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风景区调查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徐州汉文化景区转型升级研究

徐州汉文化景区转型升级研究

徐州汉文化景区转型升级研究[摘要]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历史遗迹较多,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徐州汉文化的代表景点,徐州汉文化景区的开发思维一直倾向保守与陈旧,无法进一步向外推广徐州汉文化。

文章针对徐州汉文化景区开发成为大型汉文化主题乐园这一构思进行深度思考,将文化推广与旅游活动深度结合,满足人民的内心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层面。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汉文化景区转型;主题乐园;文化推广1徐州汉文化景区暴露出来的问题徐州汉文化景区总占地面积1400亩,是国家4A级景区,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也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

汉文化景区作为弘扬中国传统汉文化、推广华夏文明的代表性景点,其开发成功与否影响着一大批文化旅游景区的转型升级。

然而,作为汉文化发祥地的汉文化景区,2022年内仅接待游客100万人次,远少于江苏其他旅游业较发达城市的国家4A级景区,经实地考察与游客问卷调查,汉文化景区暴露出不少景区开发与自身定位问题。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主要以下几点:第一,没有准确把握游客需求与喜好。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单纯的观光旅游已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眼界与需求。

汉文化景区从景点到园内氛围都属于传统旅游景区的开发内容,对于景点的各项设计还停留在旅游最基本的“看”的层面,没有充分考虑游客精神需求。

第二,景区基础设施缺乏与高新科技紧密结合。

汉文化景区内基建设施的科技含量不高,尤其是对景区各景点文物的介绍还停留在单一的字面科普形式,缺乏生动形象的影像介绍;字面介绍载体为玻璃面,由于部分地下景点湿气较重,水汽覆盖玻璃面,对游客顺畅参观造成一定困扰,因此景区除湿设施、文物介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第三,景点内涵缺少鲜明特色,易被同类景区替代。

要想吸引游客则需要给予景区鲜明特色,我国中原地区自古以来主流文化为汉文化,汉文化遗迹分布广泛,各地均有不同的汉代历史遗迹和古风民俗保存下来,旅游竞争激烈。

徐州汉文化风景区调查分析报告

徐州汉文化风景区调查分析报告

徐州汉文化景区调查分析报告一、徐州汉文化风景区简介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

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

景区的主入口——汉文化广场,广场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18000平方米,采取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格局。

其空间定位以东西为走向,依次布置了入口广场、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辟雍广场等景点,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广场的铺装以仿制的汉砖为主要材料,图案取汉代画像中常见的勾连云纹等装饰图形。

广场的设计犹如一段立体空间化的汉赋,通过“起”、“承”、“转”、“合”四个章节,抑扬顿挫、弛张有度,将汉风古韵自然呈现出来。

狮子山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

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葬。

陵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

徐州汉兵马俑是继西安秦兵马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作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汉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军旅中士兵们的思想、神态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是在原址上就地建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由汉兵马俑主馆和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形态各异的兵俑整齐的排列在六条俑坑中。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的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南京六朝石刻并称为“江苏三宝”。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博物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湖畔,占地面积30余亩,该馆由仿汉唐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群组成,收藏汉画像石珍品1000余块。

以浏览汉墓品汉文化为主题完成一份8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

以浏览汉墓品汉文化为主题完成一份8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

以浏览汉墓品汉文化为主题完成一份8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彭汉之韵”暑期社会实践团关于龟山汉墓的调研报告1.前言“秦汉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

”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历史文化遗迹特别丰富,特别是古文化遗产中的汉代三绝。

即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其中又以汉墓位列第一。

2.相关解读(一)徐州汉文化徐州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城,有着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

徐州,古时称彭城。

据明代《关王庙记》载:“丰邑,古徐州城,汉高祖诞生之乡也。

”汉文化的起源地,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彭祖故里、刘邦故里、项羽故里”之称。

(二)徐州汉墓文化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合称“徐州汉代十八陵”。

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沛王嬗递。

徐州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三绝”之一。

从文物价值、独特性、普遍价值认同方面,徐州的汉代楚王陵墓完全有实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3.调研内容(一)圣旨博物馆徐州圣旨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以圣旨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圣旨已达百余道。

