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药物 止晕抗组胺药 倍他司汀 异丙嗪
倍他司汀联合异丙嗪治疗老年眩晕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t wo g r o u p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Re s u l  ̄ 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o f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g r o u p wa s
关键 词 : 老年眩 晕症 ; 倍他 司汀; 异丙嗪
中图 分类 号 : R 9 6 5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6 — 1 4 1 3 ( 2 0 1 7 ) 2 2 — 0 0 1 7 — 0 2
Ef f e c t a n d me c h a n i s m o f b e t a hi s t i n e c o mb i n e d wi t h p r o me t ha z i n e i n t he t r e a t me n t o f s e n i l e v e r t i g o
W ANG Ya n — f e i
( D e p a t r me n t o f E n c e p h l a o p a t h y , Xi a n H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Xi a n 7 1 0 0 2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e f f e c t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o f b e t a h i s t i n e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p r o me t h a z i n e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

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刘连超【摘要】目的探讨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30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组的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司汀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异丙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中显效38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 d及5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临床应用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29【总页数】2页(P132-133)【关键词】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异丙嗪;前庭周围性眩晕;症状评分【作者】刘连超【作者单位】德州市庆云县人民医院,山东德州253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1.2前庭周围性眩晕是眩晕的一种常见类型,因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临床常见症状为突发旋转性眩晕、有摇晃感、自发性眼震、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具有起病急、持续时间短、易反复发作、可自然恢复的特点[1]。
针对前庭周围性眩晕临床上常采用吩噻嗪类、抗组织胺类以及莨菪类药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控制眩晕次数。
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30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临床头晕、眩晕,特效药倍他司汀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临床头晕、眩晕,特效药倍他司汀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眩晕是机体因空间定向紊乱而产生对自身或环境的运动错觉,主要表现为天旋地转、晃动、偏斜等错觉,常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倍他司汀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眩晕的药品之一,被誉为“神内常春藤”。
作用机制
倍他司汀是组胺H1受体弱激动剂、H3受体强拮抗剂,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有促进脑干、内耳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并减轻膜迷路积水的作用。
另外还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倍他司汀和组胺的化学结构类似,药理作用类似。
倍他司汀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前庭代偿、抗头晕/眩晕。
图1 倍他司汀的药理机制
临床应用
盐酸倍他司汀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的用法用量略有差异(见下表)。
表1 倍他司汀用法用量
表2 甲磺酸倍他司汀在各眩晕疾病中的推荐应用
注意事项
在选择用药时,根据药物说明进行充分获益/风险分析。
异丙嗪与倍他司汀联合治疗老年眩晕症疗效观察

杂 志 ,2009,7(24):21—22.
【31 王黎明.葛根素与倍 他啶治疗眩晕疗 效 比较 【J].医学论坛 杂志 ,
2008.28(5):50-51.
(收 稿 日期丹 参 ,且较 之 中药 制 剂更 经济 ,药 物 过 敏 率 更 低 ,故 值
得 临床 推 广 。
参 考 文 献 f1] 王维 治 .神 经 病 学 [M】.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2006:203.
