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女性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女性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亚健康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亚健康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袁云娥, 吴小苏, 谭燕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100853,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刊名: 中国医院 英文刊名:CHINESE HOSPITALS 年,卷(期):2004,8(4) 被引用次数:38次 参考文献(14条) 1.刘增垣;李美华第三状态与心身医学研究[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1(01) 2.傅善来21世纪健康新视角 2000 3.刘燕敏健康及其测量指标的多方位认识[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01(05) 4.Camey RM;Freed L;Sheline YI Depres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1997 5.Antonovsky A The salwto-genic model a theory to guide bealth promotion 1996(11) 6.Ormel J Depressim,anxiety and disalility Ahow synchrony of change 1996 7.王兮;侯安继亚健康与现代都市病 2002 8.谢华真健商HQ 2002 9.董玉整"亚健康"初探 1998(03) 10.董莉;董玉整"亚健康"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2001(12) 11.杨菊贤现代生活方式与亚健康[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01(07) 12.祝恒琛;谢成亚健康 2002 13.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 2002 14.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2(01) 引证文献(38条) 1.王立国.部爱贤对亚健康含义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医临床研究 2011(3) 2.冯丽仪.许军.罗仁.丘金彩.张金华亚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建立[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11(1) 3.斯日古楞.瑞图雅亚健康状态的蒙医辨证论治探讨[期刊论文]-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2) 4.周雅芳.何剪太.张阳德.刘蔚东.孙维佳.曾强.谭家驹基于数学模型的中国亚健康特征评价方法与危险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30) 5.姜新春.许成平补益肝气治疗HBV携带者亚健康状态的心得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创新 2010(28) 6.李国强.李米环.李宏印中国汉族大学生体质发展趋势与健康促进干预[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41) 7.韦文英.李明子.阎丽不同护龄护士工作压力与自测健康状况调查[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26) 8.徐先伟.孙忠人.张淑岩针刺辨证分型调治亚健康状态4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 2009(5) 9.蔡文智.邓凌.陈美伦.鱼敏医务人员亚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09(10) 10.张金华.许军.黄季萌.冯丽仪.罗仁亚健康测量的定量化研究[期刊论文]-广东医学 2009(11) 11.杨志敏.周雯亚健康疲劳状态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3) 12.黄海超.黄永珍亚健康状态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期刊论文]-天津护理 2009(1) 13.张雯.沈汝(木冈)孕产妇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实用预防医学 2009(3)

