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徐州汉文化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在徐州的建城过程中,汉族文化是占据主体地位的,徐州也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徐州的汉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承,为中国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地域文化特色进行一番浅析。
一、徐州汉文化的历史源流徐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的地区,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
作为中国汉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徐州汉文化的深厚底蕴由来已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曾在徐州讲学,春秋时期的史书《左传》就是在徐州采写整理的。
孔子弟子曾子、颜渊也曾在徐州传播儒家思想。
这些历史事件都是徐州汉文化发展史上的值得关注的里程碑事件。
随着历史的演进,徐州汉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巅峰期。
当时徐州成为了政治中心和经济重镇,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徐州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等各类文化名人。
他们的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徐州汉文化的繁荣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璀璨辉煌。
二、徐州汉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徐州地处江淮平原,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是中国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徐州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也是徐州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州的汉文化地域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方面。
徐州话是徐州地区人们所使用的方言,它不仅在语音、词汇上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还具有悠久的历史,代表了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
在文字方面,徐州的碑刻文化也是独具特色,尤其是在书法艺术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二是建筑艺术方面。
徐州的古建筑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如刘松年所建的“滕王阁”,建筑风格独特,充分展现了徐州古代建筑的繁荣和兴盛。
三是文学艺术方面。
徐州的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徐州的文学家以其饱含深情的作品为世人所称道。
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

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我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有幸参观了徐州汉文化景区,这是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旅行体验。
徐州汉文化景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景区。
进入景区后,我首先看到了一个宏大壮丽的门牌,上面刻有“徐州汉文化景区”五个大字,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这里的建筑风格采取了古代汉族建筑的特色,宏伟的建筑物和精巧的雕塑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我参观了景区中的几个主要景点,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是汉文化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让我对汉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看到了汉代的瓷器、青铜器、玉器等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这些艺术品展示了古代汉族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一些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
除了博物馆,景区还有一座仿古建筑群,名为“汉街”。
这里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都很有特色,给人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我在汉街中看到了许多久远的古老商铺,有唐装店、古董店、手工艺品店等等。
我还看到了一些人穿着古代服装,让整个景区更加有了历史氛围。
在汉街的尽头我发现了一个古代剧场,那里正在上演一出以汉代历史为题材的戏剧,我坐在观众席上,欣赏着这部生动形象的演出。
在徐州汉文化景区,我还参观了一些宫殿和寺庙,这些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汉代皇陵遗址,那里有供奉着汉代皇帝的陵墓,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在陵墓周围,有一片广阔的草地和湖泊,景色非常宜人。
我在陵墓附近散步时,感受到了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厚重庄严。
总而言之,徐州汉文化景区是一处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壮丽的建筑、珍贵的文物,还有浓郁的文化底蕴。
我在参观景区的过程中不仅欣赏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风采,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汉代的历史和文化。
我相信,徐州汉文化景区会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的历史文化。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汉文化发展历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进行描述,从历史、艺术、建筑等多个方面展示徐州汉文化的魅力。
徐州作为中国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远古的历史文化底蕴。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徐州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徐州是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孕育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徐州的汉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影响和贡献。
