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之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
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
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
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部分[1]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部分[1]](https://img.taocdn.com/s3/m/1add3401cc17552707220823.png)
名词解释: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由孙中山、黄兴发起,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为基础,于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孙中山为总理,黄兴等分任执事、评议、司法三部工作。
其革命纲领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主义。
发刊《民报》,批判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派理论,宣传革命思想。
自1906年起,先后发动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于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1908年冬被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初在日本秘密印行两期后停刊。
共出二十六期,另附《天讨》增刊。
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为胡汉民、汪兆铭、章太炎、朱执信、宋教仁等。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批驳保皇派梁启超《新民丛报》反对革命的谬论,秘密运往国内各地,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核心。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族主义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要用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反对少数富人专利,贫富不均,建立社会平等的国家。
旧三民主义曾经是资产阶级宣传和动员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
1924年孙中山重新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是为新三民主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湘、赣等省灾荒严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同年秋,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由日本回国,在湖南浏阳、醴陵一带宣传革命,联络会党首领龚春台、萧克昌等,准备于次年1月举行武装起义。
后因事泄,仓促于12月4日起事。
龚春台发布檄文,称“中华国民军南京革命先锋队都督”,率部连克浏阳、醴陵等地。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公元1912年1月一3月

(二) 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七章 ( 总纲、人民、 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 附则)五十六条。其主要内容如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确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为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之”(第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 体”(第二条)。 这就用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中国已经不再是封建 君主制的国家,而是“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民 主共和国,反映了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原则。
2、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相对缩小了临时大总统的权 力。 约法一方面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另一方面又规定临时大总统在行使宣战、媾和、缔约、 任命国务员等项重要权力时,须经参议院同意,而且参 议院有权弹劾临时大总统。这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幻 想通过议会斗争的途径,以参议院的权力与袁世凯抗衡。 3、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约法规定:“本约法由参议院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 或临时大总统之提议,经参议院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 席人员四分之三可决,得增修之。“这表明资产阶级革 命派为强调约法之神圣不可侵犯,规定严格的修改程序, 以阻止袁世凯擅自更动和破坏约法。
参议院为立法机关,由各省都督府委派三名参议 员组成,有权议决暂行法律、预算、税法、币制、 发行公债以及临时大总统交议事项,并对临时大 总统行使宣战、媾和、缔结条约等权享有同意权。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还规定了临时中央审判所 为行使司法权的机关。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从起草到通过只用了两天 时间,而且是由脱离民众的各省都督的代表制定 的,对于人民的权利自由没有任何反映,但在中 国历史上,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资产阶 级共和政体在中国的诞生,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在中国的彻底灭亡,因而具有进步意义。
中国近代史练习题

中国近代史练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跨度是110年。
2.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3.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及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4.1936年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史称双十二事变。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三面红旗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6.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和制度”的构想,为和平时期解决某些相关历史遗留(港澳台)问题指明了出路。
二、名词解释1.维新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
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也叫戊戌维新、百日维新。
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二月逆流”:二月逆流是指在1967年1月19日至1月20日中央军委会议和2月中旬在怀仁堂召开的两次政治局碰头会议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因陈、叶、徐、聂为元帅,谭和二李为副总理,因此又被称为“四帅三副”)同林彪、康生、陈伯达、江青、张春桥、谢富治等进行的斗争,当时被称为“二月逆流”,实际是“文革”初期一次党内公开的抗争。
三、简答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历史使命是反封建反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 糊名、誊录等、南北分卷制度 恢复-元朝:恢复科举制,时断时续,比例不高。 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基本内容,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加强-明清:三级考试,南北分卷,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采用八股取士 废除-清末: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癸卯学 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 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中等以上获相应奖励出身,并 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 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录取。