当下我国老年人面临的亚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下我国老年人面临的亚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进入经济飞速发展时代,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寿命延长,但是却带来了老年化的程度加剧,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健康问 题历来被社会所关注,但是其亚健康问题却容易被忽视,亚健康具有双重属性, 能够双向进行转化,且亚健康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当被社会群体或个人高 度重视。本文主要分析当今形势下老年人亚健康问题以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地 提出对策建议,从而能够有效的改善老年人的亚健康问题,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 质量和健康素养,并为未来深入对老年人亚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老年人;亚健康问题;对策分析 一、引言 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 不断提高,社会医疗服务制度也在不断趋于完善,人均寿命明显延长,但却造成 了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此外涉及老人心理、生理方面的问题也在不断日 益增长。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中,老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公共问题。老年人由于其各方面生理结构及功能的退化,无疑成为了社会关注的对象之一,而我们在关注老人疾病方面的同时,对于亚健康状态也不容小觑。无论是老 年人家人、还是老年人自己以及老年组织对亚健康的认识都不够。因此,通过对 当今形势下老年人亚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 量以及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老年人亚健康提供依据参考。 二、现下我国老年人所面临的亚健康问题 2.1老年人亚健康 亚健康俗称为亚健康状态,又叫做第三状态。一般指介于疾病与完全健康的 中间状态,表现在心理、躯体和情感亚健康三方面。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老年人,其机体虽然没有确切的病症,但是在身体以及心理方面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感觉 或症状,导致了对外界适应力明显下降[1]。 亚健康的变化处于一个动态过程,并且具有转化的双重性。一般而言,从机 体衰老的角度来看,亚健康向疾病方向转化属于一个自然规律的过程,而向健康 方向转化则取决于自我主动积极的保健措施及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人由于 机体功能的衰退,导致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多,容易患有各种急慢性疾病,老 年人的亚健康状态往往与各种慢性病掺杂交错在一起。老年人伴随着衰老的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心理方面会有很大改变,同时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也有着一定 改变,这些无疑都会加剧亚健康的程度。 2.2衰老与亚健康 衰老是机体各器官和功能结构逐渐出现衰退。伴随着衰老,老年人的机体功 能发生退化,同时其他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改变,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心理失衡、 人际关系难以处理,这些都无形之中导致了亚健康。 伴随着衰老的出现,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方面机能退减,从而全身的 各个系统都发生功能性改变,久而久之,机体各部位功能都会减退,最终产生亚 健康,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质量。此外生活方面和社会习惯方面也有一 定的影响。总的来说,衰老是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都可以导 致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当然由于个体的差异性,衰老表现形式也复杂多样。衰老 一般和年龄会呈现正相关,年龄增长的同时,衰老也会加剧,亚健康状态变现也 会愈发明显,严重威胁到了老人生活质量,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危害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危害 1.躯体的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总的特征是持续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常感体力不支,懒于运动,容易困倦疲乏;睡眠障碍是亚健康状态的另一常见症状,可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失眠,如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醒后难以入睡;头痛,多为全头部或额部、颞部、枕部的慢性持续性的钝痛、胀痛、压迫感、紧箍感,属于肌紧张性头痛,另一种更为强烈的慢性头痛是血管性头痛;头昏或眩晕;肌肉、关节疼痛,腰酸背痛、肩颈部疼痛;抵抗力下降,显著特征是容易受感染,容易反复感冒、咽痛、低热;代谢紊乱,如轻度的高血脂、高尿酸,糖耐量异常;消化功能紊乱,常见食欲不好,腹胀、嗳气、腹泻、便秘等症状;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含糊的胸痛、喜出长气,心悸、心律失常,血压不稳,经各种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肺肝肾等疾病;腰痛,尿频、尿痛,但相关检查正常;性功能减低,月经紊乱、痛经等。种种的躯体不适,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妨碍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它可以长期的、潜隐的损害健康,最终走向疾病,也可因某种因素促发重症,甚至发生猝死。据统计近几年来日本每年发生“过劳死”超过万例,我国青壮年人群猝死也明显增多。 2.心理的亚健康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最为常见的亚健康心理是焦虑。焦虑是一种缺乏具体指向的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怒、恐慌,可伴有失眠、恶梦及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口干、多汗、肌肉紧张、手抖、尿频、腹泻等植物神经症状,也可因这些躯体不适而产生疑病和忧郁。心理亚健康的另一常见表现是抑郁,这也是一种消极情绪,表现为悲观、冷漠、自我感觉很差和自责,还可以有失眠、食欲和性欲减低、记忆力下降、体重下降、兴趣丧失、缺乏活力等,有的甚至产生自杀欲念。此外,恐怖、妒忌、神经质、疑病也是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心理的亚健康还表现在情感上,表现为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轻率、机械以及婚外情、早恋等。 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普遍存在,必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人际关系不和谐,以致造成认识和决策偏差,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造成不应有的伤害。但是,它又常常不被个人

亚健康研究进展综述

---------------------------------------------------------------最新资料推荐------------------------------------------------------ 亚健康研究进展综述 510650 通过对亚健康现状及研究进展的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为人们的健康人生指明一条健康生活之路。 本文从亚健康概念、发病因素、流行病学、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对亚健康研究发展趋势做了总结,为亚健康研究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发病因素诊断标准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ub-health Abstract: To improve human cognition of sub-health condition and point out a healthy road to human healthy lif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ondition and progress of sub-health. The article sum up the concept of sub-health, etiological factor, epidemiology, diagnostic code and other sides, summarize the tendency of sub-health and provide theoretically foundation for researchers. Keywords: sub-health condition, epidemiology, etiological factor, diagnostic code 亚健康一词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提出之后,很多学者致力于它的研究。 亚健康状态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而且亚健康人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全世界已经成为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在问卷调查和体 1 / 3

