。

档案价值鉴定对保证档案质量,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档案价值鉴定开始于文书立卷,贯穿于档案管理始终,决定着每一份档案文件的去留。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认识,掌握鉴定方法,确保档案鉴定工作的质量。

第一节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概述

一、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含义:

(一)含义:所谓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分析和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加以销毁。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档案内容对以后工作的作用,来判定其是否具有保存价值以及保存多长时间。基本内容:第一、制定鉴定档案价值的统一标准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第二,具体分析,判定档案材料的保存价值,并确定其保管期限。第三,挑选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限已满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或作相应的处理。在档案界通常所说的档案的鉴定,是对档案价值的鉴定,这里所说的档案的价值是指档案对社会的有用性,对社会有用的,就是“优”的,就是“玉”,对社会没有用的,就是“劣”的,就是“石”。说的形象一点,档案鉴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区分“玉石”。

(二)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特点: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包括两个阶段,即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首次鉴定是在文件转化为档案之时,有文书立卷部门进行的,主要是确定应该保存的文件以及这些文件的报关期限,其重点在于文件的现世价值的鉴定;再次鉴定是在档案形成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由档案部门进行的,主要对保存期将满的档案进行再次鉴定,是在新的范围,又一个层次上的分析、判定,比首次鉴定要求高、难度大,其重点在于文件的历史价值。

特点:1.规范性: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规范性,是指在鉴定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及本单位所制定的档案鉴定的原则和标准,建立严密的组织,参与鉴定的人员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鉴定方法上要突出研究性。

2.全面性: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全面性,是指在鉴定的指导思想上,从利用需求趋向和档案实际状况来研究判定档案对社会各方面的有用价值,即把档案放在更大的范围,多层次、全方位地来分析人士,防止因片面造成失误;

3.长期性: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长期性,是指档案价值鉴定工作虽然具有阶段性,却是长期的。它贯穿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始终。在收集、整理、鉴定以及提供利用

(三)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作用: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判定每一份档案有无保存价值,和确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保存时间。档案鉴定工作在档案工作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通过鉴定分清档案的主次,便于进行科学的管理。随着时间的发展,各单位都会产生数量庞大的档案,这些档案中只有部分是真正有保存价值、利用价值的档案,通过鉴定保存了重要档案,减少了档案的数量,优化了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

2、通过鉴定工作,优化档案质量,建立精品档案,便于提供利用。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分清“珠”和“玉”,提高保管档案的质量,有利于后继工作的开展。通过鉴定工作,挑出无价值的档案,为精炼和销毁档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3、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在方便计算机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现代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档案。当然,要将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使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迅速和优化,前提是做好档案的价值鉴定工作,筛选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使计算机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四)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原则:

鉴定档案必须遵循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的原则,用全面、历史、发展的观点确定档案的价值。

首先,用全面的观点分析档案的价值。具体来说,一是必须从国家的全局利益出发,对档案的价值进行衡量和判断,不能仅局限于某一部门、单位或地区的局部需要。二是必须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档案价值,既要考虑对形成者具有的近期查考价值,也要考虑对社会具有的长久的历史文化价值;既要着眼于其政治价值,也要着眼于其经济等其他价值。三是鉴定时要从一个全宗或一个全宗群的角度来综合分析档案价值,才能做到既保证立档单位档案全宗的完整性,又可避免档案的大量重复。

其次,用历史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档案室历史纪录,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鉴定时应从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及所发生的历史作用来分析判断,防止用现实政治需要去片面的确定档案的价值。

第三,用发展的观点来衡量档案的价值。鉴定档案价值是一种预测性的,必须把档案的近期价值和远期价值结合起来考虑,尽量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防止金石观点,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鉴定的科学性。

鉴定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应当以全国统一的鉴定标准为依据,不得各行其是。(2)宽严问题:采取留有余地的弹性处理方法。保存从宽,销毁从严;孤本从宽,复本从严;本机关从宽,外机关单位从严;首脑机关从宽,基层机关从严;建国初期从宽,最近的从严;撤销机关从宽,现行机关从严;两可(如可永久保存也可长期保存)之间就高不就低。

鉴定档案价值必须掌握以下标准:

首先,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标准。现行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

1、永久保管的档案。其期限在50年以上。凡是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机关、国家和历史研究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列为永久保管的档案。主要包括:(1)本机关制定的法规性政策性的文件,处理重要问题形成的文件材料,召开重要会议(党代会、党委会、职代会、行政会等)的主要文件材料,重要的请示、报告、皮肤、规划、总结、综合统计报表和机构变化、领导人任免的文件材料。(2)直属上级机关颁发的属于本机关主要业务并要贯彻执行的重要文件材料。(3)非直属上级机关针对本机关主要业务并要贯彻执行的重要文件材料。

2、长期保管的档案。其期限在16—50年。凡是反映本机关一般工作活动,

在较长时间内对本机关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长期保管的档案。主要包括:(1)本机关一般工作问题的文件材料,一般会议的主要文件材料,人事管理工作问题的文件材料。(2)直属上级机关颁发的属于本机关主要业务并需要贯彻执行的一般文件材料。(3)下级机关报送的重要总结、报告和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

3、短期保管的档案。其期限在15年以下。凡是在较短时期内对本机关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短期保管的档案。主要包括:(1)本机关一般事务性的文件材料。(2)上级机关或同级机关颁发的非本机关主要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3)下级机关报送的一般工作总结、报告和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

其次,销毁档案的标准。按现行有关规定,档案销毁的标准包括期满档案的销毁标准和剔除档案的销毁标准。

1、期满档案的销毁标准。(1)短期保管档案15年期满后,经复查并报领导批准,即可销毁。(2)长期保管的档案在50年期满后,经过再次鉴定,确认已无继续保存价值的,经领导和上级机关批准,方可销毁。

2、剔除档案的销毁标准。档案馆、室对接收档案进行复查、整理,或对散乱档案进行清理、整理时,都可能剔除一些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主要有:(1)重份文件。(2)一般事务性、临时性文件。(3)一般的未经签发的文电草稿,一般文件的历次修改稿(不含定稿),铅字打印文件的各次校对稿。(4)为了参考目的从各方面收集的一般文案材料。(5)参加非主管部门召开的会议耳带回来的不需贯彻执行、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6 )下级机关送来得不应抄报或不必备案的文件材料,(7)上级机关任免、奖惩非本机关人员的文件材料。(8)越级或非隶属机关抄送的、一般的、不需办理的文件材料。(9)外机关送来的征求意见的文件未定稿。(10 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一般性建议或意见的人民来信。以上文件剔除后,应经领导批准方可销毁。

二、档案的价值

(一)档案价值的含义:档案价值是指档案的使用价值,就是档案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档案的使用价值包括档案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即档案既有现实作用,又有回溯作用;既有依据和凭证作用,又有历史研究和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使用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鉴定档案的价值,就是为了准确判断档案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使档案的价值在时间的流逝中不被淹没。档案价值的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档案的查考价值:指的是档案对人们的物质产品生产活动、精神产品生产活动以及军事、政治等各项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借鉴、启迪、仿照等价值。