“癸卯学制”颁行的意义 ①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 式设立; ②促进新式学堂创办和近代科学文化的 传播,造就一批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2、选官制度改革 (1)背景:科举制度的变化,急需要新的官制体系。 (2)官制改革:A、改革传统选官制度:B、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 (3)选官制度:A、设立学堂选官制度 B、设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科举制恰恰成了新旧经济、政治、文化三对 矛盾的焦点,因而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综合 性障碍。
➢到戊戌维新至清末新政的几年里,在舆论
频频抨击、权臣屡屡奏请之下,经朝廷进退 反复、踌躇再三,这项制度终于被一纸诏书 彻底注销。
➢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
止科举考试,从隋朝以来绵延了1300年的科 举取士制度至此被划上了句号。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的变革与废除 (1)科举制的变革背景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后,孙中山在南京组建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但是,南京临时政府仅仅存在了不足三个月就解散了,原因是孙中山对北方北洋政权袁世凯抱有幻想,企图通过妥协而“南北议和”,想和平地在全国实行总统选举。
孙中山的这种妥协政策,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和不彻底性,以致造成了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通过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上演了当皇帝的闹剧,天下震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被迫“通电全国”,组织护国军北伐,史称“二次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 11911年12月29日,中国十七省都督府代表会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举行就任宣誓典礼。
1912年1月3日,成立临时中央政府,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作为国旗。
以1912年1月1日,为民国纪元(即辛亥元年)。
1912年1月28日,成主临时中央政府参议院。
1912年2月15日,临时中央政府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职,民国政府迁至北京,南京留下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虽然存在时间较短,存续时间不足三个月,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国(南京)中央临时政府主席孙中山、副主席李。
总统府由秘书处、兵役部、法律研究所、公务员局、印刷和铸造局、公报局、荣誉局和中央临时法院组成。
中华民国(南京)中央临时政府设立的中央行政部委包括:兵部、海军部、外交部、财政部、司法部、内政部、教育部、交通部、工业部、招商局等。
南京临时政府 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下属的中央军事机关是“二次革命”的中坚力量,在反对袁世凯帝制的军事行动中功勋卓著。
1912年1月9日,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政府(南京)作战部正式成立,黄兴任作战部长官。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央军事机关,除陆军部、海军部外,还有总参谋部、大元帅大本营、南京警备总督署、南京留守署等。
中国近代史

表 现:1949年——1952年
5、 完成改造:
表 现:1956年,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1、 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
历史条件:(阶级、思想、组织、干部基础)
内 容:通过第一个党纲
辛亥革命
3、 黄金时期:
历史条件: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力支持和发展
实业救国潮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抵制日货运动
表 现:1914年——1919年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相关影响: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4、 恢复发展:
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伟大民族,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一部近代史还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它告诉我们:反帝反封建斗争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走既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又要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才能取得成功。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香港和澳门回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历程:
1、 林则徐、魏源提出“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 洋务派领导洋务运动:
建立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教育制度;建立近代国防;开始近代外交
中国近现代史概述:
划分标准:
⒈以社会性质划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今天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元设计单元名称第一单元政治制度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只能之一,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
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
但是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和西方政治演变的不同。
2.学情分析(1)高二学生在初中时对先秦的政治制度与秦汉到明清的中央、地方制度以及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并不陌生,但学生的历史知识仍相对零散,未建起完全的系统的抽象思维体系。
(2)学生对秦前后政治制度的异同、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等抽象性知识仍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
因此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逻辑,按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补充相关的文本、图片和音像资源,力求攻破本课重难点。
3.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单元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秦以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线索。
能通过展示图片、文字、影像等史料,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探讨先秦与秦以后政治制度的异同点;阐释秦汉到明清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与分析其特点;阐述秦汉到明清地方政治制度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发展特点同时学会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性。
重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及演变难点:分析政治制度形成与演变4.单元整体教学思路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要通过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规律。
第1课内容在《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第一单元——政治制度中,该单元囊括了中西方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制度,并通过不同制度的共性与特性,引导学生感受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而深化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国的诞生﹐它不仅结束 了二百多年的清朝统治﹐也结束了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包括了一部分立 宪派和旧官僚,但它的领导权掌握 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手中。黄兴、王宠惠和蔡元培分别 任陆军、外交和教育总长,宋教仁 任法制局局长,各部次长也均为同 盟会的重要骨干 。1912年3月,南 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效力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资 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精神。
