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亚健康状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亚健康状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1 亚健康的概念与诊 断标准
阳性 体征 , 各种实验室检查 多为阴性 , 在诊断上有一定难度。 因此 , 需要进行综合量化分 析 , 将检查 分为一级 检查和二级 检查 。一级检查就 是一般体格检查 , 如果症状 明显而一级检
查 不 能 查 出病 因 时 , 进 行 二 级 检 查 , 运 动 实验 、K 2 再 如 E G、4
亚健康又称慢性 疲劳综合征 , 是指无器质性 病变 的一些 功能改 变, 是人体处于健康 和病症之 间的过渡 阶段 , 身心 在
上无任何疾病 , 主观 上有许多不适症状 和心理体 验 , 但 已存
h动态血压监测、 超倍生物显微 系统检测等 。
3 亚 健 康 的分 型
在潜在病理信息 。亚健康状态 既可向健康状态 也可 向疾病
次 为亚 健 康 。
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有生物学 、 精神心理、 社会 、 环境 等多方面 的因素。因此其 防治应从 多方面进行 。① 生物学 因素 : 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 , 针对不同年龄 、 别进行定期体 性 包括运动实验 、K 2 E G、4h动态 血压监
2 亚健康的诊断方法 2 1 客观检查手段 .
状态转化 , 取决于外界干预及 自身免疫力水平 。 19 9 4年美国 C C修订 的亚健康 的诊 断标 准为 :. 床 D a临 不能解 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 , 经休息不能明显缓 解, 导致工作 、 个人活动水 平等较前有 明显 下降 。b 下述症 . 状中出现 4项或 以上且持续或反复发作 6个月或更长 时间 ,
但不早于疲 劳 : 短期记 忆力或集 中注意力 明显 下降 ; 咽喉肿
痛;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 、 触痛 ; 肉痛 ; 肌 没有红肿 的多关 节疼痛 ; 一种类型 、 程度重 的头痛 ; 复失眠 ; 反 运动后 疲劳 持 续超过 2 。以 a 4h 项为前提 , b项症状 同时 出现 4项或 4项 以上者可确诊。 国内学者提出的亚健康的症状 为 : 、 头晕 紧张性头痛 、 偏 头痛 、 背痛 、 颈项部疼痛 、 疲倦 、 磨牙 、 关节 痛 、 胃痛 、 酸 、 反 恶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所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大体上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和人际交往性三种亚健康状态,其错综复杂的病因与多样性的主诉症状,给医学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003年10月,美国NIH公布了全球健康的14大挑战,其中“发展可以量化评估人口健康状态的技术”、“发展能评估人体多种状态和病原体的临床检测技术”,就是针对亚健康状态提出的。

目前,如何减少亚健康状态人群,增加健康状态人群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重点。

1亚健康状态的提出及意义1.1亚健康状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上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人们也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首先提出:人体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国外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其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三个阶段。

1.1.1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是与健康相邻的阶段,常以疲劳、失眠、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表现,这些表现容易恢复,可转为健康状态。

1.1.2潜临床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若持续发展下去,已存在发展为某些疾病的危险倾向,其症状较复杂,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身心失调,且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表现,其生命活力、反应和适应能力减退,还可出现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及免疫功能偏低的倾向。

1.1.3前临床阶段此阶段表示有病变存在,并有向某种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性,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但症状不明显,诊断上较困难。

1.2“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健康新概念及新的医学模式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进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威胁人类健康最大的危险不是具体的疾病,而是体重过轻、不安全的性行为等十大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死亡总计占世界范围死亡率的1/3以上。

在中国、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烟草、酒精、血压、胆固醇和肥胖所造成的疾病负担至少占总负担的1/6。

亚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亚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1 1 4・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0 1 3年 第 1 O卷 第 1 3期 ( 上半 月 版