2.档案的史料价值:指的是档案可以作为历史凭证载入史册的价值。其史料价值是多层次的,能载入全国史、行业史、地方史、党委历史的档案内容,都可以说具有史料价值。

3.档案的文物收藏价值:是指有些档案具有文物性质的纪念价值和欣赏价值。

(二)档案价值的特点

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角度考虑,要进行鉴定工作,必须先弄清楚档案价值的特点。

1.档案价值的多元性。无论是整体档案还是单份档案都是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的,例如,一份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它可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会有使用价值;同一份档案可能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查考价值,甚至同时具

有文物收藏价值。

2.档案价值的层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上,即在立档单位的使用价值和在全社会的使用价值两个层次。不同内容的档案在立档单位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不同内容的档案在社会上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在鉴定档案价值时,除了文物收藏价值的鉴定之外,都是立足于立档单位来确定保管期限的,因为立档单位的使用价值是档案最基本的价值,档案只要在立档单位里有使用价值就要保管;而对立档单位有史料价值的应该永久保管。

3.档案价值的潜在性:档案价值具有潜在性的原因有两点,首先由于档案是由现行文件转化而来的,因此档案的使用价值只是有关问价的现世价值的转换和扩展。其次,档案使用价值的实际发挥也是无规定的。那么,在管理档案时,就不能轻易对一个档案作出无价值甚至是销毁的决定,而应当以档案能为人们解决问题的重要程度,以及它的使用有效期的长短为依据来识别档案的使用价值,并且发掘其潜在的价值。

(三)档案价值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知道,当现行文件转化为档案时,档案的价值也就形成了,然而由于档案价值的多元性、层次性以及潜在性的特点,又使得档案价值的凸显变得复杂起来。

1.档案价值形成与发展具有渐进性:表现在从开始形成时的查考价值大于史料价值,到后来的史料价值与查考价值相等,再到最后的史料价值变得大于现实价值,甚至取代现实价值。例如,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我国古代的档案,它们就只具有史料价值,而不再有查考价值。

2.档案文件价值形成与发展具有相对性:在一个立档单位内,某一重要的档案不完整时,需要补充的相关的次要档案,这份相关的次要档案进而升为重要档案,价值也随之升值;而同样在一个立档单位内,某一份重要的档案独立时看似重要,而与其他相关同样重要的档案比较时,相对来讲就会显得次要,价值也就随之降低。

3.档案文件价值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发展的不平衡上。一份档案在形成之初,往往只是具有查考价值,而有可能存在潜在的史料价值以及文物收藏价值是难以预测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档案其查考价值会逐渐被史料价值所替代,有的隐含的史料价值乃至文物收藏价值则会逐渐显现出来。

三、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

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即档案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档案自身的价值因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如档案的内容、外在形态、形成时间、稿本、形成者等都对其价值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内容因素是影响档案价值的最重要的因素。

内容因素主要是指档案内容所记载的信息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客观实际,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以及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怎样,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如何,等等。例如,宪法、法律及政策性、法规性等档案文件,因其内容非常重要而价值较大,而一般事务性文件,因其内容的重要程度较低而价值相对较小。

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是相对于社会需求而言的,不存在完全可以自我实现的绝对独立性的价值,档案价值也不例外,离开了社会需求,档案价值将无法实现。例如,机关工作需要经常查考上级的有关决定、条例、指示等各种档案;证明个人经历需要查考干部任命通知书、干部登记表、职工名册等;证明个人学历需要查考入学登记表、审批表、学生

学籍册、毕业生登记表等。这些利用需求决定了相关档案的价值,如果没有这些需要,相关内容的档案也就没有保存的必要。因此,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同样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档案的价值。

第二节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

一、档案保管期限表

什么是“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保管期限表是用表册形式列举各类来源、内容和形式的档案的保管期限的一种提示性文件,它是鉴定档案价值,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

(一)现行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

1.永久保管的档案。其期限在50年以上。凡是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机关、国家和历史研究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列为永久保管的档案。

2.长期保管的档案。其期限在16—50年。凡是反映本机关一般工作活动,在较长时间内对本机关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长期保管的档案。

3.短期保管的档案。其期限在15年以下。凡是在较短时期内对本机关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短期保管的档案。

(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1、统一档案鉴定的客观标准,避免价值鉴定过宽或过严。依据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人员就可以客观准备地判断每一个案卷的保管期限,而不是根据个人认识对档案进行管理,从而推动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2、提高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3、便于准确地组织案卷。依照档案保管期限表,机关文书人员在立卷时就更加方便的考虑文件的价值,并把价值不同的文件组成不同的案卷,再根据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初步确定案卷的保管期限,为后续的档案鉴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4、保证档案销毁的准确性。对照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人员就可以判定哪些档案应该销毁,哪些档案应该保存,有些防止和避免了档案文件被错误销毁的问题。

(三)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类型:1、通用型。由国家档案局制定的《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2、专门性。由国家档案局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3、专业型。由专业主管机关制定、国家档案局批准执行的专业系统档案保管期限表。4、同类型。由国家档案局或地方档案局或主管机关制定的同类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5、专用型。由某一机关自己制定的仅供本机关内部使用的档案保管期限表。

四、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

(一)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结构

档案保管期限表一般由顺序号、条款、保管期限、附注以及总的“说明”等部分组成。其中条款和保管期限是最基本的项目。有关要求:

1.文字说明:应写明制定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法规政策依据。说明一般放在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前面,起着指导和规定作用。

2.序号:是用来表示条款的顺序,固定各条款的排列位置的。必须在条款之前编上统一的顺序号,以固定条款的位置,同时也可作为鉴定人员使用档案保管期限鉴定档案时引用条款的代号。

3.条款名称:是保管期限中最主要的内容,是用来指代类型档案材料的文字。应具有概括性、排他性、简明性和可操作性,文字要准确简洁。

4.保管期限:在条款拟好之后,要具体指出每一条款的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分为短期、长期、永久三类。

5.附注:主要用于对条款中某些需要说明、解释的问题加以注释。是在条款之下对条款及其保管期限所作的必要的解释或说明。

(二)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步骤与要求:

1.遵照档案上级制定的通用和专用保管期限表有关规定

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参照上级有关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编制。这样才能保证本机关档案鉴定工作的统一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2.调查和分析本机关档案的特点

在“三合一”制度下编制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它制约着机关文件向档案转化的全过程,是进行档案文件初次鉴定、确定文件去留的一把尺子。所以,编制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之前,一定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本机关档案的特殊性。

3.草拟条款

草拟条款是将本机关所有档案进行归类,找出它们的共性,并将其内容用精当的语言概括出来,用以反映同类档案的特点,并以此作为档案归类的依据。条款是档案保管期限表最重要的内容,其归类是否正确,语言概括是否准确,都直接影响档案保管期限表作用的发挥。

4.修改定稿

档案保管期限表形成之后,应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对初稿进行反复修改,最后形成定稿。

5.审批

档案保管期限表是确定本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一份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具有权威性和依据性。因此,在使用前应由有关领导部门审查批准,才能有效。并且一经批准,就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