5、实行责任内阁制
三权分 立
性质: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
目的: 试图以民主程序限制专权,保障民国
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 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 权利和义务,成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 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确立了新的共和 代议制的法律形式。
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的干涉
• 帝国主义在本阶段对中国的侵略,主要体 现在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和扶植新的代理人
• 南北和谈期间,英、美、俄、日、法、德 六国领事向南北双方的代表提出了照会, 要他们“尽速成立和解”,以迫使革命派 交出政权。
• 帝国主义还在政治上拒绝承认以孙中山为 首的革命政权,并在经济上切断了南京临 时政府的财源,使之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
临时政府时期的具体史实 回放
三 思想文化
在思想方面
通过革命的洗礼和临时政府的努力, 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逐渐深入人 心,为此后扑灭复辟之火打下了 思想基础
南京临时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 法令,如:禁止和废除刑讯、跪 拜、吸食鸦片、缠足、蓄辫等秕 政陋习;制定了保护私人财产和 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采取了改 进教育制度、革新教育内容的措 施;并以新闻言论自由取代封建 时代钳制言论的政策,这都在不 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後﹐帝国主义列强表面上 表示欢迎,但实际上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 方面不断对它施加压力﹐并极力扶植拥有军 事实力的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扼杀革命。 革命阵营内部的立宪派﹑旧官僚和各种投机
宏观把握临时政府时期的特征
• 二.经济上:
• 1、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和措施,奖励和保 护工商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 义 的发展。
• 2、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 社 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 3、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和措施,促进社会 生活变迁。
宏观把握临时政府时期的特征
• 三.思想文化上:
中国近代史之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912年1月 —1912年4月)
概述:1911年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
建统治,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 各起义省区代表通过了《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提出组织临 时政府。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 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 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五 色旗为国旗﹐并建立了中央政府机 构。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著
• 3、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 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 并开始扶植新的代理人(北洋军阀头子袁 世凯 )
宏观把握临时政府时期的特征
• 一.政治上:
• 4、南北议和,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 2月15日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4 月1日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开始北洋 军阀时期。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 对应本专题主要是通过了解临时政府 颁布的措施、法令(《临时约法》) 认识临时政府在推动中国经济、政治 、文化近代化中的作用。
对临时政府时期的宏观认识
宏观把握临时政府时期的特征
• 一.政治上:
• 1、颁布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 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
• 2、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2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随之结束。
• 1、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 2、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措施,革 除各项陋习,提倡新的文化,发展新式教 育。
临时政府时期的具体史实回放 一 政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主权民在民全体
内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自由平等 容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分子也竭力拥护袁世凯。在内外重重压力下
﹐开始了南北和谈。1912年 2月﹐清帝被 迫宣布退位﹐孙中山随之辞职﹐袁世凯当选 为临时大总统﹐4月1日﹐政府迁往北京。 政权落到了袁世凯的手中。 南京临时政府
结束。
相关课标
•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的 历史意义
•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 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 影响。
关于辛亥革命是胜利还是失 败!
言之成理即可
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 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政权,创建了亚洲第 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果实被窃取……………………
俄国的政府报告:主要的危险在于叛乱可能延长,或具有 敌视外国人的性质。认为清政府无法平定“叛乱”的情形下 ”可能试图把反清朝的运动转成反外国人的运动,正如1900 年它所做的一样”
日本的代办向美国政府表示:如任此种情势继续发展,不 仅影响商务,恐将爆发类似拳乱之排外运动
• 北洋军队势力强大 • 革命派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 袁世凯向南京临时政府和清政府同时施压
临时政府时期的具体史实回放 二 经济
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 民国的建立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 有促进作用:
• 1、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 社 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 情
• 2、临时政府法令和措施: 奖励和保护工商业 ,鼓励人民兴办事业, 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 省成立实业公司,பைடு நூலகம்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等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总之,帝国主义的干涉是辛亥革命 果实被窃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 可见,中国要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 近现代化转型,首先要获得民族的 独立。
为什么袁世凯能够篡夺革命 政权?
袁世凯能篡取革命成果的原因
•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 • 革命阵营中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声援 • 帝国主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