徐州的汉文化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时期。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文化底蕴深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州地区在汉朝时期成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是汉朝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持点之一。
徐州的文人墨客众多,文化氛围浓厚,孕育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文化人物。
曹操、曹植、陈寿等著名的历史人物都与徐州有紧密的联系。
曹操是东汉末年乱世英雄,他统一北方政权、建立魏国并且著有《白马草堂诗集》等许多著作。
曹植是曹操的次子,他以诗才著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陈寿是东汉末年的历史学家,他著有《三国志》等重要历史著作,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以上著名的历史人物,徐州还有许多其他与汉文化相关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
徐州陶塑是徐州的传统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徐州陶塑以其细腻的工艺、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内容,深受人们喜爱。
徐州还有许多古建筑,如徐州市区的古城墙、水晶宫遗址、浴池遗址等,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体现汉文化艺术魅力的重要载体。
徐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保护和传承汉文化。
在徐州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如卧龙山周庄遗址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等,它们丰富了徐州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了解和学习徐州的汉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源。
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中的汉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和贡献。
徐州的汉文化体现在历史人物、艺术作品、古建筑等多个方面,它们都是徐州保护和传承汉文化的重要载体。
研究徐州两汉文化艺术元素

研究徐州两汉文化艺术元素一、徐州两汉历史文化概述徐州为华夏九州之一,古称彭城,已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两汉文化的发源地。
徐州处于齐鲁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的交汇点,“齐文楚武”,徐州正是文武消长的枢纽。
徐州是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是13位楚王、5个彭城王的领地和墓葬所在地,并发现有多位汉代贵族的墓葬,其历史文化悠久,汉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为研究中国两汉传统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两汉时期徐州人在经学、文学、目录学等方面均做出标志性成就。
两汉文化是徐州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历史内涵。
史学界有学者认为“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则要看徐州”。
徐州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3朝封国的国都,历史上徐州籍人士中涌现出11位开国皇帝,所以徐州堪称是中国汉文化的发源地。
徐州两汉文化艺术的历史地位是不可代替的。
如果可以深入研究徐州的两汉文明,对于汉史的认知和理解决不亚于拜读司马迁、班固、范晔的史学专着。
徐州发现和发掘两汉文化古迹众多,如:狮子山楚王陵、狮子山兵马俑、北洞山地下宫殿、龟山地下宫殿;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等珍贵文物,皆属国宝。
其中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
二、两汉文化艺术符号元素如上所述,徐州两汉文化的艺术种类很多,本文主要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徐州两汉时期的工艺美术现存文物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
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丰厚的地区之一,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中国“汉代三绝”。
徐州两汉文化视觉元素的特征,主要从汉墓的建造方式、汉画像石艺术表现形式、汉兵马俑艺术特点来体现。
通过分析两汉墓葬建筑、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总结归纳两汉视觉艺术的表现。
1、汉代墓室建筑汉代墓室是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建造,整个空间是完整的,体现了天地万物。
从整体上说,汉代墓葬造型艺术包括石阙、祠堂、地下墓室、棺椁、随葬品及它们的装饰部分。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楚文化、汉文化、宜居徐州”之称。
本文主要探讨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历程。
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徐州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徐州古代历史上属于龙城国,相传远古时期有伏羲、神农、黄帝等人在这里活动和创造。
春秋战国时期,徐州曾隶属于楚国,因此形成了浓厚的楚文化氛围。
而到了秦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徐州设立了彭城郡,西汉时期彭城郡改为徐州,这标志着徐州汉文化的正式起步。
汉武帝时期,徐州建成了新城,并设立了中都、南都、西都三个城区,使徐州成为当时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华北的繁荣和开放让徐州迅速发展。
同时,徐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发达,这使得徐州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加,汉文化在这里繁荣发展。
汉代的徐州涌现出众多杰出文化人物,如诗人陈琳、扬雄、顾炎武、戚继光等。
陈琳与曹操交好,曾为其写诗赞赏;扬雄是汉代文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法言》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佳作之一;顾炎武是位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他所写的《明儒学案》对现代中国的文化道德教育影响深远。
而戚继光则是明朝时期的军事家,他参加了抗击倭寇的战争,是中国军事史上的杰出人物。
除了杰出文化人物外,徐州还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址和文物,如燕子洞汉墓、兴化寺石窟、徐州博物馆、云龙山石窟等。