中医治未病和体质学说与亚健康的关系

·8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学 术 探 讨 Academic Study 中医治未病和体质学说与亚健康的关系 张晓天1,2 刘慧俊3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 2.曙光医院中医特色诊疗研究所治未病研究室; 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摘 要】:“未病”的涵义应指健康、亚健康、已病防变等内容;“上工治未病”是最先进的医学观。亚健康处于健康与已病之间的阴阳失调临界态;亚健康的证候与中医体质学息息相关。了解个人不同体质,并以治未病理论出发改善体质,从而来维护健康,是当今最富魅力、最具有前景的新领域,也是中医学展示特色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亚健康;治未病;中医体质  【中图分类号】R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082-2 随着人类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命时间的延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医学的发展顺应了这一潮流,对疾病的策略也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治疗疾病转向预防保健,当今医学的主题是预防疾病,特别是亚健康人群及老年人群的健康保障尤为重要。正如分子医学家海瑟汀(william Haseltine)说:“我们正进入一个未病先知的新纪元,医药将从治疗转为以预防为主”。 理想的健康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均处于良好状态[1]。前苏联学着Berkman首先发现并提出了“第三状态”,将介于第一种状态(健康态)和第二种状态(疾病态)之间的状态称之为“第三状态”。之后人们相继提出了亚健康态、前病态等概念[2]。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也有人称之为“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3]。广义的亚健康状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较多的主诉症状,但客观检查无阳性发现,类似于前病未病态;另一种是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有潜在病理信息[4],类似于潜病未病态。心理社会因素[5-6]、不良个性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及不良环境因素均与亚健康息息相关[7];过度紧张、过强压力、反复挫折、过分疲劳、环境污染等都是形成亚健康的重要原因[8]。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9],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据统计,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日本有关疲劳的专题调查研究表明,表示正感到“非常疲劳”的竟高达6O%,其中因工作量大、家务重、精神紧张的占44%,还有不少人说不出原因。俄罗斯约有1/4的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法国把它视之为“人类的新传染病”[10]。据有关研究资料提示:CFS发生率至少在0.2~0.4;最多见的发病年龄为20~45岁;在儿童最普遍的发病年龄为13~15岁,但也有更低年龄段的儿童发病;CFS在女性中的发生率是男性的2倍;CFS影响着所有种族的人群[11]。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东的亚健康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飞机调度员、学校教师、企业经理、汽车驾驶员、警察、学生、少年、知识分子等都是亚健康状态的多发人群[12-13]。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14]。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中医基础理论专著《黄帝内经》就阐述过这样的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且特别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未病”的概念即包含着“亚健康状态”。[15]“治未病”学术思想既有广义的内涵又有狭义的内涵,其广义的概念包含了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等五方面的内容。“未生”相当于健康未病态,指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状态;“未成”包括潜病未病态和前病未病态,前者指机体已有潜在病理信息,但还没有临床表现,后者指机体中病理信息已有所表露,出现了先兆症状和特征,但还未具备确诊疾病的条件;“未发”指发作性疾病和一些慢性疾病的缓解期,以及疾病的潜伏期;“未传”指传变未病态;“瘥后防复”指疾病新愈,容易复发或产生后遗症的虚弱阶段。其狭义的概念则仅仅指潜病未病态和前病未病态[16-17]。中医把亚健康概括为: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虽呈现出阴阳失调,但尚未达到已病的标准,是处于健康与已病之间的阴阳失调临界态。相当于“微病”、“欲病”、“萌芽”、未病中的“先兆”等状态,即属于“未病”的狭义概念。 “治其未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养生防病方法。中医认为健康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是提高生命质量、预防“亚健康”和疾病发生的根本方法,其主张从四时阴阳、饮食起居、体育运动、精神情志、药物调理等方面全面调节,亦是对人体养生之术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持久过度的情绪反应,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十分重要的环节[18],亚健康和疾病是人体的阴阳失衡所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强调“形神合一”,重视精神情志、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所以防治亚健康不仅要重视精神休养和提高心理素质,还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稳定思想情绪[19]。 “治未病”的思想,在以中医体质学理论为指导的养生防病实践中也越来越体现出极其重要的价值。现今,“未病”和“已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通过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会检查出很多所谓“未病”人的“已病”现状。这就警示我们一定要树立“治未病”的思想,及时调理偏颇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存状态。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它影响人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都具有某种倾向性。匡氏认为体质要素具有遗传性、相对稳定性、可预测性、可变性、转化性、相关复合性、可测量性、可验证性等特性[20]。 (下转第86页) 作者简介:张晓天,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曙光医院KY3H治未病中心主任,国际健康中心主任,曙光医院中医特色诊疗研究所治未病研究室主任,曙光医院首批高级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美国东方医学中心特约专家。 刘慧俊,上海中医药大学2001级医药结合七年制硕士。

