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作出了贡献,因此

A、各民族应该同步富裕

B、各民族应该一律平等

C、各民族都要实行区域自治

D、各民族要坚持共同繁荣原则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是

A、坚持民族平等

B、坚持民族团结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D、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回答3-4题。

3、之所以要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因为

A、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B、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C、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D、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必须

①坚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②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③加快民族地区的经

济发展④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5、2004年5月31日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和实施20周年纪念日,20年的实践,证明了它的

重大作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是以坚持国家统一为前提的

B、使我国各少数民族都能实行区域自治

C、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D、保障了各少数民族都能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6、“如果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民族的团结、

边疆的巩固,也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这说明

A、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B、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

C、我国民族矛盾尖锐,民族问题复杂

D、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7、200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1980年至2000年,中国政府用于维修、保护西藏寺庙的

专项经费达3.1亿元人民币,国家还拨了3亿元人民币专门用于布达拉宫、罗布林和萨迦寺文化遗址

的修复工程。这表明

A、我国政府鼓励、支持西藏人民信仰宗教

B、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C、宗教在一定范围内起着积极作用

D、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

8、2004年5月23日,我国发表《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实施

情况。白皮书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这说明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B、西藏各族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西藏民族自治机关充分行使高度自治权

D、民族区域自治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9、福州某寺方丈参与福建电视台广告“黄金时段”招标会,并以80万元中标,获得“福建新闻联播”

节目前15秒的广告权。方丈称,该寺这段广告黄金时段将用作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和禁毒的公益广告。

这主要表明

A、我国宗教状况和本质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B、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C、我国贯彻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新疆的发展,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现在又把西部开发作为重点。

这表明我国

A、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B、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C、坚持各民族团结原则

D、坚持各民族自治原则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4分,共28分。

11、2004年10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改

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这一要求

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B、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

C、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有利于统一民族间的风俗习惯

12、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集中了各族人民的优秀代表,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和委员,少数民族代

表或委员的比例,都超过了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这说明

A、我国少数民族在政治上享有特权

B、我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代表少数民族的利益

C、我国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D、国家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1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其必要性,因为它

A、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符合宗教自身规律

C、有利于民族团结

D、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2004年5月31日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和实施20周年纪念日。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回答14—15题。

1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A、以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为客观依据

B、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

C、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D、以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为前提

15、“我们处理同宗教界朋友之间关系的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信仰上互相尊重。”上述做法是基

A、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宗教的本质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B、在我国,宗教的消极作用正在消失

C、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16、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行政法规《宗教事务条例》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

对保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作了明确规定,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作了规范。它的颁布

A、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B、有利于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

C、不利于不信教群众宣传无神论

D、不利于外国人在我国开展宗教活动

17、下面四个选项中,错误的选项是

A、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B、宗教信仰自由意味着可以到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

C、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D、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答题卡:

18、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19、简要回答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0、怎样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四、辨析题。(12分)

21、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

答案

一、二题答案:

18、答案见教材P.75-76。

19、答案见教材P.81-82。

20、答案见教材P.84-85。(提示:从四方面回答: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1、(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自治地方政府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

(3)对于事关国家的大事,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一样,都要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