第三节档案价值鉴定的具体方法

一、分析影响档案价值的内部因素

(一)分析文件的内容:是判定档案价值的首要因素。分析文件内容就是根据文件反映的实际问题,判定文件的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一是注意文件的完整程度。完整程度高的文件重要性大。二是注意文件的重要程度。反映当的方针政策、重大事件、或者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的文件相对而言其重要程度大。

(二)分析文件的作者:在分析文件作者时,要注意重点保存那些本机关各部门和重要领导人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档案材料。而对来源于上下级和统计单位的档案材料则应从严处理,确保机关自身档案的完整、精炼,从而减少上下级以及统计各单位之间档案大量重复现象。

(三)分析文件的形式:包括文件的名称特征和外形特征。文件的名称特征往往是文件内容特征的体现,也表现了文件的不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件在不同立档单位的不同价值。文件的外形特征如职称材料或文本都颇具价值,也是确定档案价值的因素之一。

(四)分析文件的形成时间:在档案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高龄档案应受重视”。这实际上是从档案文件的形成时间的角度来考虑的。实践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时间越早的文件,越会因其稀少而显得珍贵。

迈斯奈尔是普鲁士机密国家档案馆馆长,他把来源于一个机关的全部文件看作一个起源完整的文件体,并在1901年提出了一套鉴定标准。

其中,“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被称为“年龄鉴定论”,对许多国家的档案鉴定工作发生了重大影响。不少国家都遵循这一原则,为本国的档案文件规定了一个禁止销毁的界限年份,即凡是该年份以前产生的档案文件一概不得销毁。

英国规定:1660年前的档案禁毁。

德国规定:16世纪以前的案卷不许销毁。

俄国规定:19世纪下半叶以前的文件不许销毁。

印度规定:凡100年以上的文件一律不得销毁。

我国规定:1911年以前的明清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应划为免禁毁档案,全部永久保存。

(五)分析文件的有效期:有些文件本身具有一定的有效期,如合同、协议书等。在有效期内这些文件往往具有较强的法律,行政小李,价值比较大;然而有效期满后,大多数的文件材料的价值也会随之降低,甚至失去价值。

二、分析影响档案价值的外部因素

(一)分析立档单位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由于立档单位在社会和历史上所存在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它们所形成的档案文件的价值也往往不同。一般来说,当和政府的首脑机关、高级领导机关,它们所处的社会地位高、作用大,因而所形成的档案文件的价值就大一些。但是,有个别的有著名影响的基层单位或民间组织以及个人,其所形成的档案文件的价值相对就大些。

(二)分析档案文件对机关及社会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一份档案利用的需要程度———急迫与缓慢、当前与长远、数量与多少——的鉴定,取决于钙粉档案文件对机关及社会的影响,由此决定其保管期限的划定。

(三)分析档案文件的利用情况:一般来说,现实利用率高的文件,会派生出若干份文件,因此这份利用率高的文件价值就高。但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像本机关征用土地的有关档案,一次也没有利用,也应该留作备用,永久保存。

(四)分析档案文件的发展趋势:分析档案文件时还应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趋势,来分析研究档案文件利用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且使用信息观念、开放档案和开发档案资源的思路来认识档案的价值,从而把握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把鉴定档案价值建立在科学的鉴定和准确的预测上。

三、分析社会发展对档案价值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教育等等方面,这种变化必将带来人们对档案价值的重新认识,过去认为重要的、需要永久保存的档案现在变得不那么重要,而过去认为不重要的,现在却又变得重要起来。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必定给档案价值的鉴定带来影响,这也是我们要求对档案进行多次鉴定的原因之一。

第四节机关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组织

一、准备环节

1.制定鉴定工作计划:机关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由于涉及档案文件材料多,

情况复杂,因此在正式开展工作以前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鉴定工作计划,以保证档案鉴定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内容一般包括:鉴定工作的目的、原则、室藏档案的基本情况,本次鉴定工作的范围,鉴定标准和基本方法,鉴定工作的工作量,人力、物力、时间的安排,注意事项等。计划制定以后要经机关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批准。

2.成立机关档案鉴定机构:档案馆建立档案鉴定委员会,档案室建立档

案鉴定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和审查鉴定结果,其成员包括档案馆(室)负责人、档案工作人员、档案形成部门人员以及同机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人员等。机关档案鉴定小组组长一般由本机关办公厅(室)负责人担任为宜。由档案人员和形成部门(单位)联合提出鉴定意见,送交鉴定委员会(小组)审查后呈报上级机关领导者批准。

3.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没有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单位,在鉴定工作

开始以前,应着手编制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作为鉴定工作的依据。这也是档案鉴定工作的一项重要准备。

二、鉴定环节

1.个人鉴定:由鉴定小组成员依照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按各自的分工,分别对各种档案材料进行审阅、分析,提出鉴定意见,并根据鉴定的意见填写机关档案鉴定卡片。

2.集体审查:在个人初步鉴定的基础上,由鉴定小组负责人召集全体成员对鉴定卡片进行逐个审查、分析、比较,听取鉴定人员的有关说明,最后形成集体意见。

三、善后处理工作

机关档案鉴定工作完成以后,应该及时根据档案鉴定情况编制机关档案鉴定报告。机关鉴定报告与鉴定工作计划一样是鉴定工作中形成的正式文件。鉴定报告一般一式三份。

善后处理工作主要有:1.将销毁的机关档案从各自目录中划掉,注明,撤销有关卡片;2.凡是保管期限在鉴定中有改变的,应对有关的目录、封面、卡片进行相应的修改;3.保管单位内文件材料有变动的,应对保管案卷进行调整和重新组织;4调整机关档案的排架序列;5.将机关档案鉴定工作计划、鉴定卡片、鉴定报告及其他有关材料集中整理后妥善保存。

四、机关档案的销毁

经过鉴定,对那些确实没有保存价值的机关档案,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加以销毁。主要内容:1.编制档案销毁清册:档案销毁清册一般以全宗为单位来编制,每一清册至少应一式两份,一份留档案馆(室)作为日后工作查考了解销毁情况的凭据;一份送有关领导审查批准,如果要报档案行政机关备案,则需一式三份。2.审查批准:机关档案的销毁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机关档案部门应将所编制的销毁清册,连同鉴定报告一同交机关有关领导或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严禁擅自对机关档案进行销毁。3.立档单位和全宗简要说明:其内容包括:立档单位和全宗的历史概况、档案所属年代及其保管期限、销毁档案的数量及其内容、鉴定的概况及销毁档案的主要理由。4.档案销毁方法:①准备销毁的档案,未批准前应单位系统保管;②对已确定销毁的档案,可“暂缓执行”,过一段时间审查一遍后再实施销毁。③经过审查批准后,一般可将需销毁的档案送造纸厂打成纸浆或碎纸机销毁。不准拿作他用或出卖。④销毁档案必须派俩人监销,直至档案确已销毁,监销人须在销毁清册说明“已销毁”字样和销毁日期,并签字。销毁清册作永久保存。