综 述 与讲 座 ・
亚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朱文冬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9 6 7 6 . 2 0 1 3 . 1 3 . 0 7 0
学者 N . 布赫曼通过相关研究 发现 , 生活 中有许多人存在着 一 健康 的中间状态称为 “ 第 三状态 ” 【 1 ] 。国 内学者 王育学在 2 0 世纪9 o年代 中期 首 次提 出 “ 亚 健康 ” 这 个词 汇。2 0 0 1 年8 月, 在青 岛召开 的“ 第 8届亚健 康学术 研讨 会” 上, 亚健康 的 英 文名被修正为 “ S U B— H E A L T H ” , 此后 逐渐 被各 领域人 们 次、 全面的流行病学研究 , 以得 出更有价值 的结论。 针对亚健康发生原 因、 发 生机制及 危险因素的研 究 , 虽 然 已经开 展多年但还缺乏相对 科学客观的基 础和临床研究证据及科学的评价体系 。 综合 多 位学者观点 , 可 以将亚健 康相关 因素总结为 以下 3 个方面 :
龄性 、 职业性 和地域性 。年龄上 , 青壮年是好发人群 。国外现 状研究表 明, 美国每年有 6 0 0万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 年龄多为 2 O~ 4 5岁 J 。而 中国作为新兴 的亚健康 大国 , 亚健康人群 已
超过 7 亿, 统计表明 中年人是高发人群 ] 。职业方面, 亚健康 人群 多见于生活节奏快 、 工作负荷大 、 脑力劳动强度大的白领 阶层。据相关研究结果 显示 , 7 5 % 的中青年高级 职称 知识分
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 病与健康 之 间的一种低质 状态 , 是 2 . 2 . 2 环境 因素 机体虽元明确的疾病 , 但在躯体 上、 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 的 感觉和症状 , 从而呈现活力 和对 外界适 应力 降低 的一种病 理

中草药治疗亚健康状态疾病进展论文

中草药治疗亚健康状态疾病进展论文

中草药治疗亚健康状态疾病研究进展中草药;亚健康状态疾病;治疗现今媒体多提出亚健康的身体状态,此名称为中国研究人员首先提出的。

其表面患者虽然身体上没有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但其各代谢、生理等方面都出现了降低的表现,此状态可称为在疾病和健康之家的状况。

有外国研究人员称其为第三状态。

相关研究表面在全球有70%的人群处于这一状态1。

现今多数研究者认为此状态的涵盖内容比较广泛,人体不管是心理方面还是身体方面的感受出现异常都可划入到此范围中2。

1 形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1.1 出现此状态的各项因素和如下几点有一定关系①其有不良生活习惯。

现今人们的各项压力很大,应酬、工作加班等都要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不规律地生活习惯会导致其出现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从而引起此状态出现。

②社会方面带来的压力。

现今人们都在不断进行学习,以适应现今各行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压力长期会给予人群带来一定的健康影响。

社会方面的各项压力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理、身体等情况。

如经济负担、法律纠纷、失业、丧偶、离婚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从而导致其出现健康影响。

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变少,这就让人们逐渐产生孤独的感觉,没有人可以进行倾述,心理方面的压力积压在心理,长期以往终会出现爆发的情况。

且长期心理抑郁的表现会导致肿瘤疾病的发生。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们出现的亚健康状态追根到底就是其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人们出现的心理问题会致使其出现性格改变、人格缺陷、行为异常、情绪激惹等情况,而长期以往都会导致疾病发生。

③另外因为垃圾污染、废气、噪音、拥挤、住房紧张、物价上涨等因素也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紧张,从而进入此状态3。

1.2 中医对亚健康疾病的认识中医对此状态的主要分析为患者出现了肝失疏泄、情志失调的状态。

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各种情志表现都可导致脏腑受损,抑郁会导致患者的肝脏出现功能失调,导致其进入到此状态中。