【21 王 庆 庆 .醒 脑 静 与 葛 根 素 治 疗 眩晕 症 的 临床 疗 效 分 析 l J1.社 区 医 学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病 例来 自 2008年一2o09年我 院神经 内 科 收住 的 92例 老年 眩 晕症 患 者 ,男 45例 ,女 47例 ,年 龄 55岁 ~ 70岁 ,平 均 年 龄 62岁 。症 状 表 现 均 为 急 性 头 晕 ,视 物 旋 转 ,恶 心 、呕吐 ,其中 55例伴 随耳 鸣症状 。全部行 经颅多普勒 (TCD) 检查提示脑 动脉硬化或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 。其 中 80例患者 行 头 颅 cT检 查 ,12例 患 者行 头颅 MRI检 查 ,除 外 后 循 环 梗 塞 、
行 激 活 系 统 的应 激 。 盐 酸 倍 他 司 汀 为 组 织 胺 类 药 物 ,主要 激 活组 胺 H 受 体 ,广
泛用来治疗眩晕 症 ,其药理作用为扩张脑血管 ,改善微循环 ,从
而 促 进 淋 巴 吸 收 ,减 轻 内 耳水 肿 。
从 2组治疗效果来看 ,异丙 嗪与倍 他司汀联合治疗老年眩 晕症效果极为显著 ,在眩晕缓解 速度上明显优于传统 中药 制剂
给予 降压 、降糖 及 调 脂 治 疗 。
倍他司汀联合异丙嗪治疗老年眩晕症的效果观察

倍他司汀联合异丙嗪治疗老年眩晕症的效果观察奚广杰【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09【摘要】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异丙嗪治疗老年眩晕症的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接诊的43例老年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3例观察组和2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联合舒血宁,观察组采用倍他司汀联合异丙嗪,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倍他司汀联合异丙嗪治疗老年眩晕症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Objective Ef ect of betahistine combined with promethazine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vertigo is to be analyzed. Methods Choose 43 elderly patients of vertigo who a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and separate them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with 23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and 20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re given betahistine medication combined with Shuxuening treatment,while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are given betahistine combined with promethazine treatment. And then compare treatment ef 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Patients’treatment ef icacy,side-ef ect rate and complication incidence in study group are much less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re is a great dif erential between two groups and such adif erential has statistic value(P<0.05). Conclusion Betahistine combined with promethazine is of clinical ef icacy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vertigo;i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reatment ef icacy and reducing side-ef ect incidence;thus,it is quite worthwhile to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clinical y.【总页数】2页(P252-253)【作者】奚广杰【作者单位】154700黑龙江省汤原县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相关文献】1.异丙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老年眩晕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J], 刘群2.倍他司汀联合异丙嗪治疗老年眩晕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J], 王艳飞3.异丙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老年眩晕症的临床分析 [J], 赵洪丽4.异丙嗪与倍他司汀联合治疗老年眩晕症的临床分析 [J], 王欣欣5.异丙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老年眩晕症的临床分析 [J], 刘家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止晕抗组胺药-倍他司汀、异丙嗪