这些文化遗址和文物展示了徐州汉文化的历史和独特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现代徐州在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如徐州博物馆持续开展重新陈列和文物保护工作,保留和弘扬汉代文化遗产。
徐州曲艺、徐州评弹等传统文化节目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成为了徐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徐州还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文化活动,如徐州青年书画家沙龙、徐州书法、民间艺术比赛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徐州汉文化,并受到其熏陶和启发。
总之,徐州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徐州在汉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现代徐州也在加强汉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积极探索。
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

徐州汉文化景区观后感
徐州汉文化景区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旅游景点。
我刚刚参观完毕,对这个景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徐州汉文化景区的规模非常大,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主题。
在这里,我可以深入了解到汉文化的精髓所在。
例如,我参观了“徐州八景”景区,这里展示了徐州地区著名的八个景点,通过细致入微的安排和展示,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代的时代,感受到了当时的壮丽景色。
还有“汉文化博物馆”展示了各种汉文化的艺术品和工艺品,让我更加了解了汉文化的瑰宝。
而“汉街”则展现了古代汉朝的街道和建筑,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繁华的时代。
其次,景区的环境非常优美,绿树成荫,花草鲜艳。
在景区的湖泊边,我看到了许多浮萍漂浮在水面上,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周围的景物,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漫步在景区的小路上,我听到了清脆的鸟鸣声,闻到了花香的气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这样的环境让我心情愉悦,感觉非常放松和舒畅。
最后,景区的服务也非常到位和周到。
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游客,详细解说每个景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提供了一些参观的小贴士。
在景区内有很多餐馆和休息区,我在其中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非常美味。
在景区还设有停车场和交通工具,方便游客的出行和停车需求。
总的来说,徐州汉文化景区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地方。
它不仅展现了徐州的历
史和文化,还提供了一个放松和舒心的环境。
我对这个景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次前往。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作为中国河南省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徐州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胜地之一。
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徐州在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在秦汉时代,徐州地区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州和汉文化之间的渊源由此开始,并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
在古代,徐州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在这样的条件下,汉文化得以在徐州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徐州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士大夫、学者和艺术家前来,这也使得徐州文化在汉文化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徐州,人们寄情于历史,尊崇于传统。
徐州古城内有许多文化遗迹,如云龙湖、云龙山、姚家山等,这些地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徐州传统文化的见证。
这些遗迹记录着汉文化在徐州地区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徐州在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徐州也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城,其文化底蕴深厚,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徐州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秧歌”、“山东花鼓戏”的发源地。
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得徐州在汉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还积淀了大量古代文化资源,如云龙山石窟、云龙湖地下青铜器博物馆、云龙山古建筑群等,这也为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和物质证据。
这些古代文化遗址,成为了当地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散发着古老的魅力。
徐州的汉文化发展得以充分发扬,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文化界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振兴和传承工作,大力加强汉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播工作,不断推动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徐州还在文化领域加大了投入,加强了汉文化的多元化传承推广工作。
徐州市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修缮了不少古代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同时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如徐州云龙国际文化旅游节、徐州云龙山文化节等等。
徐州汉文化知识点

徐州汉文化知识点徐州,这座古老而充满历史韵味的地,以其丰富的汉文化而名扬中外。
作为中国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徐州汉文化知识点涵盖了汉朝时期的各种制度、文化、艺术和科技等方面。
一、汉朝制度汉朝时期实行了封建制度,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行政机构。