这也表明人们的心理影响在此状态中为很关键的因素。

“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进展论文

“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进展论文

“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进展【摘要】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存在于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是目前全球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而其防治的内容和指导思想有正切合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故运用中医防治亚健康状态是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段,是当今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流行病学调查、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理认识、中医对“亚健康状态”判定、中医对“亚健康状态”干预方法等方面对近年来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亚健康;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605-011 流行病学调查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最早指出[1],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而“亚健康”则是国内医学专家提出的概念[2]。

有研究表明[3],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具有以下特点:女性较男性高发,中年人为高发人群,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等。

据调查[4],北京cbd地区白领人士亚健康人群比例高达75.8%。

邝燕兰等[5]调查了广州市1420名大学生,其中亚健康率为67.54%。

研究亚健康流行病学特点,有利于形成亚健康诊断、评价标准体系,有利于细化亚健康分类,有利于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意义深远。

2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理认识现状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消长平衡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平阳秘是人身阴阳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最佳状态,其外在表现即为身心健康。

当人体受到七情内伤,或劳倦,或饮食,生活不节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就被打破,一时又不能自行恢复,出现阴阳失和的状态是,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外在表现:阳虚无以固外则体虚困乏,抵抗力差,易疲劳;阴虚阳盛,阴阳不交,则易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阴阳失和导致气机不畅,则可见情绪不稳定,或急躁易怒,或忧郁不舒。

大学生亚健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学生亚健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学生亚健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心理矛盾更加激烈,为了使社会认识和了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本文试图对大学生亚健康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形式等进行阐述。

并且从流行病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角度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大学生亚健康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应力;亚健康;亚健康诊断标准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带来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以及独生子女、社会变革等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冲击,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医学界和心理学界都注意到了环境对人的压力所产生的心理应力已成为损害健康的重要因素,心理应力是导致一些疾病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目前,关于亚健康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研究较少。

因此,笔者拟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学科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进行研究。

一、亚健康研究现状亚健康(sub-health)是人类存在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亚健康多处于一种轻度心神失调阶段,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即机体并没有发生器质性的改变,但陷入一种易疲劳、没活力、情绪不稳定、失眠的“灰色状态”。

在生理方面,会表现为失眠、头昏、乏力、困倦、心悸等。

在心理方面,则是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神经质,出现冷漠、孤独、轻率等,甚至已出现了与某些疾病相关的高危倾向。

亚健康问题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关键的有以下几点:首先,对导致亚健康状态的确切病因没有达成共识。

例如,关于亚健康状态中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成因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有人认为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目前至少有9种DNA或RNA病毒被认为与亚健康有关,但都没有证实是致病因子。

其次,诊断标准未统一。

关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各国的诊断标准都有一定的区别,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导致亚健康的原因一直没有彻底弄清,在确定治疗方法上缺乏针对性,只能对症治疗,如小剂量药物改善睡眠,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疲劳和抗抑郁治疗及支持疗法。

亚健康状态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亚健康状态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中 国疗 养 医 学 2 1 0 0年 6月 第 l 9卷 第 6期

5 25 ・
抗 生素 应 用 、 钙 、 充清 蛋 白等是 常 用 的对 症 或支 持 疗 补 补 法 。龚正 军等 l 大剂 量 免疫 球蛋 白静 注治疗 1 例 , 采用 5 剂
量 为 4 0mg(g d , 用 5d, 月 重 复 1 , 续 3~5 0 /k ・ ) 连 每 次 连 个 月 。 同 时 常 规 给 予 泼 尼 松 1 g(g d分 次 口服 。 对 照 ~2m / ・ ) k 组 1 例 则 仅 服 用 泼 尼 松 。 结 果 治 疗 组 退 热 时 间 短 于 对 照 6 组 , 损 开 始 消 退 和 完 全 消 退 的 时 间 均 早 于 对 照 组 , 均 皮 平 住 院天 数 和复发 例数 均 明显 少 于对 照组 。 对 于 中 、 度 银 屑 病 , 学 者 _ 提 出 了 联 合 、 替 和 重 有 1 8 】 交
病疗 效 分 析 【】临 床 皮 肤 科 杂 志 , 0 7, 6 9 : 9— 9 J. 20 3 ( ) 5 4 55. [ 徐 涵 , 捷 . 体 卡 松 联 合 泼 尼 松 治 疗 脓 疱 性 银 屑 病 6] 郑 新 l 0例 疗 效 观 察 [ . 床 皮 肤 科 杂 志 , 04, 3( 1 J] 临 20 3 1 ):
ce kn epes n [ ] B J ema l, 04 , 5 5): hmoie x rsi o J . T D r t 20 10( o
10 0 9-1 1 0 2.
[ 2] Wes a p Mez , u e A , ta . ram n f p s - 1 ih u t C, t D L g r T e 1 T e t e t o u t e u l s r s i n i ma l 】J D sh D r ao G s 2 0 a p o a i w t if x l J . t em t e , 0 7, r i s h l i  ̄ c l