在百余道圣旨中,明代圣旨九道,清代圣旨八十六道,木刻圣旨十六道,石刻圣旨四道,越南圣旨六道。

慈禧懿旨一道,康德以及钤有日本天皇玉玺文书计八件,指叙令一道,还有民国荣典褒奖状的祝贺旨若干,以及袁世凯以大总统令下发的荣命圣旨一道。

其中清代顺治皇帝到末代皇帝傅仪十朝皇帝的圣旨,承接不辍,堪称中华首家。

而其中一道跨越道光、咸丰两代君主为承袭爵位、世袭罔替而颁发的龙边圣旨更为海内孤品。

馆中不仅仅陈列着珍贵的圣旨还珍藏着宝贵翔实的科举资料。

有各级科举考试的试题、试卷,还有考生作弊使用的丝织夹带等等。

另展出和馆藏圣旨匾、状元书法、楹联匾额共六百余件及宫廷用品、民俗用品千余件。

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

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

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我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有幸参观了徐州汉文化景区,这是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旅行体验。

徐州汉文化景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景区。

进入景区后,我首先看到了一个宏大壮丽的门牌,上面刻有“徐州汉文化景区”五个大字,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这里的建筑风格采取了古代汉族建筑的特色,宏伟的建筑物和精巧的雕塑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我参观了景区中的几个主要景点,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是汉文化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让我对汉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看到了汉代的瓷器、青铜器、玉器等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这些艺术品展示了古代汉族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一些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

除了博物馆,景区还有一座仿古建筑群,名为“汉街”。

这里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都很有特色,给人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我在汉街中看到了许多久远的古老商铺,有唐装店、古董店、手工艺品店等等。

我还看到了一些人穿着古代服装,让整个景区更加有了历史氛围。

在汉街的尽头我发现了一个古代剧场,那里正在上演一出以汉代历史为题材的戏剧,我坐在观众席上,欣赏着这部生动形象的演出。

在徐州汉文化景区,我还参观了一些宫殿和寺庙,这些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汉代皇陵遗址,那里有供奉着汉代皇帝的陵墓,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在陵墓周围,有一片广阔的草地和湖泊,景色非常宜人。

我在陵墓附近散步时,感受到了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厚重庄严。

总而言之,徐州汉文化景区是一处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壮丽的建筑、珍贵的文物,还有浓郁的文化底蕴。

我在参观景区的过程中不仅欣赏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风采,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汉代的历史和文化。

我相信,徐州汉文化景区会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的历史文化。

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一)

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一)

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一)《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感受历史沉淀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自然不能错过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徐州汉文化景区,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历史在这里的沉淀。

探秘北宋墓葬游览景区中的北宋墓葬,我被深深吸引。

这些墓葬是当年徐州人的居所之一,而如今它们成为了历史文化殿堂。

走进墓室,能够感受到当时的风貌和生活状态。

体验儒学精髓在汉文化景区的文庙里,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学的精髓。

观看《论语》雕塑展,我被孔子的智慧和思想所打动,深深地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伟大。

重温罗慕路遗址罗慕路遗址是徐州的又一重要历史文化遗址。

在这里,我领略到了汉代城市的模样,观看了汉代人的生活状态。

这些古老的城墙、建筑构造和汉代文化遗址,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感。

感受历史和现代的融合最后,在徐州汉文化景区,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性和现代化的相融合,感受到了徐州建设现代城市的过程中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汉文化景区的建设,对于徐州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徐州汉文化景区,让我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历史沉淀的深刻感受,我深深被吸引。

