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油田B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宏观参数的影响
储层微观参数对宏观参数影响的网络模拟研究

收稿日期:2009-03-09;修改稿收到日期:2009-12-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302021,107722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0058);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11)资助项目.作者简介:侯 健*(197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houjian@upc.edu.cn).第28卷第1期2011年2月 计算力学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Vol.28,No.1February 2011文章编号:1007-4708(2011)01-0078-06储层微观参数对宏观参数影响的网络模拟研究侯 健*1, 高 达1, 李振泉2, 张顺康3, 邴绍献2(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东营257061;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东营257015;3.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扬州225009)摘 要:储层宏观参数是储层微观参数的宏观体现。
以孔隙度、绝对渗透率、相对渗透率等宏观参数作为约束条件,拟合生成网络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孔喉半径、喉道半径均质系数、孔喉比、孔喉润湿性、孔喉形状和配位数等微观参数的变化对孔隙度、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等宏观参数的影响。
在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引起储层宏观参数变化的主要微观影响因素。
关键词:网络模拟;储层参数;宏观参数;微观参数;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E319;O242 文献标志码:A1 引言利用微观模拟手段建立渗流问题中宏观、微观参数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渗流动态和现象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1,2]。
储层宏观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等)是储层微观参数(如孔喉半径、孔喉比、孔喉形状及配位数等)的宏观体现(或称为平均意义上的物理量),储层微观参数改变导致储层宏观参数的变化[3]。
在油藏岩石微观模拟手段-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各储层微观参数的变化对宏观参数的影响。
储层孔喉微观结构

储层孔喉微观结构
储层孔喉微观结构是我们研究储层-流体产能与渗透率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不仅代表着储层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表征,更可以决定流体流动模式,从而影响到油气田的储量分布及产能。
一、宏观孔喉结构特征
1、残砂:残砂是沉积孔喉最重要的部分,可以通过薄片及横断面评价残砂的类型、成因及分布规律,及其对储层的储集性能的影响。
2、裂隙:裂隙的类型、成因以及分布规律是判断储层孔隙结构的重要参数,可以根据它们来估算孔隙结构影响的渗透率和产能。
3、气孔:储层气孔是沉积物中后期形成的新构造,其形态多样,受沉积物含气率,孔周体压力以及存在多种生物/物理/化学活动条件影响。
二、微观孔喉结构特征
1、残砂:微观层含量密度、残砂孔结构、残砂粒度以及残砂孔隙度等,这些都影响到了渗透性的表现。
2、裂隙:微观孔喉结构中的裂隙可以分为毛泊裂隙、通道裂隙和双重裂隙,这些裂隙的结构特征将影响储层渗透性的表现。
3、气孔:气孔的微观结构表现为微孔隙气雾覆盖,气孔形态多样,受孔周体压力、破坏代替作用等因素影响,当气孔处于不良地相时,渗透率会到达最小值,影响产能。
综上所述,储层孔喉结构由宏观孔喉结构特征及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共同组成,它们可以直接反映储层的物性表现,决定着油气田的产能分布,因此,深入了解储层孔喉微观结构对研究储层性质以及开发经济非常重要。
大安油田主力区块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油水赋存状态规律研究

大安油田主力区块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油水赋存状态规律研究大安油田位于中国华北盆地南缘,是中国重要的大油田之一。
在大安油田中,主力区块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油水赋存状态规律研究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大安油田主力区块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油水赋存状态规律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一、大安油田主力区块的地质背景大安油田地处华北盆地南缘,地质构造复杂。
主力区块的油气资源丰富,是该油田的重要产区。
该区块的油藏主要分布在石炭系长梁及似长梁构造带中,储层主要以砂岩、泥岩为主。
二、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1. 孔隙结构特征大安油田主力区块的储层孔隙结构以粒状孔和裂隙孔为主,粒状孔主要由砂岩矿物颗粒形成,而裂隙孔则主要由地层构造运动和压实作用形成。
孔隙结构的特征决定了储层的渗透性和孔隙度,进而影响了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和产能。
2. 喉道结构特征储层中的喉道结构主要影响了储层的孔喉连通性和流体的运移能力。
大安油田主力区块的储层喉道结构复杂多样,既有孔隙喉道,也有裂隙喉道,以及柱状孔隙喉道等。
不同喉道结构对流体的渗透和输导具有不同的影响。
三、油水赋存状态规律研究1. 油气赋存状态大安油田主力区块油气赋存状态主要集中在裂隙空间和孔隙空间中。
裂隙空间中的油气主要形成干气和凝析油,在孔隙空间中的油气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
不同赋存状态的油气对储层的开采方式和开采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 油水赋存状态油水赋存状态则主要受储层孔隙结构、喉道结构以及地层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大安油田主力区块的油水赋存状态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不同地层有不同的油水分布规律。
这对于预测油田地下储层的油水分布、确定开发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油田开发的影响通过对大安油田主力区块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油水赋存状态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油田储层的特性和分布规律,为油田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通过了解油田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喉道结构特征,可以精确评价储层的渗透性和孔隙度,有利于确定注水开采方式和生产工艺。