【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倍他司汀英文通用名称:Betahistine其他名称:敏使朗。
【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治疗梅尼埃病(内耳眩晕症)。
2.用于急性脑血管病(如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栓塞等)及其所致的中枢性眩晕等,还可用于脑动脉硬化、多种原因引腰部扭伤后疼痛、活动受限5小时性头痛)。
3.用于头部外伤或高血压所致的体位性眩晕、耳鸣等。
4.用于治疗褥疮,可促进疮口的愈合。
【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新型组胺类药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性质与组胺相类似,是组胺H1受体的弱激动剂,H3受体的强拮抗剂,对H2受体几乎没有作用。
本药能选择性作用于H1受体,具有扩X毛细血管、舒X前毛细血管括约肌、增加前毛细血管微循环血流量的作用,也具有降低内耳静脉压、促进内耳淋巴吸收、增加内耳动脉血流量的作用。
本药还可通过抑制H3受体,从而抑制组胺释放的负反馈调节。
本药在改善微循环的同时,也能增加内耳毛细胞的稳定性,减少前庭神经的传导,增强前庭器官的代偿功能,减轻膜迷路积水,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和耳闭感等症状。
本药扩X血管作用较组胺弱而持久,扩血管时不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很小。
本药可口服或静脉给药,而组胺口服无效。
临床常用其盐酸盐和甲磺酸盐。
2.药动学盐酸倍他司汀口服后吸收快而完全,服药3-5小时后达血药浓度峰值。
甲磺酸倍他司汀240mg单次经口投予犬(体重约10kg)后,在60-90分钟后达血药浓度峰值,之后迅速消失。
将标有3H的甲磺酸倍他司汀600mg/kg单次经口投予大白鼠后,大白鼠各脏器药物分布情况为:肝脏最高,其次为脂肪组织、脾、肾。
盐酸倍他司汀在肝脏广泛代谢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于给药后3日内随尿液排泄,消除半衰期为3.5小时。
【注意事项】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
(2)嗜铬细胞瘤患者。
2.慎用(1)有消化性溃疡史和活动期消化性溃疡者。
(2)支气管哮喘患者。
(3)肝脏疾病患者。
(4)肾上腺髓质瘤患者。
头晕眩晕特效药倍他司汀怎么用这4点要搞清

头晕眩晕特效药倍他司汀怎么用这4点要搞清在面对头晕眩晕的困扰时,倍他司汀常常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然而,要想让它发挥最佳的疗效,正确的使用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这 4 点,您可得搞清楚。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倍他司汀到底是个啥。
倍他司汀是一种组胺类药物,它能够通过改善内耳循环、扩张血管等作用,来缓解头晕眩晕的症状。
对于那些由梅尼埃病、内耳眩晕症、脑血管病等引起的头晕眩晕,它往往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第一点,要搞清楚用药的剂量。
倍他司汀有不同的剂型和规格,比如片剂、注射剂等。
一般来说,口服片剂常见的剂量是每次 4 到 8 毫克,每天 2 到 4 次。
但具体的剂量还得根据您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决定。
如果是老年人,可能需要适当减少剂量,因为他们的身体代谢能力相对较弱。
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剂量。
但无论如何,千万不能自己随意增减药量,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服用。
第二点,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和频率。
倍他司汀通常需要在饭后服用,这样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而且,为了保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发挥持续的疗效,要按时按量服用,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如说,如果医生建议每天服用 3 次,那您就得大致每隔 8 小时服用一次,而不是想起来就吃,想不起来就不吃。
第三点,了解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也很重要。
虽然倍他司汀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口干、胃部不适、皮肤瘙痒等。
如果这些症状比较轻微,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症状会逐渐减轻。
但如果副作用比较严重,比如出现了心慌、呼吸困难等,那就得赶紧停药,并及时就医。
第四点,在使用倍他司汀期间,还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一定要告诉医生,因为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倍他司汀的疗效,或者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比如说,如果您同时在服用抗组胺药,可能会降低倍他司汀的效果;而如果您正在服用降压药,倍他司汀可能会增强降压作用,导致血压过低。