总体评价徐州汉文化景区是一处非常值得一游的历史文化景区。

这里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同时也结合了现代化的建设,让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徐州的历史和文化,领略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其中北宋墓葬、文庙和罗慕路遗址对我最为深刻,也是徐州汉文化景区的亮点之一。

游玩小贴士如果你打算前往徐州汉文化景区,这里有几个小贴士:•时间安排:建议至少安排2-3小时游玩时间,以充分体验景区的魅力。

•穿着建议:由于景区内的路面较为复杂,建议穿着运动鞋或舒适的鞋子。

•注意事项:景区内有文物和古建筑,请不要随意攀爬或碰触。

•合理安排行程:如果条件允许,建议选择闲暇时段游玩,以更好地体验景区的文化氛围。

金句分享在徐州汉文化景区,我听到了一句非常有意义的话:“历史在这里存留,传统在这里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徐州汉文化调研

暑期社会实践---徐州汉文化调研

“徐州汉文化”暑期社会调研策划书(附调差问卷)一.活动背景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千百年来,绵延不息的黄河不仅孕育了黄河文明,也催生了徐州这座古城。

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华夏九州之一。

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

徐派作家王茂飞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

徐州也是中华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彭祖的老家,是“道家基地,天师故里”,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活动目的通过对汉文化景区的多方位调研考察,亲身了解并感受汉文化,了解汉文化今天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及发展,了解汉文化的保护及发扬,以及两汉文化宣传中的不足。

三.调研方式查阅资料、实地参观、采访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四.活动地点徐州汉文化景区五.活动时间待定六.实践安排1、活动前期:(1)制作调差问卷100份左右。

(2)提前了解汉文化景区概况,在学校集合后统一乘公交车出发至目的地。

2、活动中期(1)针对不同调查群体,发放调查问卷。

(2)在文化区内听取导游介绍,记录。

(3)对个别游客进行采访问答。

3、活动后期通过对活动期间搜集资料的汇总分析完成此次活动的调研报告,将实践队员在活动期间的各种感想见闻汇总成册,作为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料。

根据实践过程中的调研报告提出可行性建议,并送交给相关部门以供参考。

七.队员构成陈浩男李菀茹李玟顾城丁辉八.注意事项1、所有队员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校规校纪以及本团队的相关规定。

考虑团队的整体利益,维护团队的形象。

2、队员之间相互通报联系方式,有问题及时沟通。

3、所有人需服从团队的安排,一切听从指挥,不可单独行动。

4、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九.经费预算徐州两汉文化认知和开发现状调查问卷亲爱的受访者:您好!我们是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为了了解人们对徐州两汉文化的认知和开发的现状。

文化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徐州汉文化景区为例

文化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徐州汉文化景区为例
nt nTortStf t nIdx ao u s asco n e )评 价 理 论 模 型 i i ia i
( DT I , 图 1 T S )见 。
游客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H: 游客预期对游客 体验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三 、问卷设计及模型检验
本 研 究 主要 运 用 统计 分 析 软件 S S1. PS 3 、 0 A MOS 7和 LS L .1 IRE 8 统计 分析 软件 ,对调查 数 5 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 并对模型进行检验。
中图分类号 :5 0 F 9
文献标识码 : 文 章编号 :D9 8 6 ( OO 一 3 0 9— 4 A 10 ~ 66 2 1 ) O — 0 9 0
从 古 至今 , 州 乃兵 家必 争之 地 , 有丰 富 的 徐 拥
旅游资源 , 尤其在人文旅游资源上 , 独具特色。徐 州有汉 代 三绝 : 汉墓 , 画像石 , 兵 马俑 。 州汉 汉 汉 徐 文化景 区则包含了狮子山楚王陵 , 汉画像石馆 , 汉 兵马俑坑等景点 ,所以研究文化型旅游景 区的游
并对 影 响满 意度 的 因素进 行 了分析 ㈣。
客体验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 的正向影响 ; H: 游客 预期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H: 游客感 知价 值对游 客 忠诚 有显 著 的正 向影 响 ; : H 游客 体
验 与游客 忠诚 有显 著 的正 向影 响 ; : 客满 意度 H 游 对 游客 忠诚 有 显 著的 正 向影 响 ; : H7游客满 意度 对 游 客抱怨 有显 著 的负 向影 响 ; : 客感 知价值 对 H。游
第 2卷 第 3 5 期
2 1 年 3月 00
乐 山 师 范学 院学 报
J u n l f e h n T a h r l g o r a o s a e c e sCol e L e