油气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

油气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油气储层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藏区域,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开发出了各种评价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
油气储层是由沉积物构成的,其中包含了孔隙、裂缝等空隙结构。
孔隙是指岩石中的空隙或空洞,它可以储存石油和天然气。
裂缝是指岩石中的裂缝或裂缝网络,它们对于储藏和流动的石油和天然气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油气储层还包含着致密层和非致密层,它们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所不同,对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效果有所影响。
为了评价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方法。
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孔隙度测定、浸泡法、数字图像分析和核磁共振等。
孔隙度测定是通过测量样品中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来评估孔隙的分布和大小。
浸泡法是将样品浸泡在染料溶液中,通过观察上色程度来评估孔隙结构的连通性和孔隙径向分布。
数字图像分析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样品的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通过分析图像中颜色和形状等特征来评估孔隙度和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则是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对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获取样品中的孔隙信息。
除了上述方法外,科学家们还开发了一些新的评价方法,例如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
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更高放大倍数的样品细节,从而进一步了解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
X射线衍射可以分析样品中的晶体结构,从而评估油气储层中矿物颗粒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则可以获得更精细的图像,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孔隙结构和裂缝的存在与分布。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很多其他评价方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这些方法多样化,可以相互补充和验证,为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提供了更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为开采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总结起来,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方法是研究人员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重要工具。
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可动流体的影响

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可动流体的影响雒斌;孙卫;吕可【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板桥-合水地区储层物性差、渗流机理复杂,制约了对该区块的勘探开发.通过对铸体薄片、高压压汞、SEM、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数据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该地区主力油层长8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储层流体微观赋存状态及其可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8储层砂岩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为粒间孔和溶蚀孔,主要孔喉组合类型为粒间孔-溶孔,黏土含量高.孔隙类型、黏土矿物、喉道半径和孔喉比影响可动流体,其中喉道半径和孔喉比对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起主要影响作用.【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7(036)005【总页数】6页(P110-115)【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板桥-合水地区;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渗流能力【作者】雒斌;孙卫;吕可【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Key words:Ordos basin;Banqiao-Heshui area;Chang 8 reservoir;micro-pore structure;seepage ability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板桥-合水地区,构造稳定,在西倾背景下仅发育小型鼻状隆起构造,顶面构造继承性良好,以岩性油藏为主,储集层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砂体和半深湖浊积砂体。
经过近些年勘探开发,前人对该区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等做过大量研究,但对于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性的研究还不足。
因此,有必要以目的层基础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结合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研究,全面深入对研究区长8储层进行精细评价,为油田提高产量提供地质依据,并且对提高低渗透致密储层采收率具有重大意义[1-4]。