外国档案鉴定理论

09汉语言文学专业谢东玫 200940101065 外国档案鉴定理论 (一)年龄鉴定论。是指档案产生的时间标准。德国普鲁士国家档案馆馆长、档案学家迈斯奈尔于1901年提出了一整套鉴定档案的标准。比如“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的思想。他的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档案鉴定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档案鉴定工作普遍遵循的原则和标准,至今还有重大意义。许多国家纷纷为本国的档案设定和确立了禁止销毁的年代界限,凡是设定年份以前的档案一律不得销毁。如美国规定的界限是爆发南北战争的1861年,意大利也是1861年,法国是1830年,英国是1660年,德国是1700年,原苏联规定是“19世纪下半期实行资产阶级改革之前形成的文件,一般不得销毁”。 (二)职能鉴定论。是指文件的价值取决于其形成者和产生者的地位等级和职能的重要程度,也就是在政府机构行政序列中的等级或地位的高低。波兰档案学家卡林斯基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职能鉴定论”。据这一理论,文件的意义和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文件产生机关的职能是否重要,应当根据该机关在政府机关体系中的地位等级来确定它的文件是否永久保存,高级机关或职能重要的机构形成的文件的价值大于低级的,前者档案的保管期限要被定得更长,前者被留存的数量也就多于后者。这也是一个被各国档案界所接受而普遍适用的理论,至今仍是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一条重要理论依据。 (三)文件双重价值鉴定论。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在吸收了英国和德国等档案价值鉴定思想观念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鉴定体系,认为公共文件具有两种不同的价值: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第一价值(证据价值)一是指文件对其形成机关能满足文件产生者业务需要所具有的原始价值,包括行政、管理、法律、业务和财务价值等,应当关注文件形成机关在行政级别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第二价值(情报价值)一是指对文件产生者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机构或人)需求进行查询利用服务所具有的价值,也叫档案价值,档案人员应该主要注意文件的第二价值,关注包含在文件内容信息中的情报价值,而不应再注意文件的来源。 (四)档案优化理论。这是基于20世纪初大量办公文件剧增造成了“胀库”现象提出的一种鉴定理论。这一理论要求档案以最低限度的馆藏量来达到保存最大限度的档案信息,对馆藏档案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保证。世界各国为优化档案馆藏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用确定文件进馆比例来控制进馆永久保存档案的数量,规定允许档案移交进馆机关的范围和名册,确定了哪些机关的档案移交进馆,哪些机关的档案不进馆或有选择地移交进馆,制定相关的移交文件标准规范,确定归档范围,进行选样保留等等。 (五)档案鉴定的效益理论。鉴于人、财、物力的限制,人类无法也没有必要长久地保存所有的文件,因此在档案文件鉴定过程中,作为一个因素考虑档案的效益标准即档案文件的保管费用是十分必要的。即指档案价值发挥作用所带来的效益,只有超过因保管和保护其安全所需费用或代价时,才具有保存价值和必要性。20世纪70年代,美国档案学家梅纳德·J·布里奇福特提出:档案鉴定充分考虑存储、保存、处置文件费用等因素,一种严格而实在的费用和核算是所有例行鉴定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 (六)社会分析和职能鉴定论。德国档案鉴定专家汉斯·布姆斯明确提出:“用文件形成者职能来体现社会价值”,即档案的价值取决于社会结构,通过社会职能体现出来。1989年加拿大国家档案馆开始实行“新宏观鉴定接收战略”,采用职能结构研究模式,将档案馆的鉴定方法置于一种以文件前后关系为基础,以来源为中心的框架之中,而不是以内容为基础的历史文献框架之中。美国的海伦·塞穆尔斯提出“文献战略”概念,

浅议档案的属性、作用与价值

浅议档案的属性、作用与价值 衡水水文局周振昉 档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的结晶。作为产生于不同主体所从事的不同的社会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档案反过来又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发挥着广泛的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档案这一事物的属性、作用和价值,对于人们理解档案事业的重要性,增强档案意识,利用好档案,管理好档案,充分发挥档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档案的属性 档案的属性,是指档案的特征、特点、性质以及档案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原始记录性。另外,档案还有其它一般属性如知识属性、信息属性和文化属性等。 (一)档案的本质属性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原始的历史记录,具有很强的记录性和原始性的特点。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当今社会上的信息、载体、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相当多,具有原始性的或具有记录性的材料也不乏其物,而档案则以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于一体的突出特点,区别于其他资料。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遗物,它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其形成者特定活动的历史记录物,具有很强的记录性;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文献资料,它是特定的形成者在当时当地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的转化物,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的材料,因而具有原始性的特点。所以档案注重原本、原稿,而且往往又只有一份孤本,这也是档案更为宝贵的原因之一。社会上的信息资料种类繁多,具有原始性或记录性的材料也不乏其物。而档案则以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二者于一体的特点,区别于其他资料。 (二)档案的一般属性 档案有与其他文献资料不同的本质属性,又有与其他文献共同的一般属性。档案的知识属性、信息属性和文化属性,就是档案一般属性的重要表现。 1.知识属性 档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的结晶,它记载了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

档案价值论

【正文】 档案是国家的财富,是人类记忆的重要载体。一个国家保存的档案年代是否久远、数量是否浩瀚,是这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和探索档案价值的本质和特性以及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是档案学理论的重要课题。的建设,不仅对档案学理论发展和档案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以档案价值现象、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由三个理论部分组成: 一、档案价值本体论 档案价值本体论是档案价值理论体系的基石,是研究档案价值本身的存在及其方式和状态、特点、性质等的理论。该部分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一)档案价值概念及其内涵 档案价值是档案这一客体对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凭证和参考意义。档案价值概念具有以下内涵:第一,档案价值概念明确了档案价值的主体、客体以及档案价值的根本来源、连接档案价值客体与主体的中介物——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档案价值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中介的档案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它是通过档案与人们主体需要的关系得到体现的。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产生对档案的利用需要,另一方面又联结档案客体和主体及其需要,使两者相互作用,从而把潜在的价值关系转变为现实的价值关系。档案价值,即档案客体对主体的凭证和参考意义,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并且也最终是社会实践活动促成了档案价值的实现。第二,档案价值是档案客体和主体之间的特定关系,是档案属性与主体需要的统一。档案价值作为“意义”或“作用”,不是一种实体概念,而是一种关系概念,表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客体——档案及其属性,是档案价值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无所谓档案价值;主体及其利用需要,则是档案价值得以体现的必要条件。因此,档案价值既不是单纯的档案客体的属性,也不是片面的主体的属性,而是档案客体的属性与主体需要的统一,体现为一种意义或作用。第三,档案价值是档案客体对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凭证和参考意义或作用。 (二)档案价值的根源 档案价值的根源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这种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一方面形成了人类的历史记录——档案文献,另一方面又产生了主体对档案文献的需要,而正是这两者产生了档案价值。社会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得以形成和实现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社会实践活动是决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基本方式,是档案价值的根本来源。 (三)档案价值的性质 档案价值的客观性。档案价值的客观性主要是由档案及其属性、主体及其需要以及联结档案价值客体和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决定的。 档案价值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档案价值的绝对性,主要是指档案价值是无条件的、绝对存在的。档案价值的相对性,主要是指档案价值的条件性,即档案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因客体、主体、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档案价值的惟一性,是指档案价值这一事物独一无二的自我完整性和独立性,是其他事物所无法替代的。