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

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

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
徐州汉文化景区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旅游景点。

我刚刚参观完毕,对这个景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徐州汉文化景区的规模非常大,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主题。

在这里,我可以深入了解到汉文化的精髓所在。

例如,我参观了“徐州八景”景区,这里展示了徐州地区著名的八个景点,通过细致入微的安排和展示,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代的时代,感受到了当时的壮丽景色。

还有“汉文化博物馆”展示了各种汉文化的艺术品和工艺品,让我更加了解了汉文化的瑰宝。

而“汉街”则展现了古代汉朝的街道和建筑,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繁华的时代。

其次,景区的环境非常优美,绿树成荫,花草鲜艳。

在景区的湖泊边,我看到了许多浮萍漂浮在水面上,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周围的景物,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漫步在景区的小路上,我听到了清脆的鸟鸣声,闻到了花香的气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这样的环境让我心情愉悦,感觉非常放松和舒畅。

最后,景区的服务也非常到位和周到。

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游客,详细解说每个景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提供了一些参观的小贴士。

在景区内有很多餐馆和休息区,我在其中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非常美味。

在景区还设有停车场和交通工具,方便游客的出行和停车需求。

总的来说,徐州汉文化景区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地方。

它不仅展现了徐州的历
史和文化,还提供了一个放松和舒心的环境。

我对这个景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次前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汉文化景区调查分析报告一、徐州汉文化风景区简介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

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

景区的主入口——汉文化广场,广场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18000平方米,采取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格局。

其空间定位以东西为走向,依次布置了入口广场、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辟雍广场等景点,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广场的铺装以仿制的汉砖为主要材料,图案取汉代画像中常见的勾连云纹等装饰图形。

广场的设计犹如一段立体空间化的汉赋,通过“起”、“承”、“转”、“合”四个章节,抑扬顿挫、弛张有度,将汉风古韵自然呈现出来。

狮子山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

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葬。

陵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

徐州汉兵马俑是继西安秦兵马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作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汉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军旅中士兵们的思想、神态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是在原址上就地建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由汉兵马俑主馆和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形态各异的兵俑整齐的排列在六条俑坑中。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的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南京六朝石刻并称为“江苏三宝”。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博物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湖畔,占地面积30余亩,该馆由仿汉唐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群组成,收藏汉画像石珍品1000余块。

在这里我们既可观看神仙世界的歌舞欢腾和富贵人家的奢华,又可见市井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劳作的艰辛。

参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中,能给人带来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

二、徐州汉文化风景区功能分区的原则徐州汉文化风景区中包括了入口区、停车场、休闲广场、健身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以及滨水活动区……1、突出特色,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原则徐州汉文化风景区属于古迹型旅游风景区,旅游区的规划和布局考虑临近风景区的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突出特色,避免景区之间的冲突。

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分别以不同的视角向世人展现徐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2、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旅游地区实行功能分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了保护资源,狮子山楚王陵墓可以观看许多考古的照片以及是如何被发掘的。

兵马俑区包括未出土区、出土区、出土原生态部分以及修复后展区,完整的展示了兵马俑的出土过程。

汉文化景区中狮子山楚王陵很好且很完整地保留了兵马俑的出土形态,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展示在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以供观赏,很好的体现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3、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徐州汉文化景区旅游行业的发展与徐州本地经济息息相关。