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及思考

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及思考

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及思考别怀玺【摘要】亚健康状态是健康和疾病预防领域的重大项目研究课题,随着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对亚健康的干预措施和手段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对于亚健康的评定与诊断标准尚未取得统一认识,致使亚健康干预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此,笔者通过对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探讨,提出构建亚健康状态评定和诊断标准的思路,从而为预防慢性疲劳综合症提供理论依据.%Sub-health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diseaqe prevention and cure. Within the further research, development has been achieved in prevention of sub-health. However, the evaluation and diagnostic standard of sub-health has not been united. Therefore, the sub-health intervene works usually can not reach the prospected outcome. For this reason. by discus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sub-health and disease state, and 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sub-health state. the article provided theory evidenc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期刊名称】《医学与社会》【年(卷),期】2011(024)007【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症【作者】别怀玺【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亚健康康复中心,天津,3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61亚健康状态研究是目前健康和预防疾病研究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 项 目、 动 负荷 、 运 锻炼 方 法和 注 意事 项 。按 照 运 动 处 方进 行 锻 炼 , 以避 免 盲 目性 、 意性 , 有 可 随 具
性 机 体激 素 分泌 急剧 变化 引发全 身 各个 系 统 出现
预性 措施 。 素英等 [] 3 例心 理亚 健康 患者进 黄 1对 1 行 了音 乐护 理干 预 , 果使 患者 专注 力 增 强 ; 结 心情 平静 , 睡眠 、 记忆 力改 善 ; 反应 力与 理解 力提高 。 32 运 动 处 方 . 运 动 处方 是 目前 治疗 亚 健 康 的 研究 热 点 , 是根 据参 加体 育锻 炼 者 的健 康状 况 、 身 体 素 质和 运 动 技 术 水 平 , 处 方 的形 式 来 确 定运 用
12 生 理 决 定 女 性 有 特 殊 的 营 养 需 要 .
与 男性
相 比女性 在 生理 上有 许 多特 殊 阶段 , 月经 期 、 如 妊 娠 期 、 乳期 及 围绝 经 期等 。在 不 同生 理阶 段 , 哺 对 营养 有特 殊 的要 求 , 平 时营 养 摄 入 不 均衡 或 没 如 有及 时补 充 某 种 缺 失 的营 养 素 , 造 成 生 理机 能 会
恢 复健康 的有效干 预措施 有 : 3 1 音 乐 疗 法 音 乐 护 理 干 预 对 心 理 亚 健 康 患 .
者来 说 是 一种 有 效 、 济 、 便 易行 、 副作 用 的 经 简 无 护理 措 施 , 是 临床 护 理 人 员 可 以独 立提 供 的干 也
13 中老 年女 性的特 殊生理 变 化和体 质特点 我 . 国 已提 前 进 入 人 口老龄 化 国家 行 列 , 目前 在 我 国 老 龄 人 口中 , 女性 所 占 比例 为 5 . % 且这 种 趋 势 43, 将会 持 续很长 的时间 。 。。据统计 , 女生命 的 1 3 妇 / 时 问将 在 绝 经 后度 过 , 由于 围绝 经 期和 绝 经 后 女
涩、 眼胀 痛 、 忘 、 健 咽干 、 易怒 、 困倦 、 睡难 、 入 自汗 、 头 昏、 思睡 、 痛 则为 常见 症状 。女性 亚健 康 状 态 身 除 有 以上 常 见表 现 外 , 主要 体 现 在 月 经 的 变 化 还 上。 张翠英等 l ] 6 2名 女性作 了月经情况 调 查 , l对 8 。 结 果显 示亚 健康 组 月经 异 常 的发 生 率 (2 1% 明 5.5 ) 显 高 于健康 人群 , 、 度 月经 异 常发 生 率 l;e i  ̄ mr s u -el ;e erve t ma w
“ 亚健 康 ”一词 是 由前苏 联学 者 N 布 赫 曼在 ・
2 世纪 8 0 O年 代 中期通 过研 究首 次提 出, 继而 世界 卫生 组 织 (H ) 出 了亚 健 康 的概念 , 称 为“ WO 提 又 次 健 康 第三状 态 ” ‘ 色状态 ” 灰 。亚健康 状态 是人
Re e r h Pr g e s n Fe ae S b h a t s a c o r s m l u — e l o h
WA G B , I a-i Ⅳ H ibn, o L n l , N D n a- ag Q 鲫 一hn seg G nuU i r t o aio a C ieeMeii , a o 3 0 0 C ia as nv sy fT dtn l hns dc e L mh u7 0 0, hn e i r i n
西部仲羞 22 第5 第 期 l 0 年 2 5 J 卷