[意义,价值,档案]档案工作的价值及其意义浅谈

档案工作的价值及其意义浅谈 档案工作的价值及其意义,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大意义,以及档案对于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和做好档案工作的现实意义。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这是它的价值所在。它是客观形成的,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证件。现代国外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对于档案史料的重视和迫切要求,充分证明了档案史料的重要使用价值。 历史研究是通过对特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综合,以揭示和总结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可以提供历史研究作为证据的主要是档案史料。史书和地方志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进行政治斗争不可缺少的材料,编史修志是我们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史修志最可靠的材料也是档案。所以说档案是进行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的第一手史料。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这两部我国古代的名著,编修时都大量地利用了档案史料。 我国具有悠久的编修史志的传统,内容之丰富,卷宗之浩繁为世界各国罕与伦比。据有关学者统计,我国历史地方志有一万多种,达十万多卷。我国编史修志之所以发达,与利用了大量的地方档案史料是分不开的。档案史料是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 档案又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外交、文化教育等的重要凭证。我国各级档案部门以及民间数量巨大的档案是我们民族的财富,档案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内容十分丰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明清档案中有大量文书、地图载明我国的领土海疆。解放以来这些档案为我国与友好的邻国划分边界提供了大量可靠的依据。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和霸权主义者歪曲历史,制造谎言妄图侵占我领土和海岛,但谎言代替不了事实,我们保存的大量有关档案和图籍是揭露这些谎言和捍卫我国领土的极好材料。 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如治理黄河、长江、海河等河流历史上最大的洪水流量和最小的枯水量,成为设计三门峡水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依据。在发展农业中也大量利用档案中晴阴录等材料,从而掌握了近百年来气候变化规律和水旱灾害情况,为制定我国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古迹遍及全国,成为中外游客观光游览的胜地,而这些古迹每届修缮和陈列展览,也都要利用大量历史档案。 档案不仅是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可靠依据,同时还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许多文学创作的实例表明,档案史料所反映的史实曾对作品的取材、情节构思起过重要的启迪甚至是凭证作用。中国作家姚雪垠写《李自成》时,也是阅读了大量的档案材料的。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 二、 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同时又是新的社会实践最可靠的凭证和依据。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档案发生的效用与日俱增。正确地继承前人的经验,有批判有分析地运用档案材料,是实事求是地进行工作,克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防止思想僵化的较好途径。档案是在

档案价值的鉴定

第八章档案价值的鉴定 学习目标:熟悉档案收集及档案鉴定工作的程序,掌握档案收集的方法,会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并能运用档案保管期限表鉴定档案。 档案管理是机关或单位的文书部门将立卷归档好的文件移交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对于处理完毕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实体及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开发和提供利用等一系列业务活动。 档案鉴定:从广义上包括鉴定档案的真伪和鉴定档案的价值两个方面。档案业务工作中经常进行的鉴定工作主要是鉴定档案的价值。 档案价值鉴定对保证档案质量,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档案价值鉴定开始于文书立卷,贯穿于档案管理始终,决定着每一份档案文件的去留。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认识,掌握鉴定方法,确保档案鉴定工作的质量。 第一节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概述 一、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含义: (一)含义:所谓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分析和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加以销毁。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档案内容对以后工作的作用,来判定其是否具有保存价值以及保存多长时间。基本内容:第一、制定鉴定档案价值的统一标准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第二,具体分析,判定档案材料的保存价值,并确定其保管期限。第三,挑选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限已满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或作相应的处理。在档案界通常所说的档案的鉴定,是对档案价值的鉴定,这里所说的档案的价值是指档案对社会的有用性,对社会有用的,就是“优”的,就是“玉”,对社会没有用的,就是“劣”的,就是“石”。说的形象一点,档案鉴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区分“玉石”。 (二)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特点: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包括两个阶段,即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首次鉴定是在文件转化为档案之时,有文书立卷部门进行的,主要是确定应该保存的文件以及这些文件的报关期限,其重点在于文件的现世价值的鉴定;再次鉴定是在档案形成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由档案部门进行的,主要对保存期将满的档案进行再次鉴定,是在新的范围,又一个层次上的分析、判定,比首次鉴定要求高、难度大,其重点在于文件的历史价值。 特点:1.规范性: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规范性,是指在鉴定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及本单位所制定的档案鉴定的原则和标准,建立严密的组织,参与鉴定的人员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鉴定方法上要突出研究性。 2.全面性: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全面性,是指在鉴定的指导思想上,从利用需求趋向和档案实际状况来研究判定档案对社会各方面的有用价值,即把档案放在更大的范围,多层次、全方位地来分析人士,防止因片面造成失误; 3.长期性: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长期性,是指档案价值鉴定工作虽然具有阶段性,却是长期的。它贯穿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始终。在收集、整理、鉴定以及提供利用 (三)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作用: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判定每一份档案有无保存价值,和确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保存时间。档案鉴定工作在档案工作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档案的价值

档案的价值 (代序) “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是每一位领导应该思考的原则性问题,也是每一名档案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特殊的价值。其价值可以概括为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即档案既有现实作用,又有回溯作用;既有依据和凭证作用,又有历史研究和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档案的价值。 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其“凭证价值”是任何资料无法替代的。档案是反映一个单位工作成就的历史见证,是积累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工具。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的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味着档案的“凭证价值”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没有档案,也就没有了可供查考的历史。一个注重档案事业的人,也必然是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人。我们留存今天的档案,也是对后来者的嘱托。 档案的珍贵在于它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多样性,它不是标签、不是广告,更不是“作秀”或“戏说”。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事实,凭空杜撰出来的不能称之为档案;历史演变的曲折,不可能用档案将其纠正;包装历史的档案只能证明包装过程的事实,而不能证明历史原本的真实,仿制“档案”只能提供档案相似的外壳,而不能取得档案相同的内涵和价值。 档案管理是各行各业都牵涉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既不深奥,也不神秘。它既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也没有可以大书特书的功绩,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淡、朴实、细心、耐心和恒心。但正是在这极其平凡、琐碎的工作中凝聚着重任和伟业,为后人留下一个脉络清晰、准确可信的真实世界。档案工作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可以说,没有一项工作象档案工作覆盖面那么大,渗透力那么强,可惜现在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河口档案人面对全区“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更感责任重大;河口档案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记录着河口的历史;河口档案人在人生的旅程上品味着“春华秋实”的充实和快乐,同时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感人的故事。今年以来,河口区档案局先后组织全区档案人员开展了“我与档案工作”征文活动,开展了征集档案人员先进事迹活动,开展了档案理论研讨活动。大家在活动中谈理想、谈感悟、交流心得、创新工作经验,通过弘扬先进典型精神,展示河口档案人的精神风貌,激发全区档案干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积极作为的工作热情。 如果《兰台风采》能引起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一些兴趣,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些启迪,进而使各单位领导给予档案和档案工作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将使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 编者 2011.10