亚健康状态自评表

亚健康状态自评表(SRSHS) (压力程度) 没轻中偏严 有度度重重1.近来时常觉得打不起精神,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1 2 3 4 5 2.近来常有恐慌之感,似乎有灾难要发生……………………… 1 2 3 4 5 3.后背痛,肌肉酸痛……………………………………………… 1 2 3 4 5 4.日子过得挺灰暗,常感到压抑………………………………… 1 2 3 4 5 5.心跳得厉害,呼吸也不顺畅…………………………………… 1 2 3 4 5 6.工作1小时后,就感到身体倦怠,头脑也变得迟钝………… 1 2 3 4 5 7.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有逃避的愿望………………………… 1 2 3 4 5 8,工作感受不到乐趣和成就,完全成了一种负担……………… 1 2 3 4 5 9.睡眠质量差,且早上起床后仍感到头脑昏沉………………… 1 2 3 4 5 10.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表示了对你的不满………………… 1 2 3 4 5 11.食欲减退,即使符合自己胃口的饭菜,也感到索然无味… 1 2 3 4 5 12.常感到疲惫,渴望休息,通过休息也难以恢复……………… 1 2 3 4 5 13.体重明显减轻,早上起床后常是眼眶深陷,下巴突出……… 1 2 3 4 5 14.熟悉的工作感到困难重重,自己也感到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1 2 3 4 5 15.不再热衷于朋友的聚会,以至于许多好朋友长时间不来往… 1 2 3 4 5 16.早上起床后,有持续的头发掉落,近期经常如此…………… 1 2 3 4 5 17.感到火气很大,一脸愤愤不平的样子………………………… 1 2 3 4 5 18.手脚总是冰凉的……………………………………………… 1 2 3 4 5 19.昨天想好的事,今天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样的事近来总发生 1 2 3 4 5 20.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新事物,对他人的成功则是既羡慕 又嫉妒…………………………………………………………… 1 2 3 4 5 21.社会发展得太快,感到无所适从,认为时代已将自己抛弃… 1 2 3 4 5 22.性欲减退,对配偶的亲昵动作无动于衷,暗自怀疑自己的性能力1 2 3 4 5 23.感到孤独,满腹的心事,却找不到倾诉的对象……………… 1 2 3 4 5 24.感到自己挺可怜,希望有人能保护自己……………………… 1 2 3 4 5 25.事情一多就感到心情烦乱,有应付不了的感觉……………… 1 2 3 4 5 26.配偶和孩子对自己不满意……………………………………… 1 2 3 4 5 27.生活没有了激情,很少碰到使自己开心的事,整日茫然地过日子1 2 3 4 5 28.容易感冒,流感一来,自己必感冒…………………………… 1 2 3 4 5 29.对城市的污染、噪声、拥挤非常敏感,实在难以忍受,渴望清静1 2 3 4 5 30.感到事情变得很糟糕,且看不到改善的征兆………………… 1 2 3 4 5