态 研 , ・ 宓 递展
女性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王 波 , 丹 琳 , 海 邦 , 权 生 李 潘 武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 0 0 00 3 [ 摘 要]从女性亚健康状态发 生原 因、 主要表现形式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 了归纳 。 认为导致女性亚健康
下 降 , 则 导 致 亚 健 康 状 态 , 日后 健 康 埋 下 隐 轻 为 患 , 则短 期 内发生相 应疾病 。 重
于轻度组 (<0o)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 ( 00) | . , P 1 』 .5,
亚 健康 对 月经 的周 期 、 期 、 量 及痛 经 都会 产 生 经 经
A s r c Ca ss b t at u e ,man ma i s t n n nev nin ffmae sb h at r o cu e n twa i nf t i s a d itre t so e l u ・e l wee c n ld d a d i eao o h s
十 国科技 \1 / 牲m善4 1 1 月" 1
宓 迂 展
工 作 , 承受 着 比普 通职 业 女性 更 多 的社会 压 力 。 也 激 烈 的竞 争给 正 值婚 育 年龄 的 女性 带来 较 强 的职 业 危 机感 。职 业特 点使 她们 产 生更 多 的紧 张和 焦
虑, 更容 易 陷入疲 惫不 堪的状 态 。这一群 体 的健康 问题 不容乐 观 。 中国约有 7 % 白领女 性处 于亚健 0的 康 状态 [ 。
对 新乡市 3 个年龄段 5 类职业 ( 教师 、 医务人员、 工人 、 关干 部 、 务人 员)4 机 服 9 6名女 性进 行 亚健康 随 机 抽样 调查 , 果 显 示职 业 女性 亚 健 康 状 态 总 结 发 生率 为 6 . 0 , 业女 性在 S L 9 症状 指 数 86% 职 C 一 0总 和 各 因子 分 上均 明显高 于全 国常模 。认 为多 种压 力影 响职 业女 性身 心健 康 。 闫力等 [] 6对长 春 市两 所 三 级 甲等 医 院 8 0名 护 理 人 员 进 行 亚 健 康 调 0 查, 结果显 示 女性亚 健康 发 生率 为 6 . , 且有 9 1% 而 1 高 峰 前 移 的 现 象 ,0 4 3 — O岁 组 的 发 生 率 最 高 (2 8 % , 析 可 能 由于这 一 年龄 段 的 临床 护 理 7. 9) 分 人 员 工作 及 家 庭 任 务 繁 重 , 工 作 和 家庭 的 重要 是 角色 , 承担压 力过 大造成 以上 结果 。常辉 … 对 郑州 客 运 段 3 6名 列车 乘 务 员 进 行 亚 健康 调 查 , 果 2 结 表 明女性 亚健 康 发生 率 明显 高于 男 性 。在 职 业 女 性 中 白领 女 性 是 一个 特 殊 群 体 , 要 从事 脑 力 工 主 作 , 们 学历 高 , 会 地位 高 , 担 着 重 要 的 社会 她 社 承
影响。
扈美 芹等 ] 对潍 坊 市城 区 部分 中学 和机 关单
位 2 3名 3 ~ 0岁 白领 女性 进 行 调 查 , 健 康 状 7 56 亚 态 占 3 . 3 ; 查 对 象 知道 《 国居 民膳食 指 南》 2 2% 调 中
的仅 占 3 .7 , 然 营 养 知识 得 分 的及 格 率 达 到 18% 虽 7 . 9 , 对 合 理 摄 取 各 项 营 养 素 的 相 关 知 识 知 39 % 但
b l v d t a n g a hc su i s o a s s a d i tr e t n f f mae s b h at h u d b u n o S h t ei e h t mo o r p i t d e n c u e n n e n i s o e l u — e l s o l e d g it O ta e v o h
之不 多 。
] 女性亚健康状态的干预 亚健 康 状 态 是 不 断变 化 发 展 的 , 可 恢 复 健 既 康, 也可 向疾病发展。发展趋 向取决于 自我保健措 施 和 自身 的免 疫 力水平 。 向疾 病 状态 转 化 是亚 健 康 状 态 的 自发过 程 , 向健 康 状 态 转 化 则 需 要 采 而 取 自觉 的防 范措施 [ ] 目前促使 亚健 康状 态 人群 1。 4
m如, 0 ,