浅谈档案的重要性

浅谈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世代相传,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档案物化并延续了人类的记忆,成为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纽带。通过档案,我们可以探寻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了解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业绩,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历史上志士仁人的高尚情操,从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强大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档案本身也属于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宝贵财富,档案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载体,对于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起着重要的法律凭证作用。 档案是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钥匙,档案工作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档案把往复不断的现象真是的记录下来,使瞬间变成永恒,成为人们进行反复观察和研究历史现象、准确寻找事物发展规律的可靠依据。 档案工作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它与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相伴随,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对档案利用需求的增长,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档案工作从狭义上讲,就是档案业务工作,它是档案室和档案馆围绕档案所进行的一系列业务工作,是利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档案具有特殊功能,主要是指档案有人们社会活动中具有的其他文献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它主要指档案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一、凭证作用:档案室历史的真凭实据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 用,这一点它不同于其他文献。档案之所以具有凭证作 用,是由档案形成的特点和档案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因 为,档案室自然形成的,这种形成的自然性,决定了档 案记录历史情况的客观性,档案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 据。从档案自身的物质体态上看,它保留了当事人的历 史真迹,如亲笔手稿、印信等。有些文件还保留了当事 人的声音、形象等等,这些都反应了档案室确凿的真凭 实据。 二、参考作用:档案作为一种历史记录,不仅具有凭证作用, 同样也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这是因为档案不仅真是的 记录和反映了人偿社会实践活动的浓度,而且,也反映 了实践活动的广度,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 正反两面的经验。“察往知来,视兹故轶”,对档案的参 考作用做了高度的概括。档案的参考作用,其主要特点 在于它的可靠性和广泛性。 1、档案的参考作用具有极大的可靠性。档案室原始记录, 是第一手资料。历史学家称档案室“没有掺过水的史 料”,它比其他资料来源可靠。档案是在社会实践活动 中直接形成的,而非后人编造的,这就是客观的记录了 历史情况,具有最可靠的凭证。其次,它保留着真切的 历史痕迹,如有些是当事人的亲笔手稿;有的留有机关

浅谈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几个问题

浅谈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18-06-25T09:16:01.7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作者:郑晓卿[导读] 随着我们国家公民档案数量的日益增加,关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郑晓卿 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 511462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公民档案数量的日益增加,关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显得更加重要。我们不仅要对现有的档案进行价值鉴定,还要去粗取精,否则档案数量太大,就会不利于档案的保存。本文阐释了现阶段我们国家要进行档案价值鉴定的必要性,还对档案价值鉴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解决方法。关键词:档案鉴定;问题;解决 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第一个链接的文件管理,提高文件收集,提高领导和所有员工的档案意识,并注意收集文档,充分意识到,如果我让一些有价值的文件从手中白白失去了,就没有完整的档案,对后人无法交待,给工作造成损失。 一、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必要性 档案价值认定是档案工作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档案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面对庞大的档案,识别理论滞后,导致文件进行识别不常见,很多没有价值的文件占用有限的仓库,占用很多配件,耗费大量人力来管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文件应该被识别,数量太大,这会影响重要文件的保存。近年来,随着我国档案数量的大量增加,“档案识别”和“馆藏结构优化”的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高度重视对于不需要长期和永久保存的档案必须进行价值评估,以解决这一问题。不同文件名称,表示文件的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的作用,因而也能反映出不同的价值。一般说来,普通档案中的决定、命令、指示、条例等的价值,往往大于通知、来往信函等的价值;教学档案中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往往比课程表的价值大。但也不是绝对的,还应结合文件的其他方面综合分析。文件上的各种外形特征也影响到文件的价值。有些文件在其他方面并不十分重要,但却在外形上有特殊之处,比如,某些文件在制作材料、方法和笔迹、图案等方面有研究价值或艺术价值;某些文件虽很平常,但经过著名人物的题词、批注、修改和签名等等,从外形上增加了文件本身并没有的特殊标记符号,因而有了新的意义,价值就比原来的价值增大了。反之,某些文件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外形上已破损得无法修补和利用,也就失去了它继续存在的价值。准确地说,档案的价值评估是建立在两个客观的基础之上的。首先,特定的归档文件价值千差万别,档案文件的一些价值非常大,有的非常小或接近零,所以不是所有的文档都存储为文件。即使文件保存好,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存储值,确定不同的保存时间。没有价值的文件应该被销毁。其次,人们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档案上是有限的,档案材料不可能被永久保存。因此,进行档案评估工作的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二、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在我们国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鉴定过程中缺乏很多经验,以至于出现了很多问题:(一)在档案保存与价值鉴定的关系上过于注重保存而忽视鉴定。对档案进行保存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档案保存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谈不上其他档案管理工作。但是现在我们国家进行档案保存的时候往往注重数量高于质量。(二)部分人对档案的认识不够正确。一提到档案,相当一部分人立刻在心中将其与紧要文件甚至国家机密联系到一起,并且认为所有档案不论大小,不论时间远近都要进行完整的保存,这种错误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开展。(三)对永久保存的档案不用去鉴定的错误观点。档案的重要性是针对当时的特定时期而言的,现阶段不用鉴定的档案不代表以后不用鉴定。(四)一般说来,档案保存时间越久越珍贵,但是也不能将其当作永久性经验来对待所有年份较长的档案。有一些档案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没有价值,对于这部分也是需要通过鉴定价值来妥善处理的。(五)有些档案室档案资源配置不合理。比如一些单位的永久文件的比例太大。这个问题的原因有缺乏规划档案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政策目标的原因。据我所知,在美国和加拿大和韩国,永久档案馆的档案数量是有限的,只有20%。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新学科的出现、知识更新的加速、通信频率的提高和消除率的提高,档案是知识储备的主要载体,随着知识的消除,如果我们仍然固守旧观念,我们就会落后于时代。从长远来看,它必然会加重档案室的存储负担,使档案信息难以检索,造成人员、金钱和物品的巨大浪费。 三、促进我国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主要措施档案价值鉴定作为我们国家档案工作的一个环节,与其它环节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落后也成了制约我国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改善其发展:(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今天是历史的历史,前人是我们历史的足迹,今天的足迹也是后人的历史,因此,要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我们必须珍惜历史,我们创造所有的工作活动都有历史资料及时、完整、系统、正确地“流”到综合档案室。如会议的规模、档案材料的宣传和对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等。甚至在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也要详细阐述。特别是档案工作应纳入各部门的业务工作职责目标考核,并进行验收。 (二)定期开展档案鉴定工作 设置合理的时间范围,对该期间的档案进行价值鉴定,对于没有价值的果断销毁,对于价值较大的重点保存,对于价值实在有待考究的妥善处理。定期鉴定,不要因需鉴定的档案数量过多而造成鉴定压力。(三)加强档案鉴定工作人员素质培养首先,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本身是一项相对枯燥的工作,在确定哪些档案的价值较高,哪些价值较低的时候,鉴定人员务必保持平稳的心态不要心烦气躁,这也是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其次,要对不同的档案进行正确的鉴定,还需要鉴定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知识,倘若人员的文化素质与业务知识不达标,也就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四)积极开展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研究