亚健康状态

概述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一般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通俗地讲,“亚健康状态”是指在医院检查化验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有可能发展成为第二状态,即生病,也可通过治疗恢复到第一状态,即健康。 1、身体成长亚健康: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 2、心理素质亚健康: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引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较差。 3、情感亚健康:本应关心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己的“心理领空”越来越狭小。 4、思想亚健康: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并改变自我。 5、行为亚健康:表现为行为上的程式化,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激。 传统医学的亚健康 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 现代医学的亚健康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 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

如何解决亚健康状态

如何解决亚健康状态 一、亚健康的皮肤 亚健康的皮肤平时看没有什么特明显的标致,但细胞的新陈代谢、微循环、水电解质已出现障碍,从外主要是黯淡发黄、干燥衰老、 油脂分泌过旺或脸上血丝及敏感度增加。如果你的皮肤也有以上类 似的情况,那就说明你的肌肤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二、如何解决亚健康状态 1.及时调整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不管是长期还是暂时的睡眠不足,都会造成不良的情绪,包括烦燥、易怒、精神不能集中、承受疼痛的能力下降,等等。同时,长 期睡眠不足,皮肤会变得粗糙暗黄,色斑、粉刺等随之而来。经研 究发现,睡眠不足还是造成高血压和心律不齐的原因之一。这可能 与人体在睡眠不足时会释放更多的造成紧张的激素有关。这类激素 还会造成器官炎症,诱发心肌梗死等许多危险病症。 2.培养兴趣,充实生活 兴趣爱好可以增加你的活力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 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防止亚健康的转化。 3.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积极心态比运动更能提升人的健康水平。研究首次证实,下意识地 接触积极信息能促进身体健康,甚至超过六个月运动带来的好处。 4.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

由内而外进行调理,是亚健康皮肤人群首先需要注意的。维生素A、C、E、B6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从内部加强肌肉的防御系统, 对付色素沉积,破坏自由基活性,促进血液循环。所以,亚健康皮 肤的人要多吃新鲜蔬果。因为新鲜的水果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微 量元素,可满足人体的需要,如苹果、柚子、猕猴桃等。 5.增加户外体育活动,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量 运动的好处很多,坚持定期运动的人,身体总是比一般人来得健康强壮。运动让我们吃得香,睡得好,身心愉快,还能减少各种疾 病的发生。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运动可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根据“用进废退”的规律,长期坚持运动,可使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增强,由于机体充满活力,从而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 发表时间:2013-03-04T13:38:58.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张华梅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观的变化,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 张华梅(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 201400) 当今社会,人人关注健康,追求健康,何为健康?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观的变化,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20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 亚健康是处于疾病与健康间的不良状态,任其发展,后果堪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亚健康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如何尽早发现和干预,使其恢复健康,已是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亚健康的形成和危害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征是:精神欠佳,机体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待人处事较差,适应能力下降等。 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过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70%。亚健康状态会明显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在亚健康人群中,高级管理人员、机关干部、脑力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占了很高比例,可导致社会创造能力和正确决策能力的下降。 亚健康作为不适状态,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往往会转化为器质性疾病,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状态转入的,个别会出现无病兆猝死、过劳死等现象。 当今社会,慢性病和亚健康的高发生率,已成为广大人民健康的威胁,也是导致医疗费用大幅上涨和“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因此,重视亚健康,干预亚健康,已成为社会和个人的共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更高的健康水平;重大疑难疾病治疗的困境需要医疗重心前移;减少医疗投入、减轻经济负担需要对亚健康进行积极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 大量的临床调查和研究表明,亚健康的形成,绝大部分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通过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在如何维护健康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等促进健康准则。 二、中医治未病理论及方法对亚健康防治具备突出的优势和特色 亚健康状态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如果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忽视调理,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干预,就能使机体恢复健康状态。因此,亚健康的防治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医学历来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情志等因素对人的影响,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主张“未病先防”和“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等医疗卫生保健思想。这些理论恰恰与人类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适应。因此,中医学“治未病”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以下内容:未病养生,防病于先;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同时,中医学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也形成了具有突出优势与特色的措施,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两大方面,中医疗法尤其是非药物疗法具有天然、无害、可长期应用等特点,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是21世纪健康长寿的锦囊。包括: 1、中医方药调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医方药具备辨证论治的个性化治疗特点,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具有突出的疗效和优势。即使患了大病,通过手术或防化疗后,及时用中药辩证调理,也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针灸、推拿:是通过针刺或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效果和保健强身的一种方法。常用的保健穴有足三里、百会、气海、关元、三阴交、涌泉等,有病治病,无病防病。《金匮要略》曰:“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3、心理治疗与养生:中医学强调养生先养心,养生需调神,如《太平御览方术部》:“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遵生八笺》:“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言:“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中医药学历来重视心理治疗,《内经》曰:“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此外如情志相胜法、移情易性法等均为中医的首创;对于心理情感、生活交往异常者,则可以“告之以其所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灵枢师传》 中医药学也重视养生规律的探求,如自古就有“有养生之道,无长生之方”说法。重视形神统一、防病养生、劳逸结合,如《黄帝内经》中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乃金玉良言,在当今日渐浮躁社会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传统体育保健,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导引及现代的球类运动、游泳、快走慢跑等体育运动均能通经活络利关节,对于改善亚健康,预防疾病发生均有着显著效果,尤其是快路,乃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要找”。当然,各种运动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才能强身健体。 5、食疗、药膳、膏方、药酒等,能因人因病而异,培补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三、中医药对亚健康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推广应用,前景灿烂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重视努力下,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医界对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及成因、病机、证候、防治等多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但在肯定中医治疗亚健康的独特疗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超前来说,治未病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仍然是滞后的,距离形成技术标准、产品等来说,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在广大的社区基层,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三级防病治病网络,作为中医界后人,我们还需身先士卒,脚踏实地,做中医疗法的宣传者和推广者,继承和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技术与预防保健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再立新功。

