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教授简历重庆大学

侯教授简历重庆大学
侯教授简历重庆大学

侯长军教授简介

姓名:侯长军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63年11月

籍贯:重庆

职称职务: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社会兼职:现为科技部“863”项目一审及二审会评专家、国务院学位办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霍英东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评审及咨询专家,重庆市科技项目信贷评审专家。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Chemical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等杂志审稿人。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光子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仪表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化工环保专家组成员。重庆市食品安全促进会理事、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生物工程学院邮政编码:400044

邮箱:houcj@

研究领域:纳米生物材料、功能材料、传感检测与系统、缓控释药物、生物材料、

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1. 纳米生物技术与检测技术,2.纳米材料与功能材料,3.传感芯片与检测系统,4.公共安全,5.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个人简介

侯长军教授长期从事纳米生物技术与材料、功能材料、传感检测与系统、微阵列芯片技术与仪器、微纳传感器与生物医学应用、药物控释缓释与纳米药物、载体制备新方法与技术、细胞代谢与药理病理、公共安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创新性地将微纳米传感技术应用公共安全、重大疾病无创、快速、可视化检测,在复杂体系中突破传统检测方法与技术,开发出系列微阵列传感检测芯片,建立了细胞代谢指纹图谱、食品发酵微生物代谢指纹图谱、白酒指纹图谱、红酒指纹图谱等,在国家公共安全、药物、食品安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针对微痕毒剂、药物残留、农药残留、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创新性传感检测新方法、技术及传感检测系统。

一、学术经历及代表性成果:

1.2013在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访问学者。

2. 2004年在美国伊利诺伊斯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访问学者。

3. 2005-至今: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建立国家公共安全、食品安全、流行病、重大疾病等无创快速检测、细胞代谢与药理及农兽药残留检测等新材料、新方法与新技术。先后承担国家支撑计划、国家“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五十余项。在Nature Nanotechnology,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Analyst等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获权发明专利二十余项。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

二、主要研究方向、创新成果及其科学意义

1.纳米功能化敏感材料与技术研究。针对生物大分子、卟啉衍生物等开展纳米化研究,金属卟啉与生物酶、DNA、纳米金、石墨烯、磁性纳米粒子、量子点等结合形成具有新功能的生物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分子钳、自组装、分子印迹聚合、溶胶凝胶、静电纺丝、生物制造等纳米技术开展纳米生物

功能材料研究。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2. 国家公共安全、生物医学、药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研究。在纳米生物材料光电性能及其在国

家公共安全、食品安全、流行病、重大疾病等无创快速检测、道地药材质量、药物分析检测等级评定

以及在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离子等环境污染物分析、微痕量毒物检测等方面建立全新的传感检测方法

与技术。对建立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检测新方法与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3. 微纳器件、微流控芯片及检测系统研究。设计与构制多功能多通道多信号微纳传感器、微阵列

芯片、分子探针、细胞传感器、DNA传感器,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系统软件设计及仪器系统集成形成特色。在国家公共安全、食品安全、远程医疗、个体化治疗、医疗机器人、家庭医生及保健等方

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重要的实用价值。

三、在研科研项目

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嗅敏式肺癌无创快速筛查检测仪研发”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肺癌标志物无创快速可视化传感检测新方法”

“双功能光信号微阵列传感器构建及痕量农药残留可视化快速检测新方法”

“肺癌标志物无创快速检测”等

3. 四川科技支撑计划:“优质酿酒专用高粱现代化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

4. 国家质检总局研究项目:“氨基糖苷类药物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的制备及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5. 平台合作建设项目: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课题组常年招收硕士、博士、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等,欢迎材料、生物、化学、电子、环境、食品

等背景的学生报考。同时也欢迎有兴趣的本科生进实验室学习。

研究团队网页:

.cn/houchangjun/index.html

研究生待遇

国家学业奖学金:全脱产博士生学费基本能获得全额学业奖学金,硕士生(包括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学位)50%能获得全额学业奖学金、40%获得半额学业奖学金。

国家助学金:博士生每月生活补助2200-3200元(发12个月),硕士生(包括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学位)每月生活补助600元(发12个月)。

奖励:研究生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奖励6000元、SCI二区论文1篇奖励6000元,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联合学院)研究生在全校排名第一位,我们课题组研究生在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联合学院)排名第一。可申请研究生访学计划(到国外参加学术会议,每人次20000元)、研究生创新基金(4000-5000元)。

住宿:博士生一般2人一间、硕士生3-4人一间,一般有独立卫生间,均安装空调、热水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