中央机构以三公九卿为主,地方机构则分为郡、县、乡三级。
这种制度为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文化汉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独具特色而著称。
其中,儒家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同时,道家、墨家等学派也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
三、艺术汉朝的艺术成就颇高,以画像石、画像砖、漆器为代表。
这些艺术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汉朝时期的生活、信仰和审美情趣。
四、科技汉朝时期的科技水平也相当高。
农业、纺织、冶炼等领域都有显著的发展。
同时,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为后来的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
五、建筑汉朝的建筑风格以雄浑、壮观、气势磅礴而著称。
代表性的建筑有长安城、未央宫等,这些建筑采用了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汉朝时期的繁荣和强大。
六、美食汉朝时期的美食文化也十分丰富。
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西方的食品和食材传入中国,如葡萄、核桃、胡萝卜等。
同时,汉朝时期的烹饪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如炒菜、火锅等。
七、服饰汉朝时期的服饰文化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汉服以其优美的线条和精致的工艺展现了汉朝时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汉朝时期还流行各种饰品,如玉佩、耳环、手镯等,这些饰品成为当时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八、娱乐汉朝时期的娱乐活动也十分丰富。
人们喜欢观看戏曲、舞蹈、杂技等表演艺术,这些表演形式在当时的社会中备受欢迎。
汉朝时期还流行各种游戏,如围棋、象棋等,这些游戏成为当时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徐州汉文化知识点涵盖了汉朝时期的各个方面,包括制度、文化、艺术、科技、建筑、美食、服饰和娱乐等。
这些知识点不仅展现了汉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为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12文秘(文化产业管理)姓名:李慧学号121310117
浅谈徐州汉文化
“明清文化看北京,秦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
这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一种文化旅游者的共识。
徐州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和12代楚王的封地,汉文化景点甚多,呼之欲出。
汉文化是徐州这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的精粹,也是她独具魅力的优秀品牌。
徐州,古称“彭城”,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人文遗存众多,早于1987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自唐尧封篯铿,在徐州建立了大彭国以来,篯铿就被称为彭祖,建都于彭城。
这里就成为中国东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一直延续八百年之久。
一、汉文化的起源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淮海地区所形成的汉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的形成是在时空因素下多元组合、交融、衍生出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活力的新文化。
江苏的汉文化是西楚两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的一批优秀人物,上承炎黄文化的优良传统,秉持本土文化的纯厚优势,融合先秦黄河、长江两大文化体系,在斗争与发展中成长、成熟起来的文化综合体。
它是两千年封建文化的先声,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时代标志和地理单元,有着久远的影响。
二、汉文化的传承
(一)汉文化景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
陵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
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
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
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集历史博览、
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
曾荣获
“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
银奖,被授予“中国环境艺术示范景
区”称号,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
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
核心区主要以“两汉文化”——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汉文化交流中心三个博物馆、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为代表,通过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修复和保护,重现汉文化精髓。
1、狮子山楚王陵
处于景区核心区的狮子山楚
王陵为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之
墓。
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
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
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
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
葬。
陵中出土金、银、铜、铁、
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
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
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2、兵马俑馆
汉兵马俑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位于狮子山西麓,馆内共有 6 条俑坑,出土各类彩绘陶俑四千余件。
汉
兵马俑博物馆州狮子山汉兵马俑是继秦始皇兵马俑、咸阳杨家湾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徐州汉兵马俑俑坑开挖在距离地表 4 米以下的原生土层中,并随山坡走向呈东高西低之势。
这支由步兵、车兵和骑兵组成的兵马俑军阵,是西汉早期楚王国实战军队的地下缩影。