亚健康状态自测量表

亚健康状态自测量表 1.早上起床时,是否有持续的头发丝掉落? 2.是否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的天空发呆? 3.是否有昨天想好的某件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些天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4.是否有上班的途中,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 5.是否有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一种自闭症式的渴望? 6.是否有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上司已明显表达了对你的不满? 7.每天工作一小时后,是否就感到身体倦怠,胸闷气短? 8.是否有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自己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 9.是否一日三餐,进餐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口味非常适合自己的菜,近来也经常如嚼干蜡? 10.是否盼望早早地逃离办公室,为的是能够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 11.是否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休息身心? 12.是否不再象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的聚会,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 13.是否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又老是在做梦的状态中,睡眠质量很糟糕?

14.是否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今天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隐,下巴突出? 15.是否感觉免疫力在下降,春秋流感一来,自己首当其冲,难逃“流”运? 16.是否性能力下降.昨天妻子(或丈夫)对你明显地表示了性要求,但你却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没有什么性欲望.妻子(或丈夫)甚至怀疑你有外遇了? 在上表中,如果您选择答案中有10个以上回答“是”,那么您属于疾病边缘。 如果您的答案中有5-9个回答“是”,那么您肯定是亚健康状态。 如果您的回答仅有4个以下回答“是”,那么您的健康状态还不错,可能会有一定波动。

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分析目前大学生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心理原因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分析目前大学生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心理原因 【摘要】根据WHO确定的新的健康标准,医学专家对人类健康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既非疾病、也非健康,又可双向转化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现代医学认为, 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生活节奏加快,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加重, 饮食不规则, 结构不合理, 过度疲劳, 睡眠不足, 人体自然衰老等。大学生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团体,随之而来的则是关于大学生的各种问题,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背后,总是伴随着各种不利健康的因素。 【关键字】亚健康大学生活社会压力亚健康状态预防预警

目录 1 亚健康状态是由不良生活方式、社会压力和竞争导致的 (1) 1.1 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1) 1.2 就业压力大,关注学习,缺少锻炼 (1) 2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 3 环境因素的影响 (2) 4 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建议措施 (3) 4.1 完善亚健康的预防预警对策 (3) 4.2 利用校园文化预防心理亚健康 (3) 4.3 大学生自身采取的措施 (4)