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与标准

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与标准 档案鉴定工作主要是甄别和判定档案的现实使用价值和历史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并提出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它不仅直接决定档案的命运,还直接关系到档案收集工作、整理工作、保管工作的质量,关系到档案的信息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进行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各国档案工作者,都十分重视档案的价值鉴定工作,力求使用价值的档案能得到继续保存,同时切断无价值档案入馆的途径。为了保证鉴定工作的质量,准确鉴定每一份档案的价值,必须确立统一的鉴定原则,并在实际工作依据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档案价值鉴定标准。 一、档案价值鉴定原则 档案价值鉴定原则是开展鉴定工作的最主要的依据,只有确立统一的鉴定原则,才能使鉴定工作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进行,才能真正体现档案的价值,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进行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必须坚持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档案价值鉴定原则中最复杂的一项原则。要求全面分析档案的各个方面特征,考虑到影响档案价值的一切因素,从档案的来源、内容、时间、作者、载体、外形、名称等方面综合判定档案价值。在进行档案价值鉴定时,不能单纯只依据某一方面特征,要全面兼顾档案的内外特征方可下结论。 (二)发展性原则 档案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形成总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判断档案价值就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但档案发挥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与扩展性,所以坚定档案价值只考虑档案形成时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的眼光看到其后续效用,纪要考虑本机关的需要,还要考虑社会的需要,既要当前的需要,还要考虑长远的需要。 (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在鉴定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档案的产生和存在不是孤立的,一个机关、一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之间具有密切的有机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对档案价值不能孤立地进行评价,不能将它们彼此割裂开进行研究,要把他们放在具体机关活动中和历史形成的文件综合体中考虑,在一定范围内将有关档案材料联系起来,才能准确理解其中每一份档案的内容和用途,从而对档案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分型档案价值是考虑到收益与付出的比例,只有当档案发挥的作用大于因保存档案所付出的代价时才能淡定其有效保存价值。美国档案学者波尔和布里奇福特都提出档案鉴定应充分考虑保存的费用。保存档案需要库房、设备、装具、管理人员、信息存储、复制、修复等各项费用。保存期限越长的档案所需要的费用越高。但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所能提出的档案保存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档案鉴定工作中必须确保档案的价值大于保存它所消耗的费用。这里所说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量化的概念,而是鉴定档案价值时应具有的一种观念和指导思想。 以上这四项原则的实施,都必须服从于“既突出重要档案重点保存,又维护档案的齐全完整;既便于保管,又方便档案的开展利用的宗旨”。 二、档案价值鉴定标准

档案价值的认知

【黑龙江史志2009.08(总第201)】 浅谈档案价值的认知 [摘要] 本文论述了档案的价值,它具有客观性、潜在性、多元性,同时档案价值具有可知性与不可知性,它记录着过去,服务于未来。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的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档案工作者,抓好档案的收集工作,把握机遇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丰富档案文化信息载体,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抓好档案价值资源建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关键词] 档案价值特性认知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具有特殊的价值,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不可知的一面,但档案的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将逐步被人们认识。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价值定义“,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1]这就是说,当客体同主体发生关系时,物及其本质属性就被纳入了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天平上,受到了鉴定和衡量,这就进入了一个价值化的过程。档案价值是指档案的使用价值,就是档案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包括档案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即档案既有现实作用,又有回溯作用;既有依据和凭证作用,又有历史研究和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档案的价值。 一、档案价值的特点 1.档案价值的客观性 档案价值的客观性主要是由档案及其属性、主体及其需要以及连接档案价值客体和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档案及其属性是客观的。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客观存在的储有特定信息的物质实体,因而其表现的自身属性在实体与信息的两个层面上充分体现其具有用性。”[2]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它本身具有原始记录的独特性质,原始记录性则是档案的本质属性。不论档案载体本身还是档案所记录的信息,都是第一手的、真实的,具有客观性。二是主体及其需要是客观的。档案价值的主体与需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主体需要从根本上说与主体的社会存在相联系,它由社会实践活动决定的,受到社会存在的规定和制约,因此它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三是档案价值实现的载体———社会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活动,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对档案的需求,它不仅是档案价值的根本来源,而且也是档案自身价值的重要条件,无论是档案自身属性,还是人的主体需要,都只是提供档案价值实现的可能,只要两者在实践中结合,才能使档案价值实现。因此社会实践是档案价值客观 性的重要性。 2. 档案价值的潜在性 档案的使用价值不象现行文件那样有明确的规定性,而是具有潜藏的、隐蔽的价值特点。这种潜在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档案价值潜藏在浩瀚的档案总体之中,人们特定需要的某种档案往往被档案总体所淹没,其价值也随之被淹没,因此需要深入发掘。另一方面,档案价值隐蔽在具体档案内容之中,有许多档案只靠感性认识还不能深刻认识它们的价值,需要理性认识。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在于:首先档案文件不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而产生的,而是由现行文件转化的,因此档案的使用价值只是有关文件的现实价值的转换和扩展。其次档案使用价值的实际发挥也是无定规的,同类档案有的可能经常查用,有的却很少被利

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与标准

试论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与标准 张俊梅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摘要]档案价值鉴定是档案工作者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分析和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是否保存及 其保存期限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对于档案价值的鉴定, 必须要从国家和机关单位的根本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发展的、历史的观点去分析档案文件的各种特征及其对社会需要的意义,才能比较准确地判定一份档案的价值。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充分认识档案价值鉴定的意义,科学有效地进行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从根本上优化馆(室)藏质量, 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关键词]档案价值;鉴定原则;鉴定标准[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05-14 档案鉴定就是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挑选出有价值的档案交档案机构保存,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 它直接决定着档案的存毁,是档案管理中最重要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档案界的高度重视。档案鉴定理论是各国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者依据长期积累的鉴定实践经验,对档案价值规律和档案鉴定原则和标准进行的科学总结,对鉴定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即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衡量档案的价值的原则。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去衡量档案的价值,是鉴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也是档案价值评价的基本标准。档案是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其形成、存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在我国档案事业中,档案的鉴定必须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去研究档案的内容实质及其他各种因素,充分估计档案对整个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档案价值鉴定原则中最复杂的一项原则”。不仅要求全面分析档案的各方面的特征,考虑到影响档案价值的一切因素,从档案的来源、内容、时间、作者、文本、载体形式等方面综合制定档案价值。同时还要求把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利用的需要结合起来,全面地把握被鉴定档案与其他档案的联系,而不能孤立地只从一个单份文件、 某部分档案去断定它的保存价值。“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把有关的档案材料联系起来,从整体系统中,全面地分析每份文件的价值”。 另外,全面性原则还要求全面地预测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要。社会对档案的需要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所以在鉴定档案价值时,既要考虑本单位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既要考虑到当前的需要,还要考虑到 将来的需要;既要考虑到人们在行政、业务、生产、科研方面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术研究、编史修志等方面的需要。 (三)历史性原则 历史性原则就是从产生档案的历史背景的角度出发来鉴定档案的价值。遵循历史性原则,是由档案价值的实效性和社会历史性所决定的。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它的形成总是同一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的,当时是怎样进行活动的,档案就是怎样记录的。因此,分析档案的价值必须把档案放在它所形成的历史环境中,去具体分析档案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档案文件的相互关系,并结合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考虑档案的价值。 “大量的事实证明,离开当时的背景对档案的某些特征就可能无所意识,或者难以理解,以致错误地判定其应有的价值。对于历史上形成的某些内容不正确的文件,也不可轻易地毁掉,应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分析,以维护历史的本来面貌。总之, 鉴定档案要尊重历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区别档案的价值”。 (四)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就是从事物变化、发展的角度预测档案的长远价值。 “遵循发展性原则,包括着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鉴定要着眼于档案价值关系的发展;二是鉴定及其标准本身,也要不断发展。对档案价值进行鉴定,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鉴定的作用在于指出档案价值关系运动的后果,预见未来。如果鉴定只限于指出某些过去的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好坏的原因,那么鉴定就失去它的特殊意义和存在的必要。鉴定的目的在于寻找主客体关系的积极发展,实际上也正是这种积极发展才成为价值”。由于档案的价值有时效性和扩展性的特点,现在有用的档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来可能没有用处;现在尚未用上的档案,将来可能有用处。因此,判断档案的价值和作用,要有发展的眼光,既要看到当前的作用,也要看到将来的需要。 第2012年第7期(总第401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7,2012Total No.401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7-0073-0373--