2006年初,汉兵马俑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新馆由“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和“徐州西汉军事博物馆”两大部分构成,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建筑主体呈长方形,屋顶为仿汉四坡顶,入口两片L型长墙形成通道,北、西、南三面环以高档土墙,从外观看,整个建筑的一半像藏于地下。
简洁的外观营造了一个幽静的历史氛围,与周围的山水等自然景观相呼应,创造了一个形式简洁、空间丰富的博物馆建筑,使得游客在领略兵马俑军阵布局概貌的同时,更深入理解兵马俑所具有的丰富时代内容。
3、博物馆
水下兵马俑馆是国内首座建筑于水
中的博物馆。
该馆建筑在五号、六号兵
马俑坑的原址上,形状为两座方形桷斗
状建筑。
建筑所在处曾出土过骑兵俑坑
和马俑坑,后因当时砖瓦厂施工建设,
俑坑被破坏,坑内陶俑已被悉数取出。
水下兵马俑馆展出了复原的俑坑和精心
修复的兵马俑。
4、文化中心
(二)汉文化国际旅游节
徐州除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全国优秀的旅游城市,现已形
成了以“两汉、战争、山水”等
为代表的旅游文化。
以其独特的
历史地位、众多的文化遗迹而誉
满神州,尤以星罗棋布的汉墓,
巧夺天工的汉画石像和独具艺术
魅力和文化内涵的汉兵马俑等
“汉代三绝”等受到关注。
此外,
徐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境
内虽以平原为主,但有山地丘陵
相间,境内山水风光、自然美景优美迷人,水上世界、森林公园、风景区等一应俱全,山、亭、楼、榭等点缀其间,游人可与自然相近、与绿色相亲,心境自然也就应景怡悦。
为了弘扬两汉文化,发展徐州的特色旅游,从1997年始,原彭城文化节更名为汉文化国际旅游节,每年的10月份在徐州市举行,活动规模大、内容多、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具有轰动效应和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加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和汉皇故里探访游及盛大的庆典活动,可在徐州汉城观看到大型广场仿古文化仪式表演《汉宫盛典》及汉乐、汉舞、汉民俗表演,参观游览汉墓、
汉兵马俑、汉画像石、项羽戏马台、云龙山、云龙湖等一系列驰名于世的旅游景点,以及汉代出土文物精品展、徐州民间工艺品展等。
到沛县汉城观赏大型仿古文化仪式表演《高庙祭典》,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海外刘氏后裔来徐观光旅游、寻根访祖。
三、汉文化事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徐州旅游业发展与汉文化事业发展构成了双赢博弈,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两汉文化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了文化宣传生活化、平民化、流行化、时尚化。
(二)发展意义
1、两汉文化事业发展促进国学教育
最好的历史教科书莫过于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口飞横沫地讲述近代史未必有抚摸圆明园的一根残垣来的刻骨铭心;苦口婆心地传授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或许不如沿着长江走一遭来的震撼。
国学的发扬光大,不能仅仅以教条的形式大肆宣传,更应注重的则是亲自探寻国学的足迹。
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
是这个道理。
从徐州的角度来看,将两汉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市政建设的重点工程,可以增强市民及游客的两汉文化意识,从而学习汉代文化的精髓,这对深入国学教育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2、两汉文化事业发展与徐州经济腾飞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与改革,第三产业以雨后春笋之势挤占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
在这种形势之下,各个城市及地区纷纷将第三产业发展提到了工作日程之上。
旅游业属于凭借自然与历史条件而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也可以说是上天赐予的经济资源,拥有旅游资源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自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的徐州,她的旅游业发展又是如何呢?2005年徐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80亿元,占全市GDP的7%——旅游在徐州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徐州的旅游业丝毫不能懈怠。
而且,1000万人次针对徐州每年的客流量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徐州旅游业的潜在发展力量还是十分可观的。
(三)发展建议
1、与咸阳、南阳共创旅游线路
在经济战略中讲求“扎堆”,即将相同产业放在一起发展不仅不会因为竞争而削减利润,反而更有利于吸引消费。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可以与全国其他有汉文化遗产的城市、地区共创旅游线路,加强地区间旅游合作,更能促进城市间共同发展、更快发展。
在这些城市中,南阳与咸阳是首选。
咸阳是西汉帝陵的密集地,汉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影响深远,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而古城南阳则以其浓郁的汉文化风采享誉海内外,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高峰——汉代雄居一方,显赫当时,创造了璀璨的人文遗迹。
且这三个城市交通便利,定会为三地的旅游业涂上亮丽的一笔。
2、国际化定位
在汉画像石馆中,所有的解说词都没有英文翻译,让我们十分诧异。
当问到工作人员这个问题时,他们竟然说以前并未考虑过该问题。
这并不是考虑欠缺的问
题,而是定位不准的问题。
汉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要面向国内,还要面向国际,吸引海内、外的游人前来参观、游览。
这样,才会使徐州的汉文化事业发展出现质的飞跃。
3、各风景区联合工作
我们看到,徐州市有九里山汉文化风景区、狮子山风景区等分散的汉文化景点,各自营生。
许多游人只会选择其中一个风景区观光旅游,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
各旅游景点可以联合起来售旅游联票,并提供各个景区往返观光车;而游人可根据需要购买单票或联票。
这样,既最大限度的吸引了游客,又节约了游人的时间。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加快文化霸权主义的节奏,中国文化必将经受外国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文化价值观念的三重冲击。
尤其是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将影响年青一代的思想意识,削弱传统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越性,这是外国文化立足中国的难点,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优势。
文化具有超时代性、超地域性特点,汉文化具有内在的主体性、系统性和开放性,在建设新世界新文化中仍然具有超强的生命力。
而徐州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对建设文化强省、增强江苏文化竞争力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