储层特征参数变化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储层特征参数变化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摘要:注水开发是目前大多数油田改善开发效果的主要手段,国内外也围绕注水开发广泛开展了储层相关研究,对影响注水效果的储层物性、非均质性、敏感性等特征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各油田矿场经验证实,在不同含水阶段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等特征是动态变化的,以原始物性参数研究结果指导注水开发全过程可能会带来措施方向上偏差。
关键词:储层特征参数变化;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引言石油资源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石油的长时间开采,在油田进入后期以后会造成很难的开采过程,所以在油田后期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措施,对开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油田的开采中要不断的更新技术,只有利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才能使油田在后期也能够提高产量,注水开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开采手段,但是在石油开采后期,往往会面临注水开发困难的现象,所以必须了解储层参数变化,保证油田开采速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状态,才能提升油田在后期的开采效率,提升我国石油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储层特征对油田特征的分析表明,油田主要由矿石和颗粒物组成,其质量直接取决于油田的配置方式。
其中,油层喉道选择性差,水层结构差,呈现出油层特征在勘探一个区块时,发现主储层厚度为13.9米,渗透率为0.7MD,该区域储层非常适合低渗透开采。
考虑到储油层裂缝的大小,储油层的渗透效果大大改善,从而为采矿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油田低渗透性开发期间,注水阶段容易发生裂缝,从而对后续开采作业的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充分利用低渗透开采技术的好处,应深入分析油田的地质特征,优化渗透开采过程,以提高开采效率。
2储层参数变化规律2.1微观孔隙结构变化铸体薄片观察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岩石颗粒间的黏土矿物或胶结物会被注入水冲走,注入水体将沿中高渗储层段推进,从而导致孔隙增大,且连通性变好。
压汞实验证实:水驱后最大连通孔喉半径(Rd)明显增高,由注水前的5.56μm增加至7.87μm,平均增大幅度达65.8%。
大安油田主力区块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油水赋存状态规律研究

大安油田主力区块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油水赋存状态规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安油田主力区块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油水赋存状态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该油田的地质特征和油藏产状。
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然后分析了大安油田的概况,探讨了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和油水赋存状态规律,并进行了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大安油田主力区块存在着特定的微观孔喉结构,油水赋存状态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最后总结了研究的结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这项研究对于深化我们对该油田油气资源的认识,指导油田开发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安油田、主力区块、微观孔喉结构、油水赋存状态、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安油田是中国最主要的油田之一,被认为是储量丰富的优质油田之一。
随着油田的开发逐渐深入,传统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对油气资源高效开发的需求。
研究大安油田主力区块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油水赋存状态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油气勘探与开采过程中,了解油藏孔喉结构对于预测油气运移和储层透水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油田主力区块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储层中油气的运移规律,为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油水赋存状态的规律研究也是油田开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深入了解油水分布的规律有助于优化油田开采方案,提高采收率。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安油田主力区块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油水赋存状态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为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大安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其主力区块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
研究该区块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油水赋存状态规律,对于深入了解该区块储层特性,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该区块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油气在储层中的分布规律,为合理确定井网布局、注采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范文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低渗透储层因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在油气开发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低渗透储层的概述低渗透储层是指渗透率较低、孔隙度较小的一类储层,其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多变。