关于档案的价值

关于档案的价值 档案,作为原始历史的记录,就其宏观而言,它纵连了古今许多历史阶段,横贯了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就其微观而言,它记述了人们改观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特定实践活动的过程,富有大量原始的具体资料。档案,是人们对智力活动的产物,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但是它不只反映了社会的精神文明,也反映了社会的物质文明。因此,一般认为,档案价值是由档案本身的各种因素和社会对档案利用需求二者的结合所决定的。 档案价值是指档案这一客体对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凭证和情报作用,而表现出来的有用性及有用程度。其中的主体是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以各种方式和手段认识改造世界的人(个体、团体、人类、社会),客体则是主体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所指向和把握的客观对象。承载知识、信息的档案——客体,也只有与主体的需要发生关系才能产生或表现出价值。主、客体之间是一种满足与被满足、需求与被需求的关系。如果档案馆保存的档案根本不被机关、社会需求和利用,就谈不上有什么价值,管理档案的一系列活动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之,如果档案馆的档案被机关或社会广泛利用,并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就体现出价值。 档案一般具有利用价值、保存价值、现实价值、长远价值、论据性价值和情报价值。除此之外,档案还有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 1.档案的利用价值和保存价值 档案的利用价值,是从档案的具体有用性而言的,是指某一(或一部分)档案对具体利用者的具体(特定)意义或作用。档案的利用价值是档案价值微观化的表现形态。档案的保存价值,是指档案是否具有保存的意义。档案的保存价值在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具体反映或形式,是以保存时间长短体现出来的。 2.档案的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档案的现实价值又可以称为现行价值,既包括档案对其形成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现实利用价值,也包括对其他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现实利用价值。档案的长远价值,是指某些档案的利用价值其时效性可以扩展到遥远的未来,具有长远的保存和利用价值。 3.档案的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 档案的第一价值,是指档案对于其形成者所具有的价值;档案的第二价值,是指档案对社会即除档案形成者之外的其他利用者所具有的价值。 4.档案的证据性价值和情报性价值 档案的证据性价值和情报性价值,是由美国的谢伦伯格首先提出的。他所指的证据性价值,是指由被证明事物即文件产生机构的组织和职能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价值。情报性价值指公共文件由于含有对各种研究有用的情报资料而固有的价值。 概括起来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凭证作用,二是参考作用,这也是档案的基本价值。档案之所以具有凭证作用,是基于档案的形成规律和档案自身的特点。总的来说,档案是历史是真凭实证,这构成了档案的凭证价值。档案以知识原载体的形式,凝结了生产实践、改革社会、创造科学文化等各种实践活动带状况和创造成果以及经验教训,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了借鉴。因此,档案具有参考作用。 肖美玲 201310102082

浅谈档案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浅谈档案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一、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档案文化的基本含义 档案是记录人类活动和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现阶段对于档案文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是综合相关资料归纳得出,档案文化的界定便是针对人类生产生活、创造文明、记录储存、围绕档案建立和管理所展开的生产管理活动和生活方式,既档案文化是随着人类发展被人类所创造的,并通过人为的记载积累及管理保存保留下来的丰厚的物质、精神成果。 2.档案文化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将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文化作为文化事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机构将肩负起前所未有的文化事业全面推行的责任。 二、现代社会档案文化的文化价值 在如今的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进入电子时代,与传统的纸质书籍相比较,人们更加喜欢电子化的书籍,人们也开始更加乐于应用各种方式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但是档案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在档案的使用过程中,承担着历史的价值,需要对于真实历史进行维护,并且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1.文化凭证价值 档案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时候形成的文字、图像记录,是真实的数据,可以真实的展现人们历史活动的轨迹,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情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区域的档案特性都相同又不同,所以经过长时间的记录,在档案中可以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人的特性,这些档案也就成为了人们重要的文化凭证,可以为民族传统活动轨迹进行证明。 2.文化媒介价值 由于档案中记录着大量的历史以及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迹,所以在档案中,可以有效地展现出人类文明进化的轨迹,也就成为了很好地文化媒介。在很多历史档案中,存留着国家历史整个时期的变革,真实的记录了国家民族的重要事件,所以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事件传阅,可以真是的在现代还原过去发生的事情,让人们真实的了解历史事件,完成文化的传播以及继承。

我谈档案的价值及意义

我谈档案的价值及意义 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档案是单位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既能指导现实工作又能为查考历史提供重要的凭据。如何做好档案工作,实现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是新时期文书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历史责任。笔者从事文书和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结合实际工作对档案的价值及其意义,谈一点浅见。 一、加强档案管理,充分体现档案的价值及意义 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中,广泛地利用档案已成为党的工作和社会各方面的迫切需要。社会实践产生了档案,并赋予档案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档案是总结经验、交流技术、落实政策、配合并服务于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档案中记载着各机关工作活动的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 1、各级领导干部利用档案可以增加知识,对于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也是大有裨益的。历史明君贤相以及有远见有作为的政治家、革命家,他们从切身体验中赋予档案以“文化财富”、“知识宝藏”、“历史舟车”等崇高美好的名称。在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和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革命胜利前后都采取了接管档案,保护档案,统一管理档案的有效措施,这是十分英明的。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作了重要指示: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2、档案工作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为未来着想。要让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既要求管理人员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改变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不断强化档案现代化管理意识。作为新时期的档案管理者应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以科学、创新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增强时代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到只有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化,采用先进的数字和网络技术,建立起有效、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形成向全社会开放的服务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为档案管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3、档案工作是很重要的专业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历史研究,进行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因此充分发挥档案的巨大作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