2。 。 2
. 5
状 ( 要表 现在 个 人之 间 的心 理距 离变 大 , 往 频 主 交 率 下 降 , 与人 之 间 的关系 不稳 定 ) 主 的人 际交 人 为 往性 亚健康 。王 红玉 等[ 1 究结果 显 示 , 热 、 研 怕 怕
冷 、 劳 、 疲 、 醒为亚健康状态 核心症状 , 疲 神 早 目
c re p n ig su is c u d b e f r d f ri s n e n e e t n c u d b o i e t e l d c t n a d o r s o d n td e o l e p ro me , o n t c ,it r n i o l e c mbn d wi h a t e u ai n a v o h h o p e e t n s o l e f c s d O r v eh at f e p e r v n i u d b u e n t i o h o o mp o et e l o p o l . h h
增 。女性情 感丰 富, 在努 力调 整工作 与家庭 之 间矛
盾 时容 易 出现 较 强 的心 理 冲 突 , 女性 的健 康 带 给 来 了诸 多 问题 。 I 女性 亚健康 状态 发生 原 因
虽然 亚 健 康 状态 属于 医学 领 域 的 问题 , 从 但 整体看 , 它病因复杂, 与社会环境, 经济文化, 心理 因素及 自身体质都有密切关系 。是各种不 良刺 激 因素 长期 共 同作用 的 结果 [] 4。女 性亚 健康 状 态
状 态的原 因及干预措施的专题性研 究不够深入 , 以后可开展相应具体研究, 在干预措施方 面可尝试与健 康教 育
活动结合 , 预防为主, 以提 高人群整体健康状况。 [ 关键词]亚健康 ; 女性; 综述 [ 中图分类号]R 19 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8 22 1) 5 O 1 3 4 6 5 (0 2 0一 1卜O 0
们 在 身 心 、 感 方 面 处 于 健康 与疾 病 之 间 的健 康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