盐酸异丙嗪与培他司汀、丹参用于眩晕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盐酸异丙嗪与培他司汀、丹参用于眩晕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6-12-22T15:44:41.3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6期作者:熊华[导读] 眩晕症是前庭部位发生病变,是患者感到天地旋转的晕、呕吐、冒冷汗等自主神经的症状,不属于疾病[1]。
(眉山心脑血管病医院四川眉山 620010)【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盐酸异丙嗪与培他司汀、丹参用于眩晕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联合用药的不同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入院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各60例的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培他司汀和丹参联合葡萄糖注射液用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盐酸异丙嗪用药治疗,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和治愈成功人数比例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参照组比较,采用盐酸异丙嗪联合用药治疗的实验组治愈成功人数比例达96.7%,参照组人数比例为66.6%(P<0.05),实验组对采用盐酸异丙嗪联合培他司汀和丹参用药治疗效果满意率达93.3%,参照组对常规用药满意度为70%。
结论:对眩晕症患者采用用盐酸异丙嗪联合培他司汀和丹参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显著,使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助于治愈患者,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2],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盐酸异丙嗪;培他司汀;丹参;联合用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6-0121-02眩晕症是前庭部位发生病变,是患者感到天地旋转的晕、呕吐、冒冷汗等自主神经的症状,不属于疾病[1]。
但是眩晕症会导致患者反复发作性眩晕,眩晕症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面色苍白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交际,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
目前,药物治疗预防和治疗眩晕症的最佳的方式[2]。
本次选取入院治疗的眩晕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联合盐酸异丙嗪,培他司汀和丹参用药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成功治愈眩晕症状效果显著,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药效学 本药为新型组胺类药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性质与组胺相类似,是
组胺 H1 受体的弱激动剂,H3 受体的强拮抗剂,对 H2 受体几乎
没有作用。本药能选择性作用于 H1 受体,具有扩张毛细血管、舒张前毛细血
管括约肌、增加前毛细血管微循环血流量的作用,也具有降低内耳静脉压、促进 内耳淋巴吸收、增加内耳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本药还可通过抑制 H3 受体,从而 抑制组胺释放的负反馈调节。本药在改善微循环的同时,也能增加内耳毛细胞的 稳定性,减少前庭神经的传导,增强前庭器官的代偿功能,减轻膜迷路积水,从 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和耳闭感等症状。本药扩张血管作用较组胺弱而持久, 扩血管时不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很小。 本药可口服或静脉给药,而组胺口服无效。临床常用其盐酸盐和甲磺酸盐。 2.药动学 盐酸倍他司汀口服后吸收快而完全,服药 3-5 小时后达血药浓度峰 值。甲磺酸倍他司汀 240mg 单次经口投予犬(体重约 10kg)后,在 60-90 分钟后 达血药浓度峰值,之后迅速消失。将标有 3H 的甲磺酸倍他司汀 600mg/kg 单次经 口投予大白鼠后,大白鼠各脏器药物分布情况为:肝脏最高,其次为脂肪组织、 脾、肾。盐酸倍他司汀在肝脏广泛代谢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于给药后 3 日内随 尿液排泄,消除半衰期为 3.5 小时。
倍他司汀
【药物名称】
中文通用名称:倍他司汀 英文通用名称:Betahistine 其他名称:敏使朗。
【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治疗梅尼埃病(内耳眩晕症)。 2.用于急性脑血管病(如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栓塞等)及其所致的中枢性眩晕等, 还可用于脑动脉硬化、多种原因引腰部扭伤后疼痛、活动受限 5 小时性头痛)。 3.用于头部外伤或高血压所致的体位性眩晕、耳鸣等。 4.用于治疗褥疮,可促进疮口的愈合。