一方面,景区的开发以徐州区域经济为基础,目前正在逐步开发三期工程,景区内各体系也正在逐步发展融合趋于完整。

另一方面,通过汉文化等景区的带动,使得徐州区域经济与旅游开发行业相结合,在旅游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也带动着经济的发展。

三、徐州汉文化景区道路系统及停车场布局分析南门停车场(主要供游客和附近的人停车)西门停车场汉文化博物馆停车场(办公人员专用)北门停车场风景区内主要道路明晰,但风景区内各次要细小园路略微错综复杂,且风景区内苗木高大,遮挡视线,次要园路有显得过长,易令游客失去探究欲望。

部分园路则是从起始处便开始出现分路,让游客不知如何抉择。

另一方面,园路数量的众多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向游客展现汉文化风景区的完整面貌,充分利用园路的形式最大化地将全局风景向世人展现。

不可忽视的是,应在展现景区风景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令人产生推拒感及过于复杂的细小园路。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景区的北山门、西入口及南入口处均设有停车场,充分考虑有车一族的出行方便,在每一个入口处均设了停车场。

四、徐州汉文化风景区出入口与周边建筑功能分析由以上两张图可以看出,汉文化风景区共有两个入口,分别为西入口和南入口,而通过我们实测时发现,在北区靠近居民区的一处开有一处侧门以供居住区居民进入景区内,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和进行散步、锻炼等活动。

景区周边建筑大多是居民小区,景区东南面不远处设有一所幼儿园,南面为广场,总的说来,景区座落处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方便,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了一系列方便快捷的服务,景区周围遍布宾馆、小区以及广场等娱乐以及休憩场所。

道路线可谓是四通八达,极其地方便。

不远处有会馆、医院和地铁线路,相对的来说,交通也是非常的方便,给大众更多的锻炼游憩的选择。

五、景观轴线及空间序列的展开景区主入口----汉文化广场,汉文化广场有着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东西走向上依次布置了入口广场、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辟雍广场等景点,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六、景区文化氛围的展现汉画像石艺术长廊总长200米,分精品区、数字区、互动区三个展厅和四个组团,共陈列精品汉画像石72件。

开创性的运用声、光、电等多种现代手段,全面展示了以汉画像石为题材的西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的历史风貌。

开创了全国“四个第一”:一是国内第一座以“汉画像石文化体验”为主旨的汉画像石博物馆;二是国内第一部以汉画像图案为题材制作的动漫影片;三是陈列了国内唯一一件汉代圆雕车轮艺术珍品;四是收藏了国内唯一一件反映汉代婚礼场景的汉画像石艺术珍品。

其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等技法。

展馆陈列了一幅罕见的“喜结连理”的结婚图,画面刻画了一场隆重的汉代婚礼。

右侧表现迎亲场景,边框刻画的是小鸟头,上有朵朵祥云,烘托了迎亲的喜庆气氛,另一侧为女方送亲队伍,中间一对新人十指交握,不由令人联想起《诗经》中描述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境。

汉文化广场的铺装以仿制的汉砖为主要材料,图案取自于汉画像中常见的勾连云纹等装饰图形。

两汉大事年表四周设计了少量的水景。

让游客从中感受到“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恢弘气魄,未完全打开的竹简寓意两汉文化源远流长。

广场的设计犹如一段立体空间的化的汉赋,通过“起”、“承”、“转”、“合”四个章节,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将汉风古韵自然呈现出来。

广场各处充斥着汉文化的气息,包括广场以北的一些小型广场中处处刻有体现汉文化的词、赋。

整个汉文化景区无处不充斥着文化的气息,其历史之悠远,是以藉此使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

七、游人的主要活动行为早晨七点钟的光景,景区的人已经开始渐多了,随处可见锻炼,跑步的人,不仅如此,在随处可见的广场或者平台上,年龄段在50—60之间的大爷大妈们有的分为一派练太极,有的则是在跳舞做操,其中跳舞又分为许多处。