分析目前大学生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心理原因 80年代中期,前苏联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这一发现被后来的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亚健康有代表性的特征是持续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困倦疲乏。除了疲劳以外,还有各种慢性疼痛、免疫力下降、易反复感染等;种种的躯体不适及心态失衡,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妨碍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它可以长期的、潜隐的损害健康,最终走向疾病,也可因某种因素促发重症,甚至发生猝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处于亚健康疾病状态的人口呈上升趋势。 那么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其亚健康的根源是什么呢?经相关医学专家的调查研究,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 亚健康状态是由不良生活方式、社会压力和竞争导致的 1.1 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曾有人对一个地区的大学生做了调查,发现有57%的经常熬夜。其中,大四学生中有熬夜的习惯更高,达71%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在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还要准备考各样证书或找工作,是熬夜最大推动力。 像有些特殊专业,很多时候同学们需要熬夜完成一个个大作业,而且很多时候坐在电脑前面就是一整天,很少出门做运动,大多数的时候大家都在网络上找寻有关设计方面的资料。有些学生做事喜欢拖拉,到最后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马,就会马不停蹄的赶制作业,以至于忘记时间,这也造成了他们经常熬夜的毛病。 1.2 就业压力大,关注学习,缺少锻炼 虽然学校有体育课,但是一周也仅有一两节,而且仅仅是针对部分年级的大学生二开设。而在其他的课余时间里,很多学生会选择宅在宿舍,出门逛街或是去图书馆自习,很少会自发的参加体育锻炼。 青春如金,青春宝贵。人生正值好年华,精力旺盛,这会给不少青年大学生们一个错觉:即“病不倒,垮不了,现在学习最重要,不练身体也无妨。”况且,有太多东西要学,有太多工作要做,而依仗青春活力,年轻人往往过多地消耗体力,忽略了