乙醇可增强本药的中枢抑制效应。
【给药说明】
1.配伍禁忌:本药与茶碱及生物碱类药物呈配伍禁忌。 2.用于防止晕动症时,为保证疗效,要及早给药。 3.本药可口服或肌内注射给药。口服给药时,可与食物或牛奶同时服,以减少对 胃黏膜的刺激;肌内注射时应作肌肉深部注射。 4.应避免动脉注射给药,因动脉注射可能发生动脉痉挛导致肢端坏死;禁止皮下 注射,因本药有化学性刺激,可造成局部坏死;静脉注射时应注意避免药液漏出 血管外,同时还要防止注射过快致血压下降。 5.特异性皮肤试验、抗原吸入或口服激发试验、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气道反应性试 验前 24 小时内最好免用本药,因为用药后可能使反应的敏感性下降。 6.在使用本药时,应特别注意有无肠梗阻或药物的过量、中毒等问题,因其症状 体征可被本药的镇吐作用所掩盖。 7.脱水或少尿时药物用量应减少,以免出现毒性反应。 8.严重哮喘者不宜长期使用本药。 9.本药如连续用药在 1 个月以上时,应考虑更换其他抗组胺药,以免出现耐药性 及药物蓄积。 10.患者对本药过敏时应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可选用其他类抗组胺药继续治疗, 以第二代抗组胺药为首选。 11.用药期间应停止驾驶、操纵精密仪器、高空作业或从事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或有危险性的活动。 12.药物过量的表现:手脚动作笨拙或行为古怪,严重时出现嗜睡或面色潮红、 发热、气促、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抗毒蕈碱样效应)、肌肉痉挛(尤其好发于颈 部和背部的肌肉)以及坐卧不宁、步履艰难、头面部肌肉痉挛性抽动或双手震颤。 可对症注射地西泮和毒扁豆碱;一旦由于药物过量引起中枢抑制而昏迷不醒时, 应采取催吐、1%苏打水洗胃、给氧、静脉输液等对症、支持治疗以维持呼吸、循 环功能,必要时可作血液透析。
6.药物对老人的影响 老年人用药后易发生头晕、呆滞、精神错乱和低血压, 还可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特别是帕金森病、静坐不能和持续性运动障碍),在用量 过大或胃肠道外给药时更易发生。 7.药物对妊娠的影响 孕妇用药后可诱发新生儿黄疸和锥体外系症状。故孕妇 在临产前 1-2 周应停用本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 级为 C 级。 8.药物对哺乳的影响 尚不清楚本药是否经乳汁分泌,哺乳妇女用药需权衡利 弊。 9.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可使妊娠试验结果呈假阳性或假阴性。 10.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连续使用 1 个月以上者,应追踪复查 肝、肾功能。
【不良反应】
1.较常见的有嗜睡(初用药者尤为明显),可于用药后 24-48 小时内出现明显的困 倦感,且乏力、注意力不能集中等。 2.本药有一定的抗胆碱作用,较少见,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轻度色盲、口干、口苦、 头晕目眩、口鼻咽干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尤其是儿童)、抑制咳嗽反应、便秘 等抗胆碱作用;另外还有耳鸣、皮疹、胃痛或胃部不适感、反应迟钝(儿童多见)、 头晕(低血压)、恶心或呕吐(进行外科手术和/或并用其他药物时),甚至出现黄 疸。 3.少见心血管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如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增高或轻度下降、 白细胞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皮肤对光的敏感性增加、多恶梦、易兴奋、易激动、幻觉、中毒性谵妄、可出 现咽痛和高热等感染表现,儿童易发生锥体外系反应。上述反应发生率较低。有 本药致 2 岁以下儿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的报道。 5.使用本药栓剂可发生直肠烧灼感和刺痛。 6.葡萄糖耐量试验中显示葡萄糖耐量可增加。
【注意事项】
1.禁忌症 (1)对本药过敏者。(2)嗜铬细胞瘤患者。 2.慎用 (1)有消化性溃疡史和活动期消化性溃疡者。(2)支气管哮喘患者。(3) 肝脏疾病患者。(4)肾上腺髓质瘤患者。 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不推荐使用本药。 4.药物对妊娠的影响 孕妇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用药应权衡利弊。
异丙嗪
【药物名称】
中文通用名称:异丙嗪 英文通用名称:Promethazine 其他名称:非那根。
【临床应用】
1.用于皮肤黏膜过敏: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 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对血液或血浆制品的过敏反应以及皮肤划痕症、花粉变 态反应、昆虫变态反应、食物或药物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必要时可与肾上腺 素合用。也可用于烧伤、放射性损伤时的变态反应等。 2.用于晕动病:防治晕车、晕船、晕机。对于梅尼埃病,本药也有一定疗效。 3.用于麻醉、手术前后和产科患者:可缓解一些麻醉和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可用 于防治放射病或清除药源性恶心呕吐。与哌替啶、氯丙嗪合用于人工冬眠,以减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抗过敏:一次 12.5mg,一日 4 次,餐后及睡前服用,必要时睡前可增至 25mg。 2.止吐:首次 25mg,必要时可每 4-6 小时服 12.5-25mg。 3.抗眩晕:一次 25mg,必要时一日 2 次。 4.镇静催眠:一次 25-50mg,必要时剂量加倍。 ·肌内注射 1.抗过敏:一次 25mg,必要时 2 小时后重复给药。严重过敏时可用 25-50mg,最 高量不得超过 100mg。 2.止吐:一次 12.5-25mg,必要时每 4 小时重复 1 次。 3.镇静催眠:一次 25-50mg。