正门入口广场处便可见三处练操的队伍。

也有一部分是家庭散步,一家三口在景区内锻炼,散步等。

在景区内分布有健身广场和游乐场所等,为儿童及游客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健身广场早早的就有抖空竹,陀螺,甩鞭的人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锻炼,比试,愉悦身心,使看客也不自觉地心情愉悦。

景区内的园艺绿化也堪称一绝,栽植银杏、国槐、栾树等大型乔木40余种、2.6万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万株,草坪13万平方米,营造出了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季相交替的景观群落,将山园融为一体。

景区着重体现的是春花秋色的园林景观,狮子山南坡的桂花林,到了八月,丹桂凝香,偶然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一阵疏疏密密的桂花雨,摇落了满园的欢愉,撩起了“一树浓香呢喃,一地落英低语”,也让游人见识了桂花的缤纷舞姿。

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景区”、“国家4A级景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得50个地方银奖”等荣誉称号,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

八、汉文化景区服务设施及人流去向竹林寺是中国第一比丘尼道场。

我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是徐州人,生于西晋末年(公元291年),24岁出家,70岁圆寂。

徐州人民为纪念其功绩,东晋永和年间在东郊狮子山上修建了竹林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历史。

文献记载,明清时期的竹林寺顺山而建,规模宏大,为徐州八大寺之一。

后历经战乱,常年失修,直至上世纪中期日寇侵华,竹林寺被肆意劫掠,千年古刹毁于一旦。

徐州竹林寺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韦驮菩萨在抗战期间神秘显身,战后又从日本回归的奇闻佚事,更凸显了特别的文化价值和传奇色彩。

新建的竹林寺座落在徐州汉文化景区北侧骆驼山上,属于典型的“山上寺”。

汉传佛教游览区包括竹林寺内的观音阁、第一比丘尼纪念堂、南北山门、钟鼓楼等,展示汉传佛教的历史风采。

两大展区的风物,集中体现了汉文化的博大恢宏,构建了“观汉狮子山,拜佛竹林寺”的独特人文景观。

竹林寺今后的发展将围绕特别研修、农禅体验、社会慈善、观光演艺、国际交流等五大文化建设,配套完善相关设施。

多数游客选择参观景区内设置的寺庙等,其次以欣赏风景环境为主。

不可置否,在汉文化风景区内无处不在的就是汉文化的气息氛围,设计者在每个小型广场及路边灯柱上均设计了使游人了解汉代文化的事物,引导着游人向内深入的步伐。

新建在狮子潭水面东侧的汉画像石长廊全长约300米,是国内第一座以“汉画像石文化体验”为主旨的博物馆。

展厅分为三个区域:动漫展示与休闲区、汉画像石及拓片模拟制作互动区、汉画像石精品展区。

其中堪称国内第一的以汉画像石图案为体材的动漫影片,创造了汉画像石文化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生动再现汉代现实生活场景,使游客身临其境。

并以现场互动的形式展示汉画像石雕刻、拓片制作、印章篆刻及书法题跋。

通过互动参与项目,既增添了文化特色,又使游客充分融入文化本身,体会到新奇、愉悦,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

另外,展厅外还分布了“车马出行组团”、“战争比武组团”、“生产生活组团”、“神话世界组团”等四个汉画像石组团,真实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充分反映了汉代人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

九、植物造景2013年,汉文化景区敞园项目全面启动。

在原有基础上,整个景区软硬件设施全面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了旅游步行道、指示标牌、旅游基础设施等,提升了配套服务水平;启用了亮化系统,方便市民及游客晚间游览,增强了景区休闲功能;突出生态,因势造景,移步换景,景区绿化全面提升;栽植大规格香樟、朴树等乔木5000余株,樱花、桂花等花灌木20000余株,红叶石楠等球类10000余株,金森女贞等模纹地被草坪近20万平方米;埋设喷灌设施5000余米;新建了车马出行广场、汉馆史、汉文化典故雕塑等,丰富文化内涵,凸现汉文化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