亚健康的治疗研究进展

亚健康的治疗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3-05-20T16:02:32.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张蓉娇 [导读]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 张蓉娇(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本文通过对亚健康的论述, 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对亚健康的重要治疗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西药治疗、饮食运动治疗、音乐治疗、心理疗法等手段, 改善亚健康状态, 使之趋于健康, 从而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亚健康治疗中医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1] 。对应WHO 对健康的定义,亚健康应该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的不适应,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2]。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亚健康”研究会2001年8月在青岛举行的第一次学术委员会议上将亚健康定义为:“亚健康应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可相互转化的中间状态,其状态呈正态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亚健康人群正在逐步增加,成为人类健康的隐患,也因此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亚健康的治疗也成为研究热点,为更好地研究亚健康提供借鉴,现将亚健康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亚健康的治疗进展 1.1中医治疗 1.1.1辨证论治 鄢军等[3]将亚健康状态分为7 型:肝气郁结型,瘀血内阻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阴虚火旺型,气血亏虚型,脾肾阳虚型。李安等[4]根据门诊病人亚健康状态表现的特点以及病因不同主要分为4 型:肝郁脾虚型,脾虚湿困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宫艳华等[5]以气血阴阳亏虚为纲,以五脏虚候为目,从心、肝、肺、脾、肾分型治疗亚健康。其药方有: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人参归脾汤,逍遥散,生脉饮,参苓白术散,霍朴夏苓汤等[6]。吴童等[7]探讨在亚健康状态治疗中中医药处方的最佳药物组成应用Visua Foxpro数据库软件对90个处方进行药物频数及剂量分析结果, 90个处方中包含155味药物出现10次以上的有26味: 茯苓, 当归, 白术, 甘草, 白芍,山药, 山茱萸, 陈皮, 柴胡, 熟地, 泽泻, 牡丹皮, 炙甘草,川芎, 黄芪, 人参, 半夏, 枸杞子, 远志, 丹参,生地, 酸枣仁, 薏苡仁, 枳壳, 麦门冬等。在使用频数和剂量较高的14 味中药中补气药有黄芪, 白术, 党参, 山药, 人参; 补血药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利水药茯苓; 活血化瘀药川芎; 收涩药山茱萸; 清热药牡丹皮。这14 味药物是亚健康状态调治处方中的主药, 其中补气活血的有11味, 从而得出中药调治亚健康状态集中在补气补血方面兼顾虚和瘀[8]。 1.1.2 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在亚健康状态调理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9]。如马玉娟、夏俊博、任亚先等[10]报道,补中益气丸配合刮痧治疗亚健康状态78 例,总有效率93.6%。邱勇玉、包小英、刘海妹[11]运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亚健康48例,效果显著。常海仓、陈群[12]采用四维补肾膏治疗亚健康状态50例,总有效率92%。刘琼辉[13]报道:六味地黄丸在治疗亚健康状态方面效果较好。王卫东、安丽平、陈亚民[14]报道:清宫长春胶囊治疗肝肾亏虚型亚健康状态96例,总有效率86.46%。张辉[15]运用太医胶囊治疗亚健康状态100例,总有效率为97%。 1.1.3 针灸推拿治疗 汤晓云等[16]通过刺激耳廓穴位消除亚健康所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泌尿生殖等系统的不佳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杨东芹[17]采用针灸百会、足三里配合背部刮痧方法治疗40例亚健康状态学生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主症全部消16例,主症明显改善21例,治疗后主症无明显效果3例,总有效率92.5%。付明举等[18]选用43例亚健康患者,取其气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并配合拔罐法, 1d 1次, 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6个疗程后,疗效显著。陈剑明,彭丽辉[19]选取肺俞、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位,采用闪火法拔罐,治疗亚健康状态,效果良好。彭世贤[20]运用整脊和理筋手法治疗亚健康状态65例,总有效率高于95%。杨翼等[21]以按压为主,并以牛角按摩棒等为辅助,作用于足部相应反射区,治疗亚健康状态35例,优良率为97.11 %。 1.1.4 药浴治疗 药浴疗法以现存最早的中医学典籍《内经》中有关“摩之浴之”、“水溃之”等记载[22]为指导,在水中加入中草药煎液,浸泡、洗浴、冲洗局部或全身, 使中药有效成分透过腠理,达到理气活血,舒筋通络的效果。药浴的药味组成:五加皮、刺五加、生首乌、党参、黄芪、太子参、巴戟天、杜仲、苏木、夜交藤、合欢皮。首乌、党参、黄芪补气血;巴戟天、杜仲强壮筋骨;苏木活血疏经通络;夜交藤、合欢皮养血活血、安神解郁通络;现代医学研究诸药相配具有抗疲劳、耐缺氧、增强免疫力的作用[23]。 1.2 西药治疗 谷维素10mg tid,维生素B110mg tid,两药并用起到维持和调节神经系统正常功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神经失调症状的作用。维生素C100mg tid,维生素C有平衡心理压力的作用,碳酸钙D片300mg qd,钙剂具有安定情绪、强筋健骨、缓解肌肉酸痛的效果[23]。 1.3饮食运动疗法 1.3.1食疗 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食疗”顾名思义,即食物疗法或饮食疗法。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预防疾病和养生方面,故特别适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如钱占红,郭绍伟[24]认为,亚健康状态人群中以偏虚体质为多,应根据不同的体质特征,采用不同的饮食类型。如气虚之人群应常食粳米、大麦等益气之品;血虚之人应常食小红枣、酸枣等养血之品;阴虚之人宜常食黑木耳、银耳等滋阴之品;阳虚之人应多食核桃仁、羊肉等温阳之品。膳食营养全面、均衡, 不偏食, 每天摄入钠盐6g左右, 多食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食品。每天摄入蔬菜500g左右, 减少动物性脂肪和甜食的摄入, 多食鱼类、家禽及纤维性食物, 戒烟限酒, 每日饮三杯以上白开水[8]。 1.3.2运动疗法 保持脑力和体力的协调, 适当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必要的, 也是预防和消除疲劳, 保证健康长寿的一个主要因素, 体育锻炼贵在坚持, 项目可因人而异, 步行、登楼、体操、慢跑、太极拳等, 但运动量要适度, 一般以锻炼之后不觉得气急为度[8]。中医传统的体育疗法太极拳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