少麻醉药用量,以提高麻醉成功率及安全度。此外,也可用于减轻成人及儿童的 恐惧感,让患者呈浅睡眠状态。 4.作为辅助用药,可与止痛药合用于术后疼痛。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本药,作为 全麻辅助用药,在特殊情况下(如重复的支气管镜检查、眼科手术和一些高危患 者),可减少成瘾性镇痛药的用量。 5.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异丙嗪有轻度支气管平滑肌解痉作用,故也可做成合剂, 可用于镇咳、祛痰、平喘。
5.药物对哺乳的影响 尚不清楚本药是否通过乳汁排泄,哺乳妇女应慎用。
【不良反应】
1.可有口干、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心悸等,偶有头晕、头痛、头 胀、多汗。 2.偶见出血性膀胱炎、发热。 3.偶可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等。
【药物相互作用】 抗组胺药可拮抗本药的部分或全部作用,故两者不宜合用。
【给药说明】 用药过程中如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盐酸倍他司汀片:一次 4-8mg,一日 2-4 次,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48mg。 2.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一次 6-12mg,一日 3 次,餐后服用,可根据年龄、症状 酌情增减剂量。 ·肌内注射 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一次 2-4mg,一日 2 次。 ·静脉滴注 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一次 20mg,一日 1 次,先用 5%葡萄糖注 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 2ml 溶解后,再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 射液 500ml 中缓慢静脉滴注。 ·老年人剂量 老年人用药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1.与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特别是麻醉药、巴比妥类、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或三环 类抗抑郁药)同用时,可相互增强药效,需调整剂量。 2.与抗胆碱类药物(特别是阿托品类药)同用时,本药的抗毒蕈碱样效应可增强。 3.静脉给予多粘菌素 B 治疗的患者,同时应用本药后,可能发生严重窒息。 4.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能减少本药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导致本药作用增强 和毒性增大。 5.与溴苄铵、异喹胍或胍乙啶等同用时,后者的降压效应增强。 6.与肾上腺素同用时,后者的α肾上腺素能作用可被阻断,使β肾上腺素能作用 占优势。 7.氯化铵等酸性药物能加速本药的排泄。 8.顺铂、水杨酸制剂、万古霉素、巴龙霉素及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耳毒性药 物与本药同用时,以上药物的耳毒性症状可被掩盖。 ·药物-酒精/尼古丁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1.特别警示 本药可致 2 岁以下儿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故 2 岁以下儿童禁用。 2.交叉过敏 本药与其他抗组胺药较少发生交叉过敏,但对吩噻嗪类药高度过 敏的患者,对本药也可能过敏。 3.禁忌症 2 岁以下儿童(国外资料)。 4.慎用 (1)过敏性休克患者。(2)癫痫患者(注射给药时可增加抽搐的严重程 度)。(3)肝、肾功能不全者。(4)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膀胱颈梗阻或前列腺增 生明显者。(6)骨髓抑制者。(7)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低血压)。(8)胃溃 疡、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患者。(9)黄疸、Reye 综合征患者(本药所致的锥体外 系症状易与 Reye 综合征混淆)。(10)神志不清及昏迷患者。(11)呼吸系统疾病患 者(尤其是儿童,使用本药后痰液黏稠,影响排痰且可抑制咳嗽反射)。 5.药物对儿童的影响 本药可致 2 岁以下儿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故 2 岁以下 儿童禁用。此外,本药可能引起小儿肾功能不全;急性病患儿、脱水患儿,在注 射本药后可能出现肌力障碍;儿童单次口服本药 75-125mg,可发生过度兴奋、 易激动或(和)噩梦等异常反应,故 2 岁及 2 岁以上儿童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