低渗透储层通常具有较低的油气产能和采收率,是油气开发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类储层。
三、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1. 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粒间孔、溶洞孔、微裂缝等。
这些孔隙在储层中的分布不均,且往往呈现出连通性差的特点。
2. 孔喉关系与渗流特性低渗透储层的孔喉关系复杂,孔喉比大,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阻力增大。
同时,由于孔隙的连通性差,使得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呈现出非线性特征。
3. 粘土矿物的影响低渗透储层中常含有大量的粘土矿物,这些矿物对孔隙结构具有一定的填充和支撑作用,同时也影响了流体的渗流特性。
四、低渗透储层研究方法与技术1. 岩石物理实验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可以获取储层的物性参数,如渗透率、孔隙度等,为分析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提供依据。
2. 扫描电镜技术扫描电镜技术可以直观地观察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包括孔隙类型、大小、分布等,为分析孔隙结构提供直观的图像资料。
3. 数值模拟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模拟流体在低渗透储层中的渗流过程,分析储层的渗流特性及影响因素。
五、低渗透储层的应用1. 开发策略优化通过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优化开发策略,如采用合适的钻井技术、优化注水方案等,以提高采收率。
2. 增产措施制定针对低渗透储层的特性,可以制定相应的增产措施,如酸化、压裂等,以改善储层的渗流特性,提高油气产能。
3. 地质模型构建结合岩石物理实验、扫描电镜技术及数值模拟技术等手段,可以构建低渗透储层的地质模型,为油气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岩 , 无或极少胶结物 , 储层分选性极差 , 大小颗粒 杂乱堆积 , 质 分布不均 , 的砾石直径 可达 5 泥 大 — 1e 磨 圆度 为次 圆状 , 的砾石 直 径仅 几 毫米 , 0m, 小 这
收稿 日 :0 20 .8 改回 日 : 1.50 期 2 1. 1 ; 2 期 2 20 .7 0 作者简介 : 张娟 , , 女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测井资料处理与综合解释 以及方法研究: 作。 [
油 气 地 球 物 理
21 年 7 0 2 月
根据压汞毛管压力 资料可知 , B区块南屯组储 层 饱 和 度 中 值 压 力 为 01—2 .M a 平 均 为 . 5 54 P ,
积 时期 物 源供 应 充 足 , 大量 碎 屑 随着 洪 水期 水 流 沉
扇体主水道以砂砾岩为主 , 局部相变为粉、 细砂岩 , 值 为 2 3 0 p 。 . ×1- m , 2 算术平均 值为 11 3 0 岬 1. ×1 2 剖面上与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 向西部物源区储集层 ( 2 t 图 ) 。
孑 隙度( L %)
图1 B区块南 屯组 孔隙度分布
2.7 4 . %, 均 为 4 . %( 3 。 98%— 78 平 7 69 9 表 )
压汞资料表 明 , B区块南 屯组储层 的排驱压力 较低 , 中值 压力 较大 , 储层 孔 隙 以较 小 的孔 隙半径 为
主。
从 表 3 看 出 , 层 表 现 出较 小 的孔 喉 特 征 。 可 储
图2 B区块南 屯组 渗透率分布
值 毛管半径偏 小。从 图3 中可看出 , 同孔隙度对 相 应多个数量级的渗透率 , 明相同孔隙度具有差异 说 明显 的孔 隙结构 。
衡 量岩 石储 集性 能好 坏 参数 主要 有孔 隙度 和
3 B区块储层宏观 参数的影 响 因素
加强 对微 观 孔 隙结 构 的认 识 , 助 于 宏 观描 述 有 储 层孔 隙结 构 。压汞 实验是 描述 储层 微观 孔 隙结 构
从表 4 中可知 , 分选系数值为 0 4 . , . _5 1平均值 为 5 0
37 , 选 系数 大 于 2 岩样 占到 9%以上 , 见储 .1分 的 5 可 层 的分 选较 差 ; 中值 压 力 为 01— 2.4 a平 均值 . 5 51MP , 为 8 9 a 高 中 值 压 力 在 一 定 程 度 表 明储 层 的 中 . Mp , 9
油 气 地 球 物 理
21 年 7 02 月
P T O E M OP YSCS E R L U GE H I
第 1卷 第 3 O 期
H油田B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对宏观参数的影响
张 娟
长江大学油气 资源与勘探技术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H油 田B区南 屯组储层岩 石结构 复杂 , 非均值 性 强。本文基 于压汞 资料 , 研究 了排 驱压 力、 中值 压力 、 大 最
是 由储 层 的 沉 积 特 征决 定 的 。颗 粒 之 间 多 为 点 接 触 , 于孔 隙式 胶结 。 属 H油 田 B区块 南 屯 组储 层 开发 年 代 跨 度 大 , 测
表2储 层渗透率分 类
井资料在参数和品质上都有较大差异; 储集层岩石
结构复杂 , 非均质性强, 给储层参数测井解释带来一 定 的困难 。研究储层微观参数对宏观参数的影 响,
变 厚 , 于块 状 特征 , 趋 向洼 槽 区储 层 粒 级逐 渐 变 细 。 储层 类 型为碎 屑 岩储层 。
表 1储层孔隙度分类
南屯组储层岩石主要为长石岩屑细砂岩 、 粉砂 岩、 砾质砂 岩 、 屑中粗砂岩 、 岩 不等粒砂 砾岩 、 泥砾 岩 。碎屑成分主要为岩屑、 长石 和石英 。由统计分 析 可 知 , 屑 含量 为 3%一 7% , 均 为 5% , 石 岩 2 0 平 0 长
1 B区块储 层地质概况 2 储层物性特 征
H油 田物源来 自西部嵯岗隆起地区 , 南屯组沉 H油 田B 区块南屯组储层 总体上属于中、 高孔 、 积于近岸湖底 , 扇三角洲沉积发育。平面上 , 扇三角 低 渗透储 层 ( 1 表 2 , 表 , ) 岩心孔 隙度分 布范 围为 . 一3 . 平均值 为2 . %( 1 , 5 9 0 8 图 )岩心渗透率 4 洲沉积体 自 北西向南东展布 , 呈不规则扇体 , 整体呈 8 % 0 %, 由西 向东朵状体展布 , 储层预测结果也证实如此 。 分 布 范 围为 0 2×1~ 5 7.×1 a 几何 平 均 . 0 0一 7 1 0 0 la, v
的一 种常用 方法 。
渗透率 , 渗透率的大小主要受岩石孔 隙的控制 。统 计 实 验 结果 发 现 , 层孑 隙结 构宏 观 参 数 与微 观 参 储 L
孔 喉半径 、 喉半径均值 、 孔 分选 系数 等微观孔 隙结构参数 对储层宏观 参数 的影响。研 究结果表 明, 层孔 隙结构 储 的宏观参数 与微观 参数之 间有 一定 相关性。
关 键词 : 压汞资料 ; 宏观参 数; 微观 参数 ; 关性 相
有助 于建 立物 性参 数 的精细解 释模 型n1 一 。
90 M a饱 和 度 中值 半 径 为 00 _48 1 平 均 为 .8 p ; . 3 . a 4 m,
05 1a 排 驱 压 力 为 0 _ .8 a 平 均 为 03 Mp ; . m; 9 _ 41 MP , .5 a
最大孔 隙 半径 为 01— 2 . 1 平 均为 1. t 平 .8 1 0 m, 6a 01 a 5m; 均孔 隙半 径 为 O0_ 1. t 平 均 为 3 9m, 层 .6 04 a 9 m, .1 储 0a 以 小 孔 隙 半 径 为 主 ; 饱 和 孔 隙 体 积